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7高洪深-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江苏地图
• 江苏省人民政府把江苏
苏北
从理论上划成三块:
• 苏南为江南五市(南京、 苏州、无锡、常州、镇 江);
• 苏中为江北沿江三市 (扬州、泰州、南通);
• (4)从长期来看,如果西部落后地区等到 东部发达地区带动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后 得到推动力,必然延误西部落后地区和中 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的地区差距将 在很长时期内进一步扩大。
• (5)从理论上来看,梯度推进理论忽略了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 性。
• 梯度推进理论只注重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 区和落后地区的推动作用,忽略了后者对 前者在人才、自然资源、粮食等方面的支 撑作用。
四、关于辐射问题的几点说明 1.点辐射、线辐射、面辐射三者具有共同的特点: (1)都意味着经济资源和人文环境的流动和传播,促使
地区之间逐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辐射,都是双向辐射。 2.需进一步讨论 : (1)点辐射、线辐射都是一种抽象; (2)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并没有既定的顺序; (3)从辐射的机制来看,点辐射是最简单的;线辐射,
• (2)四类地区内还可以根据经济水平的发展高低进行调 整,四种程度的发展方式相嵌,形成多元化、复杂的辐射 网络。这种多元化辐射网络是不能够用梯度理论解释的。
• (3)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时,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梯度转移理论不能解决。
• (4)按照辐射理论,我们可以进行跨地区研究, 即把若干省市自治区的交界地区、若干行政地区、 若干县的交界处形成的地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 ●中心城市的优势: • ①技术、人才、资金;②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③管理水平;④生活方式和习惯。
• ●周边地区的优势: • ①资源、劳动力、土地等;②生态、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05
CATALOGUE
实证分析:某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 定
某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01
经济发展水平
评估某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结 构、市场规模等,分析其经济发 展水平及潜力。
02
区域发展不平衡
经验总结
总结某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制 定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 参考和借鉴。
THANKS
感谢观看
辐射理论
该理论主张通过加强中心城市或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其辐射能力,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实施方式包括优 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增长极理论
该理论主张通过培育经济增长极,发挥其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施方式包括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创新驱动等。
适用条件的比较
辐射理论
该理论适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 明显中心和外围地区的地区。在这些 地区,中心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可以带 动周边地区的经济进步。
正向辐射理论是指一个地区的发 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正面的推动 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
负向辐射理论是指一个地区的发 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负面的阻碍 作用,阻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
辐射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一个地区 的发展,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 射理论与增长极理 论
目录
•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 • 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 • 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分析 • 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摘要]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
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
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辐射效应金融集聚是指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成长、发展,进而在一定地域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
从流向看,金融资源的活动呈现集电与扩散两种方向。
这两种方向又是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立”表现为,它们是两种相反方向的资源流动;“统一”表现为,在产业升级的情况下,金融资源呈现梯队形由集聚区域向周边地区扩散,而低端的资源被“边缘化”并溢出到周边区域,这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集聚中心区对高端资源的吸引力。
金融资源的这种集中和扩散都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影响,即金融集聚对核心区经济将产生增长效应,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辐射效应。
在空间经济学中,有不少模型是研究产业集中、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其中,Baldwin、Martin和Ottaviano(2001)提出的Is模型中,把资本的溢出效应引入模型,假设资本存量产生的溢出效应影响了新资本的形成成本,且这种影响的大小在不同的空间是有差别的,分析了溢出效应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对内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该模型视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因素,对本文中的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将在Is模型的框架下层开相关研究。
为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最后以上海为例,对该市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IS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内容LS模型又被称为“本地溢出”模型,考虑了空间距离对知识传播的影响,距离越近,知识溢出越大,这样知识溢出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本地化的特征。
经济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的基础。
经济增长效应指的是经济增长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将针对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探讨,分析其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增长能够带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的就业率,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其次,经济增长还能够拉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推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
此外,经济增长还带来了社会基础设施的改善。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道路、桥梁、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经济增长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资源消耗加剧,导致土地和能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压力,资源短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形成了矛盾。
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解决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各国和地区纷纷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经济增长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经济增长对个人生活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个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人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其次,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人们发展个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
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可以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

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辐射效应,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
一、经济效应城市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城市消费市场的扩大为农村的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农村农业产值的增加。
农业产品进入城市市场后,不仅满足了城市人口对食品的需求,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其次,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形成了农民工群体。
农民工们通过在城市的工作赚取了更高的收入,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农村经济增加了更多的财富。
再者,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与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使得农民可以更快捷地将农产品送往市场。
二、社会效应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辐射效应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显著影响了农村的社会层面。
农村与城市的融合使得农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理念和知识。
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丰富,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文化熏陶,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
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会观念的更新。
农民们逐渐摆脱传统的封闭思维,接纳了更多的新观念,这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生态效应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辐射效应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首先,城市的环保理念的推广使得农村环境意识逐渐增强。
农民开始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更加环保的种植方式,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生态资源的保护。
城市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供应,而农村则需要城市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通过资源的互惠互利,城市与农村携手共同保护了水域、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
总结而言,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非常明显。
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腾飞,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财务管理制度下的经济增长预测

财务管理制度下的经济增长预测近年来,财务管理制度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经济稳定、提高国家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财务管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预测的方法和财务管理制度对经济增长预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财务管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障经济主体的财务监督与管理。
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投机行为的抑制,增强经济公平性和竞争力。
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国家可以提高财务监督机构的效能,降低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从而增强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激发投资意愿,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预测经济增长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预测经济增长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时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制定适当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
目前,经济增长预测主要采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两种方式。
定量方法运用统计模型、经济指标和数学算法,对经济增长进行精确的量化预测。
定性方法则依赖专家意见、调研数据和定性分析,通过判断经济形势的各种因素来预测经济增长的趋势。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结合两者可以提高预测准确性。
最后,财务管理制度对经济增长预测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为预测经济增长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和依据。
财务数据是预测经济增长的重要数据之一,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包括投资、消费、贸易、就业等多个方面。
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公开和监管等环节进行规范,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使得经济增长预测更加准确和可靠。
此外,财务管理制度对经济增长预测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经济政策制定的指导作用上。
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来调整和优化,而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对经济形势的真实反映,可以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经济辐射知识点总结归纳

经济辐射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实际生产和经济运行中,经济辐射是十分常见的。
它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增产、盈利,也可以是一个产业的增长或者经济体系的变化。
正因如此,对于了解和研究经济辐射的机制和规律,对于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和预测经济发展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辐射的类型经济辐射可以根据其影响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经济辐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直接辐射效应直接辐射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体系产生的直接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产业间的关联、产业内部的变化、价格的波动等。
比如,一个企业的增产可能会带动其供应商的增产,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2. 间接辐射效应间接辐射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体系产生的间接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通过传导方式实现的,也可能是通过联动方式实现的。
比如,一个产业的增长可能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
3. 拉动效应拉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其他产业和地区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拉动作用。
这种拉动作用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比如,一个产业的增长可能会带动相关产业和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其他产业和地区的衰退。
4. 外部性效应外部性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体系产生的外部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外部性,也可能是负外部性。
比如,一个企业的环境污染可能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其他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对周围的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经济辐射的机制经济辐射的机制是指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方式和规律。
一般来说,经济辐射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传导效应传导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通过生产、交易、投资等方式传导到其他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企业的增产可能会带动其供应商的增产,进而导致整个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2. 联动效应联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通过关联、竞争、合作等方式影响其他经济体系。
比如,一个产业的增长可能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经济开发区、辐射效应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响 ( Ma r t i n e t a l ,l 9 9 8)。 由于 产 业 集 聚 效 应 、生 活 成 本 效 应 等 产 生 的 向 心 力 以 及
由 于 市 场 竞 争 效 应 产生 的 离 心 力 , 各 区 域 之 间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相 互 影 响 。基 于 克 鲁 格 曼提 出 的 核 心 一 边 缘 理 论 ,Ti a n( 2 0 1 0)证 实 中 国 的 县 级 城 市 之 问 存 在 着 显 著 的
因 此 , 中 国不 同 地 理 区 域 之 间 存 在 着 密 切 的 经 济 关 联 ,即 空 问 外 溢 现 象 。 由于
开 发 区 在 中 国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关 键 地 位 ,一 个 合 理 的 预 期 是 开 发 区 建 设 不 仅 将 促 进 当地 经 济 的 繁 荣 ,也 会 对 周 边 地 区 的 经 济 发 展 产 生 显 著 的 外 溢 效 果 。 如 果 忽 略 了
也预 期 能 够带 动 周 边 地 区的 经 济 增 长 ,即存 在 开发 区对 周 边 城 市 经 济的 辐射 效应 。本 文基于 1 9 9 4 - 2 0 0 6年 的 中 国城 市 面板 数 据 ,通 过 构 造 本省 外 市和 相 邻 城 市 的 开发 区外
溢指标,细致地考察 了开发 区对周边地 区经济增长、外资水平和 劳动就业 率的影响。
际商 务研 究
第. { f ) 卷第2 O 6龇
G U OJ I SH ANGW U Y ANJ l t J
NO V. 2 01 5 V( 1 J 36 No. 2 06
经济开发区 、辐 射效应与周边地 区的经济发展
包
摘
群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市辐射效应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的城市辐射效应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城市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的集聚地,对周边农村的发展具有辐射效应。
本文将从城市辐射效应的机制、影响因素、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城市辐射效应的机制城市辐射效应是指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的一系列推动作用。
城市辐射效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技术进步和人才流动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城市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技术进步是指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对农村的技术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人才流动机制是指城市的吸引力促使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城市辐射效应的因素城市辐射效应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
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对周边农村的辐射效应越明显。
其次是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交通便利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乡间的联系和资源流动,促进辐射效应的发挥。
还有政策和支持措施的影响。
政府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能够有效推动城市辐射效应的发展。
三、城市辐射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城市辐射效应对农村经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辐射效应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城市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城市辐射效应可以带来技术的传递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城市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人才流动等途径传递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
再次,城市辐射效应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的机会增加。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机会。
最后,城市辐射效应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流动和合作。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
四、农村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虽然城市辐射效应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也需要注意相关问题。
首先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社会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与溢出效应研究

社会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与溢出效应研究近年来,社会资本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会资本是指人际关系、信任、合作等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它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辐射和溢出效应,对社会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案例。
首先,社会资本通过辐射效应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辐射效应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通过人际关系网络传递信息、资源和机会,促进经济活动的展开。
例如,一个地区的企业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传递,在周边地区产生启发和模仿效应,推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
另外,社会资本的辐射效应还可以通过政策的传导扩大。
政府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往往依赖社会资本来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社会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不可忽视。
溢出效应描述的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溢出到其他地区,并对其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信任和合作基础,可以跨越地域障碍,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例如,社会资本的积累使得各地企业家之间的信任加强,便于跨地区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形成跨地区的合作网络。
这种跨地区合作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的互补和互利。
此外,社会资本的溢出效应还可以通过人才的流动加强。
一个具有较高社会资本积累的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形成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
这些人才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的经验积累和资源整合,促进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研究社会资本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评估指标。
其中,社会资本的网络密度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社会资本的积累程度。
网络密度越高,说明一个地区的人际关系网络越为紧密,社会资本积累程度越高。
此外,合作伙伴的多样性也是评估社会资本影响力的指标之一。
多样性意味着一个地区的企业家和决策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广泛,合作范围更加广阔。
财务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财务管理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一个国家或组织在财务管理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财务管理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财务管理中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以及财务管理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定义及区别经济增长通常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数量、技术进步和资本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发展则更加广义,它从长期和综合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等方面。
二、财务管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财务管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务管理可以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分配机制。
通过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手段,财务管理能够帮助国家和组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领域和项目。
其次,财务管理还能够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波动、金融风险、经济周期等。
财务管理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帮助国家和组织有效管理风险,减少损失,并确保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三、财务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务管理不仅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同样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财务管理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通过提供财政和税收政策,财务管理可以实现财富的合理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财务管理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随着市场环境和技术进步的变化,财务管理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供财政支持和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和产业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领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四、财务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财务管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财务管理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促进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提供财政激励和产业政策,财务管理可以帮助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推进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经济增长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财务管理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增长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一、经济增长对财务管理决策的影响经济增长对财务管理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
首先,经济增长推动了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机会。
企业在决策中需要考虑更多的投资项目,对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需优化销售策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从而增加企业收入并改善财务状况。
此外,经济增长还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例如资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波动,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投入产出的平衡。
二、经济增长对财务决策的积极因素1. 资本市场繁荣:经济增长会提高企业的估值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这为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公司更容易通过股票或债券等方式获得融资。
这样一来,企业便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财务决策,例如扩大生产规模、投资研发、并购等,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
2. 提高信贷环境:经济增长会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提升信贷环境和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这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扩张和投资活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推动了财务管理的优化和创新。
3. 增加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会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这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支出空间。
相应地,政府可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来扶持企业发展,如降低企业税负、提供补贴等措施,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三、经济增长对财务决策的消极因素1. 通货膨胀风险:经济增长可能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物价上涨导致企业的成本上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压力。
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抵消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市场对价格敏感性的变化,以避免销售量的下降和市场份额的减少。
2. 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变化而调整财政和金融政策。
经济区域增长与财务知识分析

经济区域增长与财务知识分析1. 引言经济区域增长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财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区域增长与财务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财务知识对经济区域增长的影响。
2. 经济区域增长的定义经济区域增长是指一个特定地区经济产出的增加。
经济区域增长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测量,包括GDP增长率、就业增长和人口增长等。
经济区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地区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3. 财务知识的重要性财务知识是指对于财务管理和投资的知识和技能。
在一个经济区域发展过程中,财务知识能够帮助个人和企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财务知识还能够帮助个人和企业更好地理解经济形势,创造更多的财富。
4. 财务知识对经济区域增长的影响4.1 政府财政管理财务知识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管理财政,合理规划财政预算。
政府的财政政策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区域的发展。
通过财务知识的应用,政府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财政分配,提高财政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区域增长。
4.2 企业投资决策财务知识对于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到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等财务因素。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财务知识,企业才能够做出富有远见的投资决策,为经济区域的增长做出贡献。
4.3 个人理财能力财务知识对于个人来说同样重要。
个人理财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提高个人财富积累。
当个人具备了一定的财务知识之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投资和消费决策,为经济区域增长添砖加瓦。
5. 总结经济区域的增长与财务知识密不可分。
财务知识在政府财政管理、企业投资决策和个人理财能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不断提升财务知识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区域的增长。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财务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经济区域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对经济区域增长与财务知识分析的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辐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

经济辐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引言经济辐射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于描述和分析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散和传导过程。
通过研究经济辐射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以及经济政策的空间效应。
本文将对经济辐射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并探讨一些常用的经济辐射分析方法。
基本原理经济辐射理论认为,经济活动的扩散和传导是由空间上的相互作用效应推动的。
具体而言,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会通过市场、交通和人口流动等渠道影响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
这种影响可以是正向的或负向的,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和条件。
经济辐射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经济活动的扩散和传导是通过信息、商品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流动而实现的;2.经济辐射的效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即距离越远的地区受到的影响越小;3.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基于以上假设,经济辐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和预测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的框架。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具有经济聚集效应,而其他地区可能存在经济辐射效应。
经济辐射分析方法经济辐射分析是基于经济辐射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测量和评估经济活动的辐射效应。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济辐射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空间分布的方法。
在经济辐射分析中,核密度估计可以用来估计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密度分布,从而揭示经济辐射效应的空间格局。
该方法通常基于一定的核函数和带宽参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一个连续的空间密度表面。
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地理现象的空间相关性的方法。
在经济辐射分析中,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用来研究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从而揭示经济辐射效应的空间分布特征。
常用的空间自相关指标包括Moran’s I指数和Geary’s C指数等。
重力模型重力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和预测经济活动之间的交流和流动。
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论文

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论文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说明了在一个地区内部经济活动的扩散和影响。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地区内部的经济活动不仅影响到该地区内部的其他经济活动,还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形成一种“辐射”效应。
辐射效应是指一个地区内的某一经济活动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外部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比如一个地区内的产业扩大了需求,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就业和消费增加;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一个地区内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周边地区的资源破坏和健康问题。
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地区内部的产业、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会产生一系列辐射效应。
所以,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利用辐射理论来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比如,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可以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等方式来促进辐射效应,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又如,一个地区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强化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负面的辐射效应,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总之,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导我们建设更加协调、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区域经济学辐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的影响,还可以扩展到其他方面,比如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
例如,一个地区内的高等教育水平提高,将会产生辐射效应,提升整个地区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在实际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辐射理论的影响,以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例如,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可以引入辐射理论的概念,充分论证各种产业政策和规划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此外,辐射理论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为何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却相对滞后。
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

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作者:张美涛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04期摘要:知识溢出高度依赖于地理邻近性,知识溢出效应的高低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基于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选用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专利水平三种知识存量替代变量,借助SEM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测度和分析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表明,三种知识存量变量具有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Jacbos效应、Porter效应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影响。
各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城市集聚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以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知识溢出;空间效应;区域经济 ;SEM模型一、引言与文献综述知识可分为编码知识和默会知识,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和溢出性质。
由此,知识溢出包括编码知识溢出和默会知识溢出。
其中,编码知识溢出主要以书籍、专利等形式表现,而默会知识溢出主要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实现。
区域创新是区域知识溢出的源泉,而知识溢出效应高低决定了区域创新的差异。
[1]Audretch & Feldman[2]在解释创新活动地理集聚时认为,人们将更多注意力聚焦到知识溢出。
虽然现代通信技术革新已大大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但一些知识的获得仍然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和频繁的交流。
为此,新经济地理学首次将空间维度纳入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强调知识外溢性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和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增长[3],并证明经济集聚是因为厂商追求知识溢出。
Martin & Ottaviano[4]在分析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时认为,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即知识溢出通过创新对企业产生影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针对知识溢出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专注于知识溢出的内涵和途径、知识溢出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知识溢出的空间邻近性,取得了很多可借鉴的成果。
财务管理与经济增长

财务管理与经济增长财务管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战略性的管理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有效地管理其财务资源,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财务管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并提供一些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和工具。
一、财务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通过合理配置资金和管理风险,财务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和组织的经济增长。
下面列举了财务管理对经济增长的几种影响:1. 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管理其资金流入和流出。
通过合理规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
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2. 投资决策:财务管理涉及到投资决策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项目,并合理分配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3. 融资与资本结构: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融资和资本结构管理。
通过合理选择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本结构,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4. 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涉及到风险评估和管理。
通过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财务管理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保护企业的财务安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和工具为了实现有效的财务管理,企业和组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和工具:1. 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可以帮助企业锁定资金使用的范围和方向。
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并跟踪和监控实际支出与预算的差异,企业可以及时调整财务决策,实现财务目标的达成。
2. 经营绩效评估:经营绩效评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其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
通过分析关键业绩指标和财务报表,企业可以发现问题和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绩效,实现经济增长。
3. 资金流量管理:资金流量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和管理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

案例:上海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上海作为中国的超级大都市,自身的发展很快。是“长三角” 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相关 地区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 协调,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长三角”在上海的带 动下群龙起舞,渐入佳境。
首先,上海地势低平,自身面积小,经济规模大,很容易辐射到 附近的苏州、嘉兴等地区。 其次,上海不仅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海运港口,而且是扼长江“黄 金水道”龙头的港口,在物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聚集和疏散功能。 此外,上海在铁路、高速公路交通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经济辐射 能量的传导路径比较通畅。有专家预测上海的GDP每增长1%,苏 州的GDP增长1.19792%,杭州增长1.22646%,无锡增长1.20845 %,宁波增长1.23415%。可见中心城市的经济的增长,带动周边 地区以更高的速度进行增长。
(3)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比较复杂。 总的来看,人才的流动就是人尽其才。应该允 许人才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充分流动。
人才浪费是最大浪费。 中心城市发展了,周边落后地区必然受益,才能吸 引大量的人才。 长远来看,中心城市发展必然会带动周边落后地区 的发展,为人才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周边地区的人才回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劳动力的流动不论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有着几 点作用:①把城市的技术、资金带回农村,发展农村经 济;②把知识、管理经验带回农村;③留在城市减少了 农村人口,增强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④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做出了贡献等。 资源的流动问题:①资源是有限的,流向发达地区,落 后地区后备资源会减少,甚至会耗竭,以后没有发展机 会;②资源的定价问题,中国目前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 定价太低,实质是对落后地区资源的一种掠夺,拉大了 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例如西辐射是指经济发展 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 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 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区域经济增长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

• 赫希曼指出,政府投资应选择公 共部门(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 中,形成良好的发展外部环境; 如果是私人资本,则应投入到具 带动作用的制造业部门。
2.连锁效应
• 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连 锁效应概念,为区域产业结构的 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连锁效 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 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
•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6日星 期五6时1分58秒Friday, November 06,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创造应创造的事情 。20.11.62020年11月6日星期 五6时1分58秒 20.11.6
谢谢大家!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 两方面机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 区内需求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劳务的 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二是供给的 驱动,指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 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并形成新的需求。按照特点划分: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 资本、劳动和技术的投入有两大 杠杆: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 杠杆。钱纳里认为,经济增长就 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部门到效 率高的部门的转移。
1.产业部门的发展阶段
• 产业部门发展四阶段:创新阶段、 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 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 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 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 的产出。
2.对产业部门发展的判断方法
(1)以产业部门的增长率为判 断依据
(2)对各产业部门评分比较
(三)区域开发部门的转移
(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纳克斯认为不发达地区低收入产生 低储蓄力,则资本形成不足,于是 生产率低下,又造成低收入。这是 从供给角度看。从需求角度看,低 收入则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 引外资进入,投资不足则生产率难 以提高,又引起低收入。即贫困恶 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摘要]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
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
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辐射效应金融集聚是指通过金融资源与地域条件协调、配置、组合的时空动态变化,金融产业成长、发展,进而在一定地域空间生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变化过程。
从流向看,金融资源的活动呈现集电与扩散两种方向。
这两种方向又是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立”表现为,它们是两种相反方向的资源流动;“统一”表现为,在产业升级的情况下,金融资源呈现梯队形由集聚区域向周边地区扩散,而低端的资源被“边缘化”并溢出到周边区域,这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强集聚中心区对高端资源的吸引力。
金融资源的这种集中和扩散都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影响,即金融集聚对核心区经济将产生增长效应,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辐射效应。
在空间经济学中,有不少模型是研究产业集中、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其中,Baldwin、Martin和Ottaviano(2001)提出的Is模型中,把资本的溢出效应引入模型,假设资本存量产生的溢出效应影响了新资本的形成成本,且这种影响的大小在不同的空间是有差别的,分析了溢出效应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及对内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该模型视资本的跨区域流动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因素,对本文中的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很有借鉴意义,下面将在Is模型的框架下层开相关研究。
为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最后以上海为例,对该市金融集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IS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内容LS模型又被称为“本地溢出”模型,考虑了空间距离对知识传播的影响,距离越近,知识溢出越大,这样知识溢出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本地化的特征。
假设一国经济由两个区域(南部和北部)、两个部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两种要素(资本以及劳动)组成。
农业部门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特征,只使用劳动力生产同质产品,单位劳动生产单位农产品,并以单位农产品作为计价单位,农产品的区际交易和区内交易无成本。
工业部门以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工业部门只以资本为固定成本,生产每种差异化的工业产品只使用一单位资本;劳动作为可变成本,每单位产出利用a m单位的劳动;工业产品的区际交易存在冰山交易成本,即每运输,单位产品,只有一单位产品到达目的地,工业产品的区内交易无成本。
假设上述每区域的劳动力禀赋为全国的一半,且区域间不能流动。
两个区域的劳动力禀赋是长期不变的,资本通过资本创造部门来创造,资本还存在折旧。
新资本的形成需要消耗劳动,资本折旧率用δ来表示,每个时期资本品的δ部分被折旧,资本不能跨区域流动。
假设一个区域的研发成本取决于资本的区位,空间因素会影响不同空间的资本形成成本。
对于公共知识而言,以入反映公共知识在空间传播的难易程度,入越大,传播就越容易,外区的知识传播到本区时衰减得就越少,新资本形成的成本就越小。
对于私人知识资本(一般用于新产品发明和新企业的创建)而言,假设它在区域间不能流动。
一开始时,金融资源可能会对称分布在两个区域(北部和南部),在长期,两个区域通过资本的生产与折旧,导致区域资本存量的变化以及相对资本份额的变化,这种资本创造均衡条件也即,每个区域的资本存量不断增加或者减少,直到每单位资本的回报率恰好等于创造新资本的成本,此时经济系统达到长期均衡。
LS模型下的长期均衡有两种状态:一是内部均衡,即金融资源没有发生集聚,仍对称分布在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创新增长率(也就是资本增长率)相同;二是核心——边缘结构均衡,形成了核心区的金融集聚,此时一个区域占有了全部的金融资源,该区域也是唯一创造新资本的区域。
下面比较这两种均衡状态:1.对称均衡下的经济增长。
对称均衡下的长期增长率:长期总支出:2.均衡核心——边缘结构下的经济增长。
如所有资本都集中在北部时,即核心在北部时的长期总支出:核心在北部时的长期增长率:此时所有资本都集中在一个区域,所有的资本都生产在同一个区域,因此知识的溢出效应也全部集中在该区域,知识在传播中没有衰减,此时入为无关的参数。
比较上面两种情况下的增长率,可以看出,集聚下的增长率比对称分布的增长率高。
由此说明,金融资源集中于核心区,可以使得核心区实现比集聚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对核心区产生了增长效应。
二、金融集聚对核心区的增长效应——“循环因果链”分析空间经济学家有关产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研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由缪尔达尔1957年提出的“积累循环因果关系”理论。
该理论强调“积累过程”在地区增长中的作用,认为“集聚”是通过提供一个巨大的本地市场吸引新的行业,新行业发展了,进一步扩大本地市场,又可以再吸引新的行业,如此循环下去。
如果从再大一些的空间范围来看,由于新工业的配置和以上的循环积累过程,将增强该地区的增长动量,使它成为一个增长中心,这个中心的增长动量将会对其他地区产生扩散效应。
然而,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贸易的发展,增长中心对边缘贫困地区存在着一种不良效应,即回波效应,它使贫困地区的发展减慢;因而地区差异加大。
下文将在LS模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金融集聚对核心区经济增长的循环因果链,以更加深入地探讨金融集聚使核心区经济增长更快的原因之所在。
在上文的对称均衡(1/2,1/2)基础上,如果发生了金融资源的流动,即s k(北部的资本禀赋在总资本禀赋中所占份额)发生了微小变动,则会对北部(北部一般指核心区,南部则指核心区周边的边缘区,下同)的资本创造和经济增长以及总支出产生何种影响呢?这需要在对称均衡点附近通过托宾q值对资本分布的增量进行微分。
如果dq/ds k的值在对称点是正的,那么sk的正向扰动存在自我强化的机制,因为该扰动会加速北部的资本创造,阻碍南部的资本创造。
如果是负值,则存在自我纠正的机制。
上式中,第一项为需求关联效应,资本分布(sk)的空间分布引起支出(sE)的空间变化,当增大时,2(1—φ)/(1+φ)>0又使得q增加。
因此,北部开始创造资本,资本份额不断增加,表现为资本在北部聚集,资本的增加导致生产的扩大,而生产的扩大导致支出的扩大,进而放大本地市场规模。
这是与需求关联的循环因果关系。
第二项为资本溢出效应,一个区域资本份额的上升,使得本区域资本形成成本下降,本区域对资本形成更具吸引力,是一项促进集聚的力量。
λ越小,2(1-λ)/(1+λ)越大,也就是知识溢出随着空间距离的变小而增强,因此本地的资本溢出效应更明显,促进本区资本创造的作用更强。
北部的资本以及生产份额的大小,依赖于北部过去的生产状况,这种份额越大,创新部门的生产率也越高,这使得北部区对创新者更富有吸引力,进而北部区将来的产业份额也就很大。
这种接近知识源降低资本创造成本,进而导致资本积累和支出转移效应,就是与成本关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
第三项为市场拥挤效应,是一种分散力,阻碍资本向一个地方集聚。
资本份额的上升引起竞争的加剧,此时,-2(1-φ2)/(1+φ2)<0使得q降低,北部资本创造速度减缓乃至停止,这样资本可能会从北部向南部扩散。
上述“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说明了金融集聚对核心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但“市场拥挤效应”则说明了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具体反映在信息成本的增加、时区的差别、昂贵的办公楼租金、市场供给能力过剩导致金融业的过度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等方面。
当后种效应愈发明显时,有可能使金融资源的集聚状态由集中发展为扩散,进而对周边地区的经济产生“涓流效应”。
三、金融资源集中对边缘地区的福利补偿效应根据LS模型,可作出图1,反映核心区和边缘区福利水平随Ф(贸易自由度)变化的趋势,图中假设北部为核心区。
交易成本的持续下降,最终导致发展的空间差异,核心区居民不必支付商品的交易成本,因而实际收入增加,相反,边缘区居民则要支付交易成本,因而实际收入减少。
不过,这种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差异常伴随着所有地区经济的增长。
所以,失去产业而导致的静态损失和经济增长而导致的动态收益之间的相对关系决定边缘区总体福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如前所述,集聚对核心区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但对边缘区福利水平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假设初始贸易度很低,这时如果提高贸易自由度,则可以同时提高两个区域的福利水平,因为此时交易成本较高,可以降低输入品的价格。
当贸易自由度大于突破点(对称分布的稳定性被打破)的自由度ФE时,北部和南部的福利水平开始出现分异现象。
北部从经济聚集和经济快速增长中获益,但南部从经济快速增长中获益而从经济聚集中得到损失。
这可以解释经济起飞后南部的福利水平总低于北部福利水平的原因。
当贸易自由度大于持续点(集聚不能持续存在时)的自由度Фs时,所有经济全部集中在北部,此后北部的福利水平保持不变。
后两种情况下,南部福利水平的分析较为复杂。
图中可看出,如果对制造业产品的支出份额μ足够低,那么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对福利水平的影响较小,此时从经济聚集中受到的静态损失占主导,经济起飞使南部的处境变坏。
图中最下面的曲线表示了这种情况。
如果对制造业产品的支出份额μ足够大,那么南部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动态收益占主导,两个区域都从经济起飞中获益。
在图中,点线表示了这种情况。
如果μ处于中间值,经济起飞初期南部会有损失,但最终福利水平超过起飞前的福利水平。
当经济起飞后,交易成本的下降会降低从北部输入的商品价格,从而提高南部的福利水平。
四、金融资源扩散对周边地区的涓流效应当金融集聚的“市场拥挤效应”愈加明显后,金融资源可能从集中在核心区发展为向周边地区扩散,下面我们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AK模型为基础,分析金融资源扩散到周边地区后产生的涓流效应。
AK模型假设一个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可被用于消费或投资,如果被用于投资,每期以一定的比率δ折旧,人口规模不变。
经过一定推导,得出经济增长率公式为:(其中,A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θ表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比例;s表示储蓄率)上式所反映的定性含义是经济增长率依赖于边际资本生产率、储蓄率和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
基于此我们认为金融资源流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效应可归结为三点:1、技术进步效应。
金融资源流入有利于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边际资本生产率。
伴随着金融资源向边缘区的扩散,会有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
金融集聚区往往是知识中心、技术中心,具有丰富的未编码知识,知识库丰富,创新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