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魅力之源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作者:陈蓉来源:《牡丹》2018年第11期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
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
想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一)陕北的地域特点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孕育着近14亿的炎黄子孙,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陕北地区是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圣地,无数的战士、人民在这里为了中国的崛起和美好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这里正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因其位置处于陕西北边,所以才有了陕北这个名字。
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域面积达到92521.4平方千米,该地区地面以中生代基岩为地基,再加上一层厚厚的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层,最后再经过流水冲刷和土壤风化,就形成了一种新地形。
(二)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歌曲样式有吆牛歌、采石歌、打场歌、打夯歌这几种。
劳动号子以劳动内容为基础,劳动者根据劳作的节奏旋律而哼唱,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多变的劳作形式下,劳动号子给劳动者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愉快。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歌唱形式,将歌曲演绎得生动形象而富有魅力,同时,歌曲的表现结合了劳动者独特夸张的哼唱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感。
劳动号子不仅是一种歌曲,也是陕北人民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代表了陕北人民最真挚的劳动生活。
(三)信天游信天游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高腔和平腔两种,在民歌的曲风范围中,它属于山歌一类,也就是在山田中哼唱的歌曲。
所以,人们又可将其称为“酸曲”或“山曲”,它包含的内容不多,歌词简洁明了,节奏鲜明纯朴,韵调起伏有序,通常每两句作为一个结构体,上下句押韵或者不隔句的押韵。
让“陕北民歌”进课堂的几点思考
让“陕北民歌”进课堂的几点思考提起陕北,不由让人想起那高亢、悠扬的陕北民歌,陕北曾以丰富的民间音乐闻名全国,陕北民歌的数量之多、流传之广是其他地区的民歌无法比拟的,代表作品有《赶牲灵》《走西口》《东方红》等。
它向世人展示出陕北民俗独特的文化魅力,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承继并珍藏在陕北人心中的一座富饶而辉煌的文化艺术宝库。
然而,陕北民歌发展至今,出现了断层和失落,甚至存在着从社会文化生活中逐渐消失的可能。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陕北民歌从产生的根源上出现了断层。
年轻一代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经历、生活等与陕北民歌产生和流行的背景有了质的变化。
除了少数流行的陕北民歌经典名曲之外,他们热衷于追星,热衷于影视名曲、校园歌曲,而不再对陕北民歌情有独钟。
二是陕北民歌没有与时俱进。
从流行的陕北民歌来看,大都是旧歌、老歌和经过艺术家们加工改编的歌曲,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追随时代节拍,宣泄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新歌太少,能引起轰动、广泛流传的新创陕北民歌更少。
从演唱方面看,那些老的民间艺人、民歌手们逐渐老去,大都已不在人世,新歌手,大都肚里东西少,艺术修养差,感情色彩淡,只会呆板学唱,不会创编的演唱。
新一代陕北人对陕北民歌的认识、理解出了偏差,若不及早进行抢救、创新,陕北民歌将濒临灭亡。
作为陕北人,我有责任保护和发扬陕北民歌,这独特的文化遗产,作为老师我希望“陕北民歌”可以进入课堂。
让陕北民歌走进语文课堂,是保护、传承、创新陕北民歌的一条有效途径。
首先,了解陕北民歌有助于学习古典文学知识。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但是由于离我们现在的年代太远,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而陕北民歌却得益于陕北的长期落后和闭塞,在形式和内容上保留了一些古典文学的痕迹,为学习古典文学提供了捷径。
陕北民歌在创作上大量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这是沿用了至今两千多年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创作手法。
以陕北民歌中的比兴来讲《诗经》中的比兴,学生就可以快速理解比兴这种手法。
浅谈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浅谈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是很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吻合陕北文化特质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地方语言的运用,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地方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而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又显现出了同那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一样的苍茫、恢宏而又粗犷奔放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陕北民歌艺术魅力黄土高原由于声乐教学的需要,我接触了许多陕北民歌以及有关陕北民歌的一些文献资料,被陕北民歌――我国众多民歌中的一支奇葩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在此想通过论述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以使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更好的认识和掌握陕北民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在艺术界国际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也就是说越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东西,在世界上也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受欢迎,而我国的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许多“海归”那里了解到,外国人在欣赏中国歌曲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中国的R&B、Rok,更多的是在欣赏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歌。
中国幅源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歌,在这众多的民歌中,陕北民歌无疑是我的最爱。
第一次接触到西部歌曲时,我就被这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陕北民歌所震撼并深深吸引。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这片黄土地一起生长,传唱至今,处处显示着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它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特点,使它成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陕北民歌如同那里的人民一样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精品。
陕北民歌所拥有的这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是很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吻合陕北文化特质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地方语言的运用,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地方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又显现出了同那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一样的苍茫、浑宏而又粗犷奔放的演唱风格。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陕北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质朴真诚、优美婉转的旋律、深邃动人的歌词,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是作品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折射出了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展现了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本文将对《平凡的世界》、《兄弟》和《农民》中展现的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进行研究。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歌贯穿整个作品,是作品的灵魂和音乐,它作为文化符号,代表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众多的陕北民歌经过人物读诵和演唱,展现出了陕北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也展现了陕北农民和普通人民的坚韧乐观、热情真挚的精神风貌。
比如,《说句话》一曲,表达了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普通人民内心的感受和期待,歌曲旋律简洁明快,歌词含蓄深刻,直击人心;《长恨歌》一曲,反映了历史沧桑和陕北人民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和文化传统,具有宏大的音乐气势和文化厚重感;《二泉映月》一曲,则是展现了陕北民歌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和多样性,既有东方古典音乐的内敛与幽静,又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热情和豪放,让人叹服不已。
《兄弟》中的陕北民歌同样充满了艺术魅力,它融合了多种民族音乐元素和陕北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风格,鲜明地展现了陕北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旷达豁达的人生态度。
比如,《黄河颂》、《农民兄弟》等歌曲,呈现出了陕北歌手的深切感受和音乐表达力,歌词选材独具匠心,丰富多彩的旋律和含蓄深邃的歌词,犹如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陕北民歌画卷,令人难以忘怀。
《农民》中的陕北民歌,则是展现了农村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和人物性格,既有愁苦悲壮的歌曲,也有欢快明快的民俗歌谣,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
比如,《嘎达梅林》一曲,旋律清新明快,振奋人心,展现了陕北民歌简约明快、豁达率直的音乐风格;《追梦人》一曲,则是讴歌了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陕北农民形象,歌曲旋律徐缓深邃,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这些陕北民歌不仅作为文化符号,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民族传统,还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传递了人性之美和文化情感。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摘要】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歌曲,描述了陕北地区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本文通过分析该民歌的特点、歌词、曲调、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揭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陕北民歌的特点包括朴实真挚、生动形象、流畅自然等,而《三十里铺》的歌词深刻感人,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场景和心情体验。
曲调特色则体现在简单悠扬的旋律和节奏感强烈的演唱风格上。
演唱者在传唱这首歌曲时,往往能够深情演绎出农民的苦乐哀怨,情感表达十分真挚动人。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关键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艺术特色、演唱分析、背景意义、特点、歌词分析、曲调特色、演唱风格、情感表达1. 引言1.1 介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背景意义《三十里铺》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陕北民歌,歌词悲壮感人,曲调优美动听。
这首歌描绘了陕北地区旧时社会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公与贫富差距。
《三十里铺》在陕北地区被广泛传唱,成为了当地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陕北民歌是陕西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这些民歌往往以朴实的语言描绘农民的生活和感情,反映了陕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十里铺》作为其中的经典之一,更是代表了陕北民歌的精华和魅力。
通过对《三十里铺》的演唱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陕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奋斗。
这首歌曲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表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 正文2.1 陕北民歌的特点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陕北民歌通常以民间语言为歌词,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陕北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易于传唱,常常以重复的旋律和简单的节奏构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陕北民歌多以男女对唱或合唱的形式呈现,展现了生活中的情感和故事,使人产生共鸣。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三十里铺》是陕北地区的一首民歌,这首歌以其深情动人的歌词和优美动人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
该歌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具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本文将从歌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对《三十里铺》进行深入分析。
一、艺术特色1. 消除地域界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三十里铺》是陕北一带的民歌,但其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化范畴内是可以普遍赏识的。
该歌曲在表现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追求和希望。
这种文化价值的普世性,才使得《三十里铺》成为陕北地区的骄傲,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赞誉。
2. 以生动的民间语言表现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
《三十里铺》的词曲都使用了陕北地区普通人所用的日常语言,把日常的琐碎、朴素表达得自然、朴实、生动。
歌词中的“三十里铺,一夜的路;三十里铺,一生的印记”这些经典的句子,表达了普通人对家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他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状态。
这种表述方式不仅贴近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也让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产生共鸣和震撼,这是其艺术魅力之一。
3. 独特的旋律和唱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十里铺》的旋律厚重、抒情,并且充满了陕北地区独特的乡土气息。
其中北方人民一贯的豪放激情和坚韧执着的个性特点,以及陕北地区独特的开放、豁达和慷慨,都在旋律和唱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另外,歌曲的唱调变化多样,高低起伏、跌宕起伏,让听众听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演唱分析1. 正确的发音和语感是演唱成功的关键。
《三十里铺》的演唱需要十分注意其地域特色和民间语言的特点。
因此,在演唱中,必须严格按照北方方言的发音和语感进行演唱。
同时,演唱时要注意歌曲情感的细节,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中心句子要重点突出,以体现歌曲的感染力。
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演唱者才能够真正地传递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2. 合适的情感表达是演唱成功的重要体现。
演唱者在演唱《三十里铺》时必须充分发掘该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够真正地传达其情感力和表现效果。
陕北民歌的魅力赞美诗句
陕北民歌的魅力赞美诗句
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瑰宝之一,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吸引着无数的听众。
以下是一些赞美陕北民歌的诗句:
1. 陕北民歌如一股清泉,润泽着人们的心田。
2. 它那凄美的旋律,是历史的深情缩影。
3. 陕北民歌如同一面照亮黑暗的明镜,照见了陕北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4. 它那悠扬的歌声,如同一支永不消逝的烛光,照亮着人们的灵魂。
5. 陕北民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让人们在音乐的海洋中翱翔。
6. 它那深情厚重的歌词,是一座桥梁,把人们的心灵紧紧相连。
7. 陕北民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乐章,它让每一个听众都沉浸在其中。
8. 它那纯净的音乐,如一条清澈的小溪,在人们心中涟漪荡漾。
9. 陕北民歌是一朵傲然绽放的花朵,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10. 它那朴实无华的歌声,如同一盏明灯,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 1 -。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最新年文档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摘要:中国民歌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陕北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陕北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民俗文化,陕北民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在旋律、节奏、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是人民思想、感情与精神的结晶。
陕北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及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地域民歌里最具代表性的歌种。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陕北民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由这种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地理环境,才逐渐形成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分类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这里多样且独特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民歌不仅具有汉族音乐的特征,也具有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陕北民歌的题材诸多,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大类。
(一)劳动号子号子是人类文化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早的民歌形式之一。
由于陕北的地域沟壑,劳动者常年劳作辛苦,劳动过程中那紧张的动作,沉重的负荷赋予劳动号子以吆喝、呐喊等特点。
既可以协调劳动,也可以抒发劳动者内心的压抑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慰藉。
陕北号子有打夯号子、耕地号子、碾场号子、船工号子等。
例如《船夫曲》等,节奏平稳又具有一定的力度。
(二)小调小调被称为里巷之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小调的范围包罗极广,歌词一般是通过较有艺术修养的民间艺人加工传授,结构比较完整且内容丰富。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及一唱众合[1]。
小调既有淳朴健康的歌唱,又有带着市民庸俗的曲调。
如《三十里铺》就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真切动人的陕北民歌。
(三)信天游陕北民歌形式多种多样,信天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
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体裁――信天游。
其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陕北一带的主要山歌歌种。
信天游的曲调变化多样,节奏自由、歌词通俗易懂。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符号。
这些歌曲充满了浓郁的陕北风情和深厚的人民情感,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研究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一、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人民情感。
它是陕北地区农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歌曲,虽然歌词简单,但表达出来的情感却是十分深刻的。
陕北民歌大多数是由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流传广泛的句子组成的。
它们往往具有单纯的结构、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民族精神,充满了朴素、真实和深邃的感情。
陕北民歌的声音嘹亮、高亢,表达出人民生活的各种美好与痛苦,正如路遥所写《平凡的世界》中描绘的那样,“唱陕北民歌的声音象柿子树上的知了,一声比一声高昂。
”在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是中心情节的元素,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也是小说意境的表现方式。
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陕北民歌扮演着丰富小说情节、塑造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角色。
陕北民歌的旋律和歌词,成为了表达主人公面对挫折、生活苦涩时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贾晓芙和郝淑雯悲情的相思之歌、李向前大耳窿时的反思之歌,还是田晓霞的坚韧之歌和马大龙的革命之歌,都通过陕北民歌这一文化符号的呈现,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文化内涵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既蕴含着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又折射着当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它们记录了陕北民间生产、生活、婚姻、爱情、战争、祷告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了道德、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同时又折射了陕北民众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在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则成为了表达人民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素材。
综上所述,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既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又反映人民生活、表达情感,其代表的陕北文化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冯健雪演唱的陕北民歌
冯健雪演唱的陕北民歌
摘要:
一、介绍冯健雪和陕北民歌
二、陕北民歌的特点
三、冯健雪演唱陕北民歌的风格与技巧
四、陕北民歌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
五、结论
正文:
【一、介绍冯健雪和陕北民歌】
冯健雪,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自幼喜爱音乐,后进入陕西省乐团,逐渐成为我国陕北民歌的代表人物。
陕北民歌,源于我国陕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陕北民歌的特点】
陕北民歌具有旋律优美、曲调高亢、情感真挚等特点,歌词内容广泛,既有描绘生活劳动的,也有表达爱情婚姻的,还有歌唱英雄人物的,充分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
【三、冯健雪演唱陕北民歌的风格与技巧】
冯健雪的演唱风格热情豪放,充满活力,她以深厚的嗓音和精湛的技艺,完美诠释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
她不仅擅长演唱传统的陕北民歌,还能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为陕北民歌注入新的生命力。
【四、陕北民歌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
在冯健雪等人的努力下,陕北民歌在当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的陕北民歌,不仅在陕西地区广为流传,还唱遍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五、结论】
总的来说,冯健雪是我国当代陕北民歌的代表人物,她的演唱不仅展现了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也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摘要】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下有着独特的发展路径。
本文从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入手,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同时分析了陕北民歌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文章指出了新时代下陕北民歌发展的前景以及推广与传承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轨迹,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陕北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1. 陕北民歌2. 新时代3. 发展初探4. 历史渊源5. 传承与创新6. 当代社会7. 意义8. 现状9. 未来展望10. 发展前景11. 推广与传承12. 发展方向1. 引言1.1 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初探新时代下陕北民歌的发展受到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的巨大影响,传统的陕北民歌在这个时代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陕北民歌作为汉族的重要民歌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陕北民歌将如何发展和传承,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是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 正文2.1 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歌传统。
在古代社会,陕北地区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们在农闲时节常常聚集在一起唱歌,表达对土地的祈求和感激。
这种民歌传统逐渐演变成了陕北民歌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变迁,陕北地区的文化逐渐丰富多彩,民歌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在唐宋时期,陕北地区的民歌受到了当时中原地区文化的影响,开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而在明清时期,陕北地区的民歌更是融合了汉、回、蒙等多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形式。
近现代以来,陕北民歌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传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陕北地区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陕北民歌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陕北地区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便利,陕北民歌开始向全国乃至世界传播。
试论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Vo . . 4 123No.
延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ma f na c t n l T c nc lIsi t o r lo "n Vo ai a & e h ia n t ue Ya o t
20 0 9年 8月
Aug2 .009
[ 摘
要] 陕北民歌 是劳动人 民长期 以来形成 的表情达 意最朴素的吟 唱形式。劳动时解乏、 苦难 时解忧、 恋爱时表 白是 其主要
[ 文章编号】17 — 1 8 2 0 ) 4 0 9 - 2 64 6 9 (0 9 0 - 0 9 0 -
陕北 民歌 同其 它地 方 民歌 一 样 . 劳 动 人 民 长 期 以来 形 是 成 的表 情 达 意最 朴 素 的吟 唱 形 式 。 独 特 的地 理 环 境 和 历 史 上 多 次 的更 迭 演 变 , 得 这 一 地 域 民族 不 断 融 合 。 方 少 数 民族 使 北 的入 侵 和 中原 地 区 极 力对 此地 的政 权 夺 取 .形成 一个 拉锯 地 带 。陕 北 民 歌 极 富 感染 力 。 它 的历 史 有 关 。 当 地 人 的 生 活 和 和
了 延 川 县 马 家 河 乡 发 掘 的 一 处 古 墓 壁 绘 画里 的 这 壶 酒 酿 得 久 了 , 发 散 出 醇 芳 的 香 气 , 香 就 这 气 就 变 成 了歌 声 , 窑洞 里飘 散 出来 , 漫 得 好 远 好 远 。 者 , 从 洇 再
艺 术 内 涵 , 期 以来 兴 盛 不 衰 、 久 弥 香 , 它 独 特 神 奇 的 艺 长 历 有 术 魅 力 。 随着 历 史 的演 变 。 种 劳 动 号 子 的 旋 律越 来 越 美 , 这 内 容 越 来 越 丰 富 。 者 认 为 . 北 民歌 的功 用 性 主要 体 现 在 于 劳 笔 陕 动 时解 乏 、 难 时 解 忧 、 爱 时 表 白这 样 三 个 方 面 。 苦 恋 漫 步 黄 土 高 原 , 会 发现 。 里 沟 壑 纵 横 、 你 这 峁梁 交 错 , 一 眼 望不 透这 绵 延 的 山洼 . 寻不 见 市 井 街 道 。 在 这 人 迹 罕 至 。 穷 山恶 水 之地 , 细 看 去 , 梁 间 却 有 几 户 人 家 依 山 坐 落 , 树 仔 沟 绿 掩 映 。 吠 鸡 呜 , 烟 袅 袅 。因 为 人 烟 稀 少 , 间 劳作 , 些 以 犬 炊 山 那
浅谈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浅谈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作者:郭琳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9期[摘要]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是很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吻合陕北文化特质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地方语言的运用,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地方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而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又显现出了同那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一样的苍茫、恢宏而又粗犷奔放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陕北民歌艺术魅力黄土高原由于声乐教学的需要,我接触了许多陕北民歌以及有关陕北民歌的一些文献资料,被陕北民歌——我国众多民歌中的一支奇葩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在此想通过论述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以使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唱中更好的认识和掌握陕北民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在艺术界国际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也就是说越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东西,在世界上也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受欢迎,而我国的民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许多“海归”那里了解到,外国人在欣赏中国歌曲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听中国的R&B、Rok,更多的是在欣赏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歌。
中国幅源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歌,在这众多的民歌中,陕北民歌无疑是我的最爱。
第一次接触到西部歌曲时,我就被这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陕北民歌所震撼并深深吸引。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所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这片黄土地一起生长,传唱至今,处处显示着它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它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特点,使它成为陕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陕北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陕北民歌如同那里的人民一样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精品。
陕北民歌所拥有的这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是很多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独特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吻合陕北文化特质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中地方语言的运用,又恰到好处的突出了地方风格,增强了歌曲的地方色彩: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又显现出了同那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一样的苍茫、浑宏而又粗犷奔放的演唱风格。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注:本文仅供参考。
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铁道兵出身,因其作品《平凡的世界》等而享誉文坛。
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陕北民歌的影响,其中陕北民歌更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音乐特点以及在路遥小说中的艺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在路遥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一、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北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民生活艰苦,因此陕北民歌在传承时代传统、表达人们情感及生活体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陕北民歌中,情感真挚、内容翔实,质朴、深沉、悲壮,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苦涩、对祖国的热情等丰富多彩的情感。
二、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式简单:陕北民歌的调式多为五声音阶,这为其简单、朴实的音乐特点奠定了基础。
2. 旋律优美:陕北民歌的旋律优美,富有变化,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的民间音乐特色。
3. 歌词质朴:陕北民歌的歌词质朴、深刻,真实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4. 伴奏简单:陕北民歌的伴奏多为简单的弹拨乐器或打击乐器,使得音乐更加朴实、自然。
这些音乐特点使得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三、陕北民歌在路遥小说中的艺术应用在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贯穿成为作品的精髓所在,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歌在《平凡的世界》中, 陕北民歌被用来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男主人公叶红英对陕北民歌的钟爱和追忆,在歌声中表达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凸显了他坚韧、热爱生活的性格。
陕北民歌也成为小说情节的铺垫和高潮,如男主人公叶麟与夏明翰在陕北民歌的伴奏下发生纠纷,加深了故事情节的张力。
在《兄弟》中,陕北民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塑造人物的工具,更是表达主题思想的载体。
陕北民歌《走西口》文化魅力审视
… …
・
四、 从文 化心理 角度上审 视
“ 走路 你怎 么样 ?住 店你 怎 么样 ? ”表 面上传 达 的是 情哥 情妹 离 别 时的 关怀 体 贴 。而深 层 隐含 的却 是 陕北 人 民对 生 命艰 辛 苦涩 的 深 深倾 诉 , 尤其 是 王二 妮的 演 唱风 格 , 在那 一 声 声一 句旬 的 安顿 叮嘱里, 浸 透 的是 无尽 的 悲苦 , 成 为这 块 古老 而 浑厚 的 黄土 地 无 时 不在、 无 处不有 的文化 因子 。
三、 从地 域文化 上觉度 上审 视
头
1 、 陕 北位于 黄土 高原 腹 地 , 在 左有 滔滔 黄河 , 右有 巍 巍子 午岭 , 前有 险 恶 的金 锁关 挡 道的 情 况下 , 陕 北 人想 要走 出 高原 , 只 有 从 后 野 茫茫 的西 口寻 找出路 。 “ 哥 哥 你走 西 口, 妹 妹 你 实难 留。手拉 着哥 哥 的手 , 送你 到 大 门 边那 天苍苍 、 。 2 、《 走西 口 》就不只 是 情哥 情妹 的别 离吟 唱 , 而 是表 现 了高 原 哥哥 你走 西 口, 小妹妹 送你走 ; 有 几句知 心话 , 哥 哥你记 心 头。 人在 脱 离母体 , 远 走他 乡时那 种依 依 不舍 、 生 离死别 的痛 苦心 情 , 表 走路 你走 大路 , 万不要 走 小路 ; 大路 上人 马稠 , 小路上 有贼寇 现 了高原 人对朦 胧的 陌生的远 方 的恐惧和 向往 。 坐船 你 坐船 后 , 万 不要 坐船 头; 船 头上 风 浪 大 , 操 心摔 在 水里 3 、 让 我 们 感受 到 陕北 人在 沉 重 的苦 难 生活 面 前 生命 意志 的 坚 。 韧执 着 , 感受到 一种类 似宗教 精神 的民间 信仰 。那种 “ 走 ”的精神 , 日落你 就 安 生 , 天 明 再登 程 ; 风寒 路 冷 你 一 个人 , 全 靠你 自操 表 现 了陕北人 民面对 苦难 的挑战和 反叛 精神 。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赏析
陕北民歌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颗瑰宝,它以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展现了黄土高原上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和热情。
以下是对陕北民歌的一些赏析:
1.历史价值:陕北民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许多歌曲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歌曲,生动地记录了陕北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历程。
2.音乐特色:陕北民歌的音乐特色鲜明,具有高亢、激昂、粗犷的特点。
它的旋律多采用自然真声,节奏明快,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同时,陕北民歌的歌词也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3.文化传承:陕北民歌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通过传唱陕北民歌,人们可以了解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社会影响:陕北民歌在社会生活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平台,还成为了社会凝聚力的
源泉。
在各种庆典活动和集会上,人们都会唱起陕北民歌,共同表达喜悦、祝福和祈愿。
5.艺术价值:陕北民歌在艺术领域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和艺术家的关注。
许多艺术家通过对陕北民歌的改编和创新,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中华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欣赏和传唱陕北民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试论陕北民歌中的方言魅力
打 上 了 明快 、 干 练 的 烙 印 。 使 民 歌 在 演 唱 的时 候 朗 朗 上 口 、 掷 地 有 声 。 体 现 在
民歌 歌 词 里 . 就 明 显 的 看 出 陕 北 人 民 的
爱 恨 情 仇 有 如 其 个 性 一 样 。如 “ ( 男) : 想
亲 亲想得 我手 腕腕 ( 那个 ) 软, 呀 呼嘿 ,
( 三) 宣 泄人 们 的 激 情 与 斗 志
陕 北 人 心 直 口快 , 不会 拐 弯 抹 角 , 吞
吞吐吐 , 这 一 种 生 活 习 性 给 陕 北 的 民 歌
个 声 母 . 即有 全 浊 声 母 v 、 z和次 浊声
母 ,因此 陕北 的 方 言 中就 出现 了 大量 的独 特 的 自己 的词 汇 这 些 词 汇 不 仅 表 现 在 日常 用 语 中 也 大 量 的应 用 于 称 谓 之 中。如疲劳 叫“ 熬” , 害羞 、 丢人叫 “ 背 兴” . 热 闹 叫“ 红火 ” . 叫连襟 为 挑担 、 两
如“ 圪溜 圪趔打圪渣 , 好 似骡子地 下趴 ” “ 你 这 个 老 汉 少 日鬼 ,脑 上 长 一 颗 叶 叶
陕 北 方 言 中 大 量 的 使 用 叠 词 叠 语
也是其独有 的特色 . 这 些 叠 词 叠 语 出现
以突 出 、 形象 、 生动、 鲜 活 的方 式 体 现 了 旧社 会 人 们 的悲 惨 生 活 , 倾 诉 心 底 的 无
方 韵 味 的词 语 应 用 于 陕 北 民 歌 之 中 , 就 导 致 陕 北 民歌 具 有 其 他 地 方 没 有 的 独
特韵味。
呀 儿呦” 。歌 词 中 对 男 女 的 爱 情 刻 画 得 非 常形象 , 尤 其 对 女 子 的那 种 意 乱 情 迷 更 是 用 一 种 夸 张 的手 法 表 现 了 出来 。又
陕北民歌之魅力试析
陕北民歌之魅力试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北这块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也孕育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陕北民歌,它“出自老百姓的口”,深为老百姓所喜爱,传唱于五湖四海,名声在外,实为陕北人的自豪。
陕北民歌中有许多是有关爱情婚姻的,这些情歌可谓是浩瀚的陕北民歌中的精华部分,有的更是脍炙人口、闻名全球的绝唱,成为人类民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陕北民歌之所以受人们欢迎,是有它的魅力之所在的,这里,我试从陕北情歌入手,分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陕北民歌的魅力。
一是从情感美方面而言。
其一是情真。
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情实感,而陕北情歌将此发挥到了极致。
陕北厚实的黄土、暴烈的狂风、闭塞的交通、贫瘠的土地等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陕北人憨厚老实、纯真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
这种地理环境和性格决定了陕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当他们的一腔喜怒哀乐无法倾诉时,喊上一嗓子,便全都喷涌而出了,这种喊,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通过听陕北情歌,这种情之真是能够被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得到的。
《想你想的活不了》一首表达的是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想到什么程度呢?茶不思饭不想,整天以泪洗面,想成个半吊吊,错把他人认情人,直至害起相思病来。
这让我想到了《西厢记》中的张生,真是天下的情人一个样。
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世上哪个少女不怀春,《女孩寻汉》表达的是少女对婚姻的渴望;《尼姑思凡》则表达了尼姑的怀春之情。
《十爱姐》表达的是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夸赞,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陕北男子也不例外。
《光棍哭妻》表达了光棍汉没了妻子之后日子的恓惶,真是悲悲切切,苦不堪言。
在我听过的陕北民歌里,由龚琳娜唱的《走西口》是最让我感动的,那低沉哀婉的曲调,让听者也不由得深受感染。
人生最苦是离别,这种离愁别恨,经陕北民歌唱出来,直抵人的心窝,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的难舍难分,也莫过于此吧。
真情最美,在陕北情歌里,我们体味到了一种情投意合、纯真朴实的美。
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作者:单南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3期【摘要】民歌的灵魂不在于歌词,不在于创作手法,而是在于传递出来的歌声里。
陕北民歌结合了陕北百姓的情感、习俗、精神,用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在世人眼中。
运用陕北的地方语言,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陕北民歌风味儿,突出了陜北独有的民歌风格,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陕北民歌奔放又淳朴的特色,使世人能够更好的欣赏陕北民歌,同时也对陕北民歌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文针对陕北民歌的独特性,演唱方式和情感内涵做了一定的诠释和延伸,通过一些歌词的描写来表达陕北民歌的情感特色和演唱风格。
【关键词】陕北;民歌;魅力【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陕北民歌的独特性陕北民歌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生存环境。
在汉朝之后,陕北就成为了军事要地,长期处于战争之中,使陕北地区风沙弥漫,百姓苦不堪言。
最后,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凡事都有两面性,因为地域的特殊,陕北民歌的风格也与其他地区的民歌大不相同。
不但吸取了各个地方民族的民歌优点,进行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同时,也结合了自身的地域特殊化,形成了独有的“陕北风味”民族歌曲。
陕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的必经之路,是草原、沙漠、黄图高原的三者融合的地方,有利于男耕女织,有利于与少数民族频繁往来。
所以,陕北民歌既带有黄土高原的特色,又带有恢弘大气的黄河文化风格。
在旋律上也体现了豪放而淳朴的男子汉的形象和温柔贤淑又任劳任怨的妇女形象,因为陕北的地域方便与东西部文化交流,使他们的民歌在创作过程中,形象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民歌是百姓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具有现实性的、能快速被百姓所掌握、接受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他们通过民歌来抒发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唱歌的时间、地点也非常随性。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体裁是“信天游”,也称“顺天游”、“小曲子”,是山歌类型的体裁。
如七言两句歌词的《脚夫调》,就是信天游的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的魅力之源Thu, 01 Mar 2012 12:00:57 +0800【原文首发于《思想的防空洞》,感谢作者“狄马”的原创分享,因原文过长,特分两篇刊发。
作者曾撰文《宠辱皆忘?自欺欺人!》】近年来,在世界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有好多人也开始重视和保护民歌以及其它的民间艺术了。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大大小小的晚会上总有那么一两个原生态歌手粉墨登场,甚至像中央台主办的青年歌手大赛这类全国性的赛事,也专门设了“原生态组”以示褒奖。
看这类晚会和比赛,观众等待的也就是一两首原生态歌曲。
为什么民歌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什么几个未经训练的乡村歌手用大白嗓子唱出来的歌,就能将官方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声乐教育体系打得七零八落?这里面有好多原因值得分析。
除了来自国外的美声唱法暂且不提外,所谓的“民族唱法”实际上是土洋结合以洋为主的混合唱法,在近三十年举国上下齐练“共鸣”的模式化教育下,已经没有了任何个性可言。
它的那一套所谓的科学方法一开始就是直奔“颂歌”而去的。
更可笑的是,全国的56个民族,没有哪一个民族是用这种方法唱歌的,怎么还好意思叫“民族唱法”?相比之下,“原生态唱法”才是真正的“民族唱法”。
与学院派歌手千人一面直着脖子大唱颂歌的情形不同,民歌的美来自生活,来自人性深处对爱,对幸福自由的永恒渴求。
它的美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
一首先它情感真挚。
一个拦羊老汉因为寂寞,走到山梁上吼两嗓子,这用不着伪饰,也想不到发表,更谈不上版税,也没有大奖和评委。
如果说有评委,山就是评委,水就是评委,天地自然就是评委,对面的二道圪梁就是评委,羊就是评委。
这些评委虽然都没有余秋雨有学问,但这老汉至少不要担心有人会考他,认识不认识新西兰国旗?一个人唱得再好,说得再好,也不管是那路唱法,说到底总不出《毛诗序》的那几句话:“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这就说到一切音乐的本质上了。
一个捻毛线的老婆婆,因为思念过世的丈夫而哼起了哭灵歌,一个赶脚的老汉几十里不见人烟,就靠《走西口》打发寂寞,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因为春心萌动而低吟《女娃要汉》,这些都和职称、房子、奖金、名气无关,而只和自己的快乐与忧愁有关。
陕北人说“信天游就是没梁的斗,甚会儿想唱甚会儿有”,又说“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没法解忧愁”,说的就是“信天游”对于生命的重要。
对于一个“学院派”歌手来说,唱歌可能只是一个职业,唱某一首歌可能是因为某个领导喜欢,也可能是某项政治任务的需要。
再投入点的,也只是把唱歌作为一种生活的调节剂;而对于某个民歌区域内的百姓来说,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唱歌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再说严重点,它是穷人的口粮,是受苦人的永恒故乡。
因而不是说学院里没有好歌手,而是说“学院”在性质上是属于“官”的。
一个“学院派”歌手不管宣称他多么热爱民歌,它总是天然地倾向于“官”的,而民歌之所以是民歌,关键不在“歌”,而在它的限定词“民”;而“官”与“民”从来就是对立的。
如果明代乐府机关的一个歌手,在皇宫举办的一场晚会上唱“宁让皇上的江山乱,不叫咱俩的关系断”,这个歌手肯定会被杀头;即使在宋代相对开放的勾栏瓦肆,一个演员如果胆敢唱“瓢葫芦舀水沉不了底,忘了娘老子忘不了你”,道学家也肯定会拿他告官;而在民间,尤其是在陕北这种“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地方,歌手们从来就是这么直愣愣地唱的。
他们不管别人会怎么说,也不管礼教是不是允许,只要是发自肺腑的真挚感情,他们总要设法唱出来,于是才有了下面这些敢爱,敢恨,敢哭,敢笑的句子:发一回山水落一层泥,交一回朋友蜕一层皮。
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
想你想得眼发花,把谷子锄了草留下。
想你想得着了慌,犁地扛了个饸饹床。
水蘸麻绳三股股拧,打死打活不回心。
水蘸麻绳墙墙上挂,靠你们老小管不下。
砍断脚跟筋还在,拄上拐棍还要来。
听说妹妹上了吊,眼泪和泥盖起了一座庙。
泪蛋蛋本是心头的油,谁不伤心谁不流。
阎王殿前双胳膝膝跪,阴曹地府咱一搭里睡。
手拿铡刀取我的头,血身子也要和你头对头。
真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但美的东西却一定是真的。
比如,在婚姻不自由的年代,年轻貌美的女人对父母包办的男人恨得咬牙切齿,极力诅咒其早死:奴妈妈生奴九菊花,给奴配了个丑南瓜。
对面价沟里拔黄蒿,我男人倒叫狼吃了。
先吃上身子后吃上脑,倒把我老奶奶害除了。
天黑吃了半夜里埋,临明做一双结婚鞋。
这种愤恨对于一朵“插在牛粪上”的“鲜花”来说,可以理解,也无疑是真实的;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年代,男人同样也是牺牲品,再说长得丑也不是他的错。
因而这种诅咒现在看来就有点残酷。
但反过来说,一个歌手要想表达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唱出动人的歌,靠虚情假意,扭捏作态,肯定是办不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二其次要说的是民歌的语言。
民歌,顾名思义,是民间的歌,老百姓的歌。
老百姓所用的语言和官方文人使用的语言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大的区别是,老百姓用的是白话文,官方文人用的是文言文。
老百姓要想学会文言文非得在私塾或县学、州学里念个十年八年不可,但老百姓等不上啊!一个母亲因为孩子哭得不睡,就哼一支儿歌催眠,你不能让她在私塾里摇头晃脑地念上几年再来哄孩子睡。
一个春心萌动的小伙子为了吸引异性,就不停地唱歌,你不能说让他学会四书五经了再来唱。
他真要去学了,漂亮的也恐怕早让人家抢走了。
乡下的妇女亲人死了,哭灵的时候是有词的。
比如哭父亲(陕北土话叫大):大呀,我的没活够的大呀!你丢下我们叫谁照应呀?我的大呀!大呀!你回来把我也引上走呀!这时,你不能说这些妇女的唱词太俗,应该用文言文唱:“先父大人,寿数未尽的先父大人!汝抛下骨肉,谁复照应?先父大人,余之先父大人!莫若还魂,将余引领。
”看一下!那种哭灵时一唱三叹、令人肝肠欲断的气氛全没有了。
为什么呢?因为文言是“死的语言”,“死的语言”无法表现“活的情感”。
白话文是“活的语言”,是活在老百姓口头上的自然语言。
只有“活的语言”才能表现“活的情感”。
一个生活在汉语圈中的歌手,不识字都没关系,只要他会说汉话,就可以自由表达心中的感受。
因为民歌用的是地道的口头语。
“我口唱我心”,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唱,根本不用考虑对仗押韵、“之乎者也”那一套。
以陕北民歌为例,这种“活”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叠词”的运用。
“叠词”是一种儿童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体现。
我们听小孩说话,是喜欢把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或某个单音节的词重复一次的。
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原始思维方式,它经常会出现在一些原始民族或封闭的地域性很强的文化中。
这不是歧视陕北人,说陕北人都是孩子;而恰好说明陕北人是拿一种诗性智慧和诗性逻辑来看待世间万物的。
这一点在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书中有充分的论述。
他认为诗性智慧和诗性逻辑是最接近神性的。
圣经上说: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象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东方哲人老子也多次把理想的圣人人格描述成一种“婴儿”状态。
如“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等。
这说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哲人的心目中,只有小孩子或类似小孩子的智慧才是接近“天”和“道”的。
这种智慧用在语言创造上,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人格化,感觉化,文学上也叫“移情”。
因为小孩没有抽象事物的能力,他在理解事物时只忠实于自己的自然本性,也就是感官。
陕北话里有好多词是用人体及各个器官来暗示和隐喻事物的,如“脑畔”、“树脑子”、“洋芋眼”、“男猫”、“女猫”等。
我想这里面隐藏着陕北方言的最大秘密。
“叠词”不过是其中之一:铲碳就要镂底底,交朋友就要交好女女。
杨柳开花飘毛毛,你是哥哥的嫩条条。
白格生生的脸脸太阳晒,苗格条条的手手拔苦菜。
毛突生生眼眼白格生生牙,红格丹丹嘴唇该叫哥哥咋?双手搂住你的细腰腰,就像老羊疼羔羔。
花椒树上落雀雀,一对对撂下个单爪爪。
拔不起黄芥带不起艾,下不下个狠心怎来来?长腰腰蚂蚁虚土土上爬,写上封书信你捎回家。
白天想你圪塄塄上站,半夜想你灯花花上看。
想你想成个病人人,抽签打卦问神神。
神神把嘴绷了个紧,半天没有啃一声。
有个现代版的民间小调,把陕北方言的叠词可以说用到了极致:想你想得不能能,趴在地上画人人。
穿衣找不见扣门门,整个成了个瓷人人。
睡觉寻不见灯绳绳,开车找不见油门门。
走路看不见圪塄塄,没你难活得不行行。
正因为“叠词”是一种儿童话语方式,所以它完全遵循口语化的原则,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而且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天真烂漫。
第二是虚词的运用。
虚词是相对实词来说的。
它在一个句子里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也没有实在意义,但有它和没它是不一样的。
文言文为了节省字句,也因为书写成本的昂贵,往往把虚词省掉了。
省掉以后,简洁是简洁了,但口语的生动、活泼却完全没有了。
这一点大家想一下多年前拍电报时的用语就明白了。
胡适先生在他的讲演中以《诗经》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还有“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以及《论语》中的几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
顺便说一下,《论语》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用当时的白话记录的生动讲义。
它甚至把孔子会见“女朋友”的事都记录在案了:“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话着墨不多,但通过重复、间用几个虚词,把孔子做贼心虚、赌神发咒的窘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陕北民歌中的虚词用得很多,最常见的有“呼咳吆”、“哎咳咳”、“吆号号”、“哎呀”、“唉”、“呀么”、“这么”、“那么”、“就”、“咋”、“也”等。
这类虚词往往表现了歌中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表示哀叹,有的表示不满,有的表示祈祷,有的表示惊讶,不一而足。
有的歌甚至基本上就是由虚词构成的,比如《打夯歌》:“咳哟咳哟,咳哟咳哟,调哟么来着。
哼,咳!哼,咳!”一长串虚词,来回唱,有腔有调,有板有眼,然实词仅“调”、“来”两个字。
还有《踩场歌》(踩场是陕北古老的打场法,这歌在牵牛踩庄稼时唱):“哞哞来,好好来来,好好来来好,来来好好来,好来来,哞哞来……”,曲调平稳,悠扬自然,然仔细听下去,实词只有“来”一个字,“好”是陕北人吆喝牛时专用的叹词。
这类虚词实际上就是《毛诗序》中说的“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的“嗟叹”,虽然没有实在意义,但有了它们,整首歌就变得飞扬灵动起来。
如果说实词是一首歌的枝干,那么虚词就是它的血脉。
没有枝干,整首歌固然就会倒下去;但没有血脉,这支歌同样会成为一具骨骼俱在的尸骸。
有的歌甚至完全就是靠一两个虚词提起来的,比如《东方红》中的“呼咳吆”,龚琳娜《走西口》中的“哎咳”等。
第三是衬词的运用。
衬词和虚词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