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

合集下载

海洋意境的唯美诗句

海洋意境的唯美诗句

海洋意境的唯美诗句

1.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苏轼

释义: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2.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宋苏轼

释义: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3.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唐白居易

释义: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4.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唐岑参

释义: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释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苦雨终风:下个不停的雨,吹个不停的风。③鲁叟乘桴:孔于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1)第一联和第二联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人生态度的是哪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参考答案】

(1)(3分)第一问:比喻(1分);第二问:用“苦雨终风”变晴,“云散月明”喻自己受到的各种打击和挫折已终结(1分),表达了遇赦北还的喜悦之情(1分)。

(2)(4分)第一问:“九死南荒吾不恨” (1分)。第二问:遭受人生打击,历尽坎坷艰险,(1分)仍心胸坦荡,乐观豁达(2分)。

3.这首诗颈联中所说的“鲁叟”是指,而“乘桴”说的是。(2分)

4.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请你具体说说,在这首诗的前两联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比”的手法的?(5分)

参考答案:

3. (2分)鲁叟指的是孔子,“乘桴”是说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之言。

4. (5分)首句“参横斗转”是深夜与黎明交替时分,比喻人生的黑暗即将过去;次句“苦雨终风”喻指南来所受的种种迫害;“也解晴”比喻迫害终

于结束了;“云散月明”比喻所有围绕自己的风波均已结束;“天容海色”比喻自己的光风霁月的人格。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北归心情与旷达豪放襟怀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②,苦雨终风也解晴③。

云散月明谁点缀④,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⑤,粗识轩辕奏乐声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题一作“过海”。

②参(shen)、斗:参星和斗星,皆属二十八宿。参横斗转,指参宿横空,斗宿转移。

③苦雨:久雨。终风:终日吹不停的狂风。《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暴”一句,毛传解为“终日风为终风。”苏轼这里用毛传训义。

④点缀:这里是翳蔽、遮盖的意思。

⑤鲁叟:指孔子。陶渊明《饮酒诗》中称孔子为“汲汲鲁中叟”。桴(fu):木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⑥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轩辕奏乐声:见《庄子·天运篇》:“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这里代指大海的的波涛声。

【评析】

元符三年的六月二十日,是苏轼一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在贬谪儋州、渡过了整整三年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之后,现在,他终于绝处逢生、得以渡海北归了,他生还中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此时此刻,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是可以想象的。面对着三年前的六月十一日曾经漂渡过的茫茫大海,他心潮起伏,写下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著名的诗篇。

此诗的第一句:“参横斗转欲三更”,是写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

来表现诗题中的一个“夜”字。在四顾茫茫、寥廓无际的大海上,夜间渡海,别无所见,只有靠辨认天上的星象,来判断方位和时间。所以“参横斗转”这个景象,在此诗的画面上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曹植的《善哉行》中,曾有“月没参横,北斗阑干”的句子,说明在中原,“参横斗转”是天将黎明时的景象。而在海南,看到参横斗转时,却是接近三更的时分。王文诰就曾指出:“海外测星与中原异……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苏诗编注集成》)所以苏轼在写出了夜空中星光灿烂、参横斗转的景象之后,加上了一个“欲三更”的判断——这漫漫的长夜就要过去,东方即将破晓、曙光就在前头了!这第一句诗,即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明朗、欢快的基调。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赏析纪昀评此说:“前半纯是比体。如

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

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

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

赞美海滩美景的诗句

赞美海滩美景的诗句

赞美海滩美景的诗句

1、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写了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描写了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

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作者平生所不曾有过的,虽然被贬到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九死一生,但作者本人并不悔恨,全诗

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2、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首句展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

湃着,举目望去,海的尽处是天,天的尽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刻画出如此壮美博大的画面。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此诗写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4、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任世间岁月轮回,伴人间万家灯火。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作者写傍晚时分,登楼东望,海天一色,一片苍茫。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诗中用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树木,月下的霜等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海的诗词唯美

海的诗词唯美

海的诗词唯美

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释义: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晴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2.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

释义: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的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释义:月映江面,犹如飞天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6.茫茫冬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释义:太平洋的冬天的茫茫海水的波澜好像与天边连到了一起,天边散落的月光都团聚到了一起。

7.海上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释义:海面上没有风的时候,波涛都是安安静静的。

8.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梁启超《天平洋遇雨》

释义:一场雨横跨两个大洲,眼前大雨巨浪涤荡了天地之后向东流去。

9.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释义:大海里面的龙宫应该有无限大,像天一样高的雁塔又有几层呢。

10.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常建《赠三侍御》

释义:月亮照在大海里,天空看起来好像无边无际的样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译文: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

是用不着了。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注释

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的是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哲理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哲理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哲理

1. 纵观自然界的美丽景象,无不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智慧。云散月明,是大自然无尽的魅力,它们点缀着宇宙间的华丽画卷,给人们带

来无尽的遐想与美好。

2. 云散指的是云彩在风的吹拂下逐渐散开,不再厚重浓密,而是轻盈

舒展。这种景象正如人生中的烦恼和困难,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消散,让心灵重新变得清澈、通透。

3. 月明则代表着皎洁明亮的月光,它能够照亮夜空,照亮大地,使得

黑暗变得明朗。月光就像人生中的希望和温暖,无论是在困难中或是

迷茫中,总有一束光明在照耀着前行的方向。

4. 天容海色则是自然界的奇妙景象,天空的晴朗和海洋的湛蓝相互交融,呈现出绝美的景色。这种景象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也

让人思考人生中繁华与淡泊之间的抉择。

5. 诗文中的“谁点缀”和“本澄清哲理”则点明了自然界的美景虽然

华美,但仍是哲理深刻的隐喻。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

启示,使人们在赏美景的也能够悟出人生的智慧。

6. 从此意义上看,云散月明,天容海色的美景并非仅仅是自然现象的

外在表象,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揭示。它们提醒人们要保持一颗清澈透明的心灵,修炼内心的品德和气质。

7. 在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中,这些自然元素提示着人们应该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不被功利和物质蒙蔽,不偏离初心,继续向着真、善、美的追求前行。

8. 云散月明,天容海色的景象,还启示人们虽然人生充满了曲折和艰难,但只要心灵明亮,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走向美好的彼岸。

9. 我们应该通过赏识自然美景来启发生活,不仅仅是享受美的物质享受,更要融入其中,学习自然的智慧和哲理,使得自身的品行更加高尚端正。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英译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英译

题目: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内容:

1. 想要准确翻译这句古诗,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2.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沉思。

3. 云散,代表着天空的明净和通透,月明则是庙堂之上的光辉。那是大自然的宣美之声,是自在之真谛。

4. 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表现着自然界原本的纯净和清澈的状态。将这些美丽的景象作为诗歌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仰和向往。

5. 英文翻译:The dispersing clouds and the bright moon, who is the embellishment? The serene sky and the clear sea, originally pure and clear.

6. 从诗句的内涵来看,应该选择一种较为含蓄且能准确表达其意境的英文表达方式。

7. 在翻译中,需要注意对原诗的尊重和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

流畅度。

8. 而在表达方式上,应该选择一种与原诗情感相符的语气和词汇,使

翻译能够传达出原诗的韵味和意境。

9. 最终的翻译结果需要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英文表达方式,准确传达出原诗的情感和意境。

10. 在英译这句诗的时候,需要仔细斟酌每一个词语的选择,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11. 英文翻译的质量对于一句中文诗歌的表达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12. 最终的英文翻译应当能够在保持原诗的意境和情感的基础上,让不懂中文的读者能够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咸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我也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

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

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

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译文与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译文与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译文与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全诗多次运用“比”的手法,韵味深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

原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遗憾。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诗意: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古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翻译赏析

古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翻译赏析

古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前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1094

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佑旧臣;苏轼更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诗中回顾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注释】

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

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翻译】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oRG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

翻译与赏析

【译文】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

【赏析一】

诗歌从渡海所见开笔。看似写景,实说自己的命运雨过天晴。颔联用《晋书谢重传》事。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曰:不如微

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作者以此表达自本澄清而陷害者居心不净。

颈联中鲁叟即孔子。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苏轼也力主改革弊政而道不行。孔子想去海外行道而没去;苏轼去了也无法行道,因此,空余鲁叟乘桴意罢了。

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苏轼绍圣四年被贬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岛,元符三年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廉州,在海南岛稽留的时间正好是三年零八天。这首诗就是写渡海北上那个晚上的情景。

【赏析三】

白的。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种比喻,意思说,在政治上,不用别人帮我洗刷污垢,我本来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评论说:前半纯是比喻,如此措辞,自无痕迹。就是说,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的确是这样的,前四句象是写景,实则写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迹,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议论。孔丘曾经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政治主张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

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说,徒然剩下鲁国老人孔丘关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第六句用了这个典故,说,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_全诗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_全诗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出自宋代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注释

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

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赏析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

赏析

译文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作者:佚名

纪昀评此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

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赏析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代: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

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

①参(s 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的是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形容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的是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的是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的是贬谪海南。

赏析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的是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的是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翻译】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

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鉴赏】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

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oRG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王文诰就说:上句,“问章惇也”;下句,“公自谓也”。“问章惇”,意思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公自谓”,意思是:章惇之流“点缀”太空的“微云”既已散尽,天下终于“澄清”,强加于他的诬蔑之词也一扫而空。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

害的好人就又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