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课件1

合集下载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教学课件1(共28张PPT)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教学课件1(共28张PPT)

核心素养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自号临川先生,汉 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监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核心素养
题目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 多为“报……书”、“与……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 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第八单元 15
演讲人 2021-03-29
目录
01.
单元 15.2 答司马谏议 书 教案
02. 教学目标
03. 核心素养
04.
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 和目的。
05. 补充资料
06. 布置作业
单元 15.2 答司马谏议书 教案
0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理解文句意思,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核心素养
01
02
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 学习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 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04
05
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 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
义和用法。
教学过程
03
教学重难点
06
导入新课
核心素养
导入新课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 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里无形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 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来自文字的针锋相对吧!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课

件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的相关内容。具体章节为第二章“言志”,内容包括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全篇,通过学习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家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文学成就。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答司马谏议书》的背景,了解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

2.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能够正确翻译和解读文章内容。

3. 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古文翻译和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互相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

1. 《答司马谏议书》

2. 作者:王安石

3. 主题思想:变革思想、政治主张

4.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等

5.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政治主张。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阐述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政治主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王安石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同时,推荐阅读其他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答司马谏议书》
情境导学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遇到传统势力 的阻挠。 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 股针锋相对的势力。 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我们即将学习 的《答司马谏议书》中, 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 司马光来信的观点一一驳斥。
了解文体知识—书
“书”在文言文标题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作书信、文件讲,说明 写给谁。如“报……书”(司马迁《报任安书》);“与……书”(吴均《与朱元思书》、 林觉民的《与妻书》);“上……书”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答……书”(王安 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本文题目的意思是“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好处:文章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举重避轻 而简明扼要,既表明决绝的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贰 赏析文段
4、作者在文中提到 “盘庚之迁”这一历史 事件有什么作用?
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 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 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明晰主旨
在本文中,作者王安石通过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 五事,逐条驳斥了司马光的指责,并批评士大夫阶层不恤国事、苟且偷 安、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表明了自己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 锋相对。


目 标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有关“书”的文体知识;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课件1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课件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的内容。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文言文阅读”,详细内容包括对《答司马谏议书》的全文解读,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以及论证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答司马谏议书》的写作背景,掌握文章大意;

2. 分析王安石的论证思路和观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分析《答司马谏议书》中的论证方法和技巧,理解王安石的政治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齐读《答司马谏议书》,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 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以及论证方法,逐句讲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答司马谏议书》

2. 主要内容:

a. 作者:王安石

b. 背景:与司马光的辩论

c. 论证方法:引经据典、举例论证

3. 重点词语:谏、议、书、变法、保守、革新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a. 翻译《答司马谏议书》中的重点句子;

b. 分析王安石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c. 依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人教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优质课件1

人教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优质课件1

人教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优质课件

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这篇古文。该文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作者介绍、全文逐句解读、词语释义、句式分析以及文章主旨提炼。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答司马谏议书》全文内容,理解其历史背景和作者思想。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能力,掌握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文章中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提炼和作者观点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北宋时期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王安石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3. 课文逐句解读: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分析课文,解释重点词汇,讲解特殊句式。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句子进行翻译讲解,帮助学生掌握

翻译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翻译一些典型句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答司马谏议书》

2. 作者:王安石

3. 课文结构:背景、作者介绍、逐句解读、重点词汇、特殊句式、文章主旨

4. 重点句式和词汇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翻译课文中重点句子。

2. 答案:

(1)重点句子翻译答案。

(2)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准确表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理解程度,以及翻译文言文能力。

统编人教版《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

统编人教版《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
(2)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本文题目中的“书”为书信之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答司马谏议书》有哪些可反驳的点?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 因此,古代以“书”名篇的文字,包括两种文体,分为“奏疏”类和“书牍”类。
(司马光加给王安石的“罪名”)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研读文章
论证方法
“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问题三:第一段的后半部分“虽欲强聒……冀君实或见恕也”有何含义?
先立“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 “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答”为“回复、回答”之意,“谏议”指官职“谏议大夫”,当时司马光任谏议大夫,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因此,古代以“书”名篇 的文字,包括两种文体,分为 “奏疏”类和“书牍”类。
解读题目
本文题目中的“书”为书 信之意。“答司马谏议书”中 的“答”为“回复、回答”之 意,“谏议”指官职“谏议大 夫”,当时司马光任谏议大夫, 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为“回 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初读文章
第一部分:阐明写信的原因和目的。
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3办)不成任为何事天情。下理财:百姓本来就没什么钱,王安石现在这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下载1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下载1

王安石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 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主要作品有《答司马谏议书》《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等散文 名篇;诗歌《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等。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文公文集》存世。
① 王安石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②“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 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语句集中体现了王安石的态度。
3.王安石在批驳了司马光的观点之后,为什么又宕开一笔,说“某知罪矣”?
作者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 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 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 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 对。
15.2《答司马谏议书》——高中语文 统编版 (2019 )必修 下册课 件 (共45张PPT)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
正常语序应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
正常语序应为“以谓于人主受命”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谓受命于人主 (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课件1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课件1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课件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的相关内容。具体章

节为:《答司马谏议书》全文。详细内容包括: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并掌握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

章结构。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句子,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

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如“庶几”、“悉”、“俱”等。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激发学

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难点词语和句子,解读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答司马谏议书》

一、文章结构

1. 引言

2. 论点

3. 论据

4. 结论

二、重要词语

1. 庶几

2. 悉

3. 俱

三、论证方法

1. 对比论证

2. 类比论证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翻译下列句子:“然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

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1

三读 把握文章中心,借鉴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3分钟,同组探讨2分钟,师生共同答疑)
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 马光的什么观点?
2.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3.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4.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5.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 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诵读课文,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尽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A)忧愁
B)顾念
C)怜悯
D)单薄
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当堂检测
1.“不恤国事”中的“恤”字,其意思 是:
( B)
A)忧愁 C)怜悯
B)顾念 D)单薄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
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
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题多为“报……书”、“与……书”、 “上……书”、“答……书”等等,如: 《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 (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答司马谏议书》 。“答”即“答复、回 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 这个官职。

新教材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课件1

新教材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课件1

新教材统编版答司马谏议书优秀课件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四单元《答司马谏议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实用文阅读与写作”,详细内容为书信的写作技巧和解读实例。

二、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答司马谏议书》,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作者观点。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眼光看待问题,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古代文化背景,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重点:书信的写作技巧和格式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 讲解:展示《答司马谏议书》课件,详细讲解书信的起源、发展、格式和写作技巧。

3. 例题讲解:分析《答司马谏议书》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和文章结构,让学生了解古代书信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答司马谏议书》的写作风格,给现代某位名人写一封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信写作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

1. 书信的起源与发展

2. 书信的格式与写作技巧

3. 《答司马谏议书》分析

作者:王安石

写作背景:宋代政治变革

观点:变法维新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给一位古代名人写一封信,内容涉及请教、探讨、问候等。

2. 答案示例:

敬爱的诸葛亮先生:

您好!我是一位生活在21世纪的中学生,对您的才智和品德深感敬佩。如今,我国正面临诸多挑战,我想请教您,在现代社会,如何运用智慧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PPT精品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PPT精品课件
名词作动词 1、以膏泽斯民 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2、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做。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也”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以授之于有司,不为。 侵官(加粗的“为”译为“是”表判断。) 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断。)
特殊句式
2、状语后置句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 (2)受命于人主 (“于人主”作状语后置。)
3、宾语前置句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应为“为何”。)
4、定语后置句 至于怨诽之多(“多”作定语后置。)

归纳总结
文章结构
写作特点
第一个特点,作为书信体议论文首要特点是行文简洁、结 构严谨、没有枝蔓。 第二个特点,论证方法多样。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 反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个特点,是气势磅礴,寓刚于柔。全文所以有压倒论 敌的浩然正气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则 气势。二,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 无可阻挡。第三,擅用反语。
重点注释
(21)固:本来。前:预先。 (22)恤(xù):关心。同俗自媚于众:指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 (23)上:陛下。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 (24)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 (25)汹汹然:吵闹、叫嚷的样子。 (26)盘庚: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商朝原来建都在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常有水灾。 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灾害,盘庚即位后,决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这一 决定曾遭到全国上下的怨恨反对。后来,盘庚发表文告说服了他们,完成了迁都计划。事见 《尚书·盘庚》。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

➢人 ➢ 士大夫 ➢上
➢某
“习于苟且”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欲变此”
“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探究结果: 3、王安石变法怨谤之多的原因是什么?
析谤原因----揭露本质
4、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与反对,王安石的态度 如何?
继续变法
让步假设
“盘庚迁都”
探究结果: 4、面对保守派的指责,王安石的态度如何?
1、在正式反驳前,王安石确定了什么原则?

名:名称;形式(言语) 司马光给新法冠上的罪名


符 实:实际内容;事实
王安石变法的实际内容(性质)
名实相符
逻辑支点
孔子强调以名正实,以为“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探究结果: 1、在正式反驳前,王安石确定了什么原则?
确定原则----名实相符





王 安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学习其巧妙的论辩艺术。 2、感受古代良臣贤士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精神。
研读第一段:
第一层:反映私交关系,点明分歧原因。
结 构 层 第二层:此前简要回复的缘由。 次
第三层:交代本篇复信“具道所以”的原因 及目的。
王安石和司 马光的关系: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法 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
结果兴修水利成了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官
之 员强制百姓交钱修建,百姓负担更重了。 弊 王安石变法条目繁多,百姓一时接受不了,中间
还被办事的人肆意解读篡改,弄的怨声载道,民不聊 生。王安石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好心也会办坏事。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 新法。第二年,司马光(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给王安石写了一封 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 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 后来两人完全绝裂,司马光跟皇帝辞职,隐居洛阳专心撰写《资治通鉴》。
从这个角度说,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王安石眼界 开阔,思维超前,但却忽略了现实的客观状态;司马光思想保守,缺乏创 意,但却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比如青苗法,在每年二五月青黄不接时,由政 府以低息给农民贷款贷粮。本是好意,但办事的人 中饱私囊,成了强制农民借贷,而且调高利息,农
变 民负担比原来还重。 再比如水利法,鼓励开荒,兴修水利,费用由
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
以致:因而招致。
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
征利:取利,与民争利。 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分析
王安石与司马光共事多年,私交不错,
只是政见每每不合。“君子和而不同,小
人同而不和。(《论语》)
(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 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 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 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 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 和谐友善的态度。)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字斟句酌,疏通文意
第1自然段 (1)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 异故也。
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 窃:私下里,谦词。 每:往往,常常。 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




王 安 石
议 书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能准确翻 译文句。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 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 俗议所动的决心。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 ( 今属江西 ) 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 公。卒谥文,故世称王文公。北宋著名的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 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宋神宗 熙宁二年 (1069) 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 新法遭到阻碍。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梁启超更是把他比作中国的克伦 威尔,称其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
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典范之作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 1069 ),王安石 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新 法的实行,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 利益,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保守派的 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 次写信给王安石,要求他停止变法,恢复 旧制。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 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 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 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信。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
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 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
解题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 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 夫”这个官职,所以,“答 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 “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 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 光的信”来理解。
文体辨析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 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 “报……书”、“与……书”、“上……书”、 “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 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 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 。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总体感知
全文分为 四 部分: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
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 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
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 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一一驳斥,表明自己坚 持变法的立场。
(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 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 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 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 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重念
冀君实或见 恕 也
pì 辟邪说
再三考虑。
nàn rén 难 壬人
xù 不恤国事
批驳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度
wù 会晤
法则,计划。 duó 度义而后动 揣度,估量,考虑。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
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诵读课文,注意字词。
guō
chóng

shù
强聒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Biblioteka Baidu
第1自然段(2)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共40张PPT) (原文)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
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 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强聒:强作解说。 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 地说个不停。见:我 辨:通“辩”,辩解。
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
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
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
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
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课件 (共40张PPT)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
第1段(熟读)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
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 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 ,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 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也。
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
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
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