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肝病_0

合集下载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是《金匮要略》对关夏泻心汤证的经典描述。由此可知,本方证有上、中、下三部位表现,即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三者之中,又以痞为必见。此痞是胃肠机能紊乱所致,其实质是胃的分泌和运动机能障碍,不能及时排空内容物,胃内的食物、液体以及发酵产生的气体长期滞留不去,导致局部的堵塞憋闷、胀满不舒。这种情况多伴有肠吸收机能低下,水分停滞,加之产生的腐败之物,使肠管蠕动加快,其外在表现即为肠鸣。方中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抑菌作用,比如对幽门螺旋菌,大肠杆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消炎性中药,对充血性炎症效佳。从用黄连黄芩来看,半夏泻心汤证多为炎症性胃肠机能紊乱。这种炎症性,既可以是外来病菌感染,也可以是饮酒或食入辛辣等刺激物所造成的胃粘膜损伤。这些病理变化中医谓之湿热蕴结,因而临床多见舌苔粘腻。此苔或薄或厚;或白或黄,或白底罩黄;既为痞,则纳食减少也不言自喻。半夏泻心汤证的胃肠机能失调,并非一般的消化不良,用点焦三仙便可解决问题。既要修复炎症,又要调整机能,二者不可偏废。

半夏泻心汤是辛开苦降,和胃消痞代表方。本方含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反复吐下后的食入口即吐,集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于一体。也可看作是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以干姜易生姜的变方。去柴胡,则无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加黄连,所治偏于心下,用黄连半夏的小陷胸汤所主即是心下。小柴胡汤治“呕而发热”,本方治呕而无热。干姜易生姜,证有寒热之别,小柴胡汤所主偏于热,本方所夹有寒;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肝病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肝病

肝病

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效用無)

一、茵陳蒿湯

【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山梔子14枚大黃2兩

黃煌:茵陳蒿10~30g山梔子10~15g制大黃6~12g

(茵陳蒿→退黃專藥)

1.本方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

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

(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3.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ICP)

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水煎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

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

除腹滿

6.本方劑型可用灌腸

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柴胡5~10g 黃芩5~10g 薑制半夏5~10g黨參6~12g生甘草3~6g乾薑3~6g 紅棗3~10g

(小柴胡湯治療肝炎藥量要小)

1.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

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1.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

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经方医案】黄煌经方治疗脂肪肝

【经方医案】黄煌经方治疗脂肪肝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有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辩证论治的核心。这里的证包括“病”的证和“人”的证。

背景

因暴食、喝酒、不爱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患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且胖人尤为多见。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积证。正如《内经》所说:“肝之积,曰肥气”,故也称之肥气病。系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疏泄不利的一系列病症。肝积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但若牵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日久,则生痰饮。其病之初,莫不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脂膏湿浊未及代谢,留积体内。一方面,若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机体正气渐虚,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并且,亦有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所以说,此病之因,本在脾肾阳虚,标在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寒热。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症。其病位在肝,故俗称为脂肪肝。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症,黄教授列出以下汤剂。

大柴胡汤

古代治疗宿食病的专方,有止痛、除胀、通便、降逆、清热的功效,适用于以上腹部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治疗和实热性体质的调理。

经典配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金贵要略》)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

目录

1.《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2.黄煌教授经方言论【计133条】

3.《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

4.1影响我中医之路的五大因素

4.2我的中医之路

4.3经方体质说

5.经方杂谈

6.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我常用的几张经方》——黄煌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排脓散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黄煌教授总结的百种病对应的主要经方

黄煌教授总结的百种病对应的主要经方

黄煌教授总结的百种病对应的主要经方

像查字典一样方便,黄煌教授总结的百种病对应的主要经方,学中医的有福了

传染病

流感:大青龙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小柴胡汤;退热汤;

病毒性肝炎: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五苓散;小柴胡汤;茵陈蒿汤;

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虎汤;大承气汤;

流行性腮腺炎:小柴胡汤;

流行性出血热:白虎汤;黄连解毒汤;桃核承气汤;

痢疾:葛根芩连汤;黄连阿胶汤;黄芩汤;四逆散;

败血症:白虎汤;黄连解毒汤;

疟疾: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

支气管炎:半夏厚朴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麦门冬汤;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小陷胸汤;

支气管哮喘:半夏厚朴汤;大柴胡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茯苓丸;麻黄附子细辛汤;排脓散;小青龙汤;

支气管扩张症:小柴胡汤;泻心汤;

肺气肿:大柴胡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茯苓丸;生脉散;

肺炎;半夏厚朴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小柴胡汤;小陷胸汤;

肺结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荆芥连翘汤;麦门冬汤;薯蓣丸;

胸膜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小陷胸汤;八味

活血汤;

肺癌:麦门冬汤;薯蓣丸;五苓散;小柴胡汤;炙甘草汤;

循环系统疾病

心律不齐:半夏泻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温胆汤;炙甘草汤;八味除烦汤;

心动过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黄连解毒汤;黄连阿胶汤;温胆汤;

高血压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柴胡汤;黄连解毒汤;温胆汤;泻心汤;真武汤;

黄煌讲课笔记

黄煌讲课笔记

麻黄类方定的临床应用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

陆定圃《冷庐医话》

章次公《药物学》

网站:黄煌经方沙龙

张太炎论:肺炎,咳嗽发喘,喘而不甚者,无汗宜小青龙加石膏汤,有汗宜麻杏石甘汤

麻黄:发汗、平喘、利尿、通经、开窍

麻黄证:主治黄肿,兼治咳喘及恶寒无汗而身痛者

最简方:甘草麻黄汤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主治;里水。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脉沉

最大量方(6两):越婢汤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无汗的区别:患者多无汗或少汗,并且平素不易汗出,故皮肤多干燥而粗糙,或如粟粒,或如鱼鳞,肤色多暗黄,缺乏光泽

医者多以摸身而判别

麻黄体质(1)

体型体貌特征----体型壮实,肌肉发达或肥满,胖或浮肿,皮肤干燥而粗糙,无光泽发暗,困倦,感觉或反应比较迟钝,腹肌有弹性,腹

壁脂肪较厚

麻黄体质(2)

脉浮有力,无心脏脉

浮紧而有力是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映

麻黄体质(3)

好发症状:容易受凉,身体疼痛,腰痛,头痛,易鼻塞咳喘,女子可有月经量少,期长,闭经,汗出后感觉较适

易患疾病:感冒,发热性疾病,骨关节炎疼痛,呼吸道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麻黄类方: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麻杏石甘汤,五积散等

麻黄汤减肥

张仲景用麻黄甘草汤治“里水”,里水的表现是一身面目黄肿,服用以后,发汗,利尿,人自然就瘦下来了

陶弘景《名医别录》说麻黄“令人虚”,虚是消瘦的代名词

案例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一、小柴胡汤

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很长时间。与感冒有些类似。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

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

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

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

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女性经前乳房胀痛。中青年比较多。

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不能大量服用汤药。煎大半碗,100-150毫升。

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

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

二、大柴胡汤

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

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

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1.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

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整理)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整理)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3)麻黄汤方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皮肤燥,不出汗,脉浮紧,舌暗淡.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阳虚怕冷老嗜睡,变态鼻炎和阳痿,脉沉苔白面色晦,麻附辛汤不后悔.

(5)小青龙汤方证: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汤方证: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汤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8)阳和汤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五---------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感易过敏,鼻塞易感咳嗽喘,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黄煌在三部六病论坛的讲座

黄煌在三部六病论坛的讲座

黄煌在三部六病论坛的讲座一、大柴胡汤加青陈皮:柴胡20 黄芩12 制半夏12 枳壳20 枳实20 赤白芍各20 制大黄10 青陈皮各10 干姜6 红枣20.十天后复诊,诉药后通身舒泰,精神状态好转,打鼾消失,腹部变软,大便稀,日2-3次,后一直服用本方至今,胰腺炎再未发作。二、胆汁返流性胃炎:因工作繁忙,饮食无规律,胃中不适多日,晨起易呕吐,饥饿与饱胀胃中均有不适,胃胀满,常有嘈气感,排气后舒适,经前乳房胀痛,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合栀子厚朴汤,柴胡黄芩制半夏各10白芍枳壳各12制大黄5山楂10川朴10干姜6红枣20.用于焦虑症,坐卧不安。三、大柴胡汤合黄连治高血压、肺部感染咳吐黄痰:柴胡10黄芩12赤白芍各10黄连5干姜6枳壳10大黄5半夏10.药后一周,血压控制在140/80mm汞柱,头昏好转,夜间睡眠转沉,烧心感不显,大便通畅。四、桂枝茯苓丸:肉桂6桂枝6茯苓12赤芍12丹皮12桃仁12,单用或合葛根汤治疗座疮。加大黄、怀牛膝治疗子宫内膜脱落不全的漏下,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牛膝制大黄各15。加石斛丹参牛膝治疗糖尿病足、下肢静脉血栓。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0肉桂5(后下)茯苓赤白芍各15丹皮10桃仁10怀牛膝30丹参12石斛20红花10,服药二月余,复诊,左下肢静脉血栓已消,痔疮好转。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赤芍丹皮桃仁怀牛膝各15制大黄3,一周后复诊,疲劳感减轻,走路较前轻快,大便通畅,坚持服用,体重减轻,未再进行刮宫手术。桂枝茯苓丸指征:面色暗红<酒糟鼻等>,脐下充实有按痛,腰突肛裂痔疮前列腺增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支气管哮喘:柴胡20黄芩10制半夏15枳壳20赤白芍各10制大黄6肉桂10茯苓12丹皮12桃仁12干姜10五、大柴胡汤:单纯性肥胖、尤其更年期妇女。六、柴胡加龙骨牡枥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抑郁症、失眠、便秘、老年性痴呆。柴胡10黄芩10制半夏10党参10肉桂6(后下)桂枝6制大黄6茯苓15龙骨10(先煎)牡枥10(先煎)桃仁赤芍丹皮川芎各10干姜6红枣20.七、温胆汤:不是经方但常用于治疗早期高血压、创伤性应激障碍。八、栀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用于焦虑症(加黄芩连翘除烦)、小儿反复感冒、咳嗽盗汗。九、半夏泻心汤:男性青壮年胃炎、胃溃疡。十、葛根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月经周期延长或闭经,女性更年期肥胖,面部黄暗,甲减浮肿,腰椎病,颈椎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经方应用笔记---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经方应用笔记---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经方应用笔记---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

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

1. 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

2. 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3. 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

正常人血压:90~140

高血压患者:95~160

一、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祕要)

原方:黄连3两黄芩2两黄柏2两栀子14枚

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乾薑3~10g 红枣10~30g

(加入乾薑、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

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

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乾者

(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

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

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

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

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

2. 临床效果:

(1) 有降压作用

(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硃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

(3) 减缓心律

(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3. 具体的体质特徵:

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乾、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3)麻黄汤方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皮肤燥,不出汗,脉浮紧,舌暗淡.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阳虚怕冷老嗜睡,变态鼻炎和阳痿,脉沉苔白面色晦,麻附辛汤不后悔.

(5)小青龙汤方证: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汤方证: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汤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8)阳和汤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五---------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感易过敏,鼻塞易感咳嗽喘,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黄煌经方笔记

黄煌经方笔记

常用经方

1.肝病

2.咳喘

3.皮肤病

4.肿瘤

5.痤疮

6.失眠

7.妇人病

8.肠病方

9.胆病

10.高脂血症

11.高血压

12.感冒经验

13.糖尿病

14.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5.

第一:肝病

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触之如额).等→目前没有较佳疗法,中药只能缓解症状,没有治本之法。

民间疗法:壁虎+蟾蜍+斑毛虫…等等→以毒攻毒

一、茵陈蒿汤

【伤寒260: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频、短、无皆是),腹微满者】

原方:茵陈蒿6两栀子14枚大黄2两

黄煌:茵陈蒿30g 栀子15g 制大黄10g(茵陈蒿→退黄专药)

1. 本方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胆道感染见黄疸,色鲜明(阳黄→有光泽: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小变色黄短少,腹满,舌红苔黄腻(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 患者体质:身目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兼有身热便结,口干燥烦,舌红脉数(阴黄:晦暗如烟熏非本方证)

3. 可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证;新生儿黄疸红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陈8g栀子4g大黄3g)

4. 本方治黄疸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曰:与小柴胡汤合用,治疗热毒郁肝,症见黄疸、腹胀。与大柴胡汤合用,治疗胆道感染、胆囊炎

5. 本方证不必见便秘(大黄于此方中不必后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黄主退黄、除腹满

6. 本方剂型可用灌肠

二、小柴胡汤(天然之干扰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黄煌方:柴胡10g 黄芩10g 姜半夏10g 党参12g 生甘草6g 干姜6g 红枣10g

1. 小柴胡汤主治慢性肝炎(湿热内蕴)症见寒热往来(往来即指缠绵难愈、节律不定→肝指数变动)、胸胁苦满(右上腹肝区隐痛、胸闷)、默默不欲饮食(精神抑郁、社会压力)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74623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74623

---------------------------------------------------------------最新资料推荐------------------------------------------------------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74623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1)麻黄证:

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

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

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3)麻黄汤方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皮肤燥,不出汗,脉浮紧,舌暗淡. (4)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阳虚怕冷老嗜睡,变态鼻炎和阳痿,脉沉苔白面色晦,麻附辛汤不后悔. (5)小青龙汤方证: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汤方证: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汤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8)阳和汤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五---------黄芪类方(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肝病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6 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 . 等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

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效用無) 一、茵陳蒿湯【傷寒 260:

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 ,腹微滿者】原方:

茵陳蒿 6 兩山梔子 14 枚大黃 2 兩黃煌:

茵陳蒿 10~30g 山梔子 10~15g 制大黃 6~12g (茵陳蒿退黃專藥) 1. 本方適用於急性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

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 ,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 (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 患者體質:

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 (陰黃:

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ICP) 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

茵陳 8g、梔子 4g、大黃 3g,水煎 40ml,每次服10ml,一日四次) 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

1 / 10

「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與

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 ,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

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

柴胡 5~10g 黃芩 5~10g 薑制半夏 5~10g 黨參 6~12g 生甘草

3~6g 乾薑 3~6g 紅棗 3~10g (小柴胡湯治療肝炎藥量要小) 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 ,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

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 、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

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沒有改善或肝功

能反異常即停 3. 體質:

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

正常(GOT/GPT 高可) ,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

遺症) 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 ) 中醫可治調代

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

桂枝 3 兩芍藥 6 兩甘草 2 兩生薑 3 兩大棗 12 枚飴糖(麥芽糖) 1 升黃煌方:

桂枝 10~20g/肉桂 5~10g 白芍 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

3~6g 生薑 3~6 片/乾薑 5~10g 紅棗 15~30g 糖 15~30g(可用蜂

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

---------------------------------------------------------------最新资料推荐------------------------------------------------------

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

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

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 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

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 (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

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

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 、白芍 30g、赤

芍 30g、炙甘草 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 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 (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 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 4. 糖

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 四、茵陳五苓

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 原方:

茵陳蒿 10 分五苓散 5 分黃煌方:

茵陳蒿 10~20g 豬苓 10~20g 澤瀉 15~30g 白朮 10~20g 茯苓

10~20g 桂枝6~12g/肉桂 5~10g 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

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 ,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

水者加懷牛膝 20~40g、赤芍 20~60g 若無黃疸者去茵陳蒿 2. 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為有五苓散) ,即濕、水、瀆身困重】

酗酒者,或伴有腹瀉者可加葛根 30~60g (比較葛根芩連湯、半

夏瀉心湯) 3. 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腫時,白朮可重用至 60g 白朮天然白蛋白 (蘇州某名老、南中醫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朮保肝)

3 / 10

4. 五苓散服法:

上五味,搗為糊,以白飲(米湯) 和服,方寸匕(量器單位) ,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癒期間多飲溫熱水,忌生冷 5. 建議使用散劑(五苓散) 療效較好、易服、便宜五、真武湯原方:

茯苓 3 兩芍藥 3 兩生薑 3 兩白朮 2 兩附子 1 枚黃煌方:

茯苓 10~20g 白芍或赤芍 10~60g 乾薑 5~10g 白朮 10~20g 制附子 10~20g (傷寒 82: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僻地者) ㄖㄨㄣˊ 1. 本方為傳統溫陽利水劑,陽虛有水,陰寒體質陽虛脈沉細無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病重症) 有水浮腫(檢查小腿腓腸肌) ,小便不利,舌胖大苔滑2. 本方多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期,即低蛋白血症(易腹水) 腹水難消醫案:

真武湯合五苓散、牛膝 (附子量可加至 30g,要先煎 30 分,赤白芍各30g) 3. 比較OOOOOOPPPP PPPPPPP PPPPPQQDDDDDDDDDDDDDDDDE EEEEEEEEEEEE EEEFFFFFFFFFFFFFFFFGGGGG GGG888888887 777777777777777666666666 666666655555 555555555iiiihhhhhhhhhhh hhhhh ggggggg gggggggggfffffffffffffff eeeettttttt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