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第一章第三节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
人为活动的影响,其植被类型也随着不断 发展和变迁。总的趋势是栽培植被的不断 扩展和天然植被的逐渐缩小。 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从内蒙 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上游呼伦池西畔肇 始,由这里南下,循大兴安岭西侧,过西 拉木伦河上游,西南行,过鄂尔多斯高原 中部,再由六盘山北趋向西南,至于西藏 自治区东部。
(1)长江中下游平原 (2)秦岭山地 \ (3)长江中下游山地丘陵 (4)浙闽山地丘陵 (5)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6)云南高原的中部和北部 (7)青藏高原东南部 5、华南、滇南的热带林 包括福建福州以南、台湾、两广山地丘 陵的中部和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及云贵高 原南部等地。
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变迁
一、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区域差异 二、历史时期中国森林分布演变总体特征
我国是一个森林分布较广的国家,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13%左右。但 是,很久以前的中国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 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十分广阔,森林和草原占了祖国土地面积的四分之 三。仅就森林来说,大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即从大兴 安岭的北部起,沿嫩江向东南,然后折向西南划一条斜线,一直到西 藏的东南部,在此线以南, 大致上都是森林地区。历史时期森林与草 原、 荒漠的分界线,《史记》中记载为龙门(今陕西韩城)至碣石 (今河北昌黎,山海关),此线的北部“多马、羊、牛、裘、筋、 角”,以南为农区。当然,这条线是有南北摆动的,如战国、秦汉时、 隋唐时、明清时,向北移动;魏晋时则向南移动。
森林减少的危害
一方面森林的小事造成了水土流失, 使喝 水泥沙含量激增, 造成中下游河床抬升, 悬河日益突出过户, 增加了防洪的困难。 另一方面, 森林的消失 减弱了森林水源的 功能, 使江河水位的季节差拉大, 汛期洪 水一泄千里, 直接增大了洪水的强度。
中国境内亚洲象分布变迁研究中的史料特点与解读——兼与赵志强博士商榷
中国境内亚洲象分布变迁研究中的史料特点与解读——兼与赵志强博士商榷聂传平1,张洁2(1.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4;2.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古代史料中关于亚洲象的记载内容真伪混杂、真实性与虚妄性并存,在解读此类史料时,依据史料特点进行多角度的考辨是必要的,如果概因史料的虚妄性而否定其合理成分则难免矫枉过正。
结合涉及亚洲象之史料的时代背景与特点,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辨与解读,认为论者所提出的秦汉以来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区域大致在南岭以南,以及亚洲象在岭南与东南亚之间季节性往来迁徙的观点并不能成立。
秦汉至唐末宋初,亚洲象在长江流域一直有分布,只是其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均呈减缩趋势,而长江流域与岭南地区的亚洲象均为土产,并非由境外季节性迁来。
关键词:亚洲象;分布变迁;长江流域;史料解读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 (2020)03-0013-09一、引言历史时期亚洲象在中国境内的分布变迁是一个引人关注的学术问题,在历史(动物)地理学以及环境史等领域均有较深入的探讨。
①其中文焕然先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具开创性和代表性,文氏不但梳理了历史时期亚洲象在中国境内不同区域的分布,而且对亚洲象由北向南渐次退缩的变迁过程也有较为细致的探析,②文氏的研究奠定了后继者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
海外中国环境史专家伊懋可所著《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即在此基础上绘制了“大象的退却”的路线图[1];而张洁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境内亚洲象分布及变迁的社会因素研究》亦是在文氏基础上分区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贵高原)论述了亚洲象的分布及变迁过程[2]。
近有赵志强所著《秦汉以来中国亚洲象的分布与变迁》③(以下简称《赵文》)一文则异帜高标,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赵文》在考辨史料的基础上,指出除云南省外,“秦汉以来,我国野生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两省和福建省的东南角”,进而大致将南岭定为亚洲象的分布北界,且认为我国的亚洲象与境外种群是季节性往来迁徙的,“其于夏季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来到我国,而在冬季来临之前,又迁回原处,但也并不排除在温暖的冬季野象会留居我国”。
中国野驴的现状、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原因探讨
生物多样性 第8卷,第1期,2000年2月CHIN ESE BIODIV ERSIT Y 8(1):81~87,February,2000中国野驴的现状、分布区的历史变迁原因探讨Ξ郑生武(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高行宜(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 中国的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和西藏野驴(E.kiang),其分布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同属古北界,但蒙古野驴分布在蒙新区,西藏野驴在青藏区,两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差异显著。
蒙古野驴分布区面积约为14×104km2(40°20′~46°40′N、85°40′~107°30′E),海拔高程介于700~1500m,初步估算数量不超过2000头;西藏野驴分布区面积约为97×104km2(27°48′~39°27′N、78°40′~103°00′E),海拔高程介于3000~5500m,初步估算有近90000头。
地质时代野驴分布较广泛,历史时期分布区不断变迁和退缩,本文对其原因亦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国野驴(蒙古野驴、西藏野驴),濒危物种,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Status of wild ass in China/ZHENG Sheng-Wu1),G AO Xing-Yi2)Abstract During1993~1997,the status of Chinese wild ass was assessed.The Chinese wild ass is divided into two species,i.e.Mongolian wild ass or chigetai,kulan(Equus hemionus)and Tibetan wild ass or kiang (Equus kiang).Equus hemionus is distributed in the Meng-Xin Region,while Equus kiang was found in the Qin-Zang Region,including Inner Mongolia,Xinjiang,Tibet,Qinghai,G ansu and Sichuan Province.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Mongolian wild ass is about0.14million km2(40°20′~46°40′N,85°40′~107°30′E), about700~1500m in altitude,with a population size less than2000.Tibetan wild ass is distributed in an area of about0.972507million km2(27°48′~39°27′N,78°40′~103°00′E),about3000~5500m in altitude, with an estimated population size of88871.K ey w ords Chinese wild ass(Equus hemionus, E.kiang),endangered species,Xinjiang,Tibet,Qinghai, Inner MongoliaAuthor’s address 1)Northwest Institute of Endangered Z oological Species,Xi’an 7100322)Xinjiang Institute of Biology,Pedology,and Psammology,The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s中国的野驴,包括蒙古野驴和西藏野驴,以往学者认为这两种野驴只达到亚种的分化水平(Allen,1940;Ellerman et al.,1951;Соколвet al.,1959;张荣祖,王宗礻韦,1964)),现在则认为它们是亲缘关系很近的不同种(G orbet,1978;Соколов,1980;冯祚建等,1986;郑生武等,1994)。
中国历史地理蓝勇版课后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历史地理名词解释and简答【沿革地理】记述并考证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等的沿袭与变革的领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前身。
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
沿革地理在我国有古老的传统,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成为一门显学,出现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名家,清末杨守敬则是传统沿革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编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二千年来沿革地理的最后终结。
第一章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1.简述近1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可参考名词解释)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温暖期:1、第一个温暖期是距今8000年——前11世纪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8000-5000)因为距今5000年左右有一个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
2、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3、公元600——1000年,隋唐时代4、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寒冷期:1、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2、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3、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4、公元1400——1900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
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即幅度的波动现象。
一方面,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
2.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次气候温暖期, 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
事实上, 隋唐温暖期于中唐后结束。
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中唐后期的较寒冷阶段是短暂的, 大约维持了一年。
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
两次气候温暖期, 即两汉温暖和隋唐温暖期, 对应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这种王朝, 至少在其前期将它的势力范围有效地伸展到了中国的西域及中亚。
第三章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三 、岭南地区亚洲象的分布
• 岭南地区因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适于 亚洲象的生存,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一直 到明代都有亚洲象的踪迹和文献记载。但 是到了19世纪30年代变趋于灭绝。 • 目前云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野生大象残存 地区。 • 历史时期亚洲象的最北界早北纬40.1度的北 京、河北阳元一带,目前只在北纬24.6度的 滇西南,南退17个纬度。
一、长江流域长臂猿的情况。“两岸猿在目前已成为历 史。 历史时期的长臂猿的分布情况主要在三峡、 秦巴山地、四川、广东、广西、海南和云 南地区。 目前只在云南和海南部分地区存在。南移6 个纬度。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区域演变
• 一、大熊猫的历史名称。貔貅、貉、白豹 • 二、更新世时期:长江以南多有分布,但是今北 京、山、陕、豫等都有少量考古发现。 • 历史时期:战国到魏晋 四川、云南、秦岭 • 唐宋至明清:四川大部分地区、云南、贵州、湖 北、陕西,直到清代中叶的川陕甘湘等地还有分 布。 • 从分布的流域来看,历史时期主要在黄河、长江、 珠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多山之地。
3、老虎的分布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的破坏等因素而被分割成岛状, 各分布区的小群之间缺少基因交换,必将导致小种群生存力和繁殖力的衰 退。
思 考 题?
1.历史时期珍惜动物演变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历史时期动物研究的 方法是什么?
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与 中国社会的发展
• 一、生物链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基础改变
三,岭南和云南地区历史时期犀牛的生存状况
从战国到清2千多年文献的记 载,大概绝迹于19世纪。云南从考 古上来看,新石器时代便由野生犀 牛的分布,后来从南北朝的文献一 直到清代都有记载野生犀牛的情况。 大概到了1945年以后,不见犀牛 的报道。
历史时期野生亚洲象与犀牛地理分布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若干新认识
历史地理第土△鑿历史时期野生亚洲象与犀牛地理分布变化与气候环境变迁若干新认识■历史时期亚洲象与犀牛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有很大变化。
由于这两种动物的历史变化对于研究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国历史动物地理研究中,是最先受到关注的动物。
文焕然先生①、何业恒先生②、蓝勇先生③、张丕远先生与龚高法先生④等,先后都撰写过有关历史时期野生亚洲象与犀牛地理分布变化及相关的气候变化的论文,对中国历史时期动物地理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笔者在编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的《历史地理图》卷中的《历史动物图组》工作中,又根据近年考古的新发现,并査阅了已有研究者尚未査阅的历史文献,如《乾隆府厅州县志》,对已有研究者所査阅过的文献又仔细査阅,如《古今图书集成》等,发现若干被遗漏的史料,和对若干史料进行重新分析,对历史时期亚洲象和犀牛地理分布及对气候环境变化有若干新认识,主要有全新世中期亚洲象分布北r■界与亚热带北界、唐宋时期分布北界及北宋时期是否存在亚洲象分布北界向北反弹的问题和明清时期分布北界诸问题。
一、历史时期野生亚洲象北界变化的过程与阶1.全新世中期亚洲象分布北界与亚热带北界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全新世中期,亚洲象分布北界达到最北。
古生物研究者在北纬40°的位于北京西面约150公里的河北省阳原县丁家堡水库的全新世中期地层中(约6000〜5000aBP)发现亚洲象的骨骸,是我国已知亚洲象分布最北的记录。
和亚洲象骨骸一起发现的还有软体动物遗骸:厚美带蚌(现生种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巴氏丽蚌(现生①②③④文焕然、江应梁、何业恒、高耀亭找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初步研究》,原载《思想战线》1979年第6期'文焕然遗稿、文榕生整理:《再探历史时期的中国野象分布》,原载《思想战线》1990年第5期;文焕然遗稿、文榕生整理:《再探历史时期中国野象的变迁》,原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2期,均收入《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文焕然等著,文榕生选编整理),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中文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学英文名称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课程类别必修课开课单位适用专业总学时72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
历史地理第十辑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何业恒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研究大躱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Ai luropoda mehnoleuca Dau id)在古籍中称为濮、貂、白豹、猛豹。
《尔雅•释兽》:“殡,白豹J《山海经•五藏山经•西次一经》广南山……兽多猛豹”。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簇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
东晋郭璞《尔雅注》:“簇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用现代动物学来解释,《尔雅》和《山海经》认为大熊猫属于猫科,而在《说文解字》和《尔雅注》中则为属熊科①,这是大熊猫科属划分的第一次争论。
争论的结果,属于熊科的观点占主要。
但它究竟属于熊科的哪一支,一直到近百年来,还是众说纷纭。
由于关键性的化石尚未发现,大熊猫的起源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②。
从大熊猫的化石来看,在地质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小种到大种,分布范围由小到大又缩小的演变过程。
在更新世初期〈从距今约240万年以来〉大熊猫小科(Ailuropo血micrata)(肉食性动物)的数量不多,分布的范围也小。
它的化石最早发现于广西柳城巨猿洞,后来在广东罗定县狗尾塘,四川巫山县大庙龙骨坡以及最近在陕西洋县金水河口相继出土。
到了更新世中期(距今70-10万年),江南存在大片的竹林,而且互相联系。
由于食物丰富,大熊猫由肉食性动物逐渐演变成为草食性动物(吃竹子〉,它的体型增大,数量增多,分布区也大大地扩大了。
从长江流域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到珠江流域的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省区,成为它们分布的主要区域。
长江以北秦岭地区,直至更北的陕西、山西、北京等地,也有零星分布③,这就是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01978年,在湘西保靖县发现大熊猫的牙齿化石,古生物学家定名为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elanalenca Wulingshane-sis Subsp.)④。
历史上中国麝的分布变迁
历史上中国麝的分布变迁文榕生【摘要】Mainly through unearthed remains,historical records and modern field survey data, the article dialectically analyzes so that it not only recover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musk deer (Moschus spp.) in China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and according to the ecology and ancient and modern distribu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existing Musk Deer, Forest Musk Deer, Black Musk Deer and the Himalayan Musk Deer draw their distribution area, but also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5 kinds of MuskDeer(Moschus spp.).%通过出土的遗存、历史文献记载与现代野外调查资料,经分析、辨证,复原出我国在20世纪前的麝属分布状况,而且根据生态与古今分布情况对20世纪以来现存原麝、林麝、马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划出它们各自分布区,还探讨了5种麝的地理分布与变迁状况。
【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7页(P68-74)【关键词】历史动物地理;动物地理分布;中国;麝;物种分布【作者】文榕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自林奈在1758年将采自阿尔泰山东支(1)萨彦岭的麝命名为原麝,并建立麝属以来,已历时2个半世纪,曾有不少外国学者根据局部地区少量标本的研究,发表了多种观点;我国学者则是在1950年代后期开始从传统动物形态学、(现代)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以及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对麝分类问题讨论,但仍未对麝的分类问题取得共识[1]。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教学内容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转变,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特点。
中国历史地理课后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课后简答题答案导言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
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根据是其研究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
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1、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
(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2、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
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分析
虎口:形容非常危险的境地。
野生虎在中国的消亡
一、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减少,
食物链遭到破坏
二、自古以来虎被人作为害兽来对待 三、虎作为一种资源性动物,遭到滥
捕滥杀
老虎是一种典型的森林动物,据蓝勇教授的研究,历
史时期中国西南华南虎栖息的地区,一般要求森林覆 盖率在50%左右。
历史时期的虎害:
参考书目 王子今:《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
料为中心 》,《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5期。
朱圣钟:《历史时期四川凉山地区主要野生动物资源
开发利用及其变迁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 2006年2期。 王志成:《虎文化的象征意义 》,《资源与人居环 境》2010年3期。 陈宁一:《西双版纳的人象大战》,《环境》2010年1 期。
虎与中国文化 ——与虎有关的成语
杯弓市虎、藏龙卧虎、除狼得虎、断蛟刺虎、冯河暴
虎、割肉饲虎、宫邻金虎、关门养虎,虎大伤人、饥 鹰饿虎、降龙伏虎、九牛二虎之力、酒龙诗虎、拒狼 进虎、开柙出虎、离山调虎、鲁鱼帝虎、马马虎虎、 盘龙卧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门去虎,后门进 狼、潜龙伏虎、敲山振虎、敲山震虎、乔龙画虎…… 5、 14个在其他位置:
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
熊的分布变迁
马来熊:主要分布在30°N以南的地区,即今福
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现在只分布在 云南南部。
中国熊消亡的原因
一、人类的滥捕滥杀 二、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造成森林
资源急剧缩小,是造成历史时期中 国熊资源急剧缩小的根本原因。
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
李 逵 杀 虎 , 为 母 报 仇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新疆虎
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山西地区虎与虎患的分布变迁程森【摘要】清代以前山西地区虎的记录已很丰富,而且唐宋以来虎患日趋频繁。
至清代,山西地区南北皆有虎的分布,主要沿山脉走向分布,集中于吕梁山北部、南部,太岳山区,恒山、五台山与太行山东北部,中条山东南部与太行山南段交接地带,而且康熙、乾隆时期山西虎患严重。
乾隆以后,山西地区虎患减少,虎数量大减,人类的捕杀是山西地区虎数量减少的最直接原因,而人类活动、经济开发也助长了这种趋势。
%Abstract:There were plenty of records about tigers in Shanxi even before the Qing Dynasty, since the Song and Tang Dynasties, It had become more serious.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igers were distributed a- round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s of Shanxi, scattered along the mountain range, centered o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Luliang Mountain, Taiyue Mountain, Hengshan Mountain, the northeast of Wutai Mountain and Taihang Mountain,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ast of Zhongtiao Mountain and the south of Taihang Mountain. Tiger disaster was very serious in Shanxi during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 After Qianlong Period, the tiger disaster became less serious and the tiger number became fewer. 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falling number was human killing, 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contributed a lot to it.【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2(028)003【总页数】6页(P78-83)【关键词】山西;虎;虎患;分布变迁【作者】程森【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Abstract:There were plenty of records about tigers in Shanxi even before the Qing Dynasty,since the Song and Tang Dynasties,It had become more serious.Until the Qing Dynasty,tigers we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s of Shanxi,scattered along the mountain range,centered o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Luliang Mountain,Taiyue Mountain,Hengshan Mountain,the northeast of Wutai Mountain and Taihang Mountain,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ast of Zhongtiao Mountain and the south of Taihang Mountain.Tiger disaster was very serious in Shanxi during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After Qianlong Period,the tiger disaster became less serious and the tiger number became fewer.The direct reason for the falling number was human killing,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contributed a lot to it.Key words:Shanxi;tigers;tiger disaster;distribution and changes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物志·兽纲》将我国境内的虎分为六个亚种,其中第三种为华北亚种(Panthera tigris coreensis Brass),山西地区为华北亚种虎分布最多的地区。
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动,常一只雄鸟,伴随三■五只雌鸟芋有时还杂
以幼鸟,也是成巒活动。
关于孔雀的食物,清刘世馨《粤屑•孔
雀沢萩州人家多畜孔雀r食米或饭或谷或菜
皆食之尤喜食螟蚣,蜘蛛.韭菜,则体壮
而毛鲜蔦"纵使食蚱蜒”©这与近人调査云南
・
■
西南部的野生孔雀,好吃棠梨即川梨(£列対
・
■:
pashia)、黄泡(Rubus o兔拠^倣巧等果实,稻
《图书集成々方舆汇编•职方典》卷一三六四
《廉州府部物产考》引《府志》严孔雀,出时罗,
九五《南粤传》,汉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儿肅
粵王赵佗遣使上书献“孔雀二双S说明当时 岭南地区有孔雀分布。
汉桓宽《盐铁论》卷七《崇礼》,南粤以孔 雀珥门户。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禽• 鹦鹉》称十二世纪末,广|!『民或以鹦鹉为蚱, 又以孔雀为腊,皆以其易得故也亿宋周去非
■
《岭外代答》卷九《禽兽门•孔雀》:“孔雀,世
<嘉庆重修一统志■卷四四九 < 高州府• 土产#及
卷四五一曜雷州府• 土产■提到扎雀,但都是抄袭 上述唐.宋或明史志,不足为据。
© 1934年 <罗定县志》卷三髯食货志•物产》辛还有
誉孔雀S尚待验证。 宋王象之岷舆地纪 A卷一二一<广南西路•郁林 州•景物下•伏割山
宴 *卷永 一乐 三大 四典
O韋梧字•梧州府•山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明1统志》卷八一 《高州府•土产》犹称“孔雀,高凉石城(今廉 江)出”。同书卷八二《广东•雷州•土产》也 有“孔雀”。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高州府人余麟 杰的《孔雀赋》提到孔雀杯昔产于茂,今也则
无刀④。说明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高州府 茂名一带的野生孔雀已经趋于不见了⑤O
至于本地区东北部,据《明一统志》卷八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一、亚洲象的分布变迁
(一)亚洲象的分布
•历史时期分布区域主要为:贵州、云南、 广西、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上海、 江苏、福建、四川、山西、北京、河北 等地。 •目前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二)亚洲象分布区域的变迁
1、历史时期黄河流域亚洲象变迁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野生亚洲象仍分 布较多。 •秦汉以后黄河流域野生亚洲象开始 大量减少。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东 北 虎 幼 仔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成 年 东 北 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野 生 种类:华北虎
武 松 打 虎 ( 华 北 虎 )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北虎
•到13世纪,岭南野生亚洲象开始罕见,及 至19世纪30年代以后生活在廉州地区的野生 亚洲象渐趋于灭绝。
4、云南地区亚洲象分布情况 •该地区是目前我国亚洲象唯一残存地区。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二、虎的分布变迁
(一)东北虎的分布变迁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 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 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 重最大的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 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体色 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 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 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 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云南虎
2007年所拍到的云南虎照片
野生虎在中国的消亡原因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
历史地理第十二辑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蓝关于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牛和亚洲象的分布,文焕然、何业恒.刘洪杰等曾作过开拓性的研究,笔者在此仅就其中涉及的个别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
现在学术界认为元明清时期中国野生犀牛仅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滇南、岭南地区,如刘洪杰认为/元明时期犀类的分布大致在滇南及桂南、与中南半岛国家接壤的狭小地带内,东界应不超过云雾山和云开大山。
”①何业恒认为「从南宋到19世纪30年代,四川盆地、贵州高原北部以及长江中游的野犀均已灭绝,只有岭南地区还有分布。
”②笔者在对这一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元明清时期中国野生犀牛的分布北界应更靠北一些,清初以前在川黔交界的北纬28。
〜29◎之间的贵州绥阳和四川酉阳间仍有生存。
明万历罗日娶《咸宾录》卷7《播州》:产斑布、文龟、犀角、雄黄等物。
这则记载已明确告诉我们明代后期的万历年间今北纬27°〜28°的地区仍有野生犀牛分布°査《明一统志》卷72《遵义府》下废绥阳县下土产仍有犀角,再查正德《四川志》卷23《播州》土产条下仍称废绥阳县出犀角。
由此不难看出《咸宾录》所载资料是可信的。
那么,从当地历史生态环境看可能有野生犀牛生存吗?明代绥阳县即今贵州绥阳县勇一曙,唐宋属夷州境疆(治今贵州凤岗县)。
唐宋夷州地域仍是中国著名野生犀牛产地,《五溪记》特别谈到“黔犀”,有所谓“山犀者,食竹木小便竟日不尽,夷僚以弓矢采取,故曰黔犀”。
③宋罗愿《尔雅•翼》谈到犀牛“黔蜀中时有之*V特别是《新唐书•地理志》夷州义泉郡土贡有犀角,《太平寰宇记》卷121明确记载夷州土产有犀角,也记载其东邻的费州土产有犀角。
这样看来,明代这个地区有犀牛生存是完全可能的。
同治《酉阳直隶州志》卷19《物产志儿犀,山犀也,前代有之。
这里的前代当指明代,那么,明代今四川酉阳一带可能有野生犀牛生存吗?回答是肯定的。
汉唐时今酉阳一带和湘西、黔东北角为五陵蛮地域,是重要的野生犀牛生存地区,《陶隐居》便认为犀牛“出武陵交州宁州诸远山”。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的分布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迁。
重要的野生亚洲象、犀牛、扬子鳄、孔雀、长臂猿、麋鹿、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变迁分布呈逐渐缩小的趋势,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大大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植被减少,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滥杀导致的。
我国的动物物种及其分布,仍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
下面介绍几种珍稀动物分布地区历史演变的过程和规律。
一、孔雀孔雀是著名的观赏鸟,自古以来就引人喜爱。
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云南西南部,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
历史时期,孔雀的分布还是十分广大的。
首先在长江流域,甚至北界可到河南淅川一带。
其次在岭南地区。
又次在滇西南地区。
二、亚洲象、犀牛、1、流域的亚洲象历史时期,亚洲象在中国境内分布十分广泛,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渭水上游、山东南部、河北地区都有亚洲象的分布,秦汉以后黄河流域的亚洲象分布开始大量减少。
魏晋以后文献记载缺少关于黄河流域亚洲象的生存状况。
长江流域的亚洲象生存分布远比黄河流域广泛。
春秋时长江流域期以秦岭黄河为界,秦巴山地、贵州和四川盆地是大象的集中分布区,从秦汉一直到北宋时期,亚洲象分布的范围一直在长江中游流域的南北波动,北界曾到南阳一带。
长江的下游从石器时代、汉晋、南北朝时候江浙一带都有大象的足迹。
据研究,到11世纪中叶,长江流域的亚洲象已经绝迹。
岭南地区因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适于亚洲象的生存,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明代都有亚洲象的踪迹和文献记载。
但是到了19 世纪30 年代变趋于灭绝。
目前云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野生大象残存地区。
历史时期亚洲象的最北界在北纬40.1度的北京、河北阳元一带,目前只在北纬24.6 度的滇西南,南退了17个纬度。
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其次是人类的滥捕滥猎最后是野生象的生理因素。
(大象,历史记载,在三、四千年以前,今河北阳原县有大象出现。
殷商时,黄河下游一带也有野象,还有人对它进行驯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新疆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新疆虎
新斯新 疆文疆 虎赫虎 形定的 象绘发
制现 的者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南虎
华 南 虎 幼 仔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南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虎的分布变迁
•到13世纪,岭南野生亚洲象开始罕见,及 至19世纪30年代以后生活在廉州地区的野生 亚洲象渐趋于灭绝。
4、云南地区亚洲象分布情况 •该地区是目前我国亚洲象唯一残存地区。
二、虎的分布变迁
(一)东北虎的分布变迁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 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 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 重最大的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 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体色 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 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 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 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四)华南虎的分布变迁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雄虎从头至尾身 长约1.8米,重约150~225公斤。雌虎从头至尾身长 约1.6~1.7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栖息于亚热带森 林茂密、灌丛和野草丛生的山丘地区。历史时期我 国南方除台湾和海南外,几乎所有省区都有华南虎 的分布。甘肃南部和青海南部也有分布。如今已经 见不到野生华南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东 北 虎 幼 仔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成 年类:东北虎
野 生 东 北 虎 猎 食 家 畜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北虎
武 松 打 虎 ( 华 北 虎 )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北虎
李 逵 杀 虎 , 为 母 报 仇
2、历史时期长江流域亚洲象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野生亚洲象分布北界为 秦岭淮河一带。 •东汉至隋唐时期长江中游南北仍有分布。 •一般认为到1050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野 生亚洲象灭绝。
3、历史时期岭南地区亚洲象变迁
•五代南汉的东莞、汉唐的南海与高腰、唐 宋汀州的武平、潮州、漳州、梅州、韶关等 地都有野生亚洲象生存。
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黑龙 江的瑷珲、嫩江、讷河、伊春、庆安、呼兰、巴彦、 木兰、尚志、双城、阿城、宾县、依兰、汤原、桦 川、宝清、虎林、宁安等地,黑龙江的东北虎从大 小兴安岭向东南不断收缩,最后压缩到汤原东南和 牡丹江市以南的镜泊湖一带。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 查,当时黑龙江一带只有30只野生东北虎了。
吉林省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榆树、舒兰、长春、 吉林、辉南、东丰、桦甸、敦化、通化、集安、浑 江、抚松、安图、长白、延吉、珲春等地。
辽宁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辽东丘陵山地、辽 西丘陵山地,以及辽河平原的盖县、辽阳、辽中、 沈阳等地。
辽宁省的东北虎在辽西地区最早消失,辽河 平原次之,辽东丘陵山地的辽阳、开原、新宾等 地最迟,到20世纪30年代东北虎最后再辽宁完全 消失。
(二)华北虎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今北京地区 河北的承德、唐山、张家口、保定、邢台地区 内蒙古中部从河丰镇、集宁到河套的萨拉齐地区 山西晋北地区的大同、宁武、代州,晋中地区的 太原、汾洲、平定、辽州,晋东南地区的沁州、潞 安,晋西南地区的平阳、蒲州等地 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陕西中部的 凤翔和西安北部、同州、邠州 宁夏,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南部 甘肃中部的巩昌、兰州、凉州、甘州、肃州等地
历史时期 中国的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高志超 讲师
一、亚洲象的分布变迁
(一)亚洲象的分布
•历史时期分布区域主要为:贵州、云南、 广西、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上海、 江苏、福建、四川、山西、北京、河北 等地。 •目前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二)亚洲象分布区域的变迁
1、历史时期黄河流域亚洲象变迁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野生亚洲象仍分 布较多。 •秦汉以后黄河流域野生亚洲象开始 大量减少。
——中国虎的种类:云南虎
2007年所拍到的云南虎照片
野生虎在中国的消亡原因
一、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减少,食 物链遭到破坏。 二、自古以来虎被人作为害兽来对待。 三、虎作为一种资源性动物,遭到滥捕 滥杀。
老虎是一种典型的森林动物,据蓝 勇教授的研究,历史时期中国西南华南 虎栖息的地区,一般要求森林覆盖率在 50%左右。
(五)孟加拉虎的分布变迁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亚东、曲柯、吉隆、达 旺以南邦迪拉区的林芝、墨脱等地。20世纪20年 代拉萨附近仍有野生孟加拉虎出没,但近50年再 也没有在拉萨附近看到了。
(六)云南虎的分布变迁
云南虎,又叫印支虎,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地区, 清代的开化府、临安府、普洱府、顺宁府、永昌 府到腾越厅,广西的太平府、镇安府均有分布。 西双版纳的印支虎资源尚有一定的数量,但由于 不断遭到捕猎,上世纪80年代考察时,仅剩20头 左右。2007年5月科研人员曾拍到一张全国唯一野 生印支虎活体照片。由于盗猎不绝,现在野生云 南虎在中国也已经很难看到。
黑熊:历史时期我国有650多个县(遍布今27个省市) 有黑熊分布,特别是在东部的一些山地地区分布最 集中,平原地区分布极少。
马熊: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甘肃南部、青海省、 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
马来熊:主要分布在30°N以南的地区,即今福建、 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现在只分布在 云南南部。
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
一、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分布变迁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对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间
接造成野生动物的消亡 2、人类的滥捕滥杀、过度消费,直接造成野
生动物的消亡
二、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思考,必须放在当时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的背景下去思考。
思考:下列动物的分布与变迁
•野生犀牛的分布与变迁 •扬子鳄、马来鳄的分布与变迁 •孔雀、鹦鹉的分布变迁 •长臂猿、大熊猫的分布与变迁 •野驴、野马、野骆驼的分布与变迁 •麋鹿的分布变迁
其他在青海省东部、河南省东北部、山 东省、皖北、苏北都有华北亚种的虎分布。
历史上,野生华北虎分布虽广,但目前 也早已销声匿迹。唯一能看到的是自陕西秦 岭1964年捕获的一头华北虎,现在存放在陕 西动物研究所内。
(三)新疆虎的分布变迁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 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新疆 虎的个头仅次于西伯利亚虎,体长一般在 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 斤。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 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 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
清初的虎害: 1、清初欧阳直谈到:“叙南舟行,见沙际大虎成群。
过泸州,岸上数十(虎)鱼贯而行。”
——欧阳直《蜀乱》
2、清初南充县知县招抚人丁506名,结果被老虎吞 食了228名;后新招74名,又被虎吞食了42名。
——《明清史料·甲编·六本》顺治七年《四川巡抚张瑃揭帖》
三、熊的分布变迁
棕熊:历史上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西北山地、秦 岭山地、武陵山地、武夷山地。据不完全统计,历 史上棕熊分布在中国的200多个县级单位,现在仅东 北北部和西北西部的20多个县有棕熊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