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类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开课实验室明德楼115、118

学院2011 年级物流管理专业班3班学生姓名黄永恒学号************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一:利用Excel预测与EIQ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利用EXCEL软件作移动平均预测、指数平滑预测、线性回归预测和EIQ分析,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预测方法,熟练操作EXCEL软件

二、实验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WindowsXP操作系统Excel

三、实验内容

1、已知某运输企业某年度1月至11月的货运量,用二次移动平均预测法预测其12月的货运量。

2、根据数据,利用一次指数平滑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2012年的货运量。

3、根据下表数据,利用线性回归预测预测

下表是某城市家庭10个月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的有关数据统计情况,请用线性回归预测法预测当人均月收入为4000美元时的人均消费情况。要求:

(1)写出回归方程;

(2)计算相关系数R;

(3)计算:估计参数a的标准差、估计参数b的标准差;

(4)写出估计参数a、b的t检验值及其对应的p-value,说明是a、b否通过置信系数(1-α)=95%的t检验。α为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

(5)计算s2的无偏估计量。

(6)计算当人均月收入为4000美元时的预测人均消费值,及其标准差。

4、利用季节比例法预测

某厂商根据销售情况作购买量据测,将一年分为4个销售季节:A、B、C、D。该厂掌握了三年的销售数据,为保证足够的采购和生产提前期,需要对2013年的需求情况作预测。分别用季节指数(季节比重)和季节指数(趋势比率)预测

时间序列上机实验ARMA模型的建立

时间序列上机实验ARMA模型的建立

实验一ARMA模型建模

一、实验目的

学会检验序列平稳性、随机性。学会分析时序图与自相关图。学会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ARMA模型进行估计,以及掌握利用ARMA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学会运用Eviews软件进行ARMA模型的识别、诊断、估计和预测和相关具体操作。

二、基本概念

宽平稳:序列的统计性质不随时间发生改变,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AR模型:AR模型也称为自回归模型。它的预测方式是通过过去的观测值

和现在的干扰值的线性组合预测,自回归模型的数学公式为:

乂2『t2 川p y t p t

式中:p为自回归模型的阶数i(i=1,2,,p)为模型的待定系数,t为误差,yt 为一个平稳时间序列。

MA模型:MA模型也称为滑动平均模型。它的预测方式是通过过去的干扰值和现在的干扰值的线性组合预测。滑动平均模型的数学公式为:

y t t 1 t 1 2 t 2 川q t q

式中:q为模型的阶数;j(j=1,2,,q)为模型的待定系数;t为误

差;yt为平稳时间序列。

ARMA模型:自回归模型和滑动平均模型的组合,便构成了用于描述平稳随机过程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数学公式为:

y t 1 y t 1 2 y t 2 p y t p t 1 t 1 2 t 2 q t q

三、实验内容(1)通过时序图判断序列平稳性;

(2)根据相关图,初步确定移动平均阶数q 和自回归阶数p;

(3)对时间序列进行建模

四、实验要求

学会通过各种手段检验序列的平稳性;学会根据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来初步判断ARMA模型的阶数p和q,学会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ARMA 模型进行估计,学会利用信息准则对估计的ARMA 模型进行诊断,以及掌握利用ARMA 模型进行预测。

实验四 虚拟变量模型

实验四  虚拟变量模型

实验四虚拟变量

根据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收入、其他收入及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判断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对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P92)

数据:

1、 可以通过在收入的系数中引入虚拟变量来考察,设

⎩⎨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01i D

则全体居民的消费模型可建立如下:

i i i i i X D X Y μβββ++/+=210

其中,Y 、X 分别表示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与年可支配收入,虚拟变量D 以与X 相乘的方式引入模型,从而可用来考察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 2、2013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可写成:

农村居民:i i i i X X Y 122110μααα+++=(1,...,2,1n i =) 城镇居民:i i i i X X Y 222110μβββ+++=(1,...,2,1n i =) 将1n 和2n 次观察值合并,估计以下回归模型:

i i i i i i i i X D X X D X D Y μδβδβδβ++++++=)()(2222i111100

3、操作

(1)录入数据

打开EViews6,点击“File ”→“New ”→“Workfile ”

在命令行输入:DATA Y X1 X2 D1

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中,农村居民的D1为1,城镇居民的D1为0:

(2)在命令栏输入命令:

GENR D1X1=D1*X1

GENR D1X2=D1*X2

(3)利用混合样本估计模型,在命令栏输入命令:LE Y C D1 X1 D1X1 X2 D1X2

模型构建的步骤

模型构建的步骤

模型构建的步骤

模型构建指的是将现实世界的事物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以下是模型构建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需要先确定研究的目的和需求。明确研究目的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参数。

第二步,定义变量。将研究对象转化为数学模型之前,需要将其抽象为一些变量。变量可以是数量、状态或特征等。定义变量可以明确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属性。

第三步,选择数学模型。根据研究目的和定义的变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以是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概率模型等。选择数学模型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变量特征和数据类型等综合考虑。

第四步,建立模型。建立模型需要确定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参数。根据选择的数学模型,通过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等技术,利用实际数据确定模型的形式和参数。

第五步,验证模型。建立模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模型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或者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模型的过程中需要比较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是否一致,确定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步,应用模型。验证通过后,可以将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应用模型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数据进行,将模型预测结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结果,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是模型构建的步骤,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准确、可靠的数学模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对象设计与建模实验四:建立交互模型

对象设计与建模实验四:建立交互模型

实验报告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用户用传真机成功发送文件的顺序图

用户用传真机发送文件失败的顺序图

Use case diagram for an electronic gasoline pump Use case diagram for an online travel agent

数学建模第四讲:实验建模

数学建模第四讲:实验建模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
对实验结果进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如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了解数 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推断性统计
通过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 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实验结论的总结与展望
总结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关键信 息和结论,指出实验的优缺点和改进 方向。
真实性原则
建立的模型应真实反映实际系统的内在机制和规 律,不能随意简化或忽略重要因素。
可行性原则
确保所选的数学模型在现有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能 够求解,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实现的模型。
模型求解的方法与技巧
代数法
通过代数运算和方程求解,适用于线性方程和非 线性方程的求解。
数值分析法
通过数值计算和迭代方法,求解离散系统的数值 解,如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实验建模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重要性
实验建模能够提供对自然现象和工程系统的深入理解,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
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建模的基本步骤与流程
确定研究问题
明确研究目标,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问题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实验 设备、实验操作等。
将相似或相同的实验对象配对,然后对配 对进行不同的处理,如配对样本T检验。

试验四-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及仿真

试验四-SIMULINK仿真模型建立及仿真

实验四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IMULINK模型文件的操作。

2、熟悉SIMULINK建模的有关库及示波器的使用。

3、熟悉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4、掌握用不同的输入、不同的算法、不同的仿真时间的系统仿真。

二、实验内容:

1、设计SIMULINK仿真模型。

2、建立SIMULINK结构图仿真模型。

3、了解各模块参数的设定。

4、了解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5、了解参数、算法、仿真时间的设定方法。

例7.1-1已知质量m=1kg,阻尼b=2N.s/m。弹簧系数k=100N/m,且质量块的初始位移x(0)=0.05m,其初始速度x’(0)=0m/s,要求创建该系统的SIMULINK 模型,并进行仿真运行。

步骤:

1、打开SIMULINK模块库,在MATLAB工作界面的工具条单击SIMULINK图标,或在MATLAB指令窗口中运行simulink,就可引出如图一所示的SIMULINK模块浏览器。

图一:SIMULINK模块浏览器

2、新建模型窗,单击SIMULINK模块库浏览器工具条山的新建图标,引出如图二所示的空白模型窗。

图二:已经复制进库模块的新建模型窗

3、从模块库复制所需模块到新建模型窗,分别在模块子库中找到所需模块,

然后拖进空白模型窗中,如图二。

4、新建模型窗中的模型再复制:按住Ctrl键,用鼠标”点亮并拖拉”积分模块到适当位置,便完成了积分模块的再复制。

5、模块间信号线的连接,使光标靠近模块输出口;待光标变为“单线十字叉” 时,按下鼠标左键;移动十字叉,拖出一根“虚连线”;光标与另一个模块输入口靠近到一定程度,单十字变为双十字;放开鼠标左键,“虚连线”变变为带箭头的信号连线。如图三所示:

浅谈“物理模型”的作用及其建立

浅谈“物理模型”的作用及其建立

浅谈“物理模型"的作用及其建立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法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在这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在于如何创设科学的物理情境;这个科学物理情境的创建过程就是“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所以说要想学好中学物理,就要学会对生活中的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并能从中学会如何建立“物理模型”。

一、什么是“物理模型”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与其他许多事物都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面对复杂多边的问题,人们在着手研究时,总是遵循这样一条重要的法则,即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次深入;基于这样一种思维,人们创建了“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处理,用一种能反应原物本质的理想物理(过程)或遐想结构,去描述实际的事物(过程),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象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建立是人们认识和把握自然的一个典范,是前人的一种创举。

二、物理模型的种类和特点

1、中学中常见物理模型的种类

(1)研究对象理想化模型,例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恒压电源等;

(2)运动变化过程中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简谐运动”、“热平衡方程"等等。这些都是把复杂的物理过程理想化了的“物理模型"。

实验四Servlet容器模型

实验四Servlet容器模型

实验四Servlet容器模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Web应用程序的DD文件web.xml的配置方法和作用;

2. 掌握如何通过ServletConfig获取Servlet的初始化参数;

3. 掌握ServletContext的概念,如何获得ServletContext对象;

4. 掌握如何通过RequestDispatcher转发请求。

二、实验原理

Web应用程序有严格定义的目录结构,它需要一个称为部署描述文件的文件web.xml来配置。对应用程序的每个Servlet,可以在web.xml中定义若干个初始化参数,然后通过ServletConfig对象获取这些参数。

ServletContext对象表示该应用程序的环境,通过该对象可以获得应用程序范围的初始化参数、容器版本信息、资源的URL、在其中存放共享数据以及登录日志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建立一个名为bookstore的Web应用程序

在Tomcat的webapps目录下,建立一个如下所示的目录结构:

|- bookstore

|- html (包含所有的HTML文件)

|- jsp (包含所有的JSP文件)

|- images (包含所有的GIF、JPEG和BMP图象文件)

|- index.html (默认的HTML文件)

|- WEB-INF

|-classes

├ lib

├ web.xml

图4.1 bookstore应用程序的目录结构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名为bookstore的Web应用程序,本实验后面的题目都在该应用程序下面完成。

(二)使用ServletConfig检索Servlet的初始化参数,【编写ConfigDemoServlet程序,修改web.xml 文件,在其中添加该Servlet的初始化参数:

实验四 三维模型的创建

实验四   三维模型的创建

实验四三维模型的创建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3DSMAX创建二维动画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创建复杂的三维场景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利用3DS max9制作怀表。

三、制作过程

1.创建并设置场景

打开3ds Max 9程序,使用默认场景设置。

2.建立场景模型

本场景包含的对象模型为表壳、表盖、表链、表盘和表针。

⑴创建表壳和表盖

①激活前视图,在前视图中创建一个球体,参数设置:名称为表盖,半径为50,半球为0.5,如图2-1所示。

图2-1

②单击主工具栏上的”选择并均匀缩放”按钮,选择球体,右击激活透视图,将鼠标放在Y轴上使之呈亮黄色显示,拖动鼠标,将球压扁。

③选中球体,单击主工具栏上的”镜像”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镜像轴”为Y轴,复制出另一半球体,更名为”表壳”。

⑵创建表链

①激活前视图,在前视图中创建一个圆环,参数设置:半径1为6,半径2为1,如图2-2所示。利用“最大化显示选定对象”按钮,使之在前视图中最大化显示。

图2-2 图2-3

②单击主工具栏上的“选择并均匀缩放”按钮,在前视图中选择圆环,将鼠标放在X轴上使之呈亮黄色,拖动鼠标,将环压扁,如图2-3所示。

③利用对齐和移动工具,将环移到表壳上端合适位置。

④保存环被选中,右击激活透视图,进行复制表链。从“工具”菜单选择“阵列”,弹出“阵列”对话框,设置如图2-4所示。效果如图2-5所示。

图2-4 图2-5

⑶创建表盘

①选中表盖。右击选择“隐藏选定对象”将其隐藏。选中表壳,在前视图中最大化显示。

②创建一个圆柱体,半径为48,高为1,名称为表盘。对齐dao表壳表面正中。

毕业论文怎么建立模型

毕业论文怎么建立模型

毕业论文怎么建立模型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建立模型则是毕

业论文中常见的一个环节。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毕业论文如何

建立模型。

一、理论基础

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建模工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理

论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我们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的

基本概念、理论模型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基础将为我们建立模型提

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二、确定研究目标

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和对实际问题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模型建立和实验设计至关重要。

三、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目标的建模方法。常见的建模方法

包括数学建模、统计建模、仿真建模等。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数据

情况,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并熟练掌握相应的数学工具和软件。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建立模型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模

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数据

等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模型建立与验证

在收集和处理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建立模型。模型的建立需要根据已有的

理论基础和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和参数。在建立模型之后,我们需

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调整,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实际问题。

六、模型的应用与优化

模型建立之后,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预测和决策支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模型的参数和结构,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这

《可视化建模与UML》实验1-5指导教案

《可视化建模与UML》实验1-5指导教案

可视化建模与UML

井大电信学院

2015.03

目录

实验一常用建模软件 (3)

实验二需求定义与陈述 (4)

实验三用例建模 (8)

实验四类图(与对象图)建模 (10)

实验五 UML静态模型分析 (11)

实验六交互建模(顺序图与协作图) (14)

实验七行为建模(状态图和活动图) (16)

实验八* 构件图和部署图建模 (20)

实验九* 交互概述图 (22)

实验十* 设计建模实例与分析 (27)

实验十一* 数据库建模实例与分析 (29)

实验一常用建模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UML建模工具。

2.熟练掌握Rational Rose的基本操作

3.掌握UML规则和相关机制。

4.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要求】

Pentium II以上微机,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Rational Rose2003,Microsoft Visio,网络。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安装Rational Rose2003或其它任意一种UML建模工具。本项内容

实验者根据情况选择并在实验课外完成。

二、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2.比较不同建模工具。

【实验导读】

关于Rational Rose2003的安装。Rational Rose的安装比较麻烦,通过安装Rational Rose2003,并在安装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解决和理解它。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四使用scikit-learn构建模型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四使用scikit-learn构建模型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实验四使⽤scikit-learn构建模型

实验四使⽤scikit-learn构建模型教材P196 实训1-实训4

1、实训1

#读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wine=pd.read_csv('D:\\桌⾯\\实验四\\data\\wine.csv')

winequality=pd.read_csv('D:\\桌⾯\\实验四\\data\\winequality.csv',sep=';')

#数据和标签拆分开

wine_data=wine.iloc[:,1:]

wine_target=wine['Class']

print('wine数据集的数据为:\n',wine_data)

print('wine数据集的标签为:\n',wine_target)

winequality_data=winequality.iloc[:,:-1]

winequality_target=winequality['quality']

print('winequality数据集的数据为:\n',winequality_data)

print('winequality数据集的标签为:\n',winequality_target)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wine_data_train, wine_data_test, \

wine_target_train, wine_target_test = \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是《软件工程》课程讲授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熟练的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技术文档的编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软件工程的综合能力,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

根据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结构化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两个方面。引入一个简单的实际项目(自选或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文档》,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实验中针对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增加面向对象的工业建模标准-——-—--统一建模语言及其工具rational rose的专项练习。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快速掌握结构化的软件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软件测试,并熟练的撰写软件文档;进一步的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测试技术,以及统一建模语言及其工具rose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实验要求

软件工程实验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5人

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或事物的抽象和简化描述,用于解释和预测现象、问题或系统的工具或方法。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分析等领域中,模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模型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可以是数学的、统计的、图形的、逻辑的或物理的等等。根据模型的特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模型分为多种类型。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一种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或系统的模型。它通常由数学方程、不等式、函数、矩阵等数学工具构成。数学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确定性模型是指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都是确定的,不存在随机性。而随机模型是指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存在随机性,通常需要使用概率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二、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是一种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模型。统计模型通常用于描述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相关性等特征。常见的统计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方差分析模型等。统计模型的建立过程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步骤。

三、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一种通过物理实验或观测来建立的模型。物理模型通常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行简化和抽象,以便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物理模型可以是实体模型,即通过制作实物或模型来模拟物理过程;也可以是数学模型,即通过数学方程和物理原理描述物理过程。

四、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模拟现实系统或过程的模型。仿真模型通常基于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程序模拟系统的运行和行为。仿真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系统的性能、优化系统的设计、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等。常见的仿真模型包括离散事件模型、连续时间模型、代理模型等。

报告中的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

报告中的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

报告中的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

一、引言

二、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1.理论构建

2.模型定量化

三、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

1.案例研究

2.实验研究

3.问卷调查

四、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1.数据采集与处理

2.结果解读与预测

五、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的应用领域

1.经济学

2.管理学

3.社会学

六、结论

引言

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是推动学术进步和实践发展的

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对报告中的模型建立与实证研究技术进行详细论述。

一、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模型建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 理论构建:模型建立的第一步是从现实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论构建。通过对已有理论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构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模型。

2. 模型定量化:将理论构建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这涉及到变量的选

择和量化方法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标进行合理选择。

二、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

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和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

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1. 案例研究:通过对个别事件或实例的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和机制。案

例研究通常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案例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比较,以揭示内在的联系和影响。

2. 实验研究:通过人工设计一定的实验条件,对变量进行操纵和观测,以确定

因果关系。实验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和对照组设计,以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类模型的建立

1、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2、实验目的

(1)理解类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在Rational Rose 中绘制类的操作方法。

(3)掌握在Rational Rose 中绘制类的关联、依赖、泛化关系。

3、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分成两部分:第 1 部通过完成的用例图,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功能,对需求进一步分析,从中识别出系统的概念类,对系统进行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第2 部分要求在第1 部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精化、完善分析阶段的类图,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实现的模型。

运用课堂所学的有关如何抽象出类的知识,完成如下任务:

(1)寻找和抽象出图书管理功能中的类。

(2)识别类间的关系。

(3)精化、完善类图,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实现的模型。

4、实验步骤

4.1 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

1.分析:分析阶段类的识别仅限于业务领域的概念类(或称实体类),根据课堂教授的方法——名词短语策略和不同类别的概念,将图书管理业务领域的实体类识别如下:馆藏书目、馆藏资源品种、图书品种、碟片品种、资源项、借书记录、预定记录、逾期记录、罚款细则、图书管理员、读者。

2.绘制类的步骤:

(1)打开图书管理系统.mdl。

(2)打开Rose 中的Logical View(逻辑视图),鼠标右键单击Logical View 根节点后,选择“New——Package”项,在逻辑视图下建一个名为“Class Diagram”(类图)的包,用于存放图书管理系统的静态模型。

(3)鼠标右键单击新建的“Class Diagram”包,在“Class Diagram”包下建立一张名为“Entity”的业务领域实体类图。鼠标双击“Entity”类图,在绘图窗口打开这张新建类图。

(4)添加以下如图所示的类

(5)添加类的关联关系:在左边的类图工具栏选取“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图标,在右边图的“馆藏书目”类与“馆藏资源品种”类之间添加一个关联,如

下图。

(6)设置关联属性:选中新添加的关联,单击鼠标右键,选择“Open Specification”项,打开该关联的设置对话框。在name框中为该关联命名:记载;此时可以看到关联的一方Role A 是“馆藏资源品种”类,另一方Role B 是“馆藏书目”类。点击“Role A Detail”选项,为关联类“馆藏资源品种”定义关联的多重性,在Multiplic 框中选择1..n 即可;同理,点击“Role B Detail”选项,为关联类“馆藏书目”定义关联的多重性,在Multiplic 框中选择1 即可,这表示1个“馆藏书目”中可以记载多个“馆藏资源品种”。定义完毕的关联,如下图所示。

(7)去掉关联的箭头:在分析阶段,关联的箭头指向暂可以不做考虑,这种具体的指向关系,可以放到设计阶段再进行,故这里要去掉指向“馆藏资源品种”箭头。选中关联,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再次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再次打开关联的设置对话框,选中Role A Detail 选项,将图中“Navigable”前的“√”去掉,点击OK 即可去掉指向“馆藏资源品种”的箭头。重复以上

步骤,将其余类之间的关联一一画出、定义,最终下图所示。

(8)定义聚集关联:“馆藏资源品种”与“资源项”是整体——部分的聚集关联,一个馆藏资源品种是由若干资源项组成,为了将这种特殊的关联用UML 表示出来,可以选中二者间的关联直线,点击鼠标右键,再次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打开关联的设置对话框,此时我们可以看到“馆藏资源品种”对应的是Role B(即角色B)。点击“Role B Detail”选项,将图中“Aggregate”前打“√”,点击OK 即可在“馆藏资源品种”端添加聚合。

(9)添加类的泛化关系:“馆藏资源品种”是“图书品种”和“碟片品种”的父类,故二者之间是类的泛化关系,为了将它们的泛化关系用UML 语言表示出来,要在主界面左边的类图工具栏中选取“Generalization”图标,在右边图的“馆藏资源品种”类与“图书品种”类之间添加一个泛化关联;同样,在右边图的“馆

藏资源品种”类与“碟片品种”类之间添加一个泛化关联。

(10)至此,图书管理系统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结束,点击主菜单“File——Save”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mdl”模型文件的保存。

4.2 设计阶段的静态建模

1.分析:设计阶段类的静态建模包括两方面:第1 方面是将分析阶段识别的领域实体类进一步细化,将分析阶段识别的汉语的类名、属性名和方法名转变为英文的类名、属性名和方法名,这样便于后续正向工程代码框架的生成,同时要将分析阶段未识别出来的属性、方法补充进去;第2方面,要根据软件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式,为静态模型添加边界类和控制类,绘制一张反映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三者关系的总体图。

2.绘制的步骤:

(1)打开图书管理系统.mdl。

(2)打开Rose 中的Logical View(逻辑视图)节点下“Class Diagram”包中的“Entity”实体类图,鼠标右键单击“借书记录”类,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打开类设置对话框,更改类名“借书记录”为“Loan”,点击“Attributes”选项,将name 框中的属性名“借书日期”更改为“lendDate”;在Type 框中定义属性类型为“Date”型;在“Export Control 框中定义属性的可见性(即作用域)为“Private”私有属性。点击OK 按钮即可完成该属性的定义;以此类推完成属性“还书日期”的详细设计,同时设计阶段增加一个“LoanID”属性,String 类型,用于标识一个借书记录;增加一个“dueDate”属性(截止期限日期),Date

类型,用于逾期的处理。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