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蒸汽驱的研究
II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
![II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79daf1770bf78a65295462.png)
勘 开 探发
桂烈亭
取 一 级 两 段 分 层 汽 驱 方 式 . 主 要 注 汽 其 油 藏 及 开 发 概 况 二 蒸 汽 驱 方 案 设 计 要 点 试 验 区位 于构 造较 为 完 整 ( 层 发 断 锦4 块 试验 区相 对齐4 块 先导 试验 参 数 : 5 0 平均 单 井 曰配注 1 5 2 t 验 区 日配 试 育 相 对 较 少 ) 可 扩 展 蒸 汽 驱 井 网 的锦 区 ¨ ( 1 相 比 , 行 蒸 汽 驱 的 条 件 在 净 注 12 t 底 干 度 达 到 5 % 平 均 单 井 日 表 ) 进 4 井 1 3
1 试 验 买 施 悄 况
层 。 驱 前 油 层 平 度 (3C) 脱 气 原 油 转 5。 下
试 验 区于 2 0 年 6 全 面 实 施 转 驱 08 月
7— 6 2 1 O 9 2 3 6 —7 3
粘度7 0 mP ・。 0 0 a S 地层水 水 ̄ N H O 型 . _ aC , L U
1 I0 0 2 1 年第 4 2 期
产 井 总 井 数 4 口 , 井 3 I. 1 开 9 1 日产 油 16. = 1t 比 1。 . 时 油 汽 比0 ¨。 .3 瞬
表 2 锦 4 5块 蒸 汽 驱 措 施 效 果 统 计 表
油 气 bo2 , 入 蒸汽 吞吐 开发 末期 . t .0 进 经
对 注汽 井实施 返 工作业 目前试 验 区平均 井底 干度 为5 % . 38 井底干度 得 以保 障 。 另外 . 过 吞 吐 引效 注 汽 、 参 泵 更 通 调 检 换 高 温 泵 、 善注 采 井 网打 新 井 等 综合 完
措 施手 段 ( 2 实现油 井在 合理 工况下 表 )
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
![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6c950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3.png)
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2016年12月浅析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应用—化工管理杨凯(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热注作业一区,辽宁盘锦124010)摘要:注氮气可以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目前在国内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尤其是辽河油田,多数为稠油油藏,吞吐注蒸汽的过程中注入氮气,有效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本文结合其注氮适应性、作用机理、操作参数进行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辽河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氮气;蒸汽;采收率目前我国已开发油田的标定采收率为32.3%,仍然有60%以上的地质储量需要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注入新介质进行开采,提高采收率有较大的余地。
提高采收率工作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目前蒸汽吞吐使用各种助剂改善吞吐效果,助剂主要有天然气、氮气、溶剂(轻质油)及高温泡沫剂(表面活性剂),生产周期延长,吞吐采收率由15%提高到20%以上。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不仅开展了室内实验,而且对不同的油藏进行了注氮气开发。
89年我国开始了注氮气开发油田的实验,到90年代中期,由于膜分离制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为氮气在油田开采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辽河油田、克拉玛依稠油油藏应用广泛。
1注氮气加蒸汽吞吐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通过氮气加蒸汽注入稠油油藏,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通过实践数据可使吞吐时间延长1~2个月。
原油溶气膨胀,改变饱和度分布,加快原油排出。
随着注入气量的增加,原油溶解气膨胀相当于增加了地层含油饱和度,也提高了油相的相对渗透率。
底部含油饱和度较高,溶气膨胀是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界面张力降低可以提高驱油效率,油氮气的界面张力比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近70%,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注氮气减小热损失,环空注氮气,可改善隔热效果,提高井底蒸汽干度,降低套管温度,保护套管。
注氮气增加波及体积,在注蒸汽的同时注入氮气,在油层中可扩大加热带。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蒸馏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稠油油藏过热蒸汽驱蒸馏作用机理试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41d04fb307e87101f6966e.png)
和压力 1 . 4 a 14 MP 、温度 为 3 0C的 饱 和蒸 汽 的蒸 汽 蒸 馏 率 分 别 为 2 . 和 3 . ,饱 和 蒸 汽 温 度 由 2。 27 57 2 0C 升 到 3 0 ,升 高 8 ℃ ,蒸 汽蒸馏 率 提高 1 4 。上 2℃ O 3个 百分点 ,增 加 5 。 7
当湿蒸 汽 中的水全 部 汽化 即成 为饱 和蒸汽 ,此 时蒸 汽温度 仍 为沸点 温度 。如果 对 于饱 和蒸汽 继续加
热 ,使 蒸汽 温度 升高并 超 过沸点 温度 ,此 时得 到 的蒸 汽称 为过 热蒸 汽 ,它具有 蒸 汽干度 高 ( 0 ) 1 0 、热
焓 高 和 比容 大 的 特 点 ,在 5 P M a的 压 力 条 件 下 ,饱 和 蒸 汽 与 过 热 度 为 10C的 过 热 蒸 汽 相 比 ,后 者 携 带 0。
量增 加 ,残 余 油 中饱 和 烃含 量减 少 、 胶 质 沥 青 质 含 量 增 加 。 可 见 ,过 热 蒸 汽 蒸 馏 作 用 比 较 充 分 , 对 改 善 稠 油 油 藏 ,尤 其 是 对特 超 稠 油 油 藏 的 开 发 效果 有 重 要 作 用 。
[ 键 词 ] 稠 油 油 藏 ;过 热 蒸 汽 ;蒸 馏 作 用 关 [ 图 分 类 号 ]TE 5 . 4 中 3 74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0 0 3 3 4 3 文 0 0 7 2 2 1 )0 —0 4 —0
的有效 热量 比前 者多 大约 3 ,且 其 比容 比前者 增加 大约 1 3 倍 。 O .6 蒸 汽驱 主要 采油 机理 有 :降粘作 用 、蒸汽 的蒸馏 作用 、热 膨胀 作用 、油 的混 相驱作 用 、溶解 气驱作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筛选研究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筛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34066c27d3240c8447ef4e.png)
2009 年第 21 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111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筛选研究
王 曼, 刘慧卿, 张红玲, 刘羽 中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Ξ
摘 要: 针对小断块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薄层稠油油藏, 提出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的开发方式。因 蒸汽驱对油藏条件要求高 , 故投产前须进行筛选。 根据不同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的组合模拟计算结果 , 研究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对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 建立筛选评价标准。 研究结果表 明 , 当油层有效厚度超过 7. 2m 时, 可利用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经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 5000m P a s 的普 通稠油油藏; 油层有效厚度达 9. 6m 时 , 该技术可用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 20000m P a s 的稠油油藏。 关键词: 薄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 分段蒸汽驱; 筛选; 粘度; 油层厚度 目前, 中国许多油田稠油油藏主力区块经过多 年高速开发, 采出程度较高, 油水井措施效果逐年变 差, 迫切需要提高非主力油层储量的动用程度, 特别 是薄油层的动用程度。 利用水平井开发薄油层油藏, 由于水平井间的流动近似于线性驱替 , 在一定油层 范围内波及系数高于垂 直井[ 1, 2 ], 且热采时 热损失 小、 热量利用率高, 在一定注采管柱条件下实现水平 井分段注采[ 3 ] , 可将工业价值产量所要求的最小油 层厚度降至最低限度。 水平井分段注采是在水平井 蒸汽吞吐热采若干周期后, 利用水平井长井段优势 将其分为采油段、 封隔段、 注水段 3 个部分对水平井 进行分段蒸汽驱开采[ 4 ]。 该方式对于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影响显著的 油藏参数主要为油层厚度和原油粘度。 通过相关研 究, 建立筛选评价标准, 为扩大水平井技术应用范围 和高效管理奠定基础 , 同时也为直井无法经济有效 开发的稠油薄油藏边际储量提供一种开发模式。 1 水平井分段注采原油粘度、 油层厚度筛选 1. 1 地质模型 油藏埋深为 1440m , 水平井布井范围为 375m × 225m × 24m , 油层孔隙度为 28% , 油层水平渗透率 2 为1325 ×10 - 3Λ m , 垂向渗透率为水平渗透率的1 �4, 原始含油饱和度为 65% , 原始油层压力为16M Pa , 原 始油层温度为 50℃, 粘温关系、 相渗和毛管压力资料 按参考文献[ 5 ]。 1. 2 水平井分段注采模式 水平井分段注采分为采油段、 封隔段、 注汽段 3 个部分 ( 图1 ) 。 水平井段长为L , 生产段长为L p , 注入
胜利单56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性试验
![胜利单56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33be239b90d6c85ec3ac636.png)
组 的汽驱试 验区 ( 1 ,选在 油层厚 度 和粘 度具 有代 表 性 的单 5— N —5
和 单 5 ~3XN1 61 一 3井 组 。该 试 验 区 共 有 油 井 2 1口井 ,试 验 层 位 为 馆 陶 组 下 段 ,含 油 面 积 0 2 k ,地 质 . 3 m。
提 高 蒸 汽 热利 用 率 , 改善 开 发 效 果 。
[ 键 词 ] 深 层 稠 油 油藏 ;超 稠 油 油 藏 ; 高含 水稠 油油 藏 ;蒸 汽 驱 ;先 导 性 试 验 ;配 套 技 术 关
[ 中图 分 类 号] TE 5 . 374
[ 献 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号 ] 1 0 9 5 (0 1 1 0 4 0 0 0 72 2 1 )0 — 12— 3
下 油 水 运 动 、油 水 分 布 的 控 制 和 影 响 ,使 计 算 结 果 符 合 研 究 区 规 律 , 建 立 数 值 模 拟 模 型 ,试 验 区 面 积
[ 稿 日期 ] 2 1 —1 2 收 0 0 0— 0
[ 金 项 目] 中 国 石 油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司 十 条 龙 攻 关 项 目 ( 0 0 7 。 基 P 8 5 ) [ 者 简介 ] 杨 元 亮 (9 7一 ,男 ,l 9 年 石 油 大 学 ( 作 16 ) 0 9 华东 ) 毕 业 ,高 级 工 程师 ,博 士 生 ,现从 事油 气 田 开发 地 质 工 作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 1 年 1 江 01 月 第3卷 第 1 3 期
J u n lo l n sT c n lg ( . PI Jn 2 V 13 No 1 o r a fOi a dGa e h oo y J J ) a . 0 1 1 o. 3 .
探讨稠油油藏蒸汽驱影响与控制因素
![探讨稠油油藏蒸汽驱影响与控制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9c131e66294dd88d0d26b25.png)
研究。 以油田稠油油藏的平均油藏地质参数为基础, 建立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 井 组概 念模 型 , 采用 油藏 数值模 拟方 法 , 系统 剖析 了各种 关键地 质控 制 因素对 水 平井 蒸汽 驱开 发效果 的影 响 。 影 响水平 井蒸 汽驱热 采 的地 质 因素较 多 , 这里 主要 探讨 了油藏 关键地 质控制 因素 ( 储层 渗透率 、 原油 饱和度 、 储层 非均质 性和 地层 倾 角 ) 的 影响 , 并 建立 了各 因素 之 间的相 关 关系 图版 。 1储 层渗 透 率对 水平 井蒸 汽驱 的 影响 以普通稠油为例 , 当储层渗透率从2 0 0 mD 变化到3 0 0 oD r 时, 井组水平井蒸 汽驱 的开 发效 果 明显好 转 , 净产 油 曲线变化 幅度 较大 , 储 层渗 透率 达到 3 0 o r n D 以后 , 井组 水平井 蒸 汽驱 净产 油的变化 幅度减 缓 , 再改善 储层 的渗透 陛, 对 水平 井蒸 汽驱 的开 发效果 影 响不大 。 分析原 因为 : 油层 渗透率越 大 , 地层流 体渗 流阻 力 越小 , 流 动能力 越 强, 开 发效果 越好 。 这 里的3 O 0 mD 就是前 面说 的储层水 平井 蒸汽驱 的渗透 率极 限。 可以看 出 , 普 通稠油 、 特稠 油 、 超稠油 、 特超 稠油 油藏水 平 井 蒸 汽驱 的渗 透率 极 限分 别是 3 0 0 mD、 5 0 0 mD、 8 0 0 oD r 和1 2 0 0 oD。 r 根据 不 同油 性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的极限渗透率值 , 建立了水平井蒸汽驱储层渗透率与 原 油粘 度 的相 关关 系 , 关系 式为K= 0 . 0 0 9 2 7 o + 2 7 1 . 8 6 , 以此 可 以指导 其它 稠油 区块水 平 井蒸 汽驱 的筛 选 。 2原油 饱 和度 对水 平井 蒸汽 驱 的影 响 稠油油 藏水 平井蒸 汽驱前 的含油饱和 度对 汽驱采 收率影响很 大 。 针 对不 同 油 性 的稠油 油藏 , 模 拟研 究 了不 同含 油饱 和度 时水平 井蒸 汽驱 的开 发效果 。 不 管 哪一 种油 藏类 型 , 随着 原油 饱和度 的增 大 , 井组 的采 收率和 净产 油量都 逐渐 增加 。 分 析原 因为 : 含油饱 和度增 加将 降低蒸 汽驱的 热损失 。 大部 分热量将 用于 加 热原 油 , 蒸汽 热利 用率提 高 , 原 油饱和 度越 低 , 含水饱 和度 相应 越高 , 从 而使 注入 的 热量 过多地 消耗 在对 地层 水的 加热上 , 热利用 效率 降低 [ 3 L 各种 油性 的 含油 饱和 度极 限分别 是 : 普通 稠油 3 5 %、 特稠 油3 8 %、 超稠 油4 & / o 、 特 超稠 油4 5 %。 根据 不同油 性稠 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驱 的含油饱 和度界 限值 , 建立 了水平井 蒸汽 驱含油饱和度界限与原油粘度的相关关系, 关系式为S o =3 5 . 1 3 9 e 2 E - 0 6/ . 1 O 。 3储 层 非均 质性 对水 平并 蒸 汽驱 的影 响
稠油油藏蒸汽驱特征曲线研究
![稠油油藏蒸汽驱特征曲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c610d2ce2f0066f53322cb.png)
Ⅳ~+g b ) () b +g + 1 l l b ( 4
考虑 到R = 1 则 式 (4转 化 为 :  ̄ p, 1)
式中 : O W R 为以油层体积表示的水油比; 和 k 分别为油层 中水和油的相对渗透率 ;。 S 为开采过
程 中油层平均含 油饱和度 ; m和后 为具体一个油藏
每个温度对应 的一个 常数 ; 。 / 和 分别为油和水 x 的粘度 , P ・。 m a S
S 、。 和R具有 以下关 系式 : 。5i S 。= Si1一R) 。 ( () 3
式 中 :0 油 层 原 始 含 油 饱 和 度 ; 采 出程 度 ; s为 R为
W R 为地面水油质量比; 为体积系数 ; 为油的 O J B 相对密 度 。 由分流量公式可知 , 蒸汽驱未 发生井间汽窜
时, : 有
W OR
Q w
=
1 蒸汽驱特征 曲线的理论推 导
l g +) R B ( n —
和表征油藏流体性质的 . 有关 。 臣
y
( 7 )
=
由式 ( ) 以看 出, 7可 油藏最终采收率 B 的确 值 定既与表征油层岩石渗流特性的 /和 k 有关 , / 值 1 也
综合式(0 和式 (2 、1 ) 1) 1) (3可得 :
关键词 : 油油藏 ; 稠 蒸汽驱; 特征曲线 ; 影响 因素 ; 用; 4 块 应 齐 0 中图分类号 : E 3 文献标识码 : T 3 A
哆 言 J
辽 河油 区稠 油开 发经 历 了十多 年蒸 汽吞 吐后 ,
W OR =
I /w G  ̄
=
1 ml -开发中后期 , 蒸汽吞吐开发
效果 和经 济 效益 明显变 差 。欢 喜 岭油 田齐 4 块 自 0 19 年 开展 蒸汽 驱先 导试验 和扩 大试 验 以来 , 得 98 取 了成 功 。 至 20 年 3 , 块 10 井组 全 面工 业 08 月 该 5个
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技术探究
![稠油油藏热力采油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fcb16ef01dc281e53af060.png)
200目前,我国开采的原油由于其黏度较高,我们称之为稠油。
稠油是所含的胶类物质和沥青类物质比例较大的原油。
其主要特性是质量重、黏度大,也有人称之为“重油”,由于稠油的这些特征,在开采的过程中稠油的开采难度要比常规的轻质原油开采难度大得多。
在我国目前的油气资源分布中,稠油的储量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十分可观的开采价值。
1 热力采油技术现状稠油热采主要是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油藏的温度,从而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国常规的热力采油技术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蒸汽驱油技术。
蒸汽驱油技术主要是利用热蒸汽的驱替能量来升高油层的温度,从而将油气井的产能提高的一种措施。
具体的操作是往注入井注入蒸汽后,通过注入井与采油井之间的连通通道形成一条热蒸汽的驱替通道,从而使得该通路中的油气资源温度上升,流速增加,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由于蒸汽吞吐的使用次数是有限制的,对于一些采用蒸汽吞吐已经达到极限的采油井筒来说,最佳的采油工艺就是采用蒸汽驱油技术,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2)火烧油层采油技术。
火烧油层采油技术指的是往油层中注入助燃物,油层中的一些可燃物在阻燃物的帮助下,通过燃烧带来传递的热能,将油层中的稠油物质开采出来,从而达到顺利将稠油开采出来的目的。
注入的阻燃物一般是氧气,利用其能够自燃的特点或者采用其他的点火装置将氧气点燃,使井底形成一条燃烧带,利用所燃烧释放的热量使稠油的黏度降低,然后顺利的将稠油采出,采用该种技术所采出的油品重组分相对较高。
(3)蒸汽辅助重力热采油技术。
蒸汽辅助重力热采油技术是目前新研发的一种针对稠油开采的新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对于稠油开采来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蒸汽辅助重力热采油技术主要是采用蒸汽的热能将热传导和热气流有机的结合起来,然后在原油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开采出稠油。
尤其在水平井中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采油速度。
采用该种技术可以大幅度的将稠油的开采效率提高,所采出的原油的品质也较好。
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
![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344430aa76e58fafab003d5.png)
采井 间纯 油 带 向 生 产 井 推 进 ,驱 替 阶 段 含
水 明 显 回落 , 由8 7 %下 降 至 8 0 %,但 保 持 时 ℃ );原油粘度高 ( 油藏温 度时 ,原油粘 间短 ,后 迅 速上 升 至9 4 %,发 生蒸 汽突 破 ; 度5 0 0 0 0 — 9 f ) 0 ( X ) mP a s )的特 征 。 突 破 调整 阶 段含 水 小 幅下 降 ,稳 定在 8 9 %左 2 0 1 0 年春风油 田排6 0 l 北区投产 ,水平 右 ( 图2)。 井 长度 2 0 0 m,井距 1 0 0 m。初期 采用 H D N S 吞 吐 开 发 ,取 得 较 好开 发 效 果 ,但 由于 油
近 年 来 ,国 内外 水 平 井 的 实施 规 模 不 汽 驱 预热 阶 段 只 有 2 个 月左右 ( 图1 ),递 5 . 1 %,试 验 区 平均 单 井 日 断扩大 ,产能 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水平井 减快 ,月递 减率 3 应 用 规 模 的 扩 大 ,逐 渐暴 露 出 稠 油 水 平 井 产油 由转驱前6 . 9 t / d 降到4 . 3 t / d ;驱 替阶段 个 月左 右 , 日产 油 回升 幅 度 小 ,先上 升 到 蒸 汽吞 吐 产 量递 减 快 、平 面动 用 不 均 匀 。 等 s , 4 t / d ,后快 速 下 降 至 2 . 0 t / d , 月 递 减 率 问 题 。对 于 整 体 水 平 井 组 合 开 发 的 区 块 来 6 9 . 5 %;突破 调 整 阶段 产量 小 幅 上 升 后 保持 、 兑,吞 吐 后 期 适 时转 蒸 汽 驱 是 提 高 采 收 率 1 稳定 ,但 单 井产 油量 低 ,在 3 . 0 t , d 左 右 的 必 要 手 段 ,水 平 井 蒸 汽 驱 技 术 已成 为首 选 产 能 接 替 方 式 ,但 目前 国 内外 对 水 平 井
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9e89c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7.png)
81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杨纪超 辽河油田分公司【摘 要】稠油油藏实施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受采出程度高、地层压力低等因素影响,地层中无充足能量驱替井间剩余油,难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本文以G油藏为例,针对其蒸汽吞吐末期产量递减快问题,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对试验中存在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开发技术对策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实践,取得较好效果,日产油量大幅度上升,为下步蒸汽驱规模实施奠定基础。
【关键词】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概况G油藏为中厚互层状纯油藏,含油面积2.45Km 2,地质储量1826.5×104t,标定采收率35.2%,平均孔隙度22.5%,平均渗透率430mD,呈现高孔高渗特征,纵向上发育30-30套小层,平均单层厚度3.2米,平面上发育稳定,连通性好。
油藏2004年投入开发,以150米井距规划部署蒸汽吞吐直井网,先后经历上产、稳产、递减三个阶段,蒸汽吞吐开发末期共有油井550口,开井450口,日产液2905.6吨,日产油542吨,平均单井日产油1.2吨,综合含水81.3%,年产油14.5×104t,采油速度0.8%,地质储量采程度28.5%。
整体来看,蒸汽吞吐开发末期,G油藏处于低产油量中高含水阶段,剩余可采储量122.4万吨,开发潜力较大。
二、蒸汽驱先导试验存在问题G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末期,相比原始状况,地层压力、含油饱度、地层温度均发生变化,如表1所示,表明油藏各小层间连通性较好,经多年开发后,重新建立压力场、含油饱和度场及温度场,为转入蒸汽驱开发奠定了基础。
表1 蒸汽吞吐末期相关参数对比表分类地层压力系数含油饱和度%温度℃近井地带连通井间近井地带连通井间近井地带连通井间原始 1.0~1.0765~7065~70目前0.3~0.40.5~0.60.35~0.380.45~0.5580~9070~75自2015年以来,先后转入蒸汽驱8个井组,初期见到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蒸汽吞吐末期1.2吨上升至2.1吨,但也面临着热连通慢、平面上受效不均、纵向上储量动用状况差等问题,亟需解决。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相关调研解读
![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的相关调研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ca5e10c482fb4daa48d4b2b.png)
胜利油田尚二区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和东营组,含油面积为 8.1 km2,石油地质储量为
800×104t,油藏埋深为1023~1260m。地层温度为44~52℃,馆陶组原油黏度范围为526~
4931mPa·s,平均为1199 mPa·s;东营组原油黏度为465~6 066mPa·s,平均为1562 mPa·s, 属于普通稠油油藏。
三、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相渗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相关应用
1、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2、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3、确定油水在储层中的垂向分布 4、确定自由水面 5、计算驱油效率和油通稠油油藏水驱相渗曲线
因高黏度特征和稠油转蒸汽驱替的可能等方面的考虑,在测量普通稠油油
多油组互层状 稠油油藏 单层块状 稠油油藏
单层状构造岩性稠油油藏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九区 薄层状稠油油藏
汇报提纲
一、稠油油藏类型及特征 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三、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相渗曲线
四、普通稠油油藏水驱的启动压力梯度
五、油藏水驱开发评价
六、致谢
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存在的问题
渤海SZ36-1油田水驱降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渤海SZ36-1油田属海上重质稠油油田,常规注水开发采收率较低。提出水驱降粘开采新思 路,即在常规注水开发的基础上,向注入水中加入少量高效经济的降粘剂,如碱降粘、表面活性 剂降粘、碱和活性剂复配降粘。使注入水不但能驱油,而且能降粘,改善水油流度比,达到改 善开发效果、提高采出程度的目的。
油空间类型或油气水分布状况、原油性质、驱动类型等。 (2)现阶段稠油油藏以注蒸汽开发为主,储层发育状况极大的影响到注蒸汽 开发的效果。分类时推荐以储层类型及其发育状况为基础进行分类。
春风油田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研究
![春风油田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06af4fa8956bec0875e308.png)
Ⅲ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6 5 3 5 . 2 0 1 4 . 0 1 . 0 2 3
春 风 油 田薄 浅 层 超 稠 油 水 平 井蒸 汽 驱 研 究
王建 勇 , 王 学忠 , 杨 勇 , 曹 坤
( 1 .中石化油 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 北京 1 0 0 7 2 8 ; 2 .中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司 , 山东 东营 2 5 7 0 0 0 )
摘要 : 针对准噶 尔盆地 西缘春风 油田薄浅层 超稠 油油层单一、 多轮 次水平井蒸汽吞吐后 产量快 速递减的情况 , 开展 了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先导试验 。在 对油藏 特征、 有利 因素、 不利 因素分析 基础 上 , 从 蒸汽驱 方案要 点、 数值模拟优化 、 高干导试验进行 系统的全面研 究。研 究表 明, 水平井蒸汽驱 开发先导 试验 可有效提 高春风 油田 薄浅层超 稠油开采效果 , 为春 风油田水平井蒸汽驱开发提 供 了有利的技术 支持 。 关键 词 : 水平 井蒸汽驱 ; 先导试验 ; 数值模 拟 ; 薄浅层超稠 油; 春风油 田
大。
春风 油 田排 6 0 1北 油层顶 面 向西北 方 向超 覆 , 向南 东倾 没 , 构 造 整 体 比较 平 缓 , 构 造 倾 角 为 1—
2 。 , 构造 顶面 埋深 为 4 2 0~5 1 0 m 一J 。岩性 主要 为
棕褐色富含油细砂岩 , 平均孔 隙度为 3 2 . 0 %, 平均 渗透率为 9 0 5× 1 0 ~ m , 为高孔 、 高渗储层 。储层
日产液 为 1 9 t / d , 平均 单井 日产 油 为 5 . 2 t / d , 含水
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可行性及先导性试验
![河南油田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可行性及先导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677f6fe4aeaad1f346933fb3.png)
J 天fld 汉c l ;)8.8 ou o 石no学n ae学y .10一0 V5第期 o a气 油 o (P 0e月 l u lO报( T ngJ I F2 ・ N 油 然 i G 石 o J b 一 r a 江 h 院 s 2 ・ 0 . 1
~
1 . 4 ,为 同温 度热 水驱 残余 油饱 和 度 的 3 . %~4 . %。 59 78 83
2 2 蒸 汽驱起 始 含油饱 和 度 。
在蒸 汽吞 吐开采 结束 时 ,也 即转 人蒸 汽 驱开采 时 的平 均起 始含 油饱 和度 ( 。 Si )对蒸 汽驱 开采 效果 至 关重 要口 , 。值越 大 ,蒸汽 驱采 收 率和 油汽 比越 高 ;反之则 越小 。显然 存 在一 个经 济极 限值 。在 孔 隙度 St 为 2 % 、2 、3 %和 3 的条 件下 ,模 拟 了蒸汽 驱起 始含 油饱 和度对 蒸 汽驱 效 果 的影 响 ( 1 。当 o 5 0 5 图 )
积系数 1 0 ( :括 号 内数据 为 平均 值 ) .4 注 。
2 蒸 汽驱 的 可 行 性 研 究
2 1 高温驱 油试 验 .
据 井楼 油 田一 区 Ⅲ9 层 ( 类似 于泌 浅 1 0断块 I 9 )高温 驱油试 验 ( 1 V 层 表 )研 究 表 明 ,蒸汽 驱 的驱
油 效率 明显 高于热 水驱 ,2 0 O ℃蒸汽 驱 的驱 油效 率 可 达 7 . 7 5 6 %~ 8 . 1 ,残 余 油 饱 和度 降 到 1 . 7 O 8 2 4 %
河 南 油 田超 稠 油 油藏 蒸 汽 驱 的 可 行 性 及 先 导 性 试 验
肖卫 权 ( 地质大学 ( 中国 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1o8) o3 o 高 孝 田 ,张 玉霞 ,朱 军 ,闰 永 芳 ( 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室, 河南 南阳433) 7 12
滨南采油厂稠油蒸汽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滨南采油厂稠油蒸汽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383c6402b160b4e767fcfef.png)
沙 三下 为主 力油 层 ,沙 四上 为高 压低 渗 透油 层 ,沙一 段 主要分 布 于滨 区东 北部 ,面 积较 小 。油藏 特 征表 现为 :一 ,油层 渗透 率 低 ,平均 渗透率 2 3 . 3×l O u m,非均 质 严 重 。二 ,原油 物 性 好 ( t g下 原 油粘 度
20 3
…
1年 月 囊 聪 7
C h i n a C h e m i c a l T r a d e
中国化工贸易
奄曲绳壬
滨 南 采 油厂 稠 油蒸 汽 驱 技术 的探 索 与实 践
杜 晓玲
( 胜利 油 田滨南采油 二矿 。山东 东营 )
摘 要 :提 高超稠 油的采 收率是 油田采油技术的一 个关键 难题 ,滨南采油厂稠 油油藏 一直采 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 ,产量递 减幅度较 大,制 约 了
2 0 0 — 7 0 0 m 的油藏 ,蒸 驱前井 底压 力都 比较 低 ,大 约在 0 . 7 ~ 1 . 5 MP a 范 围 内 ,并 且 取 得 了 较好 的汽 驱 效 果 ,采 收 率 为 3 8 6 0 % ,油 汽 比 达
0 . 1 8 -0 . 37。 பைடு நூலகம்
度 平均 高达 2 5 . 8 %,已普遍进 入蒸 汽吞 吐后期 阶段 。 2 . 地 层压 力下 降幅度 大 蒸 汽吞 吐 进入 后期 ,地 层压 力 下 降幅 度 大 ,据 吞 吐井 常 规 测 试 , 超 稠油吞 吐 区块地 层压 力保 持水 平仅 3 0 . 5 ~ 3 4 . 9 %,相 当于 原始 地层压
2 . 1 加密 吞吐后仍 有较 高的剩 余油分 布 该 区 油 田稠油 油 藏 加 密吞 吐 后 ,加 密井 控 制 区 域 采 收 率可 达 到 3 O %左 右 ,但仍 有约 7 0 %的剩 余油残 留地 下 ,油层平 均剩 余油饱 和度 仍在 5 0 %左 右 ,高 于美 国专家 朱杰 博 士关 于蒸 汽驱起 始含 油 饱和 度 的 研 究值 ( S o ≥4 o % ) ,据 该 区断块 I V 9 层 数模研 究 ,加 密吞吐 后井 间剩 余 油饱和 度在 6 0 %以 上 的 分 布 面 积 占 7 0 % 以上 ,蒸 汽 驱 有较 好的 潜力 。 2 . 2 加 密吞吐 后 ,地 层压力 下降幅 度大 , 有 利 于提高 蒸汽 驱的 波及
稠油油藏尿素辅助蒸汽驱油数值模拟研究
![稠油油藏尿素辅助蒸汽驱油数值模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f6f47031b765ce050814f5.png)
剩 余 油 多等 特 点 , 据 尿 素 辅 助 蒸汽 驱 油机 理 , 蒸 汽 中 添加 尿 素 以 改 善 蒸 汽 驱 的 开 发 效 果 根 在 利 用物 理 模 拟 方 法 , 立 了尿 素 分 解模 型 , 取 了 分 解反 应动 力 学 参数 ; 用数 值 模 拟 方 法 , 建 求 利 建
M
l IM3 I s R
圳
啪
月
DOI 1 . 9 9 j is. 0 6—6 3 . 0 2 0 . 2 :0 3 6 / .sn 1 0 5 5 2 1 .3 0 9
稠 油 油 藏 尿 素 辅 助 蒸 汽 驱 油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任韶 然 牛保伦 王冠 杰 杨 兆 臣。赖 年 , , , ,
间 , 利 于控 制 蒸 汽驱 替 速 率 。基 于 以上情 况 , 有 针
对 泌浅 l 0块 油 藏 特 征 研 究 了 尿 素 辅 助 蒸 汽 驱 技 术, 进一 步 提高 高轮 次吞 吐后 的采 出程 度 。碳 酰二 胺 俗称 尿素 , 水溶 性极 好 , 其 生产 价格 较低 , 工艺 技
驱 油 ¨I 已经 取得 了 良好效 果 , 添加 C N 、 4 如 O 、 : 烟 道 气及 空 气等 , 因受 到气 源及 空 气安 全性 等 因素 限 制 , 接注 气辅 助 蒸 汽 驱 并 未 得 到 大范 围推 广 , 直 因 此 通过 化 学剂 反应 间接 生成 气体 , 仅缓 解 了气 源 不 紧张 的问题 , 可通 过化 学反 应 控制气 体 的作 用 时 还
速率 降至 0 3 2×1 m l( S ; .3 0 o L・ ) 当系 统压 力 升 /
高 至 1 a 深层 稠 油 油 藏 ) 平均 分 解 速 率 仅 为 4MP ( ,
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辽河中深层稠油蒸汽驱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d057e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f.png)
Ⅰ、莲Ⅱ油层2套层系,主要是因为:①开发层系的油层厚度 适中,莲Ⅰ油层一般有效厚度为15~23 m,而莲Ⅱ油层一般有 效厚度25~45 m。②各个开发层系内都有成熟且位置相对集中 的油层,储层连通性也比较可观,其连通系数基本能达到0.8 左右,具有突出的开采价值,蒸汽驱技术能够在各开发层系间 形成连通效果,保证开采效率。③开发层系间有适中的隔层, 能够避免严重的热量损失。第二,确定井网井距。借助蒸汽驱 优化设计策略及数值模拟分析技术等,可准确判断齐40块稠油 油藏蒸汽驱开发井网井距,经一系列验证计算确定莲Ⅰ油层采 用100 m井距进行开采、莲Ⅱ油层和合采区采用70 m井距进行 开采。第三,确定注采参数。结合先前成功的蒸汽驱案例和 先导试验得到的数值,确定蒸汽驱技术注气速率为1.6~1.8 t/ (d·ha·m)。因此,在井距为100m的情况下,其最佳注汽速度为 每天100~140t,而在井距为70m的情况下,其最佳注汽速度为 每天90~130t[3]。
2.2 蒸汽驱钻采技术研究
第一,钻完井技术。齐40块油层不够密集,因此在进行 钻井施工的时候,对表层套管的深度进行了计算,并选择了高 强度的TP120TH油层套管保证钻井质量。另外,在利用蒸汽驱 技术进行开采时,油层压力已经不足3MPa,很容易发生稠油 油藏污染,因此选用了最佳的钻井液,并使之侵入深度保持在 15mm左右,保证了钻井的效果。第二,注汽工艺。地面注汽 管道利用微孔硅酸钙进行包裹以保证蒸汽通过后仍能维持高温 状态,为确保保温效果,将保温材料厚度确定为5cm。除了外 加保温材料之外,还采取了利用真空隔热管和封隔器隔热的方 式,避免蒸汽通过管道后大幅度降温,该体系一经组装完成可 在未来三年内稳定发挥作用。齐40块属于多层稠油油藏,地层 结构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因此选择了分层蒸汽驱技术进行开 采,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对不同地层的配汽量及孔径进行了准 确计算,确保了各地层蒸汽驱开采效果。第三,举升工艺。蒸 汽驱开采技术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开采阶段的产液温度截然 不同,辽河油田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非金属、金属、 陶瓷3类蒸汽驱系列举升技术,能够保证蒸汽驱开采技术的应用 效果,解决了高温出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第四,蒸汽驱高温 不压井作业。这一技术的合理应用,使井下高温作业问题得到 了解决,其能够在260℃、21MPa的恶劣条件下稳定运行,适应 能力非常强、适用范围广泛,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动控制或 自动控制,在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家寺油田单83-014块稠油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单家寺油田单83-014块稠油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35d9d15022aaea998f0f97.png)
【 2 】 李平 科 , 张侠 , 岳 清 山. 蒸汽 驱 开 发采 收 率 预 测 方法 石 油勘
探 与开发 , 1 9 9 6
【 3 J 张 义堂. 热 力 采 油提 高 采 收 率技 术 . 北京: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2 0 0 6
数5 4 1 3井 ,新 钻井 2 6 1 2 1(油井 I 8 H ,注 汽 井 6 3 ,观 察 井2 1 口 ),老井利用2 8 H( 老井生产井2 4 V 1 ,转注汽井4 1 1)。 蒸汽驱 与吞吐到底开 发指标对 比 :调整后恢复 产能4 . 4 × l 0 t ;在 目前井网条件下 ,吞吐生产采出程度只有2 2 %,转汽驱
采 收率技 术【 A 1 . 稠 油 、超稠 油开 发技 术研 讨 会论 文汇 编 【 c 】 , 2 0 ( t 5
按上述 布井原则及井距 ,在充分利用原开发井 的基础上 , 完善井网 ,基本形成2 0 0 m×1 4 1 m生产井网,以此作为蒸汽驱基
础 井 网 ,在蒸 汽驱 开发 区部 署 l ( ) 个 井 网 蒸 汽驱 方 案 ,部 署总 井
i 4 1 岳 清山, 李平科. 油藏压力对蒸汽驱 开发效果的影响. 特种
油 气藏 , 1 9 9 7
5 胡 常 忠. 稠 油 开采技 术 北 京: 石 油工业 出版 社 , 1 9 9 8
( 上接 1 0 6 页) 提 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 “ 评价不 仅要 关注 学生 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 多方面的潜 能 ,了解 学生发展 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 ,建立 自信 。
注汽速度 鬃穰 注汽 黍积产濑 油汽 比 采 出糕凄 采 牧率 增涵媾往
t / h
特超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
![特超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c3463e881c758f5f61f67e6.png)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油藏敏感因素研究
1、模型的建立 (1)注氮气井组 以980141井为中心,9口井, 模拟面积0.0441km2 垂向上划分7个层,其中第1、 3、5、7为隔层,第2、4、6层 为生产层模拟J3q22-1、J3q22-2、 J3q22-3层 不均匀网格:x×y×z= 30×36×7=7560个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在新疆、辽河、胜利等油田已有应 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规模应用于克拉玛依九7+8区齐古组特超稠油油藏为国内尚
属首次,其注氮适应性、作用机理、操作参数有待深入研究; 开展特超稠油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数模科技攻关,
为改善特超稠油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超稠
油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对九 7+8 区及类似特超稠 油油藏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辽河油田 、克拉玛依、八面河油田面120区 块、乐安特稠油油藏有应用,但象九7+8区类 似粘度的油藏大规模开发还很少。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前言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及应用 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注氮气加蒸汽吞吐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油藏敏感因素研究 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参数优选 典型井区转换开发方式研究 认识与结论
九7区
九8区 合计
155.6017
30.7665
111.1224
706.4384 817.5608
2.3
1.8 1.9
0.20
0.21 0.21
72
77 76
7.3
9.2 8.9
781.5501 164.4143 937.1518 195.1808
2006年9月九7+8区月注水平7027t/d,产液水平5692t/d,产油 水平1265t/d,月度含水78%,月度油气比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油油藏蒸汽驱耐高温堵剂类型及汽窜封堵工艺的研究现状、存
在问题及对策
前言
中国稠油资源较为丰富,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
最新研究表明,我国稠油预测资源量197x10gt,己探明稠油地质储量18.1x10gt,己动用地质储量11.93x10gt,剩余未动用地质储量6.14x10gt。
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内蒙、广西、浙江、贵州等地约250x10gt。
目前己经建立了新疆油区、辽河油区、胜利油区和河南油区四大稠油开发生产区。
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
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己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
蒸汽吞吐是单井作业,对各种类型稠油油藏地质条件的适用范围较蒸汽驱广,经济上的风险比蒸汽驱开采小得多,因此蒸汽吞吐通常作为油田规模蒸汽驱开发之前的先导开发方式,以减少生产的阻力和增加注入能力。
此外,对于井间连通性差、原油粘度过高以及含沥青砂,不适合蒸汽驱的油藏,仍将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独立的开发方式,因而它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热力开采过程中,受蒸汽超覆、平面指进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叶开采的油井,其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口益突出,出现高低渗透层的吸汽差异:高渗透层为强吸汽层,低渗透层为弱吸汽层,甚至不吸汽。
在高轮次吞叶阶段还会产生汽窜通道,导致井间汽窜干扰,而蒸汽驱开采必然加重这种趋势。
目前,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应用高温调剖剂技术,通过解决蒸汽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吸汽不均问题,达到改善吸汽剖面,提高稠油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
所以此次调研将针对稠油油藏耐高温堵剂以及汽窜封堵工艺进行研究。
正文
1.耐高温堵剂的分类
根据封堵方法的不同,将油井调剖堵剂分为选择性堵剂和非选择性堵剂。
其中,选择性堵剂有水基、油基、醇基堵剂;非选择性堵剂有水泥浆封堵、树脂堵剂、硅酸盐堵剂、冻胶堵剂。
根据矿场实际,又将堵剂分为沉淀型无机盐类堵水化学剂、聚合物冻胶型堵水和调剖化学剂、颗粒型物理堵塞类调剖剂、泡沫类堵水和调剖化学剂、树脂类堵水化学剂、离子型堵水化学剂、耐高温堵水和调剖剂
7类。
其中,常见的抗高温堵剂又分为固体颗粒型调剖剂、抗高温凝胶类调剖剂、高温泡沫调剖剂。
在此主要调研了应用比较广泛的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
1.1 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
研究表明,注蒸汽进行热采的同时一起注入泡沫流体可对油藏易发生蒸汽汽窜的层位实现较好的调剖,进而提高注入蒸汽对油藏内原油的动用程度,利用耐高温泡沫剂和氮气通过泡沫发生器实现地而发泡,然后将产生的泡沫流体注入油藏,使得油藏中气相的渗流能力减小,从而实现对油藏中发生汽窜的部位进行有效的封堵,使得注入的蒸汽也能够进入到油藏中的低渗透层位,增加蒸汽的波及而积,提高注蒸汽热采对稠油油藏的动用效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我们通过室内评价与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综合了泡沫与高温凝胶两种常用封堵手段优点的耐高温泡沫体系。
1.1.1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作用机理
两种耐高温强化泡沫调剖体系的封堵机理类似,都是利用注蒸汽井层间及油藏内渗透能力的不同进行选择性封堵,如图1所示。
图1 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对孔喉的封堵过程示意图
由图1(a)、1(b)可见,依靠泡沫流体在地层中对高渗透层位的优先选择封堵特性,泡沫会优先进入渗透性较高、吸汽量相对高的层位剖而,当泡沫进入这些层位时,孔隙喉道会对其有附加阻力形成贾敏效应,从而会对较大的孔喉进行封堵,这是泡沫体系进入油藏后形成的“第一次封堵”过程。
由图1(c)可见,随着注入蒸汽量的增加,借助油藏储层不断上升的温度作用,即当泡沫破裂时,原来形成泡沫液膜的拷胶或碱木素复配溶液会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凝胶体,粘附在孔喉壁上,减小孔喉直径使通道变窄,从而增大了注入蒸汽在吸汽量相对高的储层的渗流阻力,实现对注汽井吸汽剖而和地层深部矛盾的调整,形成了泡沫体系进入地层的“第二次封堵”,从而达到提高注入蒸汽的利用率和注蒸汽井井间层位剩余油动用程度的目的。
1.1.2 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在稠油开发中的优点
(1)耐高温强化泡沫体系综合了高温凝胶和泡沫的优点,使其可以携带更多凝胶,并更加均匀流入高渗层位,强化了体系稳定性,极大增强了该体系的
调剖性能,适用性广。
(2)强化泡沫体系具有成胶强度较高、配制及施工简便、可变化成胶时间、封堵性好、有效时间长等优点,能满足现场调堵施工的需要,但应用时需考虑到热降解、岩石表而吸附等因素导致的发泡剂损失,因此需加大发泡剂剂量。
(3)利用三维物理模型,通过实验模拟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可以发现,伴随蒸汽分别注入两种强化泡沫体系都能够提升其采收率,同时含水率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2.汽窜封堵工艺
2.1汽窜现象以及对对采收率的影响
对于稠油油藏在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之后,转入蒸汽驱阶段,然而随着注汽量的增加和注汽速度的提高,汽窜现象的出现是制约采出程度提高的主要矛盾,一旦发生汽窜,就会出现油藏加热不均匀,从而导致蒸汽波及体积小热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当发生汽窜时,蒸汽单方向突进,造成油层动用状况不均,影响整体开发;蒸汽直接从生产井窜出,损失热能,汽窜井排液量增加,注采井间温度升高,出砂严重,有时导致边水突进,影响生产等。
2.2防治汽窜问题新措施的提出
蒸汽驱采用面积井网形式,由注入井连续注汽,生产井连续采出原油,图1蒸汽驱采油原理图。
图1 蒸汽驱采油原理图
当注入的蒸汽由注入井向生产井推进时,形成如图2所示的不同的流体饱和度带,在蒸汽带A中,由于受到最高温度的作用,其饱和度降到最低,这里实际是残余油饱和度So。
在蒸汽的蒸馏作用下,油的蒸馏组分从蒸汽带运移到热凝析带(B,C,并在蒸汽前沿的前面形成一个轻质馏分的溶剂墙B,可流动油被蒸汽A和热水C 向前沿推进,当注入的蒸汽凝析并冷却到油藏温度(冷凝析液带)时,它的前面形成一个油墙,该带中的含油饱和度比初始含油饱和度还高,D为油墙一冷凝析带,最后为E油藏流体带,该带中的温度和饱和度接近初始状况,S。
为油藏剩余油饱和度,从注入井到生产井,剩余的油饱和度是不同的,井间区域仍然有很大潜力可挖。
因此提出的新措施如下:
(1)对区域进行注采剖面的对比,即吸汽剖面和产出剖面的对比,监测层系的动用情况,在未发生汽窜时,进行循环转注开采,此蒸汽驱的转注类似于注水开采中的转注,即注入井转为生产井,生产井转为注入井。
略有不同的是在此为循环转注,并且尽可能保持较低注汽速度,同时确保油藏形成热连通。
(2)转注的时机,对产出井进行适时的监测,了解其各层的产出情况。
由于生产井中若出现压力下降和产量峰值,这是注蒸汽开采的产量峰值点,随后将会发生蒸汽突破、产油量下降、油汽比降低,此时已为最晚的转注时刻,在此之前进行转注可以避免过早的蒸汽单向突破。
(3)在多轮次的转注驱后若产量衰竭,在此不提倡无限制的提高注汽速度和注汽量来提高产量,此时可以研究井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适当部署一些加密井,先吞吐引产后转汽驱,同时也采用循环转注法开采以确保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