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入画与以书入画——浅析中国画的两个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 人 画 的笔 墨 特 征 .
家顾 恺之 的绘 画作 品《 女史 箴 图》 《 女仁智 图》 、列 等都 直接取材 于文学 , 并具有教化 的色彩。 《 女史箴》 西晋 当朝大 臣张华撰写 的文学名篇 。 女史 ” 是 “ 是 女 官名 ,箴 ” “ 是规 劝、 劝诫 的意思。文 中收集 了历史上各代先 贤 圣 女 的事迹 , 宣扬封建 的人伦 道德 规 范 , 针砭 当时皇后独 揽朝
在封建 时期 艺术 的发展 过程 中, 文学 的脚 步走在其 他艺术 形 式的前列 , 是其 他文 艺形 式 的风 向标 。在儒 家思想 占统治地
位 的社会 中, 传统 的知识分 子践行 治 国平天下 、 兼济天下或独善
吴道子 擅长人 物画 , 尤其是 宗教 人物 画。人物 画的要求是 用线 勾勒人 物的形体 。吴道子 因为杰 出的驾驭 线条 的能力从而创造 出了一种 宗教人像样 式“ 吴家样” 被 形象地 喻为“ 带 当风 ” 其 , 吴 ,
美 术时 空
A R T D U CA T l N E SE A R C H E 0 R
以文入画 与以书入 画
— —
浅析 中国画 的两个特征
口吕


要 : 中国美术史 中, 在 中国画的发展过程 中始终 与文学、 书法有
“ 神超理得” 的命题意 味着 山水 画精 神的独立。他对绘 画经验 的
文人群体 有着较 高 的文化道德修养 , 们在诗 、 画方面 他 书、 均有造 诣 , 其高深 的学 问和 广博 的知识体现 为一种高雅 的气质
和 性情 。 因此文人 作 画并不 拘泥于 形似 , 超越 法度 而无 法度 。 他们认 为苟于形 的画是死 画, 是画工所为 , 而他们 所追求的乃是
不足 。荆 浩是五代时期重要 的山水 画家, 用他 自己的话讲 , 其
作 品风 格是“ 有笔 有墨” 。其传世作 品《 匡庐 图》 墨皴 法具备 , 笔 表现 了巍峨 山峰及 山脚 下 隐士幽居 的景 象。其 绘 画理 论著 作 《 笔法记》 强调 “ 画者 , 画也。度物 象而取其真” 为 了达 到“ , 气质 俱胜” 他在绘画“ , 六要” 中将笔和 墨单 独作为要 点分别提 出。
本人也终成一代画圣。
其身 的理 想人格 目标。 以诗文为教 化手段的文学观就成为古代 中国最重要 的思想观念 。这 一文 艺观念被 后人 总结 为“ 以载 文
道 ” 。
纵观 古代 中国画的发展 历史 , 以文入 画” “ 处于绘 画的初始
墨法的大兴与 山水画 的发展不 无关 系。 因为若要表现 山水 的真 , 山水 的质感是 必须 要表 现 出来的 , 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凭单纯的线是不足 以准确表现 出山水的形质 的。 墨法 的运用恰 可以补充 笔法 的这
响; 或是以书法用笔入 画, 创作 实践受到书法美学观点的影响。 由此绘 画
发展 过 程 中就 呈现 出 了“ 以文 入 画 ” “ 和 以书入 画” 鲜 明特 征 。 的 关键 字 : 以文入 画 文 以载 道 以 书入 画 笔 墨
思训之后 ,我们始有真正值得称为 山水 画的作 品” “ 。
在 中国 画的发 展过程 中, 魏晋 时期 是一个 大 的转折 点。魏 晋之前 , 中国画的特 点是以文入画 , 现之一是此时 的绘 画是不 表 能 独立发展 的 , 必须依 附于政治 的宣教 功 能才能存在 。而魏 晋 南 北朝 时期 则是 中国绘 画独 立发 展 的 自觉时期 。从元代 以后 ,
中国画 的特 点是 以书入 画 , 即文人 画家将 书法用笔用 墨 的趣 味
二、 以书 入画
关于书 与画的关系, 常的结论是 “ 画同源” “ 画同源” 通 书 。书
的 内涵广 泛 , 括 书画产 生 的根 源相 同、 墨技法 的相通 等方 包 笔
面 。 以书入 画标 志着 中 国画的发 展到达 了成熟 阶段 , 自此 中国

阶段。此 阶段 的绘 画还 不能独 立发展 , 必须 依附于 文学。其表 现在绘 画的内容要从 文学作 品 中获得 , 画的评价标 准 以文 学 绘 的标准 为准 , 画也要像“ 绘 文以载道” 那样“ 图以载道” 宣扬封建 ,
的纲 常伦理 道德 , 化民众 , 到巩 固帝王统治 的 目的。东 晋画 教 达
画的笔 墨语 言得到 了重视和发展。
1 院体 画 的笔 墨 特 征 .
应用于绘 画, 开始 了中国画本体语言大发展 的时期。


以文 入画
院体 画讲 究画面 的法度 , 注重构 图以及笔 墨的运 用。 我们
从五代 画家荆浩所说“ 吴道子画 山水有笔而无 墨, 项容有墨而无 笔 , 当采二子之所长 , 吾 成一家之体” 以窥见 , 可 笔墨的发展至少 到吴道 子 的时候 , 已经形成 了特 色 , 以用“ 可 有笔 无墨” 概括。 来
政、 祸乱朝纲 的恶风 , 以期达到对 宫中妇 女的劝诫。此文章在 当
时被 奉为“ 口陈箴 、 言警 示” 苦 庄 的名 篇 , 流传甚广 。 女史箴 图 《 》
便是 顾恺之 根据此 文章 的内容 而作 的人 物故事 画 , 画面来揭 用 示箴文 的含义 , 以便 更广泛地进行 宣教 。 相对 于两汉 时期“ 成教 化、 助人伦 ” 的文 艺价值取 向, 晋南 魏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绘 画或 是 取 材 于 文 学 , 作 实 践 受 到 文 学 美 学 观 点 的 影 创
总结 实乃对 中国艺术精神之 自觉的生命体验 的总结。这表 明此
时期人们对 于 山水 的欣 赏已经超 越 了人伦 道德 的领 域 , 而开始 转 向纯 审美 的领 域。 而山水 画形体 的成 熟则完成于李思训。李
画面 中所流 露 出的笔 情墨趣 , 正所谓 “ 逸笔 草草” 耳。这 一绘画
的审美取 向形成于米芾、 米友仁父子而集成于董其 昌。
北朝 时期文 艺理 论 的特 点是“ 文的 自觉 ” “ 。 所谓 ‘ 的 自觉 ’是 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