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万章》载∶“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由此可见,禅让A.实现了权力平稳有序的过渡B.反映了儒家治国安邦的理想C.是为了政治需求虚构的历史D.表明“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图1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这表明商鞅变法A.激化了阶级矛盾B.瓦解了宗法制度C.加强了地方统治D.扩大了统治范围3.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据此可知,当时A.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4.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内容可推断出A.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B.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C.田园诗歌是唐朝的主流D.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5.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B.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D.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6.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
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7.18世纪末,清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议定了“藏内善后章程”。
该章程规定,在处理政务方面,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西藏军政官员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拣选,其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
该章程的颁行从法律上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D.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8.1887年,黄遵宪完成了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书稿——《日本国志》。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布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色彩突出C.集权政治的出现D.部族色彩浓厚2.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B.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C.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D.打击豪强地主的威胁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
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4.有学者指出,魏晋之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
”而到隋唐之时,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作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A.推动了儒学复兴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加强了君主集权5.据《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代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政策的完善B.导致了内重外轻局面形成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据研究,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清代中期这一变化A.导致传统的社会结构解体B.体现长途贸易推动资本集中C.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图1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断该书应该是图2 图3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13.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三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题文】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 商朝建立后定都郑州B.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C. 商朝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D. 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分封制【答案】 C【解析】A项错误,郑州是商朝中期的一个都城,不是最初的定都地;B项错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C项正确,商朝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著名的有司母戊鼎等;D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时期尚未出现。
2.【题文】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 “仁”和“礼”B. “为政以德”C. “克己复礼”D. “有教无类”【答案】 A【解析】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仁”是道德的核心,“礼”是社会的规范,A项正确;B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C项是孔子要求人们遵守周礼的表现,不是核心;D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意。
3.【题文】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主持修建的是A. 李冰B. 商鞅C. 秦始皇D. 嬴政【答案】 A【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A 项正确;B项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与都江堰的修建无关;C项秦始皇和D项嬴政指的是同一个人,是秦朝的建立者,与战国时期不符。
4.【题文】秦始皇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是A. 刀币B. 五铢钱C. 秦半两钱D. 交子【答案】 C【解析】秦始皇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C项正确;A项刀币是战国时期燕赵等国使用的货币,与题意不符;B项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期统一使用的货币;D项交子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题文】西汉初期“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的原因是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 B【解析】西汉初期“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的原因包括: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期中历史试题高三2023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期中历史试题高三2023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60共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015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10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
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2.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新现象反映了()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3.“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5.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6.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荀子》记载:“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这表明礼制的制定A.旨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B.划定了严密的等级秩序C.缓解了社会混乱的问题D.满足了统治阶级的私欲2.南宋官员叶适强调禁断淮西地区私铸铁钱流通的前提是官铸铁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待官钱流通,物价复旧,方见禁断私钱之利”,并建议设立铜钱和铁钱的兑换机构,以便百姓兑换货币。
叶适的这些主张旨在A.改革币制,全面推广铜钱B.统一货币,便利海外贸易C.禁断私钱,增加赋税收入D.稳定币值,维护经济秩序3.明朝万历前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皇帝积极支持其工作。
万历后期,皇帝对于日常政务多采取消极拖延态度,内阁成员却无可奈何。
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内阁运行A.降低了中枢决策效率B.附属皇权和独立性差C.缺少民主协商的机制D.依赖首辅的个人能力4.林则徐督粤时曾组建翻译小组,接任林则徐的琦善则言“我不似林总督,以天朝大吏,经日刺探外洋情事”,并将翻译小组直接解散。
结果在鸦片战争及后续谈判中,官方文件翻译全由英国人负责。
这一现象说明A.翻译水平影响战争走向B.鸦片战争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C.清廷外交理念亟待转型D.政府情报机构的建立势在必行5.下表是根据1911年冬季清廷职官录)整理出来的武昌起义后各县级政区正印官(从布政使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留任情况(单位:个)。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D.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确立皇帝制度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焚书坑儒3.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A. 决策、审议、执行B. 审议、决策、执行C. 执行、决策、审议D. 决策、执行、审议5.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形成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6. 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有()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③对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重要财源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主要是因为它()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 有利于民族融合C.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内阁C. 设立军机处D. 实行八股取士9.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C. 《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D. 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望10. 新航路开辟中,最先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1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C.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苏格兰人民起义12.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A. 来克星顿枪声B. 《独立宣言》的发表C. 萨拉托加大捷D.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3.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 三级会议的召开B. 攻占巴士底狱C. 《人权宣言》的颁布D. 雅各宾派专政14.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有()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②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③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A. 英国和法国B. 美国和德国C. 英国和美国D. 法国和德国16.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主要是通过()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17.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林则徐B. 魏源C. 严复D. 康有为18.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④建立新式海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9. 戊戌变法的性质是()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C. 农民阶级起义D.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20.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 民主、科学B. 自强、求富C. 实业救国D. 师夷长技以制夷22.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中共四大的召开24. 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 中共一大的召开B. 中共二大的召开C. 中共三大的召开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5.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B. 段祺瑞、张作霖、阎锡山C. 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D. 段祺瑞、孙传芳、张作霖26. 南昌起义的意义是()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C.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7. 遵义会议的意义是()A.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D. 以上都是2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B. 一·二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29.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 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B. 国际社会的援助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30. 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 分,共20 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三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秦朝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历经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陵墓——秦始皇陵。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工程的直接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D.法家思想的影响2.以下不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趋势的是A.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汉朝设刺史C.唐三省六部制D.北宋设置通判3.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他亲历了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B.中国物产贫乏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4.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评价中国沿海口岸时指出,汕头是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在近代历史上,规定汕头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5.《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了文明中来了。
”此话表述的观点是A.资本主义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B.资本主义必然崩溃C.资产阶级文明代表最先进的文明D.资产阶级能够改造所有的民族6.以下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南昌起义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③长征的胜利完成④八七会议的召开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7.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
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这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入联合政府B.中国应该实现民主与和平C.中国最终应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应该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8.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陕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中,出土了27件陶制生产工具,其中主要为纺轮,约占陶制生产工具的70%;收割用的陶刀只有1件。
石器中用于狩猎的工具有34件,占石制工具的72.3%,尚未发现功能明确的畜制农业生产工具。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地A.阶级矛盾比较尖锐B.生产方式处于过渡阶段C.劳动分工日益明确D.游牧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北魏拓跋先世信仰的神祇混杂繁复,北魏前期每年举行的“祀天于西郊”仪式,就源于拓跋鲜卑族的原始信仰。
至孝文帝下诏“减省群祀”,废除了西郊祀天仪式,转而采用汉地帝王的祭祀天地仪式。
北魏祭祀的这一变化A.推动了国家的政治认同B.铲除了鲜卑旧制的影响C.旨在缓和民族间的矛盾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3.宋代农户经常几家合零为整入纳县镇税场。
农户为减少周折便折钱给付揽人,由揽人就近购买粮绢等税物代为完纳,或者是因为农户自家不生产某种税物,亦由揽人到外地购买再入纳官府。
这反映出宋代A.白银货币化日益发展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C.重农抑商政策已改变D.商品经济比较活跃4.图1所示为清代宫廷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绘制的《乾隆皇帝射猎图》。
郎世宁将西洋画的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在此射猎图中以写实的笔法呈现骁勇善战的射猎人物形象。
这一作品A.显示出风俗画的价值取向B.体现了东学西渐的社会潮流C.彰显了清廷尚武的风尚D.反映了清朝宫廷生活的奢靡5.1903年,清政府颁布《学务政纲》,重视国学、倡导读经。
高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逐渐显现B .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的程度C .早期玉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D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1.(3分)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约8000年前,主要有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小型玉凿工具及玉环、玉玦等装饰品,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市宋集乡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铲等小型工具及玉镯等装饰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坠等佩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 .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 .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C .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 .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3分)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这反映了( )A .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 .王国威胁解除C .君主专制大大强化D .政治局势趋稳3.(3分)图1、图2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当时( )4.(3分)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
这种差异说明( )记述出处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
是时仓库盈溢,竞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唐]吴兢《贞观政要》上遗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5.(3分)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
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6.(3分)如图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班级姓名座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0分)1.距今约5300-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据考古发现,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
据此可知()A.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B.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C.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D.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2.汉代察举制中科目最盛的三科是孝廉、贤良文学和茂才,唐代设有“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科。
宋代要求外郡推荐考生“须是履行(指行为)无恶、艺业及等者”。
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
这说明古代官员的选拔()A.重视对官员德才的考核B.抑制了豪族对政权的垄断C.废除以诗赋取士的旧制D.克服了凭恩荫选官的弊病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
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
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材料反映了()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4.宋末元初的著名画家郑思肖,南宋灭亡后改名“思肖(‘肖’为繁体‘赵’字的一部分)”。
其笔下的兰花疏而不空、无根无土,意境深远。
下图(图1)为他根据自己在福建居住时所见的墨兰所作的《墨兰图》(题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
这反映出()A.文化艺术的地域特征浓厚B.时代环境影响艺术创作C.凸显高洁典雅的文人意趣D.风俗绘画体现家国之殇5.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
这说明,南北面官制()A.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B.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C.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6.乾隆二十四年,有官员上奏称“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致丝价日昂”。
2023-2024学年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2024(上)江西省宜丰中学11月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 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B. 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c. 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 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2. 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
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
这些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 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C. 使隐匿人口的现象得以减少D. 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3.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世界不是静止的,矛盾和失衡是自然规律,中国利用了矛盾……壮大自己。
这最有可能是形容( )A.1955 年万隆会议B.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72 年中日建交D.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4.新航路开辟时期,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约四倍,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这种状况也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收入的地主的地位被削弱了。
这表明( )A. 物价上升致使西班牙经济衰退B. 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商业革命C. 早期殖民的扩张加快欧洲发展D. 价格革命推动欧洲社会转型5.12—16世纪,欧洲国家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据此可知,这些欧洲国家( )A. 以实现欧洲统一为主要目的B. 为推翻君主制度而寻找依据C. 借罗马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D. 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6. 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御史大夫李承嘉曾召集御史,责备他们弹劾不禀告长官就是失礼。
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河南省南阳市)
选择题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A. 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 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 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 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答案】A【解析】通过归纳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和雅典公民所受的约束,而自身权益却没得到应有的保护,故A项正确;从“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可判断出,根据城邦规定,雅典公民有义务在被抽中签时,捐献个人财产,但并不意味着财产实际被城邦所有,故B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没有政党政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的关系,D项错误。
选择题古代雅典举行公民大会的时候,执政官就派人两头牵着一根长绳,从市场和街道上横扫而过,把人们赶向会场,绳上沾着赭色矿石粉,谁的衣服沾上这种粉末,就成为极大的耻辱。
这种做法A. 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B. 体现了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C. 是对公民人身的侮辱D. 扰乱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用带有赭色粉末的绳子驱赶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身上沾有这种粉末会被认为是极大耻辱,这种做法保证了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有利于坚持民主制度,故A正确;B、C、D过度夸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消极影响,用其实施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掩盖了其本质,排除。
选择题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
他指出有体物是具有实体存在,且可通过感觉加以认知的物体,如土地、奴隶等;无体物则是指没有实体存在而是由人们拟制的物,也就是权利,如债权、地役权等。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填空题1.历史上的“黄金期”纵观中国历史,国祚绵长的大一统政权,在立国不久或经历几代人努力往往会进入历史的“黄金期”。
(1)请将下列“治国之策”与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相对应。
(2)国家稳定、边疆巩固是国祚绵长的前提。
请将下列治国安边的措施填入下表。
与吐蕃和亲(A)设河西四郡(B)设伊犁将军(C)建台湾府(D)创刺史制度(E)置安西都护府(F)置北庭都护府(G)国祚绵长的朝代治国安边的措施汉朝唐朝清朝【答案】(1)BDCA(2)BE;AFG;CD【解析】【详解】(1)释放奴婢,扩大教育:东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化上还大兴儒学,推崇气节,故对应的是光武中兴的黄金时期,答案为B;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西汉初的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沿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提倡节俭,生活简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文景之治”,答案为D;宽政安民,虚心纳谏:唐太宗吸收隋朝速亡的历史,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答案为C;强化皇权,安定边疆:清初还保留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
康熙设立南书房,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
雍正时设军机处,为政府最高决策机构。
乾隆时期直接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康熙时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时平定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安定了边疆,被称为“康乾盛世”,答案对应为A。
(2)汉朝: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一名刺史监视地方官吏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在河西走廊一带建立了四个郡,即设立河西四郡;填入BE。
唐朝: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个尺带珠丹,与吐蕃和亲;为了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填入AFG。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2023.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材料反映出()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 B.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
据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公卿等对天子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体现了原始民主的传统,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重视宗法血缘的宗法制,排除D项。
故选B项。
2.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
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
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织机模型,成为汉代成①都纺织业发达的重要见证。
②现今日本正仓院珍藏的传世蜀锦——四天王狩猎纹锦,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实证了蜀锦在域外的广泛传播。
出土于吐鲁番的7世纪文书有“益州半臂”等蜀锦名目,并标有上、中、下③三等价格,反映了蜀锦沿丝绸之路在西域的贸易情况。
汉代四川的蚕桑丝绸织造业十分发达,文献记载政府在成都设置锦官监督织④造蜀锦,成都又称锦官城、锦城。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三历史2023.1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
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桓叔。
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诛潘父。
”材料中“晋人”的行为A.维护了原有政治秩序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C.明确了诸侯继承关系D.重塑了嫡长子继承制2.“韩非者……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
非……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儒法两家思想同源B.法家思想胜于道家C.诸子学说交融发展D.韩非李斯自成学派3.西晋末年起,江南地区出现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从事农耕的流民农业。
流民多根据所处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A.偃武修文政局相对稳定B.生产技术明显进步C.经济发展带有时代特点D.粮食产量有所提高4.有学者认为:“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
……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由此可知,该学者的主张A.强调格物致知B.带有主观唯心色彩C.倡导个性自由D.蕴含经世致用思想5.右图为明清时期福建侯官县部分农民的从业情况。
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1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最早在两河流域地区建立起城市国家的是A. 苏美尔人B. 阿卡德人C. 亚述人D. 伊拉克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很多奴隶制的国家,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故A项正确;阿卡德人、亚述人、伊拉克人均未在两河流域建立城市国家,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 薄伽丘的《十日谈》以反封建教会的故事开始,却以封建说教结束。
这反映了薄伽丘A. 作品缺乏新颖性B. 固守传统道德C. 思想具有保守性D. 宗教信仰虔诚【答案】C【解析】的【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他反对基督教神学对人性压制,但其在小说中又宣扬封建传统道德,这反映出其思想保守的一面,C项正确;作品缺乏新颖性不符合史实,也不是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薄伽丘思想具有保守性,没有强调其固守传统道德,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薄伽丘思想,不是体现其宗教信仰,D项错误。
3. 《共产党宣言》指出:“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
”这一论断主要揭示了A. 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B. 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C.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社会意识影响社会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这说明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会推动社会意识的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不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不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意识,排除D项。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戎狄蛮夷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
孔子认为周文化优越于其他文化,因而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同时,他还认为夷狄是可以教化的,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这一思想( ) A.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B.维护了周文化主流地位C.蕴含着大一统理念D.孕育了华夏认同的观念2.东汉樊宏(刘秀的舅舅)的庄园有“田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据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 )A.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B.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动摇了郡国制的基础D.提升了豪强地主政治地位3.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
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唐初此举( ) A.助推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 B.导致了国家权力机构臃肿C.降低了朝廷政令的执行效率D.加强了皇帝对朝政的控制4.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朱熹说:“人欲中自有天理。
”又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其体现的主旨是( )A.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主张克制过度的欲望C.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D.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5.下表是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以合计数为100)。
这说明( )C.农耕文明向边疆延伸D.国家版图的日益拓展6.经李鸿章批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章程第一条赫然写道:“(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
晚清官员盛宣怀指出轮船招商局“实系已成之公司,从前称公局者,即系公司之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第一个五年计划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了。
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指标一般地大幅度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旧版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1.以下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2.辽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该省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 B.最早将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3.右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
该厂投厂建成应在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十年间下图为中共八大会场4.八大的指导思想是A.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B.忽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阶段特征C.照搬苏联模式 D.早日实现社会主义5.对中共八大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国内矛盾的科学分析和关于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的规定②基本依据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③八大内容在后来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④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 B.继续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C.集中力量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D.反对党内的修正主义7.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路线 B.正确地借鉴了苏联的经验C.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8.从材料中你认识人民公社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左倾错误使得一些领导人对国情认识不足B.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得不到认真的执行C.生产力低下,人民公社化是必要的D.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形势严峻,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
9.人民公社化的核心内容是A.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B.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C.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10.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有①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②搞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④只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办不到的事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③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图一图二11.以上两幅图和以下哪一会议直接有关?A.中共“八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八大三次会议D.中共九大12.对于图二的那场运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B.使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C.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D.对我国的重工业发展毫无帮助13.下列对全面建立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4.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A.党彻底批判了“左”倾错误 B.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C.严重受灾地区的灾情得到控制 D.苏联的经济援助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的检验,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邓小平15.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文革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道路,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有①粉碎“四人帮”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④“左”倾思想得到了彻底清算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7.“实现四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一切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
”文中“革命”的含义是A.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B.社会制度的变革 C.实现生产的飞跃D.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1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指A.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改革 B.下放权力 C.精简机构 D.按价值规律办事19.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今后党的工作重心是A.对外开放 B.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D.阶级斗争2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它①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②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③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结束“左”倾错误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199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A.广东、福建B.安徽、四川 C.四川、浙江D.安徽、江苏2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针对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B.工业化大规模建设的需要C.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农业机械化的需要25.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所说的“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C.进行国有企业改革D.对外开放26.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主要历史意义有①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②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③为促进农业和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④有利于解决了中国的“三农”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从2006年起,我国将彻底免除在中国持续2600年的农业税。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这些决策都为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7.我国的农业税最早确立于什么时候?A.夏朝B.春秋战国 C.秦朝D.西汉28.明朝中后期,我国的土地生产方式方面出现的最大变化是A.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B.出现了租佃方式C.出现了货币地租D.实行“摊丁入亩”29.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的土改和1942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源是A.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化 B.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变化D.中共的革命纲领出现了新的变化30.建国初期的土改农民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法大纲》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土地改革法》31.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为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32.农村的产生关系调整过程中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①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原则③一切从农村的生产力实际出发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33.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A.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 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 D.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3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解放生产力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D.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3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C.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36.为了实现这种目标,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从以下哪几个方面展开的? ①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②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分配改革方面,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由公有制逐渐向私有制过渡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37.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包括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②使得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活力,效益显著提高③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④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④3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现在存在哪些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④个体经济⑤私营经济⑥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39.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A.改革管理体制 B.改革分配制度 C.推行股份制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下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79年和1986年美国《时代》周刊两度将邓小平评为世界风云人物的封面40.《时代》周刊两度将邓小平获选为世界风云人物是因为A.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B.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行思想的大解放C.对中国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D.提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41.1985年9月《时代》周刊封面也刊登了邓小平的一幅图片,其中有一句话“China moving away from Mrax”,邓小平的以下哪一做法使美国人有如此的评论?A.邓小平全面实行市场经济 B.邓小平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进行改革C.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 D.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提出42.以上美国对邓小平改革的评论是错误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哪一理由?A.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B.邓小平改革开放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局限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和扬弃C.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进行否定和修正D.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说不清其性质和代表的阶级利益,更看不清其方向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