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件集-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公开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
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和患者男女比例不均等的特点。
伴性遗传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伴性遗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科学家发现了性染色体与性别决 定的关系,进而开始研究性染色体上 的基因遗传规律。
研究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伴性 遗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层面,对于 伴性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重要 进展。
范美观。
报告内容组成
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 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
论等部分。
学术诚信与规范
在报告中要注明数据来源和引 用文献,遵守学术诚信和规范。
06 基因工程技术在 伴性遗传中应用 前景
基因工程技术简介
基因工程技术定义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在体外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 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 的遗传性状。
X连锁显性遗传病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 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世 代相传。
Y连锁遗传病
如外耳道多毛症,患者全 为男性,由父传子、子传 孙。
典型案例分析: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红绿色盲
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血友病
因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也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 性。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诞生以来,该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分 支。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领域
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因工程技术在伴性遗传疾病治疗中应用
高二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课件
04 伴Y染色体遗传
遗传特点
仅在男性中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病仅在男性中发病,女性不会发病。
隔代遗传
伴Y染色体遗传病通常呈现隔代遗传的特点,即男性患者将疾病遗 传给儿子,但不会遗传给女儿。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由于伴Y染色体遗传病仅在男性中发病,因此男性患者数量通常多 于女性患者。
实例分析
人类Y染色体上的基因缺陷
病例二
一个家族中男性成员均患有血友病,而女性成员则正常。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该家族男性成员的X染色体上存在 血友病基因,而女性成员则没有携带该基因。这表明该家族男性成员的血友病是由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引起的。
05 总结与思考
伴性遗传的意义与价值
生物学基础
伴性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揭示了生物体的遗传规律, 为理解生物体的进化和发展提供
基因剂量效应
由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不同,女性通常有两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 个Y染色体,因此女性通常具有更高的基因剂量,表现出更强的基因表达。
基因互作
伴性遗传中的基因互作可以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两个隐性基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 致疾病的发生。
02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特点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了基础。
医学应用
伴性遗传在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如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以 及生殖健康等方面的指导。
科学发展
伴性遗传的研究推动了遗传学和相 关领域的发展,为人类探索生命奥 秘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伴性遗传的知识
婚育指导
了解伴性遗传规律可以帮助人们 进行科学的婚育规划,避免遗传
病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病例二一个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外祖母 都有类似的症状,这可能表明该 病是由母亲传递给儿子的伴X染色 体显性遗传病。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 ppt
(二)伴X显性遗传——以抗维生素D佝
Xd
XD
Y
子代
XDXd
XdY
总结: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 ; 3)父病女必患、子病母必病; 4)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一个是患者
1:1
(三)伴Y显性遗传——以外耳道多毛症为例
总结: 1.父传子,子传孙,世代连续 2.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
致病基 伴因染(为患显I)XY患位色男者性Y染M者遗于体性色全传Y体
(2)遗传 规律是 父传
子、子
男性基因型:
XBY
XbY
(正常)
(色盲)
一共有6种婚配方式,其实我们讲解三种典型案例
(一)伴X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
亲代 XBXB X XbY
亲代 XBXb
配子
XB
Xb
Y
配子 XB
Xb
X
XBY
XB
Y
子代
XBXb
XBY
1:1
XBXB
XBXb
XBY
XbY
1 : 1: 1 : 1
(一)伴X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
1 伴性遗传概念 2 人类染色体的种类 3 伴性遗传的种类 4 小结
三.伴性遗传的种类
伴X显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Y遗传
思考: 为什么伴X遗传会有显隐性, 伴Y遗传没有显隐性?
三.伴性遗传的种类
(一)伴X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
女性基因型: XBXB
(正常)
XBXb
(正常携带者)
XbXb
(色盲)
外耳道多毛
抗维生素D 佝偻病
1 伴性遗传概念 2 人类染色体的种类 3 伴性遗传的种类 4 小结
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课件ppt
第 2 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内
01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容
索
02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引
【学习目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伴性遗传 1.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 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睛颜色遗传等。 3.伴X染色体遗传 与X染色体相比,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可知,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的 发病概率相同,A项错误;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女性 患者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上均带有致病基因,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其父 亲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其父亲一定患红绿色盲,B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 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体 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项错误;白化病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表现为隔代遗传,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的 遗传病通常为显性遗传病,D项错误。
答案 D
解析 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凡正常蚕均为雄性
(ZAZa),凡油蚕均为雌性(ZaW)。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 【情境探究】 1.[系谱图分析] 下图为红绿色盲的某家系图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Ⅰ -1是否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 -2?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 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为什么? 提示 否。X染色体上。因为Ⅰ-1传给Ⅱ-2的是Y染色体,若红绿色盲基因位 于Y染色体上,则Ⅱ-2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PPT演示课件
例如:正常双亲可生出白化病孩子、色盲孩子。
.
饱受近亲结婚诅咒 达尔文10个 孩子3人夭折3人不育
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小结: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②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发病几率雌雄不等,Y染色体只传雄性。 2.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时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之上基因控 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 性 遗 传
三、伴 Y遗传病:
外耳道多毛症
.
患者全部是男性;致病基因“ 父传子、 子传孙、传男不传女,” 。
.
伴X显性遗传病
佝偻病
伴X遗传
伴性遗传病 (X、Y染色体)
伴X隐性遗传病
色盲 血友病等 目前发现有200种左右
伴Y遗传 外耳道多毛症
蹼趾
遗传病
到目前为止,仅发现10余种,主要因为 Y染色体很小,其上基因有限原故。无 显、隐性的区别,只要Y染色体上有致 病基因的男子,就会发病。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 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 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
①什么是色盲(p34)
.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 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 障碍,不能象正常人一样区 分红色和绿色。
道 尔 顿
.
.
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2、患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同什么有关? 3、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4、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Y染色体上? 5、为何男性患者多余女性患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优秀课件: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共26张PPT)
正常女性与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亲代 配子 子代
XBXB
XB
XBXb
女性携带者
1
:
× XbY 归纳:
Xb
Y
XBY
男性正常
男性的色
盲基因只能 传给女儿, 不能传给儿 子。
1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亲代
XBXb
×
配子 XB
Xb
子代 XBXB
XBXb
XBY
XB Y
XBY XbY
归纳: 男孩的 色盲基 因只能 来自于 母亲.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受X染患色者体由上于的对显磷性、基钙因吸(收D不)良的而控 制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X 女型性(患或者0型:)X腿DX、D,骨骼XD发X育d 畸形(如 男鸡性胸患)者、:生X长D缓Y 慢等症状。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分析
1)归女纳性遗患传者特多点于男性患者;
2)
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 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下午4时50分 50秒下午4时50分16:50:5021.11.16
阅读资料分析和教材完成下面问题
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
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是患者
伴 Y遗传病: 外耳道多毛症
患者全部是男性;致病基因“ 父传子、 子传孙、传男不传女,” 。
小结:
1.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通常为隔代遗传(或叫交叉遗传) (3)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课件 (共57张PPT)
这 孩这 对 色对 夫 盲夫 妇 的妇 生 概生 一 率一 个 是个 色男 盲 男 孩 的 概 率 是
1\ 2
1\4
1 : 1: 1 : 1
㈡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图解
亲代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bXb
XBY
母父 亲亲
色正
配请子 同学Xb 们自X己B 动Y 手
盲常 儿女
写一写该遗传图解
子儿 一一
二、伴 性 遗 传
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表现与性 别相关联的现象,(某表现型在雌雄个体 中出现概率不同)
伴X遗传
伴X隐性遗传
• 分类
伴X显性遗传
伴Y遗传
㈠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图解
男
亲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孩
XBXb
XBY
的 色
盲
基
配子
XB Xb
XB
Y
因 只
能
来
自
于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母亲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女♀ 22对(常)+XX(性) 男♂ 22对(常)+XY(性)
ZW型性别决定
雄性♂ zz(同型)
雌性♀ zw(异性)
例:鸟类、蛾蝶类昆虫等
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较为普遍的性 别决定方式.
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 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 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等.)
以下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
别的一组是( )
B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课件47张
图2-3-1
任务活动
(2)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色觉正常
XBXb
女性携带者 1∶1∶1∶1
XbY 男性色盲
图2-3-2 由图解分析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 母亲 。
任务活动
(3)女性红绿色盲与男性色觉正常
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 女儿
XbY
男性色盲 1∶1 图2-3-3 一定正常。母亲色盲, 儿子
♀
♂
2A+XX
2A+XY
A+X
A+X或 A+Y
雄性
人、哺乳类动物、果蝇
ZW型
♀
♂
2A+ZW
2A+ZZ
A+Z或 A+Z
A+W
雌性
蛾类、鸟类
任务活动
例5 一个患有牙齿珐琅质褐色病症的男人与正常女人结婚后,后代儿子均正
常,女儿都患病。若女儿与正常男性结婚,其下一代的表现可能是 ( C )
A.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女孩正常 B.患病的概率为1/4 C.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女孩患病概率为1/2 D.正常的概率为1/4
【当堂小结】
教师备用习题
1.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现有一对夫妇,丈夫 色觉正常,妻子色盲,则这对夫妇所生的
子女表现为 ( C )
任务活动
例2 图2-3-5为红绿色盲症的某家族系谱图。
图2-3-5 (1)Ⅱ1和Ⅱ2正常,而Ⅲ1表现患病,说明该病在遗传上具有
亲代表现正常,子代可能患病 的特点。
任务活动
(2)分析Ⅰ1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可知,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 母亲 (填“母亲”或“父亲”),也一定遗传给其 女儿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优秀课件 (共42张PPT)
①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通常为交叉遗传 (隔代交叉遗传)
永远不会直接由父亲传给儿子
③.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都色盲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XbY XbXb
XbY
其他伴X隐性遗传
如人类中血友病的遗传
致病基因是h
动物中果蝇眼色的遗传
红眼基因为W 白眼基因为w
雌雄异株植物中某些性状的遗传(如女娄菜叶 形的遗传)
控制披针形叶的基因为B ,控制狭披针形的基因为b
迁移训练1、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 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推断其色盲基因来自( B ) A.祖父 B.外祖母 C.外祖父 D.祖母
【解析】患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根据伴性 遗传的特点,其致病基因来源于他的母亲,而母亲视 觉正常,故其母亲基因型为XBXb,而该男孩的外祖父 视觉正常,所以其母亲的Xb基因不可能来自于其外祖 父而只能是来自于其外祖母,并且其外祖母的基因型 同样是XBXb。
①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因为男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Y)即患色盲,而 女性只含一个致病基因(XBXb)并不患病而只是携 带致病基因,她必须同时含有两个致病基因(XbXb) 才会患色盲。
I
XbY
1
2
Ⅱ
1
2
XBXb 3
Ⅲ
1
2
3
4
5
色
盲
4
遗 传
家
系
XbY 图
6
男性的红绿色盲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
传给女儿(不是从男性传递到男性)。这种传递特点,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原创)课件
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课前准备 性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性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导 入
男女有什么不同呢? 男女有什么不同呢?
探究一
个体水平
探究二 探究三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性别决定于哪个或哪些染色体呢? 性别决定于哪个或哪些染色体呢?
游戏: 游戏:给染色体配对 讨论: 讨论:生男生女比例
课前准备 导 入
导 入
你知道他们患了什么病吗? 你知道他们患了什么病吗?
白化病 并指 外耳道多毛症
探 究 一
三种病症的遗传是相似的吗? 三种病症的遗传是相似的吗?
先天性聋哑
红绿色盲
外耳道多毛症
是否还与性别有关? 是否还与性别有关?
课前准备 导 入 探究一 探究二
如何论证“色盲遗传或外耳道多毛症 如何论证“ 遗传是否还与性别有关” 的猜想呢? 遗传是否还与性别有关” 的猜想呢? 实 践 调 查 理 论 推 导
男 7%
女 0.5%
课前准备
色盲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哪条染色体上? 色盲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哪条染色体上?
导 入
推论:可能位于常或 或 染色体 推论:可能位于常或X或Y染色体
探究一
假设:存在于 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 假设:存在于X染色体上,且Y上无等位基因 上无等位基因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介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 介绍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 表示方法 推导出伴X隐性遗传的几种 推导出伴 隐性遗传的几种 婚配方式,归纳其遗传规律 婚配方式,
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分组图
实践调查 导 入 探究一 1 探究二 探究三 6 7 8 9 10 11 12 6 7 8 9 10 11 12 2 3 4 5 1 2 3 4 5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伴性遗传 (共19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常染色体
遗传
(男性患病,他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
注意:口诀并不是万能的
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
注意: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
常染色体
遗传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CD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 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 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 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2012年1月 15日,汉水丑生标记。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
决定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1
2
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乙病属于
________。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
2、“四步法”分析遗传系谱图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质基因不在染色体上,质基因遗传不遵循遗传规律。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1、概念 2、特点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质基因不在染色体上,质基因遗传不遵循遗传规律。
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X,Y,常)染色体上,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固氮
l.定义
氮素是构成生命物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自然界只有某些微生物能直接将大气中的氮通过固氮酶还原成NH4+,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蓝绿藻、放线菌等。
在固氮的细菌中有一类属于自由生活的类群,它们定殖于植物根表(有的能侵入根表皮和外皮层的细胞间隙)和近根土壤中,靠根系分泌物生存,繁延,与植物根系有密切的关系。
但宿主植物并不形成特异分化的结构。
植物与细菌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称联合共生固氮。
这类固氮菌称联合固氮菌。
联合共生固氮的概念是1976年由巴西Dobereiner实验室提出的。
20年来联合固氮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2.联合固氮菌的种类
联合固氮菌中大多数是与禾本科牧草的根相联合,虽然有一些亦从豆科植物的根瘤和根表或从各种其他植物包括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表分离到。
通常有一种以上的固氮菌与同一植物联合,而且随着地域的不同固氮菌的分布和频率有相当大的差别,至今已发现的联合固氮菌中最普遍的种属如下:螺菌科(Spirillaceae)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固氮菌科(Azotobac-teraceae)固氮菌属(Azotobacter)、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ekia),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孢菌科(Pseudomonadaceae)假单孢菌属(Pseudomouas)。
其他还有一些联合固氮菌属于醋杆菌科和盐杆菌科,在这众多的联合固氮菌中固氮螺菌属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类。
常用的菌种是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se和产脂固氮螺菌Azospirllum lipoferum。
3.联合固氮体系的形成
由于联合共生固氮体系中,固氮菌与植物根系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联合,并没形成类似根瘤的结构,所以研究其固氮体系的形成遇到很大困难。
Dobereiner建议联合固氮菌在根表定殖作为联合固氮体系形成的标志之一。
形成联合固氮体系大致分为趋化、结合和侵入3个过程。
3.1 趋化性很多联合固氮菌有极性鞭毛和周生鞭毛,通过细菌鞭毛的旋转运动对根分泌的有机酸、糖、氨基酸形成的梯度和低氧浓度表现出趋化和化学激活现象。
根际的细菌向植物根际靠近。
C3植物——小麦根分泌物中草酸含量较高,从小麦根部分离的Azospirillum对草酸趋化性强。
而C4植物——玉米根系分泌物中苹果酸含量较高,相应的菌株对苹果酸趋化性强,这种特异性反映了联合固氮细菌对宿主根际环境有一定的选择和适应能力。
细菌在寻求营养来源和其他微生物竞争中趋氧性和趋化性都是很重要的功能。
3.2 结合联合固氮菌与宿主植物间的识别与结合是联合固氮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植物根表或根冠外覆盖着一层由多糖类组成的粘质,联合固氮菌大多聚集在根毛粘质部分。
植物凝集素可能参与识别与结合过程,而联合固氮菌产生的孢外多糖能与凝集素结合,细菌表面存在凝集素专一识别的糖结构。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根与固氮结合的过程中细菌的极性鞭毛起关键作用,鞭毛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3.3 入侵有的联合固氮菌如Azospirillum通过次生根伸出的裂隙、伤口或已退化的根毛进入植物组织内,定殖于表皮和皮层细胞的细胞间隙,有的甚至进入中柱,定殖于维管束细胞。
固氮细菌定殖于根组织内对联合固氮的双方都是有益的,它降低了对底物的竞争。
因为只有极少数菌能侵入根内,这导致在根内定殖的是一些较高特异性的细菌群落,并且促进了根和菌之间的物质转化。
4.联合固氮体系中细菌和植物的相互关系
4.1 植物对根际固氮的影响能源是细菌与植物联合的基本限制因子之一。
根际细菌数比周围土壤中的菌数多100倍。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成份、含量,随着植物种类的不同,植物的生育期,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强、土质、湿度)有很大变化。
不同植物根分泌物的组成依赖它们的代谢类型C4植物玉米根的分泌物中含大量苹果酸,而C3植物小麦和水稻根分泌物中草酸是最丰富的。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根际固氮菌的种类和聚集程度。
4.2 根际固氮菌对植物的影响
4.2.l 提供植物氮源联合固氮菌利用根系分泌物作为能源固氮,大部分固定的氮为自身利用不分泌或分泌很少量的氮到体外。
因此联合固氮菌提供给植物的氮素是很少的,只有菌体裂解后的氮素才能被植物吸收。
一些含糖高的作物如甘蔗及湿生水稻中联合固氮菌对宿主的氮素供给相对比较高。
在巴西某些甘蔗田中常年不施N肥,甘蔗60%的氮素是由生物固氮提供的。
4.2.2 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大量的研究表明,接种根际联合固氮菌在不同的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对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在幼苗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主要原因是由于联合固氮菌产生植物激素影响了宿主根的呼吸速率和代谢,也刺激了根毛和次生根的形成,使根毛和次生根数量增加。
植物激素的种类主要是生长素(IAA)和类细胞分裂素及类赤霉素,亦有报道表明接种联合固氮菌影响了宿主植物内源激素的代谢。
4.2.3 促进宿主根的生理变化根际酸化是矿物质向植物移动的机制。
联合固氮菌在植物根定殖使宿主根的质子流增加从而刺激了宿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
接种Azospirillum 后提高了宿主根三羧酸循环中和糖酵解途径有关的一些酶的活性,也有报道接种联合固氮菌降低了一些氧化酶的活性如IAA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增强了氮同化和有机磷分解有关酶的活性,这些生理变化同时亦增强了根的抗病菌能力。
5.联合国氮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联合固氮菌主要的共生对象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粮食作物。
利用联合固氮菌作为田间作物的接种剂已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有一些国家已形成商业产品。
20年来田间接种联合固氮菌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对农业上一些重要作物如玉米、水稻、小麦接种是有增产作用的。
接种实验多数是采用固氮螺菌,用草炭菌剂拌种。
最适接种量为1×107菌落形成单位/苗,种子。
接种实验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保证接种最适量。
由于联合固氮菌与根系的联合只是松散的联合没有形成稳定的共生结构,联合固氮的效率受植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气候及土著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联合固氮菌的固氮效率仍然是很低的。
影响联合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下:
(l)土著菌的竞争根际细菌的种类繁多,接种固氮菌面临的是与土著菌之间对底物的强烈竞争。
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固氮菌很少能为根际细菌菌群的优势部分,数量一般占总数的1%~10%,只有在氮素很贫乏的土壤中固氮菌才会表现出竞争的优势。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显然是影响固氮菌在根定殖的主要因子。
(2)结合态氮结合态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阻遏固氮酶的合成,抑制某些固氮菌固氮酶的活性,因此土壤中的结合态氮的浓度(范围从5~500mgN/kg土壤)就能消除和降低接种后土壤中的固氮活性。
土壤溶液和植物根分泌物中结合态氮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与根联合的固氮速率,在高肥力水平的土壤中根际固氮作用降低甚至消失,而在低肥力水平的土壤中根际固氮作用相对比较高。
(3)氧在联合固氮菌的微生态环境中氧的水平是影响联合固氮另一重要的因子。
氧不可逆地使大多数固氮菌的固氮酶失活和调节固氮酶的合成。
只有在低氧分压条件下固氮菌的固氮速率达到最适程度。
植物根分泌粘质覆盖于根冠或根表形成根表粘液鞘,造成低氧环
境为联合固氮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湿生水稻的淹水环境亦有利于固氮菌的固氮作用。
6.内生固氮菌的研究进展
在巴西有上百年的甘蔗种植史,蔗田施氮量不多但持续高产。
而土壤氮储量并不下降,用15N实验表明,某些品种从生物固氮获得总氮量的60%。
这种异常活跃的生物固氮不可能从根际群落得到,暗示存在不同于以往的高效生物固氮系统。
1986年以来巴西Dobereiner 实验室从甘蔗根、茎、叶内分离到3种具有独特生理、生化特性的固氮菌。
这类固氮菌给宿主提供相当高的氮素。
它们在土壤中不能生存或生存能力很差,而以相当高的数量存在于植物组织内。
没有引起宿主任何不良反应,称其为内生固氮菌。
已发现的内生固氮菌在甘蔗中有2类:①醋酸固氮菌Acetobacter diazotropHicu;②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pp.(在其它禾谷类作物如水稻、玉米中亦被分离到)。
内生固氮菌代表了一个新的固氮系统,它的发现和研究扩展了经典的根际联合固氮系统,并将开拓出一条生物固氮到其它作物的新途径。
徐继等著,生物学通报,199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