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氯气[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氯元素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促进“科学探究”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已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结合氯气的物理性质,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加热盛有二氧化锰、浓盐酸的烧瓶,瓶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 (2)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3)闻氯气气味时,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 (4)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内加水,盖严后振荡,瓶内气体颜色变浅,液体变为黄绿色() (5)氯气易液化,在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答案 (1)√ (2)√ (3)√ (4)√ (5) √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主要反应现象:①与钠反应:2Na +Cl 2=====△2NaCl ,产生大量白烟;②与铁反应:2Fe +3Cl 2=====△2FeCl 3,产生大量棕褐色烟;③与铜反应:Cu +Cl 2=====△CuCl 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氯气,还原剂是金属单质(钠、铁、铜)。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1)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慢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②燃烧结束后,抽去盖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璃片,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 2+Cl 2=====点燃2HCl 。
(2)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反应瞬间完成,放出的热量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C.8 s时,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0~2 s)>v(2~4 s)
解析 6 s之后氯气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容器 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因而压强不变,故A正确; 6 s时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不会停止,仍在进行,故B错误; 在8 s时是平衡状态,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C正确; 0~2 s生成氯气0.30 mol,2~4 s生成氯气0.09 mol,可知0~2 s内反应生成 Cl2的平均反应速率大,故D正确。
2S气中
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
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
解析 18O2的加入定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3,同时含有18O的SO3又 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得SO2和O2中也含有18O,因此18O存在于SO2、 O2、SO3这三种物质中。
_是___ 不__一__定__
混合气 体的 M
当m+n≠p+q时,M 不一定 当m+n=p+q时,M 不一定
_是__ _不__一__定__
(2)恒温恒容条件下,用“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时,要特别关 注反应前后是否有非气态物质参与反应,如
密度ρ
关注各物质的状态
C(s)+CO2(g) N2(g)+3H2(g)
2.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为零 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D.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等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解析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属于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 是都不为零,故A错误;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浓 度不变,但是各组分浓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当反应体系中各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不等于生成 物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微专题六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与应用
[快速记忆] 标准状况非气体,摩尔体积无法算; 气体须在标况下,牢记此点防错点; 物质混合寻简式,微粒计算并不难; 物质状态须牢记,阿氏常数是热点。
相关
链接 (1)物质分子中的电子数(或质子数)计算方法 ①依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先确定组成该物质各 元素原子的电子数(或质子数)。如水中氢元素原子的电子数(或质子数) 为1,氧元素原子的电子数(或质子数)为8。 ②根据该物质的分子组成,计算其分子中的电子数(或质子数)。如水分 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中的电子数(或质子数)为1×2 +8=10。
(2)一定量的物质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具有相同最简式的不同物质,当质量相同时,所含的分子数不同,但原 子数、原子中的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数都相同。 ①16 g O2与16 g O3含有相同的原子数、电子数等; ②16 g O2和O3的混合物中共含有NA个氧原子; ③46 g NO2与N2O4的混合物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④42 g C2H4与C3H6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9NA; ⑤64 g S6与S8的混合物中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2NA。
①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0.1NA
②标准状况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1 mol·L-1 Mg(NO3)2溶液中含有NO- 3 的数目为2NA
④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C.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解析 6.02×1022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H原子0.2NA个;在0 ℃、 101 kPa即标况下时,22.4 L H2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其中含有2NA个氢原子;NA个 一氧化碳分子是1 mol,质量是28 g,0.5 mol甲烷的质量是0.5 mol×16 g·mol-1=8 g, 二者的质量比为7∶2。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教案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1节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__钠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氯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钠的原子结构 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 常温加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结论①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大于煤油,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②钠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温下:4Na +O 2===2Na 2O ,白色加热时:2Na +O 2=====△Na 2O 2,其中O 为-1价 ③条件不同,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2)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钠只显+1价,如Na 与Cl 2在点燃条件下可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 。
(1)金属钠能存放于煤油中,也可存放于CCl4中()(2)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3)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4)实验中取出的药品都不能再放回原瓶()(5)等质量的钠无论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还是它们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均相同() 答案(1)×(2)×(3)√(4)×(5)√1.在实验室中,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提示钠密度比石蜡油或煤油大,能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失电子________多(填“第一块”“第二块”或“一样”,下同),生成产物的质量______大,试着写出你的理由。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本章总结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2
本章总结知识网络建构ZHISHIWANGLUOJIANGOU热点专题突破REDIANZHUANTITUPO 专题一 溶液所含离子的综合推断1.该类题的解题思路离子推断可以把实验操作、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电荷守恒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其一般解题思路:根据反应操作及反应现象判断一定含有的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判断一定不含的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判断含有的其他离子―→最后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
必须注意两点:(1)所加试剂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影响;(2)运用电荷守恒判断溶液中含有的其他离子时要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
2.解题过程中的“四项基本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熟记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 2+、Fe 3+、Cu 2+、MnO 、CrO 、Cr 2O )。
-42-42-7(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存在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情况等)。
(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既含有阳离子,又含有阴离子,且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进出性原则:通常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例1 某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检测次数溶液中检测出的物质第一次KCl 、K 2SO 4、Na 2CO 3、NaCl 第二次KCl 、BaCl 2、Na 2SO 4、K 2CO 3第三次Na 2SO 4、KCl 、K 2CO 3、NaCl(1)三次检测结果中第________次检测结果不正确。
(2)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提示:Ag 2SO 4微溶于水),该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第一步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检验CO 并将其除2-3去;第二步 加入过量的Ba(NO 3)2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是人类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发现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并据此改变或创造物质。
如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从氯原子的结构认识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种类认识氯水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常通过观察宏观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并分析推理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从微观的角度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把宏观的物质(气、固、溶液)的相关量经过计算转换成物质的量,然后通过分析物质微观的构成,计算出某种微粒数目。
即通过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借助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可以把物质的宏观量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例1(高考组合)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2018·全国卷Ⅰ,10B)B.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2017·全国卷Ⅱ,8C)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4N A(2016·全国卷Ⅰ,8D改编)D.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2017·浙江选考,22B)答案 A解析氩气是单原子分子,1 mol Ar含18 mol质子,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2.24 L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态,C项错误;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D项错误。
分析“物质状态”→气体所处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计算物质的量→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计算微粒数目。
例2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若光解0.02 mol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 g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 L(标准状况)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 mol钠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答案 D解析光解0.02 mol H2O可产生0.02 mol H2,则生成H2的质量为0.04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 L,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408×1022,故A、B、C错误。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教案必修第一册第1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二、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归纳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和特征。
能从多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上收集证据,并能依据证据认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能准确的利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即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等。
建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2019·全国卷Ⅲ,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水中的NO-3、SO2-4、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答案 A解析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的原理是:当含有Na+、Ca2+、Mg2+等阳离子及SO2-4、Cl-、NO-3等阴离子的原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阳离子被树脂所吸附,而树脂上可交换的阳离子H+则被交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阴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当含有无机酸的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水中的阴离子也被树脂所吸附,树脂上可交换的阴离子OH-也被交换到水中,同时与水中的H+结合成水。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总数增加,A错误。
【例2】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Cu2+、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SO2-4、CO2-3、NO-3中的某一种。
现做以下实验: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 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呈蓝色。
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2节第2课时离子反应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离子反应自主学习1.离子反应(1)定义:在溶液中□01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酸、碱、盐在溶液里都能发生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只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复分解型离子反应才能发生。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02难溶的物质:CaCO 3、BaSO 4、AgCl 、Cu(OH)2等。
②生成□03挥发性的物质:CO 2、NH 3、H 2S 等。
③生成□04难电离的物质:H 2O 、CH 3COOH 、NH 3·H 2O 等。
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
(2)书写方法[以稀H 2SO 4和Ba(OH)2溶液反应为例] ①写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如:H 2SO 4===□052H ++SO 2-4,Ba(OH)2===□062OH -+Ba 2+。
②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确定发生反应的微粒、产物及数量关系:③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2H ++2OH -+□07Ba 2++SO 2-4===□082H 2O +BaSO 4↓课堂探究一、离子反应的实质向10 mL 0.01 mol/L的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0.01 mol/L的H2SO4,会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溶液红色逐渐变浅,当滴加至10 mL 0.01 mol/L的H2SO4时,红色褪去。
1.未滴加H2SO4前Ba(OH)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哪些?提示:Ba2+和OH-。
2.滴加稀H2SO4时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产生白色沉淀是生成了BaSO4,即溶液中的Ba2+和加入的硫酸中的SO2-4反应生成BaSO4,而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中的OH-和加入的硫酸中的H+结合生成了H2O。
1.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是: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离子是指自由移动的离子),原因是生成沉淀、难电离的物质、挥发性物质。
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既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元素组成、性质表现及其实际应用;又能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预测或解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实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Ⅰ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两溶液不反应B.Ⅰ中的白色沉淀为CuCl2C.Ⅰ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H++Zn===Zn2++H2↑D.Ⅰ中发生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答案C解析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A项错误;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B项错误;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C项正确;有离子参与反应,是离子反应,D项错误。
例2某学习小组以氢氧化钡、水、硫酸为实验对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氢氧化钡与硫酸在溶液中能发生________(填字母)反应。
a.复分解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2)加水后,灯泡变亮的原因是氢氧化钡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过程Ⅰ中灯泡变暗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用硫酸钠溶液替代稀硫酸,重复实验进行对照。
Ⅰ硫酸钠溶液中SO2-4的浓度与稀硫酸中SO2-4的浓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Ⅰ加入硫酸钠溶液过程中灯泡不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第三节物质的量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与应用,利用物质的量将宏观的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个数联系起来,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解决问题。
2.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建立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之间计算的思维模型。
一、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1)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①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②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合体数目的多少(√)③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④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⑤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物质的量概念的多角度理解(1)专有化: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微观化: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只用于表示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的数量。
(3)具体化: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必须具体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 mol氢的表述是错误的,没有指明氢元素微观粒子的名称。
(4)集体化: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例:5 mol H2O、0.5 mol H2O。
2.阿伏加德罗常数(1)已知1个12C的实际质量为1.993 3×10-23 g,则12 g 12C所含碳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基准量为0.012_kg_12C中所含的原子个数,近似值为6.02×1023。
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本章核心素养聚焦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既能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类别、性质表现及实际应用,又能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或解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实质,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本章的表现:从物质的类别看,研究铁、铝及其化合物共性及特殊性;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不同价态的含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能推导相关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例1】(2019•合肥市双墩中学第三次月考)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共有()①小苏打②硫酸铝③氯化亚铁④磁性氧化铁⑤氢氧化铁A. 3种B. 4种C. 5种D. 2种答案B解析①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为Na2cO3+ CO2+ H2O==2NaHCQ ;②硫酸铝不能由化合反应生成;③铁和氯化铁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为Fe +2FeCl3===3FeC2 ;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磁性氧化铁,反应为3Fe + 2O广电暨Fe3O4;⑤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化合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 2H2O +O2===4Fe(OH)3。
【例2】(2018•鄂尔多斯第一中学期中)(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铁粉、锌粉、0.1 mol-L-1 FeCl3溶液、0.1 mol-L-1 FeCl2溶液、KSCN溶液和新制氯水来探究Fe2+、Fe3+的氧化性、还原性,并利用实验结论解决一些问题。
①用上述所给物质写出体现Fe2+具有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③该兴趣小组为探究*«2+具有氧化性”,提出了向FeCl2溶液中加入锌粉,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Fe3+、Mn2+、H+、MnQ-> H2O和一种未知离子X,已知MnO-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X离子是,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2FeCl2+Cl2===2FeC!②浅绿色不变色③ Fe2++Zn===Zn2++Fe(2)Fe2+ MnO-+5Fe2+ + 8H+===Mn>++5Fe3++4H2O解析⑴①在反应中Fe2 +作还原剂,体现其还原性,因此应选择氧化剂,所以选用氯水,发生的反应为ZFeJ + Cl2===2FeCl3。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1.判断或预测物质的性质
例如锌和铁都是金属单质,已知它们均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某些酸反应、
与某些盐反应等。又知铝也是金属单质,则铝也应具有锌、铁等金属单质的一般性 质。
2.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物质
例如在①磷酸(H3PO4)、②氢氧化镁[Mg(OH)2]、③氧化钙(CaO)、④氯气(Cl2)、⑤ 氢溴酸(HBr)等物质中,具有酸的通性的是①⑤。
答案
A
【例3】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氢氧化镁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解析
能改写成离子形式的为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故 H++OH-===H2O 表示
的是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化学反应。A 中氢氧化镁为难溶性弱碱,不能改写 成离子形式,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Mg(OH)2+2H+===2H2O+Mg2+;B 中生成难 溶性盐 BaSO4 ,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 + 2OH + 2H + SO 2 4 ===2H2O +
【例1】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BaCl2、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
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
实验。 (1) 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发现 Na2CO3 溶液也显碱性,于是将 Na2CO3 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方案Ⅱ两组物质间任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表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和重点知识的强调。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学术文献、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参考和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7. 教学指导材料:准备教学指导材料,如教学PPT、讲义、练习题等,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模型或元素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电子天平、烧杯、试管等,以及安全器材,如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海报或宣传画,以增加学习氛围。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本章复习提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本章复习提纲错误!错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1.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分析时,要抓住阿伏加德罗定律中的“四个相同”,即同温、同压、同体积,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气体分子数(或相同的物质的量)。
例如:(1)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氮分子的质量比等于8∶7。
(对)(2)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22.4 L所含分子数为N A。
(对)(3)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2。
4 L所含原子数为2N A。
(对)(4)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气体和SO2气体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 A。
(错,因为虽然两种气体分子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等,但没确定CO2和SO2具体的量)2.一定量的物质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这是考查范围很广的一种题型。
粒子常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有相同最简式的不同物质,当质量相同时,所含的分子数不同,但原子数、原子中的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数都相同。
例如,16 g O 2与16 g O 3含有相同的原子数、中子数等。
(2)如果给出的是物质的质量,则无论所处的外界条件如何,均可通过质量确定物质的量,进而确定微粒的数目.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苯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 6H 6+15O 2――→点燃12CO 2+6H 2O)( )A .2.24 L(标准状况)苯在O 2中完全燃烧,得到0。
6N A 个CO 2分子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
1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 .1 mol 的CO 和N 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批注点拨][解析] 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 苯在O 2中完全燃烧产生CO 2分子的数目,A 项错误;2。
4 g Mg 为0。
2020年高中化学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
第2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熟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
2.会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并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学会焰色试验操作,增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的性质(1)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为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②氧化钠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③氧化钠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2.过氧化钠的性质(1)向盛有淡黄色粉末状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
①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是试管壁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④由上述实验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有氧气和碱性物质生成,过氧化钠有漂白性。
⑤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2↑,氧化剂是过氧化钠,还原剂是过氧化钠。
(2)根据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分析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Na2O和Na2O2都是氧化物;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Na2O和Na2O2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H2O,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吗?提示Na2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了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它属于过氧化物,而Na2O是碱性氧化物。
(2)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自主学习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1)概念反应过程中有□01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02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3)实质反应中有电子的□03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4)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关系①氧化反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04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05升高的反应,物质被□06氧化。
②还原反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07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08降低的反应,物质被□09还原。
③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与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总数□10相等。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2)单线桥法课堂探究 一、氧化还原反应1.初中化学学习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请分析一下CuO +CO=====△Cu +CO 2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提示:该反应过程中CO ―→CO 2是得氧过程,该反应为氧化反应;而CuO ―→Cu 是失氧过程,该反应为还原反应,因此整个反应既包含氧化反应又包含还原反应,化学上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反应有何不同: CuO +CO=====△Cu +CO 2; Fe +CuSO 4===FeSO 4+Cu ; 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
提示:CuO +CO=====△Cu +CO 2和Fe +CuSO 4===FeSO 4+Cu 两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而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 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化学上把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关系图示(2)①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课件:本章核心素养聚焦
量,则生成1
mol
H2时吸收
6c-a-3b 3
kJ 的热量。
思维启迪
(1)化学反应速率是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当外界条件的改变对正逆反应过程 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即升温、加催化剂等,正、逆反应速率最终都加快。 (2)理解化学反应过程是反应物及产物动态变化的过程。当反应达到一定限 度时,反应物及产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但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一 定相等。在计算或比较反应速率时,要紧紧抓住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这一 重要关系,利用“三段式”进行计算。 (3)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为断裂旧化学键和形成新化学键吸收和释放能量不 相等,计算时要紧抓关系式:Q=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Q>0为 吸热,Q<0为放热)
解析 根据图示,N2 与 H2 的总能量比 NH3 的能量高,因此生成 1 mol NH3 要放
出能量;根据反应: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断开
1
mol
N≡N
键,需要吸
收 a kJ 的热量,断开 3 mol H—H 键需要吸收 3b kJ 的热量,形成 6 mol N—H 键放出 6c kJ 的热量,即生成 2 mol NH3 时,放出(6c-a-3b)kJ 的热量,因此生 成 1 mol NH3 要放出6c-a2-3b kJ 的热量。
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在本章的具体体现: (1)理解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因 此可以合理利用传统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如根据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 关系,选择新型汽车燃料,开发新型燃料电池,合理利用地热能、风能、水 能、核能等,从而实现“绿色环保”理念,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发展 模式。 (2)利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选 择适当条件,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品产率,如控制变量,实现工业生产的 最佳产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启迪
分析“物质状态”→气体所处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计算物质的量→分析物 质的微观构成→计算微粒数目。
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_2_._8_N_A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 1个CO分子中含14个电子,则气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14=2.8 mol,电子数为2.8NA。
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是学习和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方 法。如实验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碳酸钠、 碳酸氢钠的性质;实验探究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氯离子的检验 等。要学会根据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并 完成实验,分析处理实验信息给出结论,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 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创 新意识。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化学是人类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发现而形成 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 化规律,并据此改变或创造物质。如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从氯原子的结构认识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从氯水中含有的微粒种类认识氯水的性 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常通过观察宏观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并分析推理 书写反应化学方程式,从微观的角度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把宏观的物质(气、固、溶液)的相关量经过计算转换成物质的 量,然后通过分析物质微观的构成,计算出某种微粒数目。即通过物质的量这一 物理量,借助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可以 把物质的宏观量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隔绝空气
中会生成过氧化钠
√D 过氧化钠可用作航天员 过氧化钠能和CO2、H2O Ⅰ对,Ⅱ对,有
的供氧剂
反应生成氧气
解析 碳酸钠溶液具有较强的碱性,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项错误; 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酚酞变红,但又迅速被Na2O2氧化漂白而褪色,B项错误; 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钠,C项错误; 过氧化钠可以消耗CO2、H2O,产生O2,因此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D项正确。
例4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 A 胃酸过多
碳酸钠可与硫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将Na2O2加入酚酞溶液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Ⅰ对,Ⅱ错,无
酚酞变红色
氢氧化钠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以 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 Ⅰ对,Ⅱ对,有
例5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并探究其性质。反应停止后,取洗 气瓶中无色溶液5 mL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现象a.测溶源自pH,并向其中 pH=13,溶液变红,
滴加2滴酚酞
5 min后褪色
b.向其中逐滴加入盐酸 溶液逐渐变成黄绿色
△ (1)写出利用上述装置制备消毒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M__n_O_2_+__4_H_C__l(_浓__)_=_=_=_=_=__ _M__n_C_l2_+__C_l_2_↑__+__2_H_2_O__、_C_l_2_+__2_N_a_O_H__=_=_=_N__aC__l+__N__a_C_lO__+__H_2_O__。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_0_.4_N__A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 1个CO分子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1个碳原子,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物质 的量为0.4 mol,碳原子数为0.4NA。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浓硫酸作干燥剂),最后收集在气球中。
①气球中收集到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2_8__; 解析 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CO2被吸收,通过浓硫酸时H2O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气 球中的气体为CO。收集在气球中的气体为CO,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例1 (高考组合)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2018·全国卷Ⅰ,10B)
B.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A(2017·全国卷Ⅱ,8C) 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4NA(2016·全国卷Ⅰ,8D改编) D.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2017·浙江选考,22B)
②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__4_.4_8__L__;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2n8CgO·m+oln-1C×On2C=O0.+4 m44olg·mol-1×nCO2=14.4 g , 联立两式解得n(CO)=n(CO2)=0.2 mol,则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CO的体积为 0.2 mol ×22.4 L·mol-1=4.48 L。
例2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 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 L(标准状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 mol钠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解析 光解0.02 mol H2O可产生0.02 mol H2,则生成H2的质量为0.04 g,在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为0.448 L,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408×1022,故A、B、C错误。
例3 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3_6__g_·m__o_l-__1_。
解析 n(混合气体)=22.48.L96·mLol-1=0.4 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1.44.m4 gol= 36 g·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