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中国天山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近50年贵港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近50年贵港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近50年贵港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李祖敏;陈健;林雪香【摘要】利用贵港市1963~2012年的日照、云量、雾、轻雾、降水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云量、雾和轻雾日数、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港近5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7.8h/l0年;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7月份最多,3月最少;云量、雾和轻雾日数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之一.【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8页(P52-59)【关键词】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影响因子【作者】李祖敏;陈健;林雪香【作者单位】贵港市气象局,广西贵港 537100;贵港市气象局,广西贵港 537100;贵港市气象局,广西贵港 537100【正文语种】中文日照是重要的气候因子,也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1]。

日照时数表示一个地方直接受太阳照射的实际时数,是太阳辐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之一。

近年来有不少的学者对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

李玉娥、李忠琦等[2]利用保定市1955~2009年的日照、云量、雾、沙尘等资料,分析了保定市近55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陈国弟、黄丽超[3]利用线性分析法,对东兴近53年来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贾海燕、高明等[4]研究了临汾市48年来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年代变化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王东、许嘉玲[5]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宿州市近58年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表明宿州市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无明显的线性关系。

由于日照受诸多要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日照的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文章利用贵港长达5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可为当地气候变化的研究、发展生态农业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靳利梅【摘要】基于上海地区11个气象站1960-2009年的日照时数、云量、水汽压、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上海地区日照时数年际、季节的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09年期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显著减少,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显著.1980年是上海日照时数减少突变的时间点,是日照时数由正距平占优势转为负距平占优势的转折点.空间上,整个上海日照时数在过去50年均呈减少趋势,并且由北向南减少趋势逐渐减弱.上海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年降水量的增加有关.上海各季日照时数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基本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夏季日照时数减少主要是由降水量的增加造成的,冬季日照时数的减少与水汽压和降水量的增加有关.%Based on the data of sunshine duration, cloud amount, surface vapor press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1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Shanghai,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nshine dur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1960 to 2009 are analyzed using the linear trend, Mann-Kendall test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in Shanghai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50 years. 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sunshine duration reduced significantly, but in spring, it changed insignificantly. The sunshine duration had an abrupt change in 1980. From 1983, the sunshine duration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Shanghai. Spatially, the sunshine duration reduced in the whole area in recent 50 years, moreobvious in the northern parts than in the southern parts of Shanghai. There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annual precipitation days, so the increas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There was basicall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asonal sunshine duration and seasonal cloud amount, surface vapor press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four seasons. The increase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mount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summer sunshine dur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amount and surface vapor pressure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winter sunshine duration.【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6页(P293-298)【关键词】日照时数;趋势系数;Mann-Kendall检验;云量;水汽压;降水量【作者】靳利梅【作者单位】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日照是重要的气候因子,也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

近50年浙江省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近50年浙江省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近50年浙江省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张立波【摘要】@@%利用1961-2010年浙江省16个气象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材料,采用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研究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同时对日照有影响的昼降水量、昼雨日、总云量、低云量和平均风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年、季、月的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特征,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每10年减幅为74.2 h,浙东南地区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各季的日照时数的变化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三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秋季、冬季和春季.近30年的年及夏、秋和冬3季日照时数减幅缩小,春季则转为每10年以18.1 h的速率在增加.除鄞州、衢州、玉环和大陈岛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代中期有明显突变外,其他站点的年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突变.近50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减少主要与低云量的增加和平均风速的减少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气溶胶的云、反照率间接效应有关.【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10【总页数】5页(P1448-1452)【关键词】日照时数;趋势系数;相关系数;低云量;平均风速【作者】张立波【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局,浙江绍兴 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1近年来,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气候变化会引起大气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太阳辐射状况的变化。

日照时数是太阳辐射能最直接的反映,探讨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日照变化受太阳常数、云量、降水量、大气透明度、水汽压和平均风速等许多要素的影响,区域性日照变化研究往往更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不同区域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1-6],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任国玉等[7]研究了1956-2002年中国年日照时数变化,指出近50年来我国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

河南省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河南省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河南省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郭志君(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摘要:为了解河南省气温和日照的特征及变化情况,本文采用气候学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河南省18个观测站点1960~2012年间逐月最高气、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主要运用线性倾向法,较详细地分析了河南省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特征及趋势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在近50年来,河南省年均最高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在1966年(21.1℃)达到最高值,最低值为1964年(18.3℃),且四季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为春>夏>秋>冬。

年均最低气温总体上也呈现增加趋势,在2007年达到最高(11.0℃),1969年为最低(8.6℃),且四季最低气温增加幅度为春>冬>夏>秋。

年均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下降率为8.5h/a,四季年均日照时数下降幅度为夏>秋>冬>春。

而年均最高气温与日照时数呈显著低度相关,年均最低气温与日照时数呈极其显著的高度相关。

关键词:河南省;气温;日照时数;变化分析1 前言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气候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通常气候用来表明日、月、季、年或者更长时间气象特征的平均状态,是该时间段内各种天气的综合表现,用以指出某个区域冷、暖、干、湿等基本特点。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全球环境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气候变化更加显著。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数据的显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升高了0.4-0.8℃,这样的增加趋势在人类的历史中也是罕见的,而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人类的活动。

气候变暖还会导致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高温热浪等极端气候,而这些极端气候所造成的灾害会给全球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命带来明显的伤害。

近些年来,气候事件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的日夜:地理、文化与科技

中国的日夜:地理、文化与科技

中国的日夜:地理、文化与科技的综合观察中国的日夜,无论从地理、文化还是科技的角度,都充满了独特性。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日夜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日照条件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形。

这使得中国的日照条件因地域而异。

一般来说,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日照较为充足,而西部内陆地区则相对较少。

二、中国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中国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因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而异。

一般来说,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越北纬越高昼越长,因此夏季中国的昼长夜短。

而在冬季,情况则相反。

此外,不同地域的城市也会有不同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三、气候因素对日出和日落时间的影响气候因素对日出和日落时间有着显著的影响。

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太阳直射角度,从而影响日出和日落时间。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日照时间长,冬季则相对较短。

四、民间对日出和日落活动的传统习俗与民间信仰在中国,日出和日落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习俗和信仰。

比如,很多地方都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在特定的日子进行祈福活动,认为日出和日落是神灵显现的时刻。

五、现代科技在记录和管理日出和日落活动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应用案例现代科技在记录和管理日出和日落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精确地测量太阳位置,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GPS定位系统也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知道各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在应用案例方面,例如太阳能利用领域就广泛应用了日出日落数据,帮助制定更为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

六、环保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如何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应承担起更多责任面对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昌吉市近五十年日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昌吉市近五十年日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昌吉市近五十年日照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昌吉市气象局1971~2022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选择一元线性回归法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971~2022年昌吉市日照时数整体以增加趋势为主,气候变化倾向率为7.461h/10a,增加趋势不太显著;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对年日照时数增加的贡献最大;昌吉市日照时数的增加对农业生产较为有利,尤其是春夏季节日照时数增加对喜温喜光作物的益处更为明显;冬季低温寡照天气的出现不利于优质高产设施作物的形成。

关键词: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农业生产昌吉市引言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不争事实,研究气候变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日照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太阳辐射的直接表现形式,同人类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生长密切相关。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日照时数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平原、沙漠三大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呈现出阶梯状。

昌吉市属于中温带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人差大,在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南向北气候差异较大。

因此,分析昌吉市日照市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对于农牧业生产布局及种植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资料和方法本文利用昌吉市气象局1971~2022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选择一元线性回归法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日照时数是表征太阳光照时间长短的物理量,它表示某地太阳能可被利用时间的多长,其长短直接对农业、林业、牧业生产产生影响,同时还关系到人类日常生活,是表示某区域光能资源的重要指标,单位为h。

季节划分采用常规划分标准: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到次年2月。

2、日照时数变化特征2.1年际变化1971~2022年昌吉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36.3h,其中年日照时数的最高值为3004.1h(2008年),最低值只有2213.1h(2002年),两者之间相差791.0h,说明昌吉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南疆阿拉尔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南疆阿拉尔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南疆阿拉尔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牛建龙;王家强;周烜;阿迪娜;柳维扬【摘要】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e of sunshine hours for the Alar area in South Xinjiang from 1961 to 2013,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with climate clination rate, Mann-Kendall method, anomalies and accumulated anomalie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fluctuation was larger, and decline rate(166.0 m/10a) before 1987 was bigger than that was after 1987(57.9 h/10a with the tendency of "high-low-high".The annual mutation point of sunshine hours is 1987 and turning point is 1975 and 2005.Seasonal change of sunshine hours was obviously from 1961 to 2013, which the highest value appeared July and the lowest value appeared December, which performed the tendency of "summer>autumn>spring>winter".Seasonal fluctuation of sunshine hours were larger and the four seasons decline rate (63.9 h/10a、39.4h/10a、21.2 h/10a、27.8 h/10a)before 1987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creasing rate(35.7 h/10a、2.0 h/10a、17.3 h/10a、2.9 h/10a)after 1987 from 1961 to 2013, and the tendency was "high-low-high".The four season mutation point of sunshine hours were 1987 and the turning point appeared after 1 70 and after 2000.%根据南疆阿拉尔地区1961~2013年逐日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距平与累计距平分析方法分析了阿拉尔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拉尔地区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较大,1987年前年日照时数减幅(166.0 h/10a)高于1987年后年日照时数增幅(57.9 h/10a),呈"高-低-高"的动态变化,1987年是年日照时数突变点,1975年和2005年是年日照时数转折点;阿拉尔地区日照时数季节性明显,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分布,7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 阿拉尔地区四季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较大,1987年前四季(春、夏、秋、冬)日照时数减幅(63.9 h/10a、39.4 h/10a、21.2 h/10a、27.8 h/10a)高于1987年后四季日照时数增幅(35.7 h/10a、2.0 h/10a、17.3 h/10a、2.9 h/10a),呈"高-低-高"的动态变化,四季日照时数突变点均出现在1987年,转折点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和2000年后.【期刊名称】《塔里木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7页(P126-132)【关键词】阿拉尔地区;日照时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作者】牛建龙;王家强;周烜;阿迪娜;柳维扬【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新疆阿拉尔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日照时数直接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新疆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周明伟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由暖干朝着暖湿过渡。

尤其是新疆,地处于特殊位置,生态较为脆弱,生态环境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加强对新疆气候变化规律及特点的把握,了解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气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居民生活和谐发展。

文章从气温、降水及蒸发等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变化情况,分析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新疆;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气候变化愈发明显,沙尘天气显著减少,出现了由暖干到暖湿的转变。

虽然大量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仅停留在变化趋势上,没有渗透到更深的层次当中,无法充分把握当地气候变化情况。

对于气候来说,气温、降水等作为气候影响基本要素,对于生态环境具有深远影响,加强对新疆气候变化趋势的把握至关重要。

1.新疆气候变化分析1.1气温新疆与全国气温变化保持一致,具体来说,近50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奇台县等个别地区出现下降趋势。

各个季节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当属冬季,夏季最小,与北半球变化趋势极其相似,但哈密地区夏季气温增幅较大。

进入90年代后,新疆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增幅较大的区域集中在西部、北部及东部,北疆最为明显。

1.2降水新疆地区降水呈现增加趋势,平均增幅为0.68㎜/a,其中天山地区增幅最为突出。

在季节上差异明显,夏季降水量较多,但存在个别情况,如阿克苏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新疆降水年际变化复杂多变,且在地区分布上各有不同。

1.3蒸发蒸发是影响地区水资源、气候环境的关键因素。

新疆年蒸发量变化趋势以下降趋势为主,这也是当地气候转湿重要原因。

如天山地区潜在蒸发量逐年减小,主要是风速减弱,使得蒸发速度放缓。

1.4太阳辐射与日照地表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重要源泉,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天山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及成因

天山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及成因

1、形成原因:
来自西伯利亚和北大西洋的弱冷空气进入冷噶尔盆地后,冷空气受高大的天山山脉的阻挡阻滞。

2、影响范围:
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

3、影响时间:
冬、春季节。

4、主要影响:
(1)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

(2)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形成冬、春降水。

影响西南地区的冷空气主要路径:
是由西伯利亚进入新疆;因受青藏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便沿高原绕流,经河西走廓,翻过秦岭,进入四川盆地南下,然后沿大凉山东侧上爬至云南高原东北部和贵州高原。

由于受云贵高原上一系列山脉的层层阻挡,冷空气就渐渐地静止下来,即由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

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略呈西北——东南走向。

乌鲁木齐市人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人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市人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作者:伏晓慧陈梦娇沙曼曼来源:《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6期摘要: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2018年逐月日照时数,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该要素变化特征及规律。

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呈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增加速率达到69.97h/10a;四季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不同,其中春季增加速率最大。

年平均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发生在2006年,春季和夏季发生在2004年,秋季在2006年,冬季出现突变年较晚,在2013年,年和四季在突变年后均表现为上升趋势。

关键词:乌鲁木齐;近4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突变中图分类号:S16 ; ; ; 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6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气象要素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性天气发生频率逐渐增多,区域性气候变化逐渐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能源问题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因此对太阳能的合理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日照时数作为太阳辐射最直观表现之一,对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和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日照时数的变化和规律对城市建设、农牧业生产布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国玉等[1]指出,近50年我国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还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冬、夏季减少趋势明显大于其他两季。

陈少勇等[2]研究表明西北地区日照时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大部分地区呈显著的减小趋势。

禹朴家等[3]指出新疆天山北坡也呈现减少趋势,1986年为突变年,前期偏多,后期偏少。

乌鲁木齐市位于中国西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许多专家对该区域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4-9]。

但是对乌鲁木齐市日照时数变化研究却很少。

新疆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新疆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新疆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新疆伽师县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天山南北横贯带的南部,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日照时数就是影响其气候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为地方气象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一、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1. 年平均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据测量数据统计,伽师县30年的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37.6小时。

其中,最高年平均日照时数出现在1989年,达到了3103.4小时,而最低年平均日照时数则出现在2010年,仅为2546.3小时。

也就是说,伽师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

2. 季节性变化特征:从季节上看,伽师县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伽师县的日照时数较少,每天平均约为6小时;而在夏季,则是日照时数最多的季节,每天平均可达到11.5小时左右。

3. 月际变化特征:在月际上,伽师县的日照时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

在一年中的3-5月和9-10月,日照时数较长,分别为8.5-10小时和7-9小时左右;而在6-8月,则日照时数最多,每天可达到11-12小时。

而在1-2月和11-12月,日照时数较短,分别为4.5-6小时和6-7小时。

二、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分析1. 气候因素影响:伽师县外界气温、湿度、气压等气候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当地的日照时数产生影响。

当气温过高、湿度过大时,容易形成雨雾和阴天天气,从而减少日照小时数。

气压过低时,可能会形成烟雾、霾等阻挡太阳直射的光线,同样会减少日照时数。

2. 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伽师县地处天山南北横贯带的南部,海拔高度较大,地势高低起伏较大,因此对于太阳的直射辐射也会产生影响。

同一天在不同地区的日照时数可能就有差别,例如在山顶上时日照时数可能会增加,而在山谷和低洼地区时则会减少。

3. 大气污染因素影响:伽师县近年来受到的大气污染也对日照时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大气污染严重时,会导致光线散射,从而影响到日照时数的测量。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光照、霜冻、积温、生长期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光照、霜冻、积温、生长期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光照、霜冻、积温、生长期一、太阳光照的多少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四点:1、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有关以北半球夏半年为例,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日照时数就越多。

2、日照时数与天气有关晴天,大气中水汽少、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光照多,故各种沙漠性气候及大陆内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很好的光照条件。

我国东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由于云雨多,光照较差。

而我国的四川盆地,由于四周山岭阻隔,江面和地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不易扩散,早晚气温较低时,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冬春两季常常笼罩在迷雾之中,阳光照射时间短,因而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方,故有“蜀犬吠日”之说。

3、日照时数与大气污染有关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杂质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大,地面光照差。

4、日照时数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空气稀薄,尘埃少,大气的透明度就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因此,高原和山区的光照总比同纬度的平原好。

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方,因此,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二、从热量角度来讲,衡量大气热状况的是气温,而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由于地球是倾斜状态,即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总之是低纬度大而高纬度小,所以全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下热面状况,包括海陆、地形地势、植被、水文、洋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而冬季相反。

四川盆地虽然为全国太阳辐射最少,但因纬度低和盆地地形,夏季炎热;冬季由于受冬季风影响很小,而成为同纬度的温暖中心。

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日较差小于裸地;河湖水田周围也因为水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而洋流的影响则是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3、大气本身条件,如大气组成,大气运动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和保温作用的大小在对流层,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递减,即与大气组成有关。

中天山北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气象要素的关系

中天山北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气象要素的关系

中天山北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气象要素的关系作者:耿燕哈不拉哈提陈亮沙比提买买提沙拉木王珂葛怡成瓦哈提阿达力木拉提李春雨顾来霞张月华冯丽晔玛依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2期摘要:本文利用中天山北坡山区2003—2015年牧试站观测土壤水分资料计算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分贮存量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降水、蒸发、气温、日照、风速资料,运用拟合计算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对中天山北坡山区13a来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水分贮存量与蒸发、降水、气温、日照、风速的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各层±壤水分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来看,±壤水分主要受蒸发量、降水量、气温、日照、风速的影响,其区域各层±壤水分对应温度具有显著负相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蒸发、气温和风速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降水,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随着上壤层次的增加而减弱,气温和风速均与±壤水分呈负相关,通过对不同层次±壤水分影响的气象要素研究,得到各层±壌水分气象要素的关系。

关键词:中天山;北坡;土壤水分时空;变化;气象要素;关系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91引言中天山北坡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而天山山区由于受海拔高度变化的影响,形成了干旱气候环境下特殊的山地气候,山区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与戈壁、沙漠、绿洲城市气候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受气候的影响,不同土壤层次的水分受气象要素影响的程度有差异,研究分析中天山北坡反应气候变化的气象要素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关系,建立分层土壤重量含水率与蒸发量、降水量、平均温度、日照、风速的气象要素的关系对牧业生产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研究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多,张静等对不同湿润条件下稻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环海军等基于大面积土壤水分自动站对土壤水分优先流进行了研究,孙占祥等对不同下垫面,不同作物,不同降水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1961—2010年莎车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961—2010年莎车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961—2010年莎车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作者:仙米西努尔·克里木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利用1961—2010年莎车县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通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线分析、距平百分比累计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日照时数年、季变化及其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莎车县年、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个季节倾向率均不同,其中冬季降幅最大,春季最小。

关键词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影响因素;新疆莎车;1961—2010年中图分类号 P468.0+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201-01太阳光照时间的长短即日照时数,是一个物理量词,指太阳能可被利用的时间[1]。

日照时数对农、林、牧产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常把光照作为光能资源[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莎车县的光能资源也发生了变化,本文运用气候统计的方法对1961—2010年莎车县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和各季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变化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利用莎车县气象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日照时数的年代、季节、月份变化。

运用统计程序对日照时数的年、季平均进行计算,以时间为自变量,要素为因变量,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曲线模拟方程和对比气候趋势分析各要素等方法,对日照时数的年代变化进行分析。

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日照时数的演变、日照变化的特征和日照时间的变化[3-4]。

2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2.1 年日照时数1961—2010年莎车县的年平均日照为2 891.6 h,近50年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趋势变化率为-7.338 5 h/10年。

历年的日照时数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此前年份高于多年平均值,此后年份低于多年平均值。

1964年日照时数最多,为3 433.1 h;2007年最少,为2 394.3 h,差值为1 038.8 h,日照时间的年际变化较大。

新疆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新疆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新疆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一、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光直射到地面并产生光照的时间长度。

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过程。

在伽师县,随着气候变暖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照时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

1.长期趋势通过对伽师县近3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照时数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在过去30年中,伽师县的日照时数平均每十年就减少了20~50小时。

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化使得伽师县的气候环境逐渐变得阴暗,对当地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季节特征伽师县的日照时数在不同季节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在夏季,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日照时数相对较多,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日照时数也在逐渐减少。

而在冬季,由于低温和多云天气的影响,日照时数较少,导致当地冬季农作物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1)气候变暖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度升高,降水增加,云量增加等自然因素都会对当地日照时数产生影响。

(2)地理位置:伽师县位于高原地区,受地形、海拔等因素的影响,日照时数的分布不均匀,山地和盆地的日照时数差异较大。

2.人为因素(1)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伽师县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的粉尘和烟尘增加,使得大气浑浊度增大,影响了日照时间和强度。

(2)人类活动:人为的森林砍伐、生态破坏等活动也会对当地的日照时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了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于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气象监测对于伽师县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应该加强监测和研究,实时记录和分析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并及时发布气象预警,提醒农民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推广适应性农业技术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可以推广适应性农业技术,如选择耐日照强度、耐高温的作物品种,或者采取遮阳、增加土壤覆盖等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考地理微刷题】★第七天★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

【高考地理微刷题】★第七天★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

【高考地理微刷题】【高考地理微刷题】根据最新高考地理大纲、近几年全国卷和各省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模拟卷、地理必修1~3、环境保护、海洋地理、区域地理等整理,包含历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适合全国卷和各省自主命题使用;适合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最后阶段冲刺使用;也适合高考地理一轮和二轮复习使用。

【高考地理微刷题】编排体系为高考真题演练、考点分析思路、考点演练、参考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微刷题】是本校校本教材,目的让学生通过每天刷题刷出方法与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天★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高考真题】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高考真题答案解析】1、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

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

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间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的比值(%).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

故选:B。

【考点解析】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1、昼夜长短,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2、天气阴晴(降水特征),降水越多,晴天越少,日照时数越少.3、海拔高低,海拔越高,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考点演练】下图示意我国陕西、新疆、青海三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陕西、青海、新疆B.新疆、青海、陕西C.青海、陕西、新疆D.新疆、陕西、青海2.①省区在6月份日照时数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晴天多B.白昼长C.海拔高D.深居内陆3.影响②、③两省区日照时数冬季差异大的因素是A.昼夜长短B.天气情况C.海拔高度D.纬度位置材料一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瓦德气候资料图4、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瓦德地区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地理——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版)

专题0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9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题。

图2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答案】6.B【解析】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

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6.A 7.D 8.C【解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6.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旱,不利于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错误。

故选A。

7.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

故选D。

8.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增多,但平地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

全国 日照曲线

全国 日照曲线

全国日照曲线
全国的日照曲线是指在一年中各个地区每天的日照时长的变化情况。

由于全国各地的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的不同,每个地区的日照曲线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我国的日照曲线呈现出南北差异明显的特点。

南方地区由于地处低纬度,阳光直射角度较大,所以日照时间相对较长。

北方地区由于地处高纬度,阳光直射角度较小,所以日照时间相对较短。

在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份,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日照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双峰特点,即清晨和傍晚阳光较为充足,中午时段阳光较为强烈。

冬季由于太阳直射角度偏低,日照时间相对较短,日照曲线呈现出单峰特点,即中午阳光最为充足。

在北方地区,如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城市,夏季日照时间相对较长,但由于地处高纬度,太阳直射角度较小,所以阳光相对较为柔和。

冬季日照时间相对较短,日照曲线呈现出单峰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西部地区的日照时间较短。

同时,山区、盆地等地形地貌也会对日照曲线产生影响,如山区阻挡了部分阳光,导致日照时间相对较短。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地区的日照曲线还会受到季节、气
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的日照曲线图需要参考气象数据和专业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1-4675(2011)03-0485-07近50年中国天山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辛宏1,张明军1,2,李瑞雪1,高文华1(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天山24个站1960-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分析日照时数变化的空间分异。

结果表明:近50年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2.9h/10a,其中春季略有增加,冬季减少最为明显,夏、秋季均为缓慢的减少趋势。

20世纪60年代天山年日照时数为正距平,仅春季日照偏少;70年代均为正距平,以秋季最为明显;80年代春、冬季日照充足,夏、秋季日照偏少,年日照时数为负距平;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年日照时数均为负距平,尤其以90年代的冬季最为明显;2000-2009年秋、冬季日照偏少,春、夏季日照偏多,日照时数有所增加。

20世纪60年代年日照时数出现了异常偏多年份,90年代发生了异常偏少年份。

年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量和云量的多少有关。

关键词:日照时数;异常年份;降水量;云量;气候倾向率;天山山区中图分类号:P468文献标识码:A天山是影响新疆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天然屏障,天山山区气候变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环境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天山山区的气候变化,对保护和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近百年来气温上升0.4 0.8ħ,近50年来增温尤其明显,而降水量近50年来呈减少趋势,但西部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其中西北地区最明显〔1-3〕。

气候变化会引起大气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变化。

探讨气候变化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全国各地区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周长艳和杜军等〔4-5〕利用西藏25个气象站1971-2004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发现,近35年西藏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

陈碧辉等〔6〕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都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减少69.41h。

郝润全等〔7〕分析呼和浩特市1961-2005年逐月日照时数发现,近46年减少了377h,低云量、总云量和雾日数的增加,是导致日照减少的主要原因。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8〕利用喀什市近55年来日照实测资料,分析得到年、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

张智等〔9〕通过分析银川市53年日照实测资料也发现,银川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

郭军〔10〕利用天津地区4个站1961-2003年日照时数发现,近40年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能见度下降是造成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日照百分率的下降表征了太阳辐射的下降,Stanhill等认为,云量和气溶胶的增加是近年来全球太阳辐射下降的主要原因〔11〕。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500 3500h。

本文运用气候倾向率和插值分析法,进一步对天山近50年日照时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以探讨其气候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1数据与方法1.1数据处理利用天山24个气象站(图1),1960-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降水量、云量,按3 5月、6 8月、9 11月、12月至次年2月分别为春、夏、秋、冬生成逐季序列,通过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天山年、季日照时数,并采用了1960-2009年的50年平均值。

气象要素的气候倾向率用下式进行估计:Yi=a+a1ti第28卷第3期2011年5月干旱区研究ARID ZONE RESEARCHVol.28No.3May2011*收稿日期:2010-04-20;修订日期:2010-07-01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1035,40631001,40571033);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NWNU-KJCXGC-03-66);科研骨干培育项目(NWNU-KJCXGC-03-78)作者简介:辛宏(1985-),女,河北沧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全球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张明军.E-mail:mjzhang2004@163.com图1天山气象站点分布Fig.1Dis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式中:Yi 为气象要素;ti为时间(1960-2009年);a1为线性趋势项,把a1ˑ10称为气象要素每10年的气候倾向率。

反距离加权(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简称IDW)插值法是一种常见而简便的空间分析方法,是精确性插值的一种,是基于相近相似的原理〔12〕。

它以插值点与样本点间的距离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离插值点越近的样本点赋予的权重越大〔13〕,本研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1.2异常年份分析世界气象组织对气候异常年份提出两种判断标准,一是距平超过标准差的2倍以上,二是出现的几率在25年以上一遇。

本文采用距平超过标准差的2倍作为异常,大于标准差的1.5倍而小于2倍作为接近异常,分析了天山日照时数的异常变化特征。

2结果分析2.1年内变化1960-2009年,天山大多数台站年日照时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图2),减幅在5.8 142.7h/10a,以巴仑台减幅最大(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乌苏其次,为-95.8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

伊宁、拜城、七角井、石河子、伊吾、达坂城各站点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表现为增加趋势,平均增加1.8 62.9h/10a,以拜城增幅最明显(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其次是伊宁,为42 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

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普遍偏高,在-44.5 23.6h/10a,其中巴里坤减幅最大(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七角井增幅最大(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

中部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由西向东逐,其中包含了增幅最大区和减幅最大区。

南天山的吐尔尕特和阿合奇差异明显,但都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8h/10a 和76.8h/10a。

图21960-2009年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h/10a)分布Fig.2Distribution of the linear tread of yearly sunshineduration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from1960to2009表1天山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率Tab.1Linear trend of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Tianshan Mountains/〔h·(10a)-1〕时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近50年0.7-6.7*-8.1*-19.4*-32.9*注:*表示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图3天山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Fig.3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from1960to20092.2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征从图3可以看出,近50年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倾向率为-32.9h/10a。

20世纪684干旱区研究28卷60-80年代初期为日照时数偏多期,特别是1966-1976年的10年为日照时数最高期,1968年达到最大值。

80年代后到21世纪初为年日照时数偏少期,8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急剧减少,虽有1991,1996年和1998年高于累积年平均值,但1999年出现了近50年的最低值。

进入21世纪,日照时数有所增加,但不明显。

从表1得出,春季增幅不大,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以冬季减少最为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19.4h。

从近50年季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来看,春季有13个站点表现为增加趋势(图4a),主要分布在天山东部及中部,平均增加1.6 30.8h/10a,特别是达坂城、伊宁、拜城、七角井及石河子各站点增幅明显,在10h/10a以上,以拜城增幅最大(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其余呈增加趋势的各站点增幅也均在1.0 10h/10a。

在所有呈减少趋势的各站点中,以巴仑台减幅最大,达34.3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其次是阿合奇,减幅为14.8 h/10a(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他各站减幅在1.0 11.7h/10a。

天山有16个站夏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图4b),减幅在0.3 50h/10a,多分布在中部和南天山,尤其是巴仑台减幅最大,为48.9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南天山和东部的巴里坤减幅均在9.0h/10a以上。

而伊吾、七角井、达坂城、等8个站点夏季阳光充足,呈现出增加趋势,增幅为0.6 20.7h/10a,以拜城增加最为明显(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

秋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的站点有17个(图4c),平均减少1.0 50h/10a,以巴仑台减幅最大,为41.4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其次是乌苏,减幅是21.8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

表现为增加趋势的范围缩小,中部达坂城、伊宁、阿克苏等5站点以及东部的伊吾、七角井的日照时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增幅在0.03 20 h/10a,其中拜城增幅最大,为11.8h/10a(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

冬季(图4d)达坂城、拜城、七角井、吐尔尕特、伊吾表现为增加趋势,增幅在0.3 10h/10a,以达坂城增幅最大,其次是七角井,分别为4.7h/10a和2.5h/10a。

其余大部分站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在0.7 50h/10a,以乌鲁木齐减少最为明显,为47.8h/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

此外,乌苏、吐鲁番减幅分别为45.6h/10a和39.4 h/10a(0.01)。

2.3日照时数的年代际空间变化特征从天山年日照时数距平的年代际变化来看(图5),20世纪60年代,天山的年日照时数变化明显不同,天山大部分地区为正距平,其中东部的哈密、中部大部分站点及南天山的阿合奇偏多最为明显,在40h以上。

70年代与60年代基本相似,绝大部分地区的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正距平,伊吾也由原来的负距平开始逐步表现为正距平,中部和东部偏多均在8 200h,南天山的吐尔尕特和阿合奇分别偏多11.4h和184.4h,中部偏多幅度最大,此外,达坂城、伊宁、拜城和七角井偏少36.9 84.0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