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布病监测方案050725

合集下载

最新布病监测方案050725

最新布病监测方案050725

布病监测方案050725附件2: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

我国布病疫情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0.02/10万左右,90年代中后期,布病疫情有所回升,2003年人间疫情发病率达0.48/10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

为此,必须加强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趋势,为制定全国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根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和全国布病疫情态势,制定此方案。

二、监测目的1.掌握我国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2.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定义(一)病例定义1.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实验室初筛:布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

(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 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 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滴度1:400(++)及以上。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1. 引言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

该疾病具有全球分布的特点,对人畜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布病,制定科学的布病防控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可行的布病防控监测方案,以帮助相关单位和个人加强布病的监测与防控。

2. 监测对象和指标2.1 监测对象布病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人类和动物,尤其是家畜类动物(牛、猪、羊等),以及野生动物中的潜在传染源。

2.2 监测指标•布鲁氏菌感染率:采集人类和动物的血液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感染率。

•典型临床症状监测:对人畜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包括发热、关节炎、乳腺炎等。

•动物群体抗体水平监测:通过血清学检测测定动物群体中的抗体水平来评估动物的感染状况。

•传播媒介监测:监测蜱虫、蚊虫等传播媒介中的布鲁氏菌感染率。

3. 数据采集方法3.1 人类和动物样本采集•人类样本采集:对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患者进行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5ml外周血。

•动物样本采集:对家畜类动物进行血液或乳汁样本采集,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相应样本。

3.2 数据管理与存储•数据录入:将采集到的样本信息录入电子数据库,包括个体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信息。

•数据传输与存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将采集的数据及时传输至指定数据库,并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4. 实验室检测方法4.1 血清学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斯金兹试验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4.2 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布鲁氏菌的DNA序列,以确定感染情况。

5. 监测结果的评估与分析5.1 感染率计算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计算出不同个体或群体的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5.2 病例分布图绘制根据病例和样本采集地点的经纬度信息,绘制病例分布图,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布病的地理分布情况。

6. 预警与应急措施6.1 预警机制建立布病预警系统,及时收集监测数据和疫情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进行布病疫情的预警。

布病 监测方案

布病 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概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重要人兽共患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制定有效的布病监测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布病监测方案。

目标布病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及时检测和报告布病病例,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评估布病的流行程度和传播状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监测布鲁氏菌的变异情况,指导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方案步骤1. 定义监测区域和人群根据布病的流行情况和疫情风险评估,确定监测的地理区域和人群范围。

一般包括布病高发地区和与布病病例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如兽医、养殖户等。

2. 收集病例信息建立布病病例报告系统,要求医疗机构对疑似布病病例进行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3. 实施实验室检测采集病例相关样品(如血液、尿液等),进行布鲁氏菌的实验室检测。

可以使用一些常规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聚合酶链反应)等。

4. 追踪和调查对布病病例进行追踪和调查,了解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暴露史。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布病的疫情爆发和传播风险。

5.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收集到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汇总制定布病监测报告。

报告中包括疫情的时间、地点、病例数据等信息,以及对布病疫情的评估和预测。

6. 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和检测能力、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加强兽医卫生监管等。

注意事项在实施布病监测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监测频率和样本数量,根据疫情情况进行调整;•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测,保证结果准确可靠;•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监测和报告质量;•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监测和防控水平。

总结布病监测方案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疫情和变异情况,并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布病检测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实施方案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布病检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布病检测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一、检测对象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布病检测的对象范围。

布病检测对象包括患者、患病动物、可能接触过患者或患病动物的人群,以及相关环境样品等。

在确定检测对象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患病动物的种类、患者的接触史和临床表现等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测工作。

二、检测方法选择。

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对于患者和患病动物,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细菌学检测等。

而对于可能接触过患者或患病动物的人群和相关环境样品,可以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检测等方法。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检测对象的特点、实验室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标准制定。

针对布病检测,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以规范检测过程和结果判读。

检测标准应包括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要求,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结果的判读标准以及质控措施等内容。

在制定检测标准时,需要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检测结果解读。

对于布病检测结果,需要进行科学准确的解读。

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判读,及时发现阳性样本并进行确认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疫情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检测结果应用。

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对于阳性样本,需要进行相关疫情调查和溯源工作,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同时,还需要对相关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布病检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患者,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危害。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

布病防控监测方案1. 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头痛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布病防控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布病防控监测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2. 布病监测方法为了及时掌握布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布病的监测:2.1 定点监测通过设立布病监测站点,定期对该站点周围的居民和动物进行布病的监测。

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感染动物的血液样本进行布鲁氏菌检测,以及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是否存在与布病相关的症状。

定点监测可以有效地掌握该地区布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2.2 活动监测在布病高发地区组织布病防控活动时,对参与活动的人员和动物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病原学样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通过活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病人员和动物,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2.3 地区监测对布病高发地区进行定期的地区监测。

地区监测是通过对该地区的居民和动物进行调查和监测,发现可能存在的布病疫情。

监测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

地区监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布病疫情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布病防控策略基于对布病的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布病防控策略,以减少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3.1 动物管控加强对布病感染动物的管控措施,包括隔离、消毒、集中管理等。

对于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应及时进行标记,做好隔离,防止其传播给其他动物和人。

3.2 疫苗接种将疫苗接种纳入布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对于布病高发地区的居民和动物,应推广和普及布病疫苗的接种,以提高群体的免疫力,减少布病的发生。

3.3 卫生教育加强对居民的卫生教育,提高他们的布病防控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3.4 牧场管理加强对布病高发的牧场的管理工作,严密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3.5 健康监测加强对居民和动物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布病病例。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通过食用受感染的动物产品或直接接触感染动物而导致感染。

该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预防感染,制定一套有效的监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布鲁氏菌病监测网络,确保疫情可以及时、全面地被掌握。

监测网络应该覆盖所有的养殖场、畜牧场和屠宰场,并且每个地区都应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患病情况。

其次,监测方案应该包括对动物的定期检测。

在养殖场和畜牧场,应每隔一段时间对所有的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

这可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试验来实现。

同时,对于有疑似感染的动物,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确认。

另外,为了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对从养殖场和屠宰场获取的动物产品也应进行监测。

这涉及到对肉类、乳制品和其他动物产品的检测。

检测的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细菌培养和PCR等技术。

只有通过高效的监测,才能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减少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在监测方案中,还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空气传播,因此应对这些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包括采集土壤和水样本,并进行细菌培养等试验。

同时,应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卫生整治,减少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监测方案还应考虑到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

针对患病动物的群体性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制定和推广相关的预防措施,如合理的饲养管理、健康监测等,也是重要的举措。

最后,对于检测结果的处理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对于疑似感染的动物和从中获取的动物产品,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隔离、销毁等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总之,建立一个完善的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对于防控该疾病至关重要。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布病,又称为恶臭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布病检测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科学的布病检测工作方案,以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检测计划。

根据布病的传染特点和疫情情况,制定布病检测的时间节点和检测区域范围。

确保覆盖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提高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选择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对于人体样本,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于动物样本,可采用细菌学检测方法。

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建立检测团队。

组建专业的检测团队,包括检测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

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4. 采集样本。

根据检测计划和方法,对目标人群和动物进行样本采集。

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差。

5. 实施检测。

将采集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严格按照检测方法和标准操作。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数据分析和报告。

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疫情趋势。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检测报告,提醒注意防护和控制措施。

四、保障措施。

1. 确保检测设备和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避免因设备和试剂问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2.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检测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规范。

3. 做好检测数据的管理和保密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和被篡改。

五、总结。

布病检测工作的实施方案,是保障人畜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检测方案,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布病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一、背景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该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监测方案来及时控制和预防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二、监测目标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准确了解布鲁氏菌病在人畜群体中的感染情况,包括感染率、疫情传播趋势等。

具体监测目标如下:1.监测人畜群体中的感染率,包括布鲁氏菌感染率、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等;2.监测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物、水源和直接接触等;3.监测疫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疫情的暴发和扩散情况;4.监测病原菌的变异情况,及早发现可能导致疫情变化的新菌株。

三、监测方法为了实现对布鲁氏菌病的有效监测,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1.人群监测通过定期的人群检测,了解人口中的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具体方法包括:•对医院、诊所、兽医站等单位的病人和医护人员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工人、兽医等进行定期的检测;•对布鲁氏菌病疫情高发地区的居民进行监测。

2.动物监测通过定期的动物检测,了解畜牧业中的感染情况和疫情传播趋势。

具体方法包括:•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屠宰场的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对居民饲养的宠物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

3.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中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的样品进行采集和检测,了解布鲁氏菌的分布情况和感染途径。

具体方法包括:•对水源、土壤等环境样品进行采集和检测;•对食品和食品加工设施进行监测,了解食物源是否存在布鲁氏菌污染。

四、监测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以便了解疫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分析感染率、发病率等疫情指标的变化趋势;2.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感染情况;3.对疫情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进行溯源分析;4.对病原菌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五、监测结果应用监测结果将用于制定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1.制定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方案;2.提供疫情报告和分析结果,用于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决策;3.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1. 简介布病,也称为羊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广泛存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中。

该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布病监测方案来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扩散。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现有布病监测技术和方法的布病监测方案,以帮助相关机构和个人实施布病监测工作。

2. 监测目标和指标布病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布病疫情。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监测:•布鲁氏菌感染率:监测家畜和野生动物中布鲁氏菌的感染率,以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

•布病病例报告率:监测布病病例的报告率,以评估监测体系的效果和覆盖范围。

•布病防控措施覆盖率:监测布病防控措施的覆盖率,以评估防控工作的效果和健康管理水平。

3. 监测方法和技术为了实现对布病的监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3.1 采样和实验室检测采样是布病监测的基础,正确的采样方法可以保证采集到准确的样本。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血液采样、尿液采样和粪便采样等。

采集到的样本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的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细菌学培养和PCR等。

3.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布病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查病例和其相关环境因素,可以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包括病例回顾性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环境调查等。

3.3 数据分析和统计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是布病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监测工作的效果。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时空统计等。

4. 监测流程布病监测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设计监测方案。

2.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按照监测计划进行采样,将样本送往实验室检测。

3.数据录入和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录入和分析,生成监测报告。

4.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疫情情况,进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

5.结果评估和防控措施: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疫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

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通过接触染病动物、食用污染食品或接触感染的环境而感染。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畜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制定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1. 及早发现病例:通过对潜在感染者和暴露风险群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布鲁氏菌病患者,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2. 评估疫情状况: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3. 监测控制措施效果:通过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为后续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三、监测对象和内容1. 监测对象:(1)患者和疑似病例:对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病例进行监测,包括病例的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等;(2)潜在感染者:对与病例接触或存在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监测,包括血清学测试、皮肤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测;(3)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对可能携带布鲁氏菌的动物进行监测,包括养殖场的动物群体和野生动物的采样和检测。

2. 监测内容:(1)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程等;(2)病原学检测:对患者的病原学检测进行分析,确认是否感染布鲁氏菌以及菌株的种类和亚型;(3)血清学测试:对潜在感染者进行血清学测试,包括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4)动物采样和检测:对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进行采样和检测,包括血清学测试、组织检测、环境样本等。

四、监测方法和流程1. 监测方法(1)病例监测:建立和完善布鲁氏菌病的病例报告和统计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确诊病例;(2)潜在感染者监测:对与病例接触或存在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血清学测试,定期进行随访;(3)动物监测:对养殖动物和野生动物进行采样和检测,包括血清学测试、组织检测和环境样本检测。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及时、准确地进行布病检测工作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保护人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目标。

1. 确定疫情情况,通过对人畜进行检测,了解疫情的分布和传播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保障食品安全,对从事畜牧业和相关行业的人员进行定期检测,确保食品安全,防止疾病通过食品传播。

3. 防止疫情扩散,及时发现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三、检测方法。

1. 人员检测,定期对从事畜牧业和相关行业的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

2. 动物检测,对家畜、野生动物等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3. 食品检测,对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四、检测流程。

1. 采样,对需要检测的人员、动物和食品进行采样,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 检测,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样本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感染者和携带者。

4. 处理措施,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隔离治疗、淘汰携带者等。

五、检测管理。

1. 建立档案,对参与检测的人员、动物和食品建立档案,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2. 设立检测点,在重点地区设立检测点,方便对人员、动物和食品进行检测。

3. 宣传教育,加强对人员、动物饲养者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对布病检测工作的重视和配合度。

六、检测评估。

1. 定期评估,对布病检测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疫情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总结。

布病检测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完善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畜健康。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并且对人类和畜牧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布病监测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布病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以及数据分析与报告等内容。

1. 监测目标布病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有效地检测布鲁氏菌的存在和传播情况,准确评估疫情风险,为布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 - 动物(牛、羊、猪等)布病感染情况 - 饲料和水源中的布鲁氏菌污染状况2. 监测方法为了达到监测目标,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监测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监测方法: ### 2.1 动物血清学监测动物血清学监测是一种常见的监测方法,通过检测动物血液中的特定抗体来诊断布病感染。

常用的血清学监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沉淀试验(CFT)等。

2.2 分子生物学监测分子生物学监测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监测方法,通过检测布鲁氏菌的核酸来确定感染情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监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2.3 兽医临床监测兽医临床监测是通过对动物体征、症状和疾病发展情况的观察来确定布病感染情况。

兽医临床监测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兽医师参与。

2.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饲料、水源等环境样品中的布鲁氏菌进行检测,以评估布病传播风险。

环境监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培养法、PCR等。

3. 监测频率布病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疫情状况、地区特点和监测目标的不同而定。

一般来说,对于重点监测区域和易感染动物种群,需要高频率的监测,以及定期的随机抽样监测。

建议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并在疫情暴发或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启动应急监测。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布病监测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是及时了解疫情、评估风险和采取控制措施的重要工作。

监测数据应收集、整理和汇总,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如比例、趋势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等,来评估布病的流行趋势和风险等级。

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

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

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一)监测目的掌握牛、羊等易感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了解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风险因素,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监测,及时淘汰阳性动物,为达到净化标准奠定基础。

(二)监测对象猪、牛、羊等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

重点选择有流产死胎的牛羊及同群畜。

(三)监测范围所有种公牛站、种牛场、奶牛场、种羊场、规模羊场等牛羊布鲁氏菌病易感动物,种猪场。

(四)监测时间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奶样筛检每月1次。

(五)监测分工和数量1. 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种公牛站、种牛场、原种羊场、原种猪场及通过国家疫病净化场认证的奶牛场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负责奶牛场奶样的筛检。

种牛、种公牛100%监测,原种羊场、原种猪场按种畜存栏量的5%进行监测(每场每次不少于30份),精液每场每次不少于5份;每月对奶牛场大缸奶样进行1次筛检监测。

2. 各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奶牛场、扩繁羊场、扩繁猪场、规模羊场进行血清学监测。

奶牛场100%监测,规模羊场/猪场按存栏量的5%进行血清学监测(每场每次不少于30份)。

通过国家疫病净化场认证的奶牛场,每场每次采集精液不少于5份,血样不少于50份,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检测方法1. 血清学筛选试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间接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

2.血清学确诊试验筛选试验阳性样品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确诊,或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试验)进行确诊。

3. 病原学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或OIE推荐的检测方法。

(七)判定标准1. 确诊阳性个体经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或cELISA试验,结果为阳性。

2. 阳性群体群体内至少检出1个确诊阳性个体的。

3. 临床病例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确定。

布病监测措施

布病监测措施

布病监测措施布病监测措施简介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布病的发生扩散,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监测措施。

措施一:普查布病感染情况•对养殖户进行普查,了解布病感染情况。

•统计布病感染的畜禽种类和数量,掌握疫情发展趋势。

措施二:设立布病监测网络•建立布病监测网络,通过各级动物卫生监测机构进行实时监测。

•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布病威胁。

措施三:加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提高兽医人员的临床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布病感染病例。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体系,确保准确诊断。

措施四: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的监管•加强动物运输和交易的审批和监管,避免布鲁氏菌的传播。

•对进口动物进行检疫和隔离,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措施五:推行疫苗接种•开展布病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落实疫苗的生产、配送和使用管理,确保接种的有效性。

措施六:强化兽医卫生监测和防护措施•加强兽医卫生监测,定期检查养殖场的卫生状况。

•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保障兽医健康。

措施七: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布病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布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氛围。

以上就是布病监测的相关措施,通过普查、监测网络、临床诊断、动物运输监管、疫苗接种、兽医卫生监测和公众参与等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畜健康。

措施八:强化病例报告和信息共享•提高养殖户和兽医对布病病例的报告意识,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布相关通报,增加公众对疫情的了解。

措施九: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制定完善布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措施十: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支持•深化与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推进布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接受国际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布病监测技术水平。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

布病监测方案引言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既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动物养殖业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疫情,有效保障人畜健康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布病监测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布病监测方案,帮助农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布病的监测控制措施。

一、背景知识1.1 布病病原体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一类,可引起布病,分为不同生物型,包括A、B、C和M等。

其中A生物型通常引起畜牧业中的疫情,而B和C生物型更危险,可能感染人类。

1.2 布病传播途径布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

另外,食用被感染动物的肉或乳制品也可能导致人类感染。

1.3 布病症状布病在不同动物中表现不同,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炎、流产、乳房肿胀等。

人类感染后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炎、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布病监测方案的制定2.1 目标设定根据布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特点,制定监测方案的目标是早期发现布病疫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保护人畜健康。

2.2 监测指标(1)动物感染率:通过对养殖场、农户和市场等场所的动物进行抽样检测,计算动物感染率,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

(2)动物症状发生率:定期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测,记录动物出现症状的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疫情。

(3)人类感染率:对与布病疫情相关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检测人类感染率,评估布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2.3 监测方法(1)标本采集:对养殖场、农户和市场等场所的动物进行定期抽血或尿液采集,送往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的检测。

(2)病例填报:对养殖场的养殖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其及时上报布病相关症状和疫情情况。

(3)人群调查:对与布病疫情相关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了解人类感染状况。

三、布病监测方案的执行3.1 检测实验室建立或委托专业实验室进行布鲁氏菌的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培训工作对养殖场的养殖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布病症状的识别和上报能力,加强防控意识。

家畜布鲁氏菌、血吸虫监测计划(最新)

家畜布鲁氏菌、血吸虫监测计划(最新)

家畜布鲁氏菌、血吸虫监测计划第一篇: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一、范围及数量(一)范围5月龄以上的猪、羊,8月龄以上的牛。

所有符合日龄的种牛、种羊、奶畜(包括奶牛、奶水牛、奶山羊)进行100%检测。

对其他牛、羊、猪(尤其是种公猪和有流产症状的母猪)进行抽检。

(二)任务及数量各县区应确保对辖区内种牛、种羊、奶畜进行100%检测,并以乡(镇)为单位,对牛、羊布病抽检覆盖面达100%。

自治区安排有专项补助经费的县区,监测数量不得少于下达的监测任务量;自治区未安排补助经费的市、县、区自行筹措经费。

其中,自治区专项补助经费的市、县、区名单及监测数量附录3。

二、监测时间对新建的场和检出阳性的场,每半年监测一次。

对以前监测的阴性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集中监测,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下达的监测任务全部在11月底前完成。

三、检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6-X)进行,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四、监测结果的处理(一)对没有免疫或未经自治区农业厅批准免疫的家畜,检测结果阳性的,要及时按程序上报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将初检为阳性的血清样品送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

猪布鲁氏菌病阳性监测结果需同时抄送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并采集病料送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细菌研究室进行检测。

对病畜及监测阳性畜扑杀并按规定无害化处理,对阳性场定期跟踪监测。

(二)各县区及时对每个新检出阳性动物的场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报告上报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三)各县区应在11月5日前将本年度本县区猪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总结报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附上采血登记表和本年度本县区种猪布病血清学监测统计表。

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四)各地阳性监测结果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应通报当地卫生卫计部门。

五、生物安全防护(一)检测和采样人员需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穿工作服等。

布病采样检测实施方案

布病采样检测实施方案

布病采样检测实施方案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的传播,采样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布病采样检测的实施方案,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工作。

一、采样点的选择。

1.1 畜牧场,对于养殖场、牧场等畜牧场所,应选择疑似感染或疫情高发地区进行采样,包括病畜圈舍、饮水地点、饲料储存点等。

1.2 人群,对于可能接触到感染动物的人群,如饲养员、兽医等,应进行相应的采样工作,以排查潜在的感染风险。

1.3 野生动物,对于可能携带布氏杆菌的野生动物,如啮齿类动物、犬科动物等,应选择其栖息地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

2.1 血清学检测,对于动物,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通过采集血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布氏杆菌。

2.2 分泌物检测,对于人群和动物,可采用分泌物检测方法,如尿液、乳汁、粪便等样本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是否携带布氏杆菌。

2.3 环境样本检测,对于畜牧场所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可采集环境样本,如土壤、水源等,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排查可能存在的布氏杆菌污染。

三、采样设备。

3.1 采样工具,应选用无菌采样工具,如一次性采血针、无菌采样管等,以避免交叉污染。

3.2 采样容器,应选择符合标准的采样容器,如离心管、试管等,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3 保鲜剂,对于需要保存样本的情况,应选用适当的保鲜剂,如抗凝剂、冰袋等,以确保样本在采集后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

四、采样流程。

4.1 采样前准备,在进行采样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采样工具、采样容器、保鲜剂等。

4.2 采样操作,在进行采样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确保采集到的样本符合实验室检测的要求。

4.3 样本标识,在采样完成后,应及时对样本进行标识,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者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

五、采样注意事项。

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

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

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一、概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牛、羊等家畜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着人类和畜牧业的健康。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必须建立健全的流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监测目标1. 了解布病在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掌握疫情的时空分布规律;2. 发现和排除潜在的传染源,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3. 监测牲畜和人群的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4. 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疫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内容1. 疫情调查:对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了解病例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等;2. 病例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追踪监测,及时发现确诊病例;3. 畜牧业监测: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发现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4. 人群监测:对与患病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群进行监测,发现感染者。

四、监测方法1. 采用疫情调查问卷、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疫情发生地进行综合调查;2.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和汇总疫情数据;3. 加强实验室监测能力,对病例标本进行检测,确诊病例;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病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五、监测措施1. 加强对疫情发生地的监测和封控,阻断疫情传播链;2. 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重点监测,加大监测力度;3. 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4. 加强对牲畜的健康监测和免疫接种,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六、监测评估1.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2. 定期对监测体系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3. 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监测水平和效果。

七、总结布病流调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及时发现和控制布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障人畜健康和社会稳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监测方案050725附件2: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染疫的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及其产品或其污染物而感染布病。

布病不仅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同时影响畜牧业、旅游业、国际贸易及经济发展。

我国布病疫情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曾得到较好控制,发病率一度低至0.02/10万左右,90年代中后期,布病疫情有所回升,2003年人间疫情发病率达0.48/10万,部分省区出现暴发和流行。

为此,必须加强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生趋势,为制定全国布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根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GB16885-1997),和全国布病疫情态势,制定此方案。

二、监测目的1.掌握我国布病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2.为预测布病流行趋势、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定义(一)病例定义1.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实验室初筛:布病玻片、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变态反应阳性。

(4)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 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 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检查,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滴度1: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1)、(2)和(3)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4)或(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二)暴发疫情定义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集体单位内发生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一)全国常规监测1.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布病病例应在诊断后12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12小时内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2.暴发疫情监测(1)发现与报告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暴发、流行疫情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逐级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如果暴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级别,则按相应要求同时报告。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对疫情发展和控制进程进行及时报告。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7天内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暴发疫情发生时,要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将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

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

(2)调查处理处理暴发点的各项工作,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根据工作需要,可成立临时指挥机构,如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等,制定出具体计划,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实施,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应主动当好参谋,积极参加工作。

①暴发原因调查回顾性调查:防治人员进入现场后,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布病暴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收集有关暴发时间,地区,人群和畜群分布,变动等方面资料,特别是首例病人(病畜)出现的时间,地点及可能的原因等方面的资料。

实验室检查: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查牲畜和人,了解感染和发病情况,如怀疑食品(奶、肉等)、水源或毛皮引起的亦应采样检查。

综合分析:对上述所获得的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引起暴发的来源和主要的传播因素,确定本次暴发波及的范围,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再次发生。

②控制措施针对引起暴发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如暴发是由病畜引起,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处理。

如果是由奶制品所致,应对未食用的奶制品消毒处理,并追查来源,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经两次布病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点周围受威胁的畜群,不管是否怀孕一律采用S2菌苗口服免疫。

病畜流产胎儿、死胎、胎盘、羊水、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牲畜的皮毛及粪便等,应按规定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作好个人防护。

接触家畜和畜产品的人员中(特别是发现病畜或流产家畜的单位和家庭人员)皮内变态反应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应进行预防接种。

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

在布病暴发时不要在疫点内召开大型会议和举行各种群众活动。

③总结报告处理暴发点的工作结束后,应分别写出行政和业务工作总结报告,除本地的行政和业务部门存档外,还应报上级业务部门和主管部门。

布病流行时的疫区处理,也可参照上述办法进行。

(二)监测点监测1.监测点的选定原则和布局(1)根据全国布病疫情形势,在近年来有疫情暴发和流行的地区设立监测点。

(2)根据布病疫区类型和流行优势菌型的地理分布情况,在羊种菌疫区、羊牛种菌混合疫区及猪种菌疫区分别设监测点。

(3)在历史上布病疫情不清的省区设立监测点。

根据以上原则选定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吉林白城市、内蒙古锡盟、呼伦贝尔市、辽宁铁岭市、山西大同市、陕西榆林市、西藏昌都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河北张家口市、河南郑州市、四川阿坝州、广西南宁市、广东深圳市、浙江金华市共14个省(自治区)的15个市(地、州、盟)承担全国监测工作。

在以上每市(地、州、盟)选择1个县(市、旗)为固定监测点。

固定监测点要保持相对稳定,至少连续监测3-5年之后,各市(地、州、盟)可根据疫情等情况对辖区内的固定监测点进行调整。

在疫情不清或疫情较轻的省区,选定贵州省贵阳市、海南省澄迈县、重庆市彭水县、云南省昆明市、江西省宜春市和甘肃省武威市承担流动监测工作,每地选择1个县作为监测点,监测工作按固定点要求进行。

2.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范围、对象及数量农区固定监测点选择4~5个乡(镇、场),牧区、半农半牧区固定监测点选择3个乡(镇、场)作为固定点连续监测3~5年。

监测点其他乡(镇、场)作为非固定点,每年随机抽选1/3轮流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点内新出现人间或畜间疫情的乡镇自动增补为固定点,至少连续监测3年。

监测对象主要是固定监测乡(镇、场)的7~60岁、与牲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重点人群,如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等。

其它非固定监测乡(镇、场)也要监测部分重点人员,以供疫情分析。

农区、半农半牧区固定监测点首次摸底调查人数不少于2000人,从第2年起不少于1000人;牧区固定监测点首次调查人数应不少于1000人,从第2年起不少于500人。

每次检查尽可能包括当地各种职业重点人群。

登记表见附表2。

(2)一般情况调查①人口资料:监测点内人口资料和总劳动力数。

按年龄别、性别分别统计(年龄分组0-,10-,20-,30-,40-,50-,60-),此材料按当地最近一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

人口职业别见个案调查表(附表1)。

②自然地理、气象等资料及监测点性质气温: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无霜期(月数)。

降水量:年降水量、月降水量。

土地种类:草场、荒地、耕地面积。

监测点性质: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

③居民生活条件、卫生习惯,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个人防护情况等。

④畜牧业概况:家畜种类、饲养量、饲养方式、经营方式、配种方式、产羔期、流产物处理方式,畜舍设备及卫生状况,常见疾病,饮用水源与居民用水源的关系,水源污染情况。

(3)本底调查在开展监测工作的第一年进行。

①病史追溯:最早发现布病的时间、地点、流行或暴发次数、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引起布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②人间疫情:历年血清学检查阳性数、阳性率(感染率),发病数、发病率,患病人数和患病率;隐性感染数、隐性感染率;漏检漏报人数及漏报率、病原分离数及鉴定结果。

③畜间疫情:历年羊、牛、猪、鹿血清学检查阳性数、阳性率、流产率、病原分离及菌种的种类、毒力鉴定结果和宿主动物种类等。

④人和家畜布病防治情况免疫:开始免疫年份,历年免疫数及免疫率;免疫方法和途径;使用菌苗种类、用量;免疫后血清学阳转率等。

病畜处理:历年检出各类病畜数、捕杀数、隔离数。

病人治疗:采取治疗的方法和方式,治疗人数、疗效。

布病防治开始时间,每个阶段采取了哪些措施。

(4)人间疫情监测各监测点除按全国常规疫情监测工作要求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工作外,应加强主动搜索,以便早期发现疫情。

同时,对所报告病例应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

主动搜索包括:①疾控机构应定期到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工作,填写附表6;②重点职业人群的主动搜索:根据辖区内各种重点职业人数比例,确定调查对象和数量,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对有可疑布病症状、体征或与牲畜及畜产品接触密切的人员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调查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或发病。

主动搜索使用个案调查表和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见附表1、2)(5)血清学监测各固定监测点血清学检查人数第1年不少于400人,以后每年不少于200人。

血清学检查人数分配比例应根据固定和非固定监测乡(镇、场)调查人数或疫情程度确定检查人数。

除牲畜交易、屠宰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按如下规定数量采样检测外,其他职业人群采样数量由各地自行确定。

①牲畜交易人员在监测点内对牲畜交易、贩运等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

每年至少随机抽取10-20人。

②牲畜屠宰人员在监测点内,对专职屠宰牲畜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每年至少检查20-30人。

③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在监测点内,对牛、羊、猪、鹿、犬等的皮毛、乳、肉收购、销售和加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查,每年至少20-30人。

血检样品做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