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3章习题

合集下载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十三章消费的一般理论

现代政治经济学 第十三章消费的一般理论

• 替代商品的丰裕程度也往往影响着居民的消费需求。
• 补充商品的供应状况也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4、预期和消费偏好因素
•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居民个人总是按 照自己的目标做出消费决策,正因为存在着个人 的差异,人们的预期、偏好会产生显著的差异, 从而影响到消费支出。
彻夜排队买房的市民
• 如果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比较乐观,那么会 导致即期的消费需求增大。此外,居民对 价格的预期,也影响着居民即期消费需求, “买涨不买落”是居民的普遍消费心理。 居民对利率、汇率水平的预期,使居民在 投资金融资产、储蓄和消费之间做出抉择, 从而对现期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 第二,满足消费需求能促进劳动力素质、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消费是消费者使用消费资料满足自 身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产出劳动者自身的活 动。
其次,消费与交换也是密切联系的。
• 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或纽带,在 存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条件下,产品 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与交换 的关系本质上表现为与市场的关系。
• 同时,消费结构对市场结构会产生直接的 影响,消费方式、消费体制等也会直接影 响交换,影响实物流通量和货币流通量, 影响市场。
再次,消费与分配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 第一,生产要素的分配影响消费,消费也制约生 产要素的分配。同样,人们的消费状况、消费的 发展趋势是制约生产要素分配的最根本因素或最 终因素。
• 第三,社会人口结构的影响。人口因素对居民消费需求的 影响可以从人口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的地区结构 来看。
6、货币因素
货币因素对与消费的影响:一是利率,二是货币幻 觉。
●利率。一般来讲,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作为理智 的居民将会认为储蓄收益降低,因而会减少储蓄而增加消 费需求,从而增加消费支出。

第13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13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单项选择题1、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仍然是时代主题。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C.合作与共赢 D.合作与发展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22、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 B.两极对峙C.多极化走向终结 D.走向多极化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2-2833、经济全球化有其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属于负面影响的是()。

A.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B.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C.促进知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D.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冲击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3-2844、每个国家和民族不分强弱与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得到尊重和承认。

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社会信息化 B.文化多样化C.文化多元化 D.世界多极化答案:B;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 p.2845、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

A.独立自主 B.相互尊重C.和平发展 D.反对霸权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56、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放在第一位。

A.世界各国利益 B.国家经济利益C.国家主权和安全 D.解决国际争端答案:C;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6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答案:A;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68、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B.遏制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C.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答案:D;考题来源:教材第一节,p.2879、我国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是()。

毛概 第13章试题及答案

毛概 第13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最先提出A、毛泽东 B 、周恩来C、乔冠华2、在我国外交政策上,确定“真正的不结盟”战略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A、国家主权平等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4、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是():A、独立自主B、发展与大国关系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5、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A、贫穷B、水资源缺乏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6、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A、和平与发展 B 、霸权主义C、第三世界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反对霸权主义C、实现人类的解放8、中国外交政策的崇高目标是()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C、实现人类的解放9、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他指出,亚洲除了(),都是第三世界。

A、日本B、中国C、韩国10、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A、军事力量B、经济技术C、政治力量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的跨国流动。

A、资本B、人才C、货物12、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人权的保护责任,主要还是由()来承担的A、大国B、主权国家的政府C、国际组织13、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A、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B、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C、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首要,周边是基础,多边是舞台14、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A、和平B、发展C、世界多极化D、经济全球化1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和最重要原则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6、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A、和平共处B、不干涉他国内政C、独立自主D、发展经济17、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A、贫富差距B、民族矛盾C、宗教问题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8、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是()A、大家庭方式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集团政治方式D、势力范围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E、和平共处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着哪些内容()A、反对霸权主义B、维护世界和平C、独立自主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导论部分答案B DCD A C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DBAA,6-10 DABDA,11-15、 CDCBA,16-20、 CDBDC,21-25、 ABAAC二、多项选择题1、CD2、CD3、CD4、BD5、ABC6、AB7、ABCD8、AB 9、BCD三、辨析题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3、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4、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命题错误。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为:①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

②从个别商品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有些商品高于其价值,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或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格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5、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3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13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相对人口过剩答:相对人口过剩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随着资本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比较起来相对减少,从而使追加资本所能吸收的劳动者人数相对减少;新技术的采用,为广泛雇佣童工和女工提供了条件,日益把在业劳动者排挤出去;大量破产的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涌人无产者队伍,使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因而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

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构成了劳动力市场和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这是因为:第一,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第二,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和停滞过剩人口。

2.创造性毁灭答:创造性毁灭是指由于创新而带来的不断地从经济体系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过程,即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的过程。

这一概念是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政治学原理第3阶段练习题

政治学原理第3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第10 章至第13 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政治文化说法正确的有( C )A、政治文化变革与政治制度同步B、在一国政治文化结构体系中只存在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C、政治文化可以影响政治过程D、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的实体部分2、下列属于政治社会化重要工具的是( D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熏陶D、大众传媒3、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是( D )A、政治主体B、政治对象C、政治过程D、政治文化4、政治文化中属于深层因素和隐形文化的是( A )A、政治心理B、政治思想C、政治意识形态D、政治习俗5、政治文化按马克思主义的分类标准可划分为( D )A、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文化B、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政治文化C、共产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D、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6、政治发展研究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使之系列化是即始于( D )A、近代B、20世纪初C、二战以前D、20世纪50年代7、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 D )A、人的欲望B、劳动工具的改善C、生产关系的改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8、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9、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 A )A、政治制度化水平B、法制健全水平C、公民素质的提高D、经济现代化水平10、美国政治学家达尔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是( D )A、政治制度化B、政治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政治多元化11、政治发展性质不变前提下的政治关系调整过程为( B )A、政治参与B、政治改革C、政治革命D、政治实践12、西方早期政治发展研究将国家分为传统国家、现代国家和( B )A、后现代国家B、过渡国家C、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13、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的途径和根本动力是( B )A、政治革命B、政治体制改革C、经济一体化D、依法治国14、将政治领袖分为剥削阶级的政治领袖和劳动阶级的政治领袖,属于( A )A、阶级分类法B、社会作用分类法C、功绩分类法D、活动时间分类法15、将政治领袖区分为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两种类型,属于( D )A、功绩分类法B、活动时间分类法C、阶级分类法D、社会作用分类法16、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特征是( B )A、对敌人的专政B、对人民的民主C、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防御D、组织经济文化建设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A、民族问题B、宗教问题C、政党问题D、政权问题18、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时期的最基本职能是( D )A、加强无产阶级专政B、强化意识形态的控制C、维护国家的安全D、大力发展生产力19、政治认知体系的基础是( A )A、政治知识B、政治智慧C、政治技能D、政治热情20、政治发展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说法是( C )A、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观点B、西方后期发展理论的观点C、西方早期发展理论的观点D、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政治领袖的特征有( ABCD )A、政治领袖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B、政治领袖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C、政治领袖是政治系统是最高权力的掌握者D、政治领袖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者和组织者E、政治领袖是历史的创造者2、马克斯·韦伯把政治领袖的权威类型划分为( ACD )A、传统型权威B、革命型权威C、法理型权威D、魅力型权威E、保守型权威3、政治领袖在政治方面的作用有( ABCDE )A、率领本阶级的政治力量夺取政权B、进行决策,管理国家C、正确使用各种人才D、协调各种政治关系E、处理好各种国际关系4、政治行为的特征有( ABCDE )A、受约性B、目的性C、渗透性D、复杂性E、作用的多样性5、个体的政治行为主要有( AB )A、公民的政治行为B、政治家的政治行为C、阶级的政治行为D、国家的政治行为E、政党的政治行为6、下列属于政治动机的有(BCE )A、利益动机B、权力动机C、地位和声誉动机D、成就和交往动机E、追求和实现社会理想的动机7、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是( ABC )A、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实现其现代化B、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C、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D、深化学校教育,丰富人们的科学知识E、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进行抵制和斗争8、政治文化结构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他们是( ABC )A、政治意识形态B、政治价值观C、政治心理D、政治信仰E、政治态度9、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传统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 AB )A、血缘关系B、君权神授C、国家强制力D、暴力统治E、议会制10、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国家政治权威来源于( ABCDE )A、暴力B、政党C、议会D、选举E、革命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们对魅力型权威领袖的服从常常表现出_____信徒__________的服从。

《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七)(第13—14章)2

《公共行政学》综合练习(七)(第13—14章)2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合练习题(七)(第13—14章)第十三章法治行政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

2.在近代英国,哈林顿是第一个论及国家政治与法律的关系的人。

3.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法治论者是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虽然都属于启蒙思想家,但法治观念也不完全相同.孟德斯鸠注重的是“法的精神”。

卢梭则以人民主权学说为核心。

4.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等方面.5.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行政机关组织法规定,大都以概括之语言,划定各机关的职责范围;二是由单行的实体法,规定某一具体事项由哪一行政机关管辖。

6.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度是规划、起草、审查、决案、签署公布和备案.7.规划是行政立法的启动步骤。

一般而言,立法规划分为五年规划和年度规划。

8.国务院对行政法规的审议,一般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来进行。

9.行政法规和规章审议通过后,须经行政立法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部门规章由相应的部门首长签署;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或市长签署.10.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1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12.《立法法》对制定行政法规主要规定的程序是:(1)立项和起草;(2)听取意见;(3)法规草案的审查;(4)决定;(5)公布;(6)刊登.13.国务院行使立法监督权的工作机构是国务院法制局,它具体负责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管理工作,即立法监督工作。

14.行政复议的全面审查原则包括合法性审查和适当性审查两个部分。

15.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行政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6.人民法院裁定的管辖有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三种.17行政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 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诉讼中止、诉讼终结与期间、送达等。

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

第11章政治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政治管理的主体是()A 政府B 政党C 社团D 法庭2、政治领导的核心()A 政治管理B 政治统治C 政治决策D 政治规范3、我国改革中政策制定属于()A 理性决策模式B 渐进决策模式C 综合观察决策模式D 实事求是型决策模式4、政治决策的程序分4个阶段,下列这4个阶段的顺序已被打乱,排列正确的是()(1)、设计多种方案(2)、收集情报,确定有限的目标(3)、抉择方案,付诸实施(4)、进行方案验证A (1)(2)(3)(4)B (4)(3)(2)(1)C (2)(3)(4)(1)D (2)(1)(4)(3)5、统治力是()A 靠信任和共识B 靠心理上的感召C 靠权势D 从内部驱使6、权威是指()A 自愿服从B 支配的形式C 强加于他人的力量D 以惩罚的手段为后盾7,决策者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和认识作出合乎理性的决策,这种政治决策的行为模式属于()A.理性决策模式B.渐进决策模式C.综合决策模式D.分析决策模式8,以现行政策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比较之后,作出现行政策哪些地方应该修改、哪些地方应该增删的决策,这种政治决策的行为模式属于()A.理性决策模式B.渐进决策模式C.综合决策模式D.分析决策模式9,提出了收集和分析政策信息的特殊程序和决定资源分配的策略,这种政治决策的行为模式属于()A.理性决策模式B.渐进决策模式C.综合观察决策模式D.分析决策模式10,政治管理的目标是()A.为了维护政治统治合保障社会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B.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C.实现阶级统治的目的D. 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公域”范围的是()A 政治制度B 学校C 工作场所D 公民的政治态度2、下列属于政治管理特征的是()A 相对性B 单向性C 后果性D 专政性3、治道的含义是()A 在管理一国的经济或社会事务中运用公共权力的方式B 政权的形式C 履行政府职能的方式D 政府计划、规划和实施政策的方式4、领导的职能有()A 判断职能B 指导其团体实现目标的途径C 管理经济事务职能D 动员职能5、政治决策除具有一般决策的特点,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A 预测性B 公共决策C 权威性D 风险性6、对于渐进决策模式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可操作性B 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容易出现失误C 缺乏预见性D 容易导致政策多变,不稳定7、现代政治决策与传统政治决策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A 程序性B 经验性C 阶段性D 间断性8、政策体系由()构成的A 政策战略B 政策动力C 政策模型D 政策实施9、在现代社会,政治信息的沟通越来越复杂,因为()A 科技的发达,沟通工具的先进B 现代社会信息的专业化和复杂化C 公众对许多政治问题非常生疏D 如果对决策者的行动缺乏一般的了解,政治共识难以达成10,实行理性决策的途径在于()B.在决策之前,全面寻找被选行为方案C.考察每一种可能性选择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D.具备一套价值体系,作为从全部备选行为方案中选定其一的选择准则。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14章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第14章

第13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总供给答: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是1年)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社会总供给是由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两部分构成的。

国内供给,即国内生产总值减去不可分配的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从生产角度来说,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从分配角度来说,它是这些部门的劳动者个人收入、税金、利润、利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项目之和;从使用角度来说,它是最终使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库存及净出口的产品和劳务。

不可分配的部分,是指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内的林业和畜牧业自然增长部分。

国外供给,是指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是以本币为计量单位的,所以对进口值的计量,也应以本币为单位。

社会总供给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社会总供给=国内供给+国外供给=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不可分配部分)+进口总值。

2.社会总需求答: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下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三部分构成。

①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消费品的需求。

由于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的,因此又称消费支出。

从构成上看,社会消费需求包括公共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两部分。

②投资需求作为一个总量范畴,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的需求。

由于对各种投资品的需求,一般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表现出来,因此又称投资支出。

从构成上来说,社会总投资需求,既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需求,又包括对流动资产的投资需求。

③国外需求,是指海关统计的出口总值。

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可用公式表示:社会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社会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出口总值。

3.投资需求答: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如1年)内对投资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军事理论复习题汇总

军事理论复习题汇总

国政13军事理论复习题第一章一: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

因为人们从事战争的工具和手段,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所提供和决定的。

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只要是依靠人的体能,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人们只能用手工制作的冷兵器进行战争。

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机器化、电气化和大规模化,人们大量运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从事战争,战争的能量释放形式从体能为主转变为热能和核能。

由于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信息化战争出现。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新军事变革作为军事领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的根本变革:1、武器装备的飞跃。

表现为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战效能极大提高。

2、军事理论的新发展。

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运用,建立在新物质基础上的军事理论涌现,并在战争实践中逐渐成熟,形成新的体系。

同时,军事理论创新机制也在发生着变化。

3、编制体制的新变化。

国家军队编制体制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变革。

具体表现为领导指挥体制由纵长形树状变为扁长形网状;部队趋于小型化、轻型化、多能化、一体化;组建专门信息战部队;空间力量成为武装力量重要组成部分。

4、作战方式的根本改变。

在信息时代,作战手段是以信息系统为纽带联成一体的武器体系,作战方式则是网络中心战。

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三方面:集中兵力向分散配置转变;基于摧毁作战向基于效果作战转变;顺序作战向并行作战转变。

三: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军事系统的信息化改革。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1、信息技术是变革的技术支柱。

2、信息能力成为军事能力的核心。

2、信息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战争形式。

4、信息化建设将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成败的关键。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13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经典习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名词解释1.食利阶层答:食利阶层是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脱离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垄断资本家组成的阶层。

占人口极少数的垄断资本家,依靠对国内外人民的剥削,在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们通过攫取的巨额货币资本,把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作为进一步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

他们投资和参与众多的公司,这些公司分散于许多部门和行业,甚至分布于世界各地。

他们不可能一一地进行具体的管理,而只能通过雇佣大量的经理和技术人员来代为经营。

以“剪息票”为生而不参加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食利者增加了,他们依靠握有大量股票和债券而获得的股息和利息,使他们可以过着穷奢极侈的寄生生活。

二次大战后,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也更加集中在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手里。

日益扩大的食利阶层不仅直接无偿地占有巨额的国民财富,而且为了满足他们腐朽的寄生生活,还发展了许多专门为之服务的行业和部门,如赌博、贩毒等。

食利阶层的出现表明,资本家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已经是多余的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的赘瘤。

2.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指被剥夺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团。

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中,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之一(另一个是资产阶级)。

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

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

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是一个国际性的阶级,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无产阶级都具有同样的利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毛特概论第十三章习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第十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 )a. 和平与发展b. 改革和开放c. 竞争和协调d. 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2.( )决定了我国不仅自己永远不称霸, 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a.世界格局b.综合国力c.地缘政治d.社会主义性质3.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b )基础原则的基础上.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平等友好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认为( )a.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b.世界大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c. 世界大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d.世界大战是不可能避免的5.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则是( )a.互不干涉内部事务b.独立自主c. 互相尊重d. 完全平等6.和平与发展反映了( )a.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b.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c.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迫切要求7.邓小平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欧日大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 )国家a. 独立自主b. 社会主义c.人口第一d.热爱和平8.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地区冲突b. 霸权主义c. 单极世界d. 社会制度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 国际恐怖主义c. 核军备竞赛d. 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10.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 和平问题b. 发展问题c. 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d. 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11.两极格极已经终结,世界正朝着( )a. 多极化方向发展b. 超级大国主宰的单极化方向发展c. 和平方向发展d. 大国集团主宰的方向发展12.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 )a. 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上b.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c. 充分发挥联合国重要作用的基础上d. 世界各国的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13.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 )a. 性质决定的b.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c. 国际环境决定的d.政策决定的14.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 )a. 科技的发展b.经济力量的发展c.军事力量的发展d. 综合国力的发展1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b.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d.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互补互利、共同发展1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 )a. 独立自主b.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c. 坚持和平共处原则d.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17.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 )a.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和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b. 不参与地区论坛c. 不参加任何国际性文化论坛d.不参加任何国际性经济组织18.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 )a.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19.发展中国家要走自立更生之路,就要( )a.反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南南合作20. 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 )a.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b.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c.中国首次制定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d.欧盟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二.多项选择题1.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a.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一句是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c.一句是我们不与任何国家结盟d.一句是我们的对外政策是既定的e.一句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有了深刻的调整,大国之间今年纷纷建立“伙伴关系”,这中关系( )a.是一种既非对立,也非结盟的关系b.是一中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发展友好、互不对抗的关系c.是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国家关系d.总体上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合法展e.是以防第三国为目的的,从长远看,将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使大国之间的对抗呈集团化3.我国对外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其好处在于( )a.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b.我们同谁都往来,同谁都交朋友c.说公道话,办公道事d.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谁e.可取得最大利益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时,邓小平提出对与国际局势要( )a.冷静观察b.稳住阵脚c.不要惊慌d.沉着应对e.决不当头5.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兄弟党关系的重要原则是( )a. 独立自主b. 完全平等c.互相尊重d.互不干涉内政e. 坚持马克思主义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a.彼此了解,相互了解b. 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全提c.发展经济是维护经济的基础d.和平和发展两个问题是当代世界主题7.国际形势总的趋势( )a.由紧张趋向缓和b.由对抗转向对话c.由缓和转向紧张d.复杂多变,动荡不安8.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 )a.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d.我国的国情决定的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a.一个有机的整体b.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c.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d.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0.“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进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a.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b. 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c.美国偏袒以色列d.伊拉克战争的爆发e.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三.简答题1.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2.我们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四.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和国际形势,阐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论述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两个小时前,盟国空军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持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

政治学第13章_政治参与

政治学第13章_政治参与
政治学原理 第十三章 政治参与
我们认为,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 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 活的政治行为。 活的政治行为。
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 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政治学原理
第十三章 政治参与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政治参与的涵义。 2.了解政治参与形式和类型。 3.了解政治参与的作用。 4.了解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特征、及经验和教训。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众的政治参与要求日益增加。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参与的方 式,政治参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和政治 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 关键词 政治参与
政治学原理
第十三章 政治参与
3、主动接触 主动接触
与投票和选举活动这些模式化、程序化的参与行为相反,公民个人因为自 己的特殊利益而主动与政治官员接触,陈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公共的或私 人的利益问题),这种参与被称为公民的主动接触。 过去,我们的协商对话制度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建立起政治 官员与公民的有机联系机制,政治官员的升迁不受民众的臧否的制约,势必 会使他们漠视民众的呼声,因而压制了民众的主动参与精神。
第二篇 政治意识
第三章 政治文化 第四章 意识形态 第五章 政治社会化
1.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1.国家理论 1.政府体制 1.政党理论 1.利益集团
第三篇 政治体系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国家 政府 政党 社会力量 政治人
2.国家类型与国家形态 2.中央政府 2.政党制度 2.新兴社会组织 2.政治家 2.政治统治的过程与方式 2.公共治理的模式 2.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2.政治革命 3.政治统治的类型与规律 3.公共治理的实践 3.政治参与的作用 3.新闻媒体 3.行政机关

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谢地、宋冬林《政治经济学》(第5版)-章节题库-第13章 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13章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一、名词解释1.社会总资本答:社会总资本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彼此发生着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但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2.社会总产品答: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

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而它的实物形态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则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即第一部类(Ⅰ)和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即第二部类(Ⅱ)。

每个部类中包括若干生产部门,每个部门中又包括若干企业。

3.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答: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其特点是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不进行资本积累。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①第Ⅰ部类新创造的价值产品必须全部用于补偿第Ⅱ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产品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部分必须能够维持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需要,即Ⅰ(v +m)=Ⅱc;②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品的需要相等,即Ⅱ(c +v+m)=Ⅰ(v+m)+Ⅱ(v+m);③第Ⅰ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第Ⅰ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全部用来补偿两大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即Ⅰ(c+v+m)=Ⅰc+Ⅱc。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试题与习题第一章一.单选1.()是第一个使政治学获得独立、同论理学彻底分家的人。

A.亚里士多德B. 马基雅维利C.马丁.路德D.韦伯(B)2.以下哪一观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关于政治的基本特征?()A. 政治是要争取和保持政权B. 政治是阶级斗争C.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表现D. 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C)3.政治关心的权威性的分配是指()。

A. 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分配B. 对整个社会分配具有权威性的政策C. 直接影响社会每一成员利益的分配D. 对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分配(B)4.政治参与者处于总体冲突之中和没有意识到共同利益,每一方采取的策略是追求全面的胜利,结果是输家多于赢家甚至都是输家。

这样一种政治情形属于()。

A. 非零和博弈B. 积极的非零和博弈C. 消极的非零和博弈D. 零和博弈(C)5.政治参与者有分歧,但存在共同利益,为此他们采用的典型策略是讨价还价,结果是赢家多于输家或者每一方都是赢家。

这样一种政治情形属于()。

A.非零和博弈B.积极的非零和博弈C.消极的非零和博弈D.零和博弈(B)6,博奕的核心是()A. 严格遵照规则B. 一定要有局中人C. 局中人在追求目标时要依赖其所掌握的资源D. 策略的运用(D)7,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中,主张政治的过程或政府的过程被看成是彼此相吸引并相互排斥的团体构成的系统,政府的决策是利益集团和政府机构各自的要求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理论属于()A. 政治系统论B.结构——功能分析C.沟通理论D.团体理论(D)8,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中,政治系统论得代表人物是()A.戴维.伊斯顿B.阿尔蒙德C.卡尔 .多伊奇D.阿瑟.本利特(A)9,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中,主张政治的分析应调查系统或社会成员之间的正式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目的(功能),这种理论属于()A. 政治系统论B.结构——功能分析C.沟通理论D.团体理论(B)10, 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中,沟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戴维.伊斯顿B.阿尔蒙德C.卡尔 .多伊奇D.阿瑟.本利特(C)二.多选1.历史上人们关于政治的观点有()。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15)章 【圣才出品】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15)章 【圣才出品】

第十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3.1复习笔记一、文化与政治文化1.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内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的角度讲,文化就是“人文化”的过程和结果,它体现为“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人在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生存方式,包括在“人文化”改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

从狭义的角度讲,文化是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对自然与社会的精神反映,即所谓的“精神文明”。

(2)政治文化的内涵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

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2.政治文化的特性(1)稳定性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2)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

(3)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

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

二、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政治学对政治文化的研究体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

前者主要说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之间的一般关系,分析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归纳政治文化的不同类型;后者则通过民意调查、数据分析,预测民众政治行为的可能倾向和对某一政策的可能态度。

总结政治文化研究成果,可以将政治文化研究的一般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文化分布研究(1)同质文化通过社会调查,如果发现大多数公民对某些基本问题持有大体一致的看法,那就说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是高度一致的,属于同质性文化。

克鲁格曼第十一版13章答案

克鲁格曼第十一版13章答案

克鲁格曼第十一版13章答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答:发展中国家是指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评价标准主要是这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相对比较低,通常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引力模型答:引力模型是用来表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与两经济体的GDP和距离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

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Tij=A×Yia×Yjb/Dijc其中,Tij是i国与j国的贸易额,A为常量,Yi是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j是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j是两国的距离。

a、b、c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3.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用来度量一国境内的生产量的指标。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以及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概念不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

4.服务外包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政治经济学第十三章(陈鹏)

政治经济学第十三章(陈鹏)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真题回顾(二十)
3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C.发挥国有经济对稳定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D.保证混合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 E.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 业可以有所不同
真题回顾(八)
36.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都占优势 C.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集体经济 D.集体经济的比重大于国有经济 E.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A.承包经营形式 C.资本组织形式 )。 )。
真题回顾(十四)
19.我国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必须 占支配地位的是( )。 A.私营经济 B.国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营经济
37.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
A.混合所有制经济 D.中外合营经济
)。
C.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真题回顾(十五)
1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劳动者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 D.市场经济
44.简述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243)
真题回顾(三)
16.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A.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D.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A.产权 B.经营权 C.管理权 )。 D.支配权
37.我国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 A.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C.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考点精析司法制度是司法系统内权力结构及其运行的各种具体制度的总称,是具体实施、执行、落实国家司法权力的制度的总和。

司法制度主要包括:A:司法组织制度;B:司法工作制度;审判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制度的特质。

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平等审判原则;B:民主审判原则;C:独立审判原则: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两审终审制度;B:公开审判制度;C:合议制度;D:回避制度;E:陪审制度;F:审判监督制度;人民法院的职权包括专有职权和特殊职权。

人民法院分为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的职权包括:A:审判监督权;B:侦查监督权;C:执行监督权;D:立案侦查权;E:公诉权;F:民事、行政诉讼参与权;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检察机关的活动原则有:A:法制原则;B:检察独立原则;C:双重领导原则;侦查特指刑事侦查。

侦查任务包括:A:收集证据;B:查明案件事实;C:查缉案犯;D:追缴赃物赃款;E:防止和减少犯罪;侦查的程序有:A:询问犯罪嫌疑人;B:询问证人、被害人;C:勘验、检查;D:搜查;E:扣押物证、书证;F:鉴定;G:通缉;侦查的强制措施有:A:拘传;B:取保候审;C:监视居住;D:拘留;律师是社会法律服务工作者,律师资格包括:律师的从业资格、执业资格。

执业律师主要有专职、兼职和特邀律师三类。

我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都设有专门机构对律师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

《律师法》对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责任作了规定。

我国律师事务所可分为:A:国资律师事务所;B:合作律师事务所;C:合伙律师事务所;D:个人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法律活动:指的是律师所能从事的业务活动的范围。

律师的权利是指律师在执行职务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律师的义务是指律师依法应为一定行为或一定不行为的范围和限度。

在我国担任法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犯罪受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不得担任)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23周岁;C: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工作满两年,或者法律学士,工作满一年的或者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

当事人如果对于一审的判决和裁定不服,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检察院如果确认为有错误,可以按程序向一级法院提出抗诉,要求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次审判,上一级法院对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所做出的判决和裁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终审判决和裁定。

在我国,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检察院之间是“领导关系”。

我国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了双重领导原则,指的是地方各级检察机关既受同级地方权力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

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高级人民法院”。

我国的法院有普通法院与专门法院之分,普通法院包括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组成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法院根据特定的组织系统或按照审判案件的特殊性质而设置。

目前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森林法院。

在我国主要行使司法解释权的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为最高审判机关,有权对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法令等问题做出解释。

这种解释权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

按现行《宪法》规定,不属于地方政权权力的是“法律监督机关”。

本题考核对检察机关性质的领会,《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它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

检察权是指依法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全体公民遵守宪法与法律的权力,是该国家维护法制统一和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一种特殊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事务所”。

可以设立地方律师协会的是“设区的市”。

八届人大于“1996年5月”通过了《律师法》。

现阶段我国的《法官法》将法官分为“12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于“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我国法律规定,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23岁”的公民都可以被选为陪审员。

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检察委员会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律师的自律性组织是“律师协会”。

刑事诉讼的诉讼监督机关是“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选举和罢免。

律师事务所的发起人必须有“3年”以上的执业经验。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地方各级人大”选举和罢免。

司法工作制度包括:A:审判制度;B:检察制度;C:侦查制度;D:执行制度;E:律师制度;我国的专门法院目前包括:A:军事法院;B:海事法院;C:森林法院;D:铁路运输法院;我国法定的审判组织形式有:A:独任庭;B:合议庭;C:审判委员会;我国的检察制度包括:A:公诉制度;B:审判监督制度;C:侦查监督制度;D:执行监督制度;E:对公职人员实行法律监督的制度;根据《检察官法》规定,以下属于检察官的是:A:检察长;B:副检察长;C:检察委员会委员;D:检察员;E:助理检察员;我国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现行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竞争上岗;B:检察员晋升考试;C:上、下级检察机关干部交流;D:领导职务任职资格考试;以下人员不得担任律师的有:A:现役军人;B:从事法律研究并有高级职称的人员;C:公证机关公证员;D:各级党委、纪检委、政法委的现职人员;律师协会的任务有:A:保障律师依法执业;B:组织律师进行业务培训;C:进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监督;D:组织律师开展对外交流;E: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律师事务所年检时应向住所地司法行政机关提交的材料有:A:律师的纳税凭证;B:律师事务所的纳税凭证;C:律师事务所年度执业情况报告;D:经审计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E: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副本);第一。

司法制度有何重要性?1.司法制度直接关系到宪法、法律制度的实施,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直接保障。

2.司法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总体职能的实现,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直接保卫性制度。

第二。

怎样认识审判制度的性质?1.审判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判制度具有法律制度的特质。

第三。

我国审判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之下的国家机关职能分工上的独立。

审判制度是由全国人大制度来决定的。

2.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3.平等审判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是对一切人的犯罪都要依法加以追究,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二是对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依法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4.民主审判原则;体现在我国人民群众有权对审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人民法院和审判人员的违法实施行为可以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

第四。

我国人民法院拥有哪些职权?1.审判权。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

2.司法解释权。

最高人民法院作为最高审判机关,有权对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适用法律、法令等问题做出解释。

这种解释权对下级人民法院具有约束力。

3.指导权。

是指我国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的职权。

4.司法行政权。

各级法院机构都设有主管审判工作的相应组织,行使有关审判行政方面的职权,但是由于不享有关键的人事任免权,因此我国法院的司法行政权是有限的。

5.司法建议权。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发现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不法行为时,有权向相应机关提出建议做出处理。

第五。

简述我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1.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1)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大和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3)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工作。

2.检察机关内部实行检察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

3.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1)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

2)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

3)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六。

我国检察机关活动的原则是什么?1.法制原则: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得超越这些职权。

2.检察独立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双重领导原则:指的是四方各级检察机关既受同级地方权力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

第七。

怎样认识律师的执业资格?1.品行良好。

2.具有律师资格。

3.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注意:有下列情况的人员,即使具有律师资格,也不予以颁发执业证:A: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B: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除外;C:被开除公职或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第八。

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具备哪些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2.有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资产。

3.有符合本法(即律师法)规定的律师。

4.发起人必须能够专职从事律师业务的律师,发起人必须有3年以上的执业经验。

第九。

律师事务所应承担哪些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6、不得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及不正当竞争;2.不得从事其他任何经营性活动;7、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依法纳税;3.应当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指导;8、统一收取费用、入账;4.应当按规定设立事业发展、执业风险、社会保障和培训等项基金;5.建立健全人事、财务、业务、收费等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

律师的法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根据《律师法》第25条规定:“律师业务是指执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范围”。

该条款包括:1.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

2.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3.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4.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5.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6.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

7.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论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审终审制度。

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