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
植物营养学是农学、生物学和植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获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以及这些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其一级学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营养物质:研究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吸收机制、需求量、缺乏症状等。
这些元素包括常见的氮、磷、钾、镁、硫等微量元素,以及对植物健康生长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
2. 植物营养生理:探讨植物在不同营养物质供应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机制,包括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储存、利用和分配等过程。
此外,还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
3. 植物与土壤关系:考察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土壤pH值对植物吸收能力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改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植物肥料与施肥技术:研究合理的植物肥料配比和施肥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植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 植物与环境互动:考察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对植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影响,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这些内容涵盖了植物营养学一级学科的核心领域,旨在加深对植物营养与生长关系的理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促进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植物营养学
一、名词解释1、植物必须营养元素2、养分的长距离运输3、生理酸性肥料4、复混肥料5、沤肥6、矿质营养学说7、植物营养临界期8、最小养分律9、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10、报酬递减率11、根外营养12、长距离运输13、扩散14、磷的固定作用1、简述养分从土壤到达植物叶片的几个步骤?2、为什么要提倡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3、简述铵态氮肥的合理施用方法?4、苹果“小叶病”、白菜“心腐病”、花椰菜“鞭尾病”、油菜“花而不实”分别缺乏生命元素引起的?5、举例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养分在韧皮部中移动性之间的关系?6、植物体内NO3-含量与哪些因素相关?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植物体内NO3-的含量?7、简述普通过磷酸钙的有效施用原则及方法?8、简述叶面营养的特点和适用范围?9、在酸性土壤上花椰菜出现“鞭尾病”,其原因是什么?如何纠正?10、简述有机无机配施的有点?1、钾肥中的K+ 能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淋失,因而可以表施。
2、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甚少,因此他们对植物营养的重要性不及大量元素。
四、论述题1、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有何不同?在生产上应如何合理使用此三类肥料?2、试述如何通过合理施肥减少施肥对环境的污染?五、分析题1、多雨季节,某地石灰性土壤上植物出现缺钙症状。
请分析其可能原因及解决办法。
2、在根系阳离子代换量的测定实验中,某一组同学的结果偏大很多,试结合实验原理分析其主要原因。
3、“化肥能直接提供植物速效养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施肥应以化肥为主,有机肥可施可不施。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养分的科学领域,是植物生长学的重要分支。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食物,这一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植物的生长与养分的吸收息息相关,因此植物营养学对于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优化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吸收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镁、硫、钙、铁、锰、锌、铜、钼和硼等元素。
这些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不同的作用,缺乏某种元素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或发生病害。
了解不同养分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吸收规律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植物养分吸收的途径植物养分主要通过根系吸收,根系是植物体内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
根系分为根尖、根发育区、根毛和根主体等部分,每个区域的特异性结构和功能有利于植物对不同养分的吸收。
除了直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外,植物还能通过与微生物共生的方式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需求不同类型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植物在生长初期对氮、磷、钾等养分需求较大,随着生长阶段的推进,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了解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助于科学施肥,提高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
施肥原则与技术根据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
合理施肥需要结合土壤养分状况、植物品种特性和生长阶段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施肥均衡、追肥及时、选肥质优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或养分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如滴灌、喷施、基肥追肥等方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保护环境。
结语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营养的重要学科,对于了解植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科学施肥提高植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吸收养分的机制、养分吸收的途径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等方面,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植物营养学完整版
肥料:能向植物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化学物质的任何物料。
(理解:施肥是为了补充环境养分供应的不足;施肥并非简单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自然需求(还有特定经济目的)。
)施肥的正面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增加、平衡养分、矫正pH);人体健康(人体必需元素(54种)最终来自土壤)。
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氮素引起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中硝酸盐的富集,硝酸盐通过食物链引起人畜的硝酸盐中毒(高铁血脘症、消化道癌变);氮素的淋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的污染(三氮:NH3-N、NO2-N、NO3-N);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影响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氮肥用量;氮肥品种;钾肥的施用。
磷肥对环境的污染:磷素随地表径流可能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磷素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大气氟污染;施用时候可能带来重金属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污染。
有机肥对环境的影响:氮、磷的污染;病原菌的污染;重金属的可能污染。
大量元素:氮(0.04-0.3%)、有机质(1-2.5%)、磷(大多在0.05-0.15%之间)、钾(K2O 0.5-2.8%,地壳中为3.1%)。
中量元素:钙、镁、硫。
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硼。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半数缺钾,局部缺少中、微量元素。
肥料分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
有机肥料基本特性:养分完全,但含量低;养分释放速度慢,但肥效稳长;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有机营养;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
化学肥料基本特性:养分含量高,但种类单纯;养分释放速度快,但后效短;部分化肥长期施用可影响土质;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可引起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表层水富营养化等)。
微生物肥料基本特性: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改善植物营养;直接提供的养分量十分有限;辅助性肥料,不能代替有机肥及化肥的作用。
国外化肥发展四代:单质低浓度化肥(如硝酸钙)→单质高浓度化肥(如尿素)→化成复合肥料(如磷酸铵)→混成复合肥料肥料发展的趋势:高效化: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复合化:提高复合肥料在化肥中的比例;液体化:发展液体肥料;缓效化:延缓肥料施用后养分释放的速度。
生物植物学中的植物营养学
生物植物学中的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在生物植物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如何获取必要的元素和化合物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合理的植物营养可以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食品供应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植物营养的分类植物营养可以分为无机元素营养和有机物营养两大类。
无机元素营养是指植物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无机化合物,以满足其发育和生长所需要的元素的过程。
必要元素可以划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宏量元素在作物中含量较多,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
微量元素在作物中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来说同样不可或缺,包括铁、锰、铜、锌、钼、镉等。
有机物营养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和利用有机化合物和复合营养物来获取所需的养分,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等。
植物吸收和利用无机营养元素的方式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包括活性吸收、长距离传输和被动扩散。
活性吸收是指植物根部对离子或分子进行选择性吸收的过程,离子吸附在根毛表面的吸附层上并渗透到根部的细胞内。
长距离传输是指吸收的植物元素通过根的整个长度向上移动。
被动扩散是指营养元素在植物中自动扩散的过程,例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扩散。
植物元素吸收和利用研究的重要性植物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和不同环境条件对这些需求的影响,可以制定出适合特定作物和环境的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
同时,植物营养学研究还可以通过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来降低化肥使用量和减少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植物营养缺乏和过量的影响植物营养缺乏和过量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明显影响。
缺乏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和物质转运等关键代谢过程,使得植物出现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垂直和交错生长等问题。
而过量的营养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样有负面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植物死亡。
最后,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对于解决世界上的饥饿问题和生态治理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植物营养学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固氮酶: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需的,它由两个对氧敏感的非血红蛋白所组成。
一个是含铁和钼的蛋白,也称钼铁蛋白;另一个是铁氧蛋白。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养分的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植物营养学
粮食产量(万吨 万吨) 粮食产量 万吨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营养研究的人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643年-1648年, 年 年
柳条试验
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
11.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美国的爱泼斯坦(E. Epstien)在 在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年 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12.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 研究植物 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植物- 互关系; 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 在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 一书总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 究的热点
二、肥料 (fertilizers)
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 含义: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与植物营养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1. 营养元素:植物所需的化学元素,可以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元素指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如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和硫(S)等。
微量元素指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的元素,如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镍(Ni)和硼(B)等。
2. 营养生理:研究植物营养对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不同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植物如何吸收、转运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3. 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这个过程包括根毛的生长、根系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和吸收速率等。
4. 营养转运: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进行营养物质的转运与分配。
这个过程涉及到根系对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以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的产物的向其他组织的输送等。
5. 营养利用:植物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用于生长和代谢。
不同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碳元素用于构建有机物质,氮元素用于合成蛋白质等。
6. 缺素症状:当植物体内某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缺乏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比如,氮缺乏会导致叶片变黄,磷缺乏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等。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判断植物缺乏哪种营养元素。
7. 施肥:为了补充植物缺乏的营养元素,可以通过施肥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施肥的种类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料等,它们可以提供不同的营养元素。
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是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利用过程,通过深入理解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名词解释,可以更好地指导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营养学资料
植物营养学 (plant nutrition):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养分归还学说: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
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最小养分律: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
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植物营养学的发展:古典时期(19世纪)——新古典发展时期(20世纪前半叶)——现代植物营养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二)试验研究1. 生物田间试验法: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 生物模拟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多用于田间条件下难以进行的探索性试验。
植物营养学——精选推荐
植物营养学的概念: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学科。
的学科。
1 C 、H 、O 、N 称为能量元素或结构元素又称为气态元素2 N 、P 、K 称之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3必需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4大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含量或需要量较多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含量或需要量较多的必需营养元素5微量营养元素:植物体中含量或需要量较少的必需营养元素植物体中含量或需要量较少的必需营养元素6有益元素:除必需营养元素以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者是某些种类所必需的除必需营养元素以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者是某些种类所必需的7用毒元素:有些元素,一般以重金属为主,当达到一定量时,会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甚至死亡有些元素,一般以重金属为主,当达到一定量时,会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甚至死亡8自由空间:自由空间也称外层空间或表观自由空间,系指植物器官的某些组织和细胞,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质流或扩散的方式自由进入的那部分区域的方式自由进入的那部分区域9杜南自由空间:在自由空间内,由于细胞壁与质膜、细胞间隙、和胞间层中果胶物质的解离,带有非扩散的负电荷(主要是R-COO --),能够吸附交换性阳离子,以静电引力限制阳离子的自由扩散(仁可被同电荷离子代换),能够吸附交换性阳离子,以静电引力限制阳离子的自由扩散(仁可被同电荷离子代换)10生物膜:是原生质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总称是原生质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总称11根系截获:是指根系与土壤粘粒间紧密接触(<5nm )后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 12质流:也称为获集(体)流或向根液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根系吸水而引起土壤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体向根系表面移动的过程系表面移动的过程 13扩散:是指依靠养分分子或离子的化学式自发的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迁移的过程是指依靠养分分子或离子的化学式自发的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迁移的过程14扩散系数:是表示扩散快慢的尺度,是单位土壤养分浓度梯度(是表示扩散快慢的尺度,是单位土壤养分浓度梯度(dc/dx dc/dx dc/dx)下的扩散速率)下的扩散速率)下的扩散速率15被动吸收:(非代谢性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进入根内(根组织的自由空间)的运动过程16离子交换吸收:植物根细胞壁和质膜外层的表面带有较多的负电荷和极少量的正电荷,能吸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他们可与土壤溶液中或土壤粘粒表面上吸附的其他阴阳离子进行交换而被根系吸收,这种吸收称为离子交换吸收17主动吸收:(代谢性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位方向进入细胞内的运转过程是指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位方向进入细胞内的运转过程18离子泵:一般认为是位于质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即ATP 酶,他们能够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运送粒子酶,他们能够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运送粒子 19协助扩散:是指一种养分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或几种养分离子的吸收浓度,也即两种或多种养分离子的结合效应,超过其独立效应之和超过其独立效应之和20拮抗作用:是指一种养分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或阻抗另一种或几种养分离子的吸收。
植物营养学名词解释
翻译并用汉语解释植物营养(Plant nutrition ):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的供应和吸收。
植物营养学(subject of plant nutrition):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肥料(fertilizer):通常把施入土壤中或喷洒在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能改变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称为肥料。
植物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s of plants)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 of plants):在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有一些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这些元素被称为有益元素。
根际效应(Rhizosphere)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一个“根际效应”。
大量元素(macronutrient )微量元素(micronutrient)被动吸收(passive absorption): 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 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主动吸收(active absorption): 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分子) 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转运子(transporter): 是指植物的细胞膜上具有控制溶质或信息出入膜的蛋白质体系。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ion antagonism): 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ion synergism): 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一、绪论1.概念: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的主要功绩: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提出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
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减轻环境污染。
4.主要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试验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元素(>0.1%):碳、氢、氧、氮、磷、钾。
中量元素:钙、镁硫。
微量元素(0.1 mg/kg - 0.1%)铁、硼、锰、铜、锌、钼、氯。
6.植物的有益元素:硅,钠,钴,镍,硒,铝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养分进入根的机理1.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由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细胞相连,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原生质的整体(不包括液泡)。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2.根自由空间: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基本上包括了细胞膜以外的全部空间,相当于质外体系统。
水分自由空间:根细胞壁的大孔隙,离子可随水分自由移动。
杜南自由空间:因细胞壁和质膜中果胶物质的羧基解离而带有非扩散负电荷的空间,离子移动通过交换与吸附的方式,不能自由扩散。
3.阳离子交换量(CEC):由根自由空间中的阳离子交换位点的数目决定,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4.离子的跨膜运输:化学势:驱动溶质跨膜运输的各种势能的总和,包括浓度梯度、水稳压、电场等。
植物营养学
1.额和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
3、新陈代谢: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
4、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5、施肥与功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6、李比希的三大学说: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7、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生物田间实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
11、生物模拟法是借助盆钵、培养箱(盆)等特殊的装置种植植物进行植物营养的研究。
12、盆栽试验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土培法、砂培法、营养液培养法(水培法)。
12.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3个标准:必需性、不可替代性、直接性。
13.必需元素:大量元素:CH O N P K中量元素S Ga Mg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Cl十六种+Ni(镍)=十七种。
15、氧的营养功能:①在呼吸链的末端氧气是电子和质子的受体②根系进行有氧呼吸时,植物吸收养分量明显增加③氧对豆科作物固氮有影响。
16、植物体内氧自由基有两大清除系统:酶系统、抗氧化剂系统。
17、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CA T)、过氧化物酶(POD或POX)。
抗氧化剂系统: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细胞色素f。
18、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19、氮素过多过少的危害:外在(过多:肥大、深绿色);(过少:瘦小、浅绿、发黄)。
植物营养学
一、植物营养学定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overpopulaition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施硼肥改善草莓品质。
3、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
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三、李比希的三大学说:具体名称,以及各自的定义:1、矿质营养学说( Mineral element theory):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这就是著名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2、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ent Returns):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3、最小养分律(Law of the minimum nutrient):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四、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生物模拟试验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五、植物体组成和含量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控制的对某种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决定了该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知识(一)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1.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2)中量营养元素Ca、Mg、S;(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植物营养学知识(二)植物如何吸收养分1.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植物所获得的养分大部分是通过根系的吸收获得的,根部营养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与保证。
(1)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1)通过交换吸附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离出的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①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根部内部,质外体是指植物体内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所构成的允许矿物质、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开放性连续体系。
离子经质外体运送至内皮层时,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分)最终必须经共质体途径才能到达根部内部或导管。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第1章、植物营养原理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c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如豆科植物-钴,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一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a构成植物的结构、贮藏和生活物质;b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c其他特殊作用,参与物质的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渗透调节、生殖、运动等。
9、有害元素:Al、Mn、Fe,重金属。
Al的毒害:抑制根系的生长;抑制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抑制生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
植物营养学地位
植物营养学地位
植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学科,它在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和食品生产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植物营养学的地位和作用:
1. 农业生产:植物营养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它研究了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土壤肥力、施肥和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 食品生产:植物营养学的研究也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
了解植物的养分需求和吸收机制有助于培养富含营养物质的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和动物的饮食需求。
3. 生态学:植物营养学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生态角色。
它帮助科学家了解植物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环境和其他生物。
4. 环境保护:植物营养学也与环境保护相关。
研究土壤和水体中的营养元素流动有助于预防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5. 新兴技术:植物营养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还包括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来改良作物,使其更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
总的来说,植物营养学在农业、食品生产、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满足全球食品需求。
【PPT】植物营养学(精)
2 植物的有益元素
硅(Si) 钠(Na) 钴(Co) 镍(Ni) 硒(Se) 铝(Al)
Sachs(1860) Knop(1861) 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Lawes(1843),创立了英国洛桑试验站门捷列夫(1869)建立了肥料试验网 Beijerink(1888)成功分离根瘤菌,促进土壤细菌学的发展 1900-1970 土壤pH值与施肥 微量元素的发现 有益元素的发现 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1970-目前 根际研究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概念 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学研究 植物营养与微生物 植物营养与分子生物学 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
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大量元素(>0.1%,dw)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 (Ca),镁(Mg),硫(S) 微量元素(0.1 mg/kg - 0.1%, dw) 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 氯(Cl) [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
植物营养学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 崇 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什么是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 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 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 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 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物质的探寻(1750-1800)
Home,空气 、水、土、各种盐类、油、“固定 形态的火” Wallerius,Dundonald,腐殖质学说,认为石灰, 碱类和其他含盐物质为间接作用 Jan Ingen-Housz,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与浊化,光 的重要性 Jean Seenebier,1782,解释柳条试验,----“固定 态”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大量元素:C、H、O、N、P、K、Ca、Mg、S(其中,Ca、Mg、S是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Fe、B、Mn、Zn、Cu、Mo、Cl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在土壤-植物间的供求矛盾大,常需施肥补充。
3.试述大棚、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必要性,并举例说明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
答:温室和大棚:因通气不足CO2浓度常降至很低,增施CO2肥料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增产技术。
二氧化碳施肥的方法:4.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有哪些?答: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系统有:①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或POX)。
②抗氧化剂系统: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
此外,非酶类自由基清除剂还有细胞色素、甘露糖醇、氢醌、胡萝卜素等。
5.试述N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N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农产品品质?答:N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①N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
②促进并调节植物生长③影响农产品品质:影响农产品中粗蛋白含量(增加N素供应(尤其生长后期)可增加农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但在评价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时应慎重。
);影响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产品中NO3-和NO2-是近年来引人注意的主要品质指标)④影响植物的抗逆性6.高等植物可吸收利用的N 素形态有哪些?答:无机态:NO 3--N 、NH 4+-N (主要)有机态:氨基酸、酰胺、尿素(少量)7.试述植物体内硝酸盐还原成氨的主要过程;哪些因素可影响硝酸盐积累?答:硝酸盐还原成氨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①硝酸还原酶(NR):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由NAD(P)H 作为电子供体,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最后由钼辅基将电子转移给硝酸根,使它还原为亚硝酸根)②亚硝酸还原酶(NiR) :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以还原态的铁氧还蛋白作为电子供体,转移给亚硝酸,使亚硝酸根还原为氨)影响植物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因素:①植物种类:蔬菜:叶菜类>根菜类>瓜果类;牧草: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一般植物:茎/叶>根>种子。
②氮肥用量及施氮时期③光照④其它因素(微量元素供应、伴随离子)8.植物吸收NH 4+与NO 3-对介质pH 有何影响?答:NH 4+吸收特点:释放等量的H +,使介质pH 值下降。
吸收NO 3-,介质pH 缓慢上升,较安全;吸收NH 4+,介质pH 迅速下降,可能危害植物(水培尤甚).9.植物缺氮会产生哪些主要症状?答:整株: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细小直立,叶色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从下部老叶开始出现症状;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茎:细小,分蘖或分枝少,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花:稀少,提前开放;种子、果实:少且小,早熟,不充实;根:色白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1.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些特点?选择性,累积性,基因型差异2.什么是质外体与共质体?什么是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非扩散负电荷的影响,养分离子以杜南扩散和交换吸附的方式被固定,不能自由移动的那部分区域。
3.何谓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
不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
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由细胞的膜外移动到膜内的过程。
需要消耗额外的代谢能,且具高度的选择性。
4.离子跨膜吸收的方式有哪些?简单扩散运输,离子通道运输,载体运输,离子泵运输5.写出养分离子吸收的动力学方程并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v ——吸收速率( μmol ·g-1 ·h-1 ) v =K m + [S]V max · [S]Vmax ——最大吸收速率( μmol ·g-1 ·h-1 )[S] ——介质离子浓度( mmol ·L-1 )Km ——吸收速率常数(mmol ·L-1 )6.介质pH如何影响植物对阴,阳离子的吸收?偏酸性介质:吸收阴离子> 阳离子偏碱性介质:吸收阳离子> 阴离子酸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
碱性反应时,根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
7.什么是拮抗作用及协助作用?什么是维茨效应?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
Ca2+具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因而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称“维茨效应”。
8.在植物营养期中有哪两个关键需肥时期?(1)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2)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能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9.什么是根外营养与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时养分如何进入植物体内?根外追肥效果与叶片类型有何关系?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的概念—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
气态养分—通道:气孔矿质养分—通道:角质层、外质连丝叶片类型与单子叶作物相比,双子叶作物叶面积大,角质层薄,溶液中的养分较易被吸收。
叶片背面比正面更易吸收养分。
第四章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什么是养分的短距离与长距离运输?其运输途径各有哪些?养分的横向运输(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养分的纵向运输(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
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2.试述养分进入木质部“双泵模型”的含义“双泵模型”认为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需要2次泵的作用:第一次是将离子由介质或自由空间主动泵入细胞膜内,进入共质体;第二次是将离子由木质部薄壁细胞主动泵入木质部导管,进入质外体。
3.试述木质部运输的动力和方向动力根压:力量弱,持续。
蒸腾作用:力量强,养分木质部运输的主要动力,但在一天内有阶段性。
方向根压和蒸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
4.试述一些因生理性缺钙引起的植物病害如番茄“脐腐病”,大白菜“干烧心”的产生原因茄果类的番茄在结果期若遇较长时间的低温或阴雨天,蒸腾强度低,常会发生果实生理性缺钙而出现脐腐病。
白菜缺钙的症状:其典型症状是内叶叶尖发黄,呈枯焦状,俗称“干烧心”,又称心腐病。
5.养分在韧皮部运输有什么特点?韧皮部运输的特点养分在活细胞内双向运输;以下行为主,受蒸腾作用的影响较小。
6.养分如何在韧皮部和木质部间转移?木质部经过顺浓度梯度的渗漏作用进入韧皮部,韧皮部经过逆浓度梯度的转移细胞进入木质部7.什么是养分再利用?包括哪些过程?再利用的概念: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再利用过程第一步:养分激活养分离子在细胞中被转化为可运输的形态。
第二步:养分进入韧皮部被激活的养分从木质部导管通过主动运输转移至韧皮部进行长距离运输,到达茎后,养分可进入木质部向上运输。
第三步:进入新器官养分通过韧皮部或木质部运至靠近新器官的部位,再经过跨质膜的主动运输过程“卸”入需要养分的新器官细胞内。
8.养分再利用与缺素症最早出现的部位有何关系?营养元素移动性再利用程度缺素症出现部位N P K Mg 大高老叶S Fe Mn Zn Cu Mo 小低新叶Ca B 难移动很低新叶顶端分生组织第五章1.什么事土壤养分的供应强度、容量及缓冲因素?答:土壤养分强度:是指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土壤养分容量:是指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缓冲因素:表示土壤保持一定养分强度的能力2.土壤养分到达根表有哪些途径?Ca2+、Mg2+、NO3—、H2PO4—、K+、NH4+等各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到达根表?答:(1)主动截获: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2)迁移:①质流(数量多、距离长)②扩散(速度慢、距离短)钙、镁和氮(NO3-)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2PO4-、K+、NH4+等扩散是主要的迁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