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诗经2
24 《诗经》两首 (2)
蒹葭
白露
渲染了一种清冷 索寞的气氛,为 主人公的活动和 心情奠定了基础。
3.诗中不断变换“伊人”所在的地点,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水之方 水之湄 水之涘 溯洄从之 主人公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伊人
溯游从之
4.主人公追求“伊人”时的心情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 第一章:憧憬。
第二章:焦急、失望。
4.概括诗歌主旨。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 以及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 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 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 越深。
诗歌鉴赏 1.重章叠句。三章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 韵之转,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 情。情味更浓。 2.借景起兴。 3.含蓄美、意境美和朦胧美。
合作探究
1.诗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心爱的人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 矢志不移的痴情青年男子的形象。
2.诗歌是怎样写景?怎样写人的? 描绘了一幅凄清萧瑟、露凝霜结的晚 写景 秋图,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抒 发了主人公凄婉惆怅之情。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 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 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cēn cī 参 差
zhǎn zhuǎn wù mèi 辗 转 寤 寐
sè 琴 瑟
mào 左右芼之
lè 钟鼓乐之
诗之洲。
文静美好的 样子 好的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栖息在河中的小岛上。 美丽文静的姑娘是君子 的好配偶。
第一章 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关雎起兴,引出 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篇的基 调。
诗经 二首
诗经二首诗经二首「篇一」guān jū 关睢《诗经•国风•周南》guān guān jū jiū zài hé zhī zhōu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áo tiáo shū nǚ jūn zǐ hǎ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xìng cài zuǒ yòu liú zhī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áo tiáo shū nǚ wù mèi qiú zhī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 wù mèi sī f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 zhǎn zhǔan fǎn cè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 zuǒ yòu cǎi zhī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áo tiáo shū nǚ qín sè yǒu zhī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xìng cài zuǒ yòu mǎo zhī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áo tiáo shū nǚ zhōng gǔ yuè zhī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jiān jiā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第二篇原文与解析
诗经第二篇原文与解析古代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便是《诗经》,它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每一篇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诗经》中的第二篇,同时进行原文与解析的探讨。
第二篇《采薇》是一首描述爱情的诗歌,感叹着一位女子对于自己心爱的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采薇》原文及其解析。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之忡,以永终止。
终身之悔,于何从止?首先,我们来看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其中“采薇”一词表明了女子的忧思之情。
她不断地去采集薇草,以此来抒发自己对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意味着女子对心上人的期盼,“岁亦莫止”则寓意时间的长久,这样的等待似乎永无止境。
接下来,“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这两句诗意味着女子居住的家园已被敌人猃狁族侵占,无法安居乐业。
她因为心思牵挂,无法忍受与心上人分离而心灵痛苦。
紧接着,“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这两句依旧表达了女子始终坚持采集薇草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她内心的焦虑和忧愁。
她如此深情地思念心上人,如此痛苦地等待他的归来。
最后,“忧心之忡,以永终止。
终身之悔,于何从止?”这两句诗体现了女子内心的痛苦。
她忧心忡忡,心情烦躁,以至于感到无尽的绝望。
她也深深后悔自己的守候和等待是否太过愚蠢,是否能永远继续下去。
通过对《采薇》的原文分析与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歌表达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忧愁。
她虽然身处困境,但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对爱情的坚持。
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每一篇诗歌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情世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2
3、《诗经》的结集和应用
关于结集的几个途径: 采诗说——《汉书 食货志 艺文志》、何 休《春秋公羊传 》宣公十五年《解詁》 献诗说——《国语 周语》
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循于路 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
……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 失,自考正也。 班固《漢書 藝文志》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 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 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 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 嘉,其旧如之何?
《豳风 东山》评价
牛运震《诗志》云: 一篇悲喜离合,都从室家男女生情。 开端“敦彼独宿,亦在车下”隐然动劳 人久旷之感;后文“妇叹于室”、“其 新孔嘉”惓惓于此,三致意焉。夫人情 所不能已,圣人弗禁。东征之士,谁无 父母?岂鲜兄弟?而夫妇情艳之私尤所 缱切。此诗曲体人情,无隐不透,直从 三军肺腑,扪摅一过,而温挚婉恻,感 激动人。
今文经(今文三家)——齐、鲁、韩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 四家。这一说法始见于《汉书· 艺文志》。 后人称之为四家诗说。鲁诗学者是鲁人 申培,齐诗学者是齐人辕固(或叫辕固 生),韩诗学者是燕人韩婴。这三家的 传本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的, 所以称为“今文经”,或称“今文三 家”,简称“三家诗”。这三家在当时 被官方立为官学。
《诗经》的应用
便于统治者了解民情民隐,考察执 政的得失 《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语言 赋诗言志
《诗经》与礼乐文化
《诗经》是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书。周代 制礼作乐,礼乐兴隆。礼是典章法规,行 为准则;乐为礼服务,因礼而设,因礼而 动。周礼严密而繁缛,周乐也就复杂而精 细。《诗经》就是适应礼乐需要,经周大 师审定的合乎礼乐制度、用于礼乐制度的 乐歌汇编,是周王朝一部标准诗乐。它也 是周王朝规定的国学教科书。 参见褚斌杰《先秦文学史》第85-86页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教案及原文《诗经二首》课文原文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二首》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今天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
”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诗经》二首
《诗经》二首《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收录了许多千古流传的经典诗歌。
其中的《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是最早的篇章之一。
本文将以《诗经》中的两首诗歌为主题,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分析中,将从文化、历史和个人角度出发,对这些诗歌进行解读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国风·周南·桃夭》这首诗。
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作者通过桃花与女子的比喻,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独宿”、“不得志”等词语,描绘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同时,诗中展现了中国古代爱情观念的特点,即男女之间的羁绊和相互依存。
这种依存和思念的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主题,也是《诗经》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感表达。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国风·周南·关睢》这首诗。
这是一首描写友情的诗歌,作者通过表现周南与关睢之间的情谊,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作者展示了友情的真挚和深厚,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注重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
这两首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情感丰富和内敛的特点。
与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情感不同,中国古代文化中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和间接。
这种表达方式,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在这种文化中,情感表达常常是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这也为后来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这两首诗歌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在《桃夭》中,作者通过描绘爱人在异乡的情景,揭示了古代社会中男子远行经商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使得许多妇女在家中独守空房,感受到了别离带来的孤独和无助。
而《关睢》中则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在面临别离时依然保持深情厚谊。
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诗经2
诗经 六艺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风(十五国风)
体制
风土之音 朝廷之音 宗庙之音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君子于役》写法分析
这是思妇怀人的诗。丈夫久役不归,妻子苦 苦思念,每当日薄西山的时分,她总是倚门候望, 思绪翩翩:鸡儿上窠了,太阳落坡了,牛羊下了 山岗,但久役在外的人儿仍然不见踪影,怎不叫 ā 人挂念呢?到底何日才是他的归期呢?他不致于 忍受饥渴吧?诗歌的语调低沉缓慢,诗歌内容展 现了一幅情境俱佳的画面。 此诗不加雕琢而真情自然流淌,尤其是最后 “苟无饥渴”的揣测语气,更透出无限的关切之 意。
•蒹葭:芦苇
•从:追寻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 接的地方
•跻:登,上升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
•未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意中人 几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顺着流 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 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 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 河边芦获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 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顺着流 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二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氓》诗中的女仆人公形象。
2、探究《氓》诗中女仆人公爱情悲剧的缘由。
3、揣摩《采薇》诗中仆人公的思想感情。
体会征人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受。
三、书目推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它是一部越读越觉奇特的经典。
为什么斑驳的岁月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请同学们去读读作家安意如的《思无邪》,她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始终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鲍鹏山的《第三只眼看〈诗经〉》,学会怎样用别样的阅读方法解读《诗经》。
同学们,让我们穿越《诗经》的河流,感受其芳香,接受其哺养,也让秀丽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学(一)导入请一同学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雪》思考:“稍逊风骚”何意?“风骚”何意?为什么特殊点“风骚”?明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介绍《诗经》学问《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
下面请一学习小组介绍《诗经》这部宏大的作品。
请大家完成《学案》中文学常识题。
•播放朗读音频,要求同学完成《学案》字词注音任务。
•同学自由诵读诗歌。
留意四言诗的节奏韵律。
(二二节拍)•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小组争辩解疑)自读文本,思考:①《氓》侧重叙事,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从诗中可以看出女仆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女仆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
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足,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了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当地结了婚;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时间消逝,随着生活的好转,“氓”的脾气却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也荒唐起来,对女子始乱终弃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难过难过。
部编八下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解析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填空题1.(1)《诗经》是我国________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篇,也称“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情境,在横线上填写古诗词名句。
(1)《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歌来表现小伙子对美丽而贤惠姑娘喜爱。
(2)如果一个人想形容所爱的人在远方,他可以用《蒹葭》中的两句诗歌来表达,最适合的两句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4.(2022春·辽宁抚顺·八年级统考期末)选出下列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中写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诗人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儿却在水一方。
B.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接着点明主题,再描绘追寻的情状。
《诗经二首》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诗经二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305首;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又叫“十五国风”或“国风”; 它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3、《诗经》题材广泛;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赋 ;就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是起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语言朴实优美;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音律和谐悦耳;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4、后人常把“离骚”和《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5、《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6、《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礼仪》、《春秋》..7、《六经》是春秋时期孔子教授和编译的六类科目的教科书;这六本教科书在孔子晚年成型;在弟子的不断传播中被强化;最后在汉代被称为汉代“六艺”;包括《诗经》、《尚书》、《礼仪》、《乐经》、《易经》、《春秋》..孔子所教授的“六艺”与周朝教授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相比;其文化课内容和外延显然丰富多了;应该算是一种创新..从此;这“六经”就成为儒家的必读书目..8、《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赋、比、兴..二、《氓》的知识点积累一、通假字1、匪fēi来贸丝“匪”通“非”; 不是..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3、士之耽兮;犹可脱tuō也..“说”通“脱”;脱身..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 边界..二、字音氓méng之蚩蚩chī;抱布贸丝..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乘chéng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bǔ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qí水汤汤shāng;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夙sù兴夜寐mèi;靡mǐ有朝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三、古今异义词: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今指儿子..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2、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3、秋以为期以为——古义:两个词;把……当作今义:一个词;认为..4、总角之宴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四、一词多义1、以A、秋以为期以:介词;把..以为:把...当做..B、乘彼垝垣;以连词;表示目的;来望复关C、以介词;用尔车来;以介词;把我贿迁2、言A、助词言既遂矣言:句首助词..静言思之言:句中助词..B、名词;言辞;说法.. 体无咎言C、动词;说.. 言笑宴宴载笑载言3、之A、之:主谓间结构助词; 取消句子独立性..①氓之蚩蚩 \\②桑之未落\\③士之耽兮④女之耽兮⑤桑之落矣B、助词;的..⑥总角之宴C、代词;代那件事;指自己不幸的遭遇..或释为:助词;无义..⑦静言思之4、其A、其:它的.. 其叶沃若B、助词;无义.. 咥其笑矣C、代词;你.. 不思其反三、《采薇》知识点积累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掌握以下重点词语1、通假字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猃狁孔棘2、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象弭鱼服象;用象骨装饰..鱼;用鲨鱼皮制作..名词作状语3、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3彼路斯何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今指道路..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来;回家..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四、练习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 垝垣huán孔疚jiù尔卜尔筮shì熏陶渐染jiānB、涉淇qí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自我徂尔cù匪夷所思fěiC、不遑huánɡ象弭mǐ归聘pìn雨雪霏霏yù风靡一时míD、桑葚shèn棠棣dì嗟叹jiē咥其笑矣diē载歌载舞zài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答案C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 B.②⑥ C.③⑧ D.④⑦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答案 B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答案 B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答案 C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斯:语气词;无实义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解析“孔”意为“很”..答案 A6.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解析A项“二三”数词活用为动词;B项“雨”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日”名词作状语..答案 C7.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解析两个“尔”都是代词;代指“你”..第一个“彼”;代词;指“那”;第二个“彼”;代词;指“对方、他们”..答案 C8.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答案 C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答案 D10.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二、填空题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4.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5.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6.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7.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8.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9.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 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三、阅读鉴赏一《诗经卫风氓》节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解说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复关”这个词的含义..答:参考答案:‚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男子;这是用与人物相关的事物代人;用的是借代;使语言含蓄而有变化..诗歌中多次出现‚复关‛这个词;是要表现女子对男子的强烈思念以及对婚事的期待与憧憬;用的是反复;反复的运用;使女子思想感情得到强调..2、在本章诗歌中;为什么要刻画女主人公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 这样的刻画对全诗来说有什么作用答:表现女主人公在恋爱阶段真心切地、热切地爱恋着她的心上人;为后来女主人公被抛弃时的悲伤心理做铺垫..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采薇《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B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三阅读《诗经·伐檀》一诗;回答5~7题..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5.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艺术手法;请具体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A.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奴隶们劳动的辛苦______..B.重复“县貆”、“县特”、“县鹑”;意在表现____奴隶主的不劳而获_ _..C.重复“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在表现__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___..6.《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C 提示:其余为“兴”;C是“赋”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河水清且涟猗C.自牧归荑;洵且美异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7.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B.这首诗每段的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愤怒质问..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提示:“觉醒”不恰当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答案与提示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②凤团:一种名茶..1 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3分答:“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2分..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炼字题;就是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比如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意为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无情为有情;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变简单为多样等..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答:“闲”“静”“又”答出任意两个即得2分..“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到意思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要从抒情方式入手..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
《诗经》两首2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整体把握 • 课文导读 • 重点字词释义 • 问题探究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 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 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 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 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 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 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 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4《诗经》两首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同“暮” ) (4)莫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代词,没有人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代词,没有人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动词,愿,请 ) (5)将 誓将去女,适彼乐土( 副词,将要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副词,又 )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 名词,将领 )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一、理理文章思路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二、说说文章主旨 《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诗歌。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 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 弃的痛苦,表达了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 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遭受的欺骗与摧残,承受的煎熬与痛苦。 《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表现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 的情怀。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写戍边征战生活的 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将士 御敌胜利的喜悦、征战之苦、对和平的期望;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 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相关常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 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在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 兴,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风”共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 谣。“雅”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祀的舞曲歌辞, 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读准字音
加点字 蚩 蚩 . 垝垣 .. 桑葚 . 咥 其笑矣 . 靡盬 . 氓 靡 氓 之蚩蚩 . 流氓 . 靡 室靡家 . 靡 费 . 读 音 chī 加点字 读 音 qiān shì xí xiǎn yǔn kuí 淇水汤 汤 . 金城汤 池 . 帷裳 . 衣裳 . shāng tāng chá ng shɑng 愆 期 . guǐ yuá n 尔卜尔筮 . shè n xì gǔ mé ng má ng mǐ mí 裳 隰 则有泮 . 犭严狁 .
诗经·四月(2)全文
诗经·四月(2)全文
(17)构:遘的假借字,遇。
(18)曷:何。
云:语助词。
(19)江汉:长江、汉水。
(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
纪:朱熹《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
仕:任职。
(22)有:通友,友爱,相亲。
(23)鹑(tu n):雕。
鸢(yuān):老鹰。
(24)翰(h n)飞:高飞。
戾(l ):至。
(25)鱣(zhān):大鲤鱼。
鲔(wěi):鲟鱼。
(26)蕨薇:两种野菜。
(27)杞:枸杞。
桋(y ):赤楝。
译文
四月已经是夏天,六月酷暑就将完。
祖先不是别家人,怎忍让我受熬煎?
秋日有风风凄凄,百草凋零百花稀。
颠沛流离痛苦深,何时才能回家里?
冬日寒气真凛冽,狂风呼啸肤欲裂。
没有一家不快活,独我遭
灾多悲切!
好树好花满山隈,既有栗树也有梅。
大受破坏与残害,不知那是谁的罪。
看那山间泉水横,一会清来一会浑。
我却天天遇祸患,哪能做个有福人?
长江汉水浪滔滔,统领南方诸河道。
鞠躬尽瘁来办事,可是没人说我好。
为人不如鹰和雕,振翅高飞上云霄。
为人不如鲤和鲟,潜入深渊把命逃。
蕨菜薇菜长山里,杞树桋树长洼地。
我今作首歌儿唱,满腔悲哀诉说起。
诗经二首注释 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二首注释诗经二首原文及翻译《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用于宴会典礼,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统治阶级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关雎》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注释: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好,善良。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
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思服:思念。
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
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2023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105页)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
经典晨读 高考导航 学习目标
方课法前警示预探究习 课堂互动 课后强化作业
经典晨读
渡汉江①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②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③
【注释】 ①汉江:今汉水中游的襄河。②“岭外”句: 唐代在五岭之南设置岭南道,辖有今广东、广西等地,当时 这些地方常作为有罪官员的流放地。音书,家中的消息。 ③“近乡”两句:诗人准备渡汉江由南阳入洛阳,已渐接近 家乡。又因家中情况不明,所以愈近家愈提心吊胆,害怕听 到坏消息。来人:指由洛阳南来的人。
《小雅》74 篇,共 105 篇。③颂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 《鲁颂》4 篇,《商颂》5 篇,共 40 篇。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诗经》全面地展 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 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 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
(6)总角之宴. 宴古 今义 义: :快 宴乐 会
4.一词多义 (一)虚词
①秋以.为期 把
(1)以② ③以 以. .望 尔复 车关 来
目的连词,来 用
④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 (2)将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无实义,不译
③曾不知老之将.至 将要 ①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 缘故 (3)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所以 ③故.山殊可过 旧的,过去的
小人所腓.(féi) 不遑.(huánɡ) 渐.(jiān)车 帷裳.(chánɡ) 徂.(cú)尔 靡.(mǐ)室 其黄而陨.(yǔn) 咥.(xì)其笑矣
《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
《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为大家带来《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诗经两首》原文及赏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或者是作者的即目所见,或者解做以挚鸟为比,以挚鸟的求偶为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左右流之”,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
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悠,长,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
这里把两“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氓 之蚩蚩( . 19. ( ) 流氓 . 固若金汤 ( . 21. 汤( 淇水汤 . 渐车帏裳 ( . 23. ( ) 衣裳 .
)
载笑载 言( . 20. ( 一年半载 . 下雨 ( . 22. 雪( 雨 . ) )
) )
) ) )
所向披靡 ( . 24. 费( ) 靡 .
27.qiānɡ jià nɡ jiānɡ
五、写对字形 氓之chīchī( ) 1. )笑 chī ( ɡuǐ( )垣 3. i( ) 船wé
答案:1.蚩蚩 嗤 2.愆
qiān( 2. 繁yǎn(
)期 ) )
忧心孔jiù ( 4. ) 针jiǔ(
衍 3.垝 桅
4.疚
灸
六、名篇名句默写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言笑晏晏。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4.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___________。
三、 《诗经》语言特征 1.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例如《诗经》 中很少使用抽象的一般性名词“马”, “鸨”指毛色黑 白相间的马, “黄”指毛色黄白相间的马;“骆”指白毛 黑鬣的马等。 2.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词来摹声摹形。 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四、注音 1.徂 ( . 4.泮 ( . 7.桑葚 ( . 10.愆 期( . 13.夙 兴夜寐( . 15.王事靡盬 ( . 17.小人所腓 ( . ) ) ) ) ) ) ) 2.咥 ( . 5.卜筮 ( . 8.涉淇 ( . 11.垝 垣( . 14.严狁 ( .. 16.四牡骙 骙( . 18.象弭 鱼服( . ) ) ) ) ) ) ) 3.隰 ( . 6.蓍 草( . 9.蚩 蚩( . 12.泣 涕(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一、内容:《诗经》的内容反映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主要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一)祭祀诗: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大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如周族史诗五篇()、()、()、()、(),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业绩,反映了周开国历史。
《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二)农事诗:国风、颂中都有此类作品。
a)我国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和(),标志农业的初步发展。
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风诗中最长的农事诗是*(),共8章88句,380字。
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
b)《诗经》中耕种藉田,传下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作品有:()()()()《良耜》。
(三)燕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内容燕飨诗,更多反映上层社会欢乐、和谐。
如《小雅·鹿鸣》天子宴群臣嘉宾。
a)表现宗法观念和亲族温情: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关系是维系社会重要纽带,统治者重视用宗法关系加强统治;b)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宴饮中的仪式,体现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赞美守礼关系,否定纵酒失德;c)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
(四)怨刺诗:a)出现的时代背景:西周中叶特别西周末,出现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b)主要保存在()和国风中,如大雅《板》、《荡》,小雅《节南山》、《正月》等,反映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
i.大雅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讽刺有节制,带更多规谏之意,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ii.小雅怨刺诗作者,地位不高,不但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
如《节南山》、《正月》。
还有直接倾泄对谗佞小人的怨恨诅咒,如《巷伯》、《北山》。
小雅中更多将笔锋指向在奸臣佞幸者,言辞激烈,情绪怨愤;iii.国风中辛辣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国风中针对具体人、事而发讽刺诗,直接揭露统治者的丑行,如《陈风·株林》。
c)回答:i.什么是“变风”“变雅”?内容主要是什么?作品有()、()、()、()、()、()ii.唐·李世民《赐萧禹》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王。
”中“板荡识忠臣”说的是《诗经·大雅》中《》伯刺厉王和《》召穆公伤进谏厉王的典故。
与“板荡识忠臣”近义的成语是:()。
iii.大雅中讽刺厉王的作品有《板》《荡》《桑柔》,讽刺幽王的是《雨无正》,孟子在遭人谗悔之后写的是《》。
iv.国风:1.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a)《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b)《魏风·硕鼠》:2.针对具体人、具体事而发的讽刺诗:a)《陈风·柱林》(五)战争徭役诗:a)正面描写天子、诸侯武功,表现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i.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和小雅中的《出车》《六月》《采?》:这类歌颂角度写的战争诗,不重描写战斗场面,而是表现军威声势,强调道德感化和军事力量的震慑,是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
b)表现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i.《小雅·采薇》: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
ii.《豳风·东山》:士卒的厌战情绪。
iii.c)徭役诗: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
i.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唐风·鸨羽》ii.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六)战争徭役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a)反映男女爱情的幸福欢乐,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如《周南·关睢》、《邶风·静女》、《郑风·子衿》、《郑风·出其东门》;b)反映爱情遇挫的痛苦,爱情受阻挠时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愿望:如《齐风·南山》、《鄘风·柏舟》;c)反映结婚和夫妻家庭生活的:如《周南·桃夭》、《郑风·女曰鸡鸣》d)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如《邶风·绿衣》、《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七)其他:a)《王风·黍离》:写故国之思;b)《鄘风·载驰》:抒爱国之情。
二、特点:(一)内容广泛,立足社会现实,无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神话。
(二)祭祀、宴饮、农事是周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是对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描写。
(三)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其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大小雅中的怨刺诗,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进一步强化了反映现实的深度;国风中的作品,更多对生活侧面描述,表现诗人情感、个性和生活态度。
《诗经》中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愿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
思考:周民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异同。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预习: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a)“()”;b)“()”;c)“()”。
一、赋、比、兴的运用。
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可以叙述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是基础:a)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七月》。
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
b)比: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i.其中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小雅·鹤鸣》;ii.部分运用比手法,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iii.以动作和事物比拟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如“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风·黍离》),“巧言如簧”(《小雅·巧言》)、“其甘如荠”(《邶风·谷风》),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
c)兴: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i.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ii.有的起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小雅·白华》:“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iii.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名词解释:“比兴”p66——d)三种手法交叉使用的作品,已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境界,启发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如《秦风·蒹葭》。
二、句式:(一)四言二节拍。
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节拍的四言句节奏感带强,是构成《诗经》韵律基本单位。
《秦风·蒹葭》(二)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表达和修辞上也具很好效果。
1、整篇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如《周南·芣苡》。
2、一篇之中,两种叠章,如《郑风·丰》由两种叠章组成,前两章为一叠章,后两章为一叠章。
3、一篇之中,有重章,也有非重章,如《周南·卷耳》首章不叠,后三章重章。
4、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
5、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
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6、叠字,又称重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小雅·伐木》)。
7、双声叠韵使诗歌章节舒缓悠扬,具有音乐美。
双声如“参差”、“踊跃”、“黾勉”、“栗烈”等;叠韵如“委蛇”、“差池”、“绸缪”、“栖迟”等;还有用在一字三字或二字四字上。
如“如切如磋”(《卫风·淇奥》)、“砲之燔之”(《小雅·瓠叶》)、“爰居爰处”(《邶风·击鼓》)、“婉兮娈兮”(《齐风·甫田》)等。
(三)、押韵。
(举例)1、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2、还有句句用韵;3、也有一诗之中换用两韵以上的;4、甚至还有极少数无韵之作。
四、语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不仅具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很好效果。
(一)数量丰富的名词;(二)《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如《芣莒》将采芣莒的动作分解开来,以六个动词分别加以表示:“采,始求之也;有,既得之也。
”“掇,拾也;捋,取其子也。
”“袺,以衣贮之而执其衽也。
襭,以衣贮之而扱其衽于带间也。
”(朱熹《诗集传》卷一);(三)修辞:1、夸张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卫风·河广》);2、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卫风·氓》);3、对偶如“縠则异室,死则同穴”(《王风·大车》)等。
五、总体特色。
往往能“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
(一)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二)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三)国风中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在雅、颂中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