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
长江干线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模式研究

长江干线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模式研究作者:罗胜祥来源:《中国水运》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长江干线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的陆续建成,长江干线的溢油应急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如何有效发挥国家设备库的效用,设备库的运行管理模式十分关键。
本文归纳总结了现行的几种国家设备库管理模式,分析了其优缺点,结合长江干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推荐的管理模式,并对于该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U69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5-0024-031 背景随着我国内河水运的快速发展,水上运输日益繁忙,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内河溢油应急能力的建设。
国务院于2007年批准了《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2005-2020)》,在我国长江沿线建设13个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以下简称“国家设备库”)。
按照此规划,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在长江干线(不含江苏段)建设了重庆、涪陵、万州、巫山、巴东、岳阳、武汉、九江、芜湖9个溢油应急设备库(点),实现了我国长江干线水域国家级溢油应急能力从无到有的转变。
随着溢油应急设备库的陆续建成,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设备库的运行已成为目前的重点工作。
2016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国家设备库的运行管理提出总体原则。
目前我国沿海国家投资建设的溢油应急设备库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初步探索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但在内河水域,由于国家设备库建成时间较短,且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与沿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还尚未形成成熟、科学、高效的国家设备库管理模式。
因此,开展长江干线国家设备库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已成为保障其发挥应急能力的关键环节。
2 国内溢油应急设备库运行情况分析国家设备库库是指以国家投资为主、由中央财政出资建设的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用于对抗重大和特别重大等级的船舶溢油事故。
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活》和《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为指导和规范各港口配备溢油应急设备,控制溢油污染,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安徽(临泉)奥宏超细滤材有限公司青岛光明研究所青岛欧森海事技术与服务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朝阳高洁徐述铎郭武胜李国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港口及油码头溢油应急设备的配备原则、种类和数量。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内河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及装卸站。
2设备配备原则2.1 根据码头靠舶能力将油码头分为5000 吨级及以下、10000吨级、50000吨级、100000吨级及以上四类。
2.2 按溢油风险将港口溢油量分为10吨以下、10吨到50吨,以此配备溢油应急设备。
3基本要求3.1 本标准中规定的作业船舶包括综合污油回收船和围油栏布防艇。
各港口可以根据实际能力与其它用途船舶专兼并用。
3.2港口的油码头应根据靠泊能力单独配备溢油应急设备。
码头有多个泊位,按靠泊能力高的配备,围油栏应单独配备。
3.3配备的溢油应急设备应符合技术先进、节能高效。
可操作性强、无二次污染,并将配套设备一并配齐。
4港口溢油应急设备种类4.1围油栏围油栏的类型分为固体浮子式围油栏、充气式围油栏及特种围油栏,其规格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2收油机收油机的类型分为转盘(筒)式、绳式、带式、堰式、抽吸式、动态斜面式、真空式、旋涡式及收油网。
其规格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3吸油材料吸油材料的类型分为天然类、粉未类、纤维类、海棉物及纸状物。
其规格见附录A (提示的附录)。
4.4消油剂消油剂的类型分为普通型及浓缩型。
其规格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5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包括围油栏卷绕架、围油栏动力站。
围油栏集装箱、充气式围油栏清洗机。
围油栏接头、储油罐。
浮动油囊。
浮动锁紧装置、定位朕接浮筒及消油剂喷洒装置。
船舶配备溢油应急设备、材料的经济选择

船舶防污染经济研讨会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船舶配备溢油应急设备、材料的经济选择刘宗江匡焕勤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青岛266400摘要:为有效、及时回收处理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船舶必须配备必要的溢油应急设备、材料。
一般大型船舶可配备1500型充气式围油栏400米,20吨/小时收油机l台,消油剂1吨,吸油绳1000米,投资约90万元。
中型船舶可配1000型充气式围油栏200米,lO吨/,J、时收油机1台,消油剂500KG,吸油绳500米,投资约40万元。
小型船舶可只配吸油绳200米,投资2万元。
关键词:溢油应急设备。
材糙同油栏;收油机:消油剂:吸油绳1、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海上运输业务日益繁忙,特别是海上油品的运输,使溢油事故发生的几率迅速上升,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有关职能部门也加大了执法力度,特别是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海洋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国际上对船舶防污工作非常重视,通过了大量的国际公约,对溢油污染处罚索赔规定的数额越来越大。
我国已加入大部分国际公约,迫使船舶必须配备相应的溢油应急设备、材料,以有效预防、处理可能发牛的溢油事故。
溢油污染的赔偿,涉及面广,赔偿额巨大。
如‘东方大使’号油轮油污案,总赔偿额1775万元;‘南洋’油轮案,赔偿792万元;‘海成’油轮案赔偿额1639万元;美国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搁浅并断裂,溢油1100万加仑,造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油污事故,赔偿额达数亿美元。
溢油案件的发生,既有人为操作失误,也有气象环境因素原因,而后者更难预防。
因此,配备溢油应急设备、材料及时回收处理溢油、消除污染是最佳选择,既经济又实用。
目前,国际发达国家的船舶,绝大部分配备了完善的溢油应急设备,可以自行处理一般的溢油事故。
我国政府对环保工作非常重视,表示决不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将环保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高度。
船舶溢油事故应急预案

一、前言为有效应对船舶溢油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海洋环境、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危害,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三、事故分类1. 溢油量小于100吨的船舶溢油事故;2. 溢油量100吨(含)至1000吨的船舶溢油事故;3. 溢油量1000吨(含)以上的船舶溢油事故。
四、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船舶溢油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应急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与响应(1)事故单位发现船舶溢油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溢油。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3)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实施各项措施。
2. 事故处置(1)围油栏设置:根据溢油范围和风向,设置围油栏,防止溢油扩散。
(2)吸油作业:利用吸油设备对溢油进行回收,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消油作业:根据溢油类型,选择合适的消油剂进行消油处理。
(4)清理作业:对溢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恢复环境原状。
3. 医疗救护(1)对事故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2)对事故区域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至人员生活区域。
4. 后勤保障(1)确保应急物资供应,包括围油栏、吸油设备、消油剂等。
(2)保障应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5. 信息宣传(1)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宣传普及船舶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提高本地区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保护海洋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

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船舶装备物资管理,提高船舶安全运行水平,保障船舶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注册船舶及其在我国领海、领海毗连区域、港口、锚地、船舶修理厂、保税区、海事协议区和其他船舶活动区域从事船舶装备物资管理活动(以下简称船舶)的行为。
第三条船舶装备物资管理,是指船舶为保障船员生命财产安全及船舶安全运行,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对船舶装备物资进行合理分类、储存、使用和维护等活动。
第四条船舶负责人应当加强船舶装备物资管理,保障船舶正常运行。
第二章船舶装备物资管理机构第五条船舶应当设立装备物资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船舶装备物资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装备物资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船舶装备物资的采购、保管、调配和管理工作;(二)定期检查船舶装备物资的存储情况,确保装备物资的完好和有效性;(三)根据船舶运行情况,合理安排和管理装备物资的使用;(四)起草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监督,确保装备物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船舶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工作,并保证其实施。
第八条船舶装备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确保装备物资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第三章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第九条船舶应当建立和完善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明确船舶装备物资的分类和标准,规定相关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保障装备物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各类装备物资的分类和标准;(二)装备物资的采购、保管、调配和管理流程;(三)装备物资的使用和维护规定;(四)装备物资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制度;(五)装备物资管理记录和报告制度。
第十一条船舶装备物资管理制度应当根据船舶的具体情况和运营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管理效率。
第四章装备物资的分类和标准第十二条船舶装备物资应当按照其用途和重要性,分为船舶必备装备物资、生活物资、应急物资和备用物资。
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前言本标准代替JT/T 451-2001《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本标准与JT/T 451-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了溢油应急反应中心设备配备部分要求(见JT/T451—2001的5.5、5.6);——增加了适用范围,包括装卸散杂货、集装箱的码头(泊位)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的单位等(见第1章);——海港码头等级增加了1 000吨级、150 000吨级、300 000吨级和300 000吨级及以上(见3.2);——河港码头等级增加了1 000吨级、50 000吨级及以上,删除了100 000吨级(见3.3);——溢油应急设备增加了围油栏布放艇、浮油回收船、溢油监视报警装置(见第4章、第5章);——增加了应急型围油栏,修改了永久布放型围油栏长度的计算公式(见第5章);——调整了收油机、油拖网、吸油材料、溢油分散剂和储存装置的配备数量(见第5章)。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浙江海事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朝明、鄂海亮、曹立新、徐石明、胡锡润、许吉翔、刘翠莲、郑平、李琼、劳辉、刘惠茹、苏醒、高春元、林剑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T/T 451-200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港口各类码头的等级划分、溢油应急设备的配备原则、配备数量和种类、配备基本要求,以及管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内河装卸油品、散杂货、集装箱的码头、泊位和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的单位(除装卸油品的码头、泊位和装卸站外,其余简称“其它码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点击打印作者:2005-5-10 10:27:52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委、办)、环保局,各海事(监)局、港监局:为了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履行国际海事组织《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1990)的义务,《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及《北方海区溢油应急计划》、《东海海区溢油应急计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划》、《南海海区溢油应急计划》、《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已经交通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现联合发布,请遵照执行。
交 通 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〇〇〇年三月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前 言海上船舶溢油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日益增长,船舶溢油事故也不断发生。
据统计,从1965年至1997年,全世界船舶溢油事故中,溢油量在万吨以上的共有79起,总溢油量为414.6万吨,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溢油量达26.7万吨。
在我国,从1973年到1999年,50吨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有53起,总溢油量2.9万吨,其中最大一次溢油量为8000吨。
海上船舶溢油事故,不仅使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受到损害,经济蒙受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溢油事故引发的火灾,还可能会导致海上和沿岸设施、船舶等的损坏。
1989年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搁浅事故,共溢油3万余吨。
由于防备不足,措施不利,未能有效地控制油污扩散,使威廉王子湾遭受到空前的污染损害。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量野生动植物死亡,渔业资源受到危害,渔场被迫关闭。
油污清除工作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污染损害赔偿和清污费用达80亿美元。
1983年发生在我国青岛港的¡东方大使¡号油轮污染事故,溢出原油3343吨,污染了胶洲湾230多公里的岸线,受影响的风景旅游区和海滨浴场90万平方米,水产养殖区15,000余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已于2010年12月30日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盛霖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适用本规定。
船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发生污染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其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也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应急处置”是指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船舶污染事故时,为控制、减轻、消除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而采取的响应行动;“应急防备”是指为应急处置的有效开展而预先采取的相关准备工作。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实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条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遵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共担的原则。
第二章应急能力建设和应急预案第五条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全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沿海省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应当根据国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公布实施。
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油库设备设施管理水平,规范设备设施管理行为,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油库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五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确保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应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设备设施管理水平,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应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紧急情况应对能力,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章设备设施管理组织第九条油库设备设施管理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十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第十一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第十二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档案,及时记录设备设施的信息和运行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十三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设备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十四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的保养计划和维修预案,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十五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十六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经验,开展技术改进,提升设备设施的管理水平和可靠性。
第三章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第十七条设备设施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设备设施的管理范围、责任和权限。
船舶机舱的应急设备分类、管理和要求

船舶机舱的应急设备分类、管理和要求船舶机舱的应急设备,按其性质分主要有:应急动力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急消防设备、应急救生设备和机舱进水时的应急设备。
根据岗位职责和检修分工明细表规定,机舱应急设备分别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并进行效用试验。
各种应急设备必需保持良好状态,以备港监检查。
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应急设备在船舶发生事故时能用得上,确保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船舶事故的风险或避免事故的恶化。
应急动力设备1、应急发电机具有独立的冷却水系统、燃油系统和起动装置的柴油机驱动,布置于经船级社同意的最高一层连续甲板以上和机舱栅以外的处所,以确保当发生火灾或其他灾难致使主电源装置失效时能起作用。
应急设备平常不用,一旦需要使用时它对船舶的安危举足轻重,所以平常的维护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按规范要求它应每月试运转一次,并且要合电试验。
依据经验最好是每周或每半个月起动运转试验一次,因其原动机为柴油机,一个月才起动一次时间有点偏长。
在试运转前,应具体检查燃油柜的油位、冷却淡水位、润滑油位、起动蓄电池的电量(气动的检查其专用空气瓶的压力)是否足够等,起动后要马上检查其冷却海水出水状况。
港监安检时,经常查出燃油柜油位不足(不到标尺的2/3)、起动电池电量不够或电解液不足、空气瓶漏气未准时补充、应急发电机房堆放杂物等,这些都不符合规定。
因此,平常维护管理时要专心对待,准时纠正不符合规定的各种状况,确保其有效使用。
冬季还要做好防冻保温措施,以利于起动。
2、应急空气压缩机一般采用手动起动的柴油机或其它有效的装置驱动,以保证对空气瓶的初始充气。
它是船舶以“瘫船状态恢复运动的原始动力,按规范要求每周或每半个月进行一次试运转,以检验其性能。
平常管理时应留意按其结构的详细状况,检查和加足润滑油,检查排出管路是否漏气,安全阀是否有效,吸人滤网是否堵塞等。
港监检查时,一般查出的问题是排出管路接头漏气较多,这主要与平常少使用有关;还有管路管码松动,一旦起动使用时管路振动,管路接头自然简单漏气。
船舶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船舶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船舶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船舶设备使用效率,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制定本规章。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从事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船材部门、轮机部门、电气部门等相关部门。
第二条船舶设备管理是指对船舶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以确保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时间使用。
第三条船舶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维修结合、保养在前”的原则,根据船舶设备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船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船舶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第二章船舶设备保养管理第五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是指对船舶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和检查,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六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每项设备都能按照计划进行保养。
第七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包括定期保养、日常检查、故障处理等内容,各部门应按照责任分工,定期进行保养工作。
第八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对每次保养的时间、内容、效果等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第九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根据船舶的实际运行情况和设备的磨损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和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第十条船舶设备保养管理工作应根据船舶的不同区域和设备的不同功能,制定不同的保养方案和措施,确保保养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船舶设备维修管理第十一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是指对船舶设备进行故障维修和修理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航行安全。
第十二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建立健全的维修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维修工作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注重维修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建立维修数据库和案例库,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四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加强故障排查和分析工作,制定详细的维修方案和措施,及时解决设备故障。
第十五条船舶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应及时汇总和分析维修记录,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维修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活》和《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为指导和规范各港口配备溢油应急设备,控制溢油污染,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安徽(临泉)奥宏超细滤材有限公司青岛光明研究所青岛欧森海事技术与服务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朝阳高洁徐述铎郭武胜李国斌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港口及油码头溢油应急设备的配备原则、种类和数量。
本标准适用于沿海、内河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及装卸站。
2设备配备原则2.1 根据码头靠舶能力将油码头分为5000 吨级及以下、10000吨级、50000吨级、100000吨级及以上四类。
2.2 按溢油风险将港口溢油量分为10吨以下、10吨到50吨,以此配备溢油应急设备。
3基本要求3.1 本标准中规定的作业船舶包括综合污油回收船和围油栏布防艇。
各港口可以根据实际能力与其它用途船舶专兼并用。
3.2港口的油码头应根据靠泊能力单独配备溢油应急设备。
码头有多个泊位,按靠泊能力高的配备,围油栏应单独配备。
3.3配备的溢油应急设备应符合技术先进、节能高效。
可操作性强、无二次污染,并将配套设备一并配齐。
4港口溢油应急设备种类4.1围油栏围油栏的类型分为固体浮子式围油栏、充气式围油栏及特种围油栏,其规格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2收油机收油机的类型分为转盘(筒)式、绳式、带式、堰式、抽吸式、动态斜面式、真空式、旋涡式及收油网。
其规格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3吸油材料吸油材料的类型分为天然类、粉未类、纤维类、海棉物及纸状物。
其规格见附录A (提示的附录)。
4.4消油剂消油剂的类型分为普通型及浓缩型。
其规格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4.5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包括围油栏卷绕架、围油栏动力站。
围油栏集装箱、充气式围油栏清洗机。
围油栏接头、储油罐。
浮动油囊。
浮动锁紧装置、定位朕接浮筒及消油剂喷洒装置。
船舶管理(驾驶)应急设备

2020/8/7
.
9
消防设备的配备
5.防火控制图
载客100人及以上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 货船应设有防火控制图。控制图应采用统一的 “船舶防火控制图识别符号”。
船上应有1套防火控制图或具有该图的小 册子的复制品,永久性地置于甲板室外面有醒 目标志的风雨密盒子里,以有助于岸上消防人 员取用。
台; 2)货船: 1000GT及以上,2台。 1000GT以下,应使主管机关满意。 2.消防水带: 1)客船:每消防栓至少配备1根消防水带。
2020/8/7
.
3
消防设备的配备
2)货船:1000GT及以上,每30米船长1根,备 用1根,总数不得少于5根;1000GT以下,所 需消防水带的数量应使主管机关满意。
2020/8/7
.
15
救生设备的配备
6)救生艇在静水中航速至少为6kn,当拖带一 只载足乘员属具的25人救生筏时,航速至少 为2kn,并应配备船舶营运航区预期温度范 围内6h航速、运转时间不少于24h的燃料和 润滑油。
2020/8/7
.
16
船舶各种应急时,各种应急设备
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 消防设备原理和使用方法 1.便携式灭火器,包括 1)水 2)蒸气 3)泡沫(高、中、低膨胀) 4)二氧化碳(CO2) 5)卤化物 6)化学干粉。
2020/8/7
.
17
船舶各种应急时,各种应急设备
人员取用。
2020/8/7
.
7
消防设备的配备
二.国内航行船舶
1.消防泵:
客船:4000GT及以上,至少3台;500-4000,至 少2台;500以下,至少1台。
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政策解读国家重大海上溢油

《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政策解读《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15-2020)》已获国务院批准《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的编制背景是,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中同时发生了海洋污染事故,如大连“7·16”事故、蓬莱“19-3”油田事故、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等,凸显了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应对日益增大的海上溢油风险,国务院于2012年批准建立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共有23个成员单位,包括政府部门、部队,还有石油石化的生产企业和海上运输企业。
为了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相关石油石化及海上运输企业的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交通运输部会同其他22个成员单位联合编制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
《规划》的编制原则《规划》编制的原则是统筹协调、开放共享。
《规划》根据23个部门和沿海11个省区市地方政府在溢油应急中的职责和现有的应急资源,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同共享,注重应急装备物资与日常生产运行、社会服务相结合,各方力量合理定位分工,有效衔接,在部际联席会议统一的协调下,共同应对海上重大溢油事故。
有了这个《规划》,今后五年将是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的基本形势,改变了以前那种单个部门(单位)单独应对,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
《规划》的水平年是2020年。
从今年开始规划提出以有效处置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内的重大海上溢油事故为目的,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五年时间,初步建立重点覆盖,科学决策,快速反应、与风险相适应的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能力体系,具体的目标就是在距我国海岸50海里以内的任意水域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到 1000吨,距岸50海里以内的高风险海域海上溢油清除能力达到1万吨,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岸线溢油清除能力和回收物陆上接收处理能力达到1万吨。
《规划》的四项建设任务《规划》有4项建设任务,第一个是通过健全海上溢油应急指挥机制、完善预案、建设畅通的应急通信系统和高效的溢油应急信息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溢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ICS 03.220.40R 04备案号: J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 451-2009代替JT/T 451,2001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Requirements on emergency response equipments/facilities for oilspill interminals in ports2009-01-24发布 2009-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1JT/T 451,2009目次前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等级划分................................................................................................1 4 设备配备原则 (1)5 设备配备数量..........................................................................................2 6 设备基本要求..........................................................................................2 7 管理 (2)IJT/T 451,2009前言本标准代替JT/T 451-2001《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
本标准与JT/T 451-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除了溢油应急反应中心设备配备部分要求(见JT/T451—2001的5.5、5.6); ——增加了适用范围,包括装卸散杂货、集装箱的码头(泊位)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拆解的单位等(见第1章);——海港码头等级增加了1 000吨级、150 000吨级、300 000吨级和300 000吨级及以上(见3.2); ——河港码头等级增加了1 000吨级、50 000吨级及以上,删除了100 000吨级(见3.3); ——溢油应急设备增加了围油栏布放艇、浮油回收船、溢油监视报警装置(见第4章、第5章); ——增加了应急型围油栏,修改了永久布放型围油栏长度的计算公式(见第5章); ——调整了收油机、油拖网、吸油材料、溢油分散剂和储存装置的配备数量(见第5章)。
船舶管理(驾驶)应急设备

1)每舷至少有一只救生圈装有可浮救生索,其 长度不少于它在轻载水线以上高度的2倍或 30m,取大者;
2020/10/4
12
救生设备的配备
2)不少于救生圈总数的1/2应设有自亮灯,这 些救生圈中不少于2只应设有自发烟雾信号, 并应能自驾驶室迅速抛投。
4.救生衣 除船上每人一件外,另附加足够数量供值
2)救生艇乘员定额不许超过150人,救生筏乘员 定额不得少于6人。
2020/10/4
14
救生设备的配备
3)每艘救生艇筏的存放应处在连续使用的准 备状态,应使2名船员能在5min内完成降落 和登乘准备工作。
4)救生艇筏在船舶横倾达20度纵倾达10度时 能安全降落。
5)客船上所有救生艇筏,应能在发出弃船信 号后30min内载足全部乘员和属具降落,货 船上所有救生艇筏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10 min内载足全部人员和属具降落。
4.消防员装备:
客船:载客500人以上的,配备2套;载客 100-500人,配备1套、个人装备1套。
货船:2000GT及以上的,配备2套;5002000GT的,配备1套;小于500GT可不配。
2020/10/4
9
消防设备的配备
5.防火控制图 载客100人及以上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
货船应设有防火控制图。控制图应采用统一的 “船舶防火控制图识别符号”。
台; 2)货船: 1000GT及以上,2台。 1000GT以下,应使主管机关满意。 2.消防水带: 1)客船:每消防栓至少配备1根消防水带。
2020/10/4
3
消防设备的配备
2)货船:1000GT及以上,每30米船长1根, 备用1根,总数不得少于5根;1000GT以下, 所需消防水带的数量应使主管机关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试行)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的建设管理,合理确定设备库的功能,统一应急能力测算方法,规范应急设备设施配置,综合利用各种资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是指以中央政府投资为主,用于对抗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物资储备库。
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应对大规模溢油事故,参与国际与国内地区间的应急协作。
第三条本规定是编制、评估、审批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运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第四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配置船舶溢油应急清污设备及其相关配套设备,不包括应急决策指挥、监视监测系统和专业应急清污船舶。
第五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所配应急清污设备及其相关配套设备设施的功能、类型、数量和主要性能须符合本规定的要求,设备的技术规格和选型在工程实施时确定。
第六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应对已有中央政府投资购置的溢油应急设备按本规定进行归类,与新增设备合并计算综合清除控制能力。
第七条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型溢油应急设备,紧密结合业务需求,科学论证,不断提高船舶溢油应急反应能力。
第八条本规定适用于沿海和长江干线设置的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其他水域和非中央政府投资的溢油应急设备库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分类第九条按适用水域划分,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分为沿海水域和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两类。
沿海水域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针对海上风浪大、水域开阔等特点,配置海洋型溢油应急设备。
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针对内河水流快、水面狭窄、水域环境敏感等特点,配置内河型溢油应急设备。
第十条按应急能力划分,沿海水域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分为大型、中型、小型设备库三类,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主要分为中型、小型设备库和设备配置点三类。
大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1000t,应急服务半径为350nm。
中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500t,应急服务半径为160nm(长江干线为250km)。
小型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200t,应急服务半径为60nm(长江干线为120km)。
船舶溢油应急设备配置点综合清除控制能力为50t,应急服务半径为100km。
第三章应急清污设备配置第十一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应急清污设备主要包括应急卸载设备、应急围控设备、机械回收设备、储运设备、溢油分散剂、吸油材料等。
第十二条沿海水域溢油应急设备库一、大型溢油应急设备库水下开孔机、蒸汽锅炉各1套,应急卸载泵6~8台,总卸载速率不超过2000m3/h;围油栏总长度2200m;收油机4~6台,总收油速率不超过650m3/h;溢油处理剂200t,其中自身储备21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空用消油剂喷洒装置、船用消油剂喷洒装置、手动消油剂喷洒装置,喷洒能力达到20t/h;吸油材料80t,其中自身储备17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适当数量的浮动油囊。
二、中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应急卸载泵4~6台,总卸载速率不超过850m3/h;围油栏总长度1600m;收油机3~5台,总收油速率不超过350m3/h;溢油处理剂100t,其中自身储备11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船用消油剂喷洒装置、手动消油剂喷洒装置,喷洒能力达到10t/h;吸油材料40t,其中自身储备9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适当数量的浮动油囊。
三、小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应急卸载泵2~4台,总卸载速率不超过400 m3/h;围油栏总长度1200m;收油机2~4台,总收油速率不超过170m3/h;溢油分散剂40t,其中自身储备9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 配置船用消油剂喷洒装置、手动消油剂喷洒装置,喷洒能力达到8t/h;吸油材料16t,其中自身储备4.2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适当数量的浮动油囊。
第十三条长江溢油应急设备库一、中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应急卸载泵3~5台,总卸载速率不超过600m3/h;围油栏长度1800m;收油机4~6台,总收油速率不超过350 m3/h;溢油分散剂50t,其中自身储备6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船用消油剂喷洒装置、手动消油剂喷洒装置,喷洒能力达到5t/h;吸油材料50t,其中自身储备11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适当数量的浮动油囊。
二、小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应急卸载泵2~4台,总卸载速率不超过400m3/h;围油栏长度1200m;收油机3~5台,总收油速率不超过170m3/h;溢油分散剂20t,其中自身储备3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船用消油剂喷洒装置、手动消油剂喷洒装置,喷洒能力达到2t/h;;吸油材料20t,其中自身储备5t,其他通过与厂家签订协议获得;配置适当数量的浮动油囊。
三、应急设备配置点应急卸载泵2-3台,总卸载速率不超过200m3/h;围油栏长度800m;收油机2~4台,总收油速率不超过80m3/h;溢油分散剂5t,其中自身储备1.5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船用消油剂喷洒装置和手动消油剂喷洒装置,喷洒能力达到1t/h;吸油材料5t,其中自身储备2t,其余部分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配置适当数量的浮动油囊。
第十四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所配置设备主要用于重质油的控制清除,其中长江干线水域溢油应急设备库可配置少量用于中、轻质油控制清除的设备。
适用于沿海水域的溢油应急设备应在3级海况下有效作业,适用于长江干线水域的溢油应急设备应在5级风下有效作业。
第十五条经充分论证和主管部门同意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规定确定的溢油应急设备库能力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设备配置数量按附件一中的计算方法确定。
第四章配套工程与辅助设施第十六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应有专用设备库房储放溢油应急设备,并配置相应的运输和装卸工具。
设备库建设地点的选择应与监管救捞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水、陆域交通方便,建设场地较为宽裕。
设备库库房面积大小及库房高度依据配置的各种应急设备的体积和搬运、维护要求进行计算,其中大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库房面积不小于1600m2,中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库房面积不小于1000m2,小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库房面积不小于600m2,溢油应急设备配置点库房面积不小于400m2。
库房需房门2个,宽度4~6米。
库房高度根据是否安装起吊设备进行设计,但最低不应低于5米。
库房推荐使用轻钢结构。
设备库房内应配置适量的叉车、拖车、设备托盘、托架和标准尺寸集装箱,也可配置起吊设备。
第十七条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内应拥有应急清污作业所需的配套设备设施,主要包括应急工作飞机和船舶,应急运输车辆,码头吊机,保养、清洗设备及场地,水上照明设备和应急人员防护设备等。
一、飞机大型设备库应通过外部签约或内部规定的方式,保证至少有一架可及时调用的飞机,用于喷洒溢油分散剂。
二、船舶各类设备库均应通过外部签约或内部规定的方式拥有适合应急指挥、设备运输、围油栏布放、应急卸载泵和收油机运行、消油剂喷洒等应急作业船舶和污油储运船舶。
其中,大型设备库溢油应急工作船不少于10艘;污油储运船不少于3艘,总储运能力大于2100t。
中型设备库溢油应急工作船不少于8艘;污油储运船不少于2艘,总储运能力大于1100t。
小型设备库溢油应急工作船不少于6艘;污油储运船不少于2艘,总储运能力大于500t。
设备库配置点应急工作船不少于5艘;污油储运船不少于1艘,总储运能力大于200t。
三、应急运输车辆大、中型溢油应急设备库可配置1~2辆专用集装箱应急运输车,所有设备库均应签约拥有一定数量的油罐车和油槽车。
四、码头吊机应急设备下水码头需配有一台相应能力的吊机。
五、保养、清洗设备及场地各类设备库均应配置适量的保养和清洗设备;大、中型设备库应建设满足设备保养、清洗的场地,其他设备库则利用社会力量,通过签约方式解决设备保养和清洗问题。
所有设备库应应落实当地岸上污油储存及处理场所。
六、岸线清污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可配置少量的岸滩围油栏、岩石收油机、铁铲、挖掘器、高压清洗装置等岸线溢油应急清污设备,其能力核算不计入设备库总能力。
七、其他设备配置适量的夜间作业照明设备、应急人员防护用品和防爆通信设备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定中相关用语的含义是:综合清除控制能力:应急设备库综合清除能力是指设备库能够应对的一次溢油事故的最大溢油量,是由应急卸载能力、溢油围控能力、机械回收能力、污油储运能力、溢油分散能力、溢油吸附能力等组合构成。
其单位是t。
服务半径或距离:体现了设备库所能应对的溢油事故的空间分布范围。
对于沿海设备库而言,为服务半径,指一个设备库能够开展应急服务的周边水域距离,单位是海里(nm)。
对于长江干线,则指应急设备库(配置点)服务的上下游的距离,单位是公里(km)。
重质油:指比重大于0.95,15°C时粘度大于1500cSt的油品。
主要是重质原油/燃料油、超重质燃料油/船用油等。
第十九条本规定由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08年7月1日起试行,已有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附件一编制说明船舶溢油是水运行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式之一,发生几率虽较小,一旦发生影响后果则较为严重。
交通运输部非常重视溢油事故的预防与处置,《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中将船舶溢油防治作为其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提出了未来在我国沿海和长江干线的高风险水域建设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和设备配置点,配备船舶溢油控制清除设备的总体方案。
溢油应急设备库按照其投资来源和所有权可分为国家设备库、地方设备库、企业设备库和其它社会力量设备库。
其中国家设备库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其主要功能是应对大规模溢油事故,参与国际与国内地区间溢油应急协作。
设备库建设过程中,设备库的规模、应对船舶溢油事故的能力、配置设备的数量及技术要求等指标是工程前期工作中必须研究论证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政府部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我国目前对于溢油应急设备和应急能力之间的关系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在各种类型设备库建设过程设备配置也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适应各级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研究设计单位前期工作论证的需要,我们编制了《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
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制定《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设备配置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确定设备库的功能,统一应急能力测算方法,规范应急设备设施配置,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国家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符合实际需要,提高国家溢油应急反应能力。
二、本规定总体编制思路是按照《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确定的设备库综合清除控制能力,参照国外溢油应急组织应急能力要求,对设备库各项能力进行划分,并提出了应急设备配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