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6
-问题1:计算$(a^3b^2)^2$的值。
-问题2:已知$x^2 + x + 1 = 0$,求$x^4 + x^3 + x^2$的值。
-问题3: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a$,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乘积。
3.拓展题: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6.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幂的乘方法则,能够熟练运用该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即$(a^m)^n = a^{mn}$,并能够运用该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幂的乘方法则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法则。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法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强调计算过程的严谨性,要求学生遵循数学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严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乘方的概念、性质以及简单的乘方运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法则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涉及到多层运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3.角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自行车轮辋形成的角、三角板上的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角的特点和作用。
2.提问方式: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3.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
(二)讲授新知
1.角的定义:教师通过动态教具或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讲解角的定义,即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形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角度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以及周角,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角的性质:教师讲解角的和差、互补互余等性质,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4.角度测量与计算:教师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如何进行角度测量和计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角的模型或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讨论角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2.讨论主题: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不同类型的角有什么特点?
b.量角器如何使用?如何进行角度测量和计算?
c.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角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一系列有关角的练习题,包括角的分类、角度测量和计算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练习题类型:
a.选择题:判断角的类型,如锐角、直角等。
b.填空题:补充角的性质、互补互余关系等。
c.计算题: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并进行计算。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练习题,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具体的同底数幂乘法算式,发现并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理解本质,掌握方法:
通过对比、归纳,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本质,掌握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的过程中,学生将: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探究同底数幂乘法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等方法,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探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同底数幂相乘时,指数相加的规律。
3.解释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讲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4.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例题,详细讲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概念,理解幂的乘法法则,并能够准确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能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简便计算,提高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4.能够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其运用;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本质,将乘法法则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中的复杂计算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8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调查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调查方法。
3.针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合作调查任务,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4.引导学生关注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培养他们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教师强调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实际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五、作业布置
1.根据课堂所学的调查知识,每位同学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调查主题,如家庭用水用电情况、同学课外阅读喜好等,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制定调查计划。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8.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能够对调查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整理。
3.掌握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等。
4.能够运用统计图表对调查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调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注重评价,激励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调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使他们在调查中关注他人、关爱社会。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的教材。
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2.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比例和百分数、空间与图形、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比例和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空间与图形的关系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在教授本册教材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注重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如情境创设、合作学习、互动讨论等。
4.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9
2.知识拓展: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如:如何通过图象预测未来某一时刻的气温?
3.情感升华: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能够运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章节过程中,引导学生:
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图象的绘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图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
(1)根据给定的函数关系,绘制相应的图象。
(2)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9.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函数图象的基本概念,理解图象是描述变量关系的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
2.学会使用直角坐标系,正确绘制函数图象,并能通过图象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函数的性质,如最大值、最小值、单调性等。
(3)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评价: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5.3.角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特点和性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角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提高。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进行角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学习,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模型展示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分类和特点。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成果,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角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如房屋角落、剪刀张开的角度等,让学生感受角的存在。
3.成果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角的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挖掘学生的数学才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
识别线段、直线和射线,会度、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与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经历收集数据的活动,明确收集数据的过程,并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三、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和、差、倍、分的意义,并能根据条件求出线段的长。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会同底数幂的运算。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
(4)能用直线平行的条件判断两直线平行,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5)明确收集数据的过程,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
(6)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1)经历探索整式乘除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2)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7《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7《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完全平方公式》是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7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公式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对于后续学习代数和几何知识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简单的公式和定理能够理解和记忆。
但是,由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让学生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来理解和掌握完全平方公式。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和图形来展示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和教案。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动画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和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完全平方公式应用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中。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5.3角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第66页的思考题1、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角的性质和应用。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要求学生用文字和图形描述实验过程。
3.实践作业:
(1)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并运用它测量家中各种物品的角度。
(2)收集有关角的趣味知识,与同学分享,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强调角的定义、分类、度量和性质等核心内容。
3.拓展延伸:提出与角相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布置作业: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培养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角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教学活动,发现角的和差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
4.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精心设计课堂讲解,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角的性质和运算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角的定义、分类、度量及性质等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6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独立完成,并认真检查。
(2)从生活中选取3个含有角的物品,分别画出它们的角度,并标注出角度的大小。
(3)利用量角器,测量并记录家中钟表上3个不同时间点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角度。
4.让学生掌握角的和差运算,能够计算两个角的和或差,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运用角的分类和性质进行几何推理,为初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直接进入平方差公式的讲授。首先,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方差的变化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平方差公式的表达式。
2.教学实施:
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图形的直观演示和数值的计算,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强调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特点,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提高拓展题:选取3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题目可以涉及几何图形、生活实际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公式,提高解题技巧。
3.应用实践题:布置1-2道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方差公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方差公式。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平方差公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和研究与平方差公式相关的一道难题或生活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反思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平方差公式学习心得的反思,内容包括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解题技巧的总结等。通过反思,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
3.目标达成: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教学设计:5.3.角
喇嘛甸中学电子教案课题角总课时 1课型讲授课主备人朴晓琳授课时期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会根据具体环境恰当的表示一个角。
认识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及办法: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及办法:在不同环境中恰当地表示角。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景引入;②感知定义;③自学归纳,思辨求真;④动手操作、解决问题;⑤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一)情景引入内容:1、在小学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2、说一说你身边的角。
(二)感知定义内容: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角的画法,边画边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给出角的描述。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师给出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这个角的顶点。
2、教师演示木圆规得出角的运动定义: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据此,得到: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周角。
(三) 自学归纳,思辨求真-----了解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内容:1、学生自学课本第144页内容2、教师画图说明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及其适用条件(1)用三个大写字母,如∠ABC ;(2)用一个大写字母,如∠A ;(3)用一个数字,如∠1;(4)用一个希腊字母,如∠α。
3、练习:144页想一想;146页习题13.做一做中国地图简图⑴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⑵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⑶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师讲解:1°的 601为1分, 记作“1′”,即1°=60′.1′的 601为1秒, 记作“1″”,即1′=60″4.知识应用例1计算:⑴1.4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⑵18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5.开动脑筋确定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四)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内容:1.完成144-145页做一做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加快熟练角的各种表示方法,及时巩固提高。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35人。
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六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训练.在思维.思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同时.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通用13篇)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通用13篇)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1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整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2.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教学设计:5.1线段、射线、直线
喇嘛甸中学电子教案(图片来自教材或全景网站)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点明课题.(板书课题:线段、射线、直线)目的:利用生活中熟知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内容:1.讲明线段、射线、直线的描述性概念,并指明端点.2.学生讨论交流:(1)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的看作线段、射线、直线?(2)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和联系.(教师用多媒体演示)3.教师借助图形,讲明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4.教师利用表格,帮助学生辨析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图形名称图形画法表示方法延伸方向端点个数线段射线直线目的:经过老师讲解,师生交流,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规范性表示方法,并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性的理解.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深化概念内容:1.请表示出下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A B C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直线、射线、线段都有两个端点;()(2)直线和射线可以延伸,线段不能延伸;()请观察图形作出判断:A B C(3)直线AB和直线AC表示的不是同一条直线;()(4)线段BC和线段CB表示的是同一条线段;()(5)射线AC 和射线CA 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 ( )3.比一比看谁画的好.已知平面上四个点A 、B 、C 、D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1)画线段AC ; (2)画直线AB ;(3)画射线AD 、DC 、CB.目的:本环节设计了一组练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联系和区别,同时巩固对其表示方法的掌握.题目设置的出发点在于检测本节课所学,所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鼓励他们独自接受挑战的信心,期望能达到80—90%.第四环节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内容:1.动手操作:(1)过一点O 可以画几条直线?(2)过两点A 、B 可以画几条直线?2.归纳:(1)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描述从实际动手操作中得到的结论. 3.应用:(1)教师拿出一根木条和几颗钉子和相关工具,要求用尽可能少的钉子把木条固定在木板上,问至少要几颗?(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为了使每行砖在同一水平线上,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的同一高度处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ACBD。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五章基本平面图形5课时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17课时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7课时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9课时
第九章变量之间的关系5课时
授课内容线段、射线、直线课型新授授课日期2.2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
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
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几何语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措施自学引导
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以及学生的互动合作相结合。
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图片,三角板,窄木条。
学生:直尺,几枚图钉,薄窄木条或硬纸板条。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爱学、会学、勤学、乐学、愿学、主动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少数学生计算不过关,粗心大意,计算马虎;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灵活情况不会灵活分析,学习较为呆板;在解答应用题中,理解不仔细不深刻,不能很好地去审题,变化一下数据、改变一下问题就不会解答了。
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难点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8
4.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运用技术手段辅助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表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
3.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表示方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数据表示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整理和表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对待数据表示问题要注重准确性、规范性和美观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数据表示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3.在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数据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据表示的学习。例如,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成绩、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等作为数据来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据表示的重要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设定针对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严谨、细致的数学态度,以及合作、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梳理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与代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比和比例、百分数等。
2.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立体图形的认识等。
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初步认识等。
三、教学方法选择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求,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观察、归纳等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我们将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重点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解析,通过举例说明、图形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六、习题练习设计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我们将设计适量的习题练习。
习题将涵盖各个知识点和难易程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将定期对习题进行批改和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
七、评估与反馈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将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
3.示范整式乘法的计算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如符号的处理、括号的展开等。
4.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整式乘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整式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分配律在整式乘法中的作用”等。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5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理解整式乘法中的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在计算过程中灵活运用。
3.学会使用整式乘法解决几何图形面积、体积计算问题,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整式乘法中的规律,培养他们运用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简化计算的能力。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整式乘法的解题技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巩固拓展,提高应用能力:
-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基本题、拓展题和综合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小组内讨论整式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分享你们的发现。
3.探究题:
-探索整式乘法与之前学过的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尝试总结规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4.思考题:
-如果一个整式中有相同的项,我们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是否可以简化计算?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一)教学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2016-2017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小纪镇泉水头学校
新得学期,新得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得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得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得领导,贯彻党得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得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得促进派。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得认识,做到以法执教。
忠诚于党得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得人民教师。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35人。
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得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六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期得训练,在思维,思路方面有了进一步得提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同时,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得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就是否掌握良好得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得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得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得成份较多,理解记忆得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得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得基本理论、概念、原理与规律等方面得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中得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得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几何定理得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得基本技能,一定得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养成良好得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得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得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得学习得积极性,培养学生得类比、归纳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得密切关系,与谐发展得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得基本观点与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得基础。
四、教材分析
1.本册涉及得主要内容有:基本平面图形,整式得运算、变量之间得关系;平行线与相交线,数据得收集与处理。
整式就是代数得基础性概念,代数式得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得基本功,就是解决问题与进行推理得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得基础。
把变量之间得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就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与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得思想基础上引入得,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
函数就是一种特殊得变量之间得“关系”。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得“三线八角”问题与对平行线得讨论就是平面几何中重要得议题,也就是基础性得内容,有很大得教育价值。
重点就是通过探索与简单得推理熟悉相关得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
成为本套教材“公理化”得经验背景。
在《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章得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与角”一节,就是理解与运用相关几何知识得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得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得语言表述出作法。
《数据得收集与处理》包括“数”与“数据得表示”两部分内容。
通过实际问题得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得重要作用,理解数据得处理及其所表达得信息,发展数感与统计观念。
“普查与抽样调查”学会对总体得属性得调查方式,总体较小时可以普查,而较大得时候需要抽样调查,学会用样本代替总体得思维。
“数据得表示”则提供了“世界新生儿”图,它就是一种有别于条形、折线、扇形图得数据统计图,同样提供了丰富得信息,同时暗示了统计图得多样性。
五、教学措施及应注意得几个问题
“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得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得数学;不同得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得发展、对于教学要求得把握,唯一得依据就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体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得教学要求得把握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对所教学得内容逐条分析,明确要求,确保内容不遗漏,要求不降低。
2.参照其她版本得初中数学教材,比较异同,分析编者意图,对其她版本中所
出现得对学生得能力发展有益得,又不违背课程标准得内容或方法作适当补充。
3.分析鲁教版教材,对后续学习有益得或者对学生得能力发展有帮助得内容作适当调整或补充。
忌照搬老教材,同时也不提倡只用新教材,特别就是只使用鲁教版教材。
4.提倡因材施教,应体现不同得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得发展,不能再搞新得“一刀切”,教学要求得高低应由学生得实际来决定,应体现对不同得学生有不同得教学要求,对不同得教学内容有不同得学习要求,有得只要求学生去感受、体验;有得需要组织学生去观察、动手实践与操作,达到识别与鉴别得目得;有得则强调学生得参与与过程;也有得就是学生必须掌握得内容、不要回到“教师主宰一切”得老路上去、
5.用发展得观点把握教学要求,在教材得基础上,教师应对知识与能力得系统性、教学内容阶段目标得要求上作适当得调整与处理,使之适应学生得认知水平与能力发展。
六、教改实验与课堂研究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就是最好得老师,激发学生得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得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得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得构建,营造民主、与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得高效得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得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得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瞧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得能力,培养学生得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得状态。
5.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得学习中,拓展学生得知识面。
七、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第1周第一单元基本平面图形 5
第2-5周第二单元整式得乘除20
第6周第三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 8
第7-9周第四单元数据得收集与整理 12
第10周第五单元变量之间得关系7
第11-17周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35
第18周期末考试
泉水头学校孙裴江孙绍红 2017 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