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a38097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8.png)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河北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活动过程:如:经济作物、食用植物新品种、观赏植物等提问:虞金香、构骨、马尾松、大豆、猪笼草、金灯藤、蔬菜温室大棚、含羞草、银杏、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珙桐这些植物应该把它们分别放在哪个展台上展示?小结。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f57900fad6195f312ba61a.png)
(3)观察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同时,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茎做重点观察、指导学生记录、指导学生找不同)
此时,老师走到各组中去,根据每组带来的植物种类、数量情况,老师可将自己带来的植物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到不同植物。
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
学生根据知识经验回答问题。
课下完成作业。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很好的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探究科学知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能够给植物制定较为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分析植物世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各种科学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形成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本节还课注重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身边的科学,感受身边的科学,喜欢探究身边的科学。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采集、筛选、整理、重组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4、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分析问题、现实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整个专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的精神。
①大树的图片,如柳树、松树、桃树、苹果树。
②部分大树主干的一段:石榴树、核桃树、香椿树、苹果树。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a103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2.png)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
其中生物方面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产品等;物理方面主要包括光、声和热等;化学方面主要包括物质和变化、物质与能量等。
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游戏、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物质的微结构和能量的传递等。
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讨论教学、故事教学、游戏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将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理解科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手段:我们将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验教学等手段,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科学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实例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者实物展示来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实验探究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讨论交流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感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知识总结最后,我们将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设计:1. “生物群落”主题故事在学习生物群落的知识时,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这个主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生物群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学习光合作用的知识时,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光合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和观察植物进行光合的过程,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f1c825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2.png)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教案一:《物质的固体、液体、气体状态》教学目标1. 掌握物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特征;2.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物质的状态。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三种状态,并提问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
2. 知识点讲解:讲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固体、液体、气体状态下的表现。
4.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和性质。
5.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和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练检测:分发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固体和液体样品等。
教案二:《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认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 了解宇宙是更大的空间,认识星球和卫星的基本概念;3. 研究地球和宇宙的相关知识,培养对地球和宇宙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征和重要性。
2. 地球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故事,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大陆和洋的分布等内容。
3. 宇宙知识讲解:介绍宇宙的概念,讲解星球、卫星等基本知识。
4. 地球和宇宙的比较:引导学生对比地球和宇宙的差异,并讨论宇宙对地球的影响。
5. 地球保护教育:以案例和实例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地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6. 练巩固:分发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 图片和故事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案三:《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等部位的特征和作用;3. 研究植物的种类和常见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过程1. 导入:运用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并提问植物的基本结构。
20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4a9e3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a.png)
20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概述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教材。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探究思维能力,通过生活真实和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本册科学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概念;b.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c.具备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2.科学思维与方法:a.养成观察、发现和提问的好习惯;b.培养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能力;c.培养科学素养,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b.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动的能力;c.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将本册科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电a.知识与技能掌握:-了解常见电器的使用原理和安全知识;-掌握电流的概念与电路的构成;-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b.科学思维与方法培养:-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电现象;-培养实验探究能力,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进行小组合作,分析电器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器,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
2.第二单元:空气和水的运动a.知识与技能掌握:-了解空气和水是什么,以及它们与生活的关系;-掌握空气和水的流动特点和运动规律;-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观察与记录空气和水的运动现象。
b.科学思维与方法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够观察和描述空气和水的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和总结规律;-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空气和水有关的实际问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第三单元:物质的改变a.知识与技能掌握:-了解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和物质的基本性质;-掌握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等基本物质性质;-学会识别原料和产品,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ca566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2.png)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时间:2023年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知识和基本概念,形成科学思维;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酸和碱(1周)1.1 酸和碱的区别1.2 酸和碱的性质1.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1.4 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单元:水的运动(1周)2.1 水的升降运动2.2 水流的概念和性质2.3 水流的实验和观察2.4 水流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单元:光的传播(1周)3.1 光的概念和性质3.2 光的传播路径3.3 光的折射现象3.4 光的反射现象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1周)4.1 物体运动的类型4.2 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4.3 速度的测量和表示4.4 物体运动的变化和应用第五单元:地球和月亮(1周)5.1 地球和月亮的形状和运动5.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5.3 地球和月亮对人类的影响5.4 地球和月亮的探索和利用第六单元:环境保护(1周)6.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2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原因6.3 环保行动的实施和效果6.4 个人的环保责任和行为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具有实际背景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教学:通过实施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实验过程及其思考。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制品等作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3. 成绩测试: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定量评价。
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a3d61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2.png)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学科名称:科学年级:六年级学期:上册教材版本:冀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4.通过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认识生物多样性,探究生物的分类;2.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了解常见的动植物分类;4.学习生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1.了解力的概念,探究力的种类;2.学习简单的杠杆原理和运用;3.了解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4.进行生活中的力的实验和观察。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1.认识光的概念,了解光的传播规律;2.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3.学习如何利用凸透镜成像;4.理解光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物质的研究1.了解物质与分子结构;2.学习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热现象;3.探究物质的纯净与杂质;4.进行物质的实验和观察。
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2.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表达能力、观察力等方面的表现;2.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3.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和答题的准确性;4.综合评价:通过平时表现、期中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第一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课时:6内容安排:1-2周第二单元:力的作用课时:8内容安排:2-3周第三单元:光的传播课时:6内容安排:1-2周第四单元:物质的研究课时:8内容安排:2-3周总结:通过本学期的科学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20061d8762caaedc33d441.png)
第1课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植物的茎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它的特点辨别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情感目标: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难点:能根据某一植物的特点,正确的辨别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导入: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在陌生。
今天。
我们也将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观察4、整理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认识: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玉兰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那些是木本植物?那些是草本植物?二、活动二:给植物分类1、导入:认识了许多的植物后,你会从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看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三、拓展:认识一些新的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板书设计:小草和大树草本植物:蟋蟀草……茎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第2课植物博览会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相互交流、沟通。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筹办一个植物博览会。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b3df62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4.png)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科学。
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二、教材分析三、教学基本目标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无处不在的能量、宝贵的能源、太阳家族和海洋能源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五、课时安排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单元课时安排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六课时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九课时三单元宝贵的能源九课时四单元太阳家族九课时五单元海洋资源九课时六单元总结阶段六课时分享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679514f8c75fbfc67db273.png)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现象的原因、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借助资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2、会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出科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
3、乐于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
教学重点:1、借助他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权威。
2 、通过各种方法选出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选出科学问题。
教具准备:几盆身子倾斜的花草,资料卡,图片,关于植物的书籍,准备好资料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提问在每组桌子上放置一盆倾斜的凤仙花,斜向南方。
师:不知道什么时候,窗台边上的凤仙花,都悄悄的把头探向了窗外。
它们倾斜着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种力量所吸引。
有标记的这里向着南方。
你们能找到答案吗?学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比如路边的哪棵树、盆景、向日葵(教师出示照片)。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有哪些认识和疑惑?请同学们交流。
二、猜想与假设师:谁有这么大的魅力,让花草为之倾倒?请同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进行猜想。
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师: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们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
比如科学家的研究、学者的报告,书上的资料等。
三、分析与总结师: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种猜想,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有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样获得的问题,才更可能是一个科学问题。
(板书《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师:哪个假设最不可能成立呢?说说理由。
请同学说出判断的方法和结果。
比如,“不可能是风刮斜的。
因为这几天没有大风;另外,窗户晚上还关着,没有北风吹过来。
”我们可以通过报纸查天气预报,还可以实地观察。
记录学生最后留下的科学问题。
师: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猜想都进行探究,因为时间、能力、条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时又要对这些猜想进行选择,可以用观察、访问、分析等方法选出可能成立的假设,选出科学的问题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72519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b.png)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教学内容机械和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教材分析对简单机械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的认识是“机械和工具”单元的重点。
这一单元从常用的工具引入,通过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的活动,激发他们对简单机械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的兴趣。
“行状和结构”单元为学生们引入了形状和结构两个概念,引导他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
学生们将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形框架,探索框架结构的作用。
这一单元的高潮是由学生们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他们自己的桥,这些桥要在小组间进行介绍和评价。
在“热和燃烧”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主要观察和研究热和热传递现象,以及由热引起的燃烧现象。
他们将首先了解生活中的热源,通过不同温度的水的混合实验,初步认识热和温度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向的假设。
亲自动手做一只保温杯,体验不同物体传导热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能量”单元,将学生们在以往科学课和生活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与能量联系起来,加深对能量的感性认识。
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观察和记录冰融化、水蒸发和霜的形成实验。
还将通过阅读资料和推理分析,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对节约能源产生新的理解。
教学目标1、从常用的工具引入,通过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的活动,激发他们对简单机械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
并由学生们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他们自己的桥,这些桥要在小组间进行介绍和评价。
3、了解生活中的热源,通过不同温度的水的混合实验,初步认识热和温度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向的假设。
亲自动手做一只保温杯,体验不同物体传导热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4、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观察和记录冰融化、水蒸发和霜的形成实验。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0abaf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4.png)
2024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生物、地理、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意愿。
第一讲:生物1.1教学内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2教学目标:能够描述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根、茎、叶等。
1.3教学方法:通过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1.4活动安排: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
第二讲:地理2.1教学内容: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气候2.2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气候的影响。
2.3教学方法:通过地理图、模型等教具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4活动安排:制作地理模型,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气候的分布。
第三讲:天文3.1教学内容:太阳系和星座3.2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星座的形成。
3.3教学方法:通过观星会、天文馆等形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
3.4活动安排:观察天空,了解不同星座的形成和特点。
第四讲:物理4.1教学内容:热能和光能的传播4.2教学目标:了解热能和光能的传播方式和影响。
4.3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示范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实验能力。
4.4活动安排:进行光学实验,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应用。
第五讲:化学5.1教学内容:物质的分类和变化5.2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变化规律。
5.3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和教学模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5.4活动安排: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了解物质的分类和变化过程。
第六讲:环境保护6.1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知识6.2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6.3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故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6.4活动安排:进行环保主题活动,了解环保知识和方法。
综合评价: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学生将了解生物、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意愿。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全套】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665ebb3f482fb4daa58d4b25.png)
备课本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1.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
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总结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20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c6e308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a.png)
202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课程名称: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2)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3)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和声音的回声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光的传播方式2.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3.光的折射规律4.声音的回声现象三、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方式的掌握2.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3.声音的回声现象的认识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光的传播方式。
(2)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
2.学习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特点,包括传播速度的快慢和传播路径的差异。
(2)通过举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情况。
3.深化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点,并向全班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并总结出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
4.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向学生布置相关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知识(1)教师给学生提供几道与声音传播特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讨论。
(2)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规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介质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规律。
3.实验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水中看物体”实验,让学生探究水中物体的真实位置和视觉位置之间的关系。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beac299ba0d4a7302763a76.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第一课时比较小草和大树[活动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教学重难点]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第二课时给植物分类[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6、布置学生收集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植物博览会做准备。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篇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2b093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8.png)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8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p :这一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
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拟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学生对科学活动非常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重。
但由于一局部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绘、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络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的老师。
有待改良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标准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展重点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p :这一届学生比拟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开展呢?进一步翻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根本设计思路。
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根底。
四、各单元主要目的、要求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构造,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展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科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811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4.png)
六年级上册冀教版科学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本节课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物理实验箱(包含电路器材)、PPT课件、实物展示台等。
使用这些资源与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需要注意正确使用这些工具以保障学生的安全。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我们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互动式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原理的探究过程;小组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互动式教学手段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引出课题(5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或热门科技话题,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情境。
例如,我们可以从探讨学生们最喜欢的智能手机入手,让他们思考手机的哪些功能运用了科学原理。
2. 介绍科学原理(10分钟)针对课堂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例如,我们可以讲解智能手机中运用到的电磁波传输、集成电路等科学原理。
3. 科学实验操作(15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原理。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让学生亲手连接电路并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情况。
4. 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通过示数变化来判断电路故障等。
5. 讨论与展示(10分钟)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展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转载)(2011-07-26 13:35:56)转载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
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
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5.总结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活动2:给植物分类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呢?2.观察书中提供的图片,初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分类的标准;3.小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4.根据分类的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5.汇报分类的结果;6.统计:全班同学共找到多少种分类的方法?拓展知识:认识一些不开花的植物:(1)绿藻(2)水绵(3)肾蕨(4)苔藓板书设计:第一课小草和大树(1)“我”观察到的小草(2)“我”观察到的大树(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4)分类草本植物:蟋蟀草……木本植物:玉兰树……其他分类的标准:根、叶、花、种子……植物博览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通过“植物博览会”的参观与筹办,调动学生探究家乡植物资源问题的兴趣。
同时激励学生关注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植物的某种特点对已有的植物资料进行分类。
2.能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设计出展台的各部分的主题。
3.能设计各种植物资料的展出形式,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布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总结在展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表现出协作精神。
3.能发现植物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认识更多的植物种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最新植物栽培技术或植物新品种。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植物博览会的筹办过程增强对家乡植物资源的关注,进一步完善对植物世界的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图片及实物。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千姿百态,让我们一起来参观植物博览会吧!(二)新课教学◆活动1:参观植物博览会1.谈话: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收集和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认识到植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吧!2.观察教材P7《植物博览会》的立体观景图,了解展览的内容。
3.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说说它们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给植物分类的能力。
4.汇报:(1)从中你学到了一些什么?(2)你认为它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3)如果让你来做,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的补充?5.整理和归纳(1)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大豆。
(3)珍稀植物: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金灯藤。
板书设计:第二课植物博览会(1)观赏植物:郁金香、枸骨、马尾松、含羞草、猪笼草。
(2)经济作物:大豆。
(3)珍稀植物:银杏、珙桐。
(4)植物栽培技术:转基因番茄、蔬菜温室大棚。
(5)寄生植物:金灯藤。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导课谈话: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植物博览会展览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开一个植物博览会?下面,让我们就办一个植物博览会,展览一下我们搜集的植物吧!(二)新课教学◆活动2:筹办植物博览会1.提问:如何筹办我们自己的植物博览会呢?2.小组讨论。
(1)如何规划展览的内容。
(2)如何制定方案,如何分工,布置展区。
3.小组制定方案(怎样布展、怎样分工、怎样突出自己组的特色……)。
提示:(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4.分工合作布置展会。
5.归纳整理: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6.交流。
★拓展活动:资料存档1.实物类的展品制作成标本。
2.文字图片类资料制成资料卡片。
板书设计:第二课植物博览会1.如何筹办植物博览会(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
(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布置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
2.归纳整理:在筹办植物博览会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2.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3.情感目标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教学课件,各种鸟的影片,激趣引新)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天蓝草碧,鸟语花香,我想每个同学对小鸟都情有独钟,心儿常常随着飞翔的小鸟展开无穷的遐想。
现在我国已经知道的鸟类有1260种,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做着许多事,瞧!这些鸟多漂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它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鸟类动物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谈话:大家都知道哪些鸟类?(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2.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
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讨论:这几种鸟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把学生提出的相同点简要地写在黑板上)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所有的鸟都有、其他类动物没有的?6.推理:从这几种鸟在外形上的共同特征,可以推想所有的鸟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是怎样推想的?(要求学生表述思考的过程,应该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7.总结鸟的共同特征:通过以上的观察、分析、推理,谁能完整的归纳一下鸟有哪些共同特征?①出示教学课件:鸟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②然后填写课文中关于鸟的共同特征的结论。
(三)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
1.讨论: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我们知道了凡是身体表面有羽毛、用蛋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鸟,下面请大家判断书12页中出现的动物都叫什么名字?是不是鸟?为什么?(出示教学课件。
)2.思考:如果有人说:“它们不会飞,不是鸟,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3.为什么蝙蝠不是鸟?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但也有少数鸟不善于飞行,甚至不会飞,只要符合鸟的共同特征的动物,无论它们会不会飞,无论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都是鸟。
(四)引导学生观察鸟喙1.仔细观察鸟喙并根据形状和功能的特点,将图中的工具与鸟喙对应起来。
2.模拟实验,体验不同鸟喙与其取食方式。
讨论:(1)我们在实验中所取的物品相当于实际环境中鸟的哪些食物?(2)要想又多又快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五)阅读“科学在线”,谈谈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鸟类动物的特征1.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2.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主要特征。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并分类。
情感、态度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
STSE目标:能体会到世界的纷繁复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说一说。
用一句话介绍你认识的动物。
(充分让学生自由发言,体现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除了鸟类以外,还有哪些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节课让我们用分类的方法研究动物,概括每类动物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