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理综真题卷及答案
2007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不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
时,这三种氧化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北京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P 31 Cl 35.5 K 39 I 127 1.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A .是真核生物
B .含有叶绿体
C .是自养生物
D .能有丝分裂
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 .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 .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 .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 序列
D .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3.科学家研究CO 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a 时,造成曲线II 和III 光合作
用 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 2 浓度不同 B .光照强度为 b 时,透成曲线 I 和 II 光合作
用强度羞异的原因是温度度不同
C .光照强度为a ~b ,曲线 I 、II 光合作用强度
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 .光照强度为a ~c ,曲线 I 、III 光合作用强度
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允合作用强皮
4.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2007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综试卷(物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图a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
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2007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Ⅰ)
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细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细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
2007年高考理综试题及详细答案_新课标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其还原产物是;
(3)该反应的平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12.a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II.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下题的题目)。
2007年理综高考试卷及答案(山东)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山东)
第Ⅰ卷(必做,共88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2.第Ⅰ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K 39 Mn 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4名受试者分别口吸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代曲线在前30min内身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e、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功效可能是
200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Ⅰ)及解析.docx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试题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 ,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 .0.5
B . 2.C. 3.2 D . 4
15、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4 m/s,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a 所示,在下列 4 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 =0.15 s 时波形的图是
y/m y/m
0.10.1
-0.8
00.8
1.6x/m- 0.800.8 1.6x/m
y/m A B
y/m
0.10.1
- 0.800.8 1.6x/m- 0.800.8 1.6 x/m
C D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
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 a 态是
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
态,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 27℃)
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
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 b 态相比, a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 .与 a 态相比, b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 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2007年][高考真题][湖北卷][理综][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
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2007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 甲状腺激素
B 雌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促性腺激素
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2007年][高考真题][湖南卷][理综][答案]
5.下图表示用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无磨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
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
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
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
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1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
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
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的平均位置,
2007年高考全国卷1理科综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综试卷
本试卷共13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e:2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2007年高考-理综试题《全国卷1》(word版)(陕西、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通用)__2007年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e 20 C u 64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 . 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
B .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 .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 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4.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 ++++++++-----++++++++ --------+++++-------- --------+++++-------- ++++++++-----++++++++ S ++++++++-----++++++++ --------+++++-------- --------+++++-------- ++++++++-----++++++++
2007年高考试题——理综(浙江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 甲状腺激素
B 雌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促性腺激素
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e 20 C u 64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 . 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 . 效应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 . 效应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 型
B . 达到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 .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 --------+++++-------- ++++++++-----++++++++ S ++++++++-----++++++++ --------+++++-------- --------+++++-------- ++++++++-----++++++++
S ++++++++-----++++++++ --------+++++-------- --------+++++-------- ++++++++-----++++++++ S ++++++++-----++++++++ --------+++++-------- --------+++++-------- ++++++++-----++++++++ S
200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及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黑龙江、吉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 甲状腺激素
B 雌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促性腺激素
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iii.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 页,总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 毫米的黑以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试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 甲状腺激素
B 雌激素
C 促甲状腺激素
D 促性腺激素
2.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4.通过发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溶氧的氨酸棒状杆菌。下面在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何种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阳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 p(Ne)> p(H2)
(C) p(H2)> p(O2)> p(Ne) (D) p(H2)> p(Ne)> p(O2)
10.已知氧气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4+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适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15.一列简诸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 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a所示,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磨擦,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热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在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
B.1.5r
C.2r
D.2.5r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
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两种方式随
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为沿斜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