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类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实验数学模型建立与转换

实验数学模型建立与转换

实验数学模型建立与转换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实验四 数学模型建立与转换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学会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的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和连接。

二、实验内容1.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用MATLAB 建立下述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类型的数学模型:>> z=-3;p=[-1;-1];k=1;sys=zpk(z,p,k)Zero/pole/gain:(s+3)-------(s+1)^22.不同形式及不同类型间的数学模型的相互转换1)用MATLAB 将下列分子、分母多项式形式的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模型:>> num=[12 24 0 20];den=[2 4 6 2 2];G=tf(num,den);[z,p,k]=zpkdata(G,'v');sys=zpk(z,p,k)Zero/pole/gain:6 (s+2.312) (s^2 - 0.3118s + 0.7209)-------------------------------------------------(s^2 + 0.08663s + 0.413) (s^2 + 1.913s + 2.421)2)用MATLAB 将下列零极点形式的传递函数模型转换为分子、分母多项式形式的传递函数模型:>> z=[0;-6;-5]; p=[-1;-2;-3-4*j;-3+4*j];22642202412)(23423++++++=s s s s s s s G )43)(43)(2)(1()5)(6()(j s j s s s s s s s G -+++++++=k=1;[num,den]=zp2tf(z,p,k);G=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s^3 + 11 s^2 + 30 s--------------------------------s^4 + 9 s^3 + 45 s^2 + 87 s + 503. 用MATLAB 命令求如下图所示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G1=tf(1,[500 0]);G2=tf([1 2],[1 4]);G3=tf([1 1],[1 2]);G4=G1*G2;GP=G4/(1+G3*G4);GP1=minreal(GP)Transfer function:0.002 s + 0.004---------------------s^2 + 4.002 s + 0.0023.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写出其SS 模型,并求其传递函数矩阵(传递函数模型),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DuCx y Bu Ax x ,则传递函数矩阵表达式为: D B A sI C s G +-=-1)()(。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与模拟方法教程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与模拟方法教程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与模拟方法教程为了深入了解化学反应过程并预测其动力学行为,建立适当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能够提供相关参数和反应速率方程,从而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与模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在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之前,需要收集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应包含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速率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通过实验室实验或文献调研获得。

数据收集是建立可靠模型的基础,因此务必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二步是选择适当的模型。

根据反应的特性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动力学模型。

常见的模型包括一级反应、二级反应、阻滞动力学和微分动力学等。

选取合适的模型需要考虑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等因素。

第三步是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是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参数包括反应速率常数、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参数估计可以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优化算法和曲线拟合等进行。

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实验数据和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平方误差来估计参数。

第四步是模型验证。

模型验证是确认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模型的精确度和适用性。

如果模型表现良好,即能够准确预测实验数据,则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可靠的。

除了建立动力学模型,还可以利用模型进行反应模拟。

反应模拟可以预测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行为。

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预测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量的变化趋势。

反应模拟能够帮助研究者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在进行反应模拟之前,需要对模型进行合理的参数选择。

参数选择可以基于实验数据或文献中已有的参数值。

同时,也可以通过灵敏度分析来评估参数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灵敏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关键参数,进一步优化模型。

反应模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数值方法求解动力学方程。

理论模型的解析与建立

理论模型的解析与建立

理论模型的解析与建立引言在科学研究中,理论模型是构建科学理论的基础。

通过对现有实验结果的解析和观察中发现的规律,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理论模型,从而推导出关于现象的准确预测。

本文将探讨理论模型的解析过程以及建立的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理论模型的基本认识和应用。

理论模型的解析理论模型的解析是对现有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找到其中的规律和规则。

通过解析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到底什么因素影响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从而揭示其中的机理。

下面是一般的理论模型解析过程的步骤:步骤一:数据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实验室测量、野外观察和文献调研等途径。

数据的收集应该尽可能全面、准确和可靠,以保证后续的解析工作能够有实际依据。

步骤二:数据分析在获得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算法等进行。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发现可能的关联性和因果关系。

步骤三:规律总结和归纳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对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的理论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是描述现象的数学公式、图表,也可以是基于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得到的模型。

步骤四:验证和修正建立初步的理论模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验证和修正。

验证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行,验证的结果将反馈给模型,从而修正模型的不足之处。

通过多次验证和修正,我们可以改进理论模型,使其更加准确和完善。

步骤五:建立最终的理论模型最后,通过不断的验证和修正,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和解释现象,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

理论模型的建立理论模型的建立是在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和规律,对模型进行构建和验证的过程。

下面是理论模型建立的步骤:步骤一:理论分析在建立理论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

实验四 虚拟变量模型

实验四  虚拟变量模型

实验四虚拟变量根据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收入、其他收入及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判断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对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

(P92)数据:1、 可以通过在收入的系数中引入虚拟变量来考察,设⎩⎨⎧=城镇居民,农村居民,01i D则全体居民的消费模型可建立如下:i i i i i X D X Y μβββ++/+=210其中,Y 、X 分别表示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与年可支配收入,虚拟变量D 以与X 相乘的方式引入模型,从而可用来考察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

2、2013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可写成:农村居民:i i i i X X Y 122110μααα+++=(1,...,2,1n i =) 城镇居民:i i i i X X Y 222110μβββ+++=(1,...,2,1n i =) 将1n 和2n 次观察值合并,估计以下回归模型:i i i i i i i i X D X X D X D Y μδβδβδβ++++++=)()(2222i1111003、操作(1)录入数据打开EViews6,点击“File ”→“New ”→“Workfile ”在命令行输入:DATA Y X1 X2 D1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中,农村居民的D1为1,城镇居民的D1为0:(2)在命令栏输入命令:GENR D1X1=D1*X1GENR D1X2=D1*X2(3)利用混合样本估计模型,在命令栏输入命令:LE Y C D1 X1 D1X1 X2 D1X2估计结果如图:引入虚拟变量的模型为:2i 2110059.06017.01896.04865.0895.1573145.2599X D X X D X D Y i i i i i i -+++-=∧(3.8199)(-1.6856)(10.2724) (2.3977) (7.0190) (-0.0383) 可以看出,2013年中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支出要比城镇居民少1573.90 元。

最新四种线性代数模型资料

最新四种线性代数模型资料

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和经济类学科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不仅是其他数学课程的基础,也是物理、力学、电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作为处理离散问题工具的线性代数,也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科研人员必备的数学工具之一。

实验一 生物遗传模型1.工程背景设一农业研究所植物园中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 、Aa 和aa 。

常染色体遗传的规律是:后代是从每个亲体的基因对中个继承一个基因,形成自己的基因对。

如果考虑的遗传特征是由两个基因A 、a 控制的,那末就有三种基因对,记为AA 、Aa 和aa 。

研究所计划采用Aa(AA)型的植物与每一种基因型植物相结合的方案培育植物后代。

问经过若干年后,这种植物的任意一代的三种基因型分布如何?2.问题分析分析双亲体结合形成后代的基因型概率,如表6-4所示。

表6-4基因型概率矩阵 后代 基因对 父体—母体的基因对AA —AA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1 1/2 0 1/4 0 0 Aa 0 1/2 1 1/2 1/2 0 aa1/41/213.模型建立与求解设,,n n n a b c 分别表示第n 代植物中基因型AA 、Aa 、aa 型的植物占植物总数的百分率。

则第n 代植物的基因型分布为()n n n n a x b c ⎛⎫ ⎪= ⎪ ⎪⎝⎭,0(0)00a x b c ⎛⎫ ⎪= ⎪ ⎪⎝⎭表示植物型的初始分布。

依据上述基因型概率矩阵,有1112n n n a a b --=+,1112n n n b b c --=+,0n c =,1n n n a b c ++=,表示为矩阵形式11111/2001/21000n n n n n n a a b b c c ---⎛⎫⎛⎫⎛⎫⎪ ⎪⎪= ⎪ ⎪⎪ ⎪ ⎪⎪⎝⎭⎝⎭⎝⎭记11/2001/21000M ⎛⎫ ⎪= ⎪ ⎪⎝⎭,则()(1)2(2)3(3)(0)n n n n n x MxM x M x M x ---=====。

数学建模第四讲:实验建模

数学建模第四讲:实验建模

ABCD
微积分法
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和性质,解决连续系统的 建模和求解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优化方法
利用优化理论和方法,求解最优化问题,如线性 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模型验证与评估
数据对比
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检 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灵敏度分析
分析模型参数变化对输出结果的影响,了解 模型对参数的敏感性。
间接测量法
利用已知的物理公式或数学模型,通过测量 其他参数来推算所需数据。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设计获取数据,需注意实验条件和 操作规范。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值。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或类型。
数据归一化
将数据缩放到特定范围,如[0,1]或[1,1]。
数据插值
对缺失数据进行估计填充。
案例二: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总结词
基于历史交通流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交通流量。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流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交通流量预测模型,为交通规划 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案例三:股票价格预测模型
总结词
基于历史股票价格和相关经济指标,建 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股票价格走势。
真实性原则
建立的模型应真实反映实际系统的内在机制和规 律,不能随意简化或忽略重要因素。
可行性原则
确保所选的数学模型在现有技术和资源条件下能 够求解,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实现的模型。
模型求解的方法与技巧
代数法
通过代数运算和方程求解,适用于线性方程和非 线性方程的求解。
数值分析法
通过数值计算和迭代方法,求解离散系统的数值 解,如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高中生物实验模型构建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模型构建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模型构建教案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其观察和分析
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
1. 纸板或卡纸
2. 剪刀
3. 胶水
4. 颜色笔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纸板或卡纸,根据教师提供的生物结构示意图,分别按照比例将各个结构绘制在纸
板或卡纸上。

2. 利用剪刀将绘制好的生物结构剪下,并按照示意图的要求进行组合,使用胶水进行粘贴。

3. 使用颜色笔对模型进行涂色,使其更具生动感。

4. 完成模型后,学生需在实验报告中描述所构建的模型代表的生物结构及其功能,并分析
其关系。

四、实验要点:
1. 学生在构建模型时应注意结构的比例和组合方式。

2. 在实验报告中要清晰地描述所构建的模型代表的生物结构及其功能。

3. 学生可以借助课本或参考其他资料来更深入地了解所构建模型代表的生物结构。

五、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生物结构与功能
关系的理解,促进其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解题模型包括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方程或方程组法等。

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包括以下几种:
1. 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 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 粗盐的提纯: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过滤。

方程或方程组法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需要更多高中化学解题模型的内容,建议查阅教辅练习资料或咨询专业化学教师。

实验四1、 面向对象分析建模

实验四1、 面向对象分析建模

实验四面向对象分析建模(一)需求描述:王大夫在小镇上开了一家牙科诊所。

他有一个牙科助手、一个牙科保健员和一个接待员。

王大夫需要一个软件系统来管理预约。

当病人打电话预约时,接待员将查阅预约登记表,如果病人申请的就诊时间与已定下的预约时间冲突,则接待员建议一个就诊时间以安排病人尽早得到治疗。

如果病人同意建议的就诊时间,接待员将输入约定时间和病人名字。

系统将核实病人的名字并提供记录的病人数据,数据包括病人的病历号等。

在每次治疗或清洗后,助手或保健院将标记相应的预约诊治已经完成,如果必要的话会安排病人下一次再来。

系统能够按病人姓名和日期进行查询,能够显示记录的病人数据和预约信息。

接待员可以取消预约,可以打印出前两天预约尚未接诊的病人清单。

系统可以从病人记录中获知病人的电话号码。

接待员还可以打印出关于所有病人的每天和每周的工作安排。

(二)实验目的:(1)根据给出的需求描述进行面向对象分析建模;(2)建立系统的对象模型中的初始类图;建立系统功能模型中的用例图;(3)初始类图给出搜索类的过程;(4)熟练使用画图工具“visio”绘制图形,软件---UML模型。

(三)实验内容: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建立系统的对象模型、功能模型。

(四)实验步骤:(1)根据需求描述搜索系统中可能成为类的名词或名词词组。

然后进行筛选获得系统初始的类对象。

(2)搜索需求描述中的动词或动词词组找出类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关联、共享聚集、组合聚集、泛化、依赖等)。

(3)用“visio”完成初试类图、时序图的绘制。

五:试验结果:(1).王大夫牙科诊所牙科助手牙科保健员接待员病人登记表软件系统(2).开了一家牙科诊所需要一个软件系统来管理预约打电话预约查阅预约登记表申请的就诊时间预约时间安排病人尽早得到治疗同意建议输入约定时间和病人名字系统将核实提供记录的病人数据标记相应的预约诊治已经完成安排病人下一次再来查询显示记录取消预约打印清单获知病人的电话号码打印工作安排(3).。

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书

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书

《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指导书一、实验教学简介«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核心课程,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纯随机性检验;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确定性模型的识别;建立ARIMA 模型;残差序列的建模;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国际权威统计软件—SA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来自国内外优秀教材、各类统计年鉴、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数据、国内外专业期刊等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要使学生对时间序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有直观的认识,能熟练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处理动态数据,培养学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对社会经济现象及自然现象作定量分析的能力,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统计思想,以此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素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一、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和纯随机性检验(验证性实验) (3课时)实验题目:1945-1950年费城月度降雨量数据如下(单位:mm ),见下表。

9.3 80.0 40.9 74.9 84.6 101.1 225.0 95.3 100.6 48.3 144.5 128.338.4 52.3 68.6 37.1 148.6 218.7 131.6 112.8 81.8 31.0 47.5 70.196.8 61.5 55.6 171.7 220.5 119.4 63.2 181.6 73.9 64.8 166.9 48.0137.7 80.5 105.2 89.9 174.8 124.0 86.4 136.9 31.5 35.3 112.3 143.0160.8 97.0 80.5 62.5 158.2 7.6 165.9 106.7 92.2 63.2 26.2 77.052.3 105.4 144.3 49.5 116.1 54.1 148.6 159.3 85.3 67.3 112.8 59.4(1) 计算该序列的样本自相关系数k ∧ρ(k=1,2,……,24)。

《cinema4d》模型创建与渲染综合实训实验

《cinema4d》模型创建与渲染综合实训实验

添加盘子,让其完整,添加颜色使得画面丰富。

加上盘子,完善细节,调整位置。

完成汉堡C4D,导出图片。

任务二:模型灯光渲染训练可以在菜单栏创建,也可以从右侧面板创建,灯光分为两种,标准灯光和光度学灯光。

光度学灯光是带有物理参数的,按照物理计算的,通常用于模拟确定灯具的灯光效果建立灯光,让颜色偏冷,调整灯光的大小,角度,方向,对准主体物的侧方,缩小投影,具有透光感。

建立灯光,调整灯光的大小,角度,方向,对准主体物的后方,进行补光。

任务三:模型材质渲染训练双击材质框,建立新材质。

双击材料框,文字斜切,加入颜色。

双击材质框,进行挤压,使材料有立体感。

双击材质框,加入球体效果,加入灯光,达到此效果。

加入背景,进行渲染,达到此效果。

任务四:展示综合制作训练做出耳机基本形状,加入建模。

加入动态,做弹出效果。

加入耳机外壳,进行组装加入背景,填入场景添加材质,填入颜色六、实验实训结果与思考(一)实验实训结果学任何—款三维软件,建模是最基础东西。

这一个简单虽然是入口,但是很多人在这儿也就放弃没学了,因为确实需要耐心,布线和密密麻麻的点,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模型需要重做。

其实再复杂的模型,都是从一个简单的形状开始的。

曲面建模适合做圆滑的物体,如鼠标、汽车外壳等,比多边形建模更加复杂。

如果说建模是给东西做骨架的话,渲染就是给这个东西做衣服然然后拍写真了。

主要是学习材质基础和灯光以及渲染器设置,缺—不可。

模型再完美,材质再精准,光没打好,出图也不会很好看。

完美结合,渲染出来的图片往往可以达到照片级,以假乱真的程度。

从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开始变得有趣,因为做出来的图片总算像样了,而不是枯燥的线稿,。

实验四——E-R模型设计

实验四——E-R模型设计

实验四系统分析(三)-------新系统概念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掌握新系统概念模型(E-R图)分析和绘制方法
二、建议机时:4机时(课内2机时,课外2机时)
三、实验内容
1、掌握概念模型的作用;
2、掌握新系统概念模型的分析方法;
3、利用Visio绘制新系统的概念模型图(E-R图);
4、学会绘制局部和整体E-R图。

四、实验步骤
根据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调查分析的结果,建立该系统概念模型的相关文字材料整理如下:
该销售部门对图书进行记录时要涉及到图书作者和出版社,图书作者要记录其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简介,并对其编号;出版社要记录其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负责人、备注,并对其编号;对图书要记录其书名、版本、定价、出版日期,并对其编号。

图书到货时先入库,一个库房可存放多批图书,一批图书可存放在多个库房,存放时要注明入库日期和库存数量;对库房要记录其编号和名称。

图书由采购人员向供货单位进行采购;采购人员和管理人员一样要记录其编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
对供货单位要记录其编号、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在采购的时候要注明采购的价格,它和书籍的入库价格是一致的。

图书可有管理人员或售书员进行销售,销售时要记录销售时间、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顾客找不到想要的书籍或者需求量超过库存数时,可将其需求进行登记;登记时要注明需求日期和需求数量;此外要记录顾客的编号、姓名、性别、读书爱好、购书次数、存档日期等信息。

【请根据以上信息,绘制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图(E-R图)】。

实验四-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

实验四-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实验项目:实验四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实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 专业班别:11本国贸五班姓名:学号:实验课室:厚德楼A207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4/5/20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教务处制一、实验项目训练方案小组合作:是□否 小组成员:无实验目的:掌握多重共线性模型的检验和处理方法: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和材料实验室:普通配置的计算机,Eviews软件及常用办公软件。

实验训练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实验原理】多重共线性的检验:直观判断法(R2值、t值检验)、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方差扩大因子法(辅助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的处理:先验信息法、变量变换法、逐步回归法【实验步骤】(一)多重共线性的检验1.直观判断法(R2值、t值检验)根据广东数据(见附件1),先分别建立以下模型:【模型1】财政收入CS对第一产业产值GDP1、第二产业产值GDP2和第三产业产值GDP3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请对得到的图表进行处理,以上在一页内)【模型2】固定资产投资TZG对固定资产折旧ZJ、营业盈余YY和财政支出CZ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观察模型结果,初步判断模型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模型1】从上图可以得到,估计方程的判定系数R 2很高,但三个参数t检验值两个不显著,有一个较显著,其中一个参数估计值还是负的,不符合经济理论。

所以,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模型2】1】从上图可以得到,估计方程的判定系数R 2很高,方程显著性F检验也显著,但只有两个参数显著性t检验比较显著,这与很高的判定系数不相称,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分别计算【模型1】和【模型2】的自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

【模型1】【模型2】(请对得到的图表进行处理,以上在一页内)根据计算的简单相关系数,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1】可看出三个解释变量GDP1 、GDP2和GDP3之间高度相关,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软件工程实验是《软件工程》课程讲授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实际软件工程项目中熟练的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全面掌握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技术文档的编写能力,从而使学生提高软件工程的综合能力,提高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

根据课程的特点,实验内容包括结构化的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两个方面。

引入一个简单的实际项目(自选或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利用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完成对该项目的开发。

此外又引入我国国家《计算机开发规范文档》,以规范技术文档的书写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特别是在实验中针对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增加面向对象的工业建模标准-------统一建模语言及其工具rationalrose的专项练习。

通过实验训练,达到如下目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软件工程原理,提高对实际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快速掌握结构化的软件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软件测试,并熟练的撰写软件文档;进一步的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和测试技术,以及统一建模语言及其工具rose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实验要求软件工程实验要求学生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进行设计。

具体要求如下:1.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得超过5人2.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3.项目开的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4.每个项目小组必须按照《软件工程实验指导书》附录中给定的文档规范标准提供项目文档5.根据实验内容,分别实现结构化的开发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6.题目自定或采用附录二中的题目二、实验内容1.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以实际工程项目为驱动,采用结构化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法完成该项目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姓名:邱碧星班别:设计08-1班学号:08024060128机电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石膏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3)实验二塑料模型实验报告 (7)实验三泡沫模型实验报告 (11)实验四油泥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13)实验一石膏模型制作实验报告实验日期:9月27日下午、9月28日上午、11月22日(上色)成绩:小组:第一组同组人员:许丰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的环境;2.掌握石膏模型材料与调制方法3.掌握石膏成型技法及表面处理方法二、所需工具容器、塑料勺、桶、石膏雕刻刀、锯、砂纸、石膏粉、颜料或油漆等三、模型制作产品视图四、实验过程前期准备1.图纸准备用pro/e等各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软件绘制要制作的模型,并进行二维工程图的绘制,最后打印出来。

2.容器的准备根据模型与实验室的条件限制,按比例制作用于调制石膏的容器。

注意容器要相对稳固。

粗模制作1.根据要制作的模型,拿取适量的石膏粉和适量水调配均匀。

2.把调配均匀的石膏浆浇注到事先准备好的容器中。

3.待石膏浆硬化后,拆装容器。

4.在石膏雏形上划好产品的尺寸。

5.按照划好的尺寸,锯掉多余的石膏,形成较为粗略的模型。

精模制作1.使用锉刀对粗模进行圆滑处理,注意先方后圆。

2.使用不同目数的砂纸对模型进行打磨处理。

表面处理1.用砂纸、毛笔把模型表面清理干净。

2.检查模型表面是否有细微的孔。

3.对模型表面出现的细微孔洞进行补灰处理。

4.再一次对模型表面进行打磨。

5.根据色彩方案涂上颜色。

6.烘干整理实验场所1.收拾好实验器材2.打扫卫生五、实验总结我这个用石膏制作的模型是一个玩具,总体来说较高程度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对制作了出来的模型也很满意,实验中存在着很多可以交流的地方。

需要注意的问题1.气孔的出现在石膏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气孔的出现。

由于在调制石膏浆的时候混入了空气,没有及时排出而留在了石膏中,造成模型不平整,从而影响最终的效果。

论文模型建立

论文模型建立

论文模型建立一、介绍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论文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论文模型的建立过程,并探讨一些常见的模型类型。

二、模型建立的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在建立模型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的目标和范围。

这个步骤涉及对现有研究的文献综述,以便确定研究问题的研究空白。

2. 收集数据: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求,研究者需要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实验数据、统计数据或其他可证实的数据来源。

3. 建立概念框架:在建立模型之前,研究者需要提出一个概念框架,用于解释研究问题。

概念框架是对研究问题的理论解释和观点描述。

它为后续的模型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确定变量和参数:在建立模型时,研究者需要确定变量和参数。

变量是可以被测量或操纵的因素,而参数是用于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值。

研究者需要审慎选择和定义变量和参数,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 建立数学模型:在确定了变量和参数后,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建立模型方程或表达式。

这些数学模型可以是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概率模型等。

6. 模型验证与修正:完成模型建立后,研究者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验证是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比较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根据验证结果,研究者可以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

三、常见的模型类型1. 数理模型:这种模型使用数学方程和公式来描述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它可以是线性方程模型、非线性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

2.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基于统计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进行推断和预测。

它可以是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分类模型等。

3. 计算机模型:计算机模型使用计算机算法和技术来模拟和仿真复杂的现实系统。

它可以是离散事件模型、连续系统模型、智能优化模型等。

4. 优化模型:优化模型用于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

它可以是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等。

实验四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四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四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两个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短期波动情况。

二、实验步骤1.数据准备本实验所用数据为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

我们需要确保数据的平稳性,并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如差分、对数化等。

2.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用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关系。

本实验使用了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

该方法是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用于检验多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协整关系。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明确时间序列的滞后阶数,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季节调整。

3.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ECM)是一种动态模型,用来描述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短期波动调整过程。

该模型基于协整检验的结果,使用差分变量进行建模,其中包含了误差修正项。

实验中,我们需要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以及是否需要引入滞后差分变量等。

4.模型评估建立模型后,我们需要进行模型的评估与诊断,确保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评估指标包括模型的拟合度、残差的正态性、自相关性以及异方差性等。

三、实验结果通过进行协整检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根据检验结果,我们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与显著性检验。

最终的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残差的正态性与自相关性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四、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1.两个变量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即它们在长期内呈现出稳定的均衡状态。

2.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调整过程,即使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均衡关系,也需要通过误差修正项来实现调整。

3.通过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显著性检验,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变量对于均衡关系的贡献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调整速度。

五、实验总结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以及短期波动调整过程。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

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一、数据整理和筛选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并设计好实验方案。

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应当尽可能地准确和全面。

一旦实验完成,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整理包括对实验所得数据的分类、归纳和整合。

对于同一实验中多次重复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其平均值,并以此作为实验结果。

此外,对于异常值或者明显错误的数据,应当予以排除或进行修正。

通过数据整理,我们可以得到规范化和可用于进一步分析的数据。

二、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指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表达出来,使得数据更易于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散点图、柱状图、折线图等。

散点图可以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散点图观察数据点的分布情况,看是否存在某种趋势或规律。

柱状图常用于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之间的差异。

例如,我们可以用柱状图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平均值,以便得出结论。

折线图常用于表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趋势。

我们可以通过折线图观察数据的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和分析。

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通过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和描述。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以便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推断统计分析主要用于对总体的参数进行推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判断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四、数据模型建立对于复杂的实验数据,我们有时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数据。

数据建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学函数或者方程式来拟合实验数据,并通过该模型进行预测和推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类模型的建立
1、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2、实验目的
(1)理解类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在Rational Rose 中绘制类的操作方法。

(3)掌握在Rational Rose 中绘制类的关联、依赖、泛化关系。

3、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分成两部分:第 1 部通过完成的用例图,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功能,对需求进一步分析,从中识别出系统的概念类,对系统进行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第2 部分要求在第1 部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精化、完善分析阶段的类图,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实现的模型。

运用课堂所学的有关如何抽象出类的知识,完成如下任务:
(1)寻找和抽象出图书管理功能中的类。

(2)识别类间的关系。

(3)精化、完善类图,使之成为计算机系统可实现的模型。

4、实验步骤
4.1 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
1.分析:分析阶段类的识别仅限于业务领域的概念类(或称实体类),根据课堂教授的方法——名词短语策略和不同类别的概念,将图书管理业务领域的实体类识别如下:馆藏书目、馆藏资源品种、图书品种、碟片品种、资源项、借书记录、预定记录、逾期记录、罚款细则、图书管理员、读者。

2.绘制类的步骤:
(1)打开图书管理系统.mdl。

(2)打开Rose 中的Logical View(逻辑视图),鼠标右键单击Logical View 根节点后,选择“New——Package”项,在逻辑视图下建一个名为“Class Diagram”(类图)的包,用于存放图书管理系统的静态模型。

(3)鼠标右键单击新建的“Class Diagram”包,在“Class Diagram”包下建立一张名为“Entity”的业务领域实体类图。

鼠标双击“Entity”类图,在绘图窗口打开这张新建类图。

(4)添加以下如图所示的类
(5)添加类的关联关系:在左边的类图工具栏选取“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图标,在右边图的“馆藏书目”类与“馆藏资源品种”类之间添加一个关联,如
下图。

(6)设置关联属性:选中新添加的关联,单击鼠标右键,选择“Open Specification”项,打开该关联的设置对话框。

在name框中为该关联命名:记载;此时可以看到关联的一方Role A 是“馆藏资源品种”类,另一方Role B 是“馆藏书目”类。

点击“Role A Detail”选项,为关联类“馆藏资源品种”定义关联的多重性,在Multiplic 框中选择1..n 即可;同理,点击“Role B Detail”选项,为关联类“馆藏书目”定义关联的多重性,在Multiplic 框中选择1 即可,这表示1个“馆藏书目”中可以记载多个“馆藏资源品种”。

定义完毕的关联,如下图所示。

(7)去掉关联的箭头:在分析阶段,关联的箭头指向暂可以不做考虑,这种具体的指向关系,可以放到设计阶段再进行,故这里要去掉指向“馆藏资源品种”箭头。

选中关联,点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再次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再次打开关联的设置对话框,选中Role A Detail 选项,将图中“Navigable”前的“√”去掉,点击OK 即可去掉指向“馆藏资源品种”的箭头。

重复以上
步骤,将其余类之间的关联一一画出、定义,最终下图所示。

(8)定义聚集关联:“馆藏资源品种”与“资源项”是整体——部分的聚集关联,一个馆藏资源品种是由若干资源项组成,为了将这种特殊的关联用UML 表示出来,可以选中二者间的关联直线,点击鼠标右键,再次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打开关联的设置对话框,此时我们可以看到“馆藏资源品种”对应的是Role B(即角色B)。

点击“Role B Detail”选项,将图中“Aggregate”前打“√”,点击OK 即可在“馆藏资源品种”端添加聚合。

(9)添加类的泛化关系:“馆藏资源品种”是“图书品种”和“碟片品种”的父类,故二者之间是类的泛化关系,为了将它们的泛化关系用UML 语言表示出来,要在主界面左边的类图工具栏中选取“Generalization”图标,在右边图的“馆藏资源品种”类与“图书品种”类之间添加一个泛化关联;同样,在右边图的“馆
藏资源品种”类与“碟片品种”类之间添加一个泛化关联。

(10)至此,图书管理系统分析阶段的静态建模结束,点击主菜单“File——Save”完成对“图书管理系统.mdl”模型文件的保存。

4.2 设计阶段的静态建模
1.分析:设计阶段类的静态建模包括两方面:第1 方面是将分析阶段识别的领域实体类进一步细化,将分析阶段识别的汉语的类名、属性名和方法名转变为英文的类名、属性名和方法名,这样便于后续正向工程代码框架的生成,同时要将分析阶段未识别出来的属性、方法补充进去;第2方面,要根据软件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式,为静态模型添加边界类和控制类,绘制一张反映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三者关系的总体图。

2.绘制的步骤:
(1)打开图书管理系统.mdl。

(2)打开Rose 中的Logical View(逻辑视图)节点下“Class Diagram”包中的“Entity”实体类图,鼠标右键单击“借书记录”类,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打开类设置对话框,更改类名“借书记录”为“Loan”,点击“Attributes”选项,将name 框中的属性名“借书日期”更改为“lendDate”;在Type 框中定义属性类型为“Date”型;在“Export Control 框中定义属性的可见性(即作用域)为“Private”私有属性。

点击OK 按钮即可完成该属性的定义;以此类推完成属性“还书日期”的详细设计,同时设计阶段增加一个“LoanID”属性,String 类型,用于标识一个借书记录;增加一个“dueDate”属性(截止期限日期),Date
类型,用于逾期的处理。

如下图所示:
(3)设计类的方法:鼠标右键单击“Loan”类,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Open Specification”菜单项,打开类设置对话框,点击“Operations”选项,鼠标双击“设置借书日期”方法,打开设置该方法的对话框,将name 框中的方法名“设置借书日期”更改为“setlendDate”;在Return 框中定义方法的返回类型为“void”型;在“Export Control 框中定义方法的可见性(即作用域)为“Public”公有方法。

(4)定义类方法的参数:在“Detail”选项界面的“Arguments”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出现快捷菜单,选择“Insert”菜单项,添加一个参数,参数名为“ADate”,在Type 框中设置参数类型为“Date”型。

以此类推,重复步骤,完成方法“设置还书日期(setreturnDate)”(参数为ADate:Date 型,返回类型为void),“取得借书日期(getlendDate)”、“取得还书日期(getreturnDate)”(无参数,返回值为Date 型)三个方法的更改设计。

另外对应于新增加的属性“dueDate”,添加类的两个新方法:“getdueDate”(参数、返回值与方法getlendDate 相同)和“setdueDate”(参数、返回值与方法setlendDate 相同)。

(5)至此,借书记录类“Loan”的详细设计完成,以此类推,在分析阶段的基础上,完成其他类属性和方法的详细设计。

(6)设计阶段需要添加边界类、控制类,在添加之前,需要建立一个实体类子包“BO”,用于存放上述设计的实体类。

首先在主界面的导航窗口中,鼠标右击”ClassDiagram”包,选择“New——Package”菜单项,在“Class Diagram”下建立一个名为“BO”的实体子包。

在导航窗口中,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已建好的实体类拖入到“BO”子包下,类似于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移动文件操作,
移动完成后,将如下所示。

(7)设计边界类:与第(6)步相似,在导航窗口“Class Diagram”包下建立边界类子包“UI”,子包下添加一个界面类“MainWindow”。

(8)以此类推,完成其他边界类的添加(LendWindow、ReturnWindow、QueryWindow、ReservationWindow、MaintainReaderWindow 和MaintainResourceWindow)。

由于边界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属性,方法也是在设计完顺序图后Rose 自动添加,为此,在这里只要为“MainWindow”主界面类添加一个方法main(参数args 属于String[]型,返回类型为void)即可。

(9)设计控制类:参照设计边界类的步骤,为控制类在“Class Diagram”
包下建立一个“CO”子包,并在“CO”子包下添加控制类(LendLogic、ReturnLogic、QueryLogic、ReservationLogic、MaintainReaderLogic 和MaintainResourceLogic)。

控制类和边界类相类似,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属性,方法也是在设计完顺序图后Rose 自动添加,因此,控制类添加完成后,如图所示。

(10)至此,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均已添加完毕。

(11)首先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将导航窗口Use Case View 节点下的参与者“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拖到类图Overall 的绘图窗口中,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UI”子包下的边界类拖到类图Overall 的绘图窗口中,以此类推,再将“CO”子包中的控制类拖到类图Overall 的绘图窗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