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性交流学习与选择性注意的不平衡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与操作行为间的联系 。 [37] 选择性注意是高效率学
习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指在个体根据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来对相应对象进行注意, 同时能有意识地抑制非目
标对象,使之不干扰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学习活动
中的选择性注意水平不仅依赖于激活有关信息的能
力,即选择性注意的指向性;也依赖于抑制无关信息
的能力,即选择性注意的集中性 。 [38] 综上,参照性交
不吸收水分,但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更不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不吸收水分,但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更不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吸收水分,并产生电流;但两者无关 吸收水分,但不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吸收水分,并产生电流;但两者无关 吸收水分,但不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不吸收水分,但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更不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不吸收水分,但产生电流
单关系 (产生食物)(与前三个维度的二阶功能关系 不同)。 六种轮换后生成的六种材料与材料 2 相同, 仅四和五维度间设计的简单关系变为产生食物。 各 种组合筛选出 16 个样例。 具体见表 2。
表 2 6 特征复杂关系加二阶同 / 异功能简单关系类别样例的特征值
维度 123456 1 0 0 0 1 1有 2 0 0 0 1 1无 3 1 1 0 1 1有 4 1 1 0 1 1无 5 0 1 1 1 1有 6 0 1 1 1 1无
展过程, 因此参照性交流对于任务完成的影响主要 源于彼此的语言行为约定和提示作用。
关于参照性交流认知特点的研究指出: 语言活 动是有意识的,但语言信号经常是模糊不清的,交流 双方需要更多地依赖交流情境中的额外信息资源来 解决交流歧义和实现共同理解, 交流互动为交流者 提 供 了 许 多 线 索 ,如 听 觉 信 息 、个 人 身 份 、 [17,18] 手 势 等 [19],这 些 线 索 有 助 于 认 知 协 调 ,但 它 们 可 能 不 是 有 意因交流目的而产生, 也不是有意解释交流意图,即 不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推理过程而有意识产生的 。 [20-25] 有研究认为交流中双方有意识对参照惯例进行的精 心推理和不断更新将消耗相对较多的认知资源,不 符合“认知节省性”原则,影响参照性交流任务的高 效完成 。 [26-29]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不产食物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不产食物
不吸收水分,也不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更不产生电流,不产食物
不吸收水分,也不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更不产生电流,不产食物
聘请专业人员编制电脑操作实验程序来呈现刺 激和记录反应。 采用 17 纯平 HP Compaq Pentium Dual 微机,分辨率 1024×768,屏幕中心与被试视线 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距离 50cm。
设计 3 种实验材料— ——虚拟生物。 材料 1 为关 系复杂性较低的 4 特征复杂关系生物, 具有 4 个维 度 的 特 征 ,每 个 特 征 具 有 两 个 值 :脚— ——细 (1)、 粗 (0);口— ——大(1)、小(0);手— ——二指(1)、三指(0); 眼— ——横椭圆(1)、竖椭圆(0)。在前三个维度间设计 两种功能关系:简单— ——吸收水分、复杂— ——产生电 流。简单关系(一阶)嵌套在复杂关系(二阶)之中,即 生物要具备产生电流的功能, 必须先具备吸收水分 的功能。 第四个维度为与功能无关的干扰维度,以 “有”或“无”的方式呈现。 维度对应的特征做了四种 轮换:A 脚口手眼、B 口手眼脚、C 手眼脚口、D 眼脚 口手。 生成四种材料。 各种组合经过筛选,选择出 8 个样例。 具体见表 1。
7 1 1 1 1 1有
8 1 1 1 1 1无
9 1 1 1 1 0有 10 1 1 1 1 0 无 11 1 1 1 0 1 有 12 1 1 1 0 1 无 13 1 0 1 0 0 有 14 1 0 1 0 0 无 15 1 1 1 0 0 有 16 1 1 1 0 0 无
功能关系
材料 2
材料 3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在天津各高校公开招募本科生被试, 依据实验
程序套数的完整性和平衡性预计招募 144 名, 男女 各半;实际招募 152 名,8 名被试(6 男 2 女)因未遵 守实验要求导致实验中断而退出。有效被试 144 名, 男女各半,其中大一学生 36 名,大二学生 43 名,大 三学生 34 名,大四学生 31 名,被试专业分布广泛。 实验结束后发给每人一份礼品。 2.2 实验器材
吸收水分,并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也不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也不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也不产生电流 不吸收水分,也不产生电流
表 2。 材料 3 为关系复杂性高的 6 特征复杂关系加二
阶异功能简单关系生物, 与材料 2 不同之处是将二 阶同功能简单关系(产生电流)设计为二阶异功能简
由此可见,一方面,参照性交流活动中交流者有 意识地努力建立关于活动对象的参照惯例, 这是客 观存在的。例如,在说话人称一种花为“康乃馨”以使 它区别于雏菊之后, 接下来当需要将其与非植物对 象区别时,听者仍希望她继续使用“康乃馨”,而不是 传递最佳信息的基本水平概念“花” 。 [30] 同样,如果 Kate 第一次用“拖 鞋 ”来 指 称 对 象 ,随 后 使 用 “绒 面 鞋”,听者就会推测她企图通过这一变化来表明对象 发生了变化[31]。另一方面,参照性交流中双方也彼此 会借用大量丰富的背景信息以形成更为符合任务操 作实际需要的心理表征,促进多水平的认知协调,从 而保证任务的顺利高效完成 。 [32-36] 认知协调表现为 交流双方选择性注意水平的提高、 证实彼此共同解 释以及执行共同意图的认知努力的减少。 Lupyan,
中的认知加工过程 。 [32,42]
综上所述,研究思路和任务设计的不同一定程
度上导致研究结果间的差异,而且各研究均没有在
同一活动过程中同时探查参照性交流行为特点和
认知特点。 针对两种研究思路,同时比较探查有助
于对以往研究结论作出补充。 因此,本研究设计了
研究
两个实验任务(功能预测、维度选择),同时设计关 系复杂性不断增加的 3 种学习材料,拟探查不同关 系复杂性条件下,参照性交流功能预测学习结果和 维度选择中的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选择性注意指 向性水平以及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水平间是否具有 不平衡性。
心理研究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5,8(3):37-45
37
参照性交流学习与选择性注意的不平衡性
张恒超 1 阴国恩 2
(1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心理系,天津 300134; 2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心理健康与社会心态协同创新中心,天津 300074)
摘 要:采用参照性交流研究范式,通过功能预测和维度选择任务,探查参照性交流学习与选择性注意的不平衡性。 结果发现:(1) 参照性交流学习成绩随关系复杂性的提高而极其显著降低,而维度选择整体结果不受关系复杂性的影响。 (2)关系复杂性较低材 料下有关维度选择结果极其显著优于较高和高两种材料,无关维度的选择结果则不受关系复杂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参照性交流 学习和选择性注意间存在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受到学习材料关系复杂性的影响。 关键词:参照性交流;选择性注意;不平衡性
1 引言
“参照性交流”是一种公共认知过程,如同一个 “游戏”“游戏者”— ——说话人、听话人,在连续的交流 回合中不断设定“游戏”规则以指称各种对象及解释 它们对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完成交流任务,实现交流 目的 。 [1,2] 实验研究的典型方式为:双方完成共同任 务,但不能看见对方,轮流用语言描述面前看到的对 象,对方按描述操作,随着任务的进行双方不断寻找 解 决 问 题 的 共 同 策 略 [3]。
样例 1 2 3 4 5 6 7 8
维度 1 1 1 1 1 1 1 0 0
张恒超等:参照性交流学习与选择性注意的不平衡性
39
表 1 4 特征复杂关系类别样例的特征值
维度 2 1 1 1 1 0 0 1 1
维度 3 0 0 1 1 1 1 1 1
维度 4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功能关系 吸收水分,但不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但不产生电流
意识运用促进交流;也有研究发现,被试仅通过共
享注视就能够成功地交流和协调他们的搜索工作,
而同时共享注视和声音相反招致更高的认知协调成
本 。 [41] 有研究分别设立了互动范式(真人交流)和非
互动范式(录音交流)对照研究,发现“听者设计”仅
出现在互动交流情境,证实了参照性交流活动中,交
流情境和交流互动模式等背景信息影响到被试活动
材料 2 为关系复杂性较高的 6 特征复杂关系加 二阶同功能简单关系生物,具有 6 个维度的特征,在 材 料 1 基 础 上 增 加 : 耳— ——三 角 (1)、 菱 形 (0); 角— ——直形(1)、S 形(0)。 在前五个维度间设计了三 种功能关系:其中前三个维度间设计同材料 1。 在四 和五维度间设计二阶同功能简单关系产生电流 (与 前三个维度的二阶功能关系相同)。第六个维度也为 干扰维度。维度对应的特征做了六种轮换,生成六种 材料。各种组合经过筛选,选择出 16 个样例。具体见
以往参照性交流研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条研 究思路:一是参照性交流行为的特点,二是参照性交 流过程中的认知特点。
关于参照性交流行为的研究发现: 交流者在参 照性交流中会逐渐形成一套彼此知道、 共同期望的 参照惯例,进而促进交流任务的完成 。 [4-9] 尽管语言 可以作为个体头脑中认知过程的媒介, 但从本质上 说,它是一种以共同理解与使用为基础的社会行为; 语言使用体现了共同活动中个体间的意义理解和协 调。 研究证实参照惯例对交流者需要信息的迅速明 确提示,能够固定交流双方对任务对象的特定表征, 降低心理损耗 。 [10-12] 参照惯例的形成和对活动的协 调作用主要是通过深思熟虑的过程驱动, 该过程需 要交流双方考虑彼此的思想, 以及推理对方的心理 状态, 进而有目的地计划自己的语言并解释同伴的 语言,即参照性交流中的“听者设计” 。 [10,13-16] 简言之, 关注参照性交流行为特点的研究强调交流双方的特 定语言约定和理解, 即有意识地参照惯例形成和发
交流学习和参照惯例的形成特点, 发现与个人学习
相比较, 关系复杂性较低时参照性交流促进关系类
别的间接性学习, 参照惯例形成于学习进程的前半
期; 关系复杂性较高时参照性交流既不促进也不阻
碍学习,参照惯例形成于学习进程的后半期;关系复
杂性高时参照性交流阻碍学习, 直至任务结束参照
惯例也未能形成; 关系复杂性对参照性交流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影响到参照惯例形成的早晚, 同时发现
参照惯例形成于学习正确率的 50%,参照惯例形成
前后学习成绩出现一次较大跃进 。 [39] 张恒超和阴国
恩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随着关系复杂性的不断增高,
参照性交流关系类别间接性学习条件下的分类成绩
逐渐降低,个人学习条件下的分类成绩逐渐增高 。 [40]
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认为,交流互动中多线索的无
流过程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 研究角度的不
同导致研究结果的争议:一方面,尽管部分研究认为
参照惯例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能够促进交流任务的有
效完成;但有研究从认知的角度也指出,对于参照惯
例的精心推理和不断的调整,耗费较多认知资源,不
利于任务高效完成。 张恒超和阴国恩的研究通过变
化关系类别学习材料的关系复杂性, 探查了参照性
基 金 项 目 :天 津 市 教 育 科 学 十 二 五 规 划 重 点 课 题 (HE2014 ) 通讯作者:张恒超,男,讲师,博士。 Email:zhhengch@126.com
38
心理
Rakison 和 McClelland 的研究发现,参照性交流能引
导被试注意于感知特征和功能间的联系以及感知特
不吸收水分更不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同时不 需吸收水分也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同时不 需吸收水分也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产生食物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不产食物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
吸收水分并促使产生电流,不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