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12,弟丕七岁,日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
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
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
”欲解印绶去。
掾史涕零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因此吏人佩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瞿但是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
”还府,具以状白安。
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
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犒赏恩礼宠异焉。
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响马,群辈攻劫,诸郡患之。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三年,以老病策罢。
鲁恭传文言文翻译
鲁恭,字仲谦,东莱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三传。
弱冠之年,举孝廉,除郎中。
恭以文学知名,擢拜侍中,迁尚书令。
恭性谦和,善与人交,朝中士大夫皆乐与之游。
恭在位,务崇儒术,敦厚风俗。
时值汉室衰微,朝政日非,恭独能持正,不为俗情所移。
每遇朝议,必引经据典,剖析事理,使群臣服膺。
故其所言,虽与时俗相悖,然皆切中时弊,为世所称道。
恭尝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故其在朝,始终以忠义自守。
及王允执政,权倾朝野,恭虽身处权贵之间,却始终坚守正道,不为所动。
王允欲荐恭为相,恭辞不受,曰:“吾虽不才,然素怀忠义,岂敢受此重任?”王允知恭志不可夺,遂罢其事。
恭在尚书令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时有一书生,家贫不能自给,恭闻而怜之,遂以私财资助其学业。
书生感其恩,遂发愤读书,终成一代名儒。
此乃恭之德行,亦为世所称颂。
恭虽居高位,然素性简朴,不尚奢华。
每食不过蔬食,衣不过布衣,与人交往,不尚虚礼。
故其所至之处,无不称其贤德。
会汉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恭虽年事已高,然心忧天下,欲以身许国。
遂上疏请缨,愿为国家效力。
汉献帝感其忠义,拜恭为征东将军,领兵讨伐叛乱。
恭率兵奋战,屡立战功,威震四方。
然恭知天下大乱,非一日之故,欲求根本之策。
遂上疏献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安民心。
献帝纳其言,遂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此,天下渐趋安定。
恭在军中,亦以德服人。
每战必亲临前线,激励士卒,使众志成城。
又以军中法规严明,赏罚分明,故士卒皆乐于效命。
后汉献帝崩,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
恭虽年迈,然仍心系汉室,不愿事魏。
遂隐居山林,闭门不出,以终其天年。
鲁恭一生,忠诚正直,以德服人,为世所敬仰。
其德行虽不及孔孟,然亦堪称一代贤臣。
后世之人,皆以恭为楷模,传颂其美名。
鲁恭传,非止记其生平事迹,亦以示后人,为人处世之道。
恭虽已逝,其精神永存,照耀千古。
译文:鲁恭,字仲谦,是东莱人。
他从小好学,广泛阅读书籍,尤其擅长《春秋》三部经传。
《后汉书·张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张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张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后汉书·张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张鲁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鲁字公旗。
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
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
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
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
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
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
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
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
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
朝延不能讨,遂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
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
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四面险固,财富土沃,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方窦融,不失富贵。
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
遽称王号,必为祸先。
”鲁从之。
鲁自在汉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
其弟卫不听,率众数万,拒关固守。
操破卫,斩之。
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
阎圃说曰:“今以急往,其功为轻,不如且依巴中,然后委质,功必多也。
”于是乃奔南山。
左右欲悉焚宝货仓库。
鲁曰:“本欲归命国家,其意未遂。
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
”遂封藏而去。
操入南郑,甚嘉之。
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安之。
鲁即与家属出逆,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将还中国,待以客礼。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
鲁卒,谥曰原侯。
子富嗣。
(选自《后汉书·张鲁传》)译文:张鲁,字公旗。
当初汉顺帝时,他的祖父张陵客居蜀地,在鹤鸣山中学道,撰写符书来迷惑百姓。
凡是接受他的道的就交纳五斗米,所以人们称他的道为“米贼”。
张陵把道首的地位传给儿子张衡,张衡又传给张鲁,张鲁便自称是“师君”。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又何间.焉(2)阡陌..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分)(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2分)1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
阡陌,田间小路。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字词: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鲁恭为中牟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又何间.焉(2)阡陌..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分)(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2分)1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
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分)【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
阡陌,田间小路。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字词: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
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鲁恭治中牟创作年代为南北朝刘宋时期。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⑤雉(zhì):野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阴使人往视之( )②欲察君之政也( )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意对即可)2.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
(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意思对即可)3.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
(意思对即可)。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
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
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
”欲解印绶去。
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于是吏人信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
”还府,具以状白安。
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
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三年,以老病策罢。
鲁恭文言文翻译
恭居太尉位,常以忠孝自勉,不敢自满。
每见朝臣,必先询其政事得失,然后论及己之德行。
恭曰:“吾虽位高权重,然不敢自恃,恐失民心。
故常自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恭之言行,朝野皆称颂。
一日,明帝问恭曰:“朕闻卿在东海时,治民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朕欲知其详,卿能为朕述之否?”恭对曰:“臣闻为政之道,在于爱民如子,亲民如兄。
东海之地,民风淳朴,易于治理。
臣到任后,首重教化,以礼义教民,使民知廉耻,知孝悌。
又置乡官,使之劝农桑,教民以耕织,使民富足。
此外,臣还注重法治,严惩贪污,使官吏不敢为非。
如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日新。
”明帝听后,称赞道:“卿之治民之道,朕甚嘉许。
朕欲知卿在位时,有何政绩可述?”恭对曰:“臣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使百姓土地均等,减轻赋税,使民得以休养生息。
又兴修水利,治理河道,使农田得以灌溉,产量大增。
此外,臣还设立学校,选拔贤能,使天下英才尽归朝廷。
如此,国家得以强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明帝曰:“卿之政绩,实为朕所不及。
朕闻卿在位时,政事清明,官吏廉洁,百姓安居乐业。
朕欲知其故,卿能为朕述之否?”恭对曰:“臣以为,政事清明,官吏廉洁,百姓安居乐业,皆因陛下圣明,臣等辅佐有方。
陛下体察民情,关心国事,臣等不敢有负陛下厚望。
是以,政事得以清明,官吏得以廉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明帝听后,感叹道:“卿之忠诚,朕深感欣慰。
朕将效法卿之德行,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此,明帝更加信任恭,恭亦竭尽全力,为国家社稷尽心竭力。
鲁恭居太尉之位,忠诚为国,廉洁奉公,政绩显赫。
其言行举止,深受朝野敬仰。
然恭深知,自己之成功,皆因明帝之信任与支持。
故恭常自省,不敢有负明帝厚望。
在位期间,恭勤于政事,关注民生,使国家得以强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鲁恭,一代贤臣,以其忠诚、廉洁、仁爱、智慧,为国家社稷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事迹传颂千古,成为后世楷模。
恭虽已逝,但其精神永存,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后汉书-鲁恭为中牟令》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鲁恭为中牟令》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汉书-鲁恭为中牟令》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鲁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意思翻译
《鲁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意思翻译原文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据《后汉书》改写)注释中牟令:中牟县的县官。
雉:俗称野鸡。
徒:只会。
德化:用道德感化任:用阴:暗中阡陌:田间小路反:通“返”,返回状:陈述,描绘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
朝中大官#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
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
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有一个小孩。
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才是幼鸡,不能抓。
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辞别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
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
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
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报告袁安。
”文言知识徒。
可解释为”白白地“,还可解为”只“、”人“等。
上文”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徒“,解释为”只“、”只会“。
又,”歹徒“、”匪徒“,这”徒“是指坏人。
《鲁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鲁恭治中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鲁恭治中牟》出自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
一个政治上上了轨道的地方或国家,既重视法治,又重视德治。
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作品原文鲁恭治中牟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据《后汉书》改写)作品注释1.为:担任。
2.中牟令:中牟县的县官。
3.雉:俗称野鸡。
4.德化:用道德教化。
5.任:用。
6.阴:暗暗地,暗中。
7.使:派。
8.阡陌:田间小路。
9.止:停止。
10.方:才。
11.得:能够。
12.讶:惊讶。
13.今:现今。
14.犯:侵犯。
15.境:边境。
16.及:推及。
17.徒:只,仅。
18.耳:罢了。
19.将:将要。
20.反:通“返”,回去。
21.状:情况。
22.白:报告。
23.异:过人之处。
24.俱:一起。
25.其人讶而起:表示修饰的连词,不译。
(句子译作:惊讶地站起来)26.止其旁:省略句,应为“止于其旁”。
27.雏:小。
28.决:告诉。
29.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的原因。
判断句。
30.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判断句。
作品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
朝中大官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私下)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
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
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边有一个小孩。
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能抓。
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
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
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
鲁恭治中牟阅读答案2022
鲁恭治中牟阅读答案2022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①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②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 【说明】①袁安:人名,是朝中大官。
②雉:野鸡。
1.选出对两个加点字说明都正确的一项( )其人随恭行阡陌止其旁A.行走停留B.实行制止C.行列停留D.行走阻挡2.选出对文中画线句说明正确的一项( )A.我立刻从"反面'来状告袁安无缘无故诬陷你。
B.我要拨乱反正,你治理一方平安的政绩不会白费的。
C.我立刻返回,把状况告知袁安。
D.我立刻返回,用你的方法来管好治安。
3.儿童认为不得捕雉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4."鲁恭治中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参考答案:1.A2.C3.现在正是野鸡培育鸡雏(孩子)的时候(不能让小野鸡失去妈妈)。
或:用爱心待鸟(儿童有爱心)。
(说明清晰"雉方雏'即可)4.以德治县(用德感化),施行仁政,不滥用刑罚。
【参考译文】鲁恭担负中牟县令,着重道德教化,不采纳刑罚的方式。
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肥亲到中牟县去视察。
肥亲走进中牟县,跟着鲁恭在田野上巡行,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
有一只野鸡飞来,落在他们旁边,野鸡停落的地方还有一个小孩。
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
'肥亲听了,惊异地站起来向鲁恭告辞说:"我此次前来,事实上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
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
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鲁恭治中牟创作年代为南北朝刘宋时期。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鲁恭为中牟令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⑤雉(zhì):野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阴使人往视之( )②欲察君之政也( )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意对即可)2.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
(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意思对即可)3.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
(意思对即可)。
鲁恭治中牢令阅读答案
鲁恭治中牢令阅读答案鲁恭治中牢令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鲁恭治中牢令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
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
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⑤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④阴:暗中。
⑤雉(zhì):野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阴使人往视之()②欲察君之政也()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意对即可)2.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
(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意思对即可)3.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阅读答案与翻译
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阅读答案与翻译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①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②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注释】①阴:暗地里,秘密地。
②雉:野鸡。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2)对其人“将速反”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他看到难以解释的怪异现象。
B.他已知道鲁恭的政绩很突出。
C.他担心久留也无法了解实情。
D.他怕自己的徒弟会干扰贤人。
(3)有人认为“此文开头写鲁恭‘重德化’,后面却主要写‘其人’的所见所闻,似乎与此无关”。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2)B(3)不赞同.文章写“其人”的所见所闻,突出当地社会安定、民风淳朴,从侧面表现了鲁恭重视道德教化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并非无关。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省略主语,其人;行:走:阡陌:田间小路.句子翻译为:(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中文中那人是来查探鲁恭治理地方情况的,当他看到当地的一些情况后,知道这里的社会安定、民风淳朴,和之前听说的是一样的,因此决定回去汇报.故选:B.(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文章写“其人”的所见所闻,从而突出当地社会安定、民风淳朴,这与鲁恭‘重德化’不是没有关系,而是从侧面来表现鲁恭重视道德教化所产生的良好效果.答题时,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指出这里运用的写作手法,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分析.参考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派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那个人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不能抓.那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
(完整版)《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
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
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
”欲解印绶去。
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于是吏人信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
"还府,具以状白安。
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
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后汉书·张鲁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鲁字公旗。
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
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
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
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
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
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
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
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
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
朝延不能讨,遂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
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
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四面险固,财富土沃,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方窦融,不失富贵。
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
遽称王号,必为祸先。
”鲁从之。
鲁自在汉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
其弟卫不听,率众数万,拒关固守。
操破卫,斩之。
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
阎圃说曰:“今以急往,其功为轻,不如且依巴中,然后委质,功必多也。
”于是乃奔南山。
左右欲悉焚宝货仓库。
鲁曰:“本欲归命国家,其意未遂。
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
”遂封藏而去。
操入南郑,甚嘉之。
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安之。
鲁即与家属出逆,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将还中国,待以客礼。
封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
鲁卒,谥曰原侯。
子富嗣。
(选自《后汉书·张鲁传》)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祭酒各领部众领:率领B.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舍:筑舍C.其意未遂遂:成就D.鲁即与家属出逆逆:逆行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张鲁善于决断、抢占先机的一组是(3分)①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②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③鲁从之④欲举汉中降⑤于是乃奔南山⑥遂封藏而去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鲁设驿站,供客人饮食起居,对犯法的人网开一面,因此各地民众都心悦诚服地归附他。
鲁恭三异文言文翻译
鲁恭三异文言文翻译原文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
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
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
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据《后汉书》改写)注释为:担任重:注重德化:用道德感化百姓任:用闻:听说疑:怀疑使:派遣视:查看,观察阴:暗地里阡陌:田间小路俱:一起雉:俗称“野鸡”止:停下决:辞别异:感到...惊异徒:只,仅仅反:同“返”,返回以:把状:报告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
朝中大官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
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桑树下。
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有个小孩。
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才是幼鸡,不能抓。
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辞别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
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
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
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报告袁安。
”文言知识徒。
可解释为”白白地“,还可解为”只“、”人“等。
上文”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徒“,解释为”只“、”只会“。
又,”歹徒“、”匪徒“,这”徒“是指坏人。
启发与借鉴一个政治正确的地方或国家,既重视法治,也重视德治。
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思考与练习问:“久留徒扰贤者耳”中的“贤者”是指谁?答:鲁恭。
以状白安:把事告诉袁安儿童认为不得捕雉的原因:雉方雏,不得捕人物介绍鲁恭(32年一112年),字仲康,陕西省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
鲁恭于东汉章帝建初年间(76一84年)任中牟县令,他着重以道德风尚感化人,不依靠刑罚命令惩治人,遇有讼争,尽量说服,使犯法者自感愧悔,深受人民爱戴,有“鲁恭三异”(蝗不入境,化及禽兽,竖子有仁心)的传说。
《后汉书鲁恭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带翻译
《后汉书鲁恭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带翻译——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宋史节选阅读题答案及翻译余玠,字义夫,蕲州人。
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
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
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
”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
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
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
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
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
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
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
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
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
”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
”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
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则径诣公府诣:去,到B.所在以礼遣之遣:差遣C.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起:就职D.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踞:蹲着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冉安之若素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皆因山为垒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C.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蜀以富实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
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
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
”欲解印绶去。
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
于是吏人信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
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
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
”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
久留,徒扰贤者耳。
”还府,具以状白安。
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
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迁乐安相。
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
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
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三年,以老病策罢。
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注:①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
②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B.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C.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D.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在太学学习过。
C.《鲁诗》:是西汉初年鲁地人申公为《诗》所作的传文,后自成一家。
它与《齐诗》《韩诗》并立,被统称为“三家诗”。
现三家诗均已亡逸。
我们现在所学的《诗经》,是由《毛诗》流传下来的。
D.举:往往与“察”并称,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博士、文学、秀才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
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
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
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
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
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
参考答案
4、C
5、D
6.D
7、①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
②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
文言文翻译: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
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
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
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
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
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
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
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
建初初年,鲁丕考取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
赵憙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
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
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
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
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
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
”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
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
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
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
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
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
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
”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
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
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
”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
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百姓都很想念他。
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
升任乐安相。
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
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
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
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
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诸生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
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
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
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