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理想和信仰

合集下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读本》教学课件 第四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读本》教学课件 第四讲

一、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 值理念,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及价 值观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一个社会的一般价值观也会 有所发展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正是为了维护核心价值观 的相对稳定而产生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
核心价值观的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会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 求,是立足公民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 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提高到新水平,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讲 西方的传统:浪漫主义

第四讲    西方的传统:浪漫主义

第四讲西方的传统:浪漫主义

我们东方人看西方文化,总有一些大惑不解之处,例如我们会觉得西方文化是断裂性发展的文化,它往往会走极端。从社会形态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断裂都比较明显;从文化形态来看,先是古代的希腊,后是罗马,然后是日耳曼传统,再后是信仰时代的基督教。至于文艺复兴,理性主义,新教理性,科学时代和后科学时代,也是非此即彼“断裂地”发展的。我们总觉得西方历史中的许多界线都是十分清楚明白的。

一个一个层次非常分明的断裂,让我们感到了西方文明的走极端的发展方式。另一个情况,就是西方文明有时实力并非很强,却喜欢朝极限冲击,就是积累性不强,却喜欢炫耀武力,向外扩张。西方文化的底座不是很稳的,却要追求高精尖。中古时期的欧洲骑士,总觉得自己是属于整个世界的,他们常常跨国界行事。我们看大仲马的小说,那三个火枪手,就是三剑客,就知道他们都是跨着英吉利海峡在英、法两国行事的,他们是些国际性的人物。西方人在行动时遇到的阻力很小,有了念头就干,本能冲动一来马上就行动,两者之间的那个刹车很是微弱。这样的特点,对和平会造成某种威胁。这使我们感到,也许在西方文化中间,有一两个我们不很熟悉的元素一直在起作用。把这些元素找出来,对于维护人类的安全,无论是对东方人还是对西方人来说,都有好处的。今天,我就把一些想法在这里和你们探讨。 也许浪漫主义是一个说不清楚的字眼。正像文化一词有 164种定义一样,浪漫主义的非定义也许正是它的定义。过去我们讲浪漫主义,常常把它划分为积极的浪漫主义、消极的浪漫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反动的浪漫主义等。现在看来,这样的区分是过于机械了。从本质看,浪漫主义就是在两个极端当中进行无限止地跳跃,它无办法找到一个终止这些跳跃的合适的度。就是说,浪漫者要么住在北极,要么住在南极,要么住在喜马拉雅山上,但同时又要在闹市里如纽约、伦敦、芝加哥等处建功立业。那出世的和人世的两个极他都想要,只有这样才能不停地跳跃,以便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度。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西方浪漫主义这个词,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西方人常常抽象思维,而东方人写小说的话,习惯于使用形象的、描述性的语言。我们先来举一些例子:看是否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浪漫主义。

第四讲理想、信念、信仰

第四讲理想、信念、信仰

个人理想的树立
▪ 要做到: (1)追求崇高的社会理想 (2)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3)追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 (4)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理想
坚定信念
▪ 心中有什么,眼里有什么 ▪ 信念不同,导致行为不同,导致结果
不同
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千年最伟大的圣人
▪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国际互联网上以“谁是本 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题作了一项民意调查。 日前,该公司公布了这项调查的结果:共产主义 理论的创立者、德国人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 中名列榜首。 挪威网民托里森称马克思是现代政治学之父
▪ 美国网民卡波尔认为,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 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 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
远大理想、崇高信念
一、理想、信念、信仰 1、理想、信念、信仰的含义、特征和种类 2、理想、信念、信仰的联系 二、科学的理想信念 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信念、信仰
▪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 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 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 会主义荣辱观。)

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想

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想

共产主义信仰与理想

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信仰,认为所有人应该共有财产和资源,并且社会问题应该由集体解决。共产主义理想的核心是消除阶级差异和社会不平等,创造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

共产主义信仰追求实现无阶级社会,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化,国家的中心权力在于无产阶级,劳动者通过共同劳动来分配财富,并认为消除私有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共产主义理想倡导个人自由和平等,并且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性的重要性。

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的核心思想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消除社会不平等和剥削,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然而,实际上,共产主义的实践往往被批评为导致了集权主义、缺乏自由、经济衰退和人权侵犯。因此,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理想在实践中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争议。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是以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的活动。价值观是关于实践目的和实现目的主体尺度以及人的需要、外部客观世界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等问题的哲学理论。

一、人同世界的意义关系与价值

1、实践的主体尺度与价值

(1)实践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的活动

首先,任何实践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即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标的。

其次,从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来看,正是那些尚不能使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事物构成了实践活动所需要改造的对象。

再有,从实践所创造的产物来看,它们正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事物。

(2)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关系: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构成了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价值正是对价值关系的性质的揭示和概括。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最本质、最普遍的价值概念,它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的概括。

(3)实践的主体尺度或价值尺度

主体尺度:在实践中对实践活动起制约作用的主体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性。

价值尺度:由于主体尺度体现的是实践主体的即人的规定性和规律,以及由这些规定性和规律所决定的人的需要,因而在本质上也就体现了客观外部世界对于人的意义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主体尺度也可以被称为价值尺度。

实践的目的在于价值实现。

2、实践的创价性与价值的特点

(1)价值是由实践创造的

满足人类一切需要的事物都是由实践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无论是吃、穿、住、用、行的一切物品,还是精神文化现象或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都是实践的产物;就连空气、水、阳光等看似纯自然的事物,也正在由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改变着它们对人的价值。人们正在通过改造环境、消除污染来使空气、水、阳光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要求。总之,一切价值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实践创造的。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注:第十四、十五章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三,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以上这三点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

中国红色文学作品十五讲

第一讲:《红岩》

《红岩》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在国共内战时期的英勇奋斗为主线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狱中被审讯、坚持信仰的过程,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意志。

第二讲:《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描写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妇女参军的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加入娘子军、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展现了妇女在革命中的勇敢和坚定。

第三讲:《红色家族》

《红色家族》是一部以一个共产党家庭的兴衰为背景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家族成员在革命中的牺牲和奋斗,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家庭观念和家国情怀。

第四讲:《红日》

《红日》是一部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为背景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和革命军人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第五讲:《红旗谱》

《红旗谱》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题材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牺牲,展现了共产党员对革

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

第六讲:《红灯记》

《红灯记》是一部以中国旧社会妓女的命运为主线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从妓女到共产党员的转变,展现了共产党员改造旧社会的决心和坚持。

第七讲:《红岸》

《红岸》是一部以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为背景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农民群众的觉悟和斗争,展现了共产党员引导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智慧和勇气。

第八讲:《红色娘子团》

《红色娘子团》是一部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女性参战的故事为主线的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坚定信念,展现了妇女在革命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5月23日

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5月23日

第一节 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
党的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党的 最高纲领。 什么是共产主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 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体系,同时它还 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 我们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 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 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 理想,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 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
(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一、经济方面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政治方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 义; 第三、文化方面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社会方面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发展社 会事业; 第五、生态方面要建立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一、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 会
共产主义特征: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3、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4、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5、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 品质; 6、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国家也随之 消亡。
十七大党章在总纲中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讲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主体

第四讲 德育的对象与德育主体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言而不称师,谓之畔;教而不称师,谓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
内(纳),朝大夫遇诸途不与言” “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

洛克的“白板说”
至于道德价值和规范, “做导师的人应该随时灌输给他,应该用尽
一切办法使他懂得,使他彻底信服”。

涂尔干
教师是“社会与儿童之间的中介人,是社会强制儿童的代表者”,
“正像牧师是上帝的解释者一样,教师也是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 伟大道德观念的解释者”。
(二)中立主义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具有儿童 中心主义倾向的一种德育主体观念。 古代鼻祖——苏格拉底,总是以“无知”的态度出现在学生 面前,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追问道德结论。 现当代代表——
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
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发展)
环境、社会文化、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
发展。
儿童道德判断的形成来自于不同的社会学习和不同的成人榜样的
影响。

代表人物1:皮亚杰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上有两大贡献 智力发展阶段论
感知也能算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由于个体意识倾向性因素有的与道德品质是交叉概念,甚至 就是道德品质的组成部分(如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有的 与道德发展相平行,但关系密切(如兴趣、爱好、自我意识 等)。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个体倾向性因素的发展水平 往往也可以理解为个体道德品质的水平指标之一。 学校对未成年人所开展的“道德教育”,即是“触动学生原 有个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进而自觉地调节自 己的个性”(陈桂生,2007)的一个途径。而这正是基础教 育的应有之义。

党课-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党课-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 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经历的特定阶段。
第二,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 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作了这样的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
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
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 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
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四讲道德及道德品质

第四讲道德及道德品质

二、谦虚礼让 团结和睦
1. 谦虚礼让
• 谦虚:谦,姿态;虚,理性境界。老子曰: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 如呐。”(《道德经》第45章)
• 礼让:合乎礼节。
2. 团结和睦
• 团结和睦的起点是容忍,与谦虚同义。 • 先人后己、超脱名利是根本。
• 传统习惯。即社会风俗和习惯的行为倾 向。与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结合在一起, 比舆论更具有稳定性。
• 内心信念。对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 烈的责任感,内在的精神力量。表现为 良心的安慰或谴责。
第二节 道德品质
一、道德品质及其构成 道德品质的定义: • 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
上的体现。 • 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
弱化或强化传递道德评价信息。
3. 道德意志
• 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作出道德判断, 付诸实践的能力。它能够确定道德方向, 排除干扰,持续地完成道德行为。它是 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
4. 道德信念
• 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 定不移的信仰。
• 它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因素,是道德 行为启动和坚持的保证。
思想道德修养
第四讲
道德及道德品质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本讲学习重点 第一节 道德及道德评价 第二节 道德品质及其形成发展 第三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第四节 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

第四讲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祖嘉合)

第四讲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祖嘉合)



有一句流行语 “追求为痛苦之源,平庸为快 乐之本”
一项长达20年的追踪调查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目的性的需要 意义性的需要

目的性的需要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 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 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 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 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马克思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制约影响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人 生理想大厦的最高层次。从我们自己的角度 讲,个人的理想虽然需要自己来建立,但它 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则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 予的。个人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 是更美好的。 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起点和基础。任何 一个社会所提出的任何远大的理想必须成为 社会成员行为的内在要素,才有实现的可能。
革命战争时期无产阶级理想人格的 特征与标准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 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 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 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 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 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 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 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 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 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理想信念信仰.

理想信念信仰.

滔滔不绝的水说:“理想就是勇往直前,我们唯一 的使命是往前奔跑,勇敢去追前方的太阳。” 石缝的小草说:“理想是阳光、是空气,为了它们, 我必须往上去生长,必须根深蒂固,这样,我才能 实现我的理想。” 凶猛的雄鹰说:“我的理想就是翱翔于天空之上, 要去搏击长空,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领空。”


理想到底是什么呢?

从哲学角度,理想是“人生之最高准则”; 从社会学角度,“理想是未来美好生活和美好社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 会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就是人生奋斗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理想是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 是一个人如何度过自己
活和活动的远景”; 一生的总体规划。”
从美学角度,“理想是至善至美的生活”;
从伦理学的角度,“理想是最高尚的人格”;


有人认为,有没有理想,还不是照样学习、 吃饭、工作、睡觉,理想没有什么作用。 校长心语: 表面上看来,有没有理想都要学习、吃饭、 工作、睡觉。但是,有没有理想,学习的 人有没有理想,思想境界、精神状态、 不一样,饭吃的不一样,工作的也不一样。 奋斗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理想是人类心灵的需要。

(1)政治素质高 (2)组织纪律性强 (3)思想品德好 (4)知识能力全面 (5)学业成绩优秀 (6)具备优秀团员条件

优秀中学生就是经过学校和团组织的教 育培养和自我努力,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 道德情操、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养, 成绩优秀,具备优秀团员条件,可以考虑列 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中学生。

第四讲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

第四讲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

第三讲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和原则

上篇经济法的价值

一、法律价值的解释

法律价值是法学领域最为古老的命题之一。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指出,“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和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经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55页。)(一)价值的含义

讨论法律价值,首先必须准确把握价值的含义。应当说,自古以来,对价值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有唯心主义的解释,也有唯物主义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对价值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它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个论断包含了以下两方面的意思:(1)价值这个概念的基础是人与外界事物的关系;(2)价值的核心内容是对于人们需要的满足。从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价值的两方面性质:

第一,“价值”是表示关系的范畴,它反映的是人(主体)与外界事物(客体)的关系。外界事物既包括自然事物,也包括社会事物。外界物不仅仅是被感知,被作用的对象,也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对象。人们对于外界物的认识、改造,并不是只为了认识和改造,终极目的是为了利用他们,满足人们的需要。人和客体的这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在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主体,外界物是价值客体。

第二,“价值”也是一个表示意义的范畴,它被用来表示外界物具有对人存在意义、可以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也即表示外界物对于人具有使用价值。事物的价值性表示客体对于主体的生存、幸福和发展的肯定与否定关系。凡是对人有用、有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有助于实现人的目标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自由、正义、财富、知识等对人是有用的东西,因此成为价值的存在形态,而专制、暴力、欺诈、邪恶等则被视为无价值的东西。

理想与信念 ppt课件

理想与信念 ppt课件
• 【英】哲学家罗素: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 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
7
信念的特征
• 复合型 • 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而人
们的行动正是在这种炽热的感情驱使下进 行的。 • 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 • 爱因斯坦: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 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 更大的威力。
• 本质:客观必然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 机统一。
• 科学的人生理想≠空想、幻想
5
• 理想的类型 • 生活理想:富裕的物质生活+高尚的精神生
活 • 职业理想:社会需要+自己喜爱+职业技能 • 道德理想:规范日常生活+精神追求 • 社会政治理想:民主、自由、法治、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
6
• 2、信念是指人们对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 立的对某种社会制度、理论主张或思想见 解以及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 状态和心理倾向。
•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36
13
二、如何确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
• 1、找到你自己的天命 • 找到你自己的天赋并热爱它,这样,你就
能掌握自己的天命,就能创造出超乎我们 想象的成就
14
• 吉莉安,8岁,学业一塌糊涂,上学迟到, 书写糟糕,测试成绩差,课堂的破坏 者。。。。

吉莉安怎么了?
15

第四讲:共青团的目标和任务

第四讲:共青团的目标和任务

第四讲:共青团的目标和任务

主讲人:左德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明确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努力奋斗,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共青团的奋斗目标

提到目标,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同学都有着学习的目标、生活的目标和思想、政治的目标。如:考上理想的学校,生活美满幸福,当上三好学生,早日加入共青团等。但作为共青团组织,她的奋斗目标又是什么呢?

小学时,我们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队旗下举起右手呼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时刻准备着”,那嘹亮的誓言响彻天空。今天,我们踏入中学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团旗,是受中国共产党委托领导少先队工作的共青团组织。

团章总则中提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国各族青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这个目标包含两层含义: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二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怎样理解第一个目标呢?怎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

党章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不仅包括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和经济发达,还应包括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 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3) 要努力学心马列主义,弄懂马列主义。 4) 要把马克思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

5) 要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

2)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细胞”,社会理想 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条件和保证。

3)要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辩证地统一起来。

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 然规律。

2、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 度。


3、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 4、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 摇我的信仰!因为我信仰的主义,乃 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 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 的啊!” ——方志敏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
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 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孙中山

4)社会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 往和设想。


4、理想的基本特征: 1)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 2)理想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



3)理想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5、理想之于人生的作用: 1)理想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动力。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得 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见 卓识所需要的。”

——维特根斯坦
1)什么是理性? 理性是人所具有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能力。 理性分类: 认知理性——求真——科学理性。 评价理性——求善、美——价值理性。





2)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对现实事物本身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 真的认知。 3)信仰和科学的差异: 内容上: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信仰往往超脱于客观现实。 形式上:科学是认识理性,以概念、判断、推理 的逻辑形式认识世界; 信仰是价值理性,且更多表现为非理性 的情感和意志的品质。 功用上:科学指导人们行动上改造现实世界; 信仰要求人们内心中仰慕未知世界。
5)邪教——人类的大敌
所谓邪教就是指冒用宗教的、气功 或者其他名义,通过神化首要分子, 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 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 法组织。



邪教的基本特征: 教主崇拜。 秘密结社。 精神控制。 末世论。 骗钱敛财。 危害社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实惠不只是个人的眼前利益,唯利
是图不可取。


3、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个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对 未来家庭、职业、道德、政治等 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阶级、社会集团、国家等对未来 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以及社会形态、社 会模式等方面的预见和向往。
1)社会理想高于个人理想,个人理想服从并服 务于社会理想。

“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 能理解。” ——安瑟伦。 2)二者的信仰对象不同: 科学的信仰有其现实可能性或历史必然性; 非科学的信仰是一些虚幻不实的东西。

3)二者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科学的信仰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非科学的信仰往往阻碍历史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有关理想的几
对关系 1、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 )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也不是理想。 2)理想源于现实、反映现实、指导现 实。 3)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化。
2、理想和实惠的关系
: 。
1)讲理想并非不讲“实惠” 2)求实惠不能没有理想。
什么是迷信? 迷信是关于现实世界之具体和有限事
物的超现实的观念。

宗教和迷信的异同
同:都是崇拜超自然力量的有神论。 异: ①宗教有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教义,形成了 一种宗教的世界观,迷信则只是一些原始宗教 和巫术的集合,粗俗而低级。 ②宗教有严密的组织、团体和活动场所,迷信 一般无。 ③宗教有固定的职业者和教阶组织,迷信多是 闲散人员。 ④宗教有其文化载体的功用,迷信全是封建糟 粕。

五、两种不同的信仰——科学信仰和非科学的信 仰 1、两种信仰的差异: 1)二者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同: 科学信仰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础上的; 非科学的信仰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幻想性的认识 基础上的。 “我相信,因为我相信它是真的。”——科学信 仰的特点。 “我相信,但我不知道也不应知道为什么相 信”——非科学信仰的特点。


3)信仰对人起到净化和升华的作用。
“人活着,总得有个坚定的信仰。不光是为了 自己的衣食住行,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张志新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
实的品行和生命。”

——惠特曼

4)信仰对于组织坚强的群体,完成
群体的事业,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3、信仰和科学 “信仰是我的心灵所需要的,而不是我的远
第四讲 理想和信仰
一、理想概说 1、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基础上的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三个基本要素: 1)理想具有社会生活发展的现实可能性。 认识——真。 2)理想体现着人们的善良愿望和要求。 意志——善。 3)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和构想。 情感——美。

2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主张、思想或目标追求的 坚信无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况。 3 )信仰是人们对人生及生活中那些最高层次和 最核心观念的确信和崇敬。

2、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 1)信仰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求 。


2)信仰给人以行动的动力和勇气。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 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是理想,是 真、善和美。”



——爱因斯坦。

3、理想的类型:
1)生活理想:人们对物质、精神以及家庭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2)职业理想:对未来的工作门类及所取成就的 追求和向往。

3)道德理想:对未来人们道德关系、道德标准 和理想人格的向往。

——高尔基

2)理想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
的 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 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 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

3)理想是人们开拓前进的灯塔。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王守仁
“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 此理想。” ——毛泽东

“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
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
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 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了为实现这个 理想。”

——邓小平

四、人生的信念和信仰
1、理想、信念、信仰 1 )理想是同人生奋斗及发展目标紧密联系的有 实现可能性的信念。——客观目标。

4)非理性的信仰——宗教信仰和迷信 宗教信仰是对超自然之物——神的信仰。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中颠倒了的 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观。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


的 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 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恩格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