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第一章第三节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
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的丧失,主要有二个原 因: 一方面是近5000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黄河流域所处的中纬度地区, 气候总的看来势相干冷演变,森林资源受 影响,生存保护困难。
二、明清皇木采办与南方森林资源的损耗 森林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成为龙兴禁地, 所以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汇总上游地区的楠木、 柏木便成为明清两朝重大营造采办的主要对象。 明清将采伐目光瞄准了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 其宫殿、陵寝等都用南方地区采办的皇木,主 要是笔直的楠木和杉木,地方主要在湖广西部、 四川、贵州地区,尤其是其中的四川马湖府、遵 义府、贵州铜仁府、黎平府、镇远府、湖广的辰 州府、永顺府、保靖司等地。由于明清时期的皇 木采办,虽然南方地区各省仍有楠木,但现在多 为庭院风景区林。
证据: 商代:甲骨文中 桑、竹、柏、榆,捕猎 战国: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秦汉: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 板为室 屋,关中地区已经有很多南方的树木。 东汉到魏晋时期,晋冀鲁豫交界地带 已经 缺乏木材,而今陕、宁、甘地区则林木茂盛, 造船。 唐宋 , 32%华北森林破坏。西北不到8%。 总之,唐宋以前森林取伐主要是黄河流域。 长江下游森林大量利用,其余地方森林完好
人为活动的影响,其植被类型也随着不断 发展和变迁。总的趋势是栽培植被的不断 扩展和天然植被的逐渐缩小。 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从内蒙 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上游呼伦池西畔肇 始,由这里南下,循大兴安岭西侧,过西 拉木伦河上游,西南行,过鄂尔多斯高原 中部,再由六盘山北趋向西南,至于西藏 自治区东部。
熊猫繁育史
熊猫繁育史
一、熊猫的起源与分布
熊猫,这个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哺乳动物之一,起源于约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当时,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在华北地区。随着地球进入冰河时期,熊猫逐渐向南迁徙,最终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分布在现今的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二、熊猫的濒危状况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熊猫的栖息地逐渐减少,目前全球熊猫数量稀少。据统计,全球野生熊猫数量已不足1800只。同时,熊猫也面临着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疾病传播等威胁。因此,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需要进行重点保护。
三、熊猫的保护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熊猫的保护工作。先后建立了多个以保护熊猫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和研究工作。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超过60个熊猫保护区,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以上。
四、熊猫的繁育技术
为了保护熊猫这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繁育技术。目前,熊猫繁育的主要方法是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繁殖。在自然交配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工辅助繁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研究人员通过监测熊猫的生理状况、遗传信息等手段,提高繁育的成功
率和幼崽的存活率。
五、熊猫的种群恢复
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全球熊猫种群数量已有所恢复。据统计,目前全球熊猫数量约为1800只,其中超过一半是中国境内的野生熊猫。同时,研究人员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进一步促进熊猫种群的增长和恢复。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善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改善熊猫的生存环境等。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共同推动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浅析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浅析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野生动物保护的起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开始逐步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制度,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
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周礼》中有“防猛兽伤人,保境安民”之规定。这体现了当时保护野生动物的宗旨就是为了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同时,《周礼》中还规定了狩猎的规模和范围,以限制狩猎对野生动物数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需求和意识逐渐增强。到了秦汉时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慈禧太后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禁止了大量捕猎和超额狩猎,同时设立了固定的保护区,以限制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律令》中,也规定了狩猎的规模和范围,并且规定了一些保护猎物的法律条款。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些机构,以负责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例如,北魏有“太极殿”,其职责之一就是管理野生动物,不许私猎和买卖野生动物。南北朝时期还有“猎官”,专门负责统筹狩猎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中国历史地理蓝勇版课后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历史地理名词解释and简答
【沿革地理】记述并考证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等的沿袭与变革的领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前身。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沿革地理在我国有古老的传统,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成为一门显学,出现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名家,清末杨守敬则是传统沿革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编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二千年来沿革地理的最后终结。
第一章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
1.简述近1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可参考名词解释)
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
温暖期:1、第一个温暖期是距今8000年——前11世纪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8000-5000)因为距今5000年左右有一个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
2、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
3、公元600——1000年,隋唐时代
4、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
寒冷期:1、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
2、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
3、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
4、公元1400——1900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面,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
蓝勇版《中国历史地理学》名词解释思考问答题汇总
直道
驰道
五尺道
西北丝绸之路
两京驿道
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站赤
淞沪铁路
灵渠
京杭大运河
第十四章
1、简述近 2000 年来中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基本走势和原因。
2、试举典型移民事例分析移民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横断山民族走廊
客家人
江西填湖广
湖广填四川
闯关东
走西口
第十五章
1、简述近 2000 年来中国文化教育重心东移南迁趋势及其变化原因。
五谷
稻麦复种制
占城稻
美洲高产作物
第十二章
1、分析 4000 年来中国古代都城分布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2、试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形制与小红果传统文化的关系。
天下之中
西汉五大都市
东西京
扬一益二
草市镇
《清明上河图》
七大古都
明代包城高潮
第十三章
1、简述近 2000 年来中国水陆交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形成原因。
2、试分析几条丝绸之路地位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和自然变化的关系。
2、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冰后期 全新世大暖期 中世纪温暖期 南宋寒冷期 明清宇宙期
第二章
1、简述 4000 年来我国深林资源分布变迁的大势。
2、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森林资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
历史地理第十辑试论大熊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
何业恒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研究大躱猫的地理分布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Ai luropoda mehnoleuca Dau id)在古籍中称为濮、貂、白豹、猛豹。《尔雅•释兽》:“殡,白豹J《山海经•五藏山经•西次一经》广南山……兽多猛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簇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东晋郭璞《尔雅注》:“簇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文,毛浅有光泽,能舐食铜铁及竹骨……”。用现代动物学来解释,《尔雅》和《山海经》认为大熊猫属于猫科,而在《说文解字》和《尔雅注》中则为属熊科①,这是大熊猫科属划分的第一次争论。争论的结果,属于熊科的观点占主要。但它究竟属于熊科的哪一支,一直到近百年来,还是众说纷纭。由于关键性的化石尚未发现,大熊猫的起源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②。
从大熊猫的化石来看,在地质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小种到大种,分布范围由小到大又缩小的演变过程。
在更新世初期〈从距今约240万年以来〉大熊猫小科(Ailuropo血micrata)(肉食性动物)的数量不多,分布的范围也小。它的化石最早发现于广西柳城巨猿洞,后来在广东罗定县狗尾塘,四川巫山县大庙龙骨坡以及最近在陕西洋县金水河口相继出土。
到了更新世中期(距今70-10万年),江南存在大片的竹林,而且互相联系。由于食物丰富,大熊猫由肉食性动物逐渐演变成为草食性动物(吃竹子〉,它的体型增大,数量增多,分布区也大大地扩大了。从长江流域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到珠江流域的广西、广东以及福建等省区,成为它们分布的主要区域。长江以北秦岭地区,直至更北的陕西、山西、北京等地,也有零星分布③,这就是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 ba,coni)0
历史地理[1]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
2皇木采办:明清两朝为满足宫廷园林、陵寝建筑的需要,在南方,尤其在西南地区进行的官方大规模的伐木活动。
3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不合理开发经营活动使原来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致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
4海侵: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平面上升或陆地下降造成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
5基岩海岸: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海岸
6山地垦殖运动:清中叶以来,中国南方丘陵和低山地区出现了一次规模十分大的山地垦殖运动,是南宋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南迁后在经济结构的一次突变,这次突变是在清中叶以来,高产旱地作物引进的人口膨胀背景的压力下产生的。
7明清宇宙期(小冰期):是指因1550—1851年间的小冰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明代嘉靖至清代道光年间,在史志上都有小冰期降温的记载,因此子啊中国称之为明清小冰期。
8湖广热,天下足:湖南湖北两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说明两湖地区农业发展繁荣。
9闯关东: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
10郡县制:是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的体现,形成于战国时期。
11物候: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二简答及论述
1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总体特征
①气候呈现寒冷交替周期式波浪性前进,但又表现非常显著的特征,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程度一个比一个低,寒冷时期一个比一个长,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
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历史上中国麝的分布变迁
历史上中国麝的分布变迁
文榕生
【摘要】Mainly through unearthed remains,historical records and modern field survey data, the article dialectically analyzes so that it not only recover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musk deer (Moschus spp.) in China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and according to the ecology and ancient and modern distribu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existing Musk Deer, Forest Musk Deer, Black Musk Deer and the Himalayan Musk Deer draw their distribution area, but also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5 kinds of Musk
Deer(Moschus spp.).%通过出土的遗存、历史文献记载与现代野外调查资料,经分析、辨证,复原出我国在20世纪前的麝属分布状况,而且根据生态与古今分布情况对20世纪以来现存原麝、林麝、马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划出它们各自分布区,还探讨了5种麝的地理分布与变迁状况。
中国历史地理蓝勇版课后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历史地理名词解释and简答
【沿革地理】记述并考证历史时期疆域和政区等的沿袭与变革的领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前身。沿即沿袭,革即变革,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制度、地方名称和方位、水道名称和流经的沿袭和变革。沿革地理在我国有古老的传统,作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发展到清代乾嘉时成为一门显学,出现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名家,清末杨守敬则是传统沿革地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编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二千年来沿革地理的最后终结。
第一章历史时期中国的气候变迁
1.简述近1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可参考名词解释)
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
温暖期:1、第一个温暖期是距今8000年——前11世纪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8000-5000)因为距今5000年左右有一个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
2、前770年——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
3、公元600——1000年,隋唐时代
4、公元1200——1300年,元朝初期
寒冷期:1、公元前1000年——前850年,周代初期
2、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
3、公元1000——1200年,南宋时代
4、公元1400——1900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面,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主要表现为降水日趋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
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
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
分类:自然传奇
|
标签:
江豚
羚牛
挖沙船
长江
雪豹
2009-03-19 15:06
阅读(992)评论(3)
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
保护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的行动近一二年来一直颇受关注。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就是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心力。为详尽了解中国珍稀濒危动物分布情况及动物生存状态,以科学方式唤起我们的保护意识,我们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雷富民、宋延龄、冯祚建教授,并获得尹祚华、曾治高教授
在数年的研究过程中所拍摄的珍贵的珍稀动物图片。
2008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巴塞罗那召开会议,发布了一项哺乳动物调查评估报告。此项报告给出的数据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研究人员的共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者耗时5年,对全球已知5487种哺乳动物生存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全球哺乳动物中1/4已濒临灭绝,处境最为危险的是灵长类动物,而这类动物恰恰是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的。
我国已知哺乳动物共607种,居世界第三位,在这场世界性危机面前,也未能幸免。不仅哺乳动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我在统计我国约占世界10%的现存物种时,发现15%~20%的物种都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严重威胁了生物多样性,我国有40%的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甚至严重退化状态,动物的繁衍栖息因此受到巨大影响。
长江绝唱:江豚明朝在何方
提起我国濒危动物分布区域,多数人会想到长江,而提起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种类,则多数人都会想到白鳍豚、扬子鳄和中华鲟,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历史时期孔雀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记载4匕宋时,容(治今广西容县人白(治今广
西博白〉等州山中多孔雀。南宋及明代文献 都提到博白县西伏割山“多鹦鹉.孔雀力⑦。说 明博白一带一直是本地区孔雀的主要产地。
4-桂北地区二
① 壹政和本草■卷十九厳孔雀#引。明李时珍老本草纲 目冷卷四九 <禽部•孔雀■引作气孔雀)交广多 有
L
北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希二六七《岭 南道》中仍指出化州(治今化州东北〉的土产: •废罗州出孔雀■鹦鹉J按当时•废罗州和仅领
I
吴川(今县西陛 南)一县,说明本地区南部的吴
川仍然产孔雀。同书卷二六五《岭南道》,高
州(治今高州东北)土产,也有“孔雀”。这些都 反映唐宋时代雷、罗、化、高等州,特别是靠近 雷州半岛一带,孔雀的数量是不少的。
科学出i披社)1978年4刀第1妝,第188—192
页。本文有关现代孔雀的问题主要参考此书。 ⑤ <太平广记》卷四六一尿禽鸟•孔雀•罗州呵。
二.中国孔雀分布地区的 历史变迁
历史时期中国的孔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 域及其以南地区。西北塔里木盆地也有孔雀 的记载①,但还待验证,因此只附记在这里, 暂不作为一个分布区来论述(见附图)。
① 迸三国)魏文帝与群臣诏曰:前于冀(今新疆和 田)王所上孔雀尾万枚,……撷U御览》卷九二 四)。北魏时龟兹〔今新疆库车)“土多孔雀,群飞 山谷间,人取而食之,孳乳如鸡爲。其王家恒有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分析
东北虎的分布变迁
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黑
龙江的瑷珲、嫩江、讷河、伊春、庆安、呼兰、巴
彦、木兰、尚志、方正、双城、阿城、宾县、依兰、 汤原、桦川、宝清、虎林、宁安等地,黑龙江的东北 虎从大小兴安岭向东南不断收缩,最后压缩到汤原东 南和牡丹江市以南的镜泊湖一带。据20世纪80年代的 调查,当时黑龙江一带只有30只野生东北虎了。
4.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雄虎从头至
尾身长约1.8米,重约150~225公斤。雌虎从头至尾身长 约1.6~1.7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主要 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栖息于亚热带森林茂密、 灌丛和野草丛生的山丘地区。历史时期我国南方除台 湾和海南外,几乎所有省区都有华南虎的分布。甘肃 南部和青海南部也有分布。如今已经见不到野生华南 虎。
2.华北虎:历史时期在今北京地区,河北的承德和唐
山地区、张家口地区、保定府和正定府、邢台地区,内 蒙古中部从河丰镇、集宁到河套的萨拉齐地区,山 西晋北地区的大同府、宁武府、代州和忻州,晋中 地区的太原府、汾洲府、平定府、辽州等地都有分布, 晋东南地区的沁州、潞安府、泽州府,晋西南地 区的平阳府、蒲州府、隰州、霍州、绛州、解州,陕 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陕西中部的凤翔 府和西安府北部、同州府、邠州、乾州,宁夏,甘肃 东部的庆阳府、平凉府南部、甘肃中部的巩昌府、 兰州府、凉州府、甘州府、肃州府等也有分布。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题(完整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导⾔
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个分⽀、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门独⽴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研究时间、⽅法和资料⼜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门独⽴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门独⽴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门独⽴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教材的作者、西南师⼤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法和⼿段
⽅法和⼿段:⽂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法、现代科学技术。(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法:(⼀)历史⽂献研究法(⼆)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段的应⽤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
历史地理第十二辑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索
蓝
关于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牛和亚洲象的分布,文焕然、何业恒.刘洪杰等曾作过开拓性的研究,笔者在此仅就其中涉及的个别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
现在学术界认为元明清时期中国野生犀牛仅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滇南、岭南地区,如刘洪杰认为/元明时期犀类的分布大致在滇南及桂南、与中南半岛国家接壤的狭小地带内,东界应不超过云雾山和云开大山。”①何业恒认为「从南宋到19世纪30年代,四川盆地、贵州高原北部以及长江中游的野犀均已灭绝,只有岭南地区还有分布。”②
笔者在对这一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元明清时期中国野生犀牛的分布北界应更靠北一些,清初以前在川黔交界的北纬28。〜29◎之间的贵州绥阳和四川酉阳间仍有生存。
明万历罗日娶《咸宾录》卷7《播州》:
产斑布、文龟、犀角、雄黄等物。
这则记载已明确告诉我们明代后期的万历年间今北纬27°〜28°的地区仍有野生犀牛分布°
査《明一统志》卷72《遵义府》下废绥阳县下土产仍有犀角,再查正德《四川志》卷23《播州》土产条下仍称废绥阳县出犀角。由此不难看出《咸宾录》所载资料是可信的。
那么,从当地历史生态环境看可能有野生犀牛生存吗?明代绥阳县即今贵州绥阳县
勇
一曙,唐宋属夷州境疆(治今贵州凤岗县)。唐宋夷州地域仍是中国著名野生犀牛产地,《五溪记》特别谈到“黔犀”,有所谓“山犀者,食竹木小便竟日不尽,夷僚以弓矢采取,故曰黔犀”。③宋罗愿《尔雅•翼》谈到犀牛“黔蜀中时有之
*V特别是《新唐书•地理志》夷州义泉郡土贡有犀角,《太平寰宇记》卷121明确记载夷州土产有犀角,也记载其东邻的费州土产有犀角。这样看来,明代这个地区有犀牛生存是完全可能的。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中国野生动物的分布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迁。重要的野生亚洲象、犀牛、扬子鳄、孔雀、长臂猿、麋鹿、熊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变迁分布呈逐渐缩小的趋势,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大大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植被减少,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滥杀导致的。我国的动物物种及其分布,仍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下面介绍几种珍稀动物分布地区历史演变的过程和规律。
一、孔雀
孔雀是著名的观赏鸟,自古以来就引人喜爱。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云南西南部,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历史时期,孔雀的分布还是十分广大的。首先在长江流域,甚至北界可到河南淅川一带。其次在岭南地区。又次在滇西南地区。
二、亚洲象、犀牛、
1、流域的亚洲象
历史时期,亚洲象在中国境内分布十分广泛,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渭水上游、山东南部、河北地区都有亚洲象的分布,秦汉以后黄河流域的亚洲象分布开始大量减少。魏晋以后文献记载缺少关于黄河流域亚洲象的生存状况。
长江流域的亚洲象生存分布远比黄河流域广泛。春秋时长江流域期以秦岭黄河为界,秦巴山地、贵州和四川盆地是大象的集中分布区,从秦汉一直到北宋时期,亚洲象分布的范围一直在长江中游流域的南北波动,北界曾到南阳一带。长江的下游从石器时代、汉晋、南北朝时候江浙一带都有大象的足迹。据研究,到11世纪中叶,长江流域的亚洲象已经绝迹。
岭南地区因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适于亚洲象的生存,历史时期从石器时代一直到明代都有亚洲象的踪迹和文献记载。但是到了19 世纪30 年代变趋于灭绝。
目前云南地区是我国唯一的野生大象残存地区。历史时期亚洲象的最北界在北纬40.1度的北京、河北阳元一带,目前只在北纬24.6 度的滇西南,南退了17个纬度。退缩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其次是人类的滥捕滥猎最后是野生象的生理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新疆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新疆虎
新斯新 疆文疆 虎赫虎 形定的 象绘发
制现 的者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南虎
华 南 虎 幼 仔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南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孟加拉虎
虎的分布变迁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东 北 虎 幼 仔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成 年 东 北 虎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东北虎
野 生 东 北 虎 猎 食 家 畜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北虎
武 松 打 虎 ( 华 北 虎 )
虎的分布变迁
——中国虎的种类:华北虎
李 逵 杀 虎 , 为 母 报 仇
(五)孟加拉虎的分布变迁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亚东、曲柯、吉隆、达 旺以南邦迪拉区的林芝、墨脱等地。20世纪20年 代拉萨附近仍有野生孟加拉虎出没,但近50年再 也没有在拉萨附近看到了。
(六)云南虎的分布变迁
云南虎,又叫印支虎,主要分布在滇西南地区, 清代的开化府、临安府、普洱府、顺宁府、永昌 府到腾越厅,广西的太平府、镇安府均有分布。 西双版纳的印支虎资源尚有一定的数量,但由于 不断遭到捕猎,上世纪80年代考察时,仅剩20头 左右。2007年5月科研人员曾拍到一张全国唯一野 生印支虎活体照片。由于盗猎不绝,现在野生云 南虎在中国也已经很难看到。
——中国虎的种类:云南虎
2007年所拍到的云南虎照片
野生虎在中国的消亡原因
一、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减少,食 物链遭到破坏。 二、自古以来虎被人作为害兽来对待。 三、虎作为一种资源性动物,遭到滥捕 滥杀。
老虎是一种典型的森林动物,据蓝 勇教授的研究,历史时期中国西南华南 虎栖息的地区,一般要求森林覆盖率在 50%左右。
•到13世纪,岭南野生亚洲象开始罕见,及 至19世纪30年代以后生活在廉州地区的野生 亚洲象渐趋于灭绝。
4、云南地区亚洲象分布情况 •该地区是目前我国亚洲象唯一残存地区。
二、虎的分布变迁
(一)东北虎的分布变迁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 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 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 重最大的猫科动物,其中雄性体长可达3米左 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体色 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 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 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 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 称,东北虎属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2、历史时期长江流域亚洲象变迁 •春秋战国时期,野生亚洲象分布北界为 秦岭淮河一带。 •东汉至隋唐时期长江中游南北仍有分布。 •一般认为到1050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野 生亚洲象灭绝。
3、历史时期岭南地区亚洲象变迁
•五代南汉的东莞、汉唐的南海与高腰、唐 宋汀州的武平、潮州、漳州、梅州、韶关等 地都有野生亚洲象生存。
•野生犀牛的分布与变迁 •扬子鳄、马来鳄的分布与变迁 •孔雀、鹦鹉的分布变迁 •长臂猿、大熊猫的分布与变迁 •野驴、野马、野骆驼的分布与变迁 •麋鹿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 中国的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高志超 讲师
Baidu Nhomakorabea
一、亚洲象的分布变迁
(一)亚洲象的分布
•历史时期分布区域主要为:贵州、云南、 广西、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上海、 江苏、福建、四川、山西、北京、河北 等地。 •目前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二)亚洲象分布区域的变迁
1、历史时期黄河流域亚洲象变迁 •商周时期黄河流域野生亚洲象仍分 布较多。 •秦汉以后黄河流域野生亚洲象开始 大量减少。
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与中国社会发展
一、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分布变迁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对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间
接造成野生动物的消亡 2、人类的滥捕滥杀、过度消费,直接造成野
生动物的消亡
二、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思考,必须放在当时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的背景下去思考。
思考:下列动物的分布与变迁
(二)华北虎的分布变迁
历史时期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今北京地区 河北的承德、唐山、张家口、保定、邢台地区 内蒙古中部从河丰镇、集宁到河套的萨拉齐地区 山西晋北地区的大同、宁武、代州,晋中地区的 太原、汾洲、平定、辽州,晋东南地区的沁州、潞 安,晋西南地区的平阳、蒲州等地 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陕西中部的 凤翔和西安北部、同州、邠州 宁夏,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南部 甘肃中部的巩昌、兰州、凉州、甘州、肃州等地
清初的虎害: 1、清初欧阳直谈到:“叙南舟行,见沙际大虎成群。
过泸州,岸上数十(虎)鱼贯而行。”
——欧阳直《蜀乱》
2、清初南充县知县招抚人丁506名,结果被老虎吞 食了228名;后新招74名,又被虎吞食了42名。
——《明清史料·甲编·六本》顺治七年《四川巡抚张瑃揭帖》
三、熊的分布变迁
棕熊:历史上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西北山地、秦 岭山地、武陵山地、武夷山地。据不完全统计,历 史上棕熊分布在中国的200多个县级单位,现在仅东 北北部和西北西部的20多个县有棕熊残存。
其他在青海省东部、河南省东北部、山 东省、皖北、苏北都有华北亚种的虎分布。
历史上,野生华北虎分布虽广,但目前 也早已销声匿迹。唯一能看到的是自陕西秦 岭1964年捕获的一头华北虎,现在存放在陕 西动物研究所内。
(三)新疆虎的分布变迁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 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新疆 虎的个头仅次于西伯利亚虎,体长一般在 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 斤。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 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 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
(四)华南虎的分布变迁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雄虎从头至尾身 长约1.8米,重约150~225公斤。雌虎从头至尾身长 约1.6~1.7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栖息于亚热带森 林茂密、灌丛和野草丛生的山丘地区。历史时期我 国南方除台湾和海南外,几乎所有省区都有华南虎 的分布。甘肃南部和青海南部也有分布。如今已经 见不到野生华南虎。
吉林省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榆树、舒兰、长春、 吉林、辉南、东丰、桦甸、敦化、通化、集安、浑 江、抚松、安图、长白、延吉、珲春等地。
辽宁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辽东丘陵山地、辽 西丘陵山地,以及辽河平原的盖县、辽阳、辽中、 沈阳等地。
辽宁省的东北虎在辽西地区最早消失,辽河 平原次之,辽东丘陵山地的辽阳、开原、新宾等 地最迟,到20世纪30年代东北虎最后再辽宁完全 消失。
黑熊:历史时期我国有650多个县(遍布今27个省市) 有黑熊分布,特别是在东部的一些山地地区分布最 集中,平原地区分布极少。
马熊: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甘肃南部、青海省、 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
马来熊:主要分布在30°N以南的地区,即今福建、 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现在只分布在 云南南部。
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黑龙 江的瑷珲、嫩江、讷河、伊春、庆安、呼兰、巴彦、 木兰、尚志、双城、阿城、宾县、依兰、汤原、桦 川、宝清、虎林、宁安等地,黑龙江的东北虎从大 小兴安岭向东南不断收缩,最后压缩到汤原东南和 牡丹江市以南的镜泊湖一带。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 查,当时黑龙江一带只有30只野生东北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