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导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公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

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

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心理咨询师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师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师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rsysrdr,NPD)是-种通过幻想或行为体现出夸大,过度需要赞美,缺少同情的普遍模式。该障碍目前尚无一致的诊断标准,CCMD-3和ICD10均缺乏相应的明确诊断。NPD的特点是过于自负、妄自尊大,沉溺于幻想的巨大成就、权力、美貌或聪明才智之中,自认为与众不同而期待他人的赞赏、羡慕及特殊待遇,努力与成功或优秀的人拉上关系,妒忌他人拥有的财产或能力,利用他人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同情,好以恩人自居或以恩赐的态度对待他人。其认知特征为:如果没有卓越成就,就是微不足道、无价值的。本质是对自我和他人的歪曲认知。

该障碍也可见于部分非常成功的人士。患者对自我形象和权力感的认识严重偏差导致在社会适应中经常受伤,同时缺乏内省。虽然对自我采取积极的态度是正常、健康的,但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夸大自己的特别、优越,不是基于现实的自信和自尊,而是对自我过分热衷,在现实中与周围关系发生明显冲突,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就愤怒、戒备、情绪低,如果未能成为优胜者就会寻求明显的自我保护和防御,自恋症状可能被其他共患疾病所掩盖。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美国临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16%,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1%。其共患疾病包括情感障碍、尤其是轻躁狂、厌食症、物质依赖。常合并的其他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表演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演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健康宣教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健康宣教

提高社交技能: 鼓励孩子参加集 体活动,学会与 他人沟通和合作, 培养良好的人际
关系。
增强心理素质: 培养孩子的抗压 能力,学会应对 挫折和失败,保 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 虑药等
家庭治疗:家庭成员参与治 疗,改善家庭关系
自信和自尊。
专业支持:专业心理医生是自恋型人格 障碍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心理医 生应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指导,
帮助其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朋友支持:朋友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患 者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朋友应给予 患者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社会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患者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社会应 给予患者理解和尊重,帮助其建立
增强自我认知
01
认识自己的 优点和缺点, 客观评价自 己
02Fra Baidu bibliotek
学会接受他 人的意见和 建议,不断 改进自己
03
培养良好的 人际关系, 学会与他人 合作和沟通
04
保持积极乐 观的心态, 学会应对压 力和挫折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
02
保持开放: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他人的建
良好的社会关系。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判断标准
自恋性人格多形成于成年的早期,在临床上符合下列五条就可诊断为自恋性人格。 1.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他们作了一点成绩后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优秀的。 2.他们沉迷在无穷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的爱情幻想中。 3.他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自己有高贵的血统,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独一无二的“能力”只有 少部分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 4.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去反面的话。 5.有特权者的感觉。他们无缘故地期待着他人对自己应该有特殊的照顾。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 我快乐”,是人际关系的冒险者。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围着我转”,在人群里稍有一些“冷落”就会敌视他人。 6.缺乏共情的能力。这似乎是几乎所有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共性。他们看起来有些时候挺理解人,但他们无 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互动关系。他们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实际的表现就是“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的要 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7.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8.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或态度。
谢谢观看
自恋型人格障碍
病症名
01 概念介绍
03 病症成因
目录
02 表现特征 04 判断标准
05 差异
07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性格评价
目录
06 治疗方法 08 注意事项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一种常被误解的复杂人格障碍,基本特 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自相矛盾的是,在这种自大之下,自恋者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只是由 于自恋者的自大总是无处不在,使我们更倾向于将其非人化看待。

遇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我该怎么办

遇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我该怎么办

遇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我该怎么办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是一

种心理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过度的自我崇拜、自我中心、需要注意和赞扬,缺乏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如果您发现自己或周围的人可能患有

自恋型人格障碍,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交往可能会让您感

到沮丧、愤怒或无助。尽量不要被情绪所控制,保持冷静和理智。这样可

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他们的行为和反应。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边界。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会试图控制和操

纵其他人,而且可能会试图侵犯您的边界。在与他们交往时,要确保您的

边界受到尊重,并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他们试图操纵您或逼迫您做出不

想做的事情,要坚定地拒绝并保持自我。

第三,尝试建立沟通。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很难理解和关心他人

的感受和需要,但是有时候通过建立沟通可以改善交往。在与他们交流时,要尽量坦诚和直接,而不是试图说服或争论。试着将话题集中在他们自己

的感受和需求上,这可能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您和其他人的感受。

第四,寻求专业帮助。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

专业的心理治疗和管理。如果您或周围的人患有这种障碍,建议寻求专业

的心理治疗帮助,以便更好地处理和管理这种情况。

最后,要保持自我价值。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交往可能会让您感到

自卑或不值得。记住,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代表您的价值和重要性。要保

持自我价值和自信,不要让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到您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

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交往可能会带来挑战和困难,但是通过保持冷静和理智、注意自己的边界、尝试建立沟通、寻求专业帮助和保持自我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种情况。

如何预防npd

如何预防npd

如何预防NPD

•简介

•了解NPD

•预防NPD的方法

–建立健康的自尊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自我认知

–寻求专业帮助

•结论

简介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强烈的自我中心、自大、缺乏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这种人格障碍会给患者本人和周围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预防NPD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健康的自尊、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认知和及时求助等。

了解NPD

在预防NPD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种心理障碍。NPD的常见特征包括: - 强烈自傲和自负 - 对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不敏感 - 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过分夸大 - 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夸奖 - 缺乏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能力 - 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关心

预防NPD的方法

建立健康的自尊

建立健康的自尊是预防NPD的重要步骤之一。以下是一些建立健康自尊的方法: 1. 接受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培养健康自尊的关键。 2. 扬长避短: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提升自信心和自尊。 3. 设定合理的目标:设定具体和可实现的目标,逐步实现这些目标来增强自信心。 4. 培养爱自己的习惯:关注自己的需求,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预防NPD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1. 学习倾听:倾听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观点。 2. 关心他人:表露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3. 学习合作:培养合作

意识,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4. 表达感激:对于他人的帮助和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导读:有关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解析是这样的:患者无法将自我本能的心理集中力集中在的某一客体上,使得集中力留在自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恋。……

有关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解析是这样的:患者无法将自我本能的心理集中力集中在的某一客体上,使得集中力留在自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恋。而现代客体关系理论的观点则是,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客体”,简单来说就是不分你我他。这种现象的成因,患者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一些社交上的创伤,例如长期和父母分开、父母关系不和等等。这些经历使得患者认为只有自己爱自己,而且是理所应当的。

自体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科胡特认为轻度的自恋形式可能是

一种良性的人格发展。成年人怀有希望而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恋,人生总是需要来自客体的镜像作用。科胡主张仍无法完全对另一个人的进行主观认识。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婴儿时期都有自大的倾向,一旦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吵大闹,如果婴儿或年幼时期无法得到满足很可能留下童年阴影,长此以往本来为了满足自身对他人的想法,转化成自恋的倾向。而且自恋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患

者多数会对自己的能力无法正确的认识,能力错觉作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精神支柱,因此,患者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增强

自身的自恋程度。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生来就有特别的能力,能做好每一件事。无法对自身能力正确的评价来源于身边朋友、父母等等对自身过度的夸奖,使本人产生对自己能力判断的失误。然而自命不凡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造成心理打击甚至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

关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现代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同时养育者如果是情绪经常有问题的,则早期也同时会把自己的自恋失败的暴怒反映出来,而在与婴儿的互动中之间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所以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长期如此,则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影响了婴儿今后发展中的内部期待的基础。

自恋型人格特征及成因剖析

自恋型人格特征及成因剖析

自恋型人格特征及成因剖析

自恋型人格是一种异常高自我评价和自我中心的人格障碍,往往表

现为对自我价值的过分肯定,优越感的夸大以及对他人的轻视和忽视。本文将对自恋型人格的特征以及其成因进行剖析。

一、自恋型人格的特征

1. 高度自我评价:自恋型人格的人常常对自己有极高的评价,他们

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聪明绝顶、容貌出众等,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

品质过分夸大。

2. 强烈的优越感:自恋型人格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出色,

他们相信自己懂得更多、更有才华,并且相信自己配享受特权和尊重。

3. 缺乏共情能力:自恋型人格的人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缺乏兴趣和

理解,他们往往只关注和关心自己,对他人的情感和困境缺乏同理心。

4. 自我中心:自恋型人格的人常常把自己放在所有他人之上,他们

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

5. 追求特殊和独特:自恋型人格的人追求与众不同和独特的体验,

他们希望自己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并得到特殊的关注。

二、自恋型人格的成因

1. 父母的过分溺爱:自恋型人格可能与父母过分溺爱有关,这种溺

爱导致了孩子过分依赖和高度负面评价他人的态度。

2. 童年早期经历:自恋型人格可能与童年早期的负面经历有关,如

遭受家暴、虐待、失去亲人等,这些经历可能造成对他人失去信任并

建立高度自我保护机制。

3. 社会文化影响:社会和文化环境也可能对自恋型人格的形成产生

影响。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分重视成绩和外貌,以及社会对成功人

士的追捧都可能促使个体形成自恋型人格。

4. 自我认知扭曲:自恋型人格可能由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扭曲,即

了解人格障碍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了解人格障碍的不同类型和特征

了解人格障碍的不同类型和特征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出现异常,表现为持久性、刚性的思考方式、情绪调节以及行为模式。人格障碍不仅会对患者本人的生活、工作和

人际关系造成困扰,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了解人格障碍的

不同类型和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心理疾病。

一、人格障碍的类型和特征

1. 避开性人格障碍(AVPD)

避开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情感上的敏感和易受伤害、自我认

知上的自卑和自我贬低、以及社交上的回避和退缩。患有避开性人格

障碍的人常常由于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因此

会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情感不稳定、自我认同模糊、极端

和不良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伤害等。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情

绪波动大,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同时也常常出现自残和自杀的倾向。

3. 强迫性人格障碍(OCPD)

强迫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完美主义、强迫和顽固的行为模式、以及无法放松和享受生活的困扰。患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对细节极

度关注,并且追求完美,容易使人产生压力和焦虑。

4. 精神病性人格障碍(SPD)

精神病性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奇特的思维方式、与现实脱离的幻觉和妄想,以及冷漠和远离社会的行为。患有精神病性人格障碍的人往往与周围环境失去接触,且表现出独特、古怪的行为和言语。

5. 纠缠型人格障碍(DPD)

纠缠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过分依赖、决策困难和对批评过度敏感。患有纠缠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害怕被遗弃,因此会过度依赖他人,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优选份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优选份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

疗方法优选份

心理咨询师考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__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__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

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__。

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①总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

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

③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

①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②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

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__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怎么和NPD相处不受负面影响?

怎么和NPD相处不受负面影响?

如何与NPD相处不受负面影响?

NPD(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种人格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自恋、自大、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等行为。与NPD相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对我们的情感、心理和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将探讨如何与NPD相处不受负面影响。

1.不要试图改变他们

与NPD患者相处的第一条原则是不要试图改变他们。NPD患者往往自我中心,他们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是正确的。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是徒劳的,这只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和矛盾。相反,我们应该接受他们的行为方式,并尝试与他们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2.保持距离

与NPD患者相处时,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全避免与他们交往,但我们需要注意他们的情感和行为,以避免被他们的负面情绪和行为所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与他们的接触,避免与他们争吵和冲突,以及保持冷静和理智来实现这一点。

3.避免触发他们的敏感点

NPD患者通常有很多敏感点,他们很容易被触发。我们需要避免触发他们的敏感点,以避免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例如,我们应该避免批评他们、质疑他们的观点、挑战他们的权威、否认他们的感受等。相反,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和观点,并尝试通过积极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4.保持清晰的边界

与NPD患者相处时,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边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并在必要时坚持自己的立场。我们不应该为了迎合他们而放弃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这只会导致我们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压力。相反,我们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尽可能地与他们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心理治疗

作者:聂海洋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04期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叫纳喀索斯的英俊少年。一天,他在泉水边休息,看到了水中自己的倒影,便一见倾心,从此对其他的人和事再也没有任何兴趣,终日在水边看着自己的倒影不舍离去,最后憔悴而死,死后化为一朵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看法通常是:我是卓越的,才华出众的,其他人比不上我,所以都嫉妒我。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认为他人理所应当对他们关注、赞美、关心、帮助,成功、权力、荣誉也理所应该是属于他们的。因此,他们对他人颐指气使;对待批评、挫折的反应是愤怒、敌意,甚至会采取报复行动;他们缺乏同情心,对人冷漠,因而也会利用或玩弄他人的感情;他们没有责任感,更没有愧疚感,做错事总会寻找借口和替罪羊,因为一旦被迫承认错误就会威胁到他们的自我评价。他们热衷于与他人比较和竞争,因为他们希望能在竞争中打败他人,从而证明自己的优越。然而,当各种条件决定了他们无法胜过他人的时候,就会充满嫉妒与敌意,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的攻击或陷害。

人们一般用来形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自私、傲慢、自命不凡、目中无人、自高自大、惟我独尊、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特征都来自于他们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夸大的自尊。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表演型人格的外在表现相似,比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演型人格的人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却内向、冷漠。自恋型的人过分看重自己,对权力与完美的爱情有非分的幻想。他们渴望引人注目,对批评极为敏感。在人际交往中,这种人很难表现出同情心。

自恋型人格的成因及治疗策略

自恋型人格的成因及治疗策略

自恋型人格的成因及治疗策略自恋型人格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过度关注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高度自负,需要持续的赞扬和崇拜,并且缺乏对他人的关切和尊重。本文将探讨自恋型人格的成因,并探讨治疗该障碍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

1. 童年经历

自恋型人格的形成往往与童年经历密切相关。有些研究发现,童年时期过分被溺爱或者过分受到赞美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自恋型人格。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多的肯定和赞扬,导致他们形成了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不尊重。

2.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也是自恋型人格的成因之一。来自缺乏关爱和满足的家庭环境的人更容易对自身缺乏安全感,从而通过自我吹嘘和自负来掩盖内心的脆弱。此外,家庭中的权威和权力不均衡经常导致自恋型人格的形成,孩子可能学会利用自负来维持他们的地位。

3.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也对自恋型人格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当社会风气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表面形象和外在成就时,个体更容易被这种价值观影响而形成自恋型人格。

二、治疗策略

1. 心理疏导

治疗自恋型人格的首要方法是进行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

的沟通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过高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不尊重,并引导他们逐渐转变这种自我中心的态度。心理疏导需要有耐心和关怀,并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引导,帮助患者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

2. 心理训练

自恋型人格的治疗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进行。心理训练的目的是

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自觉,培养合理的自我评价,并加强对他人情感和

需求的关注。这包括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训练来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模式。

3. 情绪管理

npd判断标准

npd判断标准

npd判断标准

摘要:

一、NPD 判断标准的概述

二、NPD 判断标准的具体内容

三、NPD 判断标准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一、NPD 判断标准的概述

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判断标准是用于评估一个人是否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标准。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表现为过度自恋、自我陶醉和缺乏同理心等特征。这一判断标准主要依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发布的《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DSM)中的相关规定。

二、NPD 判断标准的具体内容

根据DSM-5(第五版)的诊断标准,NPD 的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对自我价值的过度夸大或幻想:个体过分夸大自己的才华、成就、财富等各个方面,认为自己应该享有特殊的待遇。

2.对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的过度幻想:个体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自己应该过上完美无瑕的生活。

3.对自己的重要性过分夸大:个体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4.对他人的感受和需求缺乏同理心:个体很难理解和感受他人的痛苦,缺

乏关爱和支持。

5.常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个体对别人的成功和幸福总是心怀嫉妒,认为他人都对自己充满敌意。

6.表现出傲慢、自大或目空一切的行为:个体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评估个体是否患有NPD 时,需要综合以上标准进行判断。如果个体符合其中至少5 个标准,并且这些标准对个体的生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那么可以判断该个体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表现特征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尚无完全一致的标准。一般认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只要出现其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二、治疗方法

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除自我中心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①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一旦不被注意便采用偏激的行为。

②喜欢指使别人,把自己看成太上皇。

③对别人的好东西垂涎欲滴,对别人的成功无比嫉妒。

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你可发现以上人格特点在童年便有其原型。例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性别
Glickauf-Hughes发现,当最大的孩子是男孩时更容易出 现这种情况。 总的来说,父母由于个人和文化经历的期望会影响到哪种 性别的儿童被视为理想的,哪种又被贬低。 也许在很多文化背景下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因此男人 比女人有更高的患NPD的机率。
与性别有关的父母的个人经历和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与某种性别的人有过负性经历, 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将这种性别的孩子当作替罪羊,而将另 外一种性别的孩子理想化。
2传统疗法-认知治疗
Johnson认为,成功的NPD治疗包括
推崇健康的自恋, 接受自己偶尔变得脆弱、能力有限、贫困、有依赖性和意志薄弱, 要求能够消除不可避免的抑郁状态,把自以为是的一面和脆弱的 一面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自恋者从利用他人来维持错误的自我转向 利用他人来发现真实的自我。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任务 就是让病人接近真实的自我并促进其真实自我的发展。
Kohut(自体心理学)认为NPD者乃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得 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鼓励,或是在另一方面,其父母亲未 能给予其理想的形象,使其人生失去了足够的企图心及理 想形象,在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
2气质
Kemberg认为,具有过多的先天攻击性使个体偏向于具有 NPD特征,因为攻击性强的人有大量的攻击驱力需要得到 调和。
容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 焦虑、紧张
父母的个人和文化经历 的期望/个人经历和态度
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攻击驱力需要得到调和
满足母亲的需要
父母投入更多的关注
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 作替罪羊
内部驱使: 渴望成为被 关注与赞美, 歪曲正碓的 认知(价值观)
精神分析疗法 患者的现实自我逐渐获 得对于童年欲望的支配 能力。 >现在已經長大,不用 太依賴父母/別人的對你 的讚美,靠自已也可以 活出健康的生活。
4渴望得到别人极大的赞赏;
5特权感:无理由地期望获得特殊的待遇或自然符合他们 自己的期望; 6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7缺乏移情能力:不愿意对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作出反应;
8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在嫉妒自己; 9表现出傲慢目中无人的行为或态度。
病因

1父母照料缺乏
Freud认为,人首先将爱的libido投向自己,随后健康发展, 将其投回客体。 如果投回客体的爱遭受挫折,这种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 我,这种观象被称之为继发性自恋,亦即临床的病理性自 恋。 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以他者为模型,而是以自 我为模型,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我理想作为爱的对像。 他们爱他人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来爱。

流行病學

在普通人群中,NPD的患病率/盛行率(prevalence rate) 不到1%, 男性更易于催患此病,男性患者的患病率比女性高5075%。 发生率(Incidence)大约是人口的1%。 在青少年中自恋的问题比较常见,但是大多数青少年能够 以此成长而不出现症状。
治疗目的界定为自然的自我表现的发现和加强。 病人必须清楚地知道并感受到失掉的自我,然后为自己失 去的而悲伤,重新发现自己深深埋藏起来的需要,然后试 图满足它们。
NPD病因
父母照料缺乏
气质
出生顺序
性别
得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 鼓励/未能给予其理想的 形象 攻击性强的人
母亲和儿童的气质是否 匹配
Glickauf-Hughes也将儿童的气质看作是影响儿童NPD特 征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他认为重要的并不是儿童的气 质,而是母亲和儿童的气质是否匹配。 他观察发现,与母亲气质最相一致的儿童更容易发展自恋 特征,因为他或她更适于满足母亲的需要。
3出生顺序
Glickauf-Hughes观察发现,大部分患有NPD的人通常都 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 对这种现象有很多解释,如父母由于不成熟和缺少经验容 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焦虑、紧张。 Sullivan认为,孩子在移情的过程中经历了他们父母的焦 虑,这就引起了孩子的苦恼,而这时父母试图安慰孩子通 常是不成功的,这导致了父母潜在的失意。使父母投入更 多的关注而将第一个孩子视为最理想的,这是比他小的孩 子所不能相比的。 如果父母越是担心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就越容易陷入这个 循环,增加了最大的一个孩子患NPD的机率。
1.
外部驱使: 过度被关注与赞美, 形成错误的认知(标准)
传统疗法-认知治疗 利用他人来发现真实的自我 >接受真实的自我,每个人也有强势和脆弱的一面。
文献

黄爽.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及其治疗[J].中国特殊教 育,2005,(1):72-75.DOI:10.3969/j.issn.1007-3728.2005.01.015; 2. 李文瑄,精神医学讲座(四)-自恋型人格,谘商与辅导;233期 (2005 / 05 / 05) , P46 - 48. 3. 王牮,自恋型人格障碍与心境障碍的共病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网络出 版年期05期,2008. 4. 游恒山,图解变态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5. Kohut H.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M].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71. 6. Kohut H.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elf[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77. 7. Kernberg O. Borderline Cohditions and Pathological Narcissism[M].New York:Jason Aronson,1975. 8. Glickauf-Hughes C,Wells M. Current Conceptualizations on Masochism: Genesis and Object Rel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1991,(01):53-68. 9. Sullivan H S.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M].New York:Basic Books,1953. 10. Johnson S M. Character Styles[M].New York: W.W. Norton,1994.
内部驱使: 渴望成为被 关注与赞美, 歪曲正碓的 认知(价值观)
外部驱使: 过度被关注与赞美, 形成错误的认知(标准)
治疗

1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要求患者的人格中具有观察性的成分,可以 配合治疗师承担治疗工作。 这种疗法就是要让自我不断与被压抑的人格欲望和对童年 欲望的防御性反应接触。 治疗师将提供一个现实的自我,帮助患者忍受愿望的延迟 满足,忍受由此而来的焦虑。随着患者将治疗师的品质内 化,患者的现实自我逐渐获得对于童年欲望的支配能力。
澳門城市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成因及治疗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林滿 Levine Lam H16091205075 應用心理學碩士學位課程1年級N班
拿破崙· 波拿巴 Napoléon Bonaparte
概念及其特征


”自恋”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纳西瑟斯(Narcissus) 恋上自己倒影,终于因过度憔悴而掉入湖中淹死,而后他 化为水仙花的故事。 水仙花因而以他來命名。 NPD患者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以别人是其利用的对象,对 别人缺乏同理心,总是认为自己应受到别人特殊的待遇, 在人际关系上,生活适应上有其困境 。
NPD病因
父Hale Waihona Puke Baidu照料缺乏
气质
出生顺序
性别
得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 鼓励/未能给予其理想的 形象 攻击性强的人
母亲和儿童的气质是否 匹配
容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 焦虑、紧张
父母的个人和文化经历 的期望/个人经历和态度
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攻击驱力需要得到调和
满足母亲的需要
父母投入更多的关注
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 作替罪羊
盛行率=所有现存病例数/所有的族群人口数
诊断标准(DSM一IV)

至少应符合诊断标准中的5条: (DSM-IV)
1夸大自我:对成就和天分的夸大,没有相应的成绩却希 望被看作是出众的; 2对成功、权力、智慧、美貌或理想的爱充满幻想;
3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只能被其他出众的地位高 的人所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