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背影教学设计 两篇较好的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课文《背影》。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尊重。
增强学生对父爱的理解,激发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感受过父母的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父爱的课文——《背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
2.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课堂讨论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父爱?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情感。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背影》,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课文中的深层主题。
(二)课堂讲解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主题。
(三)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情感,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2.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2.布置作业:课后阅读《背影》全文,进一步感悟父爱。
四、教学反思1.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对生字词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但部分学生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课堂讲解环节,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较为详细,有助于学生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讲解和引导。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9篇)初中语文《背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一、导入课文放《背影》歌动画。
(以此为背景音乐开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最近我发现,有作曲家把它写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下。
二、作者介绍这首歌所表现的就是父子分别的情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课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
放作者介绍,同学读。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记实的作品,作者曾说,他完全是写实,把当时的所见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这篇课文当时中国社会处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江泽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时为他题词,放题词。
这可以说是对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学识的高度概括。
下面我们就一起体会一下。
三、课文欣赏思考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放全文朗读动画。
四、思考讨论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回答:父子浦口送别。
回答:四写背影。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背影》教案优秀3篇
《背影》教案优秀3篇《背影》教案篇一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记叙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关于“人物刻画”,主要通过学习写人的文章,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同时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了解人物的记叙、记叙的详略和中心的表达,以期提高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的。
语文基础不太好好。
阅读能力较差,学习习惯也欠缺,因而我立足基础,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文章主旨,多一点个性化阅读的激励,先让学生喜欢。
而后,在指引学生步步深入,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初步学会欣赏叙事散文。
2.方法与过程:合作探究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净化自身,净化灵魂。
4.德育目标:教育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学生重点1.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描写作用。
2.感受深切的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课前准备课件、电脑、投影仪教学方法导读法:在老师引导知文意研讨法:个体思考,小组讨论,共同交流。
教法设计1.学生自己走进文本。
2.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做必要的提示点拨。
3.以写促读。
教学流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二)文学知识课件)(三)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投影)2.指学生导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3.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4.本段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父亲?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呢?四、小结:五、作业的布置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课《背影》教案篇二知识掌握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精选1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精选15篇)八班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设计篇1一、班级状况本班共有同学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大部分同学活泼好动,接受力量也较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同学已经熟悉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力量得到了肯定的进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靠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果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同学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实行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乐观性,引导其主动地发觉,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欢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进展的需要。
本班有2位同学特别聪慧,但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常常做小动作,姿态不够正确、有4位同学基础较差,对生字的把握较慢,对课文的朗读有困难、有5位同学特殊优秀,他们能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有较强的写作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漂亮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爱惜动物,喜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开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肯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同学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同学的留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觉–––鼓舞同学探究发觉,引导同学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把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同学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学问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沟通中培育同学的口语交际力量;展现台–––给同学供应展现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年级语文上册_背影教学设计_两篇较好的教学案例__人教新课标版
背影教学设计《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如:歌曲《父亲》、白帆的散文《父亲的泥脚》等。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
2.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
(板书课题:背影)请同学们把课文朗读一遍。
二、指导学生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和感受,合作探究1.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2.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 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5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优秀5篇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一、说教材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大家。
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两课时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探究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合作交流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2、讨论交流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两个问题:(1)文中四次写到背影,都出现在哪里?是怎样描写的?(2)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背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朱自清所表达的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通过学习《背影》,使学生对散文的文学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7.评价方式,多元立体: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8.课后拓展,延伸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开始前,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等主题。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2.让学生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亲情故事,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要求真实、感人,字数不少于300字。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3.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春》等,选择一篇进行鉴赏,从文章的主题、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通过此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拓展知识面。
2.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提问:“刚才的广告让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背影》。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感恩情怀。
(2)培养对亲人的关心和理解,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背影》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2)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感恩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简要介绍课文《背影》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背影》,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背影》的主要内容。
2. 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感恩情怀。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背影》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掌握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3. 运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心和理解,增强家庭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读后感和文章,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中的表达,评价学生对父爱的认识和感恩情怀。
人教版背影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背影教学设计(共5篇)教材分析: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相怜相爱的感情。
它是一篇构思精巧、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散文代表篇目。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有接触过XXX的散文,但作为初中学生,语文基础较差。
因此,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安排布置。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研究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
3、感受文章父爱的深沉,联系自己的生活迁移对父母的情感。
重点:对父亲背影的刻画和语言的描写。
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父亲节的时间,引出父爱的深沉。
今天我们要研究著名散文家XXX先生的《背影》,体味XXX的父亲那深沉而绵长的爱。
2、介绍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XXX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初一时学过《春》。
《背影》是记实散文。
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30分钟)1、师生共读全文,学生自读课文。
2、回答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为之感动落泪?3、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分析这些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三、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15分钟)1、分析文章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每部分都有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2、分析作者写作意图: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反映我国传统文化。
四、研究人物描写的方法(15分钟)1、讲解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分析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体会这种方法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课堂内容,强化研究效果。
2、布置课外阅读作业:阅读其他父爱题材的文章,体会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背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品质。
理解亲情的深沉,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人物背影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背影的形象。
提问:“背影”这个词在你们心中代表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标记生字词、重点句子。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背影”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析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着重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
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背影”为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课堂小结提醒学生学会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表现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表现较好,能够主动寻找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短文创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课文主题。
学生在写作训练环节,提高了写作能力。
5.需要改进之处在分析课文时,对部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不够到位,需要加强讲解。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强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细节上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1.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1.3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文本,感受语言魅力。
2.2学会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3.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爱的伟大。
2.学会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谈论父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1.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3.1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等。
3.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4.课堂讨论4.1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
4.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
1.2谈论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滴。
2.精读课文2.1学生精读课文,关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2.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3.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4.作业布置4.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4.2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作品。
五、课后辅导1.关注学生的作文写作,给予个别指导。
2.对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学会珍惜亲情。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现的深厚父爱。
2. 课文中作者情感的细腻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品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5. 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读后感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父子情深,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1. 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 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单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板书,提问:“背影”有什么特殊含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第一至三段,分析作者对父亲的描写,引导学生理解父爱。
2. 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背影”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情节。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的短文。
2. 背诵课文第一至三段。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对父爱的理解是否有所提高。
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背影》教学设计(续)六、课堂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七、总结全文(5分钟)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提醒学生将课文中的美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
八、课堂练习(10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九、家庭作业(课后)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意。
初中《背影》教学方案案例(精选5篇)
初中《背影》教学方案案例(精选5篇)初中《背影》教学方案案例篇1【教学设想】课文教学方案是教师自己“读”出来的,要找到自己动情的“原始心理历程”。
尤其是自己读出了心得之后,教学自可达到“无案之案”的境界。
笔者读《背影》,读出了“三境”:“我们的家境”、“父亲的老境”、“我的心境”。
正是在这“三境”之下,自己真正体会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依存和温暖。
由此,指导学生阅读本文,重在营造出一种情绪氛围,消除学生情感上的那一层“隔膜”,变“无情无意”地读为“有意有情”地读,感受文章的真情、深情。
对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文中出现的几次背影描写、我的流泪、父亲的话语等,简略处理,而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文章中其它交代背景、营造情境文字的品读上,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课堂采用“五环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行为;总体目标分解到课时,在教学环节中予以兑现,追求课堂教学实效。
【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书写和解释课文中所运用的以下字词差使奔丧蹒跚交卸狼藉琐屑簌簌迂腐颓唐游逛踌躇触目伤怀2、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两次“背影”的语段,能说出两次背影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能解说“我”的四次流泪和文章描写的父亲的四句话所包含的感情。
4、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说明“我们的家境”、“父亲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5、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能够说清楚自己认为的文章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6、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评价作者与父亲之间真挚的亲情。
【教学重点】1、朗读文中描写父亲两次“背影”的语段,能说出两次背影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从课文中筛选相关信息,说明“我们的家境”、“父亲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3、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能够说清楚自己认为的文章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展示——检测——评价【教学条件】投影仪 PPT【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第一环节:课堂自学【教学目标需明确,问题目标要准确,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根据个别需求进行指导。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设计3篇
朱自清的《背影》教案设计3篇背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本事目标: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述。
过程和方法目标:1.体会关键性语句的做文章和表达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资料及作者心境与感受的表达。
2.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察浓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具体描述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行文脉络。
分析平淡中显神奇的特定背景,体会文章的感染力。
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同学们,今日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以往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必须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
今日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一样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生字词检查。
狼藉簌簌橘逛踌躇蹒跚颓唐琐屑举箸四、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一般情景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景: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五、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四次)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应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能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我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忙多少呢⑤对自我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我艰难买橘的过程异常是“背影”映现,自我最终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优秀4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优秀4篇)教案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内容,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教案《背影》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一篇叙述文,描写了父亲送作者从扬州返回北京的路上,父亲与小贩讲价、跨上月台为他买桔子、临行前叮嘱他等故事,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全文的题眼,通过“背影”歌颂了父爱的伟大。
本文写父爱,把背影放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来写,使得父爱尤显深情动人。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因父爱而感动,因感动而更加珍惜亲情,并学会感恩父亲、体谅父亲。
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本文在特定情境中细致刻画形象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文的特点,设定本课重难点如下: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难点:特定情境下对形象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二、说学情1.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上学期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一的学习,他们对叙述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是如何借助叙事来表达感情、借助特定情境来刻画形象,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2.我的学生多是95后,他们从小都是在父母格外的呵护下长大的,习惯了父母为他们做事情,对父母的爱甚至有些忽视了。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唤起他们对亲情,尤其是父爱的关注和珍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二)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父爱。
(2)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父爱的理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与讲解。
(2)深入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父爱,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现象。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总结其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父爱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温馨、感人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同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以一种独特的角度——背影抒写了父子之间在那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情感。
写得真挚而动人。
但《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况且在学生这个年龄段因缺乏生活体验,很难感悟到亲情的可贵,甚至视而不见。
因而文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的。
针对这些,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影音功能营造一种低调的氛围,同时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搏,以“情”为切入口,且使其贯串始终。
通过对《买桔子的背影》这一段的重点分析和父亲送行中语言的体味,让学生领悟到文章中“父爱子、子懂父”的情感真谛。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理解父爱,感悟亲情。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摄取人物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策略]
自主、互助、合作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多媒体播放黄磊的《背影》(幻灯片展示歌词,营造气氛)
一、导入
大家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是诠释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你读过文章了吗?感动吗?(生答)其实父爱是深沉的,需要你用心去体味。
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去体味朱自清的父亲那厚重而又深沉的爱吧!(幻灯片展示课题)二、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师生合作),要求:
1、画出不会读的、不理解的字词。
2、把文中出现的“背影”圈出来。
明确:1、正音。
(幻灯片展示,生读)
2、回忆的背影、买桔的背影、离别的背影、怀念的背影。
三、重点研读
教师:作者重点刻画了哪次背影?
明确:买桔子的背影。
教师:(幻灯片展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
”让学生齐读此段)作者在刻画这次背影时首先突出了什么?(衣着)在对衣着的描写上着重表现了哪几方面?
明确:颜色和质地。
祖母死了,父亲为奔丧而来,黑色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且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到了当铺,父亲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因而突出衣着的布料质地。
教师:下面就是刻画父亲买桔子的过程,大家先看一个小短片,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形。
(播放父亲买桔的电视散文)你感动吗?带着这种情感来研读一下这段文字吧!作者运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父亲当时的姿势?(蹒跚)蹒跚是什么意思?(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父亲年迈、身体肥胖、磕磕绊绊)接下来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刻画父亲当时的动作,拿起你的笔把它圈出来,边画边体味哪一个动词用的特别准确,为什么?
明确:走,探,穿,爬,攀,缩,倾。
“探”字可看到父亲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
月台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让学生体验一下这个动作)“攀”准确地刻画了这一动作。
用“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
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
教师: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经年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本不能胜任的事情,是什么支撑他爬上月台的?(一种异乎寻常的爱)
板书:爱
四、品味语言
教师:父亲除了通过动作来表现自己的爱之外还通过哪种方式来表达?
(语言)拿起笔画下送子过程中直接引用的父亲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父爱?为什么?(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回答)
明确:(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心里还惦念着许多事情要做,如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等,什么劳累、什么灾祸都置之度外,这是一个多么细腻而又伟大的父亲啊!谁说父爱不细腻呢!)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担心儿子走丢了,“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经常会在我们儿时从父母嘴里听到,看来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也都是孩子啊!)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父亲依然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还要嘱托儿子报平安。
古人云:“悲莫悲兮生别离”更何况此种境况下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分别呢!此时的担忧依恋都可以从这句朴素的话中表达出来。
)
(4)“进去吧,里头没人。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害怕不谙世事的儿子会发生什么意外,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教师:“当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认为此时结束会让读者有更多余味,作者应戛然而止,为什么他不能止笔?
明确:是为表现多年以后作者已理解父亲在当时那一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已懂得父爱。
板书:懂
五、总结
《背影》是一篇平中见奇的小文章,它通过父亲为自己买桔子这件小事,以一种独特的角度及质朴的语言把至亲至爱的父子深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六、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被父亲这样细小的行为感动过吗?或者是一个眼神、或者是一次谈话、或者是一件特殊的礼物。
我能理解大家,在你们这个年龄都有与父母较劲的时候,以此来昭示自己的成熟。
我们一定也曾感动过,只是不愿意用语言直接地表达出来,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越来越不愿意用这种过于直白的方式表达来,所以有些人采取了一种在网上留言的方式写下了自己想对父亲说的话,我下载了这两条(幻灯片展示),第一条:爸爸,爱是经不起隐藏的。
第二条:老爸,我下辈子还要做你的女儿。
爸,我很自
私,希望我在你之前死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好吗?(生答,同时小声播放满文军的《懂你》)看来,大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的确已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朱自清说“父爱是一条细细地无声流淌的河流。
”这句话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解读!把你刚才写下的话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告诉你的父亲好吗?让他知道你真的懂他!
[教学反思]
已从教八年有余了,我一直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可努力后发现:要让学生高兴容易,可让学生感动实在是太难了!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对话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而像这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虽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可看上去语言朴实,平淡无奇。
怎么能让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体会呢?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背景资料,并认真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也许是课外补充的缘故,也许是我对朱自清的偏爱,也许有我对亲情的执着。
还有着对自己教学困惑的“大胆”,我精心“设计”了,我把自己当作“学生”,脑海里时刻设想学生会有的“反映”,我想象着学生会有的动作,言语,表情,甚至课堂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和源泉,更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我在设计课的时候采用了以“境”导趣和以“情”激趣的方法,努力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
自己先配以音乐渲染气氛,然后动情于言表,动情于课文,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氛围之中。
在欣赏歌曲和看电视散文的过程时,那低沉哀愁的曲调、饱含深情的镜头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体验到人世间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深。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语文教学有“法”而无“模式”。
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寓朴实的语言中蕴涵刻骨铭心的亲情。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师要转换角色定位,要当好“导演”,进行恰当有序的“引导”。
我将课确定在体味“父子情”上。
通过“感知背影——品析背影——研讨背影——领悟背影”这样的思路预设教学环节。
但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有对文章的说读,品读、悟读;有对自己对亲情的解读,延读……力求调动学生的所能,让个性之流疏通出正确的渠道,让思维撞击出智慧的火花,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虽然对文本进行了程序的“导”,但我比平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