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21 古诗三首 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引言在四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一节课是关于古诗三首的学习。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古诗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诗一(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一,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一的内容和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3. 学习古诗二(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古诗的背景和意蕴。

•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古诗三(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三,让学生跟读,并讨论古诗三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学生自由创作与古诗三相关的小作文或诗歌,展示个人文学素养。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古诗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听写、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活动,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中的某一首,并写下感悟。

2.自选一首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朗读或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并朗读《诗经·关于寒冷时节的古诗三首》•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欣赏和感悟古诗的美2. 教学内容•《诗经·关于寒冷时节的古诗三首》(《秋风辞》、《关雎》、《静女》)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在开始新的课堂之前,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或情境导入课程,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教师可以开始讲述一个关于寒冷季节的小故事,如冬天的雪景、人们生活的变化等。

或者通过展示一些描绘寒冷的图片,让学生产生对诗歌的好奇和兴趣。

步骤二:诗歌朗读教师先朗读《秋风辞》,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风的声音。

接着,教师逐句朗读《关雎》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意。

最后,教师朗读《静女》,并询问学生对于古代女子的想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隐喻和寓意。

接着,教师分组让学生自主朗读这三首诗歌,并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停顿和抑扬顿挫等朗读技巧。

步骤三:诗歌欣赏和感悟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欣赏环节,播放配有背景音乐和图片的诗歌朗读视频。

学生们可以仔细观察图片、听诗歌朗读和音乐,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美。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感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觉得这些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觉得古诗中的景物和情感有哪些联系?”等。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任务,如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朗读或背诵,并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感悟。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于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21.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诗欣赏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导入新课、诗歌朗读、诗歌欣赏和感悟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感受到古诗的美。

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主要包含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的学习。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鹳雀楼、庐山瀑布和山寺的壮丽景色,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写作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通过交流讨论,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图文对照,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所表现的韵律美,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庐山瀑布和山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三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味,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3. 理解诗意: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教师讲解诗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感受古诗的意境:通过图文对照,学生感受古诗所表现的韵律美,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

5. 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6. 背诵与默写:学生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庐山瀑布》。

7.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2. 课题: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3. 课题下方分别列出三首古诗的诗句,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注意运用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引言21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21古诗三首》公开课,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含义;2.能够通过诗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能够简单描述诗中描写的事物或情景;4.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安排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将包括《21古诗三首》中的《秋思》、《夜泊牛渚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诗文。

通过朗读、理解、分析和欣赏这三首古诗,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人的风采和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方法1.朗读分析法:通过老师诵读和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氛围,分析诗歌的意境和寓意;2.情感体验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3.图文展示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诗中描绘的事物或情景;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内容和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利用一段音乐或视频短片,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感触。

二、学习《秋思》1.老师朗读《秋思》,讲解诗歌的背景和蕴含的情感。

2.学生分组欣赏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

3.学生朗读《秋思》,讨论诗歌中的感受和理解。

三、学习《夜泊牛渚溪》1.老师朗读《夜泊牛渚溪》,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2.学生根据文中描写,想象自己夜晚泊船的情景。

3.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图文展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触。

四、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老师介绍诗人孟浩然的生平和诗作背景。

2.学生体验诗中怀友离别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三首 课堂实录

《出塞》课堂实录一、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我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预习可以使课堂上的你学得更轻松。

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的背景,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预设:生1:我知道,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

师:你很善于归类总结,有做学问的潜质。

生2:我知道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师:是的,呆会就要了解为什么称为“压卷之作”。

生3: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奴和中原之间的战争从秦朝开始,到汉朝,到唐朝,一直没有间断。

师:你也是做历史学家的好苗子。

谢谢你们的资料,这对我们理解古诗很有帮助。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1读师:也许你不是读得最动听的,但你是这个教室里最勇敢的;生2读师:字正腔圆,向你学习;生3读师:很有自信,继续发扬。

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韵味来。

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三名学生读。

师相应评价:这是一个含蓄深沉的王昌龄;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王昌龄;这是一个从容平和的王昌龄。

3.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多读几遍,意思也会渐渐浮出水面的。

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谁先来?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期的明月依然照亮着边关,)师:这里明明说的是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呀?怎么?生: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师:你真会读书(板书:互文明月边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分组讨论
(说说项羽的故事。)
第四板块——总结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1.知诗人: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6.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导背诵。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示儿》、《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弘扬中华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够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教材:准备《古诗三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古诗。

让学生谈谈对古诗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三首古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分享学习古诗的经验。

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夏日绝句 教学实录

夏日绝句  教学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孩子们,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适合朗诵,更适合吟唱。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月满西楼》,请大家静静地听,用心地欣赏!(课件播放歌曲)师:听了这首古典乐曲,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生1:很动听。

生2:听得很舒服。

生3:我觉得曲调很柔。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

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生1: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生2:她写的词很婉约。

师:你们说得真好。

李清照的词成就很高,多是表达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之作。

这位纤弱敏感的女子也有她豪迈、刚烈的一面。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她的这首千古绝唱。

(师指课题,生读课题)二、理解课题、试读古诗师:谁能说说从课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夏天写的一首绝句师:你的知识面真广。

师:什么是绝句?有谁知道?生2:一种文学体裁。

师:你了解得真多。

师:下面请听老师给大家范读这首古诗。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师: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试读古诗)师:你们的声音真洪亮,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会表现得更出彩。

三、出示学习目标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理解“人杰、鬼雄”,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师:目标明确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四、读古诗、解诗意、悟诗情师:请同学们看学习指导一: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师读)师:同学们,开始吧。

(生自学)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愿意来展示?(找学生读)师:谁愿意挑战?师:谁来点评?(生:读的好,读的有节奏)师:你还敢挑战吗?(生读)师:你不仅读得有节奏,而且富有感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 》(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设计)2023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

该诗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争和戍卒生活的七言绝句。

教学内容围绕《出塞》的诗歌背景、诗句解读、情感表达以及诗歌意境的领会展开,通过深入分析诗句,使学生理解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戍卒的艰辛生活和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历史背景和深层次情感。

2. 领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3. 学会通过诗歌鉴赏的方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出塞》的背景资料、插图及朗读音频。

2. 课本及辅助教材:包括《出塞》的原文、注释及相关解析。

3. 诗歌鉴赏指南:提供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边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的兴趣,导入新课《出塞》。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出塞》,标记生词,尝试理解诗句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句中的难点和意象,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解析:教师详细解析诗句,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5.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出塞》,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节奏美。

6. 鉴赏活动: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学生尝试对《出塞》进行评价和分析。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出塞》的诗句、主题和情感。

包括以下内容:- 诗歌标题《出塞》- 诗句及重点字词- 诗歌的背景介绍- 诗人王昌龄简介-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作业设计1. 背诵并默写《出塞》。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四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选取《21 古诗三首》作为教学内容,这篇古诗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歌,既有励志的内容,又有对自然的赞美,适合四年级学生欣赏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了解《21 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2.能够正确朗读三首古诗,感受语言的美感;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4.能够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感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教材《21 古诗三首》;2.提前制作好教学PPT,包括古诗的文字内容和配图;3.准备好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录音机等;4.分发好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古诗的抄写和课后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教师先朗读第一首古诗,然后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通过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在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情感。

4.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学习第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不同古诗的表现形式和情感,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也可以设计一些诗歌创作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完成古诗的抄写任务,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

七、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诗歌朗诵比赛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3.能够运用学到的古诗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古代语言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古诗创作。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本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入学生对《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与理解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找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古诗,互相探讨古诗的意义,并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朗读。

2.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古诗的素材或题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古诗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朗读。

2.练习补充古诗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或关键词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这一单元选入了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分别是《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感悟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收集刘禹锡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景是如何被诗人描绘的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提问:“请问诗句中的洞庭湖、峨眉山、夜宿山寺分别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出塞》的基本意境与诗意,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感受其中所抒发的壮志豪情。

二、教学准备
•课件:包含《出塞》的全文及注释、图片等。

•教具:黑板、粉笔、录音设备等。

•课外材料:与《出塞》相关的历史背景、注释等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出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古诗《出塞》(15分钟)
•逐句讲解《出塞》,包括诗人的抒情情感和对出塞题材的描写技巧。

3. 听读诗文(10分钟)
•让学生依次朗读《出塞》,指导其准确把握语调与节奏。

4. 分析诗歌(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出塞》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增进对诗歌的理解。

5. 背诵与操练(15分钟)
•分段指导学生背诵《出塞》,并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6.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结合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鼓励学生发表课后感想。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堂的互动程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加学生对于《出塞》的深入探讨。

•调整课堂时间分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的参与机会。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继续背诵《出塞》,并撰写一篇《出塞》的读后感。

六、延伸拓展
•组织学生赴博物馆、历史文化展览等活动,加深对于出塞题材的理解。

以上为教学设计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出塞》这首古诗的优质课教学!。

【2019最新】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优质课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

【2019最新】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优质课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最新】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教学实录-优质课课堂实录-部编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古诗新唱教学过程:一、巧设背景介绍——知人论世解诗境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在边塞诗中,你知道哪些?生:(自由发言)师:王昌龄的《出塞》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谁能亮开嗓子,美美地吟诵一遍?生:(读古诗)师:提到边塞,你想到哪些?(生畅所欲言)师:说着说着,老师想了解边塞,走进边塞的心情是越来越迫切了,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烽火连连的战场。

关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有谁与大家分享?(生根据课前资料相互交流)二、精于字词推敲——细读文本品诗意师: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这就是征人们的生活!他们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诗中哪个词最牵动你的心,牵动你魂?生1:明月。

师:是啊,明月从来都是思念的代名词——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哪夜不思乡啊!请你仰起头,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吧!(生读)生2:关,边关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连春风都不能到达的边关,也阻隔了家人的一切消息,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请你代征人诉说内心的委屈吧!生读诗句生3:长师:从秦朝,到汉朝,到诗人所在的唐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透过这个“长”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个性朗读生4:未师:一个“未”字,饱含了多少辛酸与失望啊!师:听着听着,我们的心越发变得——生1:沉重生2:凄凉生3:悲哀师::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人未还,心相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语。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课文学习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内容,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情。

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和运用1.分析《临江仙》和《鹿柴》两首古诗。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通过听讲解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课堂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肯定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家长反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拓展古诗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古诗歌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古诗朗诵和创作成果。

3.古诗创作比赛:举办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对《古诗三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满江红·怒发冲冠》、《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教学。

3.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诗的基本内涵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和感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文化内涵,谈谈诗歌中的感慨和感情。

5.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研读法、朗读比赛法、小组讨论法。

6. 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情境呈现(5分钟)老师将屏幕投影到黑板上,用图片简单描述三首古诗中有关情境。

(图片应该是与课文相关,例如《静夜思》可以用月亮图片来呈现。

)2.比较研读1(10分钟)老师分别朗读三首古诗,并带领学生朗读。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各个小组分别学习一首诗,有几个步骤:第一步:学生朗读自己研读的古诗;第二步:学生脱口而出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第三步:学生和小组成员进行互动,总结出自己对古诗的共同理解。

3.比较研读2(10分钟)此时,三个小组要来到一起,互相交流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并对古诗的内涵和意境进行比较研读。

4.朗读比赛1(10分钟)老师邀请各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针对所学习的古诗进行朗读比赛。

得分较高的学生将有机会在总结汇报中朗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5.情境还原(10分钟)老师根据图片和描述将情境还原,学生听一听老师的解说,用自己的词语,描述古诗中的喜怒哀乐。

6.情感表达(5分钟)此部分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老师之前介绍的内容,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或者亮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这一部分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7.总结汇报(10分钟)老师就此给出整堂课的总结并进行汇报。

此时,各位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朗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古诗。

二、教学反思这一节课教学方法较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地接触古诗,更好地了解文化内涵。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出塞》(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出塞》(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出塞》(部编版)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

(板书:唐)说到唐诗,你会想起哪些诗人?生:李白、杜甫。

师:分别是诗仙、诗圣呀,还有吗?生:王昌龄。

生:李贺。

生:白居易。

生:王维。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

的确,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鼎盛时期,出了不少千古留名的大诗人。

刚才有位同学说到了王昌龄(板书:王昌龄),他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并不亚于李白,你对王昌龄有哪些了解?生:他生于公元698年,死于公元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

他的籍贯是太原。

师:(微笑)看来你对他的户籍很了解。

生: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和《从军行》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师:(追问)你知道这两首诗被称为什么诗?生:边塞诗!师:你知道什么叫边塞诗?生:我认为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士兵生活的诗。

师:王昌龄当时在诗坛就有“诗家夫子”之称,足见他的诗歌造诣之深。

由于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被冠以“七绝圣手”之美誉。

尤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边塞看看。

(课件显示阴山)师:这是阴山,在内蒙古中部,它山峦叠嶂,绵延千里,自秦汉以来,中国就在这里修筑边关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也就是被称为胡人的少数民族的侵扰。

唐朝时,就有一支叫匈奴的胡人常常盘踞于此,屡次度过阴山,侵犯中原,于是无数热血男儿离开故土,告别亲人,万里长征,来到这里,日夜守卫祖国的安宁。

曾深入边塞生活的王昌龄用他的诗记录下那里的边关和那里的战士。

(板书:出塞)(生齐读诗题)师:你怎么理解出塞?生:出了自己的国度,到塞外去。

生:战士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保卫祖国的边疆。

师:说得好!其实王昌龄并不是第一个写出塞的人。

“出塞”是汉代的乐府诗题。

王昌龄用这样的旧诗题写了什么内容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昌龄这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出塞》。

(课件出示诗歌)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三首》中的不同古诗形式和题材,了解古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

2.能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体会古诗的韵律和音乐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三首》。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电脑。

3.其他:录音机、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通过谈论古诗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古诗《古诗三首》,并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古诗一《静夜思》(15分钟)教师先朗读《静夜思》,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次朗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语感和韵律感。

3. 学习古诗二《春晓》(15分钟)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并理解《春晓》。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意蕴,感受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4. 学习古诗三《将进酒》(2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将进酒》,让学生感受杜甫豪放激昂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风采。

引导学生对古诗的题材和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5.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三首古诗进行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诗,并结合其他课文或课外知识,进行古诗赏析和创作活动。

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语言之美,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潜能。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写下对这首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长邀请式朗诵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教授《古诗三首》这一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三首古诗》课堂教学实录《出塞》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古诗新唱教学过程:一、巧设背景介绍——知人论世解诗境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在边塞诗中,你知道哪些?生:(自由发言)师:王昌龄的《出塞》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谁能亮开嗓子,美美地吟诵一遍?生:(读古诗)师:提到边塞,你想到哪些?(生畅所欲言)师:说着说着,老师想了解边塞,走进边塞的心情是越来越迫切了,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烽火连连的战场。

关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有谁与大家分享?(生根据课前资料相互交流)二、精于字词推敲——细读文本品诗意师: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这就是征人们的生活!他们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诗中哪个词最牵动你的心,牵动你魂?生1:明月。

师:是啊,明月从来都是思念的代名词——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哪夜不思乡啊!请你仰起头,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吧!(生读)生2:关,边关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连春风都不能到达的边关,也阻隔了家人的一切消息,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请你代征人诉说内心的委屈吧!生读诗句生3:长师:从秦朝,到汉朝,到诗人所在的唐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透过这个“长”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个性朗读生4:未师:一个“未”字,饱含了多少辛酸与失望啊!师:听着听着,我们的心越发变得——生1:沉重生2:凄凉生3:悲哀师::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人未还,心相系。

同学们,当征人们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幸存下来,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只可惜--------万里长征人未还!师:这是多少人的愿望?这征人不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是千百年来不计其数的征人们的愿望啊!(配乐朗读)让我们把目光转到秦朝,征人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着——(生读)几十年过去了,一样的边关,一样的明月,晋朝的士兵和亲人们无时不在哀怨着--------(生读)又过了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车轮碾到了南北朝,古关依在,明月依在,征人和亲人们在诉说着---(生读)多少年啊,多少代啊,这样的思念何时休,这样的思念何时了?只听见唐朝的征人和亲人们对着明月在呼唤着----------(生读)三、深究作品内涵——多元吟诵悟诗情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

都是战争给人们酿成了共同的悲剧!同学们,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仅仅只有悲哀吗?生1:——还有痛恨;生2:愤怒!师:让我们一起握紧拳头,来表达这满腔愤怒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原来,王昌龄这首诗是“字字有泪,句句含悲”啊!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战死沙场,也死而无憾,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那就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示后两句诗)师:李广将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一。

生交流相关资料师:他就是——“飞将军”李广师:了解了这些,你再读读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生:士兵怀念西汉的李广将军师: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生1:不敢度阴山师:要是李将军在,边关——生2:就会有安宁师:要是李将军在,将士——生3:就能回家师:要是李将军在,国家——生4:也会更太平(引读:)要是李将军在,多好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师:只可惜,李将军早已不在人世,现在的将帅是怎样的呢?——出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当战士们在奋勇杀敌的时候,将领却在寻欢作乐;生2:他们在醉生梦死,完全不顾征人的死活——(引读:)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这个时代没有像李将军那样的贤将,所以他们殷切的呼唤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个时代的将帅完全不顾征人的死活,所以他们只能失望而无奈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读着读着,我们终于明白了,征人们哪是在盼李广将军啊,他们是在渴望——生:现在也有像李广这样的良将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征人们回家有望吗?让我们从众多唐代诗歌中去寻找答案吧!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古诗师:读着读着,你明白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战争真的很残酷。

生2:我明白了征人们十有八九都回不来。

师:是啊!就算是侥幸没有死在战场,那也要“十五从军征”熬到“八十始得归”呀!那个时候,迎接征人的还是家吗?——生齐:不是,是冢!是坟墓!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的心又添了几分沉重,对战争又添了几层——生:痛恨!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不仅仅是征人的希望,这还是谁的希望?(亲人、诗人、我们、大家、中华儿女)板书:人民师:是的!痛恨战争、渴望和平是每一个人的心愿!(板书:盼和平)让我们齐读全诗,把心愿传达—(生读全诗)四、主题理解深化——文本艺术再创造。

师: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万里长征人未还的的战士,一轮明月的光辉照在你的身上,冷冷清清,站在这高高的边关之上,遥望着家园和国土,你一定是思绪万分,心潮澎湃。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吧!(生写后,师生互评。

)师:学习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全诗,诗人王昌龄用了短短28个字,把征人们思良将之切,亲人们恨战争之深,人民盼和平之愿,描写得淋漓尽自,无不让我们感叹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所在,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板书设计] 出塞王昌龄边关明月征人亲人人民思良将恨战争盼和平《凉州词》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很多诗人喜欢以“凉州词”为题。

今天我们学得就是唐朝诗人写的一首《凉州词》。

(师板书)生:(齐读)“凉州词”二、初读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懂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师:我来请几个同学读生(甲):(大声地)读全诗生(齐):读全诗师:诗歌还要读出节奏,下面老师来读(师范读)生:鼓掌三、品读全诗师:下面我们再来读古诗,结合注释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生:自由读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全诗讲了什么?(生自由讨论,师巡回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葡萄酿成的美酒装在杯子里面,刚要喝的时候琵琶就马上弹起来了,醉倒在沙场上的将士自古以来征战有几人能回来。

师:你能够结合注释和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就初步读懂了诗歌的内容,真不错;通过朗读我们就看到了那精致的夜光杯里装着的葡萄美酒呀!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再读生:我仿佛看到了精致的酒杯里装的葡萄美酒。

师:是的,多么诱人呀!(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夜光杯,夜光杯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在唐朝,西域人酿的葡萄酒可有名了,刚才听到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声,谁能把这个惊喜之情读出来。

生:(大声地)“葡萄美酒夜光杯”师:声音很响亮,谁还能再读出惊喜的感觉生:葡萄美酒夜光杯师:从“夜光杯”中我听出了惊喜,同学们,这样的葡萄美酒呀,散发着香气,放在这样的夜光酒杯里面,让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么盛大的场面啊?生:我想那是一个很隆重的场面,因为只有富人才会有夜光杯吧!师:是啊!可见宴会的规格多高呀!你还看到什么?生:我还看到将士们在高高兴兴地品味酒的韵味生:我仿佛看到他们在那里欢声笑语,唱得那么快乐师:是啊,请你们把这种快乐读出来生:“葡萄美酒夜光杯”师:请所有女生发出兴奋和惊喜读出来女生齐:“葡萄美酒夜光杯”师:是啊,这样醉人的葡萄美酒,这样精致的夜光杯呀!可战士们正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播放琵琶声)请同学们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呢?边读边想生齐读:“欲饮琵琶马上催”师:在催促什么呢?生:在催促将士们要上战场了师:是吧!战事多频繁呀,酒还没到嘴,就要出征啦!多遗憾呀!谁把遗憾读出来师:你们想还在催促什么呢?生:还在催促将士们快点喝下这杯酒,要不就要上战场了师:是呀,在这样的大漠里呀,要喝到这样的美酒可谓是很难,要举办这样规模的酒宴可谓是难上加难呀!要趁这样的机会一醉方休啊!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生:“欲饮琵琶马上催”生齐读:“欲饮琵琶马上催”师:是呀,一边读一边想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谁能把这两句再读一遍生依次读。

全班齐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师:将士们喝得神采飞扬,“我”有点喝醉了,诸位老兄,谁来劝劝我?生:就别走了,还有两盘菜没上呢?生:好不容易有了美酒,你就这么走了,你就不多喝一点吗?师:是啊,这么难得的机会,多喝几杯酒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喝醉了也没有什么呀!师板书(“醉”)师:还有谁想劝我,我觉得劝得还不够生:好不容易朋友相聚,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不如多喝几杯吧生:上沙场也可以再等一下吧,多喝几杯吧!师:是啊!就算躺在沙场上也没有什么关系呀!(出示下两句)谁来读这两句生读:“醉倒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大组齐读这两句师:我有个疑问:为什么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不要笑我呢?生: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征战都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师:你能通过“几人回”读出了将士们的心声啊!我们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好好品一品“几人回”,看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呀!(小组讨论)生:读出了一种很悲凉的感觉。

师:来,让我们读出这种悲凉的感觉。

生齐读:“醉倒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生:“醉倒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后两句)(读出悲凉)师:这句诗让杨老师想起了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生:“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自古以来,边关烽火来袭,多少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谁能读出这种悲凉(三个学生依次读)(配乐)女生齐读师:读的好,我听出了母亲心中的凄悲,听出了将士们心中的遗憾,你们从“几人回”中还读出了什么?生:我还从“几人回”中体会了沙场中德残暴和血腥师:是呀,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那残暴血腥的战争场面吧(出示课件)看了之后,想说些什么生:我觉得这个场面太悲凉了,他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师:是啊,多么的残酷无情啊,请你把“残酷”读出来生:读后两句大组齐读师:“几人回”,是啊,没有几个人能回来,用反问的句式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