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报告:全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就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早动快、组织得力、推进有力,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受到省住建厅表彰,在上半年全省综合考评排名中位列第二。
(一)加强领导,部署到位。
一是组织统筹上实现了抓早动快。
市人代会刚结束,市政府即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徐新荣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薛占海市长做了重要讲话,随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意见》和《xx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由住建局牵头负责。
各县区迅速掀起了工作热潮。
几个月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分管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农村检查指导,有力推动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是目标确定上体现了追赶超越。
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都要建成清洁乡村,30%以上村建成生态村,10%以上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目标均高于全省水平。
三是创建标准上贴近了农村实际。
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分类制定了创建标准,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最紧要的事。
四是工作方式上实行了“五个结合”。
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村民自治、基层党建相结合。
五是资金筹措上重视了机制创新。
成立了xx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部分县区通过整合资金,采取PPP模式,解决资金难题。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围绕“七改三清三完善”(“七改”即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厕、改圈、改灶,“三清”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物,“三完善”即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村组自我发展机制)工作重点,结合季节特点,逐月制订了重点工作台账和任务清单。
3月份,开展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卫生大整治,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或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购买垃圾转运车519辆,配置垃圾容具(桶、箱)7464个,
配备保洁员5447名,清运垃圾6.67万余吨,治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21处,垃圾收集率达63%;4月份,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栽植树木283万余株,种花种草1.46万余亩;5月份,重点开展卫生改厕、污水治理;6月份,大力开展农村危房和特色民居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开工3912户,开工率100%,竣工率95%;7月份,突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村文化、卫生、广场、村名标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8月份,学习借鉴宁夏灵武市农村卫生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经验,确定了6个村开展卫生改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设。
目前,全市已完成卫生改厕8774户,新建公共厕所388座;硬化道路1193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5个,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422处,完成249个村庄电网改造,安装路灯8394盏;完成危房改造3454户,民居提升改造7633户。
县城周边、公路、川道沿线环境卫生明显改观,绿化美化效果凸显。
涌现了宝塔区康坪村、佛道坪村、罗家湾村、黄龙县梁家河村、延川县刘家山村等一批典型乡村走在全市前列,示范效应明显。
(三)创新机制,凸显亮点。
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呈现出许多亮点。
宝塔区以改厕、改水、绿化、垃圾治理、巷道硬化、民居改造等为重点,
全域整治环境卫生,积极探索污水处理模式;黄龙县在全县推行“垃圾兑换银行”,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吴起县再不分村庄推行卫生收费管理机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洛川县采取“一事一议”办法,以村筹60%、县补40%的比例筹集村庄巷道硬化建设资金,在村庄保洁和垃圾治理上采取市场化模式;富县在塬区恢复村庄涝池,呈现出“小涝池,大生态”;延川县以国有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融资4.7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建立市级工作交流微信公众平台,印发工作动态26期,印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宣传册500份;xx电视台专栏报道35期,xx日报专题报道20多期;各县区印发工作动态等刊物180余期,发放宣传手册、倡仪书26万余份。
通过挂卫生流动红旗,评选文明卫生示范户,建立卫生动态考评工时制度,激发农民群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识。
(五)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列入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和市政府季度讲评,严格执行“双月报送、季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多次对县区进行专项督查考评,建立日常不定期督查指导制度,印发通报3
期。
9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对进展较快成效突出的县、乡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拖拉、进度缓慢的进行通报。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进展较慢。
目前,全市共启动478个村庄建设规划,完成298个,仅占全市1784个行政村的16.7%。
二是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县级财政整合资金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机制和措施,有依赖市级融资和财政投入的倾向。
三是工作进展不平衡。
部分县区工作推进措施不够有力,整体推进缓慢;县区县域内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村庄之间差距较大。
四是常态化工作机制尚未形成。
农村综合环境整治还停留在短期突击层面,群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长效管理机制为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规划编制,彰显村庄特色。
将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一项刚性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加快编制,确保今年行政村规划覆盖率达到60%。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培育示范典型。
紧紧抓住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以垃圾污水治理和卫生改厕为重点,统筹抓好绿化美化、村容村貌、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以“两线三点”和美丽宜居示范村为重点,培养示范点,带动面上工作。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化解资金难题。
以财政投入为主体,逐步推行农民缴费,整合涉农资金,争取金融支持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化解资金难题。
四是激发农民信心,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抓教育、抓示范,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建立村规民约,突出农民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五是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严格落实月督查、季讲评、半年评比、年终考核,加强集中督查和不定期督查,加大行政推动,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取得实效。
六是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继续做好“五个结合”,落实部门责任,发挥部门优势,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全面建设村庄美、田园美、环境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
(弘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