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合集下载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领会多种写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难点】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小石潭记》来回顾游记的特点。

明确:①不断变化的地点也是游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俗称的游览踪迹的变化,即所至;②景物就是游记中的所见;③作者的心情就是游记中的所感。

把握了所见、所至、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的一篇游记散文《壶口瀑布》。

2.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宜川县壶口乡。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二、初读齐读§1,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快速浏览,找一找这两次分别是什么时候?明确:雨季:§2 枯水季:§3-§5三、雨季游壶口1.朗读§2,体会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参考:可怕的,危险的,惊心动魄的……2.讨论交流: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参考: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

--------视听结合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写出水的凶猛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心理感受,侧面烘托瀑布的惊心动魄3.再读§2,读出雨季壶口瀑布水势的凶猛。

四、枯水季游壶口过渡语:因为在雨季游壶口时水汽和涛声让“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有恐惧的心理逃离,所以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有人说梁衡笔下的壶口集“奇、雄、险、美“为一体,细读课文§3-§4,找一找这四个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参考:俯视河中有河,龙槽壶口——奇仰视浊浪滚滚,排排涌来——雄由上至下冲默而下,碎为水雾——险平视彩虹升起,形态各异——美2.这其中老师对壶口瀑布磅礴雄大的气势印象最深刻------(屏显)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八年级语文下册17 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17  壶口瀑布(第一课时)(教案)
3.介绍本文文体背景——游记。
4.扫除字音障碍。
5.通读课文划分层次。
6.壶口瀑布在什么地方?作者总共写了哪几次去壶口瀑布的经历?其中哪次详写?哪次略写?
7.勾画出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教师总结)
文章主要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看到的不同景象:略写雨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磅礴气势,甚至令人害怕;详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景观,紧接着写脚下的石,但实则是表现水的无穷力量。结尾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8.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教师补充、总结)
三、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考查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本文紧扣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采用定点换景法,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描绘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各具特色的景观,层次清晰、鲜明逼真地展示了壶口瀑布的立体美,表达出充满智慧的感悟与思考。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单元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古迹,抒发作者情感。

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美丽的祖国山水。

在品读美文的同时,丰富我们的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各拉丹冬独特的气候和地域特点,展现了它的雄奇和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美之情。

文章描述生动形象,并将客观的描述和个人的感受自然结合。

《登勃朗峰》本篇出自马克•吐温的《海外愚夫》,记叙了一次愉快的旅行,描写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美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驾车本领。

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写景叙事相结合,语言幽默风趣,妙趣横生。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身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单元写作学写游记,引导学生把游记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注意简要交代游踪,通过游踪叙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还要注意详细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重难点分析1.熟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角度和方法。

2.品读课文,揣摩品味语言,欣赏和积累精彩语句。

·课时安排第17课:《壶口瀑布》 1课时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课时第19课:《登勃朗峰》 1课时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1课时单元写作:《学写游记》2课时壶口瀑布教学分析《壶口瀑布》出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这个单元都是游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教案含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壶口瀑布》【教案含同步练习】

17.《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抓住关键语段,找寻壶口瀑布特点,学习游记散文的赏析方法。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重点难点:1.寻找归纳壶口瀑布特点。

2.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方法:教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1.朗读法。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黄河壶口瀑布的魅力。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寻壶口瀑布的特点。

3.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导入名山大川,激流冲荡,总有种种别样的美。

李白吟诵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安石也说过:“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徐凝面对瀑布也有诗曰:“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2.谈话交流瀑布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谁来说说。

3.介绍壶口瀑布欣赏壶口瀑布图片。

教师介绍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检查预习出示本课重点字词:铸成告诫推搡霎时寒噤迂回出轧汩汩潺潺雾霭驰骋怒不可遏震耳欲聋前呼后拥湿漉漉个别读,同学纠错,解释重点词语意思。

齐读字词。

三、初读课文,感受瀑布1.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第17课《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统编版)

第17课《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统编版)

感到可怕 心惊胆战 匆匆逃离
波涛汹涌 震耳欲聋 气势磅礴 撼人心魄
课文解读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 特点有哪些?作者还写了枯水期的哪些景色? 写景的视角又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点?
龙槽 俯视 河中有河 奇

河面
仰观
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 雄 只有这水的存在”
定 点

河水
由上 至下
冲跌而下,碎为水雾
定点换景法——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
感作者“所见”
作者运用定点换景法,视线切换自如,描绘的景物也呈现出独特的美。 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赏析作者从不同观察角度描绘的景 物的特征。
示例: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 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游记的线索——游记的主体——游记的灵魂
所至——所见——所感
字词积累
jiè
告诫
jìn
寒噤
sǎng shà
chí chěng
推搡 霎时 驰骋

lóng
迂 回 震耳欲聋
【寒噤】寒战。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 ①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② 有景物引发的感想; ③ 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想色彩的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脚下的石头?
坚硬的石头有的被水凿得千疮百孔,有的 被水齐齐切下去,柔弱的水却能切断石头,可 见“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 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作 者描写石头,是为了反衬黄河水柔中有刚、坚 忍不拔、奋力抗争的性格。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

壶口瀑布【原文】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5.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壶口瀑布》中对瀑布壮丽景观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澎湃”、“巍峨”、“磅礴”、“咆哮”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文内容: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瀑布的壮丽景观及象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3)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5.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
(3)仿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难点三: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
-为了突破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壮观,进而理解其象征意义。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段落情感表达的差异,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比喻意义。
-如理解“壶口瀑布就像一部黄河的史册,记录着黄河的奔腾和咆哮”的深层含义,需要联系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
-难点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分析作者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到抒发爱国情怀的情感转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抽象情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壶口瀑布》。

(板书题目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壶口瀑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大纲要求基础模块下册“阅读与欣赏”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直面如何善待自然,善待每一个生命等问题,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课文通过对壶口瀑布,对黄河的赞美,联想到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精神的赞美,正是落实本单元学习目的的载体。

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是:领会课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壶口瀑布的妙处,学习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是: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并且以女学生数量为主。

她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水平和想象能力,但总体程度参差不齐,且相对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可能不高。

同时由于都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黄河气势的直观想象略有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我选择的教法是诵读法为主,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为辅。

三、说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等,使用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通过预习——导入——初读——研读——品读——练习——小结7个环节完成。

1.为使授课效果达到最好,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材料和图片,初步了解壶口瀑布。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壶口瀑布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壶口瀑布 复习要点

17 壶口瀑布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铸告诫弥(mí)漫推搡霎时驰骋漩涡(xuán wō)寒噤(jìn)迂回汩汩(gǔ)出轧(zhá)湿漉漉(lù)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

形容声音很大。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怒不可遏(è):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梁衡,山西霍县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散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题目直接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简明概括。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在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形象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作者赞美黄河,就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知识点1、多种修辞并用,写景细腻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这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流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17 壶口瀑布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17 壶口瀑布

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 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 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 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 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 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 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 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 成落差达50米的壶口大瀑布。
“天下黄河一壶收”之说
一、检查预习,掌握词语。
教 育 部 审 定
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
黄河 古诗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1、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jìn)
2、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zhá)
3、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
石间,哀哀打漩。 (gŭ)(chán)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
不可遏。(è)
二、 熟 读 课 文 , 梳 理 结 构
1、人虽至而未见之景
2、人同至而未感之景
梁衡
3、人所未至之景
1、结合今天所学修改曾经写过的

一篇游记,使其更加臻于完善。

2、选取具有民族文化象征的景物

(游览过的,如“长江、长城、

泰山等”)或选取具有当地象征

意的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完成一篇
二 选
游记,抓住景物特征,写出独特 的体验认识!


黄河颂 掀起万丈狂澜; 现代诗 浊流宛转,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文本解读

部编⼈教版语⽂⼋年级下册第17课《壶⼝瀑布》⽂本解读《壶⼝瀑布》⽂本解读1.⽂题诠释“壶⼝瀑布”,具体交代写作的具体内容。

《壶⼝瀑布》是⼀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作者⽤形象⽣动的语⾔,细致地描绘了壶⼝瀑布磅礴,雄壮的⽓势。

从黄河的“挟⽽不服”“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种⽆坚不摧,⽆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2.主旨《壶⼝瀑布》中壶⼝瀑布先声夺⼈,⽓吞⼭河的⽓势以及⽔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美丽⼭川的真挚情感,黄河厚重的⽂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更是不断地激励着中华⼉⼥勇往直前。

3.内容解读《壶⼝瀑布》是⼀篇优美的⼭⽔散⽂,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辞优美是⼭⽔散⽂的⼀⼤特点,作者梁衡⼜是锤炼语⾔的⼤家。

因此,教学要引导学⽣在对⽂字的深⼊涵咏中感受壶⼝瀑布的特点,理解作者笔下黄河的伟⼤,体会作者将⾃⼰的感情融⼊⼭⽔,将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体的写作⼿法。

全⽂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瀑布看到的景象。

第⼀次看瀑布,着重写瀑布的雄伟磅礴。

这⼀部分,写的是⾬季的壶⼝瀑布,也是作者第⼀次看到的壶⼝瀑布。

⽂章运⽤了多种描写⼿法,从听觉、视觉等⾓度展现瀑布的壮美。

先写瀑布的声,“车还在半⼭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虽然还是隐隐的,但如雷的声响还是有⼀种震撼的⼒量。

接着写河⾕⾥的雾⽓,它是“弥漫”着的,有⼀种朦胧和神秘。

下到滩⾥,就会感觉到那河“像⼀锅正沸着的⽔”。

那隐隐的雷声和弥漫着的雾⽓,仿佛是瀑布的前奏,⼈们还没有看到瀑布,瀑布的磅礴已略见端倪。

然后直接写瀑布的特点:“不是从⾼处落下,让⼈们仰观垂空的⽔幕,⽽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跌去,⼈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流”,作者⽤⽐较的⽅法,把壶⼝瀑布的与众不同之处展⽰在读者⾯前,⼀个“吸”字,形象地凸现了壶⼝瀑布不可抗拒的⼒量。

最后,作者还通过⾃⼰的感受来侧⾯描写壶⼝瀑布,进⼀步渲染它的雄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解读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

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壮观的巨壶,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近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作者曾两次亲临壶口瀑布,震撼于黄河的这种壮美,“情动而辞发”,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散文。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将情志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文章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此外,在课堂总结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词汇、短语的运用仍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课堂练习时间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充分消化吸收。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增加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短语的理解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识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3.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
4.创设更多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描绘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词汇、短语理解和修辞手法运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壶口瀑布》这一课。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对于壮观的瀑布景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壶口瀑布基本概念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课文中的精彩描绘。
在讲授重点难点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词汇和修辞手法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我通过案例分析、举例说明等方式,尽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领会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积极参与,各小组展示的成果也展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第《壶口瀑布》知识点+课后探究.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第《壶口瀑布》知识点+课后探究.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壶口瀑布》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梁衡,山西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红毛线、蓝毛线》。

二、理解词义1.迂回:回旋;环绕。

2.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问题归纳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

”一句写别人的劝诫,有什么作用?写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壶口瀑布之险。

2.“果然……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3.品析“冲进去,冲进去”的表达效果。

“冲进去,冲进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意思上形成递进关系,将沟里的水势大和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冲进去”,这种水势特点就无法表现出来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

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壮阔的气势和雄伟的形象,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梁衡,山西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红毛线、蓝毛线》。

二、理解词义1.迂回:回旋;环绕。

2.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问题归纳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

”一句写别人的劝诫,有什么作用?写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壶口瀑布之险。

2.“果然……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3.品析“冲进去,冲进去”的表达效果。

“冲进去,冲进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意思上形成递进关系,将沟里的水势大和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冲进去”,这种水势特点就无法表现出来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

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壮阔的气势和雄伟的形象,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有。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不过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即使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个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个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水准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很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梁衡,山西人,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红毛线、蓝毛线》。

二、理解词义1.迂回:回旋;环绕。

2.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问题归纳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

”一句写别人的劝诫,有什么作用?写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壶口瀑布之险。

2.“果然……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使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3.品析“冲进去,冲进去”的表达效果。

“冲进去,冲进去”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意思上形成递进关系,将沟里的水势大和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冲进去”,这种水势特点就无法表现出来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

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壮阔的气势和雄伟的形象,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6.第④段连用动词有什么好处?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多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流而下的场景,流露出作者对其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等特点的赞叹、敬畏之情。

7.“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品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

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

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

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8.“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奋力抗争。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以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9.“……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赏析句中“剁”字的表达效果。

剁”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黄河水坚韧不屈的特点,体现了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与不懈伟力,表现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0.结尾段有何深意?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借物喻人,通过描写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相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能够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能够看出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逐步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