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 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机理建模

合集下载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令 T m/k
称为时间常数;
f /( 2 mk ) 称为阻尼比;
K 1/ k

称为放大系数。
d 2 y (t ) dy (t ) T2 2 T y (t ) K F (t ) 2 dt dt
例2-4考虑图2-4所示液位控制系统,其中水箱水 位H为被控量,忽略次要因素,引起水箱水位变化 的物理量主要是输入流量Q1和负载流量Q2。试确 定该系统,节流阀开度一定时水箱水位与输入流量 的关系方程。
2.1.1 微分方程的建立
电气系统中最常见的是由电阻元件、电容元件、 电感元件以及运算放大器等组成的无源或有源电路, 也称电气网络。
例2-1 图2-1所示为典型 的RLC串联电路,以ui(t)为 输入量, uo(t)为输出量。 列写该电路的微分方程。
解:引入回路电流作为中间变量,列写变量关系方程
图 2-4 CR串联电路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四、积分环节
1、表达式: c(t)=k∫r(t)dt 2、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比例。 3、实例 uj=常数 ua 例2-6 如图2-7所示,他激 直流电动机转轴角位移θ为 输出,电框电压ua为输入, 加恒定直流激励,并忽略电 枢回路的时间常数(即认为 电枢电流是瞬时增长到稳定 值),有:θ=k∫uadt
其中F1(t)和F2(t)可由弹簧、阻尼器特性写出

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 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机理建模

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 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机理建模

机理建模的表达形式(一)
• 微分方程(组)表述方式 :由于控制系统从 本质上来说是动态的,因此可以用微分方 程(组)来描述它们。 • 传递函数表述方式 :如果能表示为线性微 分方程,则可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在 初始松弛条件下定义的传递函数,它体现 了系统的固有属性而与具体输入信号无关。 经典控制理论中是以它为核心对系统进行 研究的。
框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连接(一)
1.传输线:表示了信息的流动方向。 2.增益:增益是系统某部分输出和输入之 间的传递函数。 G (s)
i
3.比较环节:表示两个或多个信号算术运 算关系的一种符号。 4.分支:当一个信号送往多处作为输入时, 用分支形式表示。
框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连接(二)
5.增益的串接:多个增益相串接,其总的 增益为各增益之积。 Y (s) G1 (s) G2 (s) G3 (s)A(s)
R(s) + E(s) K0 Ev(s) K1K2 s(Las+Ra)(J0s+b0)+K2K3s Θ(s) n C(s)
La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传递函数 K0 K1K 2n K0 K1K 2n Ra G( s) sRa ( J 0 s b0 ) K 2 K3 K 2 K3 2 J0s b s 0 Ra R(s) + C(s) K
F1 ( s) kC ( s) F2 (s) fsC(s)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9
例2.1 一阶RC网络系统
i C duc dt
u1 iR
u1 uc ur
RC
duc dt
uc
ur
T
duc dt
uc
ur
T RC
10
例2.2 二阶RC网络系统
Fra Baidu bibliotek
i1R1 uc1 ur
i2 R2 uc uc1
i1
i2
C1
duc1 dt
i2
C2
duc dt
i1
C1
duc1 dt
3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2.2 微分方程模型 2.3 拉普拉斯变换 2.4 传递函数 2.5 结构图 2.6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MATLAB表示
4
2.1 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自控理论方法是先将系统抽象完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处理。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各物理量(或变量) 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达式或数字表达式。

串联
T1T2
d 2uc dt 2
(T1
T12
T2 )
duc dt
uc
ur
T12=0
12
思考: 能否可以将下列有源二阶RC网络看成是两个有源一阶RC网 络的串联?为什么?
一阶有源网络系统

第二讲机理分析法建模

第二讲机理分析法建模
20
方框图法
W0 ( s )
R3 H 2 (s) Q1 ( s ) C1C2 R2 R3 s 2 C1 ( R2 R3 ) C2 R3 s 1
21
例如:某双容水箱系统的结构参数为:C1 分离式形式的双容水箱系统传函为
R3 H (s) 1 2 2 U ( s ) C1C2 R2 R3 s C1 ( R2 R3 ) C2 R3 s 1 2 S 4 S 1 1 1 2 21 1 2 , 1.06 1.414 , S 2S 4 1 2 4 1 1 2 2 2 S 3S 1 4S 1 S 2 22 2 S S 2 2 2 2
24
R2
双容S形阶跃响应与单容的指数曲线
当进水阀 q (突然开大)瞬间, H1只有一定的变化速度,变化量为0, q 2 0 ,使 1 H2起始变化为0,由于增加了一个容积,使得被调量的响应在时间上落后。多容 对象对于扰动的响应在时间上的延迟称为容积滞后,用 c 表示。 以p为S形的拐点,做切线与时 间轴交于A,则 c OA 为容 积滞后时间 切线与稳态值
5
数学模型的几种表示方式
时域:连续、离散 频域:拉氏变换、z变换
扰动变量、 控制或操纵 变量
时域模型 频域模型
单(多)输入单输出 、多输入多输出 线性、非线性(线性化)

连续系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连续系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经典数值积分
连续系统数字仿真中的最基本算法是 数值积分方法
考虑误差:计算机舍入误差、数值积分误差 经典数值积分法:单步法与多步法 单步法:在后一步的计算中仅利用前一步的
结果。 多步法利用多步信息计算下一步的值。
数值积分
对 y& = f (y ,u,t ) 已知系统变量 y 的初始条件 y ( t 0 ) = y 0
2、 服务模式 z 描述服务台为顾客服务的时间:可以
是确定性的, 也可能是随机的。
3、 排队规则 z 表示服务台完成当前的服务后, 从队列中
选择下一实体的原则, 一般有: FIFO——先到先服务; LIFO——后到先服务; z 按优先级别服务——根据队列中实体的重
要程度选择最优先服务者。
4、 服务流程


u(kT) 保 持
u(t)
连 续
y(t)
Leabharlann Baidu
器对


z 图中的离散部分用离散时间模型描述, 连续部分用连续时间模型描述。保持器 用脉冲序列函数描述。
三、模型结构变换
实现问题:将各种外部模型描述形式转换 成内部模型。由给定的传递函数或权函 数阵建立与输入输出特性等价的状态方 程,这类问题称为“实现问题”。
t=t1时 y1 = y(t1 ) ≅ y0 + ∆t ⋅ f (t0 ,y0 )

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控制系统设计PPT课件

三、 数学模型的建立
1. 机理建模:
• (1) 根据系统和各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 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 (2) 根据元件工作时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定律, 列出其相应的原始方程式。在条件许可时可适 当简化,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这里所说的物理 或化学定律,不外乎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物质守恒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等。
• 2.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
• 在研究与分析一个控制系统时,不仅要定性地 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而且还要定量地描 述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定量的分析与研究,找 到内部结构及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即数 学模型,从而编写控制程序;在系统不能按照预 先期望的规律运行时,便可通过对模型的分析, 适当地改变其结构和参数,使其满足规定性能的 要求;在设计一个系统的过程中,对于给定的被 控对象及控制任务,也可以借助数学模型来检验 设计思想,以构成完整的系统。这些都离不开数 学模型。
• (3) 列出原始方程式的中间变量与其它因素的关 系式。
• (4) 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原始方程式,消去中间变 量,得到描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 方程便是系统或元件在时域的数学模型。
三、 数学模型的建立
• 例1.贮槽液位控制系统 • 即如图所示的系统,
液体经过阀门1不断地流 入贮槽,贮槽内的液体又 通过阀门2不断地流出。 工艺上要求贮槽的液位h 保持定值。在这里,贮槽 就是被控对象,液位就是 被控变量。 设阀门2的开度保持不变,阀门1的开度变化是引 起液位变化的扰动作用,对象的输入量是流入贮槽的 流开量度变Qi化,时对,象液的位输是出如量何是变液化位的h。,下也面就来是看建当立阀表门征1h的和 Qi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第2章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

控制理论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系统运动过程的物理、化学等规律,所写出的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特性、输出与输入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描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理论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一个系统,无论它是机械的、电气的、热力的、液压的、还是化工的,都可以用微分方程加以描述。对这些微分方程求解,就可以获得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响应(即系统的输出)。

对数学模型的要求是,既要能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动态本质,又便于系统的分析和计算工作。

2.1.1 数学模型的类型

数学模型是对系统运动规律的定量描述,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具有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1. 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根据数学模型的功能不同,数学模型具有不同的类型。

描述系统静态(工作状态不变或慢变过程)特性的模型,称为静态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一般是以代数方程表示的,数学表达式中的变量不依赖于时间,是输入输出之间的稳态关系。

描述系统动态或瞬态特性的模型,称为动态数学模型。动态数学模型中的变量依赖于时间,一般是微分方程等形式。静态数学模型可以看成是动态数学模型的特殊情况。

2. 输入输出描述模型与内部描述模型

描述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称为输入输出描述模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数学模型。

而状态空间模型描述了系统内部状态和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所以称为内部描述模型。内部描述模型不仅描述了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而且描述了系统内部信息传递关系,所以比输入输出模型更深入地揭示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自动控制宋乐鹏第二章

自动控制宋乐鹏第二章

Ra
ia
ua
La
f, J ML
自动控制宋乐鹏第二章
if 常数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为 ua(t)Raia(t)Ladid at(t)eb
d (t)
e b ce dt
力矩平衡方程为
MDJd2 dt2 (t)f dd(tt)ML
MD cMia(t)
自动控制宋乐鹏第二章
J L ad 3 d t3 (t) (L a f J R a )d 2 d t2 (t) (fR a c e c M )d d ( tt)
关于基本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的说明
1)按数学模型的共性建立,与系统元件不是一 一对应的; 2)同一元件,取不同的输入输出量,有不同的 传递函数; 3)环节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4)基本环节适合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描述。
分母中s的最高阶次n即为系统的阶次。 特征方程为
D ( s ) a 0 s n a 1 s n 1 a n 1 s a n
G(s)C(s) M(s) R(s) N(s)
C ( s ) G ( s ) R ( s ) c ( t) L 1 [ G ( s ) R ( s ) ]
自动控制宋乐鹏第二章
( L C s2 R C s 1 ) U c(s) U r(s)
Uc(s) Ur(s)
LCs2
1 RCs1
R(s)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一、主要内容

1.状态空间描述的几个重要概念

2.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

1)非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3)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4)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3.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特点

4.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1)由物理系统的机理直接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2)由系统高阶微分方程化为状态空间描述

3)由系统传递函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

4)由系统状态变量图列写状态空间描述

5)由系统方块图列写状态空间描述

5.状态向量的线性变换

1)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非唯一性

2)系统特征值的不变性

3)将状态方程化为型规范型(对角线型和约当型)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描述的概念、涵义和特点。

2、熟练掌握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不同方法,能够依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建立系统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熟练掌握线性变换方面的知识。理解坐标变换的概念,了解系统特征方程和特征值不变性及传递函数不变性的特点,熟练掌握将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化为规范型的方法。

三、重点内容概要

1. 状态空间描述的几个重要概念

状态变量 是指能完整地、确定地描述系统的时域行为的最小一组变量。给定了这个变量组在初始时刻0t t =的值和时刻0t t ≥系统的输入函数,那么系统在时刻0t t ≥的行为就可以完全确定。这样一组变量就称为状态变量。

状态矢量 以状态变量为元组成的向量,称为状态矢量。

状态空间 以状态变量)(,),(),(21t x t x t x n 为坐标轴构成的n 维空间称为状态空间,记作n R 。

中职教育-《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电子工业出版社.ppt

中职教育-《自动控制原理》课件: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电子工业出版社.ppt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目录
2-l 微分方程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结构图
2-5 信号流图
2-6 利用MATLAB描述和求解系统
数学模型
1
自动控制理论以自动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 无论是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还是对校正装置进 行综合,都需要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能够描述系统变量之间 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工程系统一般都是动态系 统,时域内连续时间集中参数系统的数学模型 是反映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 程。
入流量的关系方程阀。门
进水流量Q1
目标水位H0
实际水位H
图2-4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出水 流量Q2
16
解:根据物质守恒定律,列出液位系统
流体过程的关系方程
式中,A为容器截ddHt 面 Q积1 A。Q2 当节流阀开(度2-一17定)
时,通过包含连接导管和容器的液体流量

Q2 K H
(2-18)
式中,K为节流阀的流量系数。
uo
(t)
ui
(t)
i(t) C duo (t) dt
整理,可得描述系统输入量和输出
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LC
d
2uo (t) dt 2
RC
duo (t) dt
uo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2章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22
2.4.2
1. 串联
几种基本的结构框图
两个环节串联的变换如图:
R(s) C(s) C(s) G11(s)G (s) 2(s) G2(s) G
C(s) G(s) = R(s) = G1(s)G2(s) 可得n个环 节的串联
n
等效
G (s ) = ∏ G i (s )
i=1
23
2. 并联
两个环节并联的变换如图:
r(t)
G( s)
c( s ) 1 R( s) Ts 1
1 Ts 1
C(S)
t
实例:RC网络,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也包含这一环节。 3. 积分环节 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例,当输入消失,输出具有记忆 功能。可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c(t)/r(t) c(t) r(t)
X1(s) R(s)
C(s)
X2(s)
28
4. 引出点前移
R(s)
G(s)
C(s) C(s)
R(s)
G(s) G(s)
C(s) C(s)
29
5. 引出点后移
R(s) C(s)
G(s) R(s)
R(s)
G(s)
C(s)
1
G( s)
R(s)
30
结构图等效变换方法总结
1. 三种典型结构可直接用公式 2. 相邻比较点可互换位置、可合并 3. 相邻引出点可互换位置、可合并

第2章 经典的连续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学

第2章 经典的连续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学


最终可得许多种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公式
(见教材p35-36)
3 Runge-Kutta法公式的的本质和一般形式 对二阶RK法公式(2.11),其本质是先用tk处的 值yk和导数K1=f(tk,yk)估计出tk+1=tk+h处的值 yk+K1h和导数K2=f(tk+h,yk+K1h),再用K1与K2的
绝对误差准则:e y (t n ) y (t n ) y (t n ) ˆ
ˆ 相对误差准则:e y (t n ) y (t n ) y (t n ) ˆ y (t n )
其中 规定精度的误差量。
(3)快速性:若第k步计算对应的系统时间间隔为
hk=tk+1-tk,计算机由y(tk)计算y(tk+1)需要的时
2.2 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
2.2.1 基本原理
2.2.2 误差估计与步长控制 2.2.3 实时Runge-Kutta积分法
1 仿真方法中步长控制的意义和内容 p38 2 RK法的误差估计和步长控制的基本思路
每积分一步都设法估计出本步的计算误差 k , 判断是否满足允许误差E,再选择相应的步长控 制策略,调整步长,再作下一步积分运算。
u(t) h
ˆ u (t n )
原连续模型
y f ( y ,u ,t )

连续系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连续系统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常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权函数均只描述 了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没有描述系统 的内部情况,所以称为外部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为系统内部模型。
仿真时必须将系统的外部模型转换成内部模 型,即建立状态方程。(实现问题)
1
2)离散时间模型
z 系统的输入、输出及内部状态是时间序列 {u(kT)} {y(kT)} {x(kT)},其中T为离散 时间间隔
一、系统建模
由观测数据确定随机变量的分布和参数。 一般可用流程图或网格图的方式描述, 反映临时实体在系统内部历经的过程、 永久实体对临时实体的作用以及它们相 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确定仿真算法
两个方面内容:如何产生所需求的随机变 量;采用什么方法对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仿真策略)。
论)
一、连续系统模型与离散系统模型
z 连续系统——系统状态变化在时间上是连 续的,可以用方程式(常微分方程、偏微 分方程、差分方程)描述系统模型。
z 离散系统——系统的状态只是在离散时间 点上发生变化,而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 不确定的。
二、连续系统模型描述
连续系统仿真中的数学模型有三类:
1)连续时间模型: 通常可用以下几种方式表示:常微分方 程、传递函数、权函数和状态空间描述。
理想的信号重构器
要完全恢复连续信号,理想信号重构器频 率特性如图:
T -ωs/2 0 ωs/2 ω 实际的信号重构器:零阶(一阶)信号重构器

2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6 例2-1

k m
F

有一力学系统,如图2.1所示,设外 作用力为F,输出位移为x,系统质量 f 为m,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为f,弹簧的 弹性系数为k,求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根据牛顿定律,有
x(t)
dv m fv kx F dt dx v dt
① ②
取状态变量为v和x,则
uxxx?x?x?11001000010000102121???????????x?????????????????????????????????????????????????????????????????????????xyxaaaannn00011210????????以上就是状态方程的能控标准形式传递函数为严格真有理分式直接传递矩阵d0
课本P9 表2-1、2-2


表2-1 软非线性元件的例子及描述式 表2-2 硬非线性元件的例子及描述式
继电器 具有不灵敏区的继电器 限幅器 不灵敏区 齿Fra Baidu bibliotek间隙
2.4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 之间的转换
(外部模型转化为内部模型) 2.4.1 化微分方程为状态方程(以SISO系统为例) (1)系统的输入量不含导数项,微分方程如下: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主要特点:




1、引入系统状态的概念,对动态系统内部 和外部特性进行了完全的描述。 2、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状 态空间表达式有较宽的适用范围,时变系 统、非线性系统等。 3、状态空间表达式采用矩阵向量的数学描 述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并便于在计 算机上建模及数值求解,利于工程实现。 4、便于处理系统的初始条件。

2.2 根据系统机理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2.2 根据系统机理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对本例的流体动力学系统,可选水面高度的变化量h1和 h2为状态变量,即 x1(t)=h1(t), x2(t)=h2(t)
3. 将状态变量代入上述水面高度变化量的动态方程,则有如下状 态方程
1 1 1 x1 - A R x1 A R x2 A u 1 1 1 1 1 x 1 x - R1 R2 x 2 1 2 A R A R R 2 1 2 1 2
其中V,ρ,CP分别为容器体积、比重和比热;k为反应速率常数; H为反应热。
典型化工(热工)过程 (4/5)
2. 选择状态变量. 显然,选择容器内的液体的温度θ(t)和浓度CA(t)为状态变 量是合理的。因此,令 x1(t)=θ(t) x2(t)=CA(t) 3. 将状态变量代入上述微分方程,则有如下状态方程
(t ) x1 y C A (t ) x2
上述状态空间模型表示的是一个双输入双输出的非线性定 常系统。
机电能量转换系统(1/5)
4. 机电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图2-10表示某电枢控制的直流电动机,其中Ra和La为电枢回路 总电阻和总电感,J为转动惯量,负载为摩擦系数为f的阻尼摩擦.
对本例,有
x1 (t ) y(t ) x2 (t ) y(t )
刚体动力学系统(4/4)
3. 将状态变量代入运动方程
x1 x2 k f 1 x x x u 2 1 2 m m m

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第2章
1.串联连接
r (t )
G1 G1
G2
y (t )
2.并联连接
r (t )
G2
y (t )
+
y (t )
G1
G2
r (t )
3.反馈连接
+
2.2.2 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Gi ( s) yi Ki ui y K Gi ( s) i i ui Ti s
3.积分比例环节 Gi (s) 4.惯性环节 Gi (s) 5.二阶振荡环节 式中
龙格-库塔法
基本思想:用函数值f(t,y)的线性组合来代替f(t,y)的 高阶导数项 设y(t)为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在tk附近以h为变量展开
h2 y (tk h) y (tk ) hy (tk ) (tk ) y 2!
y(tk ) f (tk , yk ) f k
y k 1 h * y k [ f (t k , y k ) f (t k 1 , y k 1 )] 2
y(t 0 ) y 0
将 y k 1 简写: y k 1
1 y k (k1 k 2 )h 2
平均斜率
i i
w k
i 1
p
从yk点开始,既不按该点斜率k1变化,也不按预估 点斜率k2变化,而是去两者平均值。 k k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续6)
R(s) +
E(s) -
K0 Ev(s)
K1K2 s(Las+Ra)(J0s+b0)+K2K3s
Θ(s) n
C(s)
La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传递函数
G(s)
K0 K1K 2n
K0K1K2n Ra
s Ra (J0s b0 ) K2K3
R(s) +
K
J0s2
C(s)
b0
(7)当电枢旋转时,在电枢中将感应出一定的
电压,与角速度成正比
eb
K3
d
dt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续3)
试求马达转角位移θ与误差电压ev之间的传递 函数,试求这个系统的方框图。此外,当La 可以忽略时,求简化方框图。
解:电枢控制式直流伺服马达的速度由电枢
电压控制。ea K1ev
电枢电流的微分方程为:
放大器
马达
齿轮传
负载
动装置
例2.4简单伺服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1)系统的参考输入量:输入电位计电刷臂的
角位置r,转化为电压 er K0r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续1)
(2)输出电位计电刷臂的角位置c由输出轴的位
置确定,转化为电压 ec K0c
(3)用一对电位计作为系统的误差测量装置, 它们可以将输入和输出位置转变为与位置成 比例的电信号。er ec ev
2.2.1微分方程
•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步骤:
1.列写原始方程组
2.解原始方程组
3.化成标准形式
• 设系统的输入变量为r(t),输出变量为c(t)则 系统微分方程具有一般形式为:
an
d nc(t) dt n
an1
d n1c(t) dt n1
a1
dc(t) dt
a0c(t)
bm
d mr(t) dt m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续5)
做拉氏变换,并消去Ia(s),得传递函数:
(s)
K1K2
Ev (s) s(Las Ra )( J0s b0 ) K2K3s
假设齿轮传动装置的传动比设计为:使得输 出轴的转数是马达轴转数的n倍,因此
C(s) n(s)
另外,Ev (s) K0R(s) C(s) K0E(s)
为合理的近似,上式变为:
y
g(x)
g(x0 )
dg dx
(x
xx0
x0 )
y0
k(x
x0 )
工作点附近的泰勒展开(续)
如果变量y依赖于若干激励变量:x1,x2,…,xn, 那么函数关系可以写做:
y g(x1, x2, , xn )
同理利用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忽略高阶项
后,线性近似写做:
y
g(x10 , x20 ,
A(s)
G1(s)
G2(s)
G3(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s)
6.增益的并接:其总增益为各增益之和。
Y (s) G1(s) G2(s)R(s)
R(s)
G1(s)
+
Y(s)
+
G2(s)
框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连接(三)
7.反馈:其基本形式如下。
R(s)
+
G1(s)
Y(s)

F1(s)
Y
(s)
1
G1(s) G1(s)F1(
框图建立的例子(续2)
根据F1、F2和C的关系,画出对应的子框图, 按对应的变量名称连接,则最终系统框图为:
F(s) +
+
-
-
1 ms2
C(s)
F1(s) F2(s)
k
fs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
参考输入
输入电位计
er
ec 输出电位计反馈信号
r
c
C
Ra
La
ev
K1
K1ev
ia T θ
输入装置
误差测量装置
基本概念(二)
• 设系统共有个回路,则:若存在若干个两
个互不接触回路,所有的两个互不接触回 路增益之和记为N2(s);若存在若干三个互 不接触回路,所有的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 益之和记为N3(s);如此类推。
• 约定:一个回路称自身为一个互不接触回 路,其增益称为一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
• 那么具有个回路的系统各种互不接触回路
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
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机理建模
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 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的数学方 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
--哥廷根学派学术风格
主要内容
• 概述 • 微分方程及线性近似 • 框图模型及传递函数 • 状态变量模型 • 各种模型间的转换 • 系列设计举例
• 设方框图的输入为R(s),输出为C(s),则传 递函数为:
C(s)
R(s)
1
(s)
h i 1
2.1概述
• 为了分析和控制复杂系统,必须获得这些 系统量化的数学模型,而此过程就称为建 模。导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是整个分析 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
• 在求解一个新问题时,常常需要建立一个 简化模型,以对问题的解有一般的了解, 然后再建立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并用来 对系统进行比较精确的分析。
系统建模的三种方式
质量的平衡位置是θ0=0o。T和θ之间的非线 性关系如图(b)所示。平衡点处的一阶导数 值提供了线性近似,即
T T0 MgL
其中T0=0于是,有
sin
0
0
T MgL cos0o 0o MgL
该近似对±π/4内比较精确。例如,摆在通过 ±30o时线性模型的响应在实际非线性摆的响 应的2℅范围内。
k F(t)
f m
解题过程
1.弹簧的弹性力其方向总和位移方向相反。
F1(t) kc(t)
2.阻尼器的阻尼力其方向总和位移方向相反。
F2 (t)
f
dc(t) dt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t)
F1
(t
)
F2
(t
)
ma
m
d
2c(t dt 2
)
解题过程(续)
4.消去中间变量F1(t)、F2(t),并整理得。
• 前向通道的余子式 :对于某个前向通道, 在特征式中令与其相接触的所有回路增益 为零,则剩余的式子称为该前向通道的余 子式。记第i条前向通道的余子式为 i (s)
• 如果一条前向通道和所有回路都接触,其 余子式一定为1;如果一个前向通道和所有 回路都不接触,其余子式一定等于特征式 。
2.3.2.2梅森公式
La
dia dt
Raia
eb
ea
La
dia dt
Raia
K3
d
dt
K1ev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续4)
马达力矩的平衡方程为:
J0
d 2
dt 2
b0
d
dt
T
K2ia
J0为马达、负载和折合到马达轴上的齿轮传 动装置组合的转动惯量;
b0为马达、负载和折合到马达轴上的齿轮传 动装置组合的黏性摩擦系数。
机理建模的表达形式(二)
• 框图表达方式:不能独立地对系统进行分 析或综合,但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直观性, 因而也作为一种模型方式。
• 状态方程表达方式:它是状态变量的一阶 导数方程组。由于所选的状态变量不同, 同一系统的状态方程可能是不同的,但其 最终结果是一致的。
解决动态系统问题的方法
1.定义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2.建立数学模型并列出相关假设; 3.写成描述模型的微分方程组; 4.解方程组,并获得所需的输出变量; 5.研究所求的解和假设; 6.如果有必要,重新分析或重新设计系统。
2.3框图模型及传递函数
• 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时, 输出的拉氏变换和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 为该系统的输出和输入间的传递函数。
• 初始条件为零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输入信 号是在研究的时刻(0+)才加入的,其二是输 出在研究时刻之前(0-)是静止的或称为平衡 状态。
框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连接(一)
(4)电位计输出端上的误差电压被增益常数K1 的放大器放大。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作用到直 流马达的电枢电路上,马达的励磁绕组上加 有固定电压。
简单伺服系统举例(续2)
(5)如果出现误差信号,马达就会产生力矩, 以带动输出负载旋转,并使误差减小到零。
(6)对于固定的励磁电流,马达产生的力矩与
电枢电流成正比:T K2ia
K2K3 Ra
s
-
s(Js+B)
2.3.2梅森公式
• 框图对表示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关系已经 足够了,但相互关系比较复杂的系统,框 图的化简工作任务繁重,甚至难以完成。
• 梅森公式是梅森在创建信号流图中提出的 求取传递函数的方法,由于信号流图和框 图并无本质的差别,故本课程以框图的形 式进行介绍。
2.3.2.1基本概念
m
d
2c(t dt 2
)
f
dc(t) dt
kc(t)
F (t )
此方程即为该系统的微分方程。
2.2.2物理系统的线性近似
• 叠加原理: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同时作用 于系统的响应,等于两个作用函数单独作 用的响应之和。
• 一个系统如果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则系统 是非线性的。大部分的物理系统只是在一 定范围内是线性系统。比如阻尼器,低速 时是线性的,高速时可能变成与速度平方 成正比。弹簧在低频时,质量可以忽略, 高频时,质量却是系统重要特性。
增益的总和 :
Nl (s)
l 1
基本概念(三)
设系统有个回路,其系统的特征式表示为:
(s) 1 (1)l Nl (s) l 1
前向通道及其增益:由输入沿信息流动方向 不重复地到达输出的一个途径称为一个前向 通道。该途径所经诸增益及比较环节符号的
乘积称为该前向通道增益。记为 Qi (s)
基本概念(四)
1.传输线:表示了信息的流动方向。
2.增益:增益是系统某部分输出和输入之
间的传递函数。
Gi(s)
3.比较环节:表示两个或多个信号算术运 算关系的一种符号。
4.分支:当一个信号送往多处作为输入时, 用分支形式表示。
框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连接(二)
5.增益的串接:多个增益相串接,其总的 增益为各增益之积。Y(s) G1(s) G2(s)G3(s)A(s)
s)
R(s)
2.3.1系统框图的建立
1. 根据所给系统的联接方式和各部分的物理 规律列写原始方程组。
2. 将原始方程组进行拉氏变换。 3. 对每个方程指定其输出变量并画出其对应
的子方框图。 4. 将各子方框图联接成总方框图。
框图建立的例子
• 例2.3制作例2.1的系统框图 解:将原始方程组进行拉氏变换,得
, xn0 )
g x1
( x1
x1 x10
x10 )
g
g
x2
( x2
x2 x20
x20 )
xn
( xn
xn xn0
xn0 )
线性近似举例
• 例2.2摆模型:考虑图(a)所示的摆,质量上的
力矩为 T MgLsin
T
长度L θ
质量M
(a)
-π -π/2 0 π/2 π θ
(b)
线性近似举例(续1)
工作点附近的泰勒展开
假设函数在工作范围内是连续的,可以在工 作点附近使用泰勒级数,于是有:
y
g(x)
g(x0 )
dg dx
xx0
(x x0 ) 1!
d2g dx2
xx0
(x x0 )2 2!
dng dxn
xx0
(x x0 )n n!
在相对工作点的偏移量(x-x0)附近的小范围内 是对曲线本身的一个很好的近似。于是,作
• 回路和回路增益 :在框图中由任何一点出发,沿 信息流动方向(箭头所指方向)经过不重复的路径 (每点仅经过一次)回到该点,则该路径称为一个 回路。该回路所经过的各增益、比较环节符号之 积称为该回路的增益。
• 互不接触回路及其增益:如果两个回路没有任何 公共点称为两个回路之间互不接触,简称两个互 不接触回路。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各回路增益之积 称为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同理三个回路之间 均无公共点称为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各回路增 益之积称为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以此类推。
F1(s) kC(s) F2 (s) fsC(s) F (s) F1(s) F2 (s) ms2C(s)
框图建立的例子(续1)
令C(s)做输出,则将方程改写为:
C(s)
1 ms2
[F(s)
F1 (s)
F2
(s)]
其对应的子方框图如下:
F(s) +
+
-
-
1
ms2
C(s)
F1(s) F2(s)
• 机理建模 :即“白箱”建模,利用系统的 具体结构和其所遵循的内在规律(物理的、 化学的规律等)经严格的推导而获得最终数 学模型的方法 。
• 辨识建模 :即“黑箱”建模,利用实验的 方法或者通过系统正常运行而获得其输入、 输出的数据,从而采用能近似替代的模型 。
• “灰箱”建模:上两种的结合。
机理建模的表达形式(一)
bm1
d m1r(t) dt m1
b1
dr(t) dt
b0r(t)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举例
• 例2.1系统如图所示。其中k为弹簧的刚度系数;f 为阻尼器的粘性摩擦系数;m为物体的质量;F(t) 为外施力;c(t)为物体的位移。忽略物体滑动摩擦 力。求输出c(t)与输入F(t)的微分方程。
c(t)
• 微分方程(组)表述方式 :由于控制系统从 本质上来说是动态的,因此可以用微分方 程(组)来描述它们。
• 传递函数表述方式 :如果能表示为线性微 分方程,则可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在 初始松弛条件下定义的传递函数,它体现 了系统的固有属性而与具体输入信号无关。 经典控制理论中是以它为核心对系统进行 研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