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14 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教案: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能运用力的合成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力的合成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教学难点: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力的作用,比如拉扯、推挤等,那么这些力是如何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呢?(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力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力的合成(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两个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50g的砝码,观察弹簧的形变量;然后改变砝码的位置,使两个弹簧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力,观察弹簧的形变量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它们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和。
3.学习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以两个力的作用点为顶点,分别按比例和方向画出两个力的矢量,然后连接这两个力的矢量的起点和终点,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
(2)举例讲解:假设有两个力F1和F2作用于同一物体,分别沿着OA和OB方向,那么它们的合力F合就是沿着OC方向的力,OC的长度表示合力的大小,OC的方向表示合力的方向。
4.应用力的合成法则解决问题(1)讲解例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10N,方向向东,F2=15N,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8N,方向向东,F2=6N,方向向北,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2)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力的分解,并尝试运用力的合成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复习力的合成相关知识。
人教版本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导的学案
力的合成(教案)课前预习教案一、预习目标1、说出协力、分力的观点2、从力的作用成效理解力的合成3、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二、预习内容1、协力、分力:当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时,我们经常能够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_____跟本来几个力的_______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协力,本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2、力的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章: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协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例叫做平行四边形定章。
三、提出迷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研究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初步运使劲的平行四边形定章求解共点力的协力;能从力的作用成效理解力的合成、协力与分力的观点。
2、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协力;并能判断其协力随夹角的变化状况,掌握协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协力。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经过实验演示概括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按照平行四边形定章;2、提升设计实验、察看实验现象、研究规律、概括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察看、实验,养成理论联系实质的习惯,及合作、沟通、相助的精神。
二、要点难点1、等效代替思想2、平行四边形定章的应用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们发现:两个儿童分别用F1、F2的两个力能把重为102N物体给提起,两个力大小均是10N,与竖起方向夹角均为45度。
相同一个大人使劲F=102N竖直向上也能把物体提起。
物理必修一学案(3.4力的合成 ).pptx
这几个力的合力叫做
。
教材 62 页演示实验:观察合力与分力之间满足什么关系?
,就把这个力 F ;求 F1、F2……
2. 力的合成遵循力的 作平行四边形,其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 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求两个力的合力:(若两个力的大小已经确定) (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两个力的合力。
的过程中,合力 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从最小逐渐增加到最大
B.从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C.从最大逐渐减小到最小
D.先增大后减小
4.(福建泉州市 2010 年高一模块水平测试)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为了
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
学海无涯
3.4 《力的合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 掌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的方法,知道多个力求合力的步骤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求合力的方法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展示的信息,体会合力和分力的效果,认真观察体会演示实验,学习
力的合成遵守的法则。
线交于 ,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 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如果保持
或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 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
.
或者它们的作用 运动,则该
【训练测试】 1.(成都航天中学 09-1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用两根绳子吊起一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逐
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在增大夹角的过程中,两绳对重物拉力的合力将( )
图所示,表示合力 F 的大小与两分力夹角 θ 的关系图线,则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和分解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和分解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所产生的效果与单独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相同的现象,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分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用几何法或分力法来描述。
几何法是通过绘制力的向量图来确定结果力的大小和方向。
首先将各个力的起点相连,然后将最后一个力的终点与起点相连,即可得到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而分力法则是将一个力拆分成两个垂直方向的分力,通过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来求解结果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力时,可以利用几何法或分力法来求解合成力。
假设物体受到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F1的大小为10N,方向向右;F2的大小为8N,方向向上。
根据几何法,我们可以将F1和F2的向量相连并求出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分力法,我们可以将F1拆分成横向力和纵向力,然后通过三角函数来求解结果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物理学中,力的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力的分解,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力拆分成多个简单的分力,从而更容易地分析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例如,当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斜面法向力时,可以将重力和斜面法向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然后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力的合成和分解不仅在静力学中有重要应用,在动力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利用力的合成来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而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利用力的分解来分析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因此,力的合成和分解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之外,力的合成和分解也是工程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例如,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结构上的情况,通过力的合成可以求解结构的受力情况;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分解各种复杂的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情况。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合成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能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合成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难点: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2)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如何合成一个等效的力?2.探究力的合成原理(1)分组实验:让每组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力,观察力的合成效果。
3.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1)介绍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表示为这两个力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2)通过图示讲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
4.练习力的合成(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力的合成原理。
(2)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对解题方法进行讲解。
5.力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举例讲解: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成。
(2)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力的合成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力的合成原理时,采用图示和例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规律。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五、作业布置1.复习力的合成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3.思考力的合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一物理课本《力的合成》章节。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绳、砝码等。
3.多媒体课件:力的合成原理动画演示、实际应用案例等。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力的合成高一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__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教学建议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2、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是本章的难点;教法建议一、共点力概念讲解的教法建议关于共点力的概念讲解时需要强调不仅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的力是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也叫共点力。
注意平行力于共点力的区分(关于平行力的合成请参考扩展资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师讲解示例中要避开这例问题。
二、关于矢量合成讲解的教法建议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这同时也是本章的重点。
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矢量的运算方法,在讲解中需要从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现象和规律出发,理解合力的概念,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力的合成规律,由于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因此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操之过急,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由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首先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单个力的分析过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做好规范演示。
三、关于作图法求解几个共点力合力的教法建议1、在讲解用作图法求解共点力合力时,可以在复习力的图示法基础上,让学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时掌握矢量的计算法则。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教学设计
2.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3.挑战题:设计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力的合成原理及其应用。具体包括: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力的合成现象,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思考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在学习力的合成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在解决力的合成问题时,可能还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的能力,对矢量图形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尚需加强。
1.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斜拉桥、帆船等。
2.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之间的关系。
3.如何运用力的合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的合成原理,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学会运用矢量图形和数学方法解决力的合成问题。
2.能够将力的合成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解决生活中的力的合成问题。
3.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力的合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力的合成传授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举行力的相互更换.(二)历程与要领1.议决学习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明白物理学常用的要领——等效更换法.2.议决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初步明白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历程,并举行初步的探究.3.学生在自主找纪律的历程中领会到学习的乐趣.实验终于在偏差范畴内是准确的.(三)情绪态度与代价观1.培育学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物质,在交流合作中成长能力,并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要领.2.议决力的等效更换,使学生明白跨学科知识连合的奇妙,同时理解科学探究中严谨、务实的物质和态度传授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干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传授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传授要领:探究、讲授、讨论、练习传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工具:木板、白纸、图钉(多少)、橡皮筋、细绳套(两根)、弹簧秤(两只)、三角板、铅笔.传授历程:(一)新课导入温习提问师:力的概念是什么?生: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变化或使物体产生形变.师:(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片断)刚才这首歌大众可能都听过,叫做《众人划桨开大船》,从物理学的角度说,二个别划桨产生的力太小不能开大船,众人划桨产生的力合起来才华启动大船.要是知道每个别划桨的力,怎样求合起来的力呢?学习了这一节课后我们就可以办理这个标题了.(二)新课传授1、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让学生把一桶水或一个重物从地面上想办法放在桌面上.师:(对一个大个同砚提问)这位同砚你的做法是什么?请具体操纵一下.生:我用一只手就可以把它提到桌面上.(同时演示)师:(对瘦弱的女生提问)你们的做法是什么?生:我们可以两个别把它抬上来.(同时演示)师:同砚们仔细查看会发觉,一位力气大的同砚只用一只手一个力就可以把水桶从地面提到桌面上,两个女同砚用两只手给水桶两个力,同样也把水桶从地面移动到桌面上,不同的同砚用不同的要领抵达了一个互助的目的.在提水桶这个事件上,这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同样的标题?生:(举身边的例子)狗拉雪橇在雪地上运动,打夯,抬重物和起重机相比较等等.师:在这些例子中,一个力与几个力产生了同样的效果,可以用这一个力取代那几个力,这一个力与那几个力是什么干系?生:这一个力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是这一个力的分力.师: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叫合力.生: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互助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师:原来的那几个力叫做分力,你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力的合成吗? 生:求几个力合力的历程叫做力的合成师:那么几个力的合力怎样来求呢?下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求合力的要领.实验探究求合力的要领:师:怎样求合力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演示实验.(用两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提起一个重物,分别读一下两只弹簧秤的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秤提起这个物体,看这时弹簧秤的读数)学生需要仔细查看读数师:看一下两只弹簧秤的示数之和是不是即是一只弹簧秤的读数.生:(查看实验现象,读取实验数据并举行简略处理)一只弹簧秤的读数不即是两只弹簧秤的读数之和,而是比两只弹簧秤读数之和稍微小一些.师:(微笑勉励)这位同砚查看得很仔细,根据算术准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之和应该即是一只弹簧秤的读数,可见力的合成并不是简略地相加减.那么它们之间的干系到底是怎样的呢?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生:探究求合力的要领.师: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启发合力的定义)生:(学生齐声回答)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互助作用的效果相同.师:下面我们根据提供的工具,同砚们分小组讨论,抓住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这一要害,设计实验方案,选择适当的仪器,把不需要的仪器放在一边.(这里仪器的提供可以有一些干扰项,比如说部署小车和办理计时器,锻炼学生选择仪器的能力)注意:启发学生设计的要害是:两个力互助作用的效果和一个力单独作用效果相同,怎样设计才华够更简略控制两种环境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师:在做实验之前,让一个小组的同砚先容他们的实验工具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历程.生: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种是使物体产生形变.要探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从这两个方面人手都可以,只是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如使物体产生形变简略控制,所以我们选择的是用力改变物体的形变这种要领来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干系;敷衍物体的选择,我们选择了简略产生形变的橡皮筋来举行.在一个力和两个力互助作用下让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我们组选择的仪器是: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筋(两条)、细绳(两条)、刻度尺(或三角板)、图钉(多少,用来稳定白纸) (注:要多明白各个组的实验工具的选择环境,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改进自己的设计,这里仅举一例作为代表)师:(同砚鼓掌勉励)刚才这位同砚代表他们组说得特殊好,我们现在根据同砚们自己选择的工具来设计实验方案.首先思虑实验步骤怎样举行.师:(提示)在这个实验中一个力与两个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生1:橡皮筋伸长量相同.生2:除了伸长量相同之外还应该伸长到联合个位置,因为力是矢量,既有巨细又有偏向.师:刚才第二个同砚补充得特殊好,一定要思虑到力的矢量性.两次实验中橡皮筋应该伸长到联合个位置才华保证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多媒体展示设谋略好的组学生的实验步骤设计参考案例实验步骤:(1)在桌上平放一个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上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稳定好.(2)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稳定在板上的A点(A点的位置应该靠近顶端中点),在橡皮筋的别的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别的一端是绳套.(3)用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抵达某一位置O.(4)用铅笔记下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偏向,分别读出两只弹簧秤的示数(在联合条件下).(5)用铅笔和三角板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绳的偏向画直线,根据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6)只用一只弹簧秤,议决细绳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点,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偏向,按联合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7)探究这三个力的巨细及偏向的干系.注意事项:①联合实验中的两只弹簧秤的选取要领是;将两只弹簧秤勾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秤在拉的历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秤与板面平行。
高中物理最新力的合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节力的合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共点力的合力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2.培养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重难点分析重点: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通常有两种方法:作图法和计算法。
两种方法均需作图,只不过作图法作图较为严格,而计算法只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可,然而正确的作图是解题的关键。
复习提问:1.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答案: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使物体产生形变。
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决定的。
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物体受到的力往往不止一个,可能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力的作用。
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有时与某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能否用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来代替那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呢?例如:一桶水可由两位同学抬起,也可由一位同学提起。
这一节课与同学们一起,通过这实验进行探究、讨论和论证。
★新知探究探究一:合力与分力同学们阅读课本61页第1、2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老师提问、讲解及板书:答案:一、合力与分力1.一个力(F),如果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原来的几个力叫分力。
2.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并不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不能把合力与分力当成是物体同时受到的力。
探究二:力的合成二、力的合成同学们阅读课文62页第一段及思考与讨论。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组织学生讨论并反馈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引入用实验进行探究和分析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问题3:怎样使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力的合成高中物理教案
力的合成高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概念;2. 掌握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力的合成概念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综合运用力的合成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熟悉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制作教学PPT;3. 准备力的合成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合成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力的合成(15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演示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合成的过程;2. 讲解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力合成后的结果;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力的合成的大小和方向。
四、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进行力的合成练习,巩固和应用力的合成的计算方法;2. 学生讨论解决物理问题时如何应用力的合成概念。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力的合成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及时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力的合成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高一年级物理上册必修一《力的合成》教案(Word版)
高一年级物理上册必修一《力的合成》教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3.要求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应用等效代替和控制变量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例理解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法则。
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图甲,一个人用力F可以把一桶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桶水慢慢地提起。
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在实际问题中就可以用这个力来代替那几个力,这就是力的等效代替。
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二、新课教学(一)探讨实验方案先用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使它们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如把橡皮筋一端固定,拉加一端到某一点O,再用一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的同一点上,让它产生与第一次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也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画出力的图示,就能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
等效代替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演示实验: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帮忙)。
(1)把放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结点自然状态在O点,结点上系着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人教版本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学习教案设计
力的合成【教课目的】:1.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协力和分力的观点,领会等效代替的思想。
2.经过实验研究求协力的方法,获得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并认识这是矢量运算的广泛规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共点力的协力;认识协力的大小与分力夹角的关系。
4.能应使劲的合成剖析平时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课要点】1.从力的作用成效相同来理解协力与分力的观点2.设计实验,研究求协力的方法3.平行四边形法例的理解及应用【教课难点】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行,实验结论的得出【教课流程】创建情境,提出协力与分力观点——给出问题情境,激发思虑协力与分力关系——设计研究求协力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学生议论,得出结论——练习与拓展(例题、协力大小与角度关系、多力合成)【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协力分力的观点1.出示卡通画,介绍共点力观点在大部分实质问题中,物体同时遇到几个力,引入共点力和非共点力观点,分别给出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图片示例。
在研究中假如使用质点模型,则受力均能够作为共点力办理。
本节课研究物体受共点力的状况。
出示卡通画:小车平均速向前运动,一头牛拉车的成效与三位同学拉车的成效相同。
2.学生小实验一个力气大的男生在讲台上提起一桶水,使水桶保持静止;此外两位同学一起提起这桶水并使之保持静止。
剖析在两种状况下这桶水的受力状况,并画出表示图。
发问:能够发现各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议论获得:F独自作用和F1、F2共同作用的力的成效相同。
3.引出等效代替关系,提出协力、分力观点以前方两个情境出发,抓住共同点:一个力独自作用时能够和多个力一同作用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成效。
自然地引出等效代替的关系,并从力的角度剖析,获得协力、分力的观点。
用问题指引学生议论协力、分力的观点:谈协力、分力的出发点在于什么?(力的作用成效相同,能够用一个协力去代替几个分力的作用)协力与几个分力同时存在吗?(不是,协力不过几个分力的等效代替,其实不是物体又多遇到了一个力)二、研究求协力的方法1.情境议论,激发认知矛盾发问:前方三位同学拉车的情境中,假如三位同学水平向右的拉力分别为F1、F2、F3,那么这三个力的协力是多少呢?方向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够获得协力F=F1+F2+F3,方向与三个拉力方向相同)发问:把全部的分力相加就获得协力的大小,这个方法就是求协力的方法吗?请学生议论。
人教版物理高一年级《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教案1-5]1.5 力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与力的合成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4、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1、运用等效替代思想理解合力概念是本节思维方式上的一大难点.2、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所遵循的运算法则,由代数求和扩充到矢量求和既是知识的跨越,也是概念的延伸,必然给初学者带来难度.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归纳、总结四、教具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三角板、弹簧秤2个、钩码.五、课时:1节六、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1使砝码静止,可见力F产生的效果跟原来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思考题:力F与力F1和F2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效果相同,可以相互替代.(二)概念讲授:合力、力的合成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一个力对物体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强调“等效替代”思想.(三)怎样求几个力的合力?演示实验2: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完成教材所述实验.结论: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释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具体应用方法有两种:1、图解法:(1图中F1(2)2F=√F12+F22tanθ=F2/F1方向向右,木块仍保持静止状态,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四)合力大小的范围:运用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让两个力F1和F2之间的夹角θ由0°→180°变化,可以得到(1)合力F随θ的增大而减小.(2)当θ=0°时,F有最大值Fmax=F1+F2,当θ=180°时,F有最小值Fmin=F1-F2(3)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原来的任意一个分力.一般地 | F1-F2 ≤ F ≤ F1+F2(五)矢量与标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遵循代数求和法则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力、速度是矢量;长度、质量、时间、温度、能量、电流强度等物理量是标量.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分别遵循两种不同的求和运算法则.(六)课堂小结合力→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七)课外作业P14 练习四(1)、(2)、(3)、(4)思考:如图所示,有12个质量相同的钩码,如图挂放。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力的合成》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力的合成》教案自己整理的高一物理上册必修-《力的合成》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第一,知识和技能1.综合的概念和理解的合力。
2.掌握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就会用图解法求出并发力的合力。
3.需要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量之间夹角的关系。
二、流程和方法1.学习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总结研究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如何使用等价替换和控制变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焦点:1.通过例子理解分力、合力、力组合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索“力合成”规律。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导入新课程如图A所示,一个人用力F可以慢慢提起一桶水,而在图B中,两个人分别用力F1和F2慢慢提起同一桶水。
那么,力f的作用以及F1和F2的组合作用是什么?学生:效果是一样的。
老师: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实际问题中,这些力可以用这个力代替,这就是力的等价代换。
这个力叫做那些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合成。
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些力被称为并发力。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个并发力的合成。
二,新课程教学(一)探索实验方案第一,用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使之产生一定的效果。
比如固定橡皮筋的一端,把一端拉到某个点O,然后用一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个点上,这样就和前两个力有同样的效果,就是把橡皮筋拉到点O,记下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画出输出的图,就可以研究力之间的关系了。
等价替换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二)演示实验:两个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请两个同学在平台上帮忙)。
(1)将木板固定在黑板上,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木块上。
(2)用图钉将橡胶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节点的自然状态在O点,节点上绑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绑一个套索。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学案-新版
2.5《力的合成》学习目标: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就称这个力为那几个力的合力。
2.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3.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4.如果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则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自学教材]1.合力与分力如果力F的作用效果与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我们就称F为F1和F2的合力,F1和F2为F的分力。
2.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实质: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即用一个力去替代几个共同作用的力,替代后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原来相同。
3.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或者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几个力。
[重点诠释]1.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性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它们在效果上可以相互替代。
2.合力与分力的同体性用于求合力的各个分力必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是不能求合力的,求得的合力也作用在分力作用的物体上。
3.合力与分力的瞬时性各个分力与合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某个分力变化了,合力也同时发生变化。
1.关于几个力与其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B.合力与原来那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C.合力的作用可以替代原来那几个力的作用D.求几个力的合力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即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时的作用效果相同,合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这几个分力的作用效果,不能认为合力与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A、C正确,B不正确;求合力应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D正确。
答案:ACD[自学教材]1.实验目的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实验原理利用等效替代法,将橡皮条筋一端固定,另一端用两个力F1、F2拉,使其伸长一定长度,再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同一点,使其沿同一方向伸长同样的长度,那么F与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若记下F1、F2的大小和方向,画出各个力的图示,就可以研究F与F1、F2的关系了。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
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5篇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3.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2.经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2.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自由落体运动1.基本知识(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①只受重力作用.②初速度等于零.(3)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思考判断(1)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3)物体由静止释放,当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时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交流(1)一张纸片下落和该纸片揉成团下落快慢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为什么在抽成真空的牛顿管中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相同【提示】(1)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而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造成二者下落快慢不同.(2)由于抽成真空的牛顿管对金属片和羽毛均没有空气阻力,它们只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及运动规律1.基本知识(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一般计算中,g取9.8_m/s2或g=10_m/s2.(4)运动规律①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基本公式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gt2.)2.思考判断(1)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2)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基本知识(1)问题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得慢.矛盾:把重物和轻物捆在一起下落,会得出两种矛盾的结论.伽利略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一样快.(2)猜想与假说伽利略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加速运动,并指出这种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假说.(3)理想斜面实验①如果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运动所用的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即x∝t2.②让小球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滚下,测出小球从不同起点滚动的位移x和所用的时间t.③斜面倾角一定时,判断x∝t2是否成立.④改变小球的质量,判断x∝t2是否成立.⑤将斜面倾角外推到θ=90°时的情况——小球自由下落,认为小球仍会做匀加速运动,从而得到了落体运动的规律.(4)伽利略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他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2.思考判断(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重物、轻物下落得一样快.(×)(2)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只要斜面的倾角一定,小球自由滚下的加速度是相同的.(√)(3)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做实验.(×)探究交流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伽利略进行了猜想,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猜测,两种研究方法有何不同【提示】伽利略的科学猜想是根据所观察、发现的事实,把客观事实与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科学猜想不能直接当做结论使用,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才能作为结论使用.四、自由落体运动及自由落体加速度【问题导思】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下落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吗2.实际中,物体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3.同一物体在不同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加速度是否相同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除重力之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2.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由静止的下落才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石块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3.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1)产生原因:由于处在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也称为重力加速度.(2)大小:与所处地球上的位置及距地面的高度有关.①在地球表面会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但差别很小.②在地面上的同一地点,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可认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变.通常情况下取g=9.8 m/s2或g=10m/s2.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2.物体不仅在地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只不过同一物体在不同星球上所受重力不同,重力加速度不同.3.g的方向,不是垂直向下,也不一定指向地心.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篇2(一)地位《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八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第一节 力的合成
【学习目标】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2、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矢量合成的普遍规则。
会用作图法和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计算合力。
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定则。
【学习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
一、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如果一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
________,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但它们的____________交于一点,
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
所以,共点力不一定作用在同一点上,如图所示的三个力F 1、F 2、F 3
均为共点力。
2、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1)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_____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____________,原来的几个力叫做____________.合力和几个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
(2)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____________.
二、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同一直线上的两共点力合成
(1)当两力同向时,F 合= ,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 。
(2)当两力反向时,F 合= ,方向与 相同。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共点力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
(1)内容: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____________,这两个邻边之间的____________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分力的大小保持不变,当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变大时,合力 .当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变小时,合力 .
(3)二力合成时,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 3、矢标量相加的法则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守 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 相加的物理量。
〖题型一〗 :探究合力的确定方法
(1)图解法
如图所示,有大小不变的两个力 F 1=40 N 和 F 2=30 N ,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为30°、60°、
90°、120°、150°时,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D E O 1 60O F 2 F 1 1 O F 2 F 1 120° F 1
(2)计算法(我们主要会计算一些规则平行四边形的合力)
a 、相互垂直的两个力的合成,如上题图C 所示,则由勾股定理得(完成计算部分) 合力=+=2221F F F
b 、两个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 o 的合力,如图
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合力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边三角形)
21F F F == (3)讨论(对比图解法练习中合力的变化比较,回答以下问题)
a 、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吗?
b 、合力至少比其中一个分力大吗? (4)合力大小范围的确定
A 、怎样可以使大小不变的两个分力合力最大?
B 、怎样可以使大小不变的两个分力合力最小?
C 、两个大小不变的分力的合力范围为 【三角形定则】
【巩固练习】
1、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小的分力、小于大的分力
B.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8 N 、3 N ,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任意变化,则其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0N
B.4N
C.10 N
D.15 N
3、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夹角为θ,它们的合力F 随θ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A 、1N 和6N
B 、2N 和5N
C 、3N 和4N
D 、4.5N 和2.5N
4、用两根绳子吊起—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若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无法确定
5、力F 1=45N ,方向水平向右。
力F 2=60N ,方向竖直向上。
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
6、有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大小分别是4N ,5N ,8N ,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
F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