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双城湿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双城市湿地现状及问题分析
黑龙江省双城市湿地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38482hm2,其中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7336 hm2,是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中,保存较完整的、较为典型、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护区发展建设极具潜力和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东北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资源是一种多功能的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因是水域和陆地交错的特殊的生态环境而成为鱼类和水禽等生物的栖息、活动及繁衍的重要场所,湿地有丰富的、数量众多的珍稀动物,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基因库,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任务,是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境内自然概况
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双城市境内,贯穿永胜、临江、杏山、万隆、四个乡镇,处在省会哈尔滨市区西南30km,地理坐标为北纬45度23分05秒一45度43分00秒;东经125度41分00秒一126度09分32秒。
保护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东、东南与阿城、五常接邻;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的榆树、扶余为邻;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相望;东北紧靠哈尔滨市区
二、野生动物分布情况
保护区内独特而原始的自然环境栖息着许多野生动物,特别是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状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或干扰而出现退化,片段化的现象,甚至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这种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必然对野生动物种群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这些生态因子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影响野生动物种群大小,分布范围、活动规律、社群结构和行为习性等。
保护区生存的野生动物共计742种,其中脊椎动物有268种,昆虫纲动物12目402种,土壤动物3门8纲15目42科72种。
脊椎动物中圆口纲动物1目1科1种;鱼类共有6目13科38种;两栖类共有2目4科5种;爬行类共有3目4科5种;鸟类16目38科199种;兽类5目9科20种。
其中国家级濒危动物34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如东方白鹳;国家2级保护鸟类33种,如大天鹅、白枕鹤、鸳鸯等;列入CITES附录的有 29种,其中列入附录1的有三种,如白枕鹤等,列入附录2的有19中,如毛脚鵟、狼等,列入附录3的有七种,如针尾鸭、花脸鸭、白眉鸭、黄鼬等。
列入IUCN 《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48种,如丹顶鹤等。
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22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20种。
此外,本区由于有大面积的湿地和水域的存在,每年春季,均有大群水鸟来此停留和繁殖,是东北亚鸟类重要的栖息停留地,在东北亚鸟类保护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此外,保护区内,还分布有5纲、12目、22科、55种真菌
(不包括土壤中的小型真菌)。
2,野生植物分布情况
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植被地理划分上,属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带性植被)植被区。
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高等植物有299种,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其植物区系成分以蒙古区系成分为主体,在该区域的局部地区,由于气候、土壤、地理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非地带性植被地区,即闻名世界的松嫩平原,其植被以乔本科、莎草科的中生、湿生、沼生及水生植物为优势的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类型。
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组成相对森林简单。
植物种类也较森林少,其优势植物是中生的乔本科植物小叶章、湿生的莎草科植物修氏苔草及沼生的乔本科植物芦苇、莎草科植物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等,形成了独特的草本湿地。
本区分布有国家珍惜濒危植物2种,即野生大豆、浮叶慈姑。
三、湿地的管护情况
1、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情况
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多种,具体保护措施主要有:
(1)、加强保护区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收缴保护区内和周边居民持有的猎枪、猎具等,打击偷猎、下套、陷阱、投饵等伤害野生动物行为,保护野生动物安全。
(2)在管护区内建立鸟类环志站,为野生动物研究提供科
学依据。
(3)加强对游人、居民的教育,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追赶、投食等可能危及野生动物安全的行为。
(4)积极引进动物保护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加大对保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技术力量。
(5)掌握野生动物的种群动态,野生动物会损害农作物,应教育群众妥善处理,同时建立动物危害赔偿机制,对居民受害的损失及时赔偿。
(6)在珍惜动物栖息地设野生动物隐蔽地300hm2。
2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情况
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保护措施有:
(1)发挥管护站人员的保护管理作用,加强日常巡护,减少盗伐、乱砍乱伐、偷运活动的发生,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2)建立保护树种、古树名木、珍惜草本资源档案。
(3)对保护区内开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及时恢复植被。
(4)对居民生产区域、旅游区域,道路建设区域的建设与生产进行监控,减少对林地和湿地的占用,减少破坏植被的行为
(5)有效管理和规范、控制区内职工、居民进入保护区内采集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等自然资源。
3、防火情况
有防火专业人员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观测湿地,检查、监督防火制度的实施,进行防火宣传,清查和控制非法入境人员,控制人为火源,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森林防火条例》及配套法规的宣传活动,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
增强保护区周边群众及职工的防火意识。
(2)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培养训练有素的防火队伍,对管理站和管护点工作人员进行防火知识和灭火技术培训,提高防火业务素质。
( 3)在保护区的各个入口处及隐患较高的区域设置防火警示牌和防火标语,配备先进的消防设施,加强对区内和周边居民的防火教育和宣传,并与有关单位签订防火责任状。
(4)根据保护区的地形地势、植被、水文、人为活动的具体情况,建立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先进的灭火设备,建立完善的防火检测体系,定期发布防火信息。
(5)在可能发生火灾隐患的地区开设防火线,植树造林,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防火实生树种,并对火灾威胁较重的人工林进行林分改造,增加阔叶树种,逐步成为针阔混交林,提高防火效果。
四、效益分析
2010年双城市林业局组织专门的技术评估队伍,对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统计,具体内容如下:
(1)经济效益
黑龙江拉林河口湿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发展养殖和种植业的基础种源,珍贵的动植物药材、鱼、肉等食物、山野菜、食用菌等,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利用保护区内湿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生物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娱乐观光、科普教育、野外摄影等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制,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三者的积极性,使贡献与利益相挂钩,鼓励个体承包,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经营机制,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植物为优势的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类型。
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组成相对森林简单。
植物种类也较森林少,其优势植物是中生的乔本科植物小叶章、湿生的莎草科植物修氏苔草及沼生的乔本科植物芦苇、莎草科植物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等,形成了独特的草本湿地。
(3)生态效益。
湿地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是各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主要有鱼类,以鲤鱼为主;两栖类有黑龙江林蛙,昆虫纲(蜻蜒
等);鸟类中有灰背隼、山鸡、喜鹊等;兽类有野兔等;沿江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由柳丛和草丛等植被组成,主要有柳、篙、野青草以及苔藓、藻类等,分解者主要为土壤微生物。
该生态系统在防洪、维护整体生态安全,以及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其重要的意义。
五、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1、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天然湿地面积的削减、功能下降。
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
2、湿地污染、过量捕捞加剧。
由于生产活动的加剧和无序化,渔业、畜禽养殖、综合农业的有机物污染等,使水质污染,祸及鱼虾,野生动物生存条件恶化,水体负营养化加重。
除了江河各种污染给鱼类资源造成的危害外,人类对鱼类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灭绝性的捕捞,使大部分沟、泡普遍无鱼,水禽的食物链面临枯竭。
致使资源衰竭,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3.湿地保护区体系建设不完善,管理体制不畅。
湿地管理权过多,水利、畜牧、乡镇、村屯等对湿地发包混乱,地块承包期长,承包户为追求短期效益,肆意开垦湿地,使当今残存的湿地严重碎片化。
林业部门虽然牵头湿地保护工
作,但只能对鸟类、野生动物进行管理和保护,对湿地没有土地使用权和管理权,保护管理工作长期处于窘境。
4.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湿地保护资金投入大,见效慢,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湿地保护区编制尚未解决,从业人员技术能力不足,不利于开展湿地保护工作。
六、解决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
将湿地保护作为重要宣传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并要每年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湿地保护文件和方案,利用网络、电台、报纸等形式加大舆论宣传,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加强管理。
制止湿地面积的日益缩减。
湿地是自然界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
在提供物种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致使湿地面积削减。
因此,严禁盲目垦荒已成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松花江沿岸湿地资源中有特殊重要性的地区。
3、增加植被面积
种树护草,保护水质,提高湿地生态功能。
在河流、沼泽周围营造水土保护林、护岸林,对护堤固土、生物淀积与净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能增加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场所。
4、科学规划。
进一步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查清资源总量、现状和问题,要加强对湿地起源、形成、发育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调控机理进行研究,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注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关系,加强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评估和监督。
5、加强领导。
湿地资源保护牵涉农、林、水、环保、国土、计划、经贸等部门,需要统一组织领导,相互配合,紧密协作。
6、增加投入。
湿地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加大财政投入是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此外,还要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体系建设,建立起覆盖湿地资源的监测网络。
双城市林业局
201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