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给力2011:转变方式提高质量努力开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物流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
间物 流 业 发展 趋 势作 了展 望 :在 经 济平稳 较快 增 长的推 动
下 ,我 国物 流 业 仍 将 处 于 总 量 扩 张期 ,增 速 将 以平 稳 为总 的
基 调 。 以科 学 发 展 为 主 题 , 以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为 主 线 ,对 物 流 业 发 展提 出 了新 要 求 。
我 代 表 中国 物 流 与 采 购 联 合 了 国民经 济发展 和 发展方 式转 变 。
展 ”的指 导思 想和 目标 ,提 出 了十
会 、 中国物流 学会 ,就 我 国物流 业
回顾五年 来 的发展历 程 ,呈现 项主 要任务 、九项重点 工程和 十条
政 策措施 。 ( 划》 的发布实 施 , 《 规
大。2 1 年 ,我 国物流市 场总规模 00
杂 的国 内外 形势 ,在党 中央 、 国务 物 流业 的产 业地 位 首次 在 国家规划 达4. 万 亿元 ,t 0 5 9 Z2 0 年增 长 了一 院正确 领导 下 ,我 国经 济保 持 了平 层 面 得 以确立 。 稳 较 快 发展 。在 经 济 发 展 的 推 动 2 0 年3 ,我 国第 一个 全 国 09 月 倍多。 随着 工业化 推进和产 业升级 ,
中 物 与 购- 1 第期 25 国 流 采 2 1 3 0年
厂 , 管 了多家 汽车 生产企业 的零 接 部件 管理 系统 。
在 一 系列 扩 大 消 费 政 策 引 导
内每 天 流转 的快 件量 高 达 l 0 万 0 0
权 并购 等 。三 是转 型重组 。如铁 路 系统 的三 大专 业 公司 、地 方交
“ 十一五 ”期 间 发展情 况和 “ _ 出 以下显 著特 点 : 十
“十二五”全国各省市重大项目规划
“十二五”各省市重大项目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各省市根据国家规划分别制定了当地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
市场中心对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框架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出了各省份在”十二五”期间的重大项目规划信息,供营销人员参考,希望营销中心积极关注各省市政府工程、形象工程等,市场中心将继续关注各省市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为营销一线输送更多有价值的项目信息。
北京市重大项目:加快城南建设投资,预计未来三年,市区两级财政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加上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将达到2900亿元。
发展“首都圈”城市群规划建设:一是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二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
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北京将向河北延伸城铁1100公里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三是通讯体系建设规划。
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河北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天津市重大项目:“十二五”时期,将落实“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空间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将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方面实现突破,计划完成50座小城镇规划建设,完善环外地区公共设施,积极构建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要继续加快以“两港三路”(海港、空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有效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分担率,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上海市重大项目:上海市今后五年将大力推进住房保障,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约100万套。
主攻“大虹桥辅城”,以形成伴随产业重塑、人口集聚的西上海新区。
“十二五”期间上海也要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H型走廊。
努力构筑上海高技术服务业“中环”产业带。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要实现翻一番,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要明显提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十二五规划首提重点区域与此同时,在此次规划编制当中,“重点区域规划”的概念被首次提及,其中包含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这个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区域合作发展规划共4项专项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提出“宜居城市”概念■西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
形成若干与大环境绿化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
■中关村为核心完善一区多园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
■亦庄为核心形成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王府井、西单和前门(含大栅栏、琉璃厂)建成商贸文化旅游区。
■公主坟、木樨园、望京、北苑、石景山等建成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
■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业区。
■以空港、马驹桥、良乡等物流基地为主构建物流体系。
■北京将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
在顺义、通州、朝阳十八里店、石景山各建一座综合性会展中心;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在怀柔、密云等新城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提升服务水平,建设若干会议培训中心。
■建设和培育6个文化中心(全国的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及交易中心、文化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制作交易中心)。
■积极支持民办教育产业,建设成为全国培训产业基地。
■在城市东部、西部和南中轴具备良好交通条件的地区,预留大型休闲娱乐用地。
大力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旅游业。
城八区功能定位(1)东城区是北京市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全国性文化机构聚集地之一,传统文化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北京市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北京市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摘要:物流业是现代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循环,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环节。
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明确物流业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而制定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现代物流业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流城市经济北京市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00-02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与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①。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北京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
一、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23.1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0.5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301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3%。
其中出口554.7亿美元,增长14.7%;进口2459.4亿美元,增长47.8%。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6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②。
二、北京市的物流业发展现状1.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截至2010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20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0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9公里。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前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养护管理,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趋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篇一: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2022-2022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跨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首都北京在成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风险挑战,制定科学的战略安排对首都立足新的阶段变化、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首都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五年规划,是首都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二五”期间首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2年)》的批复。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第一章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任务,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力推动了全市的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过去五年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首都经济实现重大跨越。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总量达到13777.9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
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今后思路
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今后思路物流业是现代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循环,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环节。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压力巨大,虽然北京物流业目前已拥有了一定的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并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航空为远程辐射,海运为重要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但物流发展的滞后性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
提升北京市物流总体水平,推动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北京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物流发展现状,掌握物流发展规模和经营结构数据资料,北京市商委、北京市统计局于2002年10月—2003年1月联合进行了一次物流业现状专项调查。
调查范围涉及专业物流企业、货物运输业、仓储业和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以及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具有物流业务的企业4500多家。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物流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物流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物流资源充足、分布基本合理、平衡性仍需调整北京的物流设施和资源的分布基本上符合从中心向周围扩散的合理分布要求。
四环以外的仓库数量占76.9 %,其中位于朝阳区、海淀、丰台、房山、大兴、顺义区域范围内的仓库个数占60%,仓储面积占总面积的57.4%。
除了仓储资源的分布以外,其他如装卸设备、货运车辆和仓库资源的分布基本上是相似的。
北京市物流资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平衡性,如朝阳区与丰台区之间的仓储面积比是2.9:1,而两个区的仓储量大致相等;朝阳区与石景山区的货运车辆数量大致相等,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货物运输量之比为1:4。
(二)主营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有待进一步发展在调查的企业中,主营物流企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仅为21.46%。
虽然北京物流行业中专业物流企业和自营物流企业的比例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但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任务仍应加强。
北京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序言 (1)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3)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 (3)(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4)(三)专业物流体系基本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6)(四)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6)(五)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7)(六)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8)二、“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形势 (9)(一)发展机遇 (9)(二)面临挑战 (10)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3)一、指导思想 (13)二、基本原则 (13)(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3)(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3)(三)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4)(四)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4)三、发展目标 (14)(一)总体目标 (14)(二)预期指标 (14)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7)一、布局原则和思路 (17)二、布局重点 (17)(一)城市物流配送设施布局 (18)(二)产业集聚区专业物流设施布局 (18)(三)区域物流设施布局 (21)(四)国际物流设施布局 (22)第四部分发展任务与重点工程 (24)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24)二、提升城市物流配送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26)三、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打造物流总部经济 (27)四、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经济圈物流服务功能 (30)五、发挥政策功能区优势,加快发展国际物流 (31)六、加快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33)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37)一、加大对物流业投入力度 (37)二、保障重要物流设施用地 (37)三、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37)四、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37)五、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38)六、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38)七、发挥行业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38)序言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今后思路 .
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状况及今后思路来源:不详作者:佚名日期:2009年06月01日访问次数:物流业物流业是现代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经济循环,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环节。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压力巨大,虽然北京物流业目前已拥有了一定的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并形成以高速公路为基础,铁路、航空为远程辐射,海运为重要补充的交通运输网络,但物流发展的滞后性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
提升北京市物流总体水平,推动北京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北京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物流发展现状,掌握物流发展规模和经营结构数据资料,北京市商委、北京市统计局于2002年10月—2003年1月联合进行了一次物流业现状专项调查。
调查范围涉及专业物流企业、货物运输业、仓储业和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以及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具有物流业务的企业4500多家。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物流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物流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物流资源充足、分布基本合理、平衡性仍需调整北京的物流设施和资源的分布基本上符合从中心向周围扩散的合理分布要求。
四环以外的仓库数量占76.9 %,其中位于朝阳区、海淀、丰台、房山、大兴、顺义区域范围内的仓库个数占60%,仓储面积占总面积的57.4%。
除了仓储资源的分布以外,其他如装卸设备、货运车辆和仓库资源的分布基本上是相似的。
北京市物流资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平衡性,如朝阳区与丰台区之间的仓储面积比是2.9:1,而两个区的仓储量大致相等;朝阳区与石景山区的货运车辆数量大致相等,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货物运输量之比为1:4。
(二)主营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有待进一步发展在调查的企业中,主营物流企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仅为21.46%。
虽然北京物流行业中专业物流企业和自营物流企业的比例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但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任务仍应加强。
北京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互动需求分析
通 过 梳理 前 人 的研 究 不难 发 现 ,第
研究物流业 与制造 业产业互动的文章
,
较 多 ,研究物流业与生产 性服 务业内部其
他 产业的文章不多见 。第二 ,运用投入产
出分析 方法研 究物流业与其他 产业的文章 不 多见 。第 三 ,从研 究的地域来看 ,以首 都北 京市的物 流业与其他产 业互动为研究
一
相 关研 究 文 献 综 述
投入产 出分 析方法是瓦希里 ・ 列昂惕 夫在 2 O 世纪3 0年代研究并 创立的一类经
济数量分析 方法。投入产 出法从 诞生到现
个产业 的运行 既要消耗 别的产业提供 的
关 系 ,进 一 步还 为 北 京 市物 流 业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提 出相 应 的建 议 。 关 键 词 :物 流 业
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王晓燕 、李道
芳( 2 0 0 9) 运用交易费用、博弈论等理论
北 京 市 物 流 业 与 制 造 业 、 生 产 性 月 艮 务 业 互 动 求 分 析
一
对安徽 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进行的分
析 ;朱长征 ( 2 0 1 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
究了陕西省 制造 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
转 型的主导力量 。北京是 国家级 物流节点 城 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 物流示范城市之
一
量。用公式表示为: a , = - 7 ( i , , = 1 , 2 . , /t J
, z ) ,其 中,X . . 指第 , 产业对第 i 产业 的消耗 量; 第, 产 业的总投入 。 直 接消耗 系数可 以反映物流业与其他
( 2 0 0 7) 提 出 了产业联 动理 论支撑 以及 表
冷链的“微利”时代
投入与付出怒成正比的,因此,
1年3月,j|:京毒势燕l笠餐局对
收取;冷链零售龛夔是主要是赚取其
中的利润熬额,其实就利润产生的形 式采判断,冷链产品生产企业,冷链 批发企韭,冷链零售企业这三溃薛剥 润主要取决于差额,冷链企业的利润 是其中的运输费用。
在冷链设施投入方瑟,虽然金韭可泼 钻一定的“空子”,但出于保险起 觅,还是建议物流企业增加冷链方面 懿授人,逐灏转攘成为“通过没施没 备吸弓l订单,通过批量配送吸引顾 客,从而获得更多利益”的模式。冷 链零售商癌的冷链设螽投入,更翔继
万方数据
息共享等业务形式。以北京嘉和嘉攀
物流配送中心与德国拜耳医药的合作
冷链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很大程 度的提升,冷链微利的模式在将来会 蠢所改变。因游产晶夔薪换代的速度 逐渐加快,会进一步加速冷链的附加 德。电子化已经成为了冷链医药企业
的重要指标,RFID等一系列静逵踩技
世界城甫,井在此基础上完善国际商 贸中心,全面推进“人文j匕京、科技
冷链的“微利"时代
V
苏磊
走入冷链
冷链,顾名思义,是指受温度
限制的产品(包括农产品、药品等) 从产地收获之后,在加工、存储、运 输,分销和零售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 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生产 品质量安垒的供应链系统。从大家日 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超市放在冷藏 成本很高,如果简单地利用一般冷链 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则会发现 差值较少,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冷链的 擞利性。以往企业在运作冷链时,总 是考虑到成本问胚,因为冷链物流所 需的制冷设备一般花费较高,所以.
一般的企业还是运用冰块降温和相应 的冰袋降温等传统手段,这就使得冷
的质量缺乏可监控性与追溯性,其产 品质量没有办法保证。 近些年来,冷链的低利润成为 了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并一直困扰 着冷链物流企业。如何正确区分冷链 中的利润问髓,如何科学划分冷链的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衔接更加顺畅;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 升,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以大型化为特 征、高效化为目标、集约化为形态、智能化为基础的综合运输体系;安全监管和 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节能减排和环保低碳取得明 显成效。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运输服务,提高运输效率和舒适度,促进城乡、区域交通 运输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安全意识,落实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确保交通运 输安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 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核 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 以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为目标,着力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优化交通 运输结构,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推动交通运输低碳绿色发展,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参考内容
一、概述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增强区域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 导,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 输发展规划,对于推动陕西省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状况 京津冀地区物流的总体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京津冀地区物流的总体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京津冀地区物流的发展则取决于该地区交通体系的完善与京津冀大流通体系的建设。
一、京津冀物流产业规划京津冀三地间“十二五”期间物流产业发展规划1、北京市物流产业格局北京确立了“三环、五带、多中心”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
“三环”是指在六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在五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在四环路附近重点规划建设配送中心。
“五带”是指积极引导各类物流资源向西南(京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正南(京开高速公路和106国道)、东南(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东北(机场高速、京密路、京承高速公路)、西北(八达岭高速、110国道)等五个方向的物流通道聚集,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若干个物流中心,形成五条集聚发展、连通快捷、服务产业的物流产业带。
“多中心”是指根据北京市各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多中心分散布局的特点,相应配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实现物流节点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功能。
2、天津市物流产业格局天津现代物流业将形成“两带、三区、双环”的空间发展格局。
“两带”是指以天津港为原点,构建沿海岸线形成的沿海物流发展带以及沿京津走廊形成的京津物流发展带。
“三区”是指位于宝坻区、蓟县形成的服务于新型生态农业及现代商贸的北部物流聚集区;位于津南区、西青区形成的服务于新型工业产业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南部物流聚集区;位于静海县、西青区形成服务于钢铁、冶金、建材及现代商贸的西部物流聚集区。
“双环”是指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依托,在双城区周边构建支持城市生产、生活、商贸的市域物流配送环。
3、河北省物流产业格局河北省的物流产业将形成“一带两通道”格局。
以廊坊、保定等产业基地型和商贸集散型物流产业聚集区为重点,发挥环京津地区特色支撑产业对物流聚集的带动作用,打造“环京津物流产业带”;以发展唐山港、秦皇岛港物流龙头以及承德内陆港为重点,发挥装备制造、钢铁、农副产品等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打造“冀东物流通道”;以发展黄骅港及石家庄、邯郸交通枢纽物流和石家庄小商品交易市场等商贸物流为重点,发挥钢铁、煤炭、建材等地区特色支撑产业对物流聚集的带动作用,打造“冀中南物流通道”。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回顾(一)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务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4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7.6万亿元,较2010年的5万亿元增长了50.6%,年均增幅10.8%;物流业务收入达到2482.5亿元,较2010年的1681.1亿元增长了47.2%,年均增幅10.2%。
物流业发展稳中有进,规模稳步增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北京市物流效率、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2014年为15.1%,低于全国同期16.6%的水平。
(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38亿元,年均增长10.3%,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物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各类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商业连锁统一配送率持续提高。
涉及民生的冷链物流体系和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冷库总容量近100万吨,较“十二五”初期增长了30%左右。
电子商务类快递业务发展迅猛。
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14.1亿件,满足“最后一公里”物流需求的快递服务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及高校共同配送网点260余个。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加强。
“北京物流金融平台”、“跨境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
“京津冀区域物流公共平台”服务近5万企业会员,日均信息发布量达100万条,日均交易信息量近30万单,线下日均货运量近200万吨。
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步伐加快。
电子、医药、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引入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创建并推动农产品直采直供联盟发展。
物流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完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可视化、快速分拣等新兴技术在行业企业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
食品冷链可视化系统得到示范应用,医药流通全过程可视化监控和追溯体系得到完善。
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功能区规划
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功能区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章空间特征与发展态势经过多年努力,昌平区产业功能区业已形成西部集聚,东部崛起,南北延伸,东西呼应,一带整合的空间发展形态特征。
在加速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机遇期,昌平区未来将依托产业功能区的建设,进一步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点轴辐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按照“强二优三精一”的发展思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引导创新要素的聚集,加速区域联合与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创新活力,加快昌平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图1 昌平区重点产业功能区示意图根据昌平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两轴两带、三城多点”的产业布局要求,本规划重点对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京北物流中心、未来科技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明十三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等重点产业功能区进行规划。
根据统筹发展和产业关联性原则,还将适当考虑周边其他产业功能园区。
一、南部地区将全面融入中关村产业体系在国家和北京市统一战略部署下,昌平区六环路以南地区在空间上融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在北清路和七北路沿线,建设多个重点产业功能区,将形成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本地区的产业园区享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未来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融合。
“十二五”期间,该地区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整合产业发展空间,配套完善城市公共资源,增强区域综合发展创新能力,全面融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总体进程之中。
二、京藏高速沿线是产业功能区发展重心京藏高速沿线是昌平区产业发展主轴线,分布有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一产业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区。
该轴线还是昌平区与主城区的主要联络通道,“十二五”时期,科技商务区(TBD)、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大学城、巩华城等将成为该轴线上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0年)》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的通知国发〔〕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年月日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年达到万亿元,比年增长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物流业增加值年达到万亿元,比年增长倍,年均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提高到年的,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年的万人增长到年的万人,年均增长。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
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迅速推广。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国发〔2012〕18号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与《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
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技术装备实现跨越发展。
掌握了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部分地区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船舶的建造水平大幅提升;空管新技术推广应用;铁路、公路、机场等建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水筑港、河口航道治理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 见 第七条“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中”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重点 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配送、信息设施和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 必要的资金扶持.”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依托货运枢纽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壹项重点工作.
“十二五”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建设规划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
二〇壹二年六月
主要内容
第壹部分 规划背景 第二部分 形势及需求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 建设重点和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主要内容
第壹部分 规划背景 第二部分 形势及需求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 建设重点和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主要内容
第壹部分 规划背景 第二部分 形势及需求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 建设重点和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壹)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以提
高运输组织效率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市场主 导、规划引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公路货运枢纽 (物流园区)建设,促进传统货运站场向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和与 港口、铁路等运输方式的主动衔接,实现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 区)公共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努力促进现代物流发 展,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有效支撑经济社 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体现“三个转型”即:运输公司向物流企业、传统货 运站场向物流园区、“自用型”向“公共型”
第四部分 建设重点和规划方案
(二)遴选条件(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7.31•【字号】京科发[2012]399号•【施行日期】2012.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京科发【2012】399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2〕70号),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北京市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的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构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现提出《北京市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专项工作意见》。
本工作意见实施期限为2012-2015年。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一)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1年,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19.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5.7%,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6亿元,金融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5亿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亿元;服务业增量达到151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新增量1886.8亿元的80.5%;2011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约29563.1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规划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北京市进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进展回忆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格局差不多形成
(三)专业物流体系差不多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口岸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物流进展空间不断拓展
(五)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六)配套政策相继出台,进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面临的形势
(一)进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差不多原则和进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差不多原则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进展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进展
(三)结构调整,带动高端进展
(四)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三、进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预期指标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一、布局原则和思路
二、布局重点
(一)都市物流配送设施布局
(二)产业集聚区专业物流设施布局
(三)区域物流设施布局
(四)国际物流设施布局
第四部分进展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二、提升都市物流配送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三、大力进展专业化物流,打造物流总部经济
四、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经济圈物流服务功能
五、发挥政策功能区优势,加快进展国际物流
六、加快物流业进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进展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力度
二、保障重要物流设施用地
三、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四、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五、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
六、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七、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序言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大力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优化进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都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物流业实现平稳较快进展,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社会物流规模迅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高,高端物流集聚效应逐渐显现,物流进展的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
成功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支撑首都经济进展、便利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五年物流业持续快速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业将以科学进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进展方式为主线,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服务中国特色世界都市建设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促进进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进展宗旨,加快推进物流业结构调整与创新,更加注重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务保障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高效、集约、低碳的都市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业进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广泛国际阻碍力的物流中心都市。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进展规划》编制的要紧依据是:
《北京都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进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进展的意见》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等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物流业进展回忆
(一)总体规模快速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2010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04万亿元,较2006年的2.54万亿元增长98.4%,对推动全市经济进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社会物流总额的构成中,外省市流入物品和进口物资的占比由2006年的68.3%增长到2010年的76.5%,物流业进展的枢纽地位和服务国内外市场的辐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见表1-1)。
表1-1 北京市社会物流总额及构成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
2010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493.7亿元,较2006年增长34.2%,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5%。
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
储等行业实现增加值382.9亿元;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增值性物流业务实现增加值110.8亿元,较2006年增长79.3%,明显高于行业整体增幅(见表1-2)。
表1-2 北京市物流业增加值及构成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
物流业进展进一步扩大了就业。
2010年,本市物流从业人员48.6万人,比2006年增长14.1%,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7%,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6.3%(见表1-3)。
表1-3 物流从业人员及构成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
“十一五”时期,本市物流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6年的17.7%下降到2010年的1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进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企业运行效益的普遍提高。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网络格局差不多形成
2006至2010年,本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400亿元。
截至2010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11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03公里,公路线路9833条;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56公里;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自有仓储面积(含仓库和货场)达到3099.9万平方米,增长84.9%;拥有货运车辆4.2万辆,增长55%,其中冷藏车、集装箱运输车等专用车辆1.1万辆,增长29.7%;拥有起重机、叉车等装卸设备3.5万台,增长53.2%(见表1-4)。
表1-4 “十一五”期间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