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项书)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通过“四步法”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标之三:通过使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教辅工具,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精神。

四、课题的实施过程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模拟、探究思考、剖析理解、拓展创新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我们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题的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们成功地探索了“四步法”教概念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教学资源不够充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通过研究课题,加强教师自身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教师的实践和理论水平,力争成为科研型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概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每个环节扎实,才能实现课题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研究气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尊心。

3、对比性原则:采取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对照的形式,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4、探索性原则:使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为学生创设进行观察、探索、发现的研究环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数学概念,使学生自觉进行探索新知的过程。

5、激励性原则:帮助学生实现成功,让学生在学和做___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愉悦,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

6、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摸索“四步法”数学概念教学的操作方法,把所讲授的数学概念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去理解和掌握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实践的机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报告
④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形成乐于创新的品质。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新意识的研究。
①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②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
⑶建构知识互动提问的研究
⑷激发问题产生的研究
①引入开放题教学②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研究的原则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2月)
实践反馈,将不同的学生活动过程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加以磨合,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阶段性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 (2009年12月--2011年5月)
(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2)、开观摩课,邀请专家鉴定,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
五、研究方法和阶段研究要求及措施
1、课题研究分工
组长:朱滕
杨小永 负责七年级的课题研究
邓玉静 负责八年级的课题研究
刘华英 负责九年级的课题研究
2、研究方法
①行动研究法:先由课题组成员对问题 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准备。再在课堂中具体实施,并由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探讨,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一)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继续激发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2、继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说话的习惯
3、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实验成功的后勤保障
1、完备了教学设施,有了丰富的资料和雄厚的资源。
2、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3、师资力量雄厚,老师之间精诚团结,研究氛围更浓厚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宜宾市南溪区江南镇初级中学校数学课题组执笔人:陈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下近年来,有关“反思”的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新课程中有关教师反思的研究越来越多,“争做反思型教师”、“提高和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等等的文章和书籍不约而至,作为每一名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我认为在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同时,的确需要向反思型教师的方向发展,成为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时代使命和光荣职责,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习惯和能力的同时,若调查和研究一下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或许会有更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和值得反思的东西。

翻阅了很多书籍和刊物后,我发现以数学为直接研究对象,对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

而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又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进一步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基于此,我想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经历例题、练习的反思活动后,养成学后反思的学习习惯,由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反思的教学方法方式上来。

二、问题的提出1、教育改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开始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由于其主要观点接近学习的实质,当前正有力地指导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出学习具有反思性,主张“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并相互协作,通过合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本研究选取若干个初中数学小组,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比较小组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2.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比较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学生成绩:实验结果表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绩整体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

3.学习态度: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兴趣和态度,对促进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
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能力。

以上是《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研究报告,希望对初中数学
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

1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书

1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报告书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结项报告书
课题名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立项编号 BB09-031
课题类别_________中学数学____ 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邱至悠
所在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中学
通讯地址江西省上犹县油石中学
电话(办)0797—(手机)
邮编341201
E—MAIL
填表日期2012 年7 月28 日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打印填表,也可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

复印请用A4复印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4、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地址: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邮编:330046
联系电话:,传真:。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成果简介
三、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成果目录
五、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五、设区市教育局教研室(课题办)审核意见
六、专家结题审核意见
七、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意见。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析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现象描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

原因分析1.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未能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解决策略1.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等,提高课堂趣味性。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问题二: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现象描述在很多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相对薄弱,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原因分析1.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失衡,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2.教学进度过快,学生跟不上学习节奏。

3.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不足。

解决策略1.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逐步提升学生能力。

2.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对数学教育的关注度。

问题三:学生依赖性强现象描述在数学学习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原因分析1.教学过于依赖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2.缺乏有效的课堂互动,学生缺少表达和思考的机会。

3.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过程性表现。

解决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减少讲授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2.增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表达和思考。

3.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降低对成绩的过分依赖。

问题四: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现象描述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仍有待提高。

原因分析1.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继续教育机会有限。

2.教学压力大,教师精力分散。

3.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专业成长。

数学思维教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数学思维教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数学思维教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数学作为一门精密、严谨、抽象的科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

同样,数学思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成为了当今许多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数学思维教案,并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数学思维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从基础做起,带领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1. 使用教具(如拼图,积木等)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许多小学教师使用教具来教授数学课程,因为教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不同数学概念。

同时,教具的使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通过使用拼图教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拼图块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观察信息、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实际应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们通常会问:“我学习数学做什么好呢?”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告诉学生数学的应用很广泛,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师需要们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问题的例子。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将能够发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老师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 不仅讲解数学公式,还要通过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讲解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教师更应该通过例题来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原理。

仅仅记住公式是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通过例题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热门11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热门11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热门11篇)课题的提出《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

教师也缺乏适当的**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课题结项材料

课题结项材料

课题结项材料一、交待课题名称我参加的课题是市规划课题“针对小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二、说明自己所承担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成果我们针对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低下。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

课堂上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 思维得不到开放而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在这一课题中, 我主要承担负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工作。

经过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有:1.通过创设各种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乐学。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合作意识, 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巧设练习巩固深化, 让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三、对本节课内容做作简要介绍这节示范课展示的《统计》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是这一册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 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四、研究成果在本节示范课中教学片段的体现。

片段一: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 我充分利用到了第一个研究成果。

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乐趣。

我首先问学生: “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利用孩子喜欢动物的天性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很自然地把孩子带进课堂。

”接着又问: “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 小猫、小狗、小兔、小鸡)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这几个问题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与结题工作报告《农村初中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一、课题的基本情况1.课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田万海先生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认真完成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必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与科学评价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作业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教学过程过早功利化,教育过程隐藏了许多危机,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题海战术”征象严重。

历久以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倡导为学生“减负”,但老师们又怕学生做得太少,考试考不过别人,考不好而受上级领导的批评,所以一直以来“减负”只是口号,真正落到实处的少则又少,为了应付考试,为了不挨批评,为了对家长有所交待,很多半学教师都不能不依赖现成的试卷和各种各样的指点材料中机器重复的试题来巩固学生的研究,学生成了复制的。

根本不斟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承受本领,师生共同浸泡在题海中难以自拔,导致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严重的已经1危害了师生健康。

(2)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

作业模式单一,内容一致,无层次性,让所有学生做相同的作业,这些局限于书本,拘泥于算练的作业,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研究意愿和个体的需要,也不适合每一个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作业量和作业内容的设计带有随意性,即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

(3)作业评判缺乏科学性。

《初中数学易错知识点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易错知识点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易错知识点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发布时间:2021-01-08T10:48:16.20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月作者:周洪祥[导读]周洪祥贵州省福泉市宏福实验学校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21)01-150-02一.课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0在r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惑:学生总是喜欢犯同样的错误,许多问题讲了又讲,还是有很多人会一错再错。

这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且几乎普遍存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解题,而且让学生做得既对又快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

但学生那些一错再错的“易错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方面,通过研究学生的典型易错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学会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并合理使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错误率,从而达到真正的“减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认为研究典型易错题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了大部分教育者的共识,所以研究典型易错题势在必行。

二.l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复习的时效性。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握教师教学的方向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知识点,以及出现问题后从哪些方面加以弥补。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易错知识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透彻、粗心马虎等原因造成的反复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等原因造成的又多次出现的错误知识点。

四.课题研究和内容。

1.研究典型易错题型及成因。

2.研究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纠错指导。

3.根据本课题的具体研究,重点选择研究和实践相结合这一研究类型,学生在学习中易错知识点及应对策略。

7-9 年级“课题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结构

7-9 年级“课题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结构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
7-9 年级“课题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结构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 7-9 年级“课题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其具体目标和内容是:( 1 )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2 )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3 )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 )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是 “课题学习”的两种形式,这并不是说高中数学“课题学习”的范围比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范围缩小了。事实上,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也是初步的 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初中 “课题学习”并不要求建构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尤其是不要求模型的修改。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较之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步的增强,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进一步加强,高中“课题学习”的要求自然地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相对来说, 初中 “课题学习”是小型的, 高中 “课题学习”是比较大型的。鉴于此, 高中阶段要求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而初中 “课题学习”安排的次数更多 。高中 “课题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是 7 - 9 年级 “课题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创新意识、反思意识等,全面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具体要做好下面几方面的问题:一、设置恰当问题情境,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环境;二、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三、准确定位教师角色,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下面就以一个具体的课例叙述上面的观点:教师寄语:实践出真知,动动手、动动脑你定会有收获!第课时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学习目标】1、经历“直观感觉―动手感知―理性思维―应用拓展”的活动过程,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来判断及计算。

2、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能极积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并且在活动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动手、动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与应用。

2、学习难点:探索三角形相似条件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下列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如何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引出课题)二、学习新课1、回顾:⑴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⑵什么叫相似三角形? 你认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哪些条件?2、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若干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至少有几个角对应相等就能保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组内同学互相提问问题1、,并讨论交流问题2)3、合作交流,探索结论活动一:找找、比比,直观感觉(组内合作,组间展示)我不小心把许多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搞乱了,请同学们帮个忙,从这七个三角形中找出相似的三角形。

并直观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a) (b) (c)(d)(e) (f)(g)活动二:画一画,动手操作感知(展示:组内2名同学板演)(1) 画一个△ABC ,使得∠ABC=60°,与同桌交流,你俩所画的三角形相似吗?(2) 与同桌合作,一人画△ABC ,另一人画△A ′B ′C ′,使∠A ′=∠A=60°,∠B ′=∠B=45°,比较你们所画的三角形,∠C ′和∠C 相等吗?测量三边的长度,探求对应边的比C B BC C A AC ''''''、、B A AB相等吗?(比值误差可以忽略),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通过以上动手作图,我们有什么结论? ( 提示:两三角形相似至少有几对角相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3篇.doc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3篇.doc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3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3篇》的内容,具体内容:本学学期,初中数学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本学学期,初中数学组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初中数学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篇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

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

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通用4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篇11.研究的问题本课题以中学数学课程教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初、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为载体,以新中学数学教材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展开。

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部分:1.1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认清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认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问题所在,提出新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把握好的基本关系。

研究成果是一组有新意的、能指导教材编写的论文。

1.2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探索新初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点,如探索创新的开放的数学课程教材结构体系,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机制,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等以及一组相关论文。

1.3普通高中新数学课程教材设计、编写和实验。

通过研究,寻找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设计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的数学课程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途径,数学课程教材设计中积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设计等。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资源以及论文。

1.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本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探究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

研究成果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本)》、信息技术支持系统和论文。

2.研究思路本研究按照“文献研究——建构理论——教材编写实践——教材实验——归纳、反思——修正教材”的路线进行,从对数学教育改革的历史分析开始,在分析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以当代数学课程理论、数学教育心理学理论等为依据,构建数学教育改革中应当把握的基本关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数学课程教材的创新等理论;在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将理论付诸于教材编写的实践,并通过教材实验以检验理论构想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再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教材实验数据和实验区师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经过认真分析、归纳,作为教材修订的依据,落实在教材修订过程中。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105学习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我们教师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

但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提问频繁而随意的现象,有的教师还停留在一问一答式或者一问集体回答式的教学状态下,在当今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中,像“好不好?”“是不是?”的无效问法层出不穷,提出的具有探究和指导意义的问题屈指可数。

所以,怎样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才能起到提高和优化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提问的问题过于深奥,学生没办法回答,有的问题过于肤浅,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提问之后,学生的思维还未形成,教师不断的打断学生的思维,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就急着告诉学生答案;三是在小组合作交流后展示的过程中,在学生展示思路后,教师不能及时的给予恰当的提问,以提升和总结解题的方法;四是问题简单平淡,机械重复,看似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其实根本无益于教学。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育教学效果,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发生改变,有意识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迎合高效课堂的要求。

2.通过调查本学科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结合自己和其他数学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一、课题确立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这该如何实现呢?唯一的做法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提问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课题组决定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做为重点研究的项目,制定了研究计划并付诸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初,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课堂提问”方面的内容。

确定课题名称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

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

一是关于本课题的其他人的研究现状。

我了解到现在有不少的单位或个人在做与本课题有关或是相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研究过程中,有些也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的研究成果。

我希望我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

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

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安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课题名称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类别中学数学课题负责人刘定邦承担单位(盖章)井冈山市龙江中学填表日期 2011年1月26日鉴定时间组织鉴定单位(盖章)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制填表说明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须填写一式3份,其中一份原件,2份复印件。

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3.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一、研究报告1.立项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2.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自我评价我校由刘定邦老师主持的吉安市级课题《初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5月立项,经过二年来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空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问题解决”强调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数学地思考、评价、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

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违背时代要求的种种误区。

如“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

课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抄条条;课下教师设下“漫漫题海”“重重考山”,学生则忙于画勾打叉。

这种情况会抑制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开发,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主要建立在生产者个体主动行为基础之上,并且以生产者个体参与经济竞争的积极性和效益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为此,培养未来公民形成鲜明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但它是以潜能方式存在的,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开发和积极运用才能发挥作用。

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注意培养学生能顺利的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的潜能,激发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并加以正确引导。

1 、研究背景在2008年,我们就意识到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渠道,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功夫在课内,而不在课外。

但不少课堂变成完成教科书为主要目标,照本暄科的现象经常出现,课堂缺乏生机。

我们就开始有意识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曾提出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但因条件不成熟,只能获得一些肤浅的认识,但体会到顺利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去年的课堂教学创优活动中,我们更深一步是认识到,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缺泛活力,没有从教学的本质上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也只有机械吸收,没有从体验、发现中去认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让学生主动地解决问题。

在酝酿了一整年时间,我们就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了一系例的研究活动,我校争对数学课上不活这一特性,曾借助多媒体教学来优化教学教程,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开发相整合,结累了一点经验。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新教材全面使用,总感觉到学生对数学知识不能深入理解,遗忘率非常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高,特别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与解决实际相脱节,在考试时失分率较高,经过思索,体会到是我们的课堂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手段简单机械运用,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讲,不能达到体验知识发展与发生的过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问题解决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教学手段,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基本成熟。

1.1、课题提出的背景: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信息时代的来监,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一个习惯于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是绝对谈不上创新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1.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初中学生尽管经历了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但经历与阅历不够,阅读面还不够全面,经验还不丰富,思维仍处理形象思维阶段的比重较大,许多事物在大人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但他们却可能不理解,所以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还很强烈,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却看不到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到底是什么让学生不愿这样做呢?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数学现象好奇,但不原主动去探求,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问题意识还比较落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

所谓数学问题意识:指人们在数学认知活动(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命题学习、技能形成与问题解决)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比常规教学更为重要,也是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针对当前学生的状况,我们着重研究如下两个问题。

1.1.1、问题解决型的学习方式。

构建“创设问题情境——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1.1.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构建“课前猜测——课堂达标——课外深化——合作探究”的训练机智。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解决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空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问题解决”强调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数学地思考、评价、判断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

3、课题核心概念“数学问题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其核心是思考和探索。

4、课题研究的内容4.1、问题情境的刺激模式。

教师设置各种带有导向性、启发性、思辩性的问题,创设课堂“数学问题”的情境4.2、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

4.3、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

4.4、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

5、课题研究方法与措施5.1、课题研究方法5.1.1、行动研究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研究。

每位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看成是“数学问题”创设的思考者、实践者和探索者,即师生在数学学习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在一个“问题解决”之中。

5.1.2、个案分析法----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对特殊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比较。

如:学生在计算方法中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解决问题中的问题意识;再如:某一、两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5.1.3、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

查阅和学习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有关“问题解决”方面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5.2、主要的操作措施:5.2.1、调查研究: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谈,及教师的观察,以此分析低年级学生不愿提出问题的原因,为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5.2.2、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

5.2.3、课堂实践: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分析错例、多向思维等教学策略,逐步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2.4、反思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最后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将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加以升华。

6、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6.1、阅读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完成时间:2009年4月——2009年5月)6.2、阅读杨庆余主编《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完成时间:2009年5月——6月)6.3、阅读李树光主编《中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完成时间:2009年6月——9月)6.4、阅读其它有关数学教学的文章与著作,经常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7、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7.1、每周撰写1-2篇阅读心得,每三月一篇读书笔记,研究过程中完成读书笔记。

7.2、建立课题博客(参见夏天雨荷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7.3、课例:《义教版中学数学七年级〈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完成时间:2009年9月)7.4、课例:《义教版版中学数九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与评析》。

(完成时间:2010年6月)8、研究成果形式8.1、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进行评估。

(包括质的分析和量的调查)8.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展示,撰写教学案例。

8.3、研究报告,汇编教师论文集。

8.4、学生解题与方法小论文集9、研究的成效分析本课题实施二年以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提出的问题已经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多样性,课堂质疑问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

几乎每一节课学生都会有几个问题来“考考老师”,去“问问书本”,去拜访“网络”,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实验表明,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发展自己。

总之,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基本达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9.1、通过平时的观察、谈话,分析出了初中学生不愿提出问题的原因。

9.1.1、初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进来,很多习惯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

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

作为老师,有时候为了让教学顺利地进行,常常控制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着数学,自然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没有了,我们又怎么奢望学生能大胆地在数学中提出问题呢?9.1.2、有的老师总认为老师就应该有个老师的样,不能和学生嬉皮笑脸,不然就很难管好学生,所以在平时,对学生总是很严肃,学生一看见老师就望而却步了,有些学生发现问题可能并不一定在课堂上,而有可能在课外,但是他们不敢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告诉老师,在学生心中,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是个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