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a86737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b.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886f8e9f90c69ec3d4bb7569.png)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ac31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8.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课:认识数字1-10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10,并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 学生能够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步骤:1. 介绍数字1到10,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写法。
2. 强调每个数字的发音和正确的书写方式。
3.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大声读出每个数字。
4. 给学生分发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示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5.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教师可以逐一指导他们正确的书写方式。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并指出数字1到10的存在,如黑板上的数字、教室门牌号等。
- 让学生自由绘画,画出数字1到10,并用词语描述他们绘画中使用的颜色和形状。
第二课:数数1-10目标:-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顺序数数1到10。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教学步骤:1. 教师用卡片或图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纸张等。
2. 让学生观察每组物品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数数从1到1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
4. 让学生自己数数1到10,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例如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并说出哪一组更多或更少。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书本、椅子等,让他们用数字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并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来加深理解。
(以下类似,依次进行)。
人教版下册数学一年级教案5篇
![人教版下册数学一年级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fa0b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1.png)
人教版下册数学一年级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下册数学一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下册数学一年级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比较_,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_,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_,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_,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4、谈话导入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
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_,它也想玩_,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_,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_,为什么呢?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_,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
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_,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_,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_,58比15多得多_,15比58少得多_,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_,红球比蓝球多得多_,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_,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_,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_,象刚才的题目_,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4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2e4f5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6.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4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生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气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目标:1、在分类、观看、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生疏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存观看、思考、沟通的学习活动阅历。
3、培育观看、表达、归纳力气,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看、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生疏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预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师:认真观看,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一.动手动脑,感受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生疏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
你要是生疏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
〔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
〔引导学生有挨次的数〕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2〕比一比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沟通。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沟通,评价。
〕2、呈现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三、课间活动四、课堂活动四:生疏和赏识生活的图形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3.认一认,数一数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六、课堂活动延长用你生疏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最全面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
![最全面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1](https://img.taocdn.com/s3/m/3b82dd08360cba1aa911dad4.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 录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2 4 5 7 8 10 12 14 16 17 18 19 21 23 24 26 27 28 29 31 32 35 38 39 42 44 45 47 48 50 51 53 第 1 课时:认识图形( 第 2 课时:认识图形( 第 3 课时:认识图形( 1).........................................2).........................................3).........................................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第 4 课时 第 5 课时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第 8 课时 第 9 课时 第 10 课时 第 11 课时 第 12 课时 十几减 十几减 十几减 十几减 十几减 十几减 9 ..............................................9 的练习课 .....................................8 .............................................7、 6 ..........................................8、 7、 6 练习课 .................................5、 4、 3、 2 ....................................十几减几练习课解决问题(一) 解决问题(二)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整理和复习(一) ....................................整理和复习(二)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单一标准 .............................................不同标准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第 3 课时 第 4 课时 第 5 课时 第 6 课时 第 7 课时 第 8 课时 第 9 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读数、写数 ...........................................练习课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多些,少些 ...........................................解决问题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摆一摆、想一想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认识人民币(二) .....................................第 3 课时第 4 课时简单的计算(一).....................................简单的计算(二).....................................5456585961636566676971727375767778798081828385868890919193969798第六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第 1 课时第 2 课时第 3 课时第 4 课时第 5 课时第 6 课时第7 课时第8 课时第9 课时第10 课时第11 课时第12 课时第13 课时第14 课时第15 课时第16 课时第17 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小括号..............................................小括号练习课........................................连加................................................连减................................................练习课....................................................................................整理和复习(一)....................................整理复习(二)......................................练习课..............................................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计划...........................................第 1 课时第 2 课时第 3 课时第 4 课时第 5 课时找规律(一)找规律(二)找规律(三)找规律(四).................................................................................................................................................................... 练习课...............................................第八单元总复习...................................................第 1 课时第 2 课时第 3 课时第 4 课时第 5 课时20100以内退位减法......................................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元角分的认识.........................................图形分类统计.........................................解决问题.............................................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单元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4d2a2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d.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5篇(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
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四、课堂小结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五、课后作业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案4一、分析任务: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
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下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0b18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a.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下册第一课:认识数字
教学目标:
- 认识数字0-9,并能正确书写;
-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 能够对数字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
教学内容:
1. 认识数字0-9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2. 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0-9的读音和书写形式,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和口头指导让学生逐个认识。
2. 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练,让学生观察数字卡片上的数量,比较大小并排序。
3. 制作数字排序游戏,让学生按照指定的顺序排列数字卡片,培养他们的排序能力。
4.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比较手中数字卡片的大小,然后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5. 结束本节课,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书写练。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9,并能正确书写。
他们也能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序和比较。
学生
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并能按照要求进行数字的排序。
在书
写练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书写能力和对数字形态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能力,可以设计一些
数字相关的游戏和练,例如数字拼图、数字迷宫等。
同时,教师可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思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cc89ea89eb172dec63b711.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
4、发展空间观念。
五、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3c4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a.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p 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开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好〕。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
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根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1〕34和56〔2〕78和452、完成41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2 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根底的局部。
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
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才能。
〔二〕核心才能《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纯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别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才能。
〔三〕学习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bc30f96ca45177232f60a224.png)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a74a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3.png)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的:1. 能识别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识别自己或别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开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提醒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展描绘,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展准确的描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络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绘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绘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绘。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的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确实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络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展分类。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假如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
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
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册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25e56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1.png)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5篇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熟悉简洁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加动手力量和创新意识。
3、在经受查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制造的欢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发觉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教具学具预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刚刚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识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日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
(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送它。
其次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连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确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挨次是重复消失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日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珍宝;喜羊羊带来的是才智星,送给爱动脑筋的珍宝;美羊羊带来的是欢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教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美丽啊,认真观看,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详细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67d2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f.png)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之内物体的个数,掌控100之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进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100之内数的爱好,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之内的数、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1.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
2.知道同一数字不同数位数字的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法尝试教学法发觉法教学准备计数棒PPT教学进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做个小游戏你们愿意陪老师一起玩吗?(猜数量)2.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堆计数棒。
你们知道有多少根吗?3.引导学生猜测二、新授1.如果再增加一根小棒现在有多少根呢?再加一根呢?再加一根呢?引导学生进行数数2.解决23的组成(1)二十三根小棒怎么摆才可以让别人一眼看出是二十三?(学生自主摆小棒分享体验,后得出结论:10根10根摆最后再摆3根,就可以让人一眼看出。
)(2)23的组成视察摆出的小棒说说23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3是由2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小结:10个一是十,一个十里面有10个一。
2.解决23和32的区分(1)连续接着数数从23数到32。
(学生开火车数数)(2)32是由什么组成的呢?①摆一摆学生自主摆出32,并想一想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②说一说说出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③比一比比一比23和32一样吗?有什么区分?(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32和23的区分。
)得出结论:23和32不一样。
23中的2表示2个十,32中的2表示2个一,23中的3表示3个一,32中的3表示3个十。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dc68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1f.png)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以及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2.第二单元:数的运算3.第三单元:认识图形4.第四单元:分类与排序5.第五单元:测量6.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规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1课时:数的读写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讲解:讲解数字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读写数字,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2课时:数的顺序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排队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数的顺序。
2.讲解: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排序,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第1课时: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
2.讲解:讲解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2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
2.讲解: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平面图形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
2.讲解: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识别平面图形,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2课时:立体图形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15664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7.png)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数1
教学目标
1. 认识数字1
2. 掌握数字1的书写方法
3. 能够正确读出数字1及其相应的数量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
2. 黑板或白板
3. 计数器具
教学步骤
1. 导入:利用计数器具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数字1的了解程度。
2. 引入:出示数字卡片1,让学生观察数字1的形状,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1。
3. 认知: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一件物品,并引导学生数出物
品的数量,强调数量与数字1的对应关系。
4. 操练:让学生用手指或计数器具数出不同物品的个数,并一
边数一边读出相应的数字1。
5. 巩固:利用黑板或白板,让学生亲自上台练习书写数字1,
并与同学互相评价,纠正错误。
6. 温故:复习数字1的书写方法和读法。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出示一些包含数字1的图片,让他们辨认并数出其中
的数量。
2. 利用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一些包含数字1的物品,并数出它们的数量。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操练环节的学习情况,检查他们对数字1的书写
和读法是否正确。
2. 给学生布置一些书写和计数的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数字1的
掌握情况。
第二课:认识数2
(以下略去,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设计记录本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学年 2011-2012学期第二学期授课教师姓名CSFX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上下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试着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教具:动物分房图若干、课件学具:本课学情调研1、3个人坐在大树()。
2、人们做在椅子()。
3、椅子上有()。
4、椅子在人们()。
目的、时间、形式教学过程复备目的: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时间:3分钟形式:观察讨论目的:通过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时间:15分钟方式:观察讨论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请看,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
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于长江。
课件显示:书上的主题图。
提问(1)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说图意)(2)你能不能试着用上、下来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出示:(4)学生练习说,边说边用手指一指。
(5)(6)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两种事物用上、下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创设情境,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师提问(1)谁能说一说火车和汽车的位置关系。
再说一说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
(2)观察:你能用“上”或者“下”来完整地说说火车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预设: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目的:通过创设情景,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的理解。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时间:5分钟方式:观察、讨论(3)再观察火车的位置:说“火车在上面”对吗?“火车在下面“对吗?教师小结:看来上下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比的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也不同。
(4)再看看书上这些物体的位置,你还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学生自由说)(5)出示:(6)学生回答。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摆一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拿出数学书和语文书,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说一说语文书和其他两种东西的位置关系?如果把数学书和语文书交换位置,在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变化?(2)同桌合作交换两种东西的位置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找一找。
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板书设计上、下()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前后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准备教具: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学具:本课学情调研1、圣诞树前面是(),后面是()。
2、小木屋的前面有()和()。
3、圣诞老人的后面有()和()。
4、()在最前面,()在最后面。
目的、时间、形式教学过程复备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时间:3分钟方式:观察、交流目的:通过观察讨论,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指生说一说自己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这位同学的座位前后调换一下,再让学生说一说位置关系。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时间:15分钟方式:观察、交流小公鸡、小猪、小白兔,小乌龟参加赛跑。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2)小白兔跑第几?(3)小兔在()的前面,()在小兔的后面。
4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公鸡跑第几?5自由选择小动物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比赛不久,位置发生了变化。
学生互相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学生自由说)4、提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小结: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4、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说一说(1)说一说自己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起始站牌的意义。
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教具: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学具:本课学情调研1、太阳的左边有()朵白云,右边有()朵白云。
2、小房子的左边有()棵松树,右边有()棵松树。
目的、时间、形式教学过程复备目的: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初步了解左右。
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8分钟方式:游戏、交流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学生自由发言)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提问: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目的:通过实际的演示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时间:5分钟方式:讨论、练习目的:通过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时间:8分钟方式:观察、交流、练习的左右。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
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2、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左右。
(结合第6页的图来说一说)五、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板书设计左、右(相对的)()在()的左面()在()的右面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位置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教具:挂图投影课件座次卡学具:本课学情调研帮助小明布置房间,说说东西放在哪里合适?目的、时间、形式教学过程复备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1、谈话引入小朋友咱们班有这么多的人,谁能说一说咱们班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几人?(学生自由发言)2、谁能介绍一下你自己的座位。
(请几名学生来介绍)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1、找座位游戏提问(1)先说明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让同学们猜这个同学是谁。
(2)先指明某个同学,让学生说说他(或她)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
2、介绍方法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中了解掌握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时间:10分钟方式:观察、交流目的:通过点名游戏帮助学生用巩固所学的位置知识。
进一步了解位置的相互关系时间:5分钟方式:观察、交流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对位置知识的掌握。
时间:8分钟方式:交流、观察(指名回答)(既要说出自己在第几组,又要说出自己在第几个或第几排)师:同学们刚才很快就找到了座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自己的位置(用上刚刚总结出来的方法来找位置:先确定自己在第几组或第几列,再确定自己在第几个或第几排。
这就是自己的位置。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2、点名游戏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在哪里?第3组第4个是谁?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2、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小组汇报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四、练习反馈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