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环境污染全解
苏州水质污染报告
![苏州水质污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be5e6fb84ae45c3b358caf.png)
湖泊水质
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由好到差依次为:尚湖、太湖、独墅湖、阳澄湖和金鸡湖。尚湖、太湖水质较好,总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类别Ⅲ类水要求,但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存在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现象。独墅湖、阳澄湖和金鸡湖总体为Ⅴ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全市湖泊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氮,表明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
饮用水
监测数据:全市1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属安全饮用水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95%,水质达标率较上年略有提高。出现超标的取水口为太湖渔洋山和金墅港,主要超标项目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等,其余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点评:饮用水的安全关系老百姓每一天的生活,大家都盼着不用为水质发愁。目前苏州有12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设在太湖、长江、阳澄湖和尚湖,而太湖是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全市主要湖泊水质由好到差依次为:尚湖、太湖、独墅湖、阳澄湖和金鸡湖。尚湖、太湖水质较好,总体水质基本达到水域功能类别Ⅲ类水要求,但反映富营养化程度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存在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现象。独墅湖、阳澄湖和金鸡湖总体为Ⅴ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全市湖泊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总氮,表明湖泊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
措施: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严格实施《苏州市河(湖)水质断面控制目标责任制及考核办法》,贯彻《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2座,敷设污水管道1057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4.2万吨。
水污染:氨氮污染物控制成关键
水环境状况
苏州市地表水污染属综合型有机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要污染物为氨氮,对氨氮污染物的控制成为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关键。
浅谈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方案
![浅谈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f75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7.png)
浅谈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方案摘要:苏州市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
加快高质量发展以及《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苏州市政府已编制《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并提出了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生态制度、安全、空间、经济、生活和文化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
基于此,相城区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以上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对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安排。
统筹兼顾,紧抓相城区水环境痛点,通过对规划文件和区域相关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多方面系统性研究着手,初步提出了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1、项目背景:江苏省部署1)2020年12月关于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的会议要求;2)2019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3)2020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等地区相关规划文件1)《苏州市相城区分片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17~2035);2)《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国涵[2008]12号批复);3)《相城区防洪排涝与河网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年)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9月;4)《相城区污水规划修编》(2017-2030)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8年1月;2、基础资料:水资源配置基于本地区骨干水系排水特点和地形高程特征,相城区防洪形成“东排、北出、下泄、多点调蓄、众圩共保”的总体格局:东排阳澄湖:配合推进区域骨干河道永昌泾整治,以东西方向穿城而过的界泾河、冶长泾(渭泾塘)、永昌泾、北河泾、黄埭塘(蠡塘河)五条区级以上河道为东排骨干河道,区内洪涝水经内部河道汇集后由五条通道东排入阳澄湖。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精选文档46页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精选文档46页](https://img.taocdn.com/s3/m/b83480a158f5f61fb6366641.png)
27.10.2019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6
SEC
危害
1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决定于粒子吸入而积聚 于呼吸系统的数量。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自然降尘 ),几乎都可被鼻腔 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可吸入颗粒 物),它可经过呼吸道直达并沉积于肺泡,而引发不良的健康反 应。
27.10.2019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8
SEC
1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危害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 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 水肿、呼吸麻痹。
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 统病症增加;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 疾病患者病情恶化;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 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
可吸入颗粒物
SEC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4 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情况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依靠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连 续不断地实时监测数据,并自动传输到中心控制室,经数 据处理和计算后得出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再向社会公布。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包含了自动分析技术、自动控 制技术、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 举例来说,测量总悬浮颗粒物的振荡天平方法就是采用了 航天飞机上测量颗粒物的技术设备。自动监测系统每4分 钟就产生一组的监测数据,连续不间断地测量,然后计算 出小时均值和日均值,一般来说日均值计算是采用上一天 中午12时到次日12时的数据。
二级
太仓市
二级
昆山市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https://img.taocdn.com/s3/m/e72d544bdd88d0d232d46aa0.png)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咼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苏州市饮用水源地湖泊沉积物现状及污染评价
![苏州市饮用水源地湖泊沉积物现状及污染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408e03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a.png)
2.1 评价内容 取太湖流域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表 层 沉 积 物 ,根 据《土 壤 样 品 采 集 技 术 规 范》(HJ / T166 -
作者简介:蒋思丝(1985—),女,浙江嘉善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 收稿日期:2021-05-2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表 1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mg/kg)
风险筛选值 序号 污染物项目
pH≤5.5 5.5<pH≤6.5 6.5<pH≤7.5 pH>7.5
水田 0.30.41镉其他 0.3
0.3
0.6
0.8
0.3
0.6
水田 0.5
0.5
2汞
其他 1.3
1.8
0.6
1.0
2.4
3.4
水田 30
30
3砷
134
2004)相关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分别测定理化项目:pH值, 无机项目铅、砷、镉、汞、总铬,有机项目:六六六、滴滴涕、 苯并[a]芘。 2.2 评价方法 因湖泊沉积物无现行质量标准,目前用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中水田类型土壤标准(表1、表2),对单 因子污染指数法(表3)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表4)进行数 据分析评价。
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 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我国土壤污染物 总的点超标率为16.1%,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占全部超标 点 位 的 82.8%,其 中 主 要 的 重 金 属 污 染 物 为 镉(Cd)、汞 (Hg)、砷(As)、铅(Pb)、铜(Cu)等[1]。可见,当前我国土壤 重金属污染仍十分严重。近几年来,随着太湖流域周边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周边产 业布局的调整,太湖流域周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别 是苏州、无锡在江苏省内相对最严重,两者的中等或重污 染土壤比例均超过7%[2],可能会导致流域内底质中沉积 物重金属不断累积[3]。为此,笔者以苏州市4个饮用水源 地湖泊底质淤泥为调查目标,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 法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分析苏州市地区饮用水源 地的受污染情况,以期对饮用水源地治理和修复提供科 学依据。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3c92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8.png)
苏州环保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要求,我对苏州市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一份报告,以下是调研结果的详细描述。
一、概述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长期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显著。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苏州市的环保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根据调研结果,苏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相对较严重。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燃煤污染等。
其中,工业废气排放是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环保标准,导致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入大气中。
此外,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交通拥堵时排放更为突出。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苏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以及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但还需要更加坚决的执行和监督。
三、水污染苏州市的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工业废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
许多工厂直接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农村地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不规范,导致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渗透入地下水,污染了地下水资源。
为了改善水质,苏州市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水污染治理政策,如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
四、垃圾处理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相对较好。
城市区域内设有垃圾处理厂,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垃圾。
此外,苏州市鼓励垃圾分类,通过投放可回收物和湿垃圾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垃圾数量。
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环保状况直接影响着苏州市的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不仅损害了环境,还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环保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且也成为吸引外资和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环保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苏州市在环保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需要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3ecbf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a.png)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江南名城,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园林景致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何保护好苏州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保护苏州的生态环境,首先得从治理水污染入手。
苏州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但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部分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一方面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废水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农业污水流入河流湖泊。
同时,加强对河道的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让苏州的水重新变得清澈透明。
大气污染的防治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苏州的空气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改善大气质量的关键之一。
可以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等方式,降低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和尾气排放量。
对于工业企业,要加强废气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采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此外,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加大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也有助于净化空气。
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苏州需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体系。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鼓励企业开展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保护苏州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14748cecaaedd3382c4d36b.png)
2020/8/28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1
SEC 2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1 总体情况
2006年,市区及五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 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监测指标年均浓度均 优于标准限值,各地良好以上天数比例较上年 均有所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呈稳定态势。可吸 入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 染物。 (全市22个大气自动站监测结果)
2020/8/28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6
SEC 1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危害
➢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决定于粒子吸入而积聚 于呼吸系统的数量。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自然降尘 ),几乎都可被鼻腔 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可吸入颗粒 物),它可经过呼吸道直达并沉积于肺泡,而引发不良的健康反 应。
2020/8/28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8
SEC 1 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危害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可损伤呼吸器管,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 呼吸麻痹。
➢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 统病症增加;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 疾病患者病情恶化;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 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
SEC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
高级工程师
苏州市河流污染资料.
![苏州市河流污染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d599074b14e852459fb5729.png)
制作人:李萍、卢佳、周云、徐雪
苏州地处江南水网地区,境内河港交错,
湖荡密布,素有“东方水城”之称。全市 水域面积约36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2.5%。主要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此外 ,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 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从北面横 贯而过。苏州市区主要入境河流有京杭运
苏州河
苏州河发源于太湖, 流入黄浦江,横穿苏 州 被誉为黑牡丹 但现在的美名却另含 一层含义
黑牡丹
苏州河水污染调查
苏州河有近80年的严重污染历史。1996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 站的CODcr均劣于五类水标准。项目区域上游BOD浓度高以外,还含 有高浓度的油和氮磷之类的营养物。项目区域中的其他支流和河道也 是严重污染,一般低于五类水标准。污染和水质差主要是由于项目区 域内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造成的,项目区域外水质 恶劣的地表水进入苏州河也加剧了水质的恶化。项目区域内的部分地 区现有西干线和南干线污水管以及一些较小的和局部的污水管系统。 然而,没有污水管系统的项目区域内的污染源包括:①、约1260家工 厂,估计产生270000立方米/天的污水,238吨/天的CODcr,和60吨/ 天的BOD;②、约125万人口,产生216000立方米/天的污水,100吨/ 天的CODcr,和50吨/天的BOD;以及③、牲口,产生96000立方米/ 天的污水,178吨/天的CODcr,和58吨/天的BOD。其他的污染源包括 城市地表水径流,船只的排放,以及固体废物和粪便装运码头和驳船 操作中的滴漏
全市小康社会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90.7%,基本实现现代化Ⅲ类以上地表水比 例为58.6%,同比均有所提高。
全市28条国控及省控主要河流的水质基本 保持稳定,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 氧量和溶解氧等。2条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Ⅱ 类,占监测河流的7.1%;12条河流水质总 体达到Ⅲ类,占监测河流的42.9%;14条 河流水质总体达到Ⅳ类,占监测河流的 50.0%。长江干流、太浦河、望虞河、苏东 河和浒光河水质相对较好,京杭运河、元
苏州水污染
![苏州水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7346db2a3169a4517723a31e.png)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商学院08国贸2班08213222前言:时间参加者:商学院08国贸2班周琪斐实践主题: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实践时间:一、课题概述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二、苏州太湖水污染现状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高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三、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苏州环境分析报告
![苏州环境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0b86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3.png)
苏州环境分析报告
以下是对苏州环境的分析报告:
1.空气质量:苏州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在冬季和夏季可能会受到污染源的影响。
此外,市区内部的交通拥堵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2.水质状况:苏州地区存在一定的水质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水体受到污染的风险增加。
然而,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来改善水质,并且已经看到了一定的进展。
3.土壤污染:由于苏州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土壤污染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一些工厂和化学厂可能会释放有害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然而,大部分农田和市区内的公园等区域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4.噪音污染:苏州市区相对较繁忙,噪音污染是一个普遍问题。
道路上的车辆、施工工地和市中心的交通噪音可能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然而,在郊区和城市的一些较为宁静的地区,噪音水平较低。
综上所述,苏州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政府和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然需要继续关注和解决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
![苏州 环保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c512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a.png)
苏州环保调研报告【报告标题:苏州环保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苏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解并改善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使苏州的环保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涵盖了苏州市的各个区域,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车辆尾气排放等。
三、调研结果1. 空气污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差,尤其是在城市核心区域和交通繁忙的道路附近,尾气排放量较高,导致了空气中PM2.5和PM10的浓度超标。
2. 水污染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水环境也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部分河流和湖泊水质差,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3. 垃圾处理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部分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差,导致了大量可回收物被混入一般垃圾当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了垃圾随意倾倒现象的存在。
4. 车辆尾气排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苏州市的交通工具尾气排放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老旧机动车和重型车辆的排放标准不达标,导致了油耗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升高。
四、改进建议1.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促使市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2. 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节水和污水治理工作。
同时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3.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加垃圾分类回收桶的设置数量,扩大可回收物的回收范围。
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4. 促进车辆尾气排放的控制: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执行,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大排量车辆的使用。
苏州主要的污染
![苏州主要的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914ad43e376baf1ffc4fad89.png)
• • • •
大气污染 水域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
大气污染
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 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
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迁移和人体暴露 途经示意图
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 大力开发利用水能 • 有步骤地发展核能 •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太湖等水域的污染加重 ,很多都是因为未 经任何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水中,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污水人类危害极大
防治水域污染
• • • • 推行清洁生产 回收有用物质 使用无磷洗涤剂 随手关紧水龙头,提 倡一水多用
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 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 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苏州某化工厂旧址
土壤污染的防治
• • • • 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 合理使用农药 合理施用化肥 施用化学改良剂
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 废料及弃土。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等。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固体废物的防治
• 资源的回收 • 无害化处置 • 少用一次性 制品
苏州环境调研报告
![苏州环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c961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61.png)
苏州环境调研报告一、背景及目的在苏州市文化与旅游局的指导下,为了解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环境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苏州市提供有关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信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改善苏州市的环境质量。
二、方法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收集环境信息。
定性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和访谈。
我们在苏州市的各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空气质量、噪音水平、水体状况和垃圾处理情况等环境指标。
同时,我们与苏州市的环保部门、居民代表和企业代表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苏州市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定量方法包括对苏州市的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空气质量:我们的调查显示,苏州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好,但在城市交通繁忙的地区,尤其是道路两侧,空气中的PM2.5浓度较高。
建议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并增加市区的绿化覆盖率。
2. 噪音水平:苏州市的噪音水平较为稳定,大部分地区的噪音水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但一些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噪音水平超出了标准,需要加强噪音污染的监管措施。
3. 水体状况:苏州市的水体状况整体较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然而,对于一些小溪和城市下水道,水质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
4. 垃圾处理:苏州市对垃圾处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一些居民小区和市中心地区,仍存在垃圾分类不规范和垃圾投放点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四、建议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交通污染。
2. 加强噪音污染的监管措施,特别是在工业区和商业区。
3. 加强水体保护和治理工作,特别是对小溪和城市下水道的污染治理。
4. 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在居民小区和市中心地区。
五、结论苏州市的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建议苏州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在交通污染、噪音污染、水体污染和垃圾处理方面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时间段及污染源分析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时间段及污染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e136f8524de518964b7d50.png)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时间段及污染源分析1 引言河流、特别是流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相对强烈区域的内陆河,是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区域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地表径流排放的主要载体,内陆河最易遭受到污染和破坏.近几十年来,政府已经逐步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并且开展了大量水质监测项目,获得大量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物理化学、有机物、重金属及生物指标等各种数据.由于各个监测指标及监测点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导致大量的监测数据并不能充分的利用与分析,给水质专家和地方决策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和改善水环境提出了一个挑战.因此,从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探索水质的时空分布模式,识别潜在污染源能够提高人们对区域环境状况的认识,帮助决策者建立高效合理的水环境管理方案.近年来,各类数学及统计评价方法被广泛用于水质评价、时空分异及潜在污染源识别的研究中.CCME WQI模型与其他水质指数模型相比具有简单易行、灵活多变等特点,对城市水体及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尤其敏感,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多元统计技术能够对复杂的多元数据进行降维简化又可以保证主要信息不会丢失,与近来被应用到多元数据信息挖掘的神经网络、平行因子分析等模型相比更为简便、普遍适应性广.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作为传统的多元统计技术,在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识别上得到普遍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利用多元统计技术分别对沁河流域、洞庭湖、土耳其中部近海、宁夏吴忠市金积水源地地下水,以及德国北部低洼地区的污染物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识别进行研究,并取得满意的效果.从研究进展上来看,数学及统计评价方法在时空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的应用研究中仅仅局限于内陆河流域、湖泊、近海海域及地下水,却鲜有针对城市河网的水质时空分异特征及潜在污染源识别研究.与流域尺度研究不同,城市河网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单一,不透水面护坡割裂了河道横向连通性,降雨径流冲刷地表直接将污染物携带入河,同时流域尺度水体的环境容量相对较大,水质空间分异有明显的上下游、干支流的关系,城市河网交错纵横,水流缓慢,人为干扰强烈,水质空间分异更为复杂;此外,以往的研究割裂开了时间与空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只是单独探讨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异特征及污染源识别,忽略了时间对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污染源的影响.苏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称,水系是其城市的命脉,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作为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根据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监测数据,应用CCME WQI模型对古城区河网水质进行综合的评价.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揭示苏州古城区水环境时空相似性规律.并且利用空间判别分析验证聚类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及识别显著性污染指标,最后在不同时间段内对空间分组进行时空联合因子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受体的源分配模型,识别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水环境污染源,以及主要污染源对河道水质的贡献,为苏州古城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 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概况苏州市地处以太湖为中心浅碟形平原的底部,位于北纬30°47′~32°20′,东经119°55′~121°20′之间,全市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平均年降雨量1200~1400 mm,降雨多集中于6—9月份.研究区为苏州市中心城区,面积大概为10 km2.监测断面多设在古城区,古城区内河道形成了“一环三横四纵”的水系布局.河道周边建筑密集,绿地和可渗透性地面相对较少,水体受潮水顶托与地形影响流向不定,流速缓慢,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即便是水体流速较快的外城河、娄江、元和塘、上塘河等城区主要河道也均为Ⅴ类水质.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既有包括“三产”污染源及城市生活污染源在内的点源污染,也有城市降雨径流及河道底泥释放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区河道水质监测断面30个(图 1),苏州市排水管理处每月一次取样检测.监测断面M1~M30依次为保吉利桥、苑桥闸、望星桥、马津桥、平四闸、桃花坞桥、水关桥、中市桥、带城桥、银杏桥、小人民桥、歌薰桥、醋坊桥、跨塘桥、齐福桥、钱万里桥、糖坊湾桥、觅渡桥、裕棠桥、泰让桥、渡僧桥、山塘桥、吊桥、新市桥、人民桥、相门桥、永仙桥、五龙桥、桐馨桥、永津桥.图 1 研究区位置及监测断面分布图2.2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来源为古城区2012年30个监测断面相关数据,11个指标包括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溶解氧(DO)、浊度(Turb)、pH、水温(T)、高锰酸盐指数(CODMn)、电导率(EC)、藻密度(Algae density)、叶绿素(Chl).每月监测1次(12月份数据除外),共3630个(30×11×11)监测样本,所有样本的采集及检测分析严格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室分析,具体结果统计描述见表 1.表1 水质指标的统计描述及环境标准总体上,苏州古城区的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TN、NH3-N、TP、DO、CODMn均值分别为4.99、3.14、0.38、3.64、4.90 mg · L-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应指标Ⅴ类水标准分别为2.0、 2.0、0.4、2.0、15.0 mg · L-1.TN为Ⅴ类水标准的2.5 倍,NH3-N为1.2 倍,TP 则接近于Ⅴ类水标准,DO则属于Ⅳ类水质,CODMn属于Ⅲ类水质.2.3 研究方法2.3.1 CCME WQI模型CCME WQI模型由加拿大环保部开发,该水质指数与其它水质指数相比具有运算简单、参数设定可以结合研究区水质保护提升目标而设定的特点.模型根据输入水质监测数据将采样点水质归一化到0到100之间,并根据水体污染的程度,从0~100将水质由差到极好划分为5类,分别对应差(0~44):水环境遭到持续性的威胁和破坏;及格(44.1~64):水环境遭到频繁的威胁和破坏;一般(64.1~79):水环境偶尔遭到威胁和破坏;好(79.1~94):水环境得到保护只是遭到小范围的威胁和破坏;极好(94.1~100):水环境得到完善的保护.具体计算公式为:式中,f1表示输入模型中监测变量超出水质目标的程度,f2表示采样样品检测值超出水质目标的程度,f3表示未满足水质目标采样检测值相对水质目标限值的偏差,具体计算过程参见文献.苏州古城区河网水体氮、磷指标已经超过地表水Ⅴ类水标准.因此,本文短期内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作为模型的水质提升目标,同时根据苏州古城区水质监测数据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TN、NH3-N、TP、DO、pH、CODMn作为WQI计算所需的监测指标.对古城区各个河道的水质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定.2.3.2 层次聚类分析聚类分析(CA)是根据对象距离远近或相似性大小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方法.本文采用的层次聚类分析(HCA)是应用最广泛的聚类方法,该法以逐次聚合的方式将距离最近或者最相似的对象聚成一个类簇,直至最后聚成一类.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是欧氏距离平方和离差平方法.此外,该方法具有探索性,所以,还采用其它方法进行验证.聚类分析要求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利用K-S非参数检验分别对月平均和采样点平均数据组进行正态检验.结果显示,月平均数据组各监测指标除DO外均以95%或更高的可信度服从正态分布;采样点平均数据组各指标偏离正态分布,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各监测指标除T、CODMn和Chl外均能够以95%或更高的可信度服从正态分布.为了消除变量单位量纲的影响,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均值为0,方差为1).2.3.3 判别分析判别分析(DA)是多变量统计分析中用于判别样品所属类别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判别CA分析结果和识别显著性的污染指标.此方法分为3类:标准式、前进式和后退式.相比之下,后退式DA方法具有更好的指标降维能力和判别能力.所以,本文利用后退式DA 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并采用交叉验证法(Cross-validation)检验此方法的判别能力.相应的判别函数表达式如下:式中,f(Gi)表示第i类的判别函数,Ci为第i类的固有常数,n表示参与判别分析指标个数,pij表述第i类第j个指标值,wij表示对应的判别系数.2.3.4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FA)是一种既可以降低变量维数,又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的广泛应用的方法.其实质是从多个实测的原变量中提取出较少的、互不相关的、抽象综合指标,即因子.每个原变量可用这些提取出的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表示,具体参见公式(3).同时,根据各个因子对原变量的影响大小,也可将原变量划分为等同于因子数目的类数.在水质分析中,此方法主要用于提取污染因子和识别污染源.式中,Zk表示第k个变量的标准化分数,akm表示第m个因子相对于第k个变量的因子载荷,Fm表示第m个公共因子,Uk为Zk的唯一因素,m表示所有变量公共因子的数目,n 表示变量的个数.因子分析要求变量间要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在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利用巴特莱检验(KMO)检验数据应用因子分析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水质指标数量级上的差异,需要对数据再进行标准化(均值为0,方差为1).一般来说,分析结果只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因子分析及判别分析均采用原始数据.2.3.5 APCS-MLR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APCS-MLR)是一种基于因子得分,评价各个因子对各个变量贡献的统计方法.其原理是将变量值与因子得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参数得到针对各个因子的估计值,从而确定因子对各个变量的贡献,具体参见公式(4).目前,这种方法在水质评价中用于计算污染因子对各个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式中,Ms表示第s个变量的实测值,aos表示第s个变量的多元回归的常数项,Aps表示第p个因子对第s个变量的回归系数,APCSp表示调整后的第p个因子的分数,n表示因子个数.ApsAPCSp表示第p个因子对Ms的质量浓度贡献,所有样本的APCSpAps的平均值就表示因子平均绝对贡献率.研究中多元统计分析及水体综合水质空间分析采用的是Microsoft Excel 2007、SPSS19和ArcGis9.3.3 结果与分析3.1 CCME WQI水质综合评价水质综合评价显示(表 2),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相对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CCME WQI 值介于40~74之间,有66.67%的监测点水质处在差和及格状态,而剩下33.33%的监测点水质处在一般状态,说明苏州古城区河道水质污染普遍严重.表2 CCME WQI评价结果从图 2可知,古城区内城河河道污染程度要比外围河道严重,这可能与古城区内部和外部人口密度存在差异,餐饮旅游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内,以及古城区内城河道水体流动性相对缓慢有关.图 2 CCME WQI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图3.2 水质时空分异性规律 3.2.1 污染特征的时间相似性与差异性时间尺度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可分为3个时段(图 3),时段Ⅰ(1—3月)、时段Ⅱ(11月、4—6月)和时段Ⅲ(7—10月),水体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时段Ⅰ、时段Ⅱ、时段Ⅲ.时间聚类结果的判别分析交叉验证正确率(表 3)达到88.1%,表明全年分3个时段是比较合适的.判别函数(表 4)用了7个监测指标:TN、TP、DO、T、CODMn、藻密度、Chl,体现古城区河网水质的时间差异性规律.从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物时间尺度的差异性图(图 4a)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时段Ⅰ、时段Ⅱ和时段Ⅲ,TN、TP、DO和CODMn随着时间的推移浓度在逐渐减少.同时,T 及藻密度和Chl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升高.表3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物的时空判别分析图 4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物时间尺度(a)和空间尺度(b)的差异性苏州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9月份,从时间聚类结果可以看出,6月份古城区水体的TN、TP、CODMn浓度并没有因为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少,到了7月份才开始有所下降,说明雨季初期苏州古城区河道除了受到来自城市生活及餐饮旅游等“三产”污水的点源污染外,还可能受到来自地表径流及河道底泥释放的非点源污染.雨季在9月份底进入尾期,从聚类结果看出,10月份的降雨量已经锐减而却被聚到第3类(时段Ⅲ),相应的11月份没有归并到第1类(时段Ⅰ),而被归并到第2类(时段Ⅱ),可能说明雨期降水对河道污染物的稀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道水质.上述现象表明:按照流域水质评价常用的根据旱季和雨季或者4个季度来进行城镇的水质评价和污染控制不能体现城镇水体污染的特殊性,不能真正揭示和把握城镇水体污染在时间序列上分异特征;由于城镇河道周围大量的不透水面导致降雨径流直接携带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河道,所以在雨季前期(5、6月)就应该开始采取流域面源控制措施,以减轻降雨高峰期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压力;同时雨季过后,应当将防治重点转移至点源控制,以减少河道内源污染物的积累.3.2.2 污染特征的空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空间尺度的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表明:空间上可以将采样点分为2组(图 5),第1组(A 组)主要位于古城区内城河,分别为保吉利桥、望星桥、桃花坞桥、中市桥、带城桥、银杏桥、小人民桥、醋坊桥、水关桥、歌薰桥;第2组(B组)主要位于外城河及进出外城河河道,分别为苑桥闸、苑桥闸、跨塘桥、钱万里桥、糖坊湾桥、山塘桥、吊桥、相门桥、平四闸、齐福桥、觅渡桥、裕棠桥、泰让桥、渡僧桥、新市桥、人民桥、永仙桥、五龙桥、桐馨桥、永津桥.采样点聚类分析结果的判别分析交叉验证(表 3)正确率达到78.5%,误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外城河和内城河的连接河段,总体分类结果较好.图 5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物的空间尺度聚类分析对采样点聚类结果的判别分析(表 4)用了5个指标:TN、NH3-N、DO、浊度和温度,体现古城区河网水质空间差异性规律.从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物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图(图 4b)中可以看出,总体上,第1组(A组)即古城区内城河河道污染较为严重,主要体现为含氮污染物的污染.相对于外城河,古城区内城河河道的平均水温要较外城河河段高出0.2 ℃.这可能与古城区内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大,以及当地人民历来的生活习惯、家庭生活用水直接就近排放到河道内的现象有关;古城区内城河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明显低于外城河,为2.63 mg · L-1,属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水标准.这可能与苏州市古城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河底高程和水流坡降较小,古城区内河道水流长年滞流,水体复氧能力差有关.表4 苏州古城区水体污染判别分析的典型变量及其系数综上所述,苏州水环境治理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内城河,可以通过控源截污、河道疏浚、水系沟通、引清入渠等多种举措治理改善内城河水质污染严重的现象.3.3 时空联合因子分析与污染源解析利用时间聚类结果判别分析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不同聚类分组进行判别验证,发现时段Ⅰ、时段Ⅱ、时段Ⅲ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8.9%、84.9%、83.2%,总判别正确率为88.1%;空间聚类结果判别分析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不同聚类分组进行判别验证,发现类别A、类别B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64.8%、83.5%,总判别正确率为78.5%(表 3).说明同一区域在不同时间段或者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区域的水质污染分布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从苏州市古城区水体污染物各空间分组在各时段的空间差异图(图 6)可以看出,空间分组A和B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污染物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将时间及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有机结合,对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段下的污染源进行解析,为水环境管理和改善提供更为详尽的理论依据.图 6 苏州中心城区水体污染物各空间分组各时段的空间差异性3.3.1 空间分组A各时段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因子大于1的原则对空间分组A在时段Ⅰ、时段Ⅱ和时段Ⅲ分别提取4、3和4个因子(最大方差旋转),累计解释方差83.64%、72.67%和77.98%(表 5).表5 时空联合因子分析因子旋转载荷矩阵在A组-时段Ⅰ:F1的方差贡献率为46.34%,表征因子为TN、NH3-N、TP、DO、T、CODMn 和EC,除DO外都呈现正相关,同时由表 6可知,TN、NH3-N、TP、CODMn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表明F1代表着城市生活及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污水的营养物质及耗氧有机物污染;F2的方差贡献率为16.56%,表征因子为藻密度和Chl,并且与T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F2代表着自然因素水温对古城区内城河富营养化程度的影响.古城区生活及“三产”污水排入河道,导致水体营养物质过剩,在水温的年内变化的作用下,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F3的方差贡献率为11.45%,表征因子为浊度.F4的方差贡献率为9.29%,表征因子为pH.在A组-时段Ⅱ:F1的方差贡献率为43.46%,表征因子为TN、NH3-N、TP、浊度和CODMn、DO,除DO外都呈正相关.与在A组-时段Ⅰ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浊度在第一因子中占有较大的载荷,可能与时段Ⅱ降雨的增加,降雨径流携带大量的悬浮物进入河道,以及降雨对河道底泥的扰动有关.F2的方差贡献率为19.93%,表征因子T和藻密度呈正相关,且与pH呈现负相关.从表 6可以看出,T跟藻密度、Chl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H跟藻密度负相关.表6 污染指标间Pearson相关系数F3的方差贡献率为9.48%,表征因子为Chl和EC,与pH呈现负相关.F2和F3表明自然因素水温对河道水体的影响.大量的营养物质及耗氧有机物随着生活及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污水排入河道,在水温逐渐升高的作用下,藻类开始大量生长,水体中积累过多的有机物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乃至出现厌氧环境,进而促使氨和有机酸的形成,这些酸性物质的水解最终导致pH值下降.统计可知,从时段Ⅰ到时段Ⅱ内城河河道藻类的平均密度由1009.78 cells · mL-1增长到1564.79 cells · mL-1,pH以一定的幅度在减小.在A组-时段Ⅲ:F1的方差贡献率为39.33%,表征因子为TN、NH3-N、TP和CODMn,与DO呈一定的负相关,与时段Ⅰ类似.F2的方差贡献率16.57%,表征因子为T、藻密度和Chl,且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与时段Ⅱ类似.F3的方差贡献率12.54%,表征因子为DO和EC.F4的方差贡献率9.54%,表征因子为浊度和pH.苏州古城区在时段Ⅲ和时段Ⅰ、时段Ⅱ一样,主要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及耗氧有机物污染,不同的是,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藻类大量的繁殖达到顶峰,由时段Ⅰ到时段Ⅲ的平均藻密度由1009.78 cells · mL-1增长到了2076.74 cells · mL-1,与此同时pH值由7.24降到7.17.综上,大体上古城区在不同的时间段主要受到生活和餐饮、旅游“三产”污水的污染,但局部有所差别,在时段Ⅱ第一主成分在浊度上具有较高因子载荷,说明有可能在时段Ⅱ内城河河道同时受到降雨地表径流、河道底泥释放的非点源污染;同时,在时段Ⅰ受限于水温的影响,藻类的繁殖得以抑制,随着温度的升高,藻类开始大量繁殖,对水生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建议在冬季对河道底泥进行清淤,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效果.3.3.2 空间分组B各时段因子分析由于空间分组B各时段在因子分析前的巴特莱检验KMO低于0.6,不适合在各时段内分别做因子分析,只对空间分组B做全年的因子分析(方差最大旋转),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3个因子,共解释了62.28%的总方差.F1的方差贡献率31.37%,表征因子为TN、NH3-N、TP和CODMn,代表营养物质和耗氧有机物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居民生活及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污水的排放.F2的方差贡献率20.36%,表征因子为DO、T、藻密度和Chl,DO与T、藻密度和Chl呈负相关,T与藻密度和Chl呈正相关,代表生物化学污染,主要来至自然因素与人为排放的营养物质相互作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进而导致藻类爆发.F3的方差贡献率10.55%,表征因子为EC.3.3.3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依据因子分析,内城河在时段Ⅰ、时段Ⅱ和时段Ⅲ及外围河道在全年时段内主要受到TN、NH3-N、TP、CODMn、DO和T等指标的影响,故对内城河及外围河道在全年时间段内进行污染源分配研究.由表 7可知,除浊度、pH、DO、EC和Chl的R2较小外,其余都在0.6以上,说明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估计值与实测值的比值(E/O)在0.994~1.143之间,也证明了这一回归结果的准确性.通过APCS-MLR得到的污染源贡献率可能为负值,也可能大于100%,这与污染源的排入对其他非影响指标的稀释有关.由表 7可知,古城区内城河F1对TN、NH3-N、TP和CODMn的贡献率分别为25.09%、31.81%、34.12%、19.83%,表明TN、NH3-N、TP和CODMn来自城市生活及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污水.同时,F1只是部分解释了TN、NH3-N、TP和CODMn的来源,表明古城区人为干扰强烈,污染源更为复杂,未识别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地表径流或河道底泥的扰动.F2对DO的贡献率为88.27%,表明DO主要受到生物化学污染影响.古城区外围河道及内外连通河道F1对TN、NH3-N、TP、CODMn和EC的贡献率分别为59.68%、81.31%、24.20%、13.92%.F2对TN、NH3-N和DO贡献率分别为11.01%、14.27%、35.79%,F3对TN的贡献率32.92%.表明TN、NH3-N、TP、CODMn同样是来自城市生活及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污水.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苏州市水源污染问题严重亟待采取措施
![苏州市水源污染问题严重亟待采取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cd49dd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6.png)
苏州市水源污染问题严重亟待采取措施尊敬的读者,本文旨在探讨并呼吁对于苏州市水源污染问题的重视和紧急采取措施。
以下将从水源污染的背景和严重性、污染原因分析、现有问题和挑战以及建立可持续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水源污染的背景和严重性苏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水库资源作为居民的主要饮用水和生产用水来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源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二、污染原因分析1. 工业废水排放:许多工厂和企业排放的废水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2. 农业面源污染: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水等,导致农田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水源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足:废水处理设施的落后和管理不善,导致生活污水无法全面得到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
4. 不当的垃圾处理:城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未能妥善处理,导致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和表面水。
三、现有问题和挑战1. 饮用水标准超标:苏州市自来水中常常检测出不同程度的污染物,如重金属超标、有机物含量超标等。
2. 水生态遭受破坏:水体中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和排放,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生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3. 健康风险增加:水源污染直接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
四、建立可持续解决方案1. 强化法律法规:加快修订相关水污染防治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2. 推行生态修复:加大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重点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和湖泊等水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3. 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确保废水排放达标,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4. 加强农业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5.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建立完整的监测、评估和惩罚机制,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综上所述,苏州市水源污染问题严峻,需要紧急采取措施保护和治理水源,以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 精细化治理资政建言
![苏州 精细化治理资政建言](https://img.taocdn.com/s3/m/56e28d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0.png)
苏州精细化治理资政建言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而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更加重要的治理挑战。
为了推进苏州精细化治理资政建言,本文将从环境保护、交通拥堵、历史文化保护三个方面谈谈苏州城市治理的发展。
首先谈谈苏州的环境保护。
苏州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
白天的拥堵,噪音污染,以及晚上的霓虹灯,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烦扰。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严格控制工业排放。
不仅要加强审批,提高准入门槛,还要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其次,要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可以通过规划绿化带、建设河道湖泊等方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
同时,对于乱停车、乱倒垃圾等行为,也应该严肃处理,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接下来是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政府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来改善公共交通运营。
同时,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
加强交通信号控制、合理安排道路施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智能交通建设。
例如,通过建设交通导航系统、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等方式,引导司机选择最优路线,减少拥堵。
最后要谈谈苏州的历史文化保护。
苏州以其丰富的历史遗产而闻名,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历史建筑濒临破坏。
政府应该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首先,要采取科学的修复手段,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
其次,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监管和管理。
加强日常巡查,严禁擅自改变历史建筑的用途,确保其正常使用。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综上所述,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历史文化保护等问题。
苏州海鲜核污染
![苏州海鲜核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9c5f16f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5.png)
苏州海鲜核污染
苏州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周边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河流,这为苏州的海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水域和土地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苏州的海鲜核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
在中国,核污染主要来自于核设施的运营、核废料的处理和核武器试验等。
虽然苏州没有核设施,但污染物可通过水路或空气传输到这个地区。
此外,附近的核电站也可能对苏州的海鲜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苏州周边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也可能导致海鲜污染。
工业废水和化学物质的排放往往最终流入周边的水域,对海洋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
而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可能通过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海鲜的安全性。
因此,苏州海鲜核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和废料的安全处理。
同时,应加强工业和农业行业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排放和污染物的释放。
公众也应提高环保意识,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是,保护苏州周边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以确保海鲜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机动车辆猛增,城市道路空气污染加剧 • 到2007年底,苏州全市各种机动车的保有量达到 了165.45万辆,排放的 CO总量为31.97万吨,被 列为全市CO污染源排放的第一大户。特别是对苏 州市区来说,机动车的保有量2007年比2000年增 加了2.36倍,达到了52.8万辆。其中载客小型汽 车增加最快,由2000年的1.6万辆增加现在的24.3 万辆,增加了13.8倍。大量的车辆行驶和有害的 尾气排放都集中在有限的市区道路空间,这不仅 给市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地隐患,而且进 一步加剧了市区道路的空气污染,导致城市“灰 霾”天气频现,十分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3)另外,从采取的治理措施上看,现在对工业 锅炉和工业炉窑的燃烧废气处理大都是采取末端 治理的方式。具体的讲,对于烟尘净化系统来说, 即使是采用的比较先进的静电除尘方法也还是不 能有效地去除烟尘中小于PM10(可吸入颗粒物) 的微粒;对于氮氧化物的削减来说,还没有寻求 到可靠的治理技术;对于烟气脱硫来说,虽有方 法但运行管理水平还跟不上要求,脱硫率保持在 70%~80%的不多。因此可以认为,如果苏州工 业废气污染的问题不彻底解决,那么改善全市大 气环境质量的良好愿望则将难以实现。
• (2)坚决淘汰落后的产能,要严格按照当 前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一系列规定,淘 汰那些至今还保留着落后生产工艺、破旧 生产设备、弱小生产能力、没有污染治理 手段的企业。具体的讲就是对于全市各地 还有一些残存的小化工、小造纸、小印染、 小电镀、小冶金等,应该通过政府的强制 措施和市场的自然淘汰规律予以取缔。
• 城镇生活源对地表水的污染还没有根本解决 • 近几年来,随着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苏州城 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止07年底,全地区 城市和乡镇已正式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达到114家。但 是根据普查结果分析,发现生活源废水的污染排放负荷仍 然居高不下,具体表现在:一是全市还有16.5%的城镇生 活污水因种种原因没有纳入污水管网,仍在继续直排,而 这部分污水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的污染负 荷恰恰又是相当高。二是餐饮业污水中的动植物油还没有 得到有效控制和根治,就近直排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由 此可见,城镇生活污水继续作为该地区水环境污染特别是 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 (4)继续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制 造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经济结构,建 设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要鼓励那 些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高附加值的产业优 先入驻,开辟绿色通道。从原则上讲,苏州目前 的36个工业行业除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 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发展要加 以一定的限制外,其它的31个行业都可以择优发 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先 进装备制造业等。
• 工业源某些行业仍然是地表水污染的重点 • (1)全市工业污染源的行业门类共有36个,其中有工业废水排放的 污染源达14 234家。长期以来,工业领域的水污染治理一直是环保工 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减排措施,最终取得了 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效果。 • (2)但是根据全市36个工业行业普查排名,目前工业废水COD和石 油类污染排放的第一大户是纺织业、BOD污染排放的第一大户是造纸 及纸制品业、氨氮污染排放的第一大户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这三大行业的企业目前在该地区的分布不仅面广而且量大,其中纺织 业就有7 747家,造纸及纸制品业有1 242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有1 773家。现状表明,这3个行业对污染物治理的提标改造工作 还没有到位,对水环境污染的总量控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 (3)实行更为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拒绝新污染 源的产生。这就要求建设项目的管理审批部门, 对于新建项目要严格对照《苏州市产业导向目录》 的内容,认真进行筛选。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 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等强化政策导向的同时,更 应注重各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切实加强区域环 评和项目环评工作,把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污 染物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和决策依 据。当前重点应该关注的是,在水的方面有氨氮、 COD、BOD、石油类、动植物油类、总磷、总氮, 在气的方面有烟尘、SO2、氮氧化物等。
• 污水处理厂工艺简单,处理深度不达标准 • 根据普查资料分析,目前全市建成并已投入运行的污水处 理厂大都采用了一级沉淀加二级生物处理的工艺。这种传 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 用低廉的优点。但是这种工艺决定了它不能有效地去除比 较复杂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总磷、总氮、氨氮、石油类等, 因此使得污水处理厂普遍对于这些污染物的削减能力普遍 低于90%, 造成当前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上述污染负荷在全 市范围所占的比重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如果继续延续,显 然会对水环境的污染压力日益增加,致使富营养化现象日 趋严重。因此,很有必要对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的深 度处理措施,否则就不能适应当前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形 势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 建设循环型农业 • 紧密结合第一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在种 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的生 产过程中,努力做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 逐步减少农业的各类污染。循环型农业的 重点应该体现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其废弃物 利用的专业化及规模化方面,体现在产业 化的农业企业之间,体现在种植业、养殖 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链之间。
• 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 工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从环境保护的要求 与工业发展的形势来看,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将是一项 长期性的任务。对于当前来说主要是: • (1)适度控制电力、钢铁、化工、纺织印染等高污染、 高能耗的行业发展规模,实施清洁生产,并在区域上合理 布局。在能源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清洁能源的输入量,鼓 励企业使用和多用,减少工业煤炭的使用量,为苏州各地 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大气环境容量。另外,根据区域水环 境的承载能力和污染特征来确定适宜的产业类型与规模, 切实做到避重就轻。在这方面,钢铁、化工、纺织印染行 业应该首先做到。
• 工业源废气排放仍然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 (1)苏州全市现有工业废气排放的工业源总数为 5741家,废气污染仍然当属工业源的排放贡献最大。 其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全市的90%以上, 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全市的80%以上。 • (2)据统计,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的主要行业是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加工业、纺织业这3个行业;排放氮氧化物的主要 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显而易见,这3 个行业的能源消耗现在仍然是以煤炭为主,能源 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
• (3)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全市农村的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还没有 全面开展治理。特别是2007年,全市农村外来常住人口达到了200万 人,其人数大大超过了本地农村人口。这些人员与当地村民一起,就 业于农村,生活于农村,致使农村人口压力与日剧增。然而,这些农 村的公共卫生设备条件很差,甚至没有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生活垃圾 和生活污水大量产生与排放,导致周边环境尤其是河道严重污染。据 调查统计,农村生活污染源废水的COD、氨氮、总磷、总氮排放量分 别占到了农业源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7.15%、70.17%、43.3%和 46.41%,使当地的农村环境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 • (4)因此,根据全市COD、总磷、总氮、氨氮排放总量的分析,农 业源对全市地表水的污染影响已不容轻视,它的污染负荷已上升到与 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同等的地位,甚至还 要超过这三者。对于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应该引起高度的警觉和重视, 必须采取以往抓工业污染防治那样力度来抓农业污染的治理,无疑这 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苏州空气污染
• 苏州市环境空气的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 并重的复合污染。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仍 然是影响全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另 外,苏州市区的酸雨发生频率为79.6%,五 市(县)城区的酸雨发生频率在19.6%~ 53.5%。
苏州水质污染
• 但是全市地表水目前的污染类型属综合性 有机污染,所反映的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氨 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 石油类。其中影响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首 要污染物为氨氮,因此对氨氮的污染控制 成为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的关键。另外, 全市主要湖泊的水质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 要特征,因此影响全市主要湖泊水质于中低端水平 • (1)据统计,目前在苏州市工业企业使用的清洁能源主要有焦炉煤 气、高炉煤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 油、其他燃料、热力和电力等11种。虽然其种类比较齐全,但是使用 的数量却不占主导,折合成标准煤计还不到10%。 (2)通过对各种能源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水平分析比较后发现,目前 与污染排放有关的原煤和洗精煤这两种能源在全市工业领域的消费量 分别占42.5%和13%,二者之和达55.5%。煤炭的主要消费行业是电 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其中 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消耗最多,能耗强度最大,达到5.4吨标 煤/万元产值。这种状况反映了苏州地区的能源结构还没有完全摆脱传 统模式的束缚,而以煤炭为主的工业能源消费格局很可能在未来几年 内又将继续存在。
污染原因
• 农业源对地表水的污染已经上升到首要因素 • (1)据分析,在苏州全市排入环境地表水体的废水中,来自农业源 的COD排放总量占到了全市的51.3%、总磷的排放占全市的65.5%、 总氮的排放占全市的52.2%,形成了地表水体有机污染的半壁江山。 • (2)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的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 殖业发展较快,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据统计, 目前苏州各种规模的畜禽养殖业有4 903家,各种水产养殖业有22 521家。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处理率相当之低, 还不到5%,造成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养殖户的污水都是随意直接排放。 它们的COD、总磷、总氮排放量分别占到了农业源相应污染物排放总 量的36.1%、27.56%和25.0%,对水环境的承载负荷造成相当的冲击。 在水产养殖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养殖户为片面追求高产,实行高密 度养殖,盲目用药,过度投饵,不可避免地使养殖排水对水环境造成 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