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科学常识 地震知识与应对
震群型地震
这类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 没有突出的主震。最大地震在全序列中所占能量比例一般均小 于80%。 震群型地震的特点是地震频度高,能量的释放有明显的起伏, 衰减速度慢,活动的持续时间长。震群的震源往往较浅(小于 10千米),随时间震群的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 震群型地震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震活动逐步升级的;另一种是 两个以上主震型地震组合而成的。震群与主震尚未发生的前震 常难以区分。
面波。
震级及其相应的能量
震级 1 E(10-7J) 2.00*1013 震级 6 E(10-7J) 6.31*1020
2
3 4 5
6.31*1014
2.00*1016 6.31*1017 2.00*1019
7
8 8.5 8.9
2.00*1022
6.31*1023 3.55*1024 1.41*1025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 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 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 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 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 植物遭毁灭;
1935 年,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即常说的里氏几级地震)提 出了计算震级M的公式: M=lgA-lgA0 式中:A是某一待测震级地震在标准地震仪上的最大记录振幅; A0 是作为比较标准的另一个已知地震在同一震中距上的最大 记录振幅。
地震知识与防震减灾
LOGO
第一篇
防震减灾基础科学知识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1、地震:地震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 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 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 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 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 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形 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 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 震带上;
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 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 地震带上;
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六、典型震例 河北邢台地震 云南大关地震 辽宁海城地震 云南龙陵地震 河北唐山地震 四川松潘棗平武地震 河北尚义地震
1、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 级地震。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 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 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 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
大多数坍塌或倒平。地震还造成山坡崩滑与地裂缝,
毁坏道路,农田、水渠、埋没村舍。最大规模滑坡的 前缘冲抵小河对岸,形成高约30米的堤坝,堵水成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 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 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部 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 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 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 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伤亡人 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 人,占总人口的0.02%。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 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
关于地震的资料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
例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海神普舍顿就是地震的神。南美还流传着支撑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动,引起地震的说法。古代日本认为,日本岛下面住着大鲶鱼,一旦鲶鱼不高兴了,只要将尾巴一扫,于是日本就要发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关于地下住着动物在作怪的传说。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谁也不会相信这类迷信的说法了。
其实,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地震知识
一、地震知识
1.什么是地震?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 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地震预防基本知识
地震预防基本知识
一、地震基本常识
1、什么是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2、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地震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3、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从地表到地球中心主要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33公里。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伴随地球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比较脆弱的部位,岩层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位错等变动,于是就发生地震,这类地震叫构造地震。地球上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4、什么是震级?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5、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6、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7、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关于地震的资料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
例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海神普舍顿就是地震的神。南美还流传着支撑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动,引起地震的说法。古代日本认为,日本岛下面住着大鲶鱼,一旦鲶鱼不高兴了,只要将尾巴一扫,于是日本就要发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及和印度也有关于地下住着动物在作怪的传说。
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谁也不会相信这类迷信的说法了。
其实,地震就是地动,是地球表面的振动。引起地球表面振动的原因很多,可以是人为的原因,比如核爆炸、开炮、机械振动等;同样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原因,比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落地震等。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我们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1.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 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前兆,地震形成原因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前兆,地震形成原因2008-05-18 15:04昨天,全国多数省市都有地震的感觉,其中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超大地震,北京的通州也发生了3.9级地震。一时间,人们谈震色变,及时在地震微弱的北京,很多写字楼上班族赶紧跑下楼,甚至有单位在地震后不久进行了下午短期放假。那么,地震之恐怖,又如何逃生呢?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地震前,地下水也会出现极为明显的异常现象。因为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地球内部能量的变化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造成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等现象。此外,地震前气象也会有所异常,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雾、声、光、电、地温、气温、日月光等现象异常。最明显的是震前会出现蓝、白闪光及带状、柱状或球状光等地光现象。另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现象,比如成熟的南瓜会重新开花,果树提前发芽长叶等。一般来说,动物的表现都有时间性,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比如:牛、羊、马、猪在震前几小时至一天就会出现异常行为;老鼠在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鸡在震前一至两天;狗在震前半小时至两天等等。一旦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车里如何逃生?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如果在野外,就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
地震与地震灾害的防御
地震与地震灾害的防御
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震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遭受到200多次6级以上地震袭击,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数百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的三个基本概念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深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公里。震中指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分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按震中距分类,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短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按震级大小分类,一般将8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8级以下、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震安全知识竞赛试题(一)
1、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于(B)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地震常识》
地震常识
1.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发生了地震。
2.名词解释:
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
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什么是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什么是地震烈度?它和震级有什么不同?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等因素有关。
小学生防震知识
小学生防震知识
一、地震得一般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得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得地球表层得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与变化,地壳得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得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就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与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得振动就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得振动。我们一般所说得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就是一种经常发生得自然现象,就是地壳运动得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大小得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得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就是通过地震仪器得记录计算出来得,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地震按震级大小得分类情况:1、弱震:震级小于3 级得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得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得地震;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得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得又称为巨大地震。这次汶川地震就属于巨大地震。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就是有预兆得,地震前自然界发生得与地震有关得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得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或其它化学成份得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得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就是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得反应主要表现在:(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
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一般我们将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小地形变异常称为微观前兆,而将动植物和自然界所表现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在震前有异常的动物就有几十种,空中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处不在。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关于地震的几个问题解答
地理问题解答3月16日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2.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
在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
3.日本地震后地球自转速度是否加快?如果是,为什么?
会加快,因为此次地震所引发的板块移动、断层移位使地球内部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一天的长度将会缩短约1.8微秒。
4.日本3·1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美国地震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版块的运动所致。
网上还有人认为,日本此次是因为日本人在海底进行核试验引起的,而3月11日地震后海面出现的神秘大漩涡,可能就是日本通向海底核试验场的遂道崩塌,导致海水倒灌引起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
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
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
地震科普知识
总结(联想水波):
只感觉上下抖动 -----处在震中区 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 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 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 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 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 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 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 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 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 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什么是地震? 地震:科学的解释就是指因地球内 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 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产生的过程
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极震区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它是有一定大小的区域,又称震源区或震源体。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宏观震中——是指地震时,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 最严重的地区。 极震区——是指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比也最严重 的地区。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 距。
如果我们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 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一、地震监测预报
(一)地震基本知识
1、地震的定义
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地震的分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3、地震的基本参数
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震源深度是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8.9级,是发生于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还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一)
群测群防搞预报,动物异常很重要。
牛马驴骡不进厩,猪不吃食拱又闹。
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吠又嚎,家猫惊闹往外逃。
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
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复苏早。
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迁跑光了。
青蛙蟾蜍闷无声,白翻白肚水上跃。
野鸡乱飞怪声啼,蝉儿下树不鸣叫。
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麂鹿惊惶嚎。
大鲵上岸哇哇哭,金鱼出缸笼鸟吵。...
蜜蜂通过舞蹈,蟋蟀通过振动翅膀,蚂蚁通过碰触角来互通信息。孔雀开屏、小狗汪汪叫、鸟叫、萤火虫发光、熊抬起它的爪子海豚是靠声波传递信息,
发出不同的气味,比如:蜜蜂、蚂蚱、蚂蚁
发出不同的声音,比如:猴子、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