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6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6张PPT)

农业:固定粮食税;
工业:大中小企 业全部国有化
恢复私有制
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 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 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取消自由贸 肯定市场和商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 易和商品买卖 品货币关系存在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普遍义务劳动制和 实物配给制
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按劳分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 二第20 课从“ 战时共 产主义 ”到“ 斯大林 模式” (共26 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 二第20 课从“ 战时共 产主义 ”到“ 斯大林 模式” (共26 张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 二第20 课从“ 战时共 产主义 ”到“ 斯大林 模式” (共26 张PPT)
粮食产量增加
工业生产恢复
120
100
80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60,促进了经济迅速 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 、 斯 大 林 模 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 二第20 课从“ 战时共 产主义 ”到“ 斯大林 模式” (共26 张PPT)
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 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 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 政工治业—生—产苏极联其成落立后,,斯到大林领导地位确立; 经1济92—8年—,生苏产联力工水业平产,值尤还其是重工业相对落后; 国不际到—德—国处的于一资半本,主是义美国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 中的。八分之一……
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创新。农(业纵:固向定角粮度食看税);
公有制
恢复私有制 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
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
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我们计还划不经能济实现从肯 和小定商生市品产场货到经币社济会商 行主业 自义:由允直贸许接易商过品渡买…卖…,所实以我 们作应为按该提劳利高分用生配资产本力主的义手作段为、小途生径产和和方分 按劳配社法分:会。废配主除;实义物的—配中—给间列制环宁,节,

2020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2020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二十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课下能力提升(二十)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列宁说:“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2.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3.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

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

”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B.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发展贸易C.实行实物配给制的原则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商品交换4.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工业中的比例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5.“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

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多种所有制并存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6.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在经济上的表现不包括(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企业经济效益低C.高度集权,民主集中制遭破坏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7.百度百科把“义务交售制”解释为: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

这种制度在苏联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 )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适应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苏联的经济建设却取得巨大成就。

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

高考历史复习专项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后练习(1)1.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初期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与该场景有关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时代的变迁常常带来地名的变迁。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的路名变迁也反映了时代的烙印,下列人民大街曾用的路名中最能体现20世纪50年代历史特色的是()A.大同大街 B.中山大街 C.中正大街 D.斯大林大街3.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4.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

”这一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5.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6.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为此苏联推行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颁布《土地法令》7. 20世纪30年代,苏联“国家成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这说明( )A.国家取代了商品贸易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C.苏联实行了计划经济D.苏联对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8.“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测验(word有答案)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测验(word有答案)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测验一、选择题1.列宁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可见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2.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3. 小王在查阅苏俄(联)相关资料时发现了一段史料:“一些以前经商的公民应约来到指挥部,据说是要他们来为劳动义务登记的。

在这些公民登记时,他们遭到拘留并被送往兵营等候派往前线。

”这表明了当时苏俄(联)()A.力图推行国家资本主义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国内出现了政治多元化D.正忙于应付德国的进攻4.“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武装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6.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7.列宁指出:“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1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做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的支持答案: A解析: “与饥饿做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属于其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没有批判利用其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政权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支持,故D项错误。

2.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

据此推知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故D项错误。

3.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

”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作业3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9·某某高三摸底)1918年列宁向各地发出求援电报:“红色首都因饥荒而处于灭亡的边缘……我以苏维埃社会主义某某国的名义,要求你们毫不迟疑地支援彼得格勒。

”为了解决这一危机,苏维埃政权还决定( C )A.在彼得格勒发动工人、士兵起义B.没收地主土地并分配给农民使用C.农民必须按规定向国家交售粮食D.把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进行生产解析:结合所学,苏俄当时为了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农民必须按规定向国家交售粮食,故选C;D项是斯大林模式,排除;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2019·某某高三统测)1921年列宁在给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格·马·克尔日扎诺夫斯基的信中指出:“关于新经济政策有必要加以补充。

……新经济政策不是要改变统一的国家经济计划,不是要超出这个计划的X围,而是要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

”基于这一认识,当时苏俄政府( B )A.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改变实现这个计划的办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工业发展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B 项正确。

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来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故A项错误。

制定五年计划以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斯大林时期工业发展举措,故C项错误。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改革措施,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高三诊断)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1.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列宁的意思是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控之下,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资本主义企业,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分析选项,A项政策对工业企业是全部收归国有,排除。

C项内容是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的政策,排除。

D项内容题干没有涉及,答案为B。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首先对题干要准确理解,再比照各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2.苏俄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运用计划经济对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B.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C.实行余粮收集制D.允许私人开办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矿山森林【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排除。

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排除。

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不是特点,也排除。

综合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自由贸易,允许农民把余粮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或换需要的工业品等内容可判断其特点是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答案为B。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从题干和选项考查的项目来看,学生需要准确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还要学会区分内容和特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以及识记能力。

3.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说明()A.苏俄的社会性质要求国家控制经济B.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要求实行新政策C.农民的态度决定了国家的主要方针D.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市场因素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化,实际上要求选择变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国家控制经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A项错误。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考纲要求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课标提示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点二“斯大林模式”[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余粮收集制②国有化③自由贸易④普遍义务劳动制⑤经济和政治⑥“战时共产主义”⑦《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⑧粮食税⑨租让⑩货币流通⑪多种所有制形式考点二①重工业②资金③计划经济体制④农业集体化⑤工业化模式⑥“反法西斯战争”⑦计划指令⑧苏联解体[巧学妙用]思维导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易错易误——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深化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图示识史——巧记斯大林模式考法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作用【考题1】(2017·河北邯郸模拟)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

该现象出现在()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答案 B『方法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市场规律,取消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得出是新经济政策。

『史论链接』新经济政策的“新”(1)所有制形式: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

(2)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

(3)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

(4)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二)第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二)第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 20 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单项选择题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丛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应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伤害了农民的踊跃性C.推行了军事化举措D.撤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列宁说:“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律,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派,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的根来源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以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消亡C.忽略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D.帝国主义对苏俄推行经济封闭所致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增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利用市场和商品钱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为了成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意义(深远影响)是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限制性B.明确了稳固工农结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门路D.确定市场和商品钱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5.20 世纪 30 年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绩是A.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B.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达到苏联历史上最高水平C.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D.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公布6.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推行的主要方式是A. 自发互利B.逐渐推动C.强迫推行D.典型示范7.“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仇敌”口号的出现,所反应的本责问题是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踊跃性很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机遇还不可熟8.斯大林决定推行农业通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B.战胜粮食收买危机C.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需求量大增D.扭转农业落伍的状况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主要原由是A.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迫B.相对落伍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限制C.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D.斯大林的个人要素10.以下对于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影响的议论最全面、最正确的是A.给苏联经济带来了经济高速增加B.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升C.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长久看使经济发展失掉了活力二、非选择题11.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 推行余粮搜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涨,1917-1918 年度征购粮食7340 万普特( 1 普特 =0.016 吨), 1918-1919 年度为 10790 万普特, 1919-1920 年度为 21250 万普特。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历史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6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Word版含解析历史

第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北京顺义模拟)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

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下列内容与黄的评价相吻合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答案.(·四川乐山调研)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地主富农反抗强烈.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小农经济尚占优势.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解析“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地主和富农无关,故项错误;计划体制开始于年,故项错误;由于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实行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故项正确;集体农庄开始于年,故项错误。

答案.(·广东揭阳模拟)年月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

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

这些决定( ).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解析材料中“年月日”即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可能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故项错误;根本变化,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不符,故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年月日”不符,故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规定在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相符,故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课时作业三十四第34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时间/ 40分钟一、选择题1.[2018·安徽亳州期末]苏共领导人在总结某项政策时说:“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励,我们首先激发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热情,然后又激发他们的军事热情,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以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

”这项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

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这一现象。

据有关资料,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

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收集制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合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3.1921年,哈默23岁,是当时美国白手起家的著名百万富翁。

这年6月,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到克里姆林宫(苏俄中央政府所在地)会面,用英语同哈默交谈。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发展引起苏俄极大兴趣B.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实现苏俄工业化C.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变D.苏俄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4.[2018·安徽合肥质检]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

”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C.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D.认为俄国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5.[2018·山东滨州模拟]苏俄(联)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它冲出去了。

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2练习:7.26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历史人教版高一必修2练习:7.26_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训练26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基础达标]1.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该法令表明苏俄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C.推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自由贸易2.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新经济体制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4.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

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A.新经济政策B.管理权下放原则C.物质利益原则D.农业集体化政策5.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

”由此可知斯大林()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C.反对农业集体化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6.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7.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8.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七单元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2.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3.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4.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

”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6.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7.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8.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一周一练同步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一周一练同步练习: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形式〞一、选择题1.普京时期的?总构架大纲?中说,“30年代初同新经济政策时期相比,(苏)用赶超的速度开展了军事工业,以及同军事相关的科学。

以此奠定了1945年的成功以及战后在宇宙和原子技术等方面成就的根底〞。

据此可知该文件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获得的成就C.否认了列宁改革的必要性D.从现代化角度对工业化做了肯定【答案】D2.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效劳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话。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沉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材料提醒了斯大林形式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B.违犯了人道主义精神C.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开展【答案】B3.有历史学者认为,即使不出现斯大林,也会另有人成为无上权威的拥有者,同样会在社会经济根底的作用下,带着苏联人民建立起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制度,或许差异的只是名字而已。

这说明此学者认为A.斯大林个人权威的增长导致了斯大林形式的产生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然导致斯大林形式的产生C.高度集权的斯大林形式的建立有其深层社会原因D.斯大林能成为拥有无上权威的指导人有其必然性【答案】C4.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一五〞方案期间,苏联建成的3个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人和德国人帮助建造的。斯大林拖拉机厂的设备全部来自美国并由美国的工厂结合建造、拆装再组装。这说明苏联A.经济建立严重缺乏技术人才B.试图调整斯大林形式C.直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D.抓住了经济建立的机遇【答案】D5.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梦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疑心;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如今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二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1.列宁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邓小平也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两者的共同点是A.都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样性B.都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必要加以改革C.都体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结合D.都肯定了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指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手段也即具体模式可以多样化;“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变,而又不拘泥于探索某种具体的模式,体现出策略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具有多样性的是探索模式,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时期,斯大林模式还未形成,故B项不符合列宁;D项说法虽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共同点,排除。

2.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

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所以答案选B。

A项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中的“冲击”材料体现不了;D项是对“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曲解。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含解析)-人教版高三

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3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某某一中高三月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 )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苏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A项正确;斯大林开始探索工业化建设模式,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战争需要,D项是长期目标,排除。

2.(2020·某某高三月考)在某一阶段,列宁认为苏俄执行的粮食政策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这一政策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

由此可见( A )A.列宁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B.苏俄尝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D.列宁认识到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的必要性解析:根据“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第一阶段同维护商品生产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各种企图进行的斗争”可知,列宁反对商品经济和私营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将商品生产与交换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故A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并恢复商品贸易,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苏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障战争的胜利,C错误;D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高三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三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

高三历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试题1. 1921年苏俄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准备计划、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1926年,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

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经济建设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C.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D.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中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故A项错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故B项错误;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设立,体现了计划性的一面,而当时新经济政策鼓励市场货币手段发展经济,越来越重要的计划与新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矛盾,故C项正确;计划委员会体现的是苏俄对经济发展的关注,不能反映国际形势的情况,故D项错误。

2.从1920年到1926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135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国签订过为期20年或30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

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苏联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

这表明当时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A.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色彩B.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C.体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严重脱离苏联的社会实际【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反映的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状况。

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力,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故答案为A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排除B项;斯大林模式体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苏联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实际,排除D项。

3.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火药及火药武器,但是,16、17世纪欧洲造出来的火炮和燧发枪从工艺和爆炸性上远远高于中国。

17世纪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概念,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清晰阐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同年他的《初等化学概论》一书出版,列出了33种元素以及化学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北京顺义模拟)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

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

”下列内容与黄的评价相吻合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答案 A2.(2017·四川乐山调研)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

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A.地主富农反抗强烈B.计划体制脱离了国情C.小农经济尚占优势D.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解析“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与地主和富农无关,故A项错误;计划体制开始于1925年,故B项错误;由于苏联小农经济占优势,实行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故C 项正确;集体农庄开始于1927年,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广东揭阳模拟)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

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

这些决定( )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D.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解析材料中“1919年2月14日”即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可能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故A项错误;根本变化,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与材料中“1919年2月14日”不符,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4.(2015·广东惠州四模)“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

”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和市场关系,实行单一公有制,与材料私有制经济存在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一定范围内存在私有制经济,公有制的主体不变,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强制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与材料允许私人经营不符,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是苏联(俄)实行的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 B5.(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允许集体农庄社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解析从“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可知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是新经济政策中允许私有经济存在的国家资本主义,故A项正确;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B项错误;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集体农庄”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 A6.(2017·湖南衡阳模拟)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解析材料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

答案 B7.(2017·广东佛山调研)“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

”意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 )①自由主义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罗斯福新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体现了对自由的态度:既要自由,同时也要对自由进行限制,“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干预,故①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用军事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没有任何自由,故②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故③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国家干预,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8.(2017·江西南昌模拟)苏联史学家闻一在《凯歌悲壮》中将苏联历史分为“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五个专辑,下列最能体现“剥夺年代”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开垦荒地解析余粮收集制是1918~1921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应当属于“凯歌年代”,故A项错误;固定的粮食税是1921~1928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因为其恢复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被称为“退却年代”,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1927年开始实行的经济政策,由于该政策强制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将农民财产收归集体所有,所以被称为“剥夺年代”,故C项正确;大规模开垦荒地与题干中所提年代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9.(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模拟)当斯大林在1924年掌权后,便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的计划,目标在于赶超西方的工业化国家。

食物在其计划中占有核心地位。

这里“核心地位”的实质是指( )A.发展个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B.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C.发展个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D.发展集体农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途径解析斯大林在1924年掌权后,便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的计划。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通过集体农庄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故A、C项错误;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而1937年底农业集体化才最终完成,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作为工业化的一个配套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 D10.(2017·甘肃兰州模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析1925年,苏联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的发展是重、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故C项错误;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 A11.(2017·福建莆田模拟)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

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析图1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2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苏联当时没有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故两国没有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A12.(2017·河南焦作模拟)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对布哈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B.强调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C.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D.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解析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的观点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结构是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不仅……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说明经济发展要协调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按经济规律办事,故C项正确;“不仅……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更强调供应,故D项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6·湖南长沙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材料二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其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创造了条件。

第(2)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利益、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等。

答案(1)条件:创造了稳定宽松的国际环境;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和人才;证明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有利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强化。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