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资料:概括主旨

合集下载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学生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学生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考点解说】1、“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点内容。

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5、考查目的: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仔细,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入,对文本信息的整合是否完善,对自己的理解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6.考题的呈现形式:填空题、简答题原题再现】工地上的父亲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

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

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

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

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暑没来,所以今天计件。

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

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

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

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

中考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语文如何概括文章的主旨,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想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中考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一、概括文章主旨的答题技巧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

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文章内容要点概括(1)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事件)+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公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应该概括在内。

三、概括内容要注意的点1)找关键词,抓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会明确地概括本文或本段的主要内容。

而中心句的位置大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也有个别在段中,有的中心句就是重要的过渡句(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它为我们准确概括了上下两个部分的内容)。

2)用六个要素概括内容。

叙事类的文章一般具备了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题格式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经过结果如何。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主旨概括与提炼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主旨概括与提炼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主旨概括与提炼技巧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现代文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准确概括和提炼现代文的主旨是一项关键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阅读理解水平,还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一、理解文章体裁,明确主旨方向不同体裁的现代文,其主旨的表现方式和侧重点往往有所不同。

记叙文通常通过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来表达主旨。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要关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方面,从中探寻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比如亲情、友情、成长、励志等。

说明文的主旨往往在于向读者介绍事物的特征、性质、原理或阐明事理。

阅读说明文时,要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普及知识、指导实践还是引起关注。

议论文则以论证观点为核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

阅读议论文时,要找出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二、关注文章标题,捕捉关键信息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时候能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主旨。

有些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比如《伟大的友谊》《我爱这土地》等,从标题就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旨。

还有些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标题,暗示了文章将讲述两个不同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对这两个场景的分析,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主旨。

三、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在现代文中,有一些关键语句对于概括主旨起着重要作用。

开头和结尾的语句常常具有总领全文或总结全文的作用。

开头可能会提出观点或引出话题,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结尾则可能会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也值得关注,它们往往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与主旨密切相关。

此外,抒情、议论性的语句往往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也是概括主旨的重要依据。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圈画这些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新视点 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新视点 概括文章主旨

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新视点概括文章主旨【目标解说】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

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进而加以概括。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主旨的表现参考答案形式是有差异的。

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文章主旨的集中体现。

在说明文中所介绍事物的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概括,是初中生在阅读中所必须要具备的阅读能力。

【方法探究】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其次,要根据文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解。

记叙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②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③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④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议论文主旨的理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抓住标题。

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

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②抓住开头和结尾。

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

③抓住议论的过程。

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概括文章主旨中考考点解读名师释疑答题点1知识要点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

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2、思维拓展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

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

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样板题解析看看以前怎么考的名师诠释[考题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①瑞士是个富国。

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

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

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一、知识点讲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掌握主要内容,还要掌握中心思想。

分析中心思想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这项内容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在历年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占分比例很大,而且命题者一般又都是围绕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

所以只有把握了文章中心,才能纲举目张,熟练应对。

因此,阅读得分率的高低取决于能否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的中心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是文章的灵魂。

一般讲,概括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分析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文章题目鲜明,扼要地反映了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的意义》;有的文章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命题,如《白杨礼赞》。

阅读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揣摩,分析文章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中心就把握了。

【典型例题解析1】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美】拉凡·斯蒂恩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

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

在这期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那是在圣诞节前,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

这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

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

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

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

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楼走到小男孩身边,望着他那微笑着的眼睛以及脸颊上深陷的两个漂亮酒窝,和蔼地问小男孩想买什么。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

2013年最新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汇编

中考现代文阅读常用知识汇编(一)基本要点1、解题步骤(ABC三步法)A:粗读(整体感知) B:细读(解题) C:表达(答题)(1)整体感知{带着问题阅读→看标题、辨文体→内容、思路(结构)、主旨↓(2)解题分析{a审题→b判断题型→c解题思路→d联系中心和上下文的内容分析→答案要点↓(3)语言规范:语言的表达与语言的组织,力求准确,精练,完整。

简洁:答句要简洁明了。

完整:表意完整。

准确:不是病句,不产生歧义。

答案要写成满足简洁、完整、准确要求的朴素...。

..的陈述句(注:a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限制性条件 b分析和判断题型从而明确本类题型的解题思路d根据解题思路和上下文分析从而得出答案要点)2、树立整体阅读的思想和整体理解的原则,具体来说,任何问题都要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来理解。

3、理解文章和解决一般难题/较难的结构题:整体理解+结构分析。

◇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化,具体地说,就是段落/层次及段落间、层次间的关系。

此外,结构上的作用的所有分析点都属于结构范畴。

◇结构分析,就是划分出文章的段落层次(包括全篇的层次,层次内部的层次,甚至自然段内部的层次),并根据各部分的内容,理清各部分、各层次的关系,即作者的思路。

◇结构分析,除了从内容入手外,还要善于把握标志性词语或句子。

4、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5、要阅读前,通常要先辨别文体,由于不同的文体,它的文章特点、解题思路、答题规范是不一样的。

(二)三种文体的交叉部分有些题型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

1、作用题(1)作用题的基本知识①什么是作用题:作用题指的是词语、句子、段落、人物、事件、描写手法、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如插叙、倒叙)……等在文中...的作用。

②作用题的类型:作用题的题型有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直接型的作用题,一般问“……”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间接型的作用题,不直接问作用,但能够转化为作用题。

比如:……在文中的好处……能不能删去作者写……的用意……是否重复等等(3)作用题的广适性。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内容梳理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内容梳理

第三讲七年级下册现代文内容梳理篇目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爸爸的花儿落了3.丑小鸭4.诗两首第二单元6.黄河颂7.最后一课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9.土地的誓言第三单元11.邓稼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3.音乐巨人贝多芬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第四单元16.社戏 17.安塞腰鼓18.竹影 19.观舞记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 22.荒岛余生23.登上地球之巅 24.真正的英雄第六单元26.珍珠鸟 27.斑羚飞渡28.华南虎 29.马教材精梳理1.字音认读菜畦.( ) 皂荚.树( ) 班蝥.( ) 臃肿..( ) 攒.成( ) 秕.谷( ) 锡箔.( ) 鸡毛掸.子( ) 咻咻.( ) 玉簪.花( )骊.歌( ) 花圃.( ) 讪.笑( ) 吐绶.鸡( ) 木屐.( )萋.( ) 巅.(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哺.育( ) 踱.步( ) 祈祷..( ) 气氛.( ) 阻抑.( ) 一泻.万里( ) 炽.痛( ) 嗥.鸣( ) 鲜.为人知( ) 选聘.( )挚.友(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门槛.( ) 重荷.( ) 深邃.( ) 磐.石( ) 下颏.( ) 下颌.( ) 归省.( )惮.( ) 欺侮.( ) 撺掇..( ) 凫.水( ) 橹.( )撮.( ) 棹.( ) 楫.( ) 行.辈( ) 亢.奋( ) 晦.暗( ) 蓦.然( ) 水门汀.( ) 参.差( ) 褶.裙( )颦蹙..( ) 拽.( ) ..( ) 粲.然( ) 嗔.视( ) 叱咤战栗.( ) 履.行( ) 沮.丧( ) 搁.浅( ) 虞.( ) 斫.( ) 泅.( ) 砭.骨( ) 窒.息( ) 阴霾.( ) 哀悼.( ) 眼睑.( ) 眸.子( ) 呷.( ) 对峙.( )苍穹.( ) 悲怆.( ) 娴.熟( ) 栅栏..( ) 拂.动( )抽搐.( ) 咆哮.( ) 疮痍..( ) 面面相觑.( )系.一条长绳( ) 拗.过去( )提示qí jiá máo yōng zhǒng cuán bǐ bï dǎnxiū zān lí pǔ shàn shîu jī qīdiān pãng pài lán píng bǔ duï qí dǎo fēn yì xiâchì háo xiǎn pìn zh ì qiâ wù kǎn hâ suì pán kē hã xǐng dàn wǔ cuān duo fú lǔ cuō zh ào jí háng kàng huì mî tīng cēn cī zhě pín cù càn chēn chì zhà zhu ài lì lǚ jǔ gē yú zhuï qiú biān zhì mái dào jiǎn mïu xiā zhì qiïng chuàngxián zhà lan fú chù xiào chuāng yí qù jìǎo2.字形辨识桑(shân)_________ 收(liǎn)_________ 脑(suǐ)_________人声(dǐng)_________沸 (kuī)_________甲 (zǎi)_________割(chïu)_________划鞠躬尽(cuì)_________ (piāo hàn)_________ (kuī sì)_________ (yàng yàng)_________不乐吞_________(shì)(lãi)_________弱 (qìng)_________竹难书 (rǒng)_________杂_________(jiá)然而止 (qiâ)_________意脚_________(huái)荒_________(miù) 义愤填_________(yīng) (qiú)_________劲(dù jì)_________ (lán)_________语 (gǎo)_________头污_________(huì) 默_________(qì) (páng huáng)_________ 白_________(xī) (qīn)_________佩 (lǚ)_________胡须(jī)_________绊毛骨(sǒng)_________然竹(gāo)_________(hāo)_________草提示葚敛髓鼎盔宰筹瘁剽悍窥伺怏怏噬羸罄冗戛惬踝谬膺遒妒忌谰镐秽契彷徨皙钦捋羁悚篙蒿3.词语积累(1)炽痛:热烈而深切。

现代文阅读之概括主旨

现代文阅读之概括主旨
例如:《紫藤萝瀑布》
六、概括文章主旨原则
概括中心思想的三点原则: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
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为前提。
七、答题格式
①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3)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例如:《散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一般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蕴涵着作者观点、情感,它们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例如:《散步》 《荷叶 母亲》
2、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3、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四、解题步骤
第一步,概述文章内容,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
第二步,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五、解题方法指导
1、从文章标题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要善于运用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如对“欲扬先抑”、“对比”等写作手法稍作分析,主旨就会凸现出来.
例如:《蝉》 《马》
8、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因此应关注写作背景,关注必要的注释及写作时间,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阅读技巧)

2013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记叙文概括中心思想
1
前提测评
• 苍蝇发现自己模样很像蜜蜂,十 分高兴,打算冒充蜜蜂去花丛里欺骗 花的感情、盗取花蜜。可是它在花丛 里飞来飞去不知飞了几个来回,却不 见有一朵花向它绽放笑脸,他十分不 解,转头问蜜蜂到底原因何在?蜜蜂 笑着回答说:“你只是外形像我,事 实上并不是我!因此,即使是一辈子 蹲在花丛里,花也不会把你当成我!”
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抓住这一段过渡句,可以看出上下文中连着作者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雅态和依依 惜别的深情以及后来对三味书屋生活反衬的一面,因此主旨就把握了。
☆绝大多数文章中心在尾段中体现。结尾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但它与全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着密 切的联系。一篇文章的结尾常常直接点出文章主题,有时是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所以应该高度重 视。如《枣核》一文,最后一段的议论,强调民族感情不因国籍的改变而改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向 心性和凝聚力,点明了中心思想。
时间 10年前 ② 下午4点
情节 ①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③
结果 “我”活了下来 “我”读完大学 ④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1.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 的理解和感悟。(6分)
真题答案
19①老夫妇同意将女儿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 ②10年来③老夫妇以来寄生活 费给“我”④我”给老人夫妇挂上项链
先生》,作者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 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 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 生的思念与崇敬。
解题妙招之
• ⑥从关键语句入手
• 文中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 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记叙文中的议 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 “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思想。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二十一:把握全文大意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二十一:把握全文大意

2013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一:把握全文大意考点阐释现代文阅读考查中的把握全文大意,就是要求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阅读材料的主要意思。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总结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把握全文大意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目,可以说它的身影是“无卷不在”。

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把握全文大意的考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彩,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事件的成因、过程、情节及结局,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等等。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全文大意能力进行考查的,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应对策略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备考此类题目:一、把握这一考点的命题方式。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这一考点的考查,基本上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题目无非是这些: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文章的主要观点或事物的成因、过程等,也就是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时也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同学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二、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进行备考。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体特点,同样考查“把握全文大意”这个考点,小说和说明文的答题方法就不一样。

小说侧重于对故事情节的考查,而说明文侧重于对事物的成因过程或说明顺序的考查。

所以,同学们在备考时,一定要根据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类复习。

三、认真阅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同学们要想把握全文大意,必须从日常的阅读品味及阅读方法上下手:1.通读全篇,感知文章大意。

阅读时,同学们可凭感觉画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如果是记叙文,就应把握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当然如果能够分析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楚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不但能够把握文章大意,还能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型考点[考点内涵解说]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付技法指点]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炼,其主要有如下几种: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五:概括内容doc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五:概括内容doc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五:概括内容考点阐释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

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概括内容的考查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段落内容的概括。

2.对层次内容的概括。

3.对全文内容的概括。

4.对文中的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进行概括。

5.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拟写文章标题。

考题的呈现形式有:填空题、简答题。

应对策略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对文中所叙述的或所说明的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表达出来。

这类试题各种文体都有涉及,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考虑:一是解题步骤。

同学们首先要分清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

其次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这样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

第四要搜寻标志性语句,筛选有效信息。

所谓标志性语句,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

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要点,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要点。

显性要点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领起的,或者是有醒目中心句的。

隐性要点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或虽有概括性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的要点。

最后要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

二是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及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式、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顺承式),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资料:概括事件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资料:概括事件

201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一:概括事件考点阐释所谓事件,即文章的情节,是指文章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

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文章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又往往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

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概括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是欣赏文章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落)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中考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现代文阅读对事件的概括,一般是指概括文章中的一件或几件事。

具体说来,这个考点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文章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应对策略面对要求概括事件的试题,同学们该如何下手呢?大家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同学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事件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事件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

概括事件时,同学们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另外,如果有字数的限制,还要在概括完后,调整字数,将其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 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 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文体知识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村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背影》《藤野先生》《枣核》等。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春》。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

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中考复习(九年级)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 中考复习(九年级)

201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中考复习(九年级)纵观历年来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归纳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四大专题:(1)记叙文阅读;(2)议论文阅读;(3)说明文阅读;(4)文学作品阅读。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二、最新考纲相关解读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短衣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三、关于记叙文阅读的方法策略阅读记叙文和解答相关测试题可采用如下技法。

首先,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通读的基础上,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你不妨从记叙的要素入手,分析了解中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样,作者的行文思路就逐渐清晰了,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就明确了。

其次,弄清记叙的顺序,感悟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

有些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制成悬念,吸引读者;有些文章在顺序的过程中插入一些相关的事件和情节,来补充交代一些背景和与文章主题有关的信息。

再次,弄清文本的表达方式,并抓住关键性的词句,体味和推敲这些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离不开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来叙述和描写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因此,我们阅读记叙文,要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深刻领悟和品味一些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意旨。

最后,在整体阅读全文、了解继续要素、理清线索脉络、弄清记叙顺序、理解内容主旨、明确表达方式、品味关键词句、赏析情景和形象的基础上,还要揣摩、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有的文章,作者的态度、观点很鲜明。

甚至用奔放、激昂的语言直率地挑明;也有一些作品,作者的态度和观点隐含在故事的过程或细节描述或形象刻画之中,需要我们细加揣摩和体会。

阅读记叙文,如果采用上述技法,并明确考点和应试方略,一般就能比较轻松地解答各种类型的检测题了。

当然,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整体通读时,可采用浏览阅读法,了解文本大意即可;解答相关测试题时,可有针对性地采用跳跃精读法和重点句段品读法;解答词句品析或文本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时,还可以采用前后回读法,以便准确把握重点词句的语境义和文本的中心意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二:概括主旨考点阐释“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这一要求体现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往往就是要求考生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概括文章主旨,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

它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的。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等即为文章的主旨。

议论文的主旨一般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在说明文中,所介绍事物的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

应对策略一、学会一些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1.记叙类文章(这里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如《枣核》一文的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卒章显志,表现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如从《一面》一文最后五小节的议论和抒情句中,即可概括出文章主旨。

(4)从概括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中,我们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小说写了三个场景:一是听控诉;二是救父女;三是拳打镇关西。

三个场景把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特征。

通过叙述这一事件,作者表达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渴望。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此文时正值小弟去世,她有感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而悟出“生死谜,手足情”。

有了这个背景,你就能理解,实际上作者是以紫藤萝花的荣枯来喻人生,来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态度的。

2.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

议论文中,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如《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两篇文章的标题就含有中心论点。

(2)看开头和结尾。

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才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

如《敬业与乐业》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看议论过程。

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中“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内容充分论述后才提出的。

3.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

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

不少说明文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3)看说明过程。

不少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贯串于文章的内容中,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阅读时,同学们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说明的事理或事物特征等。

二、识记一些常见的概括文章主旨的格式。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都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

同学们总结一些这方面的格式,对归纳中心有一定的帮助,但也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1.记叙类文章。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的描写,赞扬了……;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阐述)了……主张(道理)。

3.说明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真题解析一、(201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

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

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

”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

”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

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

行前,作家韩映山(现已故)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我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

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

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

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

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

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

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

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

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我很快就如释重负。

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

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

那天很冷,刮着大风。

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

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当时我说:“您是见老。

”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

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

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

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

”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

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

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选自铁凝《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解析:概括文学作品的主旨,一定要找到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练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有的甚至就在第一自然段,当然也有在文章尾段卒章显志的。

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那些表明作者立场、观点、情感、态度的句子,如果确定它能统领全文内容,毫无疑问,它就是文章的主旨了。

上面的阅读题目,要考生理解的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实际就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阅读题中,概括文章主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理解文章的中心句等。

只要涉及文章整体主题或精神把握的题目,都要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答案: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

戴套袖的大作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

二、(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刘伟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

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

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

工匠回答说:“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

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

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