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 湘美版练习
第1课 文明之光-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文明之光-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装饰文化;•陶瓷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作品中;•如何运用陶瓷制作技巧完成作品。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好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学生参考书《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1. 绪论(5分钟)介绍本课程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和准备工作。
2. 陶瓷制作基础知识(15分钟)介绍陶瓷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包括陶瓷的种类、颜色、材质等。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20分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和装饰,包括建筑风格、装饰图案、色彩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4. 陶瓷制作技巧(45分钟)具体讲解陶瓷制作技巧,包括制作工具、制作过程、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5. 制作陶瓷作品(6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制作陶瓷作品,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果带来的满足感。
6.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相互点评、交流。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体会,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评估1.学生听课笔记;2.作品展示和点评;3.课后作业。
本课程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美妙,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湘美版
第1课《文明之光》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联系原始人的生活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了解原始彩陶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探讨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样,概括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原始彩陶艺术特点的彩陶平面图。
方法与过程:探讨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培养想象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想象、归纳的方法共同分析原始彩陶,培养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初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彩陶,对彩陶的用途、造型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素养: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未知的事物喜欢研究探讨,但因为年龄还偏小,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约3分钟)1、展示一件制陶工具,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工具吗?看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来?展示一个陶罐,这个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像这样表面有纹样的陶器叫什么?2、彩陶出现在什么时期?中国是发明彩陶器最早的地区之一,彩陶的发明就像一把火,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引出课题——《文明之光——彩陶》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物展示:陶泥、陶罐通过教师现场制作彩陶这一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二、设置问题,分组探究。
(约5分钟)1、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关于彩陶的资料,说说对彩陶的了解。
2、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叙述和上学期的《远古的呼唤》一课,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思考、讨论几个问题:①、说说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②、原人为什么会发明彩陶?③、彩陶对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3、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彩陶是原始人生活的产物,但语言的描述似乎不够直观,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陶器的发明。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1 湘美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1课《文明之光》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2学情分析早期文明历史的发展,自然也包括了艺术的发展,要了解彩陶,青铜器以及瓷器各自的特点,就离不开对各时期文明程度的了解,反之,也能从各时期的艺术品也能让我们了解到文明的发展情况,做为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同时也具备表述找我观点的能力。
3重点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3、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4、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活动2【练习】自由畅想思考练习 :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新湘教版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第1课时(有反思) - 安 - 有教无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1 湘美版
第1课《文明之光》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2学情分析早期文明历史的发展,自然也包括了艺术的发展,要了解彩陶,青铜器以及瓷器各自的特点,就离不开对各时期文明程度的了解,反之,也能从各时期的艺术品也能让我们了解到文明的发展情况,做为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同时也具备表述找我观点的能力。
3重点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3、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4、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活动2【练习】自由畅想思考练习 :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新湘教版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第1课时(有反思) - 安 - 有教无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初中美术《文明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师:清代是瓷器的发展高峰时期,无论在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都极为精致,我们可以用精巧来形容清代的瓷器。
1、师:同学们下面欣赏元代和明代的两个青花瓷器,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生思考回答
3、两个作品都各具特色,元代青花器形相对简单、釉色纯正、装饰花纹有人物植物等非常丰富。明代青花器形相对略微复杂、釉色
PPT展示清代瓷器
PPT展示元代明代青花瓷
PPT导入瓷器制作图片
视频拉胚过程
有点青绿色、装饰花纹简单概括。所以每个
都被不同的同学喜爱。
1、图片导入流程
2、教师介绍流程
感受拉胚的奥妙,增强学生对瓷器艺术的热爱。
本节课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学习瓷器艺术。
第2页
作业与课堂评
价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5、元代瓷器:
师问:观察元代瓷器的纹饰与以往的有
何不同?
生:对比观察回答
师总结:当时文人画十分兴盛出现很多画家,它们绘制人物画及山水画,所以当时的瓷器上也有人物、山水等纹样。
6、明代瓷器:
师:明代瓷器在造型上和其他时代有很大的区别生:观察回答
师:线条以曲线为主,多了一份柔美,所以咱们用优雅来形容明代的瓷器。
第3页
2、生:讨论回答
3、师:出示图表加以补充。
按用途、是否施釉、彩装饰1、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概括
不同时期的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欣赏不同时期的瓷器,感受它们的时代特色。
1、原始瓷器:师问:原始瓷器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准备回答问题。生:回答,师总结。
2、秦汉瓷器:学生自主欣赏,感受秦汉瓷器特点
2、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的同时,还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一些,对艺术品有一定喜爱度。
3重点难点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一、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 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视频短片第1 页
2【活动】过程。
新湘教版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第1课时
新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任课教师:铁波新湘教版八下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第1课时备课人:备课时间课题第1课《文明之光》授课时间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内容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重点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一、导入:教学过程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视频短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活动设置媒体运用二、自由畅想:三、课后作业:思考练习: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湖南湘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1课《文明之光》第1课时
《文明之光》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第1课文明之光教学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师: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小结:陶器的出现标志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随着采集、耕织和手工业的发展,定居后的氏族成员需要一些器物来保存种子,储藏粮食,要有适合日用炊饮的各种器皿。
最初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用植物为材料制作的,如草、藤、木头等等。
由于编织器物不能放在火上作为炊具,人们就用黏土涂在木器或编织物的表面,增强其耐火性,很可能由此发明了陶器。
从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上可以得到证明。
(以植物为材料的容器;早期陶器上装饰的绳纹、篮纹、席纹等编织纹。
)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一、彩陶、青铜器纹样分析分析彩陶纹样,了解、推想史前人类社会生活;把握纹样细节,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分析、揣测纹样中蕴含的意义。
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湘美版
《文明之光》教案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先民在数千年不绝的窑火中,烧造了粗朴的彩陶,发明了晶莹光洁的瓷器;而熊熊的炉火也曾铸造出庄严的青铜器。
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国的礼器。
它们的形制丰富多样,制作的技艺十分高超,装饰精美多变,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审美
价值和精神气度。
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知识点解析
1、彩陶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
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西安半坡彩陶主要绘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马家窑彩陶主要绘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辛店彩
陶主要绘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大汶口彩陶主要绘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1)、欣赏彩陶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彩陶罐》等器皿,提问:这三件彩陶器皿的造型有什么差异?颜色有什么异同?
(2)、学习活动
仔细观察课本第三页三件“鱼纹彩陶盆”,比较这几件器皿纹络的变化区别,并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彩陶盆”中的纹络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1。
初中美术_湘美版八下《文明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教学设计一、课题概述课题:《文明之光·原始彩陶之旅》课型:欣赏·评述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彩陶的起源;结合陶器的实用功能初步学会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践,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中欣赏彩陶的造型美与纹饰美。
3.培养学生对原始陶器美的认识与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陶器的实用造型美与装饰纹饰美教学难点:理解彩陶的实用之美与纹饰的演变过程四、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瓷器教具学具:学习任务单、笔、彩陶学具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引导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问好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课本内容与哪些认识与疑惑?(学生思考并回答。
)3.走进《文明之光》第一课时,开启原始彩陶之旅。
(二)新授1.彩陶的产生①教师面对我国先民的生活与制陶场景的图片,讲解彩陶的产生:现在让我们一①同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史前展厅。
春秋《考工记》记载:“茹毛饮血,非所以养生也,圣人教之以火,炊米为食,鬲甗之器盛焉。
”陶器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
大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然后晒干,烧制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②问题回扣:A.陶器产生于什么年代?(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陶器的产生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C.陶器产生之初,有什么功用?(盛饭、装东西、狩猎......)2.彩陶的器形之美陶器的实用性与器型美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陶器进行了装饰,所以后来的陶器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多媒体展示陶钵、陶豆、陶鼎、陶杯、陶甗、陶盆、陶壶、陶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早期陶器的用途(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教师总结:陶器根据用途分为三大类:①饮食器:盆、钵、豆、陶杯等;②炊煮器:鼎、鬲、甗等;③储藏器:壶、罐等。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优秀教学案例
综上所述,本教学案例的五大亮点,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学科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美术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成长。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工作:
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美术作品与历史文明的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这一关系的认识。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帮助他们提高。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古代文明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互动式情景,如模拟古代壁画创作现场,让学生扮演古代艺术家,体验创作的艰辛与快乐。
3.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古代文明对美术作品有哪些影响?”“不同文明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共同点和差异?”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案例亮点
本章节的教学案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凸显以下五个亮点,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一)强调跨学科融合
本案例将美术与历史学科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明的视角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创作。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文明内涵的美术作品。
湘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教案2
《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重难点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文明之光》。
二、赏析1、彩陶(1)、基本知识彩陶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2)、回归课本半坡彩陶——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是我国彩陶文化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
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
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庙底沟期——主要有盆、碗、罐等。
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
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
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
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马家窑期——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3)、欣赏深入欣赏课本提供的图例《彩绘龙纹陶盆》、《彩陶旋纹尖底瓶》、《语文才陶盆》和《人面鱼纹彩陶盆》等器具,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并从花纹和造型上进行解说。
完成课本上的思考·练习和活动一内容。
2、青铜器(1)、基本知识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湘教版_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1课_文明之光_备课教案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3课时( 瓷器 )
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
课题
1、文明之光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型
欣赏·评述
课时
总共3课时
授课班级
教学内容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
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四、总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
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
四、总结与 思考
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
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邮箱。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 文明之光(第1课时)教案 湘美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 页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
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
八年级美术下册《文明之光》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文明背景下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文明背景,创作一幅以“文明之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充分展现所选取文明的特点。(60%)
2.写一篇美术鉴赏小论文,主题为“我眼中的文明之光”。请从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40%)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明之光这一主题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著名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清明上河图》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展现了哪些文明之光?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文明之光》,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美术作品的重要作用和风格特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 文明之光(第2课时)教案 湘美版
第1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二:青铜器教学过程: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
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媒体运用:视频短片二、赏析:后母戊方鼎。
用途猜想赏析:四羊方尊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简要介绍: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
"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
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
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
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
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
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
云雷纹为地。
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
文明之光美术教案篇一:湘教版_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_第1课_文明之光_备课教案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人:金锦达备课时间 2015年月日课题1、文明之光授课时间第二周课型欣赏?评述课时总共3课时授课班级教学内容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第1课时(彩陶)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程序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一、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二、思考练习: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
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三、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文明之光》教案1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文明之光》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青铜器和瓷器。
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青铜器和瓷器的特点。
重点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
教学过程:一、彩陶1、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
欣赏教材上的彩陶器皿,思考下列问题:(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2、思考练习。
(1)、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二、青铜器1、赏析后母戊方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文明之光》教案2 湘美版练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联系原始人的生活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了解原始彩陶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探讨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样,概括原始彩陶的艺术特点。
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原始彩陶艺术特点的彩陶平面图。
方法与过程:
探讨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培养想象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想象、归纳的方法共同分析原始彩陶,培养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探究。
初始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彩陶,对彩陶的用途、造型和纹样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素养:这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未知的事物喜欢研究探讨,但因为年龄还偏小,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创设良好的情境。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1 / 6.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约3分钟)
1、展示一件制陶工具,引起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你们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工具吗?
看看老师还带了什么来?展示一个陶罐,这个罐子是什么材质的?像这样表面有纹样的陶器叫什么?
2、彩陶出现在什么时期?
是发明彩陶器最早的地区之一,彩陶的发明就像一把火,点亮了人类的文明之光,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引出课题——《文明之光——彩陶》
学生观察、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物展示:陶泥、陶罐
通过教师现场制作彩陶这一情境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点出本课学习内容。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
二、设置问题,分组探究。
(约5分钟)
1、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关于彩陶的资料,说说对彩陶的了解。
2、请大家结合同学们的叙述和上学期的《远古的呼唤》一课,想象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①、说说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②、原人为什么会发明彩陶?
③、彩陶对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彩陶是原始人生活的产物,但语言的描述似乎不够直观,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陶器的发明。
注意观察视频中的制陶方法。
2 / 6.
师:简介陶器的制作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有没有同学想亲手体验制陶过程?
(教师提供陶泥和转轮,让一名学生动手体验)这些方法都是在新石器时代发明的,一直沿用
至今,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
1、学生思考、分组探讨、总结和回答问题。
2、学生观察彩陶和观看视频,思考和回答问题。
课本
2、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
先了解原始彩陶的历史源流-原始彩陶的制作工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为后面了解彩陶器形和纹样打下基础。
通过分组探究和视频观看等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活跃了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活动3【讲授】教学过程
三、作品欣赏,联系生活,分析总结。
(约20分钟)
1、欣赏作品,探究原始彩陶的器形特点。
⑴、多媒体展示四件不同造型的彩陶器()
师:猜一猜:你能猜出这几件彩陶的用途吗?
造型:碗、罐、盆、壶
与我们今天家里用的生活用具像吗?
彩陶大都是原始人的生活用具,虽然造型简单,但设计巧妙,如:《尖底瓶》(多媒体展示图片)
⑵、观察《尖底瓶》的器形特点,联系原始人的生活,分组讨论其用途及各部位的设计意图,如小口、双耳、尖底的作用。
小结:彩陶的造型特点:
3 / 6.
①、以碗、罐、盆、壶为主
②、注重实用性。
2、欣赏作品,探究原始彩陶的纹样特点。
⑴、辨一辨:刚才大家在观察器形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上面的纹样?画的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一组具象彩陶纹样让学生辨别。
)
讨论:为什么原始人会画这些图形呢?
结合这些具象纹样进一步想象原始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小结:原始人根据对生活的观察画出了这些
具象纹样,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远古先民劳动生活的情景。
⑵、欣赏作品《人面鱼纹盆》。
分组讨论:这个神秘的人面鱼纹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结合原始人的生活思考其与原始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结:这类纹样可能与原始人的信仰、祭祀、图图崇拜等有关,可以看做是远古先民精神生活的体现。
⑶、观察课本P2—3页的原始彩陶纹样,除了具象纹样还有什么纹样?
思考:抽象纹样与具象纹样有何联系?
(多媒体展示一组抽象原始彩陶纹样。
)
小结:抽象纹样是由具象纹样演变而来。
⑷、多媒体展示一组纹样演变图。
具象到抽象的变形手法有哪些?(简化、几何化等)
⑸、彩陶纹样的演变说明原始人的艺术水平提高了,不仅如此,他们在装饰的位置和手法上也很讲究。
观察课本P2—3页的彩陶纹样一般装饰在什么部位?结合原始人的生活思考为什么?
为了让人们从多角度欣赏,许多纹样会设计成二方连续(多媒体展示图片)(回顾上学期《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中的纹样装饰手法),也有单独纹样。
小结:这种构图方式将美观与实用完美结合,直到今天完美仍在使用。
4 / 6.
1、学生参与游戏,分析和讨论问题。
2、学生欣赏作品,探究原始彩陶的纹饰特点。
3、学生欣赏作品,探究原始彩陶的纹饰特点。
1、课本
2、多媒体
先通过猜一猜游戏激发学生对原始彩陶器形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通过多媒体和课本展示大量的作品,学生进行欣赏思考,进而分组探讨和总结原始彩陶的器形和纹样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组探究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4【活动】教学过程
四、分组活动,尝试表现。
(约12分钟)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原始彩陶的历史、造型、纹样,大家想不想体会一下彩陶的绘制过程呢? 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用卡纸制作一个彩陶平面图。
方法:1、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再剪下。
2、在剪好的器形上画上装饰纹样。
建议:每两个人合作一个,注意分工。
(教师巡视指导,适度参与个别小组的制作,及时发现小组中的好方法,推广给全体学生。
)
5 / 6.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制作作品。
制作材料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卡纸制作一个彩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5【活动】教学过程
五、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约5分钟)
展示交流: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描述本小组的作品。
(教师点评纹样与造型的搭配,肯定制作效果。
)
总结:彩陶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完美体现,是远古先民劳动生活的产物,却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曙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回顾:今天我们从哪些方面欣赏了解了彩陶?(时代生活(历史)、造型、装饰纹样)
2、其他艺术品能用这种方法欣赏吗?(其实这就是艺术品的欣赏方法)
展望: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并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欣赏方法自主欣赏其他艺术品。
学生展示并描述作品,全体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彩陶平面图。
作品先小组自评,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全体同学进行评价,最后教师总结。
通过这一系列评价,体现评价的民主性和灵活性,然评价更加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