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患者康复指导方案

合集下载

心梗患者的健康指导

心梗患者的健康指导

休息对急性心梗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可有效减轻心脏的负荷,不合理的活动容易导致以外发生。

1、心梗后第一周患者要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

许多病人不习惯床上大便,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万万不可的,临床上因入厕导致猝死的病历并不少见,一定要耐心说服病人慢慢床上排便,而且不可使劲排便,这样易发生心包破裂或猝死。

如果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则需用缓泄药帮助排便。

2、心梗后第二周可以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慢慢坐起,活动要循序渐进,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3、心梗后第三周帮助病人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

4、心梗后第四周下床至附近椅上休息或逐步走入附近厕所大便。

严格休息的时间视病情的轻、重而定,通常需4~8周,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的完全愈合。

但如果病情较重,伴有心衰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则应严格执行休息制度。

从第7~8周起,一般病人均可逐步增加活动,如无充血性心衰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经过两个月的锻炼后可恢复轻工作,但工作时间不易过长。

不易做重体力劳动,过度紧张及不规律的工种应后延。

心梗病人进食不易过饱,最好是7分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且产气少的食物为宜,保证必须的热量和营养,限制钠盐的摄入。

发病2~3天,饮食应以豆浆、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为主。

以后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逐渐增加稀饭、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宜少食多餐,钠盐和水分要适度。

同时病人应禁忌烟酒。

家人应为病人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让病人在愉悦的环境中进餐,不仅利于病人的消化,还利于病情的恢复。

合理膳食,向心梗说“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科学生活方式的基础。

从防治心梗的角度而言,合理的膳食结构包括如下原则:1、保持热能平衡,以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这是营养治疗的核心。

理想体重可简单计算为身高(厘米)减去105。

一般在理想体重正负10%以内为正常,超过理想体重20%者为肥胖。

2、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胆固醇。

可以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及矿物质。

心梗康复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节

心梗康复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节

心梗康复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节心梗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疾病。

心梗的康复期是指心肌梗死后的恢复阶段,这个时期患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节。

本文将探讨心梗康复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措施。

一、接受现实与情绪调适在心梗康复期,患者需要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程。

心梗的发生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失落。

因此,医务人员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使其逐渐适应新的身体状况,并帮助他们调整情绪。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心梗康复期,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家人和亲友的关心和理解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和亲人的交流,患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此外,参加康复小组和康复活动也是非常有益的,可以获得来自其他患者的支持和鼓励。

三、积极面对康复挑战心梗康复期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挑战。

患者需要调整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和挫折感。

因此,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注重积极的心理状态,减少消极情绪的干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康复信念,鼓励他们面对康复挑战。

四、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在心梗康复期,适当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离和采用合适的抑郁症状检查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心梗康复的效果。

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梗康复期,患者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适度参加锻炼和运动。

锻炼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对于患者身体康复和心理健康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六、定期复诊和心理评估心梗康复期,患者需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并进行心理评估。

定期复诊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心理评估可以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结语心梗康复期的心理疏导与调节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心肌梗塞病人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心肌梗塞病人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心肌梗塞病人出院时的健康指导作者:谢长芹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29-02健康教育对心肌梗塞病人非常重要,病人出院时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不同特点重点做好以下指导。

1 合理休息劳逸结合既要保证病人有充分的睡眠,也要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保健操、太极拳、气功等,但不要快步登高及寒冷出行,注意保暖,活动要适量,出院早期活动量要少,以后才慢慢增加活动量,保持情绪稳定,听听音乐,唱唱歌,消除烦躁兴奋紧张心情,更不宜长期卧床,慢慢恢复体力、经力,定期来医院复查,一般3个月可正常生活、工作。

2 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文化、职业、经济条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病人顺利康复的关键。

有的住院病人,尽管病情已基本稳定,但心理仍然心有余悸,整天躺在床上,怕发生意外,总觉得在医院有安全感,出院没有安全感,瞻前顾后,想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家庭陷于苦恼之中,不能放松自己的心情。

也有的病人对心梗认识不足,过分放松自己,产生无所谓心理,所有这些不良心理对心肌梗塞病人都是不利的。

3 饮食指导饮食要合理,以低盐、清淡、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食物为宜,不宜暴饮暴食,调整好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心肌梗塞病人健康教育不能忽视的教育重点,戒烟限酒,适量增加蛋白类、水果、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以防便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发生便秘,病人用力排便,会使心脏压力增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可导致心率失常、晕厥、甚至猝死,对患者十分有害。

不能喝浓茶、咖啡及不宜消化的食物。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利于心肌梗塞病人的康复。

4 坚持药物治疗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不能擅自停用口服药,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才能使病情稳定,不能感觉良好就停药。

还要定期门诊随防、体检、复查,随时调整药物用量、用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心肌梗塞病人健康长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康复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康复指导

上 的安 慰 。
手套抠出粪块 , 且忌屏气用力 。
22 养 环 境 与起 居 : 持 室 内空 气新 鲜 , 湿度 适 宜 。 注 重 通 2 专 科 护理 指导 :心 肌梗 死 患 者 出院后 应 按 医 嘱定 时 服药 , .休 保 温 . 7 家 风 , 时作 息 , 按 劳逸 结合 , 免过 度 劳累 , 做适 当的有 氧 代 谢运 中必备 急 救保 健盒 。万一 发生 严 重 心绞 痛可 即 服硝 酸 甘油 05 避 可 . ~ 动 、 散步 , 自行 车 等 , 动量 应循 序 渐进 , 如 骑 运 以心率 不 过 慢 或过 t g 舌下 含服 。仍 不 能缓 解 , m , 则不 宜 随便 加 服扩 张 血管 药物 , 应 快 , 活动前 相 差 不超 过 2 次 /i 为 宜 。 此 0 mn 坚持 锻炼 注 重 “ 不 ” 立 即 叫救 护车 , 宜 步 行或 挤 公 共 汽 车 , 致 意 外 发生 , 期复 三 : 不 导 定 不饱 餐 后 活 动 、 不登 高或 剧 烈运 动 、 提 举重 物或 作 屏 气 动 作 , 查 , 量 血 压及 心 率 , 不 测 了解 心 功 能 变化 , 时取 得 医 生 的指 导 和 及 运 动时 应避 免穿 得 太厚 、 动后避 免 马上 洗 热水 澡 、 动后 避 免 治疗 。 运 运
3 结 论
2 . 绪 指导 : 学会 自我控 制情 绪 , 究 表 明 : 4情 要 研 紧张 情 绪使 得 交 出 院前 康 复 指导 能 有 效 地 促进 护 士 快 速 提 高 专 业 素 质 , 为 感神 经和 副交 感 神经 的平 衡关 系 被打 破 ,交感 神 经 处 于紧 张兴 了做好康复指导 , 许多护士带着问题查资料 , 找答案 , 使学习业 奋 的状态 , 使血 液 中的 肾上 腺 素 、 甲 肾上 腺 素 增 多 , 跳 加 务 的主 动性 和 自觉性 大 大增 加 , 业 理论 水平 不 断提 高 , 关 知 促 去 心 专 相 快, 心肌 的 耗 氧量 增 加 , 同时 促使 血 小板 聚集 , 大血 液 黏 滞 性 识不断拓宽 , 增 丰富了康复指导的内容。出院前康复指导 , 符合患 和凝 固性 , 而容 易诱 发 冠心 病 。 从 因此 , 于冠 心 病病 人 , 事 心 者需要。 对 遇 康复指导不仅 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 , 更重要 的是帮助患

心梗后的运动建议和康复计划

心梗后的运动建议和康复计划

心梗后的运动建议和康复计划心梗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通过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计划来恢复身体功能,预防再次发作。

本文将提供心梗后的运动建议和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有效康复。

一、了解心梗后的运动原则心梗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心肌梗死。

心梗后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适度和渐进性:运动时要遵循适度和渐进增加的原则,以防止过度负荷心脏,引发再次发作。

2. 安全和监测:运动前应经医生评估,并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

如果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应暂停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3. 多样化: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高强度、突然的剧烈运动。

4. 持续性: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二、心梗后的康复计划1. 第一阶段:康复开始后的最初几天,建议患者休息并限制活动,以帮助心脏恢复。

2. 第二阶段:逐渐增加活动量,开始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慢步行、上下楼梯等。

每天的活动时间逐步增加,但要避免剧烈活动。

3. 第三阶段:开始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等。

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3-5次。

运动时要注意心率的控制,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5%之间。

4. 第四阶段:增加运动强度,可以尝试进行一些适当的负荷训练,如举重、拉伸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肌肉力量。

5. 第五阶段:维持阶段,持续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三、心梗后的运动建议1. 慢步行:是最安全和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

起初可以选择在平地上慢走,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强度。

可以在公园或户外进行,也可以使用跑步机。

2. 游泳:游泳对心血管康复非常有益,水的浮力可以减轻关节的压力,且水中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多个部位。

开始时可以选择慢慢浸泡和游泳,逐渐增加游泳的距离和时间。

3. 自行车骑行:可以选择室外或室内的健身自行车。

开始时可选用低档位和低阻力,逐步增加阻力和时间。

心梗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与实践

心梗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与实践

心梗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与实践一、前言心梗,即冠心病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

患者在经历心梗后,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适当的运动康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为心梗患者提供正确的运动康复指导,以促进其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二、运动康复的意义心梗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循环。

2. 控制血脂和血压: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

3. 预防再次发作: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4. 改善心理状态: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加心梗患者的生活乐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运动康复的原则心梗患者进行运动康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病史等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2. 渐进性训练:运动强度和时间需逐渐增加,让患者的身体适应运动负荷,但又不超出其承受能力。

3. 多样化运动方式: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全面提高心血管功能和身体的各项指标。

4.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避免在高温、寒冷、患病或感到疲倦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大负担。

5. 安全监测:进行运动康复时应有专业医务人员监测患者的心脏状态,确保安全进行康复训练。

四、运动康复的内容心梗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血管功能的关键。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至少进行3-5次。

初始运动时可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适当的强度和时间,逐渐增加。

2. 力量训练: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患者可以选择使用自身重量的力量练习,如俯卧撑、深蹲等。

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关节活动度,降低运动受伤的风险。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和康复评估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和康复评估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和康复评估心脏康复计划是指为了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套有系统性的康复措施。

对于心梗后的患者来说,心脏康复计划的执行对于预防心脏病复发、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脏康复计划和康复评估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心脏康复计划心脏康复计划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的。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心梗后心脏康复计划的内容:教育和信息交流:在心脏康复计划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心脏病的病因、病程以及相关的生活方式改变等知识。

此外,患者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心脏康复的基本知识,如运动方式、合理饮食、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体力活动:适度的体力活动对于心脏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进行适宜强度和类型的有氧运动,患者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功能,并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阶段的不同,医生会根据心脏负荷测试结果制定出最适合的体力活动计划。

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心脏病的复发至关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情况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粗粮、低脂蛋白质食物的摄入。

心理支持:在心脏康复计划中,心理支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患者在心梗后可能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患者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对康复过程的信心。

药物管理: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心脏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会给患者开具相关的药物处方,并详细解释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康复计划的效果。

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心脏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可能进行的康复评估项目:心肺功能评估:通过心肺运动负荷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了解患者的身体适应能力和耐力水平。

心梗病人康复指导

心梗病人康复指导

心梗病人康复指导
一、生活指导
急性心梗后要有适当合理的生活节奏,日常生活应有规律,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尤其要避免情绪激动。

对有烟酒嗜好者,出院时要认真向其宣传吸烟饮酒的危害,并督促其戒酒戒烟。

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适当用些缓泻剂如果导片、开塞露等,嘱病人一定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二、饮食指导
1、限制热量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应少食多餐,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

须保持胃肠道通畅,以防大便时因过分用力加重病情。

2、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

一般建议低盐饮食,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应避免饮食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

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三、运动指导
心梗恢复期,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是重要的康复手段之一。

通过运动可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巩固加强治疗后的效果,恢复体力。

可采用游泳、步行、慢跑、爬楼梯等不同方式进行锻炼,运动时应以无胸闷、心悸、心律失常为度。

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切忌大运动量活动和持续体力劳动!
四、服药指导
心梗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家中必备急救药物,发生严重的心绞痛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不缓解,也不宜随便加服扩血管药,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心脏康复是一种结合体力和情感治疗的综合疗法,可以帮助心脏患者恢复生命质量和健康状态。

对于心梗患者,康复计划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恢复心脏功能、预防再发心梗和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运动、饮食、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

一、运动计划心脏康复计划中的运动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

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心脏和肺功能、增强免疫力、调整血脂和代谢,适当运动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率,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刚开始的时候,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通常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二、饮食计划心梗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控制摄入脂肪和盐的量,加强膳食纤维的摄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患者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钠盐食物,同时应该控制摄入甜食和饮料。

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对于心脏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心梗后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如抗凝剂、血管扩张剂、降压药等等。

患者应该定期复查,随时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以确保保证综合治疗效果。

四、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是心脏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心脏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身体和心理都有负面的影响,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面对疾病是恢复身体功能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心理治疗方面,可以尝试关注自我、放松技术训练、语言和沟通技巧等等,从内心中获得愉悦和安慰。

总之,心梗后的康复计划是一个综合性过程,需要综合运用运动、饮食、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

刚开始的时候,患者应该按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运动量,控制饮食摄入,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并适当进行心理治疗。

患者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利用康复计划的帮助,最终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心梗治疗方案

心梗治疗方案
心梗治疗方案
第1篇
心梗治疗方案
一、背景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为提高心梗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
1.快速识别心梗症状,缩短就诊时间。
2.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随访与评估
(1)定期随访: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评估指标:评估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四、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确保治疗方案合法合规。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制定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心梗救治水平。
第2篇
心梗治疗方案
一、前言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形式,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本方案旨在为心梗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医疗服务,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二、方案目标
1.实现心梗的快速识别与评估。
2.推进急性期救治与恢
五、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心梗患者提供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意识,确保治疗方案合法合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4)生命支持:对病情危重患者,给予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生命支持治疗。
2.恢复期治疗
(1)药物治疗:继续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肌供血。

心梗后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处方指南

心梗后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处方指南

心梗后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处方指南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

心梗后的康复阶段非常关键,因为合适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梗后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处方指南。

1. 康复的第一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心梗后的康复过程应始于医生的治疗指导。

如果您刚刚接受了心梗治疗,应该在开始任何新的体力活动或运动之前与医生咨询。

医生可以根据您的健康状况推荐适合您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并根据您的心脏康复计划随时调整。

2. 在安全的范围内逐渐增加活动强度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您在开始体力活动和运动时,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这样可以让您慢慢适应新的活动形式,减少对身体的负担,避免激烈的活动对心脏造成额外的压力。

初期,轻度散步或缓慢的自行车骑行都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3. 聚焦于低强度、长周期度运动当您的身体适应了初步的体力活动,可以考虑增加运动时间和频率。

在选择运动时,建议优先考虑低强度、长周期度的运动,如日常散步、普拉提或者瑜伽等。

这些运动是比较温和的体力活动,并且可以逐渐增强心脏功能。

4. 适应身体能力不断提升运动强度一旦您的身体适应了初级的体力活动和低强度的长周期度运动,不妨开始逐渐提高运动强度。

您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的心肺锻炼,如跑步、游泳或者骑行等。

这些心肺锻炼可以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和心脏健康,从而更好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5.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心梗患者,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它不仅可以改善体质,促进健康,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通常,您应该每周进行三到五次的体育锻炼,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总之,心梗后的体力活动和运动处方是一个相对温和的运动计划。

在医生的指导下,您可以开始逐渐增加活动强度,采取长周期度且低强度的运动,并适当提高运动强度。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康复,预防再次发作的风险。

心梗后的康复指南与注意事项

心梗后的康复指南与注意事项

心梗后的康复指南与注意事项心梗(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心梗后的康复工作至关重要,对恢复心脏功能、预防二次心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享一些心梗后的康复指南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有效康复。

一、心梗后康复指南1. 申请康复计划:在出院后,尽快向医生咨询并申请专业的心梗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通常由专业医生和康复师组成,其目标是通过定期的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定期锻炼:适度的运动对心脏康复至关重要。

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初始阶段应保持轻度活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每天坚持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3. 正确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对心脏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

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限制糖分和咸味的食物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鱼类和豆类等。

4.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遵循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注意合理控制能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

如有需要,可以咨询营养师的专业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5. 合理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准确使用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降脂药等。

药物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防止血栓形成和二次心梗的发生。

6. 管理心理健康:心梗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请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支持,并参加相关心理康复活动。

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放松和缓解压力,对于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梗后的注意事项1.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确保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脂、心脏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

2. 避免过度用力:在康复期间,应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根据个人体能和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2022年学习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2022年学习资料

五、AMl早期康复评定-AM早期康复评定方法(评定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直接参与下,并在严密监护下 行-功率自行车-病人年龄较小、-标准-左心射血分数高-康复训练强度大-平板运动试验-病人年龄大、-排标准00m步行试验-左心射血分数低-康复训练强度低-体能差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1、急诊PCI后的一周康复程序-·2、择期PC引后的康复程序-· 、PC引后二级康复预防程序
禁忌症-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息时舒张压大于110mmHg-新发或未控制的窦性心动过速(大于120/min立性低血压-静息时心电图表现ST段移位大于2mm-新发或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起搏器)-活动的心包炎或者心肌炎-血栓性静脉炎-明显主动脉硬化-未控制的糖尿病或代 异常-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近期发生的肺栓塞或者其他栓塞-合并影响运动的身体或者心理障碍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第会阶段-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七天-能量 耗-1ˇ2METs-23METs-3ˇ4METs-4ˇ5 METs-5 7METs-生活料理-绝对卧床,床上自己-可在床上坐-椅子上自己-可在椅子上-继续前诉活-在护理人员-进食,在护-13h,在床-进餐,可在 坐24h,自-动,可稍强-急诊C-后一周康复程序-帮助行下进-理人员协助-边擦洗-椅子上坐-己擦身,穿-于 来强度-下洗漱-13h,在他-脱衣服-的活动-人帮助下擦-身,穿脱衣-步行活动-穿刺部位加-主动活动对-可 床站立,-允许在走廊-慢走-与锻炼-压包扎12h,-侧肢体,穿-走到盥洗室,-内慢行-200~350m-4 0500m每-被动活动关-刺侧制动12h-病房内走动-75~100m-上午,-日2次,可上、-节、大肌群可床边用-25`50mm-下午可上、-下二层楼-马桶-下一楼-娱乐-病情稳定后-允许看报-允许会客、-允许 书、-允许看电视-允许听收音-谈话-杂志-机-其他-46h拔出鞘-开始脱离CCU-有条件者应-教会患者进极量运动-管,下肢制-监护-该做心脏遙-行脉率自测-试验-测监护-注意事项-多饮水-每次活动后-各种活动都 各种活动的-注备出院-休息-要在可耐受-时间控制在-15~30min-1530min-的情况下进

心梗后的康复指南

心梗后的康复指南

心梗后的康复指南心梗(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康复是心梗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本文将为您提供心梗后的康复指南,帮助您全面了解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方法。

一、心梗的定义和病因介绍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而导致心肌组织缺血,从而引发的心肌细胞坏死的病症。

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因素是心梗的主要病因。

心梗发病后,及时采取合理的康复措施对于恢复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二、心梗康复的重要性和目标1.康复的重要性心梗后的康复旨在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促进心理健康,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康复的目标- 恢复心肌功能: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恢复,提高心脏的收缩力。

- 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冠心病的再发风险。

- 改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干预和适当的社会支持,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增强患者对康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心梗康复的措施和方法1.身体活动与运动- 与医生协商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因体力活动过大引发心血管事件。

2.饮食管理- 采用低脂、低盐饮食,减少高胆固醇和高钠食物的摄入。

- 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 控制饮食热量,避免过度肥胖。

3.药物治疗- 按医嘱规定用药,如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降脂治疗药物等。

- 定期体检,调整用药方案。

4.心理支持和社会互动-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

- 加入康复小组或心脏康复中心,与其他患者互动,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5.坚持康复计划- 遵循医生和康复师制定的康复计划,按时进行复诊和康复评估。

- 如有不适或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康复措施。

四、心梗康复后的注意事项1.避免诱发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糖、盐、油的摄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1.疾病知识: 心肌梗死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2.饮食: 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少食多餐, 多吃蔬菜、适当补充水果。

心梗第一天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以后改为软食, 有心功能不全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3.休息和活动:目前主张早期活动,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早期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1-2天内绝对卧床休息, 第3天若无并发症的病人可半卧位, 床上坐起, 第4-5天逐步过渡到坐床边及坐床旁椅, 开始起坐动作要缓慢, 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第6-7天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病室行走。

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 上、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 有并发症者酌情延长卧床时间。

活动注意循序渐进, 若出现胸闷、气促、心悸、心律失常等应停止活动。

4.用药指导: 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及抗血小板制剂等。

5.出院指导:(1)饮食同前(2)活动: 提倡小量重复多次运动, 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避免剧烈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 散步(每次20~30分钟), 散步时如有累的感觉或脉搏超过110~120次/分钟, 立即停止, 如果出现胸闷要立即含服硝酸甘油, 并停止运动一段时间。

(3)用药: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副作用, 坚持遵医嘱服药, 不要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

告知病人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制剂时如发现鼻出血、牙龈出血, 全身出血点及血尿、黑便等出血倾向及时到医院就诊。

(4)避免诱发因素: 如大便用力、饱餐、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训练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训练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训练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心梗后的心脏康复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能够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患者基本背景、康复训练计划、康复训练的益处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患者基本背景心梗后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其康复需求。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并发症以及既往健康状况等都会对康复训练产生影响。

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评估,可以确定适合其情况的康复训练方案。

康复训练计划针对心梗后的康复训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康复目标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力活动:通过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和无氧运动(如举重、负荷训练等),逐步增加患者的体力和耐力,提高心脏功能。

2. 强化训练:针对心脏康复的需要,可以进行一些强化训练,如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以增强患者身体的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3.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对康复十分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康复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指导。

控制摄入脂肪、盐分和胆固醇的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保持心脏健康。

4. 心理支持:心梗不仅对身体有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压力。

康复训练过程中,医生和心理专家会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加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康复训练的益处心梗后的康复训练有许多益处,可以帮助患者全面恢复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康复训练的主要益处:1. 提高心肺功能:通过系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加强心脏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

2. 改善血液循环: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到心脏和全身各个部位,有效预防心脏再梗死的发生。

3. 控制体重:康复训练通过增加体力活动,帮助患者消耗热量,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

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荷,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心梗后的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

心梗后的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

心梗后的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心梗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的一种疾病。

心梗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那么一旦患上心梗,康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心梗后的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

一、康复1.药物治疗心梗后,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血小板等。

这些药物对于改善血流、缓解冠状动脉痉挛等方面效果显著。

2.定期监测患者需要每年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压等检查,以及定期的病情回访。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进行康复运动康复期运动主要是针对心肌功能复原而进行的。

开始进行运动时一定要遵循医嘱,进行适应性的运动,例如散步、慢跑或自行车等。

二、生活方式改变1.戒烟限酒吸烟、过量饮酒是引发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戒烟、限酒是有效减少心梗复发率的一种方式。

2.饮食健康饮食上应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少食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品。

同时要注意饮食次数和时间,稳定血糖水平。

3.控制体重减轻体重对于控制血压、降低血脂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减小心脏负担。

4.保持心理健康心梗带给患者的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

保持心态积极,可以参加一些舒缓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总之,心梗后的康复和生活方式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引起心梗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不良情绪等。

同时,定期检查心脏健康状况,及时处理异常,避免心梗的再次发生。

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急性心梗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

急情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骤,变化快,病死率高[1],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深重的负担。

现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009-2011年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者58例,其中,男53例,有烟酒嗜好者51例,女5例,年龄42-70岁,平均51岁,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下壁梗死28例,前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下壁梗死24例。

经积极合理治疗,31例治愈,23例好转,4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2、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2.1.1重视心理护理现代护理要求我们把病人看作是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整体,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心理压力大,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均有焦虑情绪,并且发病3d内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7d内,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严重并发症一般均在发病几天内,故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患者感到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有窒息、濒死感,因而病人常常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对于这种患者除应按医嘱立即给予止痛及镇静药物,在观察病情的同时应给予安慰、关心、尊重和体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列举病区已康复的病例,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按医生的嘱咐卧床休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安全平稳渡过急性期。

2.1.2 疼痛护理由于心肌持续缺血缺氧,代谢产物积聚或产生多肽类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经神经传导至大脑产生痛觉,患者感觉心前区剧烈疼痛,继而烦躁不安,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加重病情。

心梗后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

心梗后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

心梗后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闭塞或狭窄而引起的心肌组织坏死。

这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克服疾病的同时,需要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和防止再次发作。

本文将介绍心梗后如何正确进行康复训练以及预防措施。

一、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梗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脏的耐力和强度,并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康复训练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独立生活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率。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1. 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需求,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2.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康复训练的初期应以适度运动为主,例如散步、慢跑等。

随着康复的进行,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3. 定期检查进展: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等,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4. 注意休息与劳逸结合:虽然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但休息同样不可忽视。

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合理安排工作和休闲时间。

三、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1. 功能锻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体力活动,如洗衣、扫地、爬楼梯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2. 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心脏的耐力。

3. 肌肉锻炼:通过练习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

4. 伸展运动:进行一些伸展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增加柔韧性,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5. 心理康复:心梗除了身体上的影响,也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心理康复的方法包括咨询、心理支持和心理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

四、康复训练中的预防措施1. 预防二次心梗:康复训练的目的之一是预防再次发作。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控制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服用药物并遵循医生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观点认为,AMI患者至少应卧床2周以减轻心脏的负荷[1]。

但欧美一些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活动、早期出院的康复方案,实行这一方案并不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反能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况的康复。

为了促使AMI患者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并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职业状态,我科对无合并症AMI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997年12月至1999年10月收住我科CCU被确诊为AMI 210例中,选Killip心功能Ⅰ级及Ⅱ级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他心外疾病,如肺气肿、贫血、神经、精神疾病等,共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

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按AMI常规给予肝素或(和)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符合早期溶栓指征的患者作溶栓治疗。

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CK-MB 峰值、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及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等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

康复指导康复指导内容分为活动内容与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括介绍病室环境、监护程序、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康复意义、出院指导所用药物的性能以及心脏的解剖与发病机制等。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均为4~5周,康复组住院后的前2周实行本研究制订的方案,见表1。

表1 康复指导方案住院日康复组对照组1~2 d 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生活由护工照顾卧床作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自由翻身,生活由护工照顾3~4 d 半坐卧位3次,每次10 min,部分生活自理同上5~6 d 床边坐椅每日3次,每次30 min,可在别人扶持下室内慢步走动,每日2次,每次10 min同上7~10 d 在走廊慢步走动,每日3~4次,每次10~15 min,日常生活自理床上部分生活自理,床上坐起每日3次,每次10 min,在别人扶持下室内慢步走动,每日2次,每次10 min11~14d 步行300~400 m,每日2次,可在院内缓慢散步,每日2次,每次15~20 min床上生活完全自理,床边坐椅每日3次,每次10 min15~21d 模拟出院后早期活动量,日常生活自理,接近正常步速,每日院内散步3次,每次15~20 min按康复组7~10 d活动量循序渐进22~30d 接近正常步速每日室外散步3次,每次20~30 min,缓慢登台阶2~3层按康复组11~14 d活动量循序渐进按康复指导方案逐渐增加活动量,当增加运动量时,严密监测患者活动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及有无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如增加运动量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率明显增快、血压明显升高或反而降低,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等情况,停止递增运动量。

对照组卧床10~14 d后逐渐下床活动。

2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n=50)分组心室晚电位阳性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便秘肺部感染再梗死康复组141816612对照组17202042*54 * P<康复组在增加运动量过程中出现心绞痛或静息心电图ST段下移等心肌缺血表现者3例。

出现呼吸困难或心率明显增快者2例。

心绞痛及呼吸困难均于停止递增运动量后消失。

3 讨论既往AMI患者即使无合并症也需住院4~6周,其理论基础是坏死心肌愈合为坚实的疤痕需要6周。

随着CCU的普及,证明AMI后发生致死的室性心律失常大多在发病24 h 内,以后的发生率呈指数性减少。

由于AMI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溶栓治疗的广泛开展,使梗死面积缩小,患者预后显着改善。

80年代,欧美国家对无合并症患者于发病第5天开始下床活动。

研究表明,活动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形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增加心肌供血,减慢心率,降低动脉压,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脂,有利于心功能恢复[2]。

长期卧床可导致肌力下降,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坠积性肺炎。

患者长期卧床,情绪亦较消极,同时由于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和肠蠕动减弱,可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

绝对卧床期间,患者生活必须由他人协助,加之对疾病的较多顾虑,使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通过护理人员有效地康复指导,有利于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

为了更好地指导AMI患者安全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我科仍让患者住院3~4周,在院模拟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或运动量。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心室晚电位阳性、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肺部感染、再梗死方面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着性,表明对无合并症AMI 患者实行康复指导是安全可行的。

对有心泵功能不全性心律失常(如窦速、房速、房颤)、不稳定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以及急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宜实行康复活动;广泛前壁梗死,病情发展难以预料,不宜实行早期下床活动。

在实施康复指导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应暂停增加运动量,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积极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锻炼要根据病情分为5个阶段实施:1、急性期:为患病后第1周。

此期病人多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接受治疗。

除一般治疗外,病人还应在医护人员帮助下为康复做好准备。

一般第1~2天应绝对卧床,第3天可在床上擦脸、洗漱、活动下肢,并逐渐坐起进餐。

2、亚急性期,为病后2~3周。

病人多已回到一般病房。

此时病人可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增加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到缓速步行,而后试着下楼,再后可根据疾病恢复情况做简单医疗体操,短时间少量会客,看电视,读报。

3、恢复初期,为病后4~8周。

病人可出院休养,从事能量消耗较少的活动,如日常生活自理,修剪花木,做家务琐事等。

此时病人可开始有计划的体力活动,以步行为宜。

第1天,可在5~6分钟内步行150米,练习3~4天后,可增加到每天步行400~500米,在8~10分钟内走完。

维持这一活动量2周后,可再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4、恢复后期,为病后第7~12周。

病人可继续休整,逐渐恢复原来的日常活动,形式多样。

比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锻炼,也可将气功和太极拳等作为辅助运动。

5、功能提高期,为病后3~6个月。

此时病人病情已很稳定,心肌梗死部位已愈合为瘢痕组织,活动和运动耐受力也明显增强,所以可逐步有计划地进行适宜强度的体力适应性锻炼,逐步恢复工作。

运动锻炼形式可选择散步、跑步、体操、太极拳等低强度体力运动,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30~60分钟,或每天从事1次20~4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不要突然停止运动,应逐步减少活动量。

另外,应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后2小时以内锻炼,锻炼后不要立刻用热水淋浴。

如果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严重呼吸困难或明显心律失常,则表明运动量不合适,应适当减轻运动强度,并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心梗患者活动和饮食护理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持久与严重的缺血使局部心肌发生坏死,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发病的第一周最高。

心肌梗死是一个急性重症疾病,延误抢救、不适当的运动和饮食,都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心肌梗死病人什么时候运动,采取何种运动方式,如何进食才更有利于心肌梗死病人,尽早恢复健康,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解答。

■心梗病人运动指导休息对急性心梗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可有效减轻心脏的负荷,不合理的活动容易导致意外发生。

一位患心梗不到一周的病人,因需要拍胸片,他下楼排队过程中,由于站立过久而发生猝死。

在此,提醒患急性心梗的病人,必须遵医嘱好好休息。

★心梗后第一周患者要完全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解大小便。

许多病人不习惯床上大便,执意起床解便,这是万万不可的,临床上因入厕导致猝死的病例并不少见,一定要耐心说服病人慢慢床上排便,而且不可使劲排便,这样易发生心包破裂或猝死。

如果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则需用缓泻药帮助排便。

★心梗后第二周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慢慢坐起,活动要循序渐进,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心梗后第三周帮助病人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

★心梗后第四周下床至附近椅上休息或缓步走入附近厕所大便。

严格休息的时间视病情的轻、重而定,通常需4~8周,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的完全愈合。

但如果病情较重,伴有心衰或其它严重并发症则应严格执行休息制度。

从第7~8周起,一般病人均可逐步增加活动,如无充血性心衰或频繁的心绞痛发作,经过二个月的锻炼后可恢复轻工作,但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不宜做重体力劳动,过度紧张及不规律的工种应后延。

■心梗病人饮食护理心梗病人进食不宜过饱,最好是7分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且产气少的食物为宜,保证必需的热量和营养,限制钠盐的摄入。

发病2~3天,饮食应以豆浆、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为主。

以后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逐渐增加稀饭、面条、面包、饼干等食品,宜少食多餐,钠盐和水份要适度。

同时病人应禁忌烟酒。

家人应为病人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让病人在愉悦的环境中进餐,不仅利于病人的消化,还利于病情的恢复。

其实心肌梗塞病人进入了恢复期,经过治疗,症状基本恢复,是否可以过性生活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性生活会引起再梗塞或导致猝死。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不大。

一般来说,心肌梗塞病人治愈后经过三个月的休养便可恢复性生活。

大面积梗塞病人完全康复6个月后才可以开始性生活。

过性生活前必须查心脏功能和血压,判定是否可以过性生活。

恢复性生活的条件:1.脚踏试验。

能达到5~6公里/小时速度,而没有出现明显的心率加快及心电图异常改变,血压也无升高现象,这样的病人完全能够承受性交时所需的活动量,可以小心翼翼尝试逐渐恢复性生活。

2.心肌耗氧量相当于中等运动时活动量,无其他异常改变者,谨慎地过性生活,一般危险性低。

心肌梗塞病人恢复性生活后,必须遵守以下10项原则:1.情绪不要太过激动,心理状态平静舒适愉快。

2.适宜的体位。

体位的选择,原则是夫妇都比较放松的姿势,如采用女上男下、侧卧位、立位、坐位进行,以减轻体力消耗。

3.爬4—5层楼梯时,心率达到110—120次/分,呼吸超过30次/分,出现气喘、头昏、心律不齐,感到不舒服者,不适合进行性交活动。

4、心肌梗塞恢复后,仍有早搏,每分钟10次以上者,应禁止性交活动。

5.静息时仍有心绞痛者,不宜过性生活。

6,性交是全身性运动,可提高血压,收缩期血压可增高40~100毫米汞柱,舒张期血压25~50毫米汞柱,心率可增加50—100次/分。

因此,中型高血压者,应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后可以性交,但重型高血压者禁止性生活。

7.低水平运动试验引起明显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者应禁止性生活。

8.饱餐后,不要性交,因为饱餐后,由于消化和吸收的需要,心输出量增加,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心脏因输出量增加,而负担加重:饱餐后胃壁受到刺激,增强了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会引起窦房结节律减慢,同时使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加重心肌的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