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包括洪涝灾害、水质

污染、城市内部热岛效应等。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不仅可以有效应对这些环境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采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开发的理念,通过吸水、

保水、慢放、减排、补水、制水等方法,使城市具有自我修复、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1. 绿化计划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城市中增加绿化带、植树、绿化屋顶、垂直绿化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起到保水、减少热岛效应的作用。

2. 道路改建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道路的改建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在道路两侧增加绿

化带和雨水花园,将道路变成为一个可以吸收雨水的海绵,减少洪水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在路面上铺设透水地面,让雨水能够渗透到路下地层,提高地下水位。

3. 系统治理

海绵城市规划还需要通过系统治理,对城市的整体环境进行管控。这包括在城

市中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池、蓄水池等,以及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严格管理。

4. 灾备预案

海绵城市规划还需要建立完备的灾备预案,如建立数字化的智能水网、预测洪

水的发生时间、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等突发情况。

海绵城市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的优势在于:

1.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率,减少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损失;

2.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整体绿化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3.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城市在未来能够持续地发展。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海绵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一、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概述

1.1 目标与原则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全流域治理、多元复合、生态保护、灾害防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水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城市在面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的抗灾能力,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

1.2 手段与策略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通过生态水系恢复重塑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的雨水资源化利用,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提高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水管理效率。

1.3 实施路径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应采用系统工程思维,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空间功能重塑。

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内容和实施要点

2.1 生态水系恢复

通过对城市的水系进行规划和设计,恢复城市自然溪流、湿地、水塘等自然水体和绿色生态系统,打造多样化的城市水体景观,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和环境质量。

2.2 雨水资源化利用

通过对城市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利用和净化等处理,形成完善的城市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雨水径流对城市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2.3 低影响开发技术

在城市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中,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建设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2.4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绿色屋顶、生态廊道、生态岛等绿色景观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城市内生态系统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调控和适应能力。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2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供参考)

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带动其他城市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制定本大纲。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基础特征。

简述本市地形地貌、山水格局、水文地质、气候特征等。

(二)城市建设有关情况。

简述本市经济社会、人口、用地情况,以及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等情况。

二、已开展的工作和成效

从以下方面简述已经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或协调机制建立情况。

(二)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相关地方标准制定情况。

(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文件制定和实施情况,包括规划建设管控制度、设计施工、工程质量控制、验收管理、运行维护、投融资等方面。

(四)城市内涝治理、防洪达标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污水

处理提质增效、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已开展工作及成效。

(五)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融资情况。包括: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引入、建立收费制度等。

(六)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机制建立情况,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七)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关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剖析本城市在水方面的问题,从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防洪减灾能力、治理黑臭水体及防止返黑返臭、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污染物收集效能、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工作思路

(一)工作目标。

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统领,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城市内涝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收集效能提升,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等角度,提出到示范期末拟实现的目标。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五)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五)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将城市变成一个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海绵城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在城市内部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二、工作原理:

海绵城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三个步骤。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布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将雨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水库、雨水蓄水池等,将雨水储存起来。最后,通过雨水利用设施,如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等,将雨水利用起来,如用于冲厕、灌溉等。

三、实施计划步骤:

1.制定海绵城市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海

绵城市规划方案,包括雨水收集设施的布置、雨水储存

设施的建设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安装等。

2.建设雨水收集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收集设施,

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以收集雨水。

3.建设雨水储存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建设雨水储存设施,

如地下水库、雨水蓄水池等,以储存雨水。

4.安装雨水利用设施:根据规划方案,安装雨水利用设施,

如雨水回用系统、雨水过滤系统等,以利用雨水。5.进行试点示范:在选定的区域进行试点示范,验证海绵

城市的效果。

6.推广应用:根据试点示范的效果,推广应用海绵城市的

理念和技术,扩大海绵城市的覆盖范围。

四、适用范围:

海绵城市适用于各种城市,尤其是那些面临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的城市。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技术可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城市。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需求

宏观层面:

以目标为导向,使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城市和低碳城市相协调统一;以海绵城市为抓手,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水方面问题。

微观层面: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具体问题。(1)水安全建设: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水环境建设和水生态建设:解决城市黑臭水体和环境问题(3)水资源建设:加大雨水资源化,提升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4)水文化建设:突出本地文化特色,使得城市建设记得住“乡愁”

具体落实:

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几个方面,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建设方针。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目的

在宏观尺度:

明确山水林田湖的保护格局,明确哪里能建、哪里要保护。

在城市尺度:

明确海绵城市推进的具体路径;分析城市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老城区系统方案(工程、指标);研究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以目标为导向提出新城区方案(工程、指标);划定管控分区,提出规划规划管控体系;分析建设适宜性,明确海绵城市适宜设施。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及要点

【其中的对应部分请参考住建部印发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中第三章第十三条】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

【对应:(一) 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分析城市区位、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现状和降雨、土壤、地下水、下垫面、排水系统、城市开发前的水文状况等基本特征,识别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概述

1.1 规划背景

1.2 城市概况

1.3 上位规划概要

1.4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2 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文本.doc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文本.doc

兰考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文本·图集

兰考县规划管理局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方针,推动兰考县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稳步有序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特编制《兰考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 [2016]6 号)、《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8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精神,以“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为指导,推进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3条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兰考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年)》确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兰考县老城区、规划新城区、产业聚集区,总用地面积约 65.24 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重点区:兰考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6.41 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目标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兰考县城市发展,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活力的海绵建设塑造兰考县新形象,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的发展战略,建设河畅岸绿、生态宜居的海绵兰考。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20 年,远期为 2030 年。

第6条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

结合中心城区地形图、水系规划、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以及路网结构等资料,将中心城区划分为 7 个海绵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包括兰阳河流域片区、饮泉河流域片区、清涧河流域片区、四干渠流域片区、浚仪河流域片区、迎宾河流域片区和青阳河流域片区。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与总则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内容

1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

2指导海绵城市设计体系

3规范海绵城市管理体系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2相关规范标准

3相关规划

六、规划原则

1生态为本

2因地制宜

3统筹规划

4合理分区

七、规划目标

1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2提高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3缓解城市内涝及提高应对超标降雨的能力

4优化城市用地空间

八、规划思路

第二部分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1城市区位

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

4水资源状况

5水环境状况

6水安全状况

7水生态状况

二、上位规划解读

第三部分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

一、中心城区现状概况

1自然条件

2现状涉水工程体系及设施

二、主要问题分析

1水环境

2水安全

3水资源

4水生态

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分析

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2海绵城市建设对解决现状问题的优势四、建设目标与指标

1水生态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水环境

地表水体水质达标率

雨水面源污染削减率

3水资源

与水资源利用率

污水再生利用率

4水安全

排水防涝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

5制度建设

五、中心城区海棉系统建设格局

1自然生态本底分析

2大海绵系统建设格局

3生态保护策略

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分区

2分区指标计算方法

3一级分区指标控制

4二级分区指标控制率及建设指引七、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1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2水环境治理目标

3水环境综合治理策略

4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减污方案: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从源头着手削减污染产生

截污方案:完善中途管网收集系统,减少污染溢流频率

加快管网不完善地区管道建设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一、城市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1.自然地理:重点分析下垫面等。

2.社会经济

(二)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1.降雨特点:包括年降雨量、短历时降雨规律等。

2.径流特征

3.洪涝特征

(三)水资源状况

1.水资源总量

2.水资源开发现状

(四)水环境质量状况

1.现状水体环境

2.水源地分布

(五)现状工程体系及设施情况

1.供水设施

2.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

3.排水防涝设施

4.水利设施

5.雨水调蓄设施

二、上版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概述

(一)总体规划概述

(二)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1.供水专项规划

2.节水专项规划

3.污水专项规划

4.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5.防洪专项规划

6.水系专项规划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三、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水安全方面:包括暴雨内涝、供水安全保障等。

2.水资源方面:包括水资源量与用水矛盾等。

3.环境方面:城市水系污染问题、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污水再

生利用等。

4.城市防洪与水源涵养方面:水源水质和水量情况,城市周边

区域河湖水系、水库等。

(二)需求分析

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2.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经济、技术、管理

等方面)

3.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相关政策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其他标准参考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指南》要求)

2.暴雨内涝防治标准(按国家标准要求)

3.城市防洪标准(按国家标准要求)

五、总体思路和规划技术路线

(一)总体思路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012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

摘要

简要阐述该规划关键内容,包括:规划背景,城市现状分析的结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的现状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建设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分期建设时序;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的目标、标准,近期建设的重要项目及投资估算。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海绵城市组织、制度、资金和能力等保障体系。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

1概述

1.1城市概况

1.1.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1.2自然地理条件

描述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河湖水系等基本情况。

1.1.3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

1.2上位规划概要

描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中与海绵城市规划相关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水系、供水、城市、防洪等规划内容。

1.3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节水、防洪、水系、绿地系统、竖向、道路交通等与海绵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内容。

2现状分析

2.1基础分析

2.1.1降雨

分析城市多年平均降雨总量、降雨天数、降雨的年内分布情况等基本降雨特征。

采用不小于30年的降雨进行分析,分析论证本市不同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场次分析,分别分析不同降雨场次频率和不同降雨量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

2.1.2城市下垫面

对城市下垫面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林地、裸土、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内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编制大纲

2021年5月

系统方案编制大纲

1本底条件分析

1.1自然地理

1.1.1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包括编制范围所在区位,并分析编制范围所在区位在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管控分区中的定位。

1.1.2地形地貌

分析地形资料,说明编制范围的地势走向、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并出高程和坡度分析图。

1.1.3降雨

分析不少于近30年的降雨数据,说明编制范围的降雨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降雨的年内分布,并给出多年平均典型年降雨情况、长历时及短历时降雨雨量和雨型;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给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1.1.4蒸发

分析不少于近30年的气象数据,说明编制范围的蒸发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蒸发量的时间分布。

1.1.5河湖水系

分析水系资料,说明河湖水系现状和规划分布情况,明确编制范围内河湖的流域位置、上下游关系、河道流量、洪枯水位、消落带等。

1.1.6地下水文

分析地下水文资料,说明编制范围内地下水埋深和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地下水超采或补水需求以及对雨水下渗的影响。

1.1.7土壤地质

分析土壤资料,说明编制范围的土壤质地和土壤的渗透性能。

1.2区域建设现状

1.2.1用地情况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情况,并应明确现状和规划的各类城市用地面积及占比。

1.2.2道路现状

1.2.3排水及水利系统现状

包括水利设施、排水分区、排水体制、排水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防汛调度等内容。

1.3社会经济概况

包括行政区划、人口规模、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及发展概况等内容。

2现状问题评估

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及要点

专项规划编制大纲及要点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

1 概述

1.1 规划背景

1.2 城市概况

1.3 规划概要

1.4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2 现状分析

2.1 基础特征分析:降雨、城市下垫面(不透水面积的空间分布)、城市面源污染、合流制及其污染、土壤、地下水、城市开发前水文特征分析(产汇流,降雨平衡)

2.2 问题识别与需求分析: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需求分析

2.3 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第二部分规划总论与总体思路

3 规划总论

3.1 规划原则

3.2 规划目标与定位

3.2.1规划目标

3.2.2规划定位

3.2.3规划指标体系

3.3 规划范围

3.4 规划期限

3.5 规划依据

3.6 技术路线

4 规划总体思路

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5 总体布局

5.1 海绵城市空间格局构建

5.2 海绵适宜建设区评估

5.3 海绵城市功能区划

5.4 建设控制管理单元划分

6 海绵系统规划

6.1 水环境系统规划

6.2 水生态系统规划

6.3 水安全系统规划

6.4 水资源利用规划

7 海绵城市单元控制

7.1 管控单元划分

7.2 目标分解

7.3 工程设施

8 分期建设规划

第四部分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详细规划

9 海绵建设适宜性识别

10 指标分解

11、近期建设方案

11.1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

11.2 海绵型道路与广场

11.3 海绵型公园与绿地

11.4 河湖水系生态修复

11.5 相关基础设施

12 单元建设指引

12.1新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12.2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黑臭水体治理、易涝点的治理……

12.3竖向规划

13 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

14 近期建设项目库与投资估算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设计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制定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制定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城市雨水的最大限度自然保水,

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的影响,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原则,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即在城市

规划和建设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多元共生原则,即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实现城市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多元共生;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三、实施方案内容。

1. 建立雨水利用系统,通过建立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系统,将城市雨水有效

利用,满足城市景观、绿化和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

2. 构建雨水渗透系统,在城市道路、广场和绿地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和

雨水花园等措施,促进雨水渗透,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地表和地下水环境。

3. 建设湿地和生态廊道,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布局湿地和生态廊道,利

用这些自然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4. 推广绿色屋顶和墙体,在城市建筑中,推广绿色屋顶和墙体,通过植被覆盖和透水材料等手段,提高建筑的自然保水能力,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提纲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提纲

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1 一般规定

1.1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的编制内容应包括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问题成因分析、目标和指标体系、工程体系和管控体系。

1.2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应强调系统谋划、突出综合统筹、加强定量分析。

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2.1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应包括对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概况、用地情况、水务系统、建设情况、水生态现状、水环境现状、水安全现状和水资源现状的分析。

【内容说明】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是开展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和先决条件。

2.2区位条件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应给出编制区域面积和区位图;

2 应明确编制区域内城市河流的流域位置和上下游关系;

3有上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应分析编制区域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控分区中的位置。

【内容说明】编制区域所处的区位位置,即该区域在所属市域范围的具体位置。

2.3自然条件应包括降雨、蒸发、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土壤下渗、地下水位和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内容。

【内容说明】降雨:应分析不少于近30年降雨数据,说明编制区域的降雨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降雨的时空分布,并给出多年平均典型年降雨情况;无上位规划的,应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蒸发:应分析不少于近30年气象数据,说明编制区域的蒸发总量(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化)和蒸发的时空分布。

地形地貌:应分析地形资料,说明编制区域的地势走向、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宜给出高程、坡度和天然径流路径分析图。

河流水系:应分析水系资料,说明河流水系现状和规划分布情况,明确编制区域内河流的流域位置、上下游关系、河道流量、洪枯水位、消落带等。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大纲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大纲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大纲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

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挑战。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使得城市出现了许多水资源利用不当、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海绵城市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系统,采取多种措施来

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环境污染,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通过模仿自然系统的功能,使城市具备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和水资源调控功能。

三、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1. 绿地建设。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透水性。在城市规划中,

应合理设置绿地,并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蓄存能力。

2. 道路改造。

改善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在城市道

路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效率。

3. 建筑设计。

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能力。在建筑设计中,应

加强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城市的雨水排放。

4. 水系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恢复和保护城市水体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设

置湿地、河道等水体,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5. 智能管网建设。

建设智能化的城市管网系统,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管理能力。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智能调控和管理。

6. 社会参与。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海绵城市规划方案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英文名为Sponge City,是指采用“以自然为师”的理念与“蓄、用、减、源”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结合建筑设计、土地利用等手段,在城市建设中保

护水资源、缓解排洪、提高自然水环境的能力、增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风险性,从而提高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效益的城市形态。

为何需要海绵城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城市化所带

来的水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护城市的水资源,缓解城市的洪涝灾害,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抗风险性,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

海绵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蓄水

通过蓄水的方式,将雨水收集起来,为城市供应水资源。

利用

在海绵城市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雨水再利用起来,比如用来浇灌植物、

洗车等。

减排

通过植被、雨花石、屋顶花园等方式,将城市的排水进行减排。

增源

通过绿色带、河岸改造等方式,增加城市的水资源。

海绵城市规划实践

在海绵城市规划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蓄水

可以通过建造雨水花园、休闲公园等场所进行蓄水。同时可以采用植物景观设计,将雨水收集起来,供植物生长所需。

利用

可以在城市中建造雨水花园、植物花园等场所,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同时,可以建造迎风储水池、屋顶花园等设施,用来进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减排

通过植被、雨花石等方式,将城市的排水进行减排。同时可以采用屋顶花园等

设施,进行雨水的自然净化。

增源

通过建设湖泊、绿色带等设施,增加城市的水资源。同时可以改造河道,提高

海绵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海绵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海绵专项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目录
• 引言 • 海绵城市现状分析 • 专项规划修编策略 • 关键技术措施 •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 • 社会参与与合作共赢
01
引言
规划背景与意义
应对城市内涝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 日益严重,海绵专项规划修编旨在通 过综合措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
THANK YOU
01
规划设计不合理
部分海绵城市项目存在规划设计 不合理的问题,如绿地布局不科 学、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02
建设资金不足
03
管理机制不健全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部分城市面临建设资金不足的 困境。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机制尚 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 清等问题。
发展趋势与机遇
01
02
03
绿色发展理念
01
标准规范制定
制定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规范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02
03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和支 持海绵城市建设,同时对不符合要求 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07
社会参与与合作共赢
社会宣传与教育普及
宣传策略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多渠道宣传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公众认知度 和参与度。
水资源涵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纲

摘要

简要阐述该规划关键容,包括:规划背景,城市现状分析的结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的现状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现状;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建设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指标;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与分期建设时序;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的目标、标准,近期建设的重要项目及投资估算。海绵城市规划管控体系;海绵城市组织、制度、资金和能力等保障体系。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与现状分析

1概述

1.1城市概况

1.1.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1.2自然地理条件

描述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河湖水系等基本情况。

1.1.3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

1.2上位规划概要

描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容,包括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城市总体规划中与海绵城市规划相关的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水系、供水、城市、防洪等规划容。

1.3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节水、防洪、水系、绿地系统、竖向、道路交通等与海绵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容。

2现状分析

2.1基础分析

2.1.1降雨

分析城市多年平均降雨总量、降雨天数、降雨的年分布情况等基本降雨特征。

采用不小于30年的降雨进行分析,分析论证本市不同降雨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场次分析,分别分析不同降雨场次频率和不同降雨量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

2.1.2城市下垫面

对城市下垫面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林地、裸土、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

对城市不透水地面进行分析,确定城市建成区现状不透水地面分布情况与比例。

2.1.3城市面源污染

对城市初期雨水污染物的类型、含量、来源等进行分析,分析城市面源污染对河道污染物的贡献率。

2.1.4合流制及其污染

识别城市现状合流制区域及排水口、溢流口分布情况,分析城市现状合流制特征及溢流频次等现状合流制溢流污染情况。

2.1.5土壤

分析城市土壤类型、渗透速率等。

2.1.6地下水

分析城市地下水水位、地下水超采情况和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沿海地区应考虑海水上溯等情况。

2.1.7城市开发前水文特征分析

对城市开发前的产汇流及蒸发、下渗等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城市降雨、蒸发、下渗、和径流的比例关系。

2.1.8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分析现状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2.2问题识别与需求分析

2.2.1问题识别

1)水资源

分析城市水资源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识别是否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

2)水环境

分析城市水环境质量情况,城市雨水面源污染、污水收集与处理、地下水超采等问题。

3)水生态

分析城市河湖水系的蓝线划定、水系保护、河道硬化、驳岸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4)水安全

分析城市排水防涝、城市防洪等方面的问题。

5)其他

分析城市水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城市周边区域河湖水系,防洪,水源涵养等方面的影响。

2.2.2需求分析

1)海绵城市建设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2)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

3)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二部分规划总论与总体思路

3规划总论

3.1规划原则

描述海绵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强化管控;因地制宜、回归本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功能与景观相结合,绿色与灰色相

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等,各地规划编制中可根据自身的问题与定位,自行表述。

3.2规划目标与定位

3.2.1规划标准

结合本地其他降雨特征、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情况、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科学确定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即降雨总量控制率。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区确定各片区的降雨总量控制率。

除丰水地区外,各地降雨总量控制率不能小于70%。

(有几个问题:一是否允许部分地区按照降雨场次进行控制,不小于90%?二是是否运行等丰水地区,还有一些开发前水文状况评估后,开发前平均径流总量比例大于30%的地区,可以适当取低一些?)

3.2.2规划目标

明确2020年、2030年城市中心城区中需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的面积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

3.2.3规划定位

描述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

3.2.4规划指标体系

考虑本地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自然本地特征,提出适合本地的海绵城市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选取可以结合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建议将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区分为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并针对近、中、远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

3.3规划围

参考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围,并可考虑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适当扩大。

3.4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规划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求。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3.5规划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相关国家标准、规、导则、指南;

其他相关依据。

3.6技术路线

绘制本市的海绵城市规划的技术路线。

4规划总体思路

根据降雨、土壤等因素,综合考虑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提出本地海绵城市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的技术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具有水质、水量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等,并综合考虑性价比和景观效果。

在城市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补充地下水。

城市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

在现状城市涝严重地区,应侧重于水量的控制,并和排水管网、泵站、调蓄、城市河整治等措施结合,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达标。

城市水环境较差,或者存在水体黑臭的地区,或者城市排水的受纳水体为饮用水源地或者对水功能区较高的水库的,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的技术选择应该侧重于水质的控制,将其作为“控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控制TSS、总氮、总磷等污染指标,并且和截污、截污、清淤等措施结合起来,统筹解决水体黑臭和水环境治理问题。

对于雨污合流,且分流改造确有困难的地区,应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的重要解决措施,并和管网修复、调蓄等措施相结合,对合流制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控制合流制污水年度溢染次数和年度溢流总量,统筹解决合流制污水的溢流污染问题。

地下水位较高或者土壤渗透性不好的地区,但是对于水质改善又确有需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