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合集下载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材名称大全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药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中。

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每一种中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名称,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种类和用途。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源自于其根部形状酷似人体。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补肾、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气血两虚、体质虚弱、疲劳乏力等症状。

2. 当归。

当归是女性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当归补血”,具有活血调经、养血补气、调理月经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产后虚弱等症状。

3. 陈皮。

陈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陈年的柑橘皮”,具有理气化痰、健脾消食、止咳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状。

4. 白芍。

白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芍药的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血瘀等症状。

5.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味道甘甜的草药”,具有益气养阴、和中止痛、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体弱、脾胃虚弱、咳嗽痰多等症状。

6.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黄色的芪草”,具有补气益阳、固表止汗、益肺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盗汗、咳嗽痰多等症状。

7. 阿胶。

阿胶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阿胶胶囊”,具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滋补养颜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贫血、便秘干燥、面色萎黄等症状。

8. 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茯苓的根茎”,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症状。

9. 熟地黄。

熟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熟化的地黄”,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凉血、养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糖尿病、心悸失眠等症状。

10. 川芎。

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名称意为“产自川地的芎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痛经、风湿关节痛、中风偏瘫等症状。

身边常见中草药用途和图解

身边常见中草药用途和图解

曼陀罗,有毒,为镇静要药,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药保险子主要成分,民间花、子、叶、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疗失眠。

鬼针草,嫩时可当菜吃,还算可口,据说对降低转氨酶效果很好。

可疏散肝热。

苦菜,云南人称青菜为苦菜,其实图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为上品,可健胃益胆,抗肿瘤,很适合现代人。

益母草,凉血、活血、祛风。

常用于妇科疾病,但性寒凉,很多人望文生义,治病不分寒热,其实还有除风止痒效果,煮汤用于小儿沐浴最好。

武则天有用益母草加工后用于美容的秘方,但程序复杂。

蓖麻,籽有大毒,现代医学还没有解药,但外皮有刺部分可作菜,叶用于疮科拔脓消肿极佳。

蓖麻籽炒熟后,困难时期的老百姓曾大量食用,食多了只是头晕。

久煎能否消除毒性尚不可知,但用于前列腺炎,五、六粒炒后捣碎同其它药煎服未见不良反应。

葵菜,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本经》列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知道食用。

上图中为野生种,可通利五脏,根用以通利肾窍,叶以红糖为引,治疗疮肿外敷有效。

荨麻,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

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

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

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龙葵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野莴笋又名大将军、气死名医草。

有剧毒,但炮制炒至焦黄则可内服,治顽固性肿瘤有奇效,单方气死名医,可惜研究不多。

兰花参根或带根全草入药,气味平和,可以煎汤炖肉,补五脏不足,尤宜于肝肺。

黄袍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何首乌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

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乌袍果实和黄袍同功,叶和嫩尖以红糖为引煎服,治肝急水泻有奇效,并且没有副作用。

鹅不食草无毒,通窍解毒,治鼻炎可内服外用。

野薄荷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

中药药材名称大全中药药材是指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并经过适当的加工制成,用于中医药的药用材料。

它们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广泛应用于药物的配伍和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药材名称,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药文化和中医药的应用。

一、植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人参:补气壮阳,益气养阴,是常用的滋补药材。

2. 阿胶:补血止血,润肺养肾,常用于妇科疾病和肺燥咳血。

3.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消肿,对外伤出血和跌打损伤有一定疗效。

4. 当归:养血活血,补血调经,是妇科常用的药材之一。

5. 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常用于解毒、缓解咳嗽等症状。

二、动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鹿茸:补肾壮阳,益精补气,对男性性功能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2. 鳖甲: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对于肺热咳嗽和女性盗汗有一定疗效。

3. 石斛:滋阴养颜,清热解毒,常用于热病引起的口渴和咽喉疼痛。

4. 麝香:舒筋活络,祛风化湿,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痹痛有一定疗效。

5. 三黄鸡内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常用于肠炎、腹泻等症状的治疗。

三、矿物类中药药材名称1. 雷丸:通络止痛,消肿散结,对于风湿性痛风和瘰疬有一定疗效。

2. 石菖蒲:镇静安神,除湿化痰,常用于失眠多梦和湿痰咳嗽。

3. 龙骨:安定心神,降火止血,对心慌不安和痔疮出血有一定疗效。

4. 珍珠母:安神定惊,润肺止咳,对于心悸烦躁和咳嗽痰多有一定疗效。

5. 朱砂: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常用于热病引起的口疮和便秘。

四、其他类中药药材名称1. 蜂蜜:滋阴养生,润肺止咳,常用于咳嗽、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2. 甲鱼蛋:润肺养阴,止咳化痰,对于久咳不止和干咳无痰有一定疗效。

3.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降火,常用于高热、烦渴等症状的治疗。

4. 当归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痛经和血瘀型痛风有一定疗效。

5. 龙眼肉:补脾安神,养心镇静,常用于心悸不安和失眠多梦。

以上仅为部分中药药材的名称,中药药材种类繁多,具体使用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全草类中药,全指草本植物的全体部分被用于药用的植物。

全草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包括其常用别名及其主要药用功效。

1.罗布麻(又名乌麻、黑麻)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全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成中药。

罗布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肿瘤等疾病。

2.白花蛇舌草(又名南蛇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全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瘀血症以及风湿疼痛等疾病。

3.川连(又名天仙藤)川连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连的全草常被用作中药材。

川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症、咳嗽痰多、便血等病症。

4.石斛(又名冰羊角)石斛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草药,以其鲜花入药。

石斛具有滋补养生、清热祛湿、补肾壮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以及热病烦渴等症状。

5.党参(又名太子参)党参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党参的地上部分全草被广泛用作中药。

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虚劳乏力以及肺病咳嗽等病症。

6.川穹花(又名白花川穹)川穹花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花卉。

川穹花的全草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穹花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7.白花姜(又名冰片姜)白花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白花姜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花姜具有理气祛湿、温中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痰滞等症状。

8.华佗草(又名夏枯草)华佗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

常用中药名称及药用功效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一一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执药I nJ 八、、—J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叮叮小文库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肺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云苓(茯苓):性平味甘无毒性,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 治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 云南所产的茯苓,又称茯苓。

常见中草药植物图片及药用价值

常见中草药植物图片及药用价值

常见中草药植物图片及药用价值车前草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利尿和抗炎作用。

3、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金银花药用价值1、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2、用连翘,板蓝根煎金银花汤可以治疗腮腺炎。

3、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型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

紫苏食用价值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

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

医用价值1、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

2、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

3、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状。

一点红医用价值1、全草或带根全草(羊蹄草):苦,凉。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2、全草药用,消炎,止痢,主治腮腺炎、乳腺炎、小儿疳积、皮肤湿疹等症。

3、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治疗:肺炎、睾丸炎、麦粒肿、中耳炎、痈疖、蜂窝组织炎、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桑叶药用价值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

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且有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作用艾草药用价值1、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

2、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

3、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4、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

5、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白茅根药用价值1、凉血止血,清热利尿2、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禁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使用方法煎服,9~30g。

鲜品加倍。

止血多炒炭用,清热利尿宜生芦荟药用价值1、泻火;解毒;化瘀;杀虫。

50种草本植物

50种草本植物

50种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生长期仅限于一年或者两年的植物,它们具有许多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50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及其应用。

一、黄芩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等疾病。

二、甘草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调解中药方剂的味道,使其更加适合入药。

此外,甘草还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三、当归当归是一种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它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月经不调等。

四、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草本植物,它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此外,白花蛇舌草还具有解毒、清热的功效。

五、川芎川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舒经活血、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等妇科疾病。

六、酸枣仁酸枣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

此外,酸枣仁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七、丹参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作用。

丹参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

八、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具有滋养肝肾、明目的作用。

常食用枸杞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止眼睛疲劳。

九、淫羊藿淫羊藿是一种具有壮阳作用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十、柴胡柴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解表散寒、疏肝宽胸的作用。

柴胡可用于治疗感冒、胸胁胀痛等症状。

十一、蒲公英蒲公英被广泛应用于草本茶中,它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

蒲公英还可以帮助消化、减肥、排毒。

十二、白芷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十三、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十四、远志远志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

中药别名科属用药部位及功效表

中药别名科属用药部位及功效表

C
蚕豆 蚕蛾 蚕砂 苍耳子 苍术 草豆蔻
第 3 页
常用中药饮片科属、药用部位及功效表
检索
名 称
草果 草乌 侧柏叶 柴胡 蝉蜕 蟾皮 蟾酥 常山 重楼 车前草 车前子 沉香 辰砂草 赤芍 赤石脂 赤小豆 茺蔚子 臭椿皮 臭梧桐 楮实子 川贝母 川椒
常用名
草果仁、姜草果 草乌头,竹节乌头 扁柏叶、柏叶 北柴胡,南柴胡 蝉衣,蝉退,虫退 干蟾皮,癞蛤蟆皮 蛤蟆酥、蛤蟆浆 蚤休,七叶一枝花 牛舌草 牛舌草子 沉水香、落水沉 瓜子金 石脂、红高岭土、陶 土 红小豆 益母草子、小胡麻 樗白皮 泡花桐 柱实子,楮桃,角树 子 川贝、芦贝、松贝、 松母、平贝、伊贝 花椒,大椒
常用名
杭白芍、芍药 于术、於术 声息草、白头公、翁 草 白微、薇草、白尾 白癣皮、白藓皮 白药脂 蜀羊泉 香白芷、杭白芷 百步、闹虱药、百部 草 外合、龙芽合
科属
毛茛科 菊科 毛茛科 萝藦科 芸香科 防己科 茄科 伞形科 百部科 百合科 百合科 柏科 败酱科 芫青科 十字花科 桔梗科 天南星科 唇形科 防己科
蔷薇科 果实 六一散加青 黛 守宫,天龙 扁速,七星草 白扁豆,菜豆 南豆花、眉豆花、白 扁豆花 上甲、鳖壳、别甲 大腹子 龙脑、龙脑冰 卜荷、苏荷、苏薄荷 故子、破故纸、故脂 胡豆,夏豆 雄蚕蛾 晚蚕砂、蚕屎 苍耳、毛苍耳 茅术、茅苍术 草蔻、草豆叩、大豆 蔻 壁虎科 蓼科 豆科 豆科 豆科 鳖科 棕榈科 龙脑科 唇形科 豆科 豆科 蚕蛾科 蚕蛾科 菊科 菊科 姜科 干燥体 全草 种子 花 种皮 背甲 种子
生白芍:偏柔肝养血;炒白芍:补血;酒白 芍:缓肝急止痛;芍药花:与芍药作用基本 相同,还可美容养颜。 炒白术:可增强补气健脾和胃作用;焦白 术:健脾止泻;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

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

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

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博大精深。

草药作为中医药材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种类和丰富的功效。

本文将就中医药材中草药的种类与功效进行详细介绍。

一、叶类草药叶类草药是指以植物的叶部为主要药用部位的中草药,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其中有名的草药包括蒲公英、菊花、大黄等。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

菊花有清肝明目、解毒散风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大黄能够泻下通畅、清热凉血,常用于治疗便秘、痈肿等疾病。

二、根茎类草药根茎类草药是指以植物的根和茎部为主要药用部位的中草药,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

其中代表性的草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等。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益气固表、扶正护脏的功效,常用于调理气虚、脾虚等症。

人参和党参则是常用的滋补草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三、花蕾类草药花蕾类草药是指以植物的花蕾为主要药用部位的中草药,以其芳香、美观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常用的草药有金银花、玫瑰花、连翘花等。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草药,对于感冒、发热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玫瑰花有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连翘花则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等疾病。

四、茎叶类草药茎叶类草药是指以植物的茎和叶部为主要药用部位的中草药,种类丰富,功效多样。

其中常见的草药有天芥菜、苦参、罗汉果等。

天芥菜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跳蚤叮咬等症状。

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驱蛇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湿疹、痢疾等疾病。

罗汉果则有清热解毒、镇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支气管炎等症。

五、种子类草药种子类草药是指以植物的种子为主要药用部位的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常见的种子类草药有芡实、黑豆、生姜等。

芡实具有健脾益肾、止泻止汗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盗汗等症状。

黑豆是一种常见的食疗草药,具有补肾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调理肾虚、便秘等问题。

生活中十种常用的中草药

生活中十种常用的中草药

生活中十种常用的中草药1、当归。

中药名,属于伞形科植物。

主要产地在甘肃东南部,其中岷县产量最高,质量好。

除甘肃东南部产出外,四川、湖北、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主要的功效为补血活血、清便通肠、止痛调经等功效。

常用于头晕目眩、心悸虚寒、风湿痹痛、肠燥便秘、痛经闭经等。

酒当归具有活血通经之效可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入药部位:根部。

性味:性温、味甘、辛。

主要的功效:补血活血、清便通肠、止痛调经。

主治:头晕目眩、心悸虚寒、风湿痹痛、肠燥便秘、痛经闭经、跌扑损伤。

相关配伍。

(1)治疗大便不畅:当归、白芷等合用,碾成粉末,米汤下,每次两钱。

(2)调养气血、恶露不下、崩中漏下等等:当归、白芍药、熟干地黄、川穹等,碾成粉末,粗末,每次三钱、水一盏半,煮至八分熟,取渣汤服。

2、葎草属于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叶、枝均具有倒钩刺,叶片纸质、呈肾状五角形,表面粗糙,边缘带刺。

在春夏季开花、秋季结果。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省,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葎草可作药物,全草入药,也可做纸用,种子可取油做肥皂、果穗可作为啤酒花用。

主要价值:药用价值。

主要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要治疗感冒发热、肺结核发热、痢疾、小便不畅、泌尿结石等等,外用可治疗毒蛇咬伤、湿疹等等。

主要配伍:(1)治膏淋:葎草捣生汁三升,酢二合。

空腹饮。

3、蒲公英。

蒲公英菊科、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圆椎状、表面棕褐色。

在我国多省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1)营养,蒲公英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C,微量元素铁、钾、钙等等。

(2)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全草。

性味,甘苦、寒。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要治疗:黄疸、乳痈、咽痛、肠痈等等。

相关配伍。

(1)治疗乳痈,蒲公英与忍冬藤同时熬制,加入少许酒,服用后,休息。

(2)治疗多年恶疮,蒲公英捣碎,帖用。

4、车前草。

车前草,一年或年两生草本。

根长、叶片纸质、呈椭圆形、卵状披针形等,花萼无毛,花冠白色,无毛。

在我国广大地区分布。

主要价值。

42种常见中草药

42种常见中草药

42种常见中草药中草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这些常见的中草药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对许多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42种常见中草药及其药用价值。

中药一:黄连药用价值: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和胃、消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口腔溃疡等问题。

中药二:当归药用价值: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妇科疾病、贫血等问题。

中药三:人参药用价值: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肺、益气安神的功效,常用于疲劳乏力、失眠等问题。

中药四:黄芪药用价值: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常用于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中药五:芦荟药用价值: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便秘、烧伤等问题。

中药六:川芎药用价值: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常用于痛经、风湿等问题。

中药七:银杏叶药用价值:银杏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记忆力的功效,常用于脑功能衰退、失忆等问题。

中药八:苦参药用价值:苦参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去螨的作用,常用于湿疹、痤疮等问题。

中药九:白术药用价值:白术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止泻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腹泻等问题。

中药十:枸杞子药用价值: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颜的作用,常用于肾虚、眼睛干涩等问题。

中药十一:佛手药用价值:佛手具有散瘀消肿、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肌肉疼痛等问题。

中药十二:丹参药用价值: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心脏负荷的作用,常用于心脏病、冠心病等问题。

中药十三:菊花药用价值:菊花具有清肝明目、解热散风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发热等问题。

中药十四:茯苓药用价值: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湿疹等问题。

中药十五:荆芥药用价值:荆芥具有祛风透疹、通窍宣肺的功效,常用于感冒、鼻塞等问题。

中药十六:连翘药用价值: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喉咙痛、肠胃炎等问题。

中药十七:天麻药用价值:天麻具有安神、舒筋活络的功效,常用于失眠、头痛等问题。

中草药颜色传统名称

中草药颜色传统名称

中草药颜色传统名称中草药的颜色传统名称非常丰富,这些名称通常与草药的特定颜色或药用部分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颜色传统名称及其对应的草药:1.红色系列:红花:因其花瓣呈鲜红色而得名,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

丹参:根皮呈紫红色,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赤芍:外皮呈粉红色或浅棕色,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朱砂:矿物药,颜色鲜红,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效。

2.黄色系列:黄柏:树皮呈黄色或黄棕色,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

黄连:根茎呈黄色,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芩:根呈深黄色,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

大黄:根茎内部呈黄棕色,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3.青色系列:青皮:果皮呈青黄色或青褐色,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青蒿:全草呈青绿色,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

青黛:由蓝草制成的颜料,呈深蓝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

4.白色系列:白芷:根呈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

白术:根茎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芍:根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白薇:根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

5.黑色系列:黑豆:因其颜色黑亮而得名,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明目、祛风除热、调中下气、解毒的功效。

黑芝麻:种子呈扁卵圆形,表面黑色,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通乳的功效。

6.紫色系列:紫草:根呈圆柱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

紫花地丁:全草呈紫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功效。

除了上述列举的中草药外,还有许多其他颜色传统名称的中草药,这些名称通常反映了草药的外观特征或药用部位。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

中药材药食同源分类及功效介绍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功效。

在中药研究中,有一种重要的概念叫做药食同源,指的是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来食用。

本文将对中药材药食同源的分类以及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功效进行介绍。

一、中药材的药食同源分类1.根茎类根茎类中药材是指植物的根和茎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使用。

常见的根茎类中药材包括黄芪、白术、天麻等。

黄芪不仅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作为一种滋补食材来使用;白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既可以入药也可以用于烹饪;天麻有安神定志的功效,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材。

2.果实类果实类中药材是指植物的果实具有药用价值,也是食用的水果。

比如枸杞、山楂、菠萝等。

枸杞是一种常见的滋补食材,同时也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可以促进消化,降脂养胃;菠萝具有消食化滞、祛湿利尿的作用,不仅是一种美味水果,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药。

3.叶菌类叶菌类中药材指的是植物的叶子和菌类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以食用。

例如薄荷、香菇、菠菜等。

薄荷具有清热解毒、宣肺降逆的功效,不仅可以入药还是一种常见的食材;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同时也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菠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既可以用于烹饪又可以入药。

4.花蕊类花蕊类中药材指的是植物的花蕊部分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作为食材。

比如玫瑰花、金银花、茉莉花等。

玫瑰花具有调经活血、养颜美容的功效,既可以入药也可以泡茶食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茉莉花不仅可以沏茶,还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志的功效。

二、常见中药材的功效介绍1.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功效。

在食用方面,黄芪可以作为一种滋补食材,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2.枸杞枸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滋补食材,它具有滋阴补肾、明目养肝的作用。

同时,枸杞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3.薄荷薄荷是一种清凉解毒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咳嗽等症状。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

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以下是77种常用中药药用一览表:1. 阿胶:补血养颜,滋补阴血,润肺止咳。

2. 巴戟天:补肾壮阳,益精固肾,治肾虚遗精。

3. 白术:健脾止泻,益气养血,治脾胃虚弱。

4. 白芷:祛风止痛,祛湿止痒,治头痛风湿。

5. 白果: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治肺燥干咳。

6. 白鲜皮:清热利水,解毒消肿,治湿热黄疸。

7. 北沙参: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治肺燥干咳。

8. 北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治气虚乏力。

9. 北柴胡:疏肝解郁,退热平肝,治肝胆湿热。

10. 菜豆芡实:补中益肾,利水消肿,治肾虚水肿。

11. 白蔹皮:清热解毒,治湿疹疮疡。

12. 白附子:温中下气,散寒止痛,治寒疝腹痛。

13. 栗子肉:补益元气,固精壮肾,治肾虚遗精。

14. 肉豆蔻:温肾助阳,燥湿散寒,治肾阳不足。

15. 菜椒花:祛风除湿,止痛散淤,治湿疼痛。

16. 柴胡:疏肝解郁,退热平肝,治寒热症状。

17. 南沙参:益气补中,生津润燥,治气虚乏力。

18. 龙眼肉:补脾养胃,安神补血,治血虚心悸。

19. 草果: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治寒证腹痛。

20. 川附子:温中散寒,止痛散结,治寒疝腹痛。

21. 川穹窿: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治寒凝腹痛。

22. 肉桂:温中散寒,温经止血,治虚寒腹痛。

23. 土茯苓:祛湿利尿,健脾安神,治脾胃湿证。

24. 徐长卿:活血祛风,消肿散结,治外伤跌打。

25. 紫河车:祛风通络,活血化瘀,治痹痛筋骨痛。

26.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治脾胃湿痹。

27. 旋覆花:消食化湿,燥湿止呕,治湿热呕吐。

28. 若山楂:行气消食,燥湿止泻,治脾胃湿热。

29. 石膏: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治热毒病。

30. 莪朮:理气止痛,温中解表,治风寒湿痹。

31. 泽泻:清热利水,渗湿通淋,治湿热淋证。

32. 杏仁:润肺止咳,滑肠润燥,治肺燥干咳。

33. 熟地黄: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治阴虚热症。

34. 炒白术:健脾止泻,益气养血,治脾胃虚弱。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别名

常用中药别名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药有很多种别名,这些别名体现了中药的历史传承以及药用效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中药的别名以及它们的特点。

一,黄芪黄芪常被用于增加免疫力、抗肿瘤和治疗病毒感染等方面。

而黄芪的别称有很多:肉桂芪、金丝桃、沙参、黄宝花等等。

黄芪除了常用于药膳、药茶等中药食疗之外,还可以用于化妆品保健,推拿按摩等方面。

二,川芎川芎又名当归、细辛,是中药当中的常用品种。

川芎常用于治疗经期紊乱、月经血量过多、贫血等情况。

川芎的芳香非常浓郁,具有很多的健康功效。

据说长期食用川芎还可以改善皮肤质量,让人肌肤光滑细腻。

三,枸杞枸杞又名宁夏枸杞,明目养颜是它的主要功效。

不过,枸杞的别名也很多,如伏羲菜、红梅子、天堂花等。

枸杞被视为抗老化的重要药物,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黄酮和多种维生素。

这些成分可以滋养肌肤,增强身体免疫力。

四,熟地黄熟地黄常被用于治疗贫血、心脏病等方面。

而熟地黄也有很多别名,如黄芪、淫羊藿、泽泻、龙爪草等。

熟地黄是一种很重要的中药材料,具有很多的健康功效。

熟地黄可以改善不良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体质。

五,桑葚桑葚是一种常见的水果,也是一种有名的中药。

桑葚可能是中药材中最具诱人的口感之一。

但是桑葚的别名也很多,比如紫桑葚、黑果蚕桑、桑葚子、垂丝桑葚等。

桑葚富含维生素C、钾、铁、钙等营养元素,有很多的健康功效。

桑葚常用于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等方面,是一种很重要的中药材。

六,枸杞子枸杞子又叫杞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枸杞子常被用于补肾滋阴、调节人体内分泌等方面。

枸杞子的别名还有很多,如龙眼肉、仙草、龙眼香、鸡儿架、小枢仙等。

枸杞子主要含有枸杞多糖、生物碱等成分,对于肾亏、腰痛、肝新生等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七,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主要被用于增强免疫力、调节人体内分泌等方面。

黄芪的别名也很多,如虎杖、桂枝、补益苗、鞭肾草等。

常用中药的功效与药名释义(表格总结)

常用中药的功效与药名释义(表格总结)

鱼腥草 败酱草 红藤 半边莲 山豆根 射干 蚤休
本品因气味而得名。《本草纲目》云:“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本品因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药用全草而得名。清热解 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陶弘景云:其“根作陈败豆腐气,故以为名”,本品因有腐败的豆酱气,药用带根的全草得名。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 痛。 本品药用其藤茎,“根外紫红……浸酒一宿,红艳如血”(《简易草药》),故名。又名“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本品“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图经本草》云:“苗蔓如豆,根以此名”。主要根据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图经本草》)。本品因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蚤休,即早日康复之义。《本草纲目》云:“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诸名”。本品善疗虫蛇之毒,能使之早日 康复。《本草便读》云:“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又名“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升麻
本品“其叶似麻,其性主升,故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及升浮之性而得名。发表透疹,清热解毒,பைடு நூலகம்举阳气。
清热药
石膏 芦根 天花粉 本品为矿石,水飞后细膩光滑如膏脂,故名。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収湿,止血。 本品因药用芦苇的根茎而得名。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本品为栝楼之根,又名“栝楼根”。古时常捣烂滤汁作淀粉用,“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本草纲目》)。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竹叶 栀子 夏枯草 黄芩 黄连 本品因药用禾本科淡竹的叶片而得名。又名“淡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本品药用其果实,原名“卮子”。《本草纲目》云:“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因其形状而得名。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本草便读》)。因生长特性而得名。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芩,说文作荃,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黄而得名。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止血,安胎。 本品药用其根,“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根茎多分枝,常 3~6 支成束,呈稍弯曲状,形如鹰爪、 鸡爪,故又有“鹰爪连”、“鸡爪连”之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草 苦参 穿心莲 生地黄 玄参 本品“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味道而得名。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本品药用其根,陶弘景谓,其“根味至苦恶”。本品因其味极苦,形似参而得名。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本品“花形似莲,其花蕊穿心而过,故名”(《中华药海》)。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本品药用其块根。因生于地下,色黄,故名。简称“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黑色也”(《本草纲目》)。陶弘景云:“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又称“黑参”、“黑 玄参”。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而得“元参”之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 紫草 金银花 本品“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根皮而得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本草纲目》),因颜色而得名。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本草纲目》)。本品依据花蕾开放 时间先后不同而有黄白二色,犹如金银搭配,故又称“二花”、“双花”,简称“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东北种植中草药种类

东北种植中草药种类

东北种植中草药种类
东北地区种植的中草药种类主要包括:
1. 人参:俗称“东北人参”,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中草药之一,具有滋补养生、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2. 黄精:具有滋阴降火、生津止渴、益气安神的药用价值。

3. 甘草:具有平肝息风、健脾和胃、化痰止咳等功效。

4. 铁皮石斛:具有滋阴清热、养肺生津的功效,是常用的润肺止咳药材。

5. 天麻:具有益气养神、安定神经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失眠、头晕等症状。

6. 硫磺黄:具有解毒、杀虫、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

7. 石柏:具有清热解毒、杀虫、利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痢疾等疾病。

8. 田七:具有活血止痛、养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9.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解毒利尿等作用,是常用的心脑血管药材。

10.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弱、劳累等症状。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东北地区常见的中草药种类,实际种植的种类还有很多。

草药名称大全

草药名称大全

草药名称大全草药,又称中草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植物药材。

在中国,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关注。

草药的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草药名称及其功效。

1. 人参。

人参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被誉为“百草之王”。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精填髓、健脾开胃的功效,对于体虚、气短、食少、神疲乏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 甘草。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脾胃、解毒、缓解疼痛的功效。

甘草还可以调和药性,增强药物的功效,常用于中药方剂中。

3. 银杏叶。

银杏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的功效,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 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见的补血药材,具有活血调经、养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5. 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提高免疫力的草药,具有益气健脾、抗疲劳、抗衰老的功效,对于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6. 金银花。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清热解毒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对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 当升。

当升是一种常见的补肾壮阳的草药,具有补肾益精、固精止遗、强壮身体的功效,对于肾虚、阳痿、早泄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8. 川芎。

川芎是一种常见的活血化瘀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瘀血症状、经期疼痛、痛经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9. 茯苓。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利水消肿草药,具有利尿消肿、健脾和胃、安神安眠的功效,对于水肿、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10. 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草药,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益气、强壮身体的功效,对于肾虚、视力减退、体虚乏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草药名称及其功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草药时,应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并严格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3、清热解毒药①治湿热病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散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肺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云苓(茯苓) :性平味甘无毒性,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治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所产的茯苓,又称茯苓。

②治热毒疮疡药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散结,利咽明目。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肝。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凉肝定惊。

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③治热毒泻痢药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④治咽喉肿痛药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泻火散结。

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赤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散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5、清虚热药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肺降火,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降火止血,解毒除湿,活血祛瘀。

芒硝清热,泻火通便,消火消肿,润燥软坚。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杀虫。

2、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善泻脏腑水湿。

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祛风寒湿痹,止痹痛,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止头痛。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行痰水。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止痉止泻。

2、祛风湿清热药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莶草: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桑寄生: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化湿药藿香: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

佩兰: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化湿。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运脾燥湿,消积胀满,行气化痰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香加皮: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

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萆薢:祛风除湿利湿去浊。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渗湿止泻,收湿敛疮。

关木通:利尿通淋,通经下乳,入血分利血脉。

通草:清热利湿,通气下乳,入气分清肺热。

瞿麦: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扁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海金沙:利尿通淋,利水消肿,利湿好。

3、利湿退黄药茵蒿: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除湿退黄,利尿通淋,排石,解毒消肿。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干: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引火归元,温经通脉。

高良: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蔬肝下气。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蔬肝下气。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理气药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行气除胀,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

沉香:行气调中,散寒止痛,温肾,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散结行滞。

香橼: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

桃仁:止咳平喘,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柿蒂:降气止呃。

消食药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活血散瘀;善消肉食油腻。

神曲:消食和胃,和中助运;善消酒谷之积。

麦芽:消食健胃,蔬肝回乳消胀,和中助运,善消石麦痰气之积。

谷芽:消食健胃。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鸡金: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驱虫药使君子:驱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南瓜子:杀虫。

鹤草芽:杀虫。

雷丸:杀虫。

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地榆:凉血止血,功檀下,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功檀下,清肝明目。

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化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2、化瘀止血药三七:性温,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性寒又苦,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性平又善利尿,化瘀止血。

3、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紫珠: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收敛止血。

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

4.温经止血药炮:温经止血,温中散寒止痛。

艾叶:温经止血,暖下散寒调经,安胎。

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瘀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黄: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活络,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散血化瘀,消肿生肌。

2、活血调经药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泽兰: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通利血脉。

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樵瘀滞,润肠通便。

益母草:苦寒清热,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

3、活血疗伤药虻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木:活血疗伤,祛瘀止痛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4、破血消症药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症。

穿山甲:活血消症,通经络,下乳,消肿排脓。

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

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

禹白附:祛风痰,燥湿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莱菔子:消食行痰。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橘红:消痰,利气,宽中,散结;治风寒痰嗽,恶心,吐水,胸痛胀闷。

2、清化热痰药前胡: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排脓。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清热化痰,清肺止咳,开郁散结。

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瓜蒌仁: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清肺利气。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宜降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杀虫。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