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前言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冲击等问题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建设“乐居吴江”和“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吴江区能源结构优化、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吴江实现转型升级新发展、培育经济战略新支撑、实现绿色崛起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吴江区级新能源发展规划属于首次编制的专项规划。

课题组在认真分析吴江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吴江,着眼苏州,面向长三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等的框架性思路,以供参考。

本规划中新能源范围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品种。

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目录第一章“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回顾 (1)一、“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情况 (1)二、“十二五”新能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6)三、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9)第二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11)一、发展的机遇 (11)二、存在的问题 (13)第三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14)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14)二、主要目标 (16)第四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19)一、开发三大高品质创新服务平台 (19)二、建设四大高端产业集聚基地 (20)三、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示范项目 (21)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3)一、投资估算 (23)二、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23)第六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保障措施 (24)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24)二、激发企业主体能动性 (24)三、强化相关要素保障 (25)四、培育绿色消费氛围 (26)第一章“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回顾一、“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情况“十二五”期间,吴江区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通过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政策引动,推进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示范项目,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出台了一批扶持性的新能源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

吴江未来10年发展前景

吴江未来10年发展前景

吴江未来10年发展前景吴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作为中国最大的织造基地和轻工业基地之一,吴江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

未来10年吴江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的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首先,吴江在工业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

目前,吴江已经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未来10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吴江的工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面,吴江有望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领先地区。

例如,吴江可以发展智能纺织机械制造业,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吴江还可以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吴江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其次,吴江在旅游业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

吴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未来10年,吴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例如,吴江可以开发乌镇、西塘等水乡古镇,打造特色民宿和旅游景点,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此外,吴江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保护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和度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再次,吴江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也有很大潜力。

吴江拥有苏州大学吴江校区等高等教育机构,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未来10年,吴江可以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吴江学习和工作。

同时,吴江还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吴江还可以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挖掘和保护吴江的文化遗产,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总之,吴江在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吴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旅游业、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还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但是,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吴江一定能够实现繁荣和进步。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节能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节能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节能规划苏州市吴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3月目录前言 (1)第一篇吴江区能源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1 吴江区“十二五”经济与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3)1.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1.1.1 三次产业发展状况 (3)1.1.2 工业发展状况 (4)1.1.3 工业中四大高耗能行业发展状况 (5)1.2 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5)1.2.1 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状况 (5)1.2.2 四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状况 (6)1.3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8)1.3.1 单位增加值能耗分析 (8)1.3.2 规上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分析 (7)1.3.3 四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分析 (7)2 吴江区“十二五”节能工作与节能成效分析 (10)2.1 吴江区“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工作 (10)2.2 全社会节能效果总体分析 (11)2.3 “十二五”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12)第二篇吴江区“十三五”节能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路径 (14)1 吴江“十三五”节能面临的形势 (14)1.1 节能的国际化 (14)1.2 节能的市场化 (15)2 节能目标 (15)2.1 全社会节能目标 (15)3 吴江“十三五”发展路径 (15)3.1 吴江整体发展主要路径 (15)第三篇吴江区“十三五”节能指导思想与节能目标 (19)1 指导思想 (19)2 实施原则 (20)2.1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 (18)2.2 坚持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 (19)2.3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民参与原则 (19)2.4 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19)2.5 坚持以发展促节能,以节能保发展的原则 (19)第四篇吴江区“十三五”节能规划的重点领域 (21)1 工业节能 (21)1.1 抑制高耗能行业增长 (21)1.2 淘汰落后产能 (21)1.3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21)1.4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21)2 交通运输节能 (22)2.1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22)2.2推进绿色低碳运输 (22)3 建筑节能 (22)4 公共机构节能 (23)5 商务领域节能 (23)6 居民生活节能 (23)第五篇吴江区“十三五”节能重点工程 (25)1 工业节能技术改造工程 (25)1.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5)1.2 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 (25)1.3 纺织业 (25)2 绿色政府工程 (26)3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26)4 节能市场化工程 (26)5 节能示范推广工程 (26)6 节能人才培训工程 (27)第六篇吴江“十三五”节能工作的保障体系 (28)1 长效机制 (28)2 组织保障 (28)3 政策保障 (29)4 技术保障 (29)5 资金保障 (30)6 宣传保障 (30)前言能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源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的“十三五”发展思路介绍1

苏州工业园区的“十三五”发展思路介绍1

七、“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战略重点,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建
立富民安康幸福的民生发展体系。
以“全面消除区域二元结构”为战略重点,全面实现区域共享现代化发展 成果,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
七、“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建设国家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为战略重点,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和基
层基础工作,建立具有园区特色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国资国企改革”为战略重点,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建 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体系。
谢谢!
七、“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以“提升软实力”为战略重点,弘扬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内 核的园区经验,建立具有“园区经验”与“创新文化”特色的软实力发展
体系。
以“增强核心产业整体竞争力”为重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园区 智造、园区服务”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端产业体系。
七、“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长远发展的战略愿景
园区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开放—创新导向战略”。即以 “深层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可持续性战略;由过去的相 对浅层开放的投资导向战略转向深层开放的创新导向战略。其中,创 新导向是以开放创新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深层开 放—全面创新”,营造新的发展态势,以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地 位。
入分配水平和公共服务格局。加快从注重经济增长的“强区富民”模式向高度关注民 生的“富民强区”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与步入高收入阶段和成熟社会阶段相适应的居
民收入分配水平和公共服务格局。
(五)生态目标:基本形成与生态文明主导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全面优
化和可持续发展格局。加快从工业文明主导模式向生态文明主导模式转变。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吴江区规划

吴江区规划

吴江区规划吴江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部,属于江苏省经济中心苏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江区自建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格局和发展方向。

此篇文章主要介绍吴江区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吴江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是“生态立区、科创兴区、品质荟区、宜居强区”,即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提升品质为核心,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在生态立区方面,吴江区将继续保护和修复水资源、湿地和植被,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景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在科创兴区方面,吴江区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和引进高端科技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此外,吴江区还将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吸引和留住高端科技人才,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在品质荟区方面,吴江区将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和精品项目,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塑造特色清新、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风貌。

同时,加强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开发,提升吴江区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

在宜居强区方面,吴江区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此外,吴江区还将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同时,吴江区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

总体上,吴江区以生态、科技、品质和宜居为发展方向,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这不仅为吴江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吴江区将会在各项规划和措施的引领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目录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第一章总则第1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7、《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8、《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9、《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1、《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1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3、《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抓住我国已加入WTO的机遇,培育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

2、充分发挥吴江市位于苏沪接壤及苏锡常与杭嘉湖两地区交汇点的优势,确立依托上海,服务苏州,与杭嘉湖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苏州衔接。

3、本着集约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开发区进行适当控制,优化城市整体结构。

4、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发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吴江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吴江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吴江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一、加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坚持走规模化集聚化道路。

大力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区域综合配套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吴江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业、盛泽丝绸纺织业、汾湖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力争今年吴江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提升至1100亿元,盛泽镇工业总产值提升至650亿元,汾湖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提升至400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100亿元。

进一步加大对彩钢板、羊毛衫、缝纫机等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产业基地竞争力。

立足为产业链补缺,培育一批注重为大企业配套“高、精、专、特”的中小企业。

争取至2012年,培育壮大10个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形成6个以上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6个以上省级特色产业基地,5条以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重点产业链,重点培育产业链优势企业达到45家左右。

二是进一步提高产业形态,坚持走高端化品牌化道路。

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产业链向高端环节突破延伸。

今年重点是抓好恒力集团65万吨聚合纺丝瓶片项目、盛虹10万吨功能性纤维项目、亨通光棒和特种光缆项目、新民科技纺织园及通鼎光纤项目等重大项目,争取在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电缆和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制约因素,打开一片新领域。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国家品牌为龙头、省级品牌为重点、市级品牌为基础的品牌集群,支持企业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及专利申请,扩大具有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

力争今年全市再增10个以上国家级品牌、商标,30个以上省级品牌、商标。

同时鼓励企业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取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

三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坚持走科技自主创新道路。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争今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超1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7家,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引领产业发展趋势。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18-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委托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一九年十一月目录1规划概述 (4)1.1规划背景 (4)1.1.1开发区发展历程 (4)1.1.2任务由来 (4)1.2环境保护目标 (5)1.2.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5)1.2.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7)1.2.3声环境保护目标 (8)1.2.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8)1.3规划主要内容 (9)1.3.1规划范围、期限 (9)1.3.2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 (9)1.3.3产业发展规划 (9)1.3.4土地利用规划 (9)1.3.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1.3.6规划与环评的互动 (17)2 区域环境及开发现状 (18)2.1开发现状 (18)2.2环境现状 (19)2.2.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9)2.2.2地表水环境现状 (19)2.2.3地下水现状 (19)2.2.4声环境 (19)2.2.5土壤环境 (19)2.3主要环境问题与制约因素 (20)3规划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 (20)3.1规划协调性分析 (20)3.2规划评价指标体系 (27)3.3主要污染源强预测 (29)3.3.1水污染物排放量 (29)3.3.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2)3.3.3固体废物预测 (32)3.3.4 污染源预测汇总 (32)3.4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35)3.4.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5)3.4.2水环境影响预测 (35)3.4.3地下水影响预测 (35)3.4.4风险预测 (36)4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37)4.1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37)4.1.1选址区位优势 (37)4.1.2空间结构合理性 (38)4.1.3规划规模合理性 (39)4.2优化调整建议 (39)5环境影响减缓对策 (40)6三线一单环境管理 (43)6.1严格生态保护红线 (43)6.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43)6.3严控资源利用上线 (44)6.4环境准入清单 (44)7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45)7.1土地资源承载力 (45)7.2水资源承载力 (46)7.3水环境承载力 (46)7.4大气环境承载力 (47)8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48)8.1清洁生产分析 (48)8.1.1入区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及要求 (48)8.1.2清洁生产建议 (49)8.2循环经济分析 (50)8.2.1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0)8.2.2循环经济建设建议 (51)9结论 (52)1规划概述1.1 规划背景1.1.1开发区发展历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和北侧,北临苏州市区,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邻杭州,北依苏州。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

吴江北厍未来规划在谋划“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关口,必须审慎地思考和抉择发展的理念、战略和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各种生产力要素和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整合,有利于减少资源损耗、提升资源利用效益,最大程度地激发生产的活力和动力。

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会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优化空间布局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在对吴江的空间布局发展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需求,对吴江区未来空间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提出建议和构想。

一、吴江空间发展沿革(一)空间发展演变过程。

吴江至梁开平三年(909年)建县,曾于元元贞二年升为州,明洪武元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分吴江为震泽县和吴江县,到1912年复合为县,1992年撤县设市,2012年撤县设区。

苍海桑田,吴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变化最大的是近三十年,变化特别大的是近15年。

从人口数量看,1949年吴江总人口为46.8万人,到1985年末增至73.3万人,到2000年末增至85.71万人,到2014年末总人口增长到159.4 万人,是1985年人口的2.18倍,30年人口增加了近1.2倍,外来人口急剧增加。

从全区建成区面积看,1996年全区建成区面积为21.8万亩,2005年增至29.78万亩,到2014年建成区面积已扩大至53.98万亩,是1996年建成区面积的2.48倍,也就是说20年左右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1.5倍。

于此同时,区内经济总量和经济贡献也跨越式增长,1949年吴江工业总产值仅2932.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仅7374万元;到1985年工业总产值提高到19.7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10.3亿元;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至413.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至181.20亿元;到2014年工业总产值提升到38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1486.5亿元,分别是1985年的192.2倍和144.3倍。

纵观吴江的发展,密织的河道和京杭大运河成就了吴江古代和近代的繁华,享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美誉,便利的航运为古代吴江注入了强大发展动力,也为古代绸都描绘了“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的壮景。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吴江将继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现有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建设:吴江将继续进行城市更新和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 创新驱动:吴江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育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4. 环境保护:吴江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5. 对外开放:吴江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经济多元化、城市宜居化、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历史时期,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

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该规划以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振兴为主线,在科技、创新、金融、教育4个重点领域提出了总体要求,将重点倾斜到9支重要支柱性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领域,形成了39条应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兴和传统技术深度融合的绿色智能制造及其产业、信息服务和金融科技、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技术与装备、通信与信息安全等9大支柱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该规划旨在统筹推进“十三五”时期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促进有效需求、改善供给结构”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完善一批有助于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成熟的培育政策;改进完善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人才支持,促进人才发展;推动政府法制环境的优化,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新技术转移和示范应用;完善市场营销机制,支持企业覆盖海内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市场开放;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激发投资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统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改革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友好性的能力。

以上就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总的来说,本规划以实现“双一流”和绿色发展目标为导向,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完善政策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强化人才支持、统筹推动和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打造了一系列支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6.11.24
•【字号】苏政办发〔2016〕137号
•【施行日期】2016.1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
“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6〕137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24日。

苏州产业结构调整

苏州产业结构调整
5.重视拉动经济原动力,努力扩大投资消费需求。
一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住下半年施工的黄金季节,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220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督查推进,抓紧落实项目建设用地“点供”指标,确保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18%。二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全力打造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确保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三是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信贷政策和规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企业上市力度,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5家、发行企业债券100亿元。统筹协调好煤电油气运的运行调节,完善电力迎峰度夏工作预案,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切实做好有序供电、限电。
6.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苏州存在着资源能源不足的劣势,所以节能减排也占据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一块。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切实抓好节能减排。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开展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的污染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把节能减排的“倒逼”力量传导到结构调整的各个方面,确保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7%。二是促进低碳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继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全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超过200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00家。深化“城市矿山”、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试点工作,全力争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三是加强环境整治保护。扎实推进太湖、阳澄湖综合整治,做好蓝藻监测预警和应急治理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配套截污管网建设,大力度整治黑臭河道,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努力减少灰霾天气。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吴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2月目录一、“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1)二、存在的问题 (4)三、“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任务 (5)(一)发展目标 (5)(二)发展思路 (6)(三)发展重点 (6)四、推进措施 (8)(一)推进转型升级,扩大新兴产业规模 (9)(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9)(三)狠抓技术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 (10)(四)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拓展市场 (11)(五)推进集约利用,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空间 (12)一、“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工业经济是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新兴产业则是吴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是当前吴江打造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

“十二五”期间,我区抓住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区委、区政府一系列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引导下,全区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产业优势:一是规模总量优势。

“十二五”以来,我区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产值规模也逐年增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截至“十二五”末,全区新兴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643.7亿元,占比达到53.3%(见表1),为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2015年,全区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中,恒力集团、盛虹集团、瑞仪光电、亨通集团、中达电子等5家企业销售超100亿元,8家企业超50亿元,恒力集团、亨通集团、盛虹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吴江新兴产业总量优势已经形成。

表1:吴江新兴产业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企业数107 189 230 246 241规上产值1283.4 1421.3 1516.4 1561.5 1643.7同比增长28.6% 10.6% -0.1% 1.0% 4.0%占比43.3% 47.4% 49.1% 51.1% 53.3%二是产业集聚优势。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总体目标包括: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提出了四个发展路径: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路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路径,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重点路径,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为基础路径。

这些路径的提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规划》中明确了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这些产业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带动作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规划》中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税政策、金融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协同和创新链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推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国际媒体宣传,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增加对外贸易规模,实现经济的更加开放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中国国家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通过制定总体目标、
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固定资产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二五”回顾 (3)一、投资完成情况 (3)(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张,重大项目拉动显著 (3)(二)投资结构逐步优化,重大项目重点突出 (4)(三)民间投资持续扩张,国有投资占比趋缓 (5)(四)项目投资带动转型,重点板块快速发展 (6)二、存在问题 (7)第二章“十三五”投资环境 (9)一、“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投资新契机 (9)二、国家经济新常态提出投资新要求 (9)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投资新动力 (10)四、融入苏州大市区带来投资新机遇 (10)第三章指导思想、投资目标与总体思路 (11)一、指导思想 (11)二、基本原则 (11)(一)统筹协调原则 (11)(二)质效提升原则 (11)(三)创新优先原则 (12)(四)集聚发展原则 (12)三、投资目标 (12)(一)投资总量 (12)(二)投资结构 (12)(三)投资效率 (13)四、投资总体思路 (13)(一)转变投资理念,提升投资效益 (13)(二)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突出投资重点 (13)(三)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14)(四)吸引多渠道资金,增强资金来源 (14)第四章投资重点领域及主要方向 (15)一、加快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突出生态建设投资 (15)(一)继续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加强水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15)(二)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构建防洪排涝保障体系 (15)(三)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营造生态宜居城市环境 (15)(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16)二、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投资 (16)(一)加大农业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6)(二)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 (18)(三)加大先导性服务业投入,建设苏州服务建设高地 (21)三、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25)(一)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率先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 (25)(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26)四、突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强化政府投资力度 (27)(一)持续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7)(二)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28)(三)完善薄弱环节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9)(四)加快公共文化和体育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30)第五章重大项目布局 (32)一、重大项目总体布局 (32)二、生态文明重大项目空间布局 (32)三、产业重大项目布局 (34)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空间布局 (35)五、社会事业重大项目空间布局 (38)(一)教育项目 (40)(二)医疗卫生项目 (40)(三)社会保障项目 (41)(四)文化体育项目 (41)第六章保障措施 (42)一、要素保障 (42)二、组织保障 (42)三、政策保障 (43)四、项目保障 (43)五、体制保障44第一章“十二五”回顾一、投资完成情况(一)投资规模持续扩张,重大项目拉动显著“十二五”以来,全区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入了强大动力。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江未来的发展趋势吴江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部,是江苏省的一座新兴发展城市。

吴江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未来吴江市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转型升级吴江市将加快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该市已经建设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如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未来将成为吴江经济的新引擎。

同时,这也能提高吴江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科技创新驱动吴江市将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该市已经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未来将进一步发展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并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

科技创新的推动将进一步促进吴江市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建设吴江市将注重城市规划与建设,提高城市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未来该市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路网、水网、电网等,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

同时,吴江市将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文化旅游发展吴江市将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该市已经拥有了一批文化景点和旅游资源,如同里古镇、同里湖等。

未来,吴江市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五、生态环境保护吴江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未来,吴江市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力度,提高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人才引进和培养吴江市将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未来,该市将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创新创业,为吴江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未来吴江市将朝着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向不断发展。

吴江市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提高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成为江苏省和中国的发展亮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吴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2月目录一、“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1)二、存在的问题 (4)三、“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任务 (5)(一)发展目标 (5)(二)发展思路 (6)(三)发展重点 (6)四、推进措施 (8)(一)推进转型升级,扩大新兴产业规模 (9)(二)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9)(三)狠抓技术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 (10)(四)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拓展市场 (11)(五)推进集约利用,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空间 (12)一、“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工业经济是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新兴产业则是吴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是当前吴江打造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

“十二五”期间,我区抓住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区委、区政府一系列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引导下,全区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产业优势:一是规模总量优势。

“十二五”以来,我区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产值规模也逐年增大,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截至“十二五”末,全区新兴产业实现规上产值1643.7亿元,占比达到53.3%(见表1),为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2015年,全区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中,恒力集团、盛虹集团、瑞仪光电、亨通集团、中达电子等5家企业销售超100亿元,8家企业超50亿元,恒力集团、亨通集团、盛虹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吴江新兴产业总量优势已经形成。

表1:吴江新兴产业产值情况表(单位:亿元)二是产业集聚优势。

随着我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根据苏州市新兴产业划分和统计数据,新材料、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以及新型平板显示等三大主导产业克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集成电路等“短板”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后劲(见表2)。

各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集群发展态势: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于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新型平板显示则主要集中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高新区成为我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基地,七都镇则成为苏州市智能电网和物联网(光电缆)新兴产业基地等等。

表2:新兴产业分行业情况统计表三是科技创新优势。

“十二五”时期,吴江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作为重要引擎,企业创新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

一是创建了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全区拥有313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了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余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1件。

二是创建了一批技术创新载体,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汾湖高新区、吴江高新区三大科创园被评为国家级,太湖新城科创园晋升省级,成为了我区新兴产业企业的摇篮,孕育了大批的科研成果。

三是吸引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到“十二五”期末,全区人才总量达到23万人,高层次人才数1.5万人,万人拥有高层次人才数超过183名,这些人才为吴江工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成本比较优势。

“十二五”以来,我区工业企业紧跟产业发展步伐,着力开展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区骨干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超过3500台套,极大地降低了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

工艺和技术装备的更新,也为我区工业较好地对接长三角甚至国际国内消费品生产,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政策激励优势。

近年来,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完善我区新兴产业产业链,撬动创新发展新引擎,吴江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着眼点,以智能工业为主攻方向,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推进我区工业制造智能化,着力推动吴江制造迈上新台阶。

2010年吴江设立了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鼓励新兴产业企业,扶持新兴产业项目,支持新兴产业平台。

2015年区政府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出台关于加快全区智能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为我区实施智能制造战略,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有待提高。

虽然我区新兴产业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是,全区14700多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不到300家,我区绝大多数企业还属于传统行业,生产经营方式仍旧以“铺摊子”为主,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过度依靠资源消耗,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起来,我区新兴产业的绝对值还并不高。

加快集约用地,降低单位能耗,提高单位生产率和附加值,是我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

二是企业管理有待创新。

我区部分新兴产业企业的经营方式还停留在家族式、作坊式的生产管理阶段,对政府政策导向还不够敏感,对行业走势还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对人才和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无法跟上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脚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大力推进,综合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增量减小。

从“十二五“后期开始,企业投资明显下降,新增长点不多。

二是存量不强。

由于人口红利优势的不断下降,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国际竞争力相对减弱,现有企业增产潜力不足。

三是要素制约。

土地供给的严重不足,造成许多项目难落地;区域产业政策的严格限制,造成产业配套不能成形;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不足,企业融资压力大。

四是智造水平亟须提高。

虽然我区“机器换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我区的工业总量规模,全区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仍偏少,万人机器人使用比较少。

按全部职工人数60.77万人计算,我区工业机器人密度不到29,明显与我区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不匹配。

同时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还不够,生产效率偏低,智能制造水平亟须提高。

三、“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任务当前,尽管宏观经济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国家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效应正在显现,经济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从我区当前情况来看,各项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逐渐增多。

“十三五”时期,我区将顺应“新常态”的新变化,积极实施“一三五”产业发展计划,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吴江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发展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增大。

按照苏州市统计口径,计划2016—2020年,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到2020年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产值总量超过2000亿元。

二是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

培育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高性能人造纤维、节能环保装备、LED、新型金属材料、精密数控装备(机器人)、超高速电梯等多方面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提高我区新兴产业总体竞争力。

三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多。

力争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新兴产业企业7家、50亿企业15家、10亿企业20家。

四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抓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

到2020年,新兴产业领域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新兴产业专利授权量占企业授权专利比重达35%以上。

(二)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为指导,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省、苏州市实施纲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把握“互联网+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发展可持续为目标,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积极落实“一三五”产业发展计划,努力通过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全区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发展重点1. 高端装备制造业。

全面推动吴江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培育引进智能装备企业。

一是优先发展3D打印、工业机器人。

重点扶持中瑞科技等企业,加快推动3D打印机的产业化应用;依托博众精工、伊之密等企业发展工业机器人本体与系统集成,大力推广明志科技机器人集成铸造系统、澳冠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首台(套)示范应用工程。

二是着力发展壮大智能制造和专用装备。

高档数控机床方面,要引进核心技术,扶持东昱精机、程泰机械、信能机械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高速精密加工中心、多轴加工中心等。

专用装备方面,依托科林、吴变、迈为、普丽盛、艾恩司、伊欧激光、冷王等企业,培育发展环保装备、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智能化包装机械、纺织成套设备、温控设备等行业。

三是择优发展通用设备和关键配套零部件。

通用设备方面,以吴江电梯产业园为依托,以康力、申龙、帝奥、东南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梯整机制造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高速安全智能化电梯。

关键零部件方面,以清华汽研院、绿控传动科技为依托,发展汽车动力系统、车载电子系统等关键环节。

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总量超3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

2.新材料产业。

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产品产业化步伐,全面推动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依托盛虹集团、圣欧芳纶、德尔未来等企业发展高性能纤维材料,依托亨通集团、通鼎集团、永鼎集团等企业发展光棒、光纤等光通信材料,依托亨通特种导线、富威科技、万宝铜业等发展金属合金材料,依托巨峰电气、太湖绝缘、固德电材等企业加快培育高性能绝缘复合材料。

重点发展与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关联度高的新材料行业。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达690亿元,年均增长5%左右。

3.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作用,通过实施示范工程、示范项目等途径,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以市场拓展引领产业发展。

加快太阳能离网发电、路灯工程建设,依托旺能光电、赛伍科技、迈为科技等企业,发展太阳能电池、材料、装备制造行业;依托清华汽研院、绿控传动等企业,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

同时,跟踪服务好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项目和企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

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0%。

4.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照明产品、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环保新材料、空气净化技术与装备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发展LED芯片、LED系统集成,推进膜材料技术产业化等关键产品和技术的实施进度。

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达100亿元,年均增长8%。

5.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

以化学制药总量提升为产业快速扩张的突破口,以生物制造为产业快速提升的关键点,充分发挥我区几大科技创业园的创新载体作用,重点发展医药业前端研发和后端检验检测、服务外包、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