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因素识别程序
ISO14001:2015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1.目的本程序用于识别、评价、更新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与更新。
3.职责3.1 全体员工参与环境调查,反映环境问题。
3.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岗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以及所从事的活动中涉及的间接环境因素。
3.3 品保部负责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及登记。
3.4 品保部负责评价环境因素,并初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步骤与注意点4.1.1 环境因素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巡查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品保部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发给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各部门应根据识别出的环境因素明确各种指标情况,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3)由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的内容,对部门各岗位的员工进行讲解;4)员工将本岗位的环境问题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汇总给本部门的负责人;5)在进行调查识别环境因素之后,品管部协助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巡查,这是环境因素调查方式的补充;6)由品保部对各部门提出的环境因素和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登入公司总的《环境因素及评价表》中,并对其评价。
4.1.2 确定环境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部门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来源、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及两种范围:1)三种来源:活动、产品、服务。
即公司应考虑:存在公司活动(如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中、公司产品本身中和公司提供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即公司应考虑:对过去遗留可能仍在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问题、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计划中的活动和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一、环境因素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
以下是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1.收集信息:通过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如调查问卷、采访、观察等方法,收集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
2.整理信息:将收集到的环境因素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价。
3.分析信息:通过对收集到的环境因素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对企业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
二、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对识别到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以下是环境因素评价的步骤:1.确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环境因素的指标,如污染物浓度、资源利用率等,以量化地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
2.收集数据:收集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可以通过实地调查、监测等手段获取。
3.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环境因素的评价结果。
4.评估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三、环境因素控制环境因素控制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环境因素控制的步骤:1.制定环境政策和目标:制定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和目标,为环境因素控制提供指导。
2.制定环境管理计划:根据环境政策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明确环境因素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3.实施环境控制措施:根据环境管理计划,采取相应的环境控制措施,如减少排放、优化资源利用、加强环境监测等。
4.监测和评估:对环境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环境因素控制的效果。
5.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控制措施,实现环境因素控制的持续改进。
总结起来,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程序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不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环境因素,企业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程序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也需要企业与政府、社会各界等相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前言本标准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和《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GB/T15498-2003进行编制,全面识别公司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评价不可接受的或重大的风险及重要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实现对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有效控制。
若本标准的内容与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相抵触,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或标准执行。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ML223·20001.14-201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各层次、相关部门、基层单位)的职责,确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等过程控制的一般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施工管理、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所有活动、所有设施、所有人员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及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与控制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责与权限3.1 安全监察处3.1.1 负责建立公司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清单。
3.1.2 负责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及时评审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并及时更新。
3.1.3 负责各分公司、项目部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识别情况监督检查。
3.2 机关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培训、检查、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3.3 分公司3.3.1负责本单位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的策划,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运行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有效识别、评价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单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控制。
3、依据性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司文件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3.8《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3.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3.1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3.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12《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3.13《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3.14《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4、职责4.1安全技术部负责公司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管理工作;负责指导各单位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负责编制本程序并监督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对废水、废气、噪声污染物的排放、固体废物等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负责排污费缴纳;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定期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和处置。
4.2综合部负责公司办公生活垃圾处置;负责环保纠纷、信访事件的调查处理;负责委托社区服务中心对厂区生活区生活污水进行管理。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负责污染防治管理,控制能源资源的消耗,施工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公司科学文明检修及其他相关要求。
5、工作程序本管理程序包括的工作事项有: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环境法律法规管理,环境运行控制,环境监督检查管理,环境事故应急管理,环境因素的更新。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管理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控制程序版本:_______________生效日期:____________文件编号:____________编制: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6、内容6.1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周期:6.1.1管理者代表须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的环境因素识别。
1)公司内的环境活动,分为以下5个方面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A.制造过程B.制造辅助过程C.仓储过程D.办公过程E.生活过程a)制造过程----本公司生产部、行政部、研发部、资材部职责范围,为全部的来料检验工序、加工制造工序、成品检验工序,包括检验、成品储存等。
b)制造辅助过程----本公司行政人事部、生产部之职责范围,包括供电发电、空调制冷、供水、照明、工具制作、消防设备管理和全公司设备保养、维修等。
c)仓储过程----本公司资材部、业务部之职责,包括订单接受、材料搬运储存、以及成品的包装、储存、搬运和交付。
d)办公过程----(包括财务、行政人事、资材部、工程部、生产部等办公系统)。
e)生活过程----本公司行政人事职责,包括行政设施管理、用水、用电、食堂管理等。
6.1.2环境因素识别所需资料的准备。
a)各项原物料及产品之资料-化学物质资料、物料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b)生产技术资料―-包括生产流程图、平面配置图。
6.1.3系统建立之后,当有以下情况发生时,环境管理者代表须组织针对系统变动部分的专门的环境因素识别(以下称“局部识别”)。
这些情况包括: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更。
b)大型生产设备的投入使用;c)接受工艺、材料、技术等有较大不同的产品订单时;d)现有生产工艺的重大改进;e)动力系统的重大变动;f)实施环境不合格项及纠正和预防措施规定需要时;g)其它影响环境因素的重大变化。
行政部针对系统变动,按照业务流程或生产流程,对变化的部分重新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以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程序1. 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确定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从中找出可直接进行控制或可能间接施加影响的因素,特别是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确保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3. 职责3.1 安环部是环境因素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确定以及管理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并将结果报安环部。
4. 工作程序4.1 安环部负责组织制定《环境因素的识别标准》、《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标准》等标准,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2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下列活动:生产、采购、包装、贮存、运输、销售、服务。
4.3 识别办法4.3.1 各有关部门将本部门的活动、产品、服务进行分析,按《环境因素识别标准》将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3.2各部门将本部门环境因素清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办公室。
4.4 安环部对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核查、批准,做为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基础。
4.5对新、改、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生产部按《环境因素识别标准》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在项目完成后,重新作出识别,确定后报办公室。
4.6 当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下列变化时,有关部门须在15天之内对环境因素进行更改、补充,并报办公室。
4.6.1 组织机构发生变化;4.6.2 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发生变化;4.6.3 某些工艺指标发生变化;4.6.4 服务手段发生变化;4.6.5 其它情况发生变化。
4.7 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安环部按《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填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8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重要环境因素应考虑及时进行更新:4.8.1 环境因素更改、补充后。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及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及步骤环境因素识别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准确识别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及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对环境进行直观的观察,基于主观判断来辨别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将其分为有利、有害或无关因素。
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环境,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直观观察。
可以采集环境样本,如土壤、空气等,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例如污染物、生态系统特征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3. 专家评估: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和判断,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4. 综合分析:通过对实地考察、文献调查和专家评估的综合分析,整理总结出环境中的所有因素,并根据它们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二、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通过收集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quantify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关系。
1. 数据采集: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实地测量数据和遥感数据等。
实地测量数据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采集,例如温度、湿度、噪音等;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和飞机等远程传感器获取,例如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缺失值处理、数据异常值处理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统计分析: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找出其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重要因素。
4. 建立模型: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各个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5.2.2.2在识别环境因素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确定出每一个独立的活动单元,全面地识别其环境因素。
5.2.2.3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以及7种类型(表现形式)。
1.环境因素的3种状态
4、职责:
4.1行政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4.2 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4.3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重要环境因素。
4.4 总经理:重要环境因素批准。
5、作业流程:
5.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5.1.1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时。
5.1.2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12月份(在设定第二年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前)进行。
5
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e
国际高度关注
5
80%~100%
4
国家高度关注
4
50%~80%
(或有受控,但不彻底)
3
地区性关注
3
30%~50%
2
厂区附近一般性关注
2
30%以下(或完全受到控制)
1
不为关注
1
影响范围
及程度c
国家乃至全球性严重破坏
5
省或市严重破坏
4
镇区附近较严重破坏
3
厂区附近较轻微的影响
2
厂内影响
3.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原材料的选择、使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产品使用中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产品使用寿命,产品废弃后的可回收再利用等);
4.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物的排放量以及频率;
5.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情况;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随着社会进展和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点挑战。
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因此,管理者应当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要性,并订立一套完善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
下面将认真介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的实在内容和若干案例。
一、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是环境管理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背景,找出对环境存在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因素。
外部环境是指市场竞争、经济条件、政策法规等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方面,而内部环境则是指企业的资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体系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工具来进行环境因素识别: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评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劣势,发掘机会和威逼等,使企业了解自身情形,以便因势利导、订立正确的经营策略。
2. PEST分析PEST分析是评估企业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
通过PEST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政府政策、市场情况、社会文化以及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找出对自身产生影响的因素。
3. 环境评价报告环境评价报告是各种大小企业实施环境管理的紧要工具。
环境评价报告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安全评估、污染物排放情况等,是一份全面了解企业环境情形的介绍材料。
二、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指对环境因素识别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企业的环境影响和风险,并订立所需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评价是企业长期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基础,是企业实施环境保护的依据及紧要途径。
1. 环境影响评价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可以结合其生产过程和产生的环境污染物,对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得出对应的结论。
2. 环境安全评估环境安全评估是评估企业长期环境管理的紧要方面。
它是评估环境安全等级的标志,评估结果一方面可以用于订立现场操作引导手册和应急预案,另一方面,也可以便利企业开展环境整治计划和进行花费预估。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80%≤X<90%
中等
5~6
对现场环境影响较大,现场受到关注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器官具有潜在影响
影响较大,X<80%
低
3~4
对现场环境影响较小,不为关注的
对人体危害较低,感官上不舒服
环境影响较小,1天至1周可恢复
量少,一般废弃物
30%≤X<50%
3.术语和定义
3.1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2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4.权责
4.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各部门依照本程序对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与更新,确
定重要环境因素及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
4.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对部门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及其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01
01
01
页次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版次
制定/审核/批准栏
制定
审核
批准
1.目的
判别本公司在活动,生产和服务中所能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出哪些
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
2.适用范围
此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参与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各部门。
5.2.2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由于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所排出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给公司、
周围居民、地区造成的影响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
B)公司所必需的原材料、外协件等的供给者、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油品、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为识别、评价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以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发生的所有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和更新。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领导工作及批准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2安全监察部部长负责审核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3安全监察部负责组织和指导公司各部门/车间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并汇总评价各部门/车间上报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
3.4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车间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上报安全监察部。
3.5各部门/车间负责人批准本部门/车间《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 工作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识别范围环境因素识别要考虑生产以及采购、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4.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的状态、时态和类型: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c)几种类型: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噪声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辐射、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区的影响及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4.1.3环境因素识别方法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为指导思想,采用过程分析、查阅文件或记录、专家咨询、调查、监测、现场观察等方法识别环境因素。
4.1.4环境因素识别步骤a)各部门/车间负责进行本部门/车间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并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填写在公司统一格式的《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表》中,报安全监察部。
b)安全监察部负责组织对各部门/车间上报的环境因素识别的准确性进行核实、汇总。
4.1.5 2 环境因素的评价和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4.1.6 2.1评价流程分析调查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评价影响程度一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是一种对特定环境下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评估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从而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统计数据、专家意见、实地调研等。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于各级政府、研究机构、环境保护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2. 确定评价指标: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一些评价指标,用于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可以涉及各个方面,例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等。
评价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符合实际情况。
3. 评估数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确定的评价指标,我们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式。
定性评估是根据主观判断和经验推断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模型等方法进行客观评价。
4. 分析结果:根据评估的数据和结果,我们可以对环境因素的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其现状和趋势。
分析结果可以通过制作图表、绘制地图等形式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5. 编制报告:最后,我们可以编制一份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的报告,详细记录整个过程和结果。
报告可以包括背景介绍、数据分析、评价结果、问题和建议等内容,以供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和采纳。
通过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我们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估环境状况,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该程序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然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程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数据收集和处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尤其是对于复杂的环境系统。
其次,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应用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以减少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误差。
此外,评估结果的传播和应用也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决策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评估的结果得到真正的应用和推广。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及步骤
6)对能源、资源的评分:
(1)评价因子 a
等级
万元产值年消耗量
Ⅰ
大
Ⅱ
中
Ⅲ
小
(2)评价因子 b
等级
Ⅰ
可节约程度 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
Ⅱ
改造工艺可明显见效
Ⅲ
较为节约
分 值a
5 3 1
分 值b
5 3 1
36
7)对能源、资源的评价 a=5 或 b=5 或 ∑(a+b)<7者为重
要环境因素。
37
四. 小结
环境影响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能源的消耗 人员中毒、大气污染 破坏臭氧层
15
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包括:
生命周期法、物料衡算法、输入输出法、专家咨询法、 现场观察法、过程分析法等等。
下面即以过程分析法为例进行介绍。
٭过程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a.组织按其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以产品生命周期原理为主线,将 组织总的运行活动及活动过程相应的职责部门进行流程排序,绘出流 程图,划分出各个活动单元。 b.每一个职责部门按其自身运行活动,做进一步流程排序细化,将 自身运行活动细分至某台设备、某道工序、某项操作,并划分出若干 绘出本部门流程图。,个细化单元
26
三.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1.评价环境因素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有: 1)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环保法律法规的不符合情况; 3)发生频次高低; 4)社区关注程度; 5)资源、能源的利用情况。
27
评价环境因素方法:定性和定量评分
2. 直接判断法:(定性法) 下述情况的环境行为,可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在特定时间产生特定输出的一系列逻辑 关系的有序的集合”。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进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环境问题对企业的进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管理掌控程序成为了企业的必要步骤。
下面,本文将从环境因素识别、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掌控三方面进行认真探讨。
一、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任务是了解企业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可能受到到的环境影响。
通过对企业四周环境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企业所处的环境类型,以及重要环境影响因素。
在环境因素识别过程中,需要实施以下的工作程序:1.环境影响因素的调查调查企业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对大气、水、地下水、土壤、噪音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环境问题,包括评估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3.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评估环境历史和环境操作,以及现有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的推测和评估,以此为基础订立环境管理掌控程序。
二、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重要任务是定量、定性地评估企业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而确定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方案。
环境评价的程序包括:1.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评估企业可能对四周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包括对大气、水、土、声音、脱臭设备等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2.评估环境风险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标准策略和非标准策略。
3.评估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掌控框架依据评估结果,确定环境保护及环境管理的掌控框架,包括排放标准、废弃物处理、产品设计等方面。
三、环境管理掌控环境管理掌控的重要任务是保持企业自身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削减环境威逼,建立环境管理代码、规范和流程,保障企业将来可持续进展。
环境管理掌控的程序包括:1.环境管理政策的订立确定关于环境保护、削减对环境的负担、监督和管理的政策和方针。
2.环境管理计划的订立建立环境管理计划,包括削减污染的方法和规定,监测与记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环境管理执行的实施执行环境管理计划,包括环境风险识别与管理、环境污染掌控方案的订立和实施等方面。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及步骤
环境因素权重分析法
总结词
根据环境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各因素的权 重。
详细描述
环境因素权重分析法通过对环境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评估各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而确定各因 素的权重,有助于组织优先处理对目标影响较大的环境 因素。
环境因素清单法
总结词
将组织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列出清单进行 审查。
背景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组织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要求 也越来越高。环境因素识别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能够 帮助组织识别出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有效 的管理措施,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环境因素识别的意义
提升组织形象
通过环境因素识别,组织可 以展示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和承诺,提升组织的社会形 象和声誉。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政策文件,有助于判断环境因素是否符 合法规要求,以及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收集企业活动数据
了解企业的生产活动、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数据,有助于分析企业活动对环 境造成的影响。
确定评价标准
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识别的环境因素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 价标准。评价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行业标准、最佳实践等,用于评估环境因素 的潜在影响程度和风险。
制定优先级标准
在评价多个环境因素时,需要制定优先级标 准,以确定哪些因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 响更大,需要优先关注和处理。
进行因素评价
筛选重要环境因素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筛选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一过程 需要考虑因素的潜在影响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等因素。
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
超标:d=5
接近标准:d=3
未超标准:d=1
5)相关方关注程度:
特别关注:e=5
比较关注:e=3
一般关注:e=l
4.3.2.5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评价标准中单项因子等于5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评价标准中五项之和≥14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综合部组织各部门根据评价原则进行环境因素的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4.5综合部将环境因素汇总评价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重新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对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3.2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
3.3综合部负责汇总评价公司环境因素,确定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工作程序
4.1初始环境评审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建立和保持本程序,最大限度地识别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同时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制定合理的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根据本公司相关情况的变化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有效控制。
4.3.3.1重要环境因素一般采取设定目标并结合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3.3.2其它环境因素一般采取作业指导书进行控制。
4.3.3.3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需新的投资一般采取设定目标和编制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4.3.3.4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采取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4.4环境因素的更新或补充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目的
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的、以及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对其进行管理。
2.0 范围
公司活动、服务和产品中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0 定义:无
4.0 职责:
4.1本文件由人力资源部制订、修改并实施教育训练;
4.2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识别不合格的根本原因;
4.3责任部门负责制订整改计划并有效实施;
4.4管理者代表对责任部门的实施活动进行监督,跟踪验证。
5.0 参考文件:
5.1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3 《运行控制程序》
7.0 作业内容
7.1初始化环境评审内容
公司进行初始环境影响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境及环境管理现状。
7.1.1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环境要求。
7.1.2评价环境管理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固体废弃
物的处理处置、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
7.1.3 充分识别环境因素和确定重大环境因素。
7.1.4 对所有现行环境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7.1.5 对以往不符合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
7.1.6 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评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
初始
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人力资源部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
7.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7.2.1 以公司的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
7.2.2 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审时。
7.2.3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修改的活动或服务、以及相关
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7.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
7.3.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涉及对公司所有关于产品的开发、生产活动、服务过程进行分析,
尽可能将各方面环境问题全部识别出来,在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之内可以控制以及预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7.3.2环境因素的分类
a)水、气、声、土、渣、化学品、废液、固废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b)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c)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d)潜在的意外紧急情况及其他。
7.3.3环境因素可仿照以下范例的方法进行描述
7.3.4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a)客观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b)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的;
c)相关方有要求的;
d)其他。
7.3.5环境因素识别的步骤
a)划分和确定公司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b)确定该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c)确定每一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
7.3.6环境因素识别方法根据情况选用或联合使用以下方法(但不限于)
a)工序分析法(先根据本单位所涉及的活动、服务,画出工艺流程图,标出每步工序的输入和输出,填写《环境因素调查登记表》);
b)问卷调查法;
c)现场调查法(包括查看、面谈、文件资料收集方式)。
7.3.7环境因素识别范围包括
a)向大气的排放;
b)向水体的排放;
c)废弃物的管理;
d)土壤的污染;
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如水、电、油等的消耗;
f)地域环境问题和社区性问题,如噪声、振动、景观、生态等;
g)生产过程中油料跑、冒、漏的控制。
7.3.8识别环境因素时,须考虑
a)过去、现在及将来三种时态;
b)正常、异常及紧急三种状态;
c)公司本身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供方)的业务活动。
7.4环境因素的审定、登记
7.4.1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方法识别本部门的环境因素,填写《环境因素调查登记表》,
交人力资源部审定、汇总。
7.4.2对相关方的环境因素,各对口相关部门应予以识别,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对相关方的重要环境因素予以识别登记。
7.4.3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各部门已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审定、并分类汇总、登记为公
司的《环境因素清单》作为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基础资料。
7.4.4在对各部门识别的环境因素汇总登记过程中,如某些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极小,则可
以省略,如有多个类似的环境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一样,则可以合并为一个环境因素。
7.5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7.5.1本公司的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根据环境因素的性质分为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和资
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7.5.2污染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污染类评价综合得分=A+B+C+D
A、频次——资源消耗、利用频率;
B、规模——产生污染物的数量或指标程度;
C、状况——环境因素管理控制状况或符合法规标准状况;
D、危害度——造成的危害程度或影响范围或持续时间。
7.5.3资源类环境因素的评价标准:资源类评价综合得分=A+B+C
A、频次——资源消耗、利用频率;
B、规模——资源消耗的规模、范围;
C、状况——资源的管理控制状况。
7.6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7.6.1本公司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采取定性判断和定量打分相结合的原则。
7.6.2环境因素评价结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则被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规定要求;
b)发生紧急事故时,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如火灾及压力容器的损坏;
c)当地政府关注或需监测的环境因素;
d)其他环境因素根据其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得分,在排名前5位并经环境因素评价讨论会讨论决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7.6.3人力资源部根据环境因素清单,组织各部门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打分,得出
初步结果,评定重要环境因素。
7.6.4人力资源部将重要环境因素评定结果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报管理者代表
确认。
7.7 环境因素的更新
在法律、法规变更时,公司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以及有相关方要求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
7.8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
对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应尽量体现在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环境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定程序、作业指导书或应急响应和准备控制程序的方式来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