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世界复习导学案教案

合集下载

运动的世界的教案

运动的世界的教案

运动的世界的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运动的世界

目标年级:小学三年级

学科:体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及其特点。

2. 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规则,提高运动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增强体育精神。

教学重点:

1. 运动项目的分类及特点。

2. 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3. 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

2. 运动器材(如球、跳绳等)。

3. 活动场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谈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介绍一下该项目的特点。

2. 展示幻灯片或图片,介绍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分类讲解:将运动项目分为球类、田径类、水上运动等,介绍每个分类的特

点和代表性项目。

2. 运动技能学习:选择代表性项目,如足球、跳远等,向学生们展示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规则,并进行示范和解释。

3.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经验和技巧。

三、实践活动(30分钟)

1. 分组活动: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运动项目进行实践。

2. 练习技能:指导学生们在小组内练习运动技能,互相观摩和提供建议。

3. 竞赛活动: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鼓励学生们展示所学的技能,并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学习内容: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不同运动项目和基本技能。

2. 总结体会: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3. 展望未来:引导学生们思考运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无处不在的运动导学案》

《无处不在的运动导学案》

《无处不在的运动》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观点,掌握运动的分类和特点,了解运动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并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运动,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二、观点诠释

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一定位置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2.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来运动、旋转运动等。

3. 运动的特点: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

三、实例分析

1. 以平时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不同种类的运动:比如地球公转、自行车骑行、乒乓球运动等。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身边发生的各种运动,并描述其特点和规律。

四、拓展延伸

1. 通过实验或模拟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运动,加深对运动观点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探索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运动在运动器械设计、交通运输、体育比赛等方面的重要性。

五、总结反思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运动的观点、分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运动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对运动观点的理解。

2. 观察周围环境,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不同种类的运动,并总结其特点。

3. 撰写一篇关于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文章,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运动的观点,掌握运动的分类和特点,并认识到运动在平时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希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运动的美妙的地方,不息探索运动的奥秘。

【原创】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反思

【原创】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反思

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本章知识点在中考中占3~4分,重点是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明确s-t图像、v-t图像的物理意义。本章的高频考点是参照物的选取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速度的理解和相关计算。

二、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基于对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的思考,且本节整体内容简单,大部分知识都贴近生活,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本节主要课前通过网络空间、微信等推送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复习,摸清学生的具体学情,课上引导学生利用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引领者,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力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方向,基本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提高学生应用力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三、对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1、较理想的地方:

(1)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有的放矢。

(2)教学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板书设计较好,条理清晰。

(3)围绕旅游过程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懂得学以致用。改编相关题目,覆盖相关的知识点,层层推进,并逐点进行归纳总结。

(4)解题规范强调到位,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训练,效果良好。

体育导学案

体育导学案

体育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以问题为核心,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学习相关知识。本篇导学案将讨论体育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

一、运动与身体素质

1. 运动的定义是什么?运动对人体有什么益处?

- 运动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活动,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健康的一种活动。

-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改善心理健康,并促进社交交流等。

2. 什么是身体素质?有哪些基本的身体素质?

-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在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身体能力。

- 基本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速度、柔韧性、协调性、力量和敏捷性等。

3. 为什么提高身体素质对于运动能力的发展很重要?

- 身体素质是人们进行各种运动活动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表现。

- 通过提高身体素质,可以增强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平,更好地适应各种运动要求。

二、体育类项目及其规则

1. 什么是体育类项目?体育类项目有哪些分类?

- 体育类项目是指按照一定规则和标准进行的体育运动,通常以比赛形式展开。

- 体育类项目可以分为田径类、球类、水上项目、健美操与器械操、武术与拳击等。

2. 选择一个体育类项目,介绍其比赛规则和技巧。

- 以足球为例:足球比赛通常由两队进行,每队的目标是将球踢进对方的球门,以得分决定胜负。

- 足球比赛中,球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传球、控球和射门技巧,同时需要协调团队合作,展示个人才华与战术思维。

三、体育文化传统

1. 什么是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传统对于人们有什么影响?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1.2《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看课本图1.2-1、图1.1-2,与同学讨论交流甚或中你还见过哪些运动现象?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把______________叫做静止)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请同学们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请你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对运动和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课件或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小车、斜面等。

3. 图表、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示例和讲解。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顾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巩固:

2. 通过示例和讲解,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例如: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力的应用,例如:推拉物体、抛掷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演示:

4.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使用小车和斜面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等。

5.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练习与讨论:

6.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例如:给定一个物体的质量和

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和应用。

知识总结:

8.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和力的关系和应用。

9.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澄清他们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拓展活动:

10.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例如: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和力的认识。

作业布置:

11. 布置一些与运动和力相关的作业题,例如:解答应用题、设计实验等,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1.24运动的世界--刘嘉诚

11.24运动的世界--刘嘉诚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

教师:刘书林学生:编号日期: 星期:时段:课题运动的世界年级八年级

学习目标与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参照物的选取,平均速度的测量

考点分析

学习重点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参照物的选取,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习方法讲解加练习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知识点总结

(一)机械运动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机械运动的绝对性

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候,事先被选作为参考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3、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v = s/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都不变

(2)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此时利用v = s/t求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2)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长短

6、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工具:尺子和秒表

(2)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3)测量长度的方法:目测法,手测法,步测法,平移法,化曲为直,化直为曲,化整为零,积小成大

7、平均速度的测量

二、例题解析

1.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

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导学案李勇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导学案李勇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1课时)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自学部分:[阅读课本P18-19]

1.观察课本图2-1、2-2、2-3,细读文字解释,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用文字整理)

2.阅读课本[运动的描述]:人们对运动世界的描述是多种多样的,把你知道的写出来?

3.对照图片(图片情景:小明和小红并肩走在园中小路上)

思考:你认为小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你的理由是什么?

小组交流:

1.对小红运动情况你们小组同学观点是否相同?对描述物体运动你们的共同认识有哪些?还有哪些疑惑?

2.讨论课本P19[交流与讨论]:小明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发现小狗花花运动的了的。请你说出为什么小明两次看见的都是不动的花花却说它跑得真快?

小组展示:

(向全班汇报小组共同的见解,提出小组的疑问,由其他组同学解答或教师点拨)

请你练习:

1.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物体相对于___________物体位置的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事先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________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__的。

2.如图护士用三轮车推病人散步,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病人

是__________的;选择三轮车为参照物病人是_________的。

由此可见,说病人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由选取的参照物确

定的,因此我们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_________的。

运动的世界单元教案

运动的世界单元教案

运动的世界单元教案

教案标题:运动的世界单元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及其规则。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运动及其规则。

2. 学生能够参与并展示一项运动活动。

3. 学生能够合作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一项运动任务。

教学重点:

1. 运动的种类和规则。

2. 运动的技巧和策略。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运动器材和道具。

2. 运动规则和技巧的资料。

3. 运动场地的安排和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运动,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项运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不同类型的运动及其规则,包括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水上运动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运动项目和规则。

三、运动实践(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运动项目进行实践。

2. 指导学生学习运动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表演,展示他们的运动技能。

四、团队合作(15分钟)

1. 设计一个团队运动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2. 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意见。

3. 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反思和讨论,总结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实践和团队合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章__机械运动学案1

第一章__机械运动学案1

是( )
A、质量 50kg B、身高 1.65m C、握力 400N D、立定
跳远成绩 2.4m
11、生活中需要对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
A、课桌的高度约80mm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m/s
C、考场空气的温度约50oC D、初中生的质量约50kg
12、罗辉同学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他想用此来测量一名百米运 动员的比赛成绩。当运动员跑至终点时,罗辉的脉搏跳动了14次,你能 推算出该运动员的成绩是多少秒吗?
分度值是
, 测量数据中的准确值为
, 估计值


7、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
46.2mm、46.5mm和46.3mm,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mm。
8、周虹开车从家中出发,经2h25min到达冠豸山,已知她上午8:00开
车从家中出发,则:(1)她到达的时间是
。(2)
四、中考演练
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
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
,甲尺的分度值是
;乙测量的
结果是
,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
准确。
2、右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
体的长度为 cm.
3、请你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原创】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反思

【原创】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反思

第2章《运动的世界》复习课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本章知识点在中考中占3~4分,重点是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明确s-t图像、v-t图像的物理意义。本章的高频考点是参照物的选取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速度的理解和相关计算。

二、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基于对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的思考,且本节整体内容简单,大部分知识都贴近生活,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因此本节主要课前通过网络空间、微信等推送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复习,摸清学生的具体学情,课上引导学生利用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引领者,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力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方向,基本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解题规范,提高学生应用力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三、对于教学过程的反思

1、较理想的地方:

(1)教学目标的展示,让学生知道教学的重点在哪,有的放矢。

(2)教学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板书设计较好,条理清晰。

(3)围绕旅游过程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懂得学以致用。改编相关题目,覆盖相关的知识点,层层推进,并逐点进行归纳总结。

(4)解题规范强调到位,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训练,效果良好。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中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运动》导学案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中学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运动》导学案设计

第一节 认识运动

学习目标:

1.认识宏观的机械运动。

2.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

3.知识原子的核式结构。

学习重点:宏观的机械运动。

学习难点:微观世界的运动。

知识链接:注意应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注意应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教材中的知识。

1.最简单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________的变化。

说明:机械运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运动。衣、食、住、

行、生产、生活、工作处处都江堰市离不开机械运动。

2.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是否也在运动?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________组成的,而组成物质的_______在不断

地运动。

分子是由_______组成的。

3.马在奔跑、车在行驶、飞机在翱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它们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

的_______。

4.原子⎪⎩⎪⎨⎧

⎩⎨⎧在核外高速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探索_________的组成、相互作用和_________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6.物质的三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能够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1.自主学习:相信自我,超越自我!

聚焦目标Ⅰ:运动的普遍性。

利用教材的彩图,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赛场上的奔跑,汽车的行驶,

物体的运动等,认识运动具有________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________的世界。

聚集目标Ⅱ:宏观物体的运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观察图2-1-3,再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全册

九年级物理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01 机械运动

●考试说明有标准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a)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a)

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b)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b)

●考点细化可检测

1.识别并举例说明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识别图象,会根据条件计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

3.复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列举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物体,计算平均速度。★

4.会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长度和速度。

5.会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速度。

6.会解释测量有误差的原因;记住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自主复习忆基础

一、看书后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为。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②③。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只能,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4.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运动的地球教案

运动的地球教案

运动的地球教案

教案标题:运动的地球

教案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和其对生命的影响。

2. 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3.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

2. 提问:你是否知道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季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知识讲解:

3.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a.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每天完成一次自转,导致白天和

黑夜的交替。

b.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每年完成一次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实践活动:

4. 实验1:使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一个手电筒代表太阳,让学生围绕手电筒

自转,并同时围绕教室桌子公转。观察小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理解地

球的运动方式。

5. 实验2:使用一个大球代表地球,一个小球代表月亮,让学生围绕大球自转,并同时围绕大球公转。观察小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理解地球和月亮的

运动方式。

讨论和总结:

6.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命的影响,如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季节

的变化等。

7. 总结地球的运动方式和其对生命的影响,并与学生一起回答开头的提问。

巩固练习:

8.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或完成图表。

9. 教师检查并纠正学生的答案,以确保他们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拓展活动:

10.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气温、天气以及植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11. 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一个模型来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方式。

第3单元 地球的运动 ( 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第3单元 地球的运动 ( 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沁县“长治好课堂”科学学科问题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学科科学课型新授课时 1 主备人审核人

课题昼夜交替

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

我能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并了解古人对昼夜现象的多种解释。拓展性目标:

我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挑战性目标:

我能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形成地球运动和天体运动的初步印象。

重难点重点:我能通过已有的认识建立符合一定情景的假说,并设计模拟实验。

难点: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形成地球运动和天体运动的初步印象。

导学过程

环节问题导学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聚焦基础性目标】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

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

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顾生

活中的故

事,思考问

题。师给予

点拨。

合作探究【聚焦拓展性目标】1.交流: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讨论:哪一

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的呢?观看短视频。

2.模拟昼夜现象。

(1)在黑暗的环境中(关上教室的窗帘),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

的中国。

(2)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

(3)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

国家正处于夜晚。

3.模拟昼夜交替现象。

(1)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白天进入夜晚。

(2)继续转动地球仪,让中国慢慢地从夜晚进入白天。

(3)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当中国处于清晨时,哪些国家正处于傍

晚。

4.模拟地球自转。

(1)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

地理《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13

地理《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13

地理《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13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复习导学案

课标要求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命题预测

从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出发,以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作为命题背景,图文并茂,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这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

记.体系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现象。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现象。

4、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的交角。

练.地图

核心突破

地球公转

1、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2)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

2.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如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

示范题

(2018·资阳学业考)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再现:(自主、快速复习本单元内容,并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举例说明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3、诗人用语言的和赞美运动;画家用和描绘运动;音乐家

用和表现运动。

4、科学家用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5、称为机械运动。

6、叫参照物。

7、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当一个物体怎样时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8、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是怎样的?选择电梯为参照物是怎样的?

9、世界上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吗?举例说明为什么?

10、叫测量单位。

11、叫国际单位制。

1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除此之外,长度

还有哪些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时间还有哪些单位?换算关系是什么?

、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

(1);

(2);

(3);

(4)。

14、什么叫测量误差?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减小误差?误差能不能避免?错误能不

能避免?

15、称为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的关系式是怎样的?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此公式的变形公式是什么?

16、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称为变速直线运动。17、人、自行车、光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

18、推导速度的两个单位“m/s”和“km/h”的关系是什么?

19、怎样探究某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写出探究方案。

20、通过上面的自学、讨论交流,独立完成下面知识网络:

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_______________.

与静止: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静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选定的_____________.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要________,有刻度的一边要_______________;运长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_,要估读到_______

动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并记下单位;

的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_______________.

世时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界间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误差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特点:误差不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公式: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换算:_________.

慢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教师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完成,将本章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实现知识的再现。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实现知识再现和知识网络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必要时可以将重点、难点以实验的形式重回课堂。)二、知识点拔:(本章的重点是机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理解及有关计算,考点还有参照物、长度的测量、误差等。相互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在此过程中注意交流的充分性、全员性,尽量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中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掌握对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机械运动部分:要求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会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会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所选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舟中人是;以小舟为参照物,舟中的人是(如图1所示)。

分析:

例2:长度的测量:要求会正确选择并使用刻度尺,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会设计实验进行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

如:小明为了给窗户按上一块玻璃,在下面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取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最合适:A.分度值为1mm,长度为20cm的学生用尺; B.游标卡尺;

C.分度值为1mm,长度为2m的钢卷尺; D.分度值为1cm,长度为15m的皮卷尺;

如:用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从第1页到第172页的厚度为8.6mm,那么该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是μm。

分析:

例3:时间的测量:要求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工具测时间。如:下列过程最接近1s的是:

A.人步行10m所需的时间 B.光通过300000m所需的时间

C.在正常情况下,人休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普通手表的秒针一周的时间

分析:

例4:误差:要求能分辨误差和错误,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如: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没有遵守操作规则所造成的 B.采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能消除误差;C.认真、规范、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能避免误差D.无论如何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

例5:速度:要求知道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意义,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如:2006年4月16日夜晚,北京出现沙尘暴。据监测记录,沙尘暴到达内蒙古中部的时间约为16日13时,到达北京的时间约为当日23时。内蒙古中部距北京的距离约为400km,则此次沙尘暴的平迁移速度大约为 km/h。

分析:

(点评:出示的题目应是最基本的题目,难度不易太大,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做的出来。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教师适时点拔,切忌包办代替,或是一言堂。)

三、拓展提升:(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提出题目的变式,并提出自己解决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充分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1、用如图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图片的长度,所测量的课本的长度为cm= mm。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根据甲图像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3、图4所示,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直线运动。

四、体验成功:(根据本章的知识点,和已掌握的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展示并相互交流、评价,体验复习后获得的成功。)

1.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1)某人的身高178 ;(2)一支铅笔的长度;(3)某同学绕操场走一圈的时间是300 ;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