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11章 肉在保藏时的变化及其新鲜度检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肉类食品矿物质的利用率优于植物性食品; ❖ 肉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肝脏含有丰富的维
生素A、D、K。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4、肉中的含氮浸出物 ❖ 包括各种游离的氨基酸、肌酸、磷酸肌酸、核甘
酸类物质、肌肽、鹅肌肽、组胺等,提高肉的风味, 尤其是香味。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二节 肉的成熟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如猪脂肪为97%,牛脂肪为93%,羊脂为88%。消化率与熔点 有关,脂肪的熔点越接近人体温度,消化率越高; ❖ 一般认为干物质中,同等蛋白质和脂肪的肉为良好品质肉品。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3、无机盐和维生素
❖ 肉中的无机盐含量不平衡,酸元素偏高,肌肉 中的Ca2+含量不高,但骨及软骨中含有较多的磷和 钙,血液中含有较丰富的铁,肌肉中含有丰富的锌。
❖ 3、适宜PH值使肌纤维细胞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 酶开始发挥作用,缓慢地分解肌肉中蛋白质为小分 子多肽或氨基酸、核甘酸,这不仅使蛋白质结构松 弛,同时赋予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鲜味,肉的成熟 是在细胞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肉中糖原含量与成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 温度和湿度与成熟之间也有关系。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二、肉的成熟
➢ 概念 ➢ 屠宰僵直后,肉呈酸性反应,同时组织柔软嫩
化,富有弹性,切面富有水分,使肉具有其特有的 香味和滋味,易于煮烂、咀嚼,肉的品质改善这个 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 牲畜生前肌肉pH值为7.1—7.3;
宰后1h pH为6.2—6.3; 宰后6—24h pH为5.6—6.0。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一节 肉品学概论
❖ 一、肉的概念
❖
❖ 广义上,指组成牲畜有机体的一切组织的 总和叫做肉;肉组织里包括骨组织、肌肉组 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这些组织的组成 成分彼此个不相同,因此决定了肉的食用价 性和商品价值。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在肉品工业和 商品学中的定
义
❖ 肉---专指去毛或皮、头、蹄、尾和内脏的家 畜胴体,有称为白条肉;
脂类(0.4~3.5%)
固体物 (20~28%)
其他(0.99~3.72%)
无机物 (0.8~1.8%)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四、肉的食用意义
❖ 肉的化学成分决定肉的营养价值。 ❖ 1、蛋白质 ❖ 蛋白质是肌肉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含量高达18%,含有丰
富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 ❖ 2、脂肪 ❖ 肉中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较少,但其消化率较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脂肪组织
❖ 肌间脂肪组织除了能改善肉的滋味和品质外, 脂肪在肌肉间形成大理石外观也增加其美味;
❖ 畜禽脂肪组织的含量因种类、品种和育肥程 度有很大差别。2%~40%之间,母畜比公畜 脂肪含量多,鸭和鹅比鸡的脂肪含量多。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脂肪颜 色
❖ 猪:白色,质地较软; ❖ 牛:淡黄色; ❖ 羊:白色,质地较硬; ❖ 家禽:不同程度的黄色,质地较软; ❖ 饲料中添加某些成分如胡萝卜素多时,会出现
一、排酸值的概念
❖ 牲畜宰前肌肉的PH值为7.1~7.2之间.屠宰后的 牲畜肉尸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停止,正常代谢中断, 肉中糖原发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致使肉中的PH 值下降,宰后1小时热鲜肉的PH值降至6.2~6.3,经 过24小时后,肉中的糖原量可减少0.42%;PH值可以 从7.2降至5.6~6.0之间,此PH值在肉品工业中叫做” 排酸值”。
❖
度达到0~4℃的肉;
❖ 冻肉——即冷却后进一步冷冻加工,使深层温度达
❖
到-6 ℃以下的肉。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二、肉的形态结构 ❖ 肌肉组织 ❖ 脂肪组织 ❖ 结缔组织 ❖ 骨组织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肌肉组 织
❖ 肌肉组织是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最有 食用价值的部分。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水牛的肌纤维较粗; ❖ 黄牛次之; ❖ 猪的肌纤维较细;(公猪比母猪粗) ❖ 绵羊最细;
❖ 光禽---却掉羽毛、内脏及爪的家禽胴体; ❖ 副产品或下水-----头、蹄、内脏和爪的统称。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在生产转运中根据肉的温度状态和所处的条件区别 为:
❖ 热鲜肉——屠宰解体后尚未凉透的肉;
❖ 凉肉——屠宰解体后在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
❖
的肉;
❖ 冷却肉——屠宰解体后用人工冷却法使肌肉深层温
明显的黄色.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结缔组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细胞成分 ❖ 基质(黏多糖、黏蛋白、无机盐、水) ❖ 胶原纤维(热水解形成明胶) ❖ 弹性纤维(水煮不形成明胶) ❖ 网状纤维 ❖ 富含结缔组织的肉,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不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骨组织
❖ 动物体内骨与净肉的重量比可决定肉的食用价值, 而该价值与骨重量成反比。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三、肉的成熟的机理
❖ 肉成熟后变得柔软、嫩化,具有风味主要是由 于下列原因:
❖
1、由于钙离子在酸性介质的影响下,从蛋白
质化合物中脱出,并引起部分肌凝蛋白质的凝固和
析出,因而使肌浆中液体部分分离出来,故此时肉
的切面水分较多,煮出的肉汤也较透明;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2、酸性介质使肌间粗硬的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吸水 呈明胶化而膨胀软化;
第十一章 肉在保藏中时的变化及其新鲜度检查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 牲畜在屠宰后,其肉在组织酶及外界环境 的微生物作用下,会发生僵直、成熟、自溶 和腐败等一系列变化,在僵直和成熟阶段, 肉是新鲜的,自溶阶段的出现,标志着肉腐 败变质的开始。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四、成熟肉的特征
❖ 1)干燥薄皮: ❖ 2)汁液渗出: ❖ 3)芳香酸味: ❖ 4)肌肉弹性: ❖ 5)酸性反应: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三节 肉的自溶
❖ 一、概念和原因 ➢ 指肉在贮存过程中,肌肉组织发生自身分解,称为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三、肉的化学组成
❖ 在四种肉的形态结构中,肉的营养价值主要是 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其所占全肉的比例越大,肉 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越高,质量越好。结缔组织 和骨组织所占比例越大,肉的质量越差。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精肉的化学组成
水分 (72~80%)
蛋白质(16.7~21.5%)
精 肉
有机物 (21~24%)
生素A、D、K。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4、肉中的含氮浸出物 ❖ 包括各种游离的氨基酸、肌酸、磷酸肌酸、核甘
酸类物质、肌肽、鹅肌肽、组胺等,提高肉的风味, 尤其是香味。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二节 肉的成熟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如猪脂肪为97%,牛脂肪为93%,羊脂为88%。消化率与熔点 有关,脂肪的熔点越接近人体温度,消化率越高; ❖ 一般认为干物质中,同等蛋白质和脂肪的肉为良好品质肉品。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3、无机盐和维生素
❖ 肉中的无机盐含量不平衡,酸元素偏高,肌肉 中的Ca2+含量不高,但骨及软骨中含有较多的磷和 钙,血液中含有较丰富的铁,肌肉中含有丰富的锌。
❖ 3、适宜PH值使肌纤维细胞器溶酶体中的组织蛋白 酶开始发挥作用,缓慢地分解肌肉中蛋白质为小分 子多肽或氨基酸、核甘酸,这不仅使蛋白质结构松 弛,同时赋予肉一种特殊的香味和鲜味,肉的成熟 是在细胞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肉中糖原含量与成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 温度和湿度与成熟之间也有关系。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二、肉的成熟
➢ 概念 ➢ 屠宰僵直后,肉呈酸性反应,同时组织柔软嫩
化,富有弹性,切面富有水分,使肉具有其特有的 香味和滋味,易于煮烂、咀嚼,肉的品质改善这个 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 牲畜生前肌肉pH值为7.1—7.3;
宰后1h pH为6.2—6.3; 宰后6—24h pH为5.6—6.0。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一节 肉品学概论
❖ 一、肉的概念
❖
❖ 广义上,指组成牲畜有机体的一切组织的 总和叫做肉;肉组织里包括骨组织、肌肉组 织、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这些组织的组成 成分彼此个不相同,因此决定了肉的食用价 性和商品价值。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在肉品工业和 商品学中的定
义
❖ 肉---专指去毛或皮、头、蹄、尾和内脏的家 畜胴体,有称为白条肉;
脂类(0.4~3.5%)
固体物 (20~28%)
其他(0.99~3.72%)
无机物 (0.8~1.8%)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四、肉的食用意义
❖ 肉的化学成分决定肉的营养价值。 ❖ 1、蛋白质 ❖ 蛋白质是肌肉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含量高达18%,含有丰
富的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等; ❖ 2、脂肪 ❖ 肉中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较少,但其消化率较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脂肪组织
❖ 肌间脂肪组织除了能改善肉的滋味和品质外, 脂肪在肌肉间形成大理石外观也增加其美味;
❖ 畜禽脂肪组织的含量因种类、品种和育肥程 度有很大差别。2%~40%之间,母畜比公畜 脂肪含量多,鸭和鹅比鸡的脂肪含量多。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脂肪颜 色
❖ 猪:白色,质地较软; ❖ 牛:淡黄色; ❖ 羊:白色,质地较硬; ❖ 家禽:不同程度的黄色,质地较软; ❖ 饲料中添加某些成分如胡萝卜素多时,会出现
一、排酸值的概念
❖ 牲畜宰前肌肉的PH值为7.1~7.2之间.屠宰后的 牲畜肉尸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停止,正常代谢中断, 肉中糖原发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致使肉中的PH 值下降,宰后1小时热鲜肉的PH值降至6.2~6.3,经 过24小时后,肉中的糖原量可减少0.42%;PH值可以 从7.2降至5.6~6.0之间,此PH值在肉品工业中叫做” 排酸值”。
❖
度达到0~4℃的肉;
❖ 冻肉——即冷却后进一步冷冻加工,使深层温度达
❖
到-6 ℃以下的肉。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二、肉的形态结构 ❖ 肌肉组织 ❖ 脂肪组织 ❖ 结缔组织 ❖ 骨组织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肌肉组 织
❖ 肌肉组织是构成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最有 食用价值的部分。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水牛的肌纤维较粗; ❖ 黄牛次之; ❖ 猪的肌纤维较细;(公猪比母猪粗) ❖ 绵羊最细;
❖ 光禽---却掉羽毛、内脏及爪的家禽胴体; ❖ 副产品或下水-----头、蹄、内脏和爪的统称。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在生产转运中根据肉的温度状态和所处的条件区别 为:
❖ 热鲜肉——屠宰解体后尚未凉透的肉;
❖ 凉肉——屠宰解体后在自然条件下冷却6小时以上
❖
的肉;
❖ 冷却肉——屠宰解体后用人工冷却法使肌肉深层温
明显的黄色.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结缔组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细胞成分 ❖ 基质(黏多糖、黏蛋白、无机盐、水) ❖ 胶原纤维(热水解形成明胶) ❖ 弹性纤维(水煮不形成明胶) ❖ 网状纤维 ❖ 富含结缔组织的肉,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不高。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骨组织
❖ 动物体内骨与净肉的重量比可决定肉的食用价值, 而该价值与骨重量成反比。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三、肉的成熟的机理
❖ 肉成熟后变得柔软、嫩化,具有风味主要是由 于下列原因:
❖
1、由于钙离子在酸性介质的影响下,从蛋白
质化合物中脱出,并引起部分肌凝蛋白质的凝固和
析出,因而使肌浆中液体部分分离出来,故此时肉
的切面水分较多,煮出的肉汤也较透明;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 2、酸性介质使肌间粗硬的结缔组织中的胶原吸水 呈明胶化而膨胀软化;
第十一章 肉在保藏中时的变化及其新鲜度检查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 牲畜在屠宰后,其肉在组织酶及外界环境 的微生物作用下,会发生僵直、成熟、自溶 和腐败等一系列变化,在僵直和成熟阶段, 肉是新鲜的,自溶阶段的出现,标志着肉腐 败变质的开始。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四、成熟肉的特征
❖ 1)干燥薄皮: ❖ 2)汁液渗出: ❖ 3)芳香酸味: ❖ 4)肌肉弹性: ❖ 5)酸性反应: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三节 肉的自溶
❖ 一、概念和原因 ➢ 指肉在贮存过程中,肌肉组织发生自身分解,称为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三、肉的化学组成
❖ 在四种肉的形态结构中,肉的营养价值主要是 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其所占全肉的比例越大,肉 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越高,质量越好。结缔组织 和骨组织所占比例越大,肉的质量越差。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精肉的化学组成
水分 (72~80%)
蛋白质(16.7~21.5%)
精 肉
有机物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