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生态脆弱区修复方法探讨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西林业1980年创刊2020年第4期总第267期|doi:30.3969/j.issn.9005—4707.2020.04.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防护林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赵蓉(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吕梁山区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稀少,降水量少且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极度脆弱。
阐述了防护林在本区内的重要位置,分析了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防护林【中图分类号】S72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4707(2020)04-004-021基本概况项目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地,西起黄河,东到汾河,北界至长城,南抵龙门山,南北长430km、东西宽90km。
地理位置为东经110。
15'〜112。
20',北纬35。
41"〜39。
40"。
行政区划涉及忻州、吕梁、临汾3个地级市的23个县,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67.76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48%,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是黄土高原的主体组成部分,地表覆盖着数十米厚的黄土。
由于地质构造和长的,形成的地貌类型。
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0km〜7.50km。
依照区,区为黄土丘陵保持区。
般800m〜1900m,气候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年均气温4.30$〜10.50$、降水360mm〜530mm,降水多集中于7月〜9月。
冬季干旱寒冷,夏季多暴雨。
2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2.1区域水土流失概况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由于历史上的广种薄收和滥垦滥牧,,地,植,,黄土的理,弱。
耕地为地,据水保部门资料,地的土壤侵蚀模数相当于林地的9.6倍,25。
以上的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厚度约为1.0cm〜1.60cm,最高可达4.0cm〜7.0cm,因而该区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西北地区土区,土数4000t/km2,最高16600t/km2o区域内18个县(市)土地面积6237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4553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7.50%,年均输沙量9000万t、在暴雨季节,土流失更为,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表土,冲毁农田房屋,淤塞河道,填平水库,给当地和下游人民来的灾害。
生态修复视域下吕梁发展路径探讨——以兴县为例
良的地 区。随着战争 、 不当生产等人为因素影响 , 吕梁
生 态 环境现 已极其 脆弱 。这 是 兴县 、 吕粱 , 也 是整 个 山
西面临的问题。在 当前全 国产能过剩 的情况下 。 原以 煤炭能源重化工为基础的山西必须实现转型发展 , 不 只是关停小煤窑 、 煤炭生产规模化现代化 。 而是要改 变 吕梁 、 改变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 的发展定位 , 以发 展装备制造业 、 农林牧业为发展方向。 兴县属重丘陵地 区, 境 内群山逶迤 , 丘陵棋布 , 沟 壑纵横 , 地形破碎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 冬季漫长 寒冷少雪 , 夏季短暂炎热多雨 , 春旱风大升温较快 , 秋
府经过实地考察 , 最后定下方 向: “ 右玉要想富 , 就得 风沙住 , 要想风沙住 , 就得多栽树 , 家家都不误 , 人人 都来植好树 !” 在历任县委县政府带领右玉人 民的绿 化接力下 , 右玉全县有林 面积达到 1 5 0多万亩 , 已成 为一个森林覆盖率达到 5 0 %的植物大公 园。在“ 有水 快流” 的急功近利发展思路颇为盛行 的 8 O 年代 , 也有 人认为右玉也有很多 “ 水” ( 指煤炭资源) ,是不是也 “ 快流” 一下?但右玉县委县政府的信念却十分坚定 : 植树在右玉已是不能动摇的方向。右玉没有选择停止 植树 的脚步而去单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乘, 在 国内外市 场上 颇负盛 名 , 很 受用 户 的青 睐 。兴县 部 分 乡镇 还 产 龙 骨 , 品种有五花龙骨 、 土龙骨 、 青 龙
更靠北 、 毗邻 内蒙的右玉 , 但森林覆盖率只有 1 0 %, 水 土流失严重。兴县应根据生态环境恶化 、 人 民生活贫
试论吕梁市县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试论 吕梁市县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 可持续发展途径
山西省柳 林县 水利局
摘 要
李 永娥
根据我 国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的整体性特点 , 结合 吕梁市( 、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的实际 县 乡)
吕梁 山 区 隶 属 于 黄 河 上 中游 水 土保 持 辖 区 , 境 被 黄 土 全
贫 困人 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 区, 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国 民经济发展 和人民群众生产 、 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我 国政 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 年国家颁布了《 91 中华
人 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 年 国务院文件明确提 出水 ,9 3
内容上 , 也要从 可持续发展途径中 , 寻求现代水土保持综
合治理优化模式 , 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因此。 必 须统筹规划 ,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保证人与 自 的和谐 , 然 促 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现结合 吕梁市( 、 ) 县 乡 的具体情况 ,
探 索 区域水 土保 持生 态建设 的可持 续发 展途 径 。
河 峡 谷 的 延 续 。 由于 千 百 年 来 的风 化 切 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 7 . ×14 m , 全 1 6 0h 2 9 3 其中 小流域治理面积累计达到 3 6. 4m 。水土保持设 28 Xl 2 5 4 0h 施每年可拦蓄泥沙能力 1 0t 5 ×1s,增加蓄水 2 0 1 。 5 ×1 1 1 3
持续发展战略 , 必须统筹规划 , 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 保证人 与 自然的和谐 ,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同时 , 结合典型地 区的具体情况 , 探索 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的可持续发展
吕梁生态调研报告
吕梁生态调研报告吕梁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吕梁地处中国的北方,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
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投资者。
为了进一步了解吕梁的生态状况,本次调研旨在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访谈等。
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考察了吕梁的山区、水域和耕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生物多样性数据等,以掌握吕梁的基本生态特征。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访谈,与当地居民和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吕梁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1. 气候特征吕梁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
气候条件对植被生长和动物栖息具有一定的影响。
2. 土地利用吕梁地区以山地和农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山地面积较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0%,而农田面积较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30%。
山地主要用于林业和牧业,农田用于粮食生产。
3. 生物多样性调研发现,吕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山区主要分布有松树、柏树、竹子等针叶林和人工经济林,同时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麋鹿、熊猫等。
水域中也有不少珍稀的鱼类和水生植物。
4. 生态问题然而,调研结果也显示出吕梁地区存在一些生态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吕梁地区的土地利用趋于过度开发,导致山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其次,一些农业活动不规范,使用农药过量和过度依赖化肥,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此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降水量减少导致水资源减少等。
四、建议和措施为了改善吕梁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控制土地开发规模,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提倡绿色农业,加强科学管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前预警和应对生态问题。
山西省生态脆弱区的分析及治理模式探讨
2014年第9期现代园艺山西省生态脆弱区的分析及治理模式探讨秦月红(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康城林场,山西吕梁032408)摘要:近年来,工业科技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同时,环境恶劣加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着重对山西省生态脆弱区及其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并以此令读者对于其他生态脆弱区有一定的猜测与了解。
关键词:山西省;生态脆弱区;治理1山西省生态脆弱区概况山西省近年来生态状况令人堪忧,主要是由于煤矿的过度开采带来的影响。
2013年,山西省进一步加强省重点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建设,而在2014年5月份则是推进了生态脆弱区水生态修复。
下面重点对这2种生态脆弱区的治理展开叙述。
2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建设2.1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简介及进行林业建设的必要性吕梁山区域在山西省相对贫弱,亦属于国家级连片贫困区,经济不够发达,同时又面临着森林绿化不够、生态脆弱的生态环境。
虽然山西省通过2014年的林业建设使省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8.03%,对于生态持续恶化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绿色植被依旧稀少。
目前,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林业建设重点工程区宜林地面积78.73万hm 2,占据全省的32%,但水土流失面积却也达到292.6万hm 2,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1/4,是全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这片区域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一代女皇武则天、唐宋名将郭子仪和狄青、唐代诗人宋之问、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里均在此地,翻阅近代,吕梁亦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里,相继涌现了贺昌、刘胡兰等革命代表。
此外,吕梁山区是一旅游参观的好地段,游客们来此可观赏宁武关、天龙山石窟、则天庙、乡宁千佛洞等著名景点。
但若是吕梁区域的生态一直保持脆弱状态,这些资源又如何能够长而久之地发展下去。
2.2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区林业建设本次山西省将吕梁山区的3个市、23个县作为“两山”造林绿化的重点,做出新的林业重点工程的规划,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山西。
生态脆弱区域如何开展保护修复
生态脆弱区域如何开展保护修复生态脆弱区域是指那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不稳定,对外部干扰较为敏感,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的地区。
这些区域往往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峻的生态问题。
保护和修复生态脆弱区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修复工作呢?首先,深入了解生态脆弱区域的特点和问题是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
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对区域的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例如,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了解其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植被覆盖情况以及降雨等气候因素;对于土地荒漠化区域,要研究其土地利用方式、水资源利用状况、风蚀水蚀的程度等。
在了解生态脆弱区域的基本情况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规划至关重要。
规划应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明确保护修复的目标,例如恢复植被覆盖、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同时,根据不同的生态问题和区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比如,在水土流失区域,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封禁治理等措施;在土地荒漠化地区,可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合理调配水资源等方法。
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是推动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生态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如生态补偿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例如,对在生态脆弱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鼓励他们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资金投入是生态脆弱区域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如何通过生态修复改善受损的环境
如何通过生态修复改善受损的环境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破坏。
生态系统的失衡、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污染物的排放,都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脆弱而受损。
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手段,我们仍有机会扭转这一局面,重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
生态修复,简单来说,就是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恢复,使其重新具备自我维持和发展的能力。
那么,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首先,要对受损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这就像是给病人看病一样,只有准确诊断出问题所在,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
评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状况、土壤质量、水资源情况、生物多样性以及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等。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手段,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生态系统受损的程度和原因,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修复是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一环。
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地,比如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进行治理。
物理方法可能包括换土、客土等,将受污染的土壤挖走,换上干净的土壤;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其毒性或使其沉淀;生物方法则更加绿色环保,比如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作用来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这种方法不仅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水资源的修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受到污染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同时加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比如,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再排放;在河流中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它们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净化水质;对于干涸的湿地,通过引水、恢复湿地植被等方式,重新恢复其生态功能。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的恢复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
比如,在干旱地区可以种植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种植根系发达的树木。
山西省吕梁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山西省吕梁市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矿产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造成1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635.0719万元,而且呈加剧趋势。
文章在阐述吕梁市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与地面塌陷、黄土湿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分析了各类灾害的成因,从宣传、规划、行政管理、法律保障、监测预报、高科技应用、治理措施、资金筹措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防灾减灾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现状;危害;防灾减灾;山西省吕梁市1. 引言吕梁市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北、北东部与忻州市接壤,东南部与晋中市为邻,南接临汾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佳县相望。
总面积21158km2。
吕梁市地形高差起伏大,降水量集中,水动力条件充分,地质构造复杂,自然地质环境脆弱,加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历来是当地支柱产业,且近年来发展迅猛,带动煤炭加工、运输、建筑、铁路、公路修建等也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与地面塌陷,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已造成18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635.0719万元;有114716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潜在经济损失59278.025万元,且呈发展之势,目前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 地质环境背景吕梁市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91.0mm,年际变化悬殊;年内差异大,70~80%集中于夏秋两季。
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及河谷区等,最大相对高差1300m;大地构造位于燕山期内蒙古断块西端、吕梁——太行断块中部、燕山断块西南端,地质构造控制着山川水系、地形地貌及矿产资源的分布;水系属黄河流域,主要有黄河、北川河、湫水河、三川河、文峪河等;地震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15g;植被覆盖率具不均衡性,平均17%左右,生态系统结构差。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如何保护生态脆弱区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如何保护生态脆弱区在我们广袤的地球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区域,它们被称为生态脆弱区。
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破坏,而且自我恢复能力较弱。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脆弱区?又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生态脆弱区通常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首先,其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
这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较少,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不够复杂,从而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差。
其次,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较弱,比如土壤保持能力差、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气候调节功能有限等。
再者,生态脆弱区往往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极为敏感。
哪怕是轻微的干扰,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然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一些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这使得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难以维持稳定。
还有一些地方地形复杂,地质条件不稳定,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生态脆弱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需求增加,也给生态脆弱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脆弱区呢?首先,要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状况变化,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这就像是给生态脆弱区装上了“健康检测仪”,能够实时了解它的“身体状况”。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根据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保护规划和政策,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让保护生态脆弱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再者,推广生态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是关键之举。
针对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
针对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治理措
施有哪些?
针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治理措施:
1.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包
括森林、湿地、水域等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项目等,保护物种多样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2.可持续农业与林业: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林业实践,鼓励农
民采用生态友好的耕作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倡导有机农业。
促进可持续林业经营方式,推进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完善水资源
的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4.气候变化适应: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包括开展气
候变化风险评估,制定并实施适应性政策和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和减灾工作。
5.社会公平与贫困减轻:关注生态脆弱区的社会问题,加大
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提供适当的教育、卫生、就业等基础服务,鼓励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促进社会公平和贫困减轻。
6.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培养人们的
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公众对生态脆弱区保护的认
知和参与度。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社区参与和环保组织的
支持,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落实。
这些综合治理措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携手合作,形成共同的治理机制和合作模式,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1.23•【字号】•【施行日期】2018.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创新市场化生态修复机制,切实加快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促进全省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一、重要意义太行、吕梁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我省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脱贫任务艰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着眼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步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探索出一条生态脆弱、深度贫困高度重叠资源型地区以创新促增绿、以改革促增收的路子,对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打好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一)机制创新引领,全面加快保护和修复步伐.经过多年努力,太行、吕梁山区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扭转,但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面貌依然没有根本改变.面对繁重艰巨的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很难满足经济转型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保护修复步伐已经成为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通过创新造林绿化置换经营开发、购买式造林、碳汇造林等市场化机制,有利于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通过创新集体公益林托管、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管林营林机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通过创新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集体林地流转等经营机制,有利于盘活现有林地资源,培育兴林富民的绿色支柱产业.依靠机制激活和政策引领,有利于构建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格局,全面释放改革红利,最大限度地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二)增加森林植被,筑牢维护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我省太行山区、晋北长城沿线地处京津冀上风上水区域,是“京津冀生态协同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河最主要的源头地区之一,发挥着“华北水塔”的重要作用.吕梁山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吕梁山区年输入黄河泥沙占全省入黄泥沙2.7亿吨的80%以上,北部风沙区沙化土地占区域国土面积的28%,太行山区80%以上河流成为季节性或区域性河流,修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央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恢复和扩大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承载能力,推动和保障经济转型发展;有利于保护黄河的生态安全,让母亲河休养生息、造福子孙;有利于维护“华北水塔”的生态安全,减少晋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危害,对构建京津冀西部生态屏障、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三)拓宽脱贫路径,促进太行吕梁革命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5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21个国家连片特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集中分布在太行、吕梁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员的90%以上,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能够更加紧密地把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贫困群众在参与治山治水、发展生态经济中脱贫致富,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实现生态保护修复与脱贫攻坚统筹推进、互促双赢,加快老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目标,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贫困区域为重点,坚持扩容增量与提质增效有机结合,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协调推进,改善生态与群众增收互促双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形成政策支持、创新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共建的机制创新体系,全面筑牢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体系,培育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生态经济体系,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基础保障.(二)基本原则改革创新引领.把以创新促增绿作为主线,善于突破,勇于攻坚,全方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弥补机制创新活力不足、市场主体不强的短板,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水平.系统综合治理.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乔灌草结合,统筹自然生态各种要素,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各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区域.聚焦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脱贫攻坚重点区,将项目、资金、政策和技术等集中倾斜,在修复生态中推进脱贫攻坚,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改善生态,实现生态生计有机统一、增绿增收互促双赢.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调动行业部门履行职责,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合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大格局.(三)战略定位———生态修复机制创新试验区.将机制创新作为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引擎,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在造林绿化、经营管理、产业发展、责任考核等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一套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体系,打造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的试验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坚持生态优先,注重自然修复,突出系统治理,科学规划,规模布局,统筹推进荒山造林、水源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修复、草食畜牧,在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上先行先试,构建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一圈一带”生态修复先导区.拱卫“京津冀生态协同圈”和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生态安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使得晋北长城沿线防风固沙体系稳定牢固,太行山区水源涵养功能更加完善,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盖度和厚度有效增加,提升“两山”生态承载能力,率先打造维护“一圈一带”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生态保护修复助推脱贫攻坚先导区.立足太行、吕梁“两山”生态脆弱与连片贫困高度叠加现状,将生态修复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加快脱贫攻坚速度,积极拓宽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着力走好增绿增收互促双赢之路,率先建成生态保护修复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的样板.三、工程建设范围及目标(一)建设范围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范围81个县(市、区).重点治理区42个县(市、区),其中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涉及太原、忻州、吕梁、临汾4市24县(市、区),京津冀生态屏障区涉及大同、朔州、忻州3市11县(市、区),太行山水源涵养区涉及晋中、长治2市7县(市、区).(二)建设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8年到2020年,第二阶段2021年到2025年.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1100万亩.全省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依法得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的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综合保护能力显著提高,林业生态扶贫“五大项目”联动实施成效明显,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实现互促双赢.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宜林荒山实现基本绿化,构建起拱卫黄河和京津冀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生态保护全面加强,森林质量得到精准提升,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得到有效发挥;生态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明显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更加优质丰富,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统一.四、创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十大机制(一)推行造林绿化置换经营开发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县级政府制定造林绿化置换经营开发规划,经市级政府批准后,以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开发主体.中标主体在限定时限至少完成其范围内80%的造林绿化,具体比例由各市县确定.开发土地主要用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养生养老等经营服务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并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开发区域已有绿化进行价值评估,由开发主体等价异地造林.(二)建立森林旅游康养资源置换造林机制.依托现有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是“康养山西”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旅游康养景观资源进行价值评估,鼓励开发主体在异地进行等价造林绿化,以造林绿化置换经营开发权.(三)推进购买式造林机制.创新造林绿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造林绿化质量成效.县级政府组织编制规划设计,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确定承接主体.支持资金实力雄厚的专业化大中型企业承接造林,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林权权利人自主造林.造林3—5年林木成活保存相对稳定后,经检查验收,一次性支付造林费用.(四)创新义务植树尽责机制.创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部队、社会团体等单位职工义务植树形式,积极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尽责方式,鼓励公民以捐款方式履行义务,所捐款项由县级林业部门统一安排造林.对义务植树500亩以上的单位和100亩以上的个人,授予绿化冠名权.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加强义务植树的组织、宣传、指导、检查,构建人人参与共建绿色山西的格局.(五)实行集体林地限期绿化机制.依法落实经营权所有人的绿化责任,推进集体林地限期绿化.已分山到户和经营权流转的宜林荒山荒地,经营权所有人必须限期绿化;凡三年内没有开展绿化的,由县级政府统一规划实施造林.(六)建立造林增汇抵消碳排放机制.根据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相关规定,积极推动煤炭、钢铁、水泥、煤电、有色、化工等高碳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国家核定的碳排放总量,制定我省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建立营造碳汇林抵消碳排量的标准体系,开展造林增汇抵消碳排放试点,对超过碳排放配额、未履行减排义务的部分进行碳中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和个人积极营造碳汇林.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七)探索集体公益林委托管理经营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精神的重要批示,坚持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在保证林权权利人利益的前提下,将集体公益林委托给具有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人才队伍优势的国有林场进行经营管理,着力破解集体公益林分散到户、收益周期长、林农缺乏内生动力、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实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八)推进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机制.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保持国有林业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权不变,科学确定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的范围、方式、期限、条件和程序,吸纳社会资本有偿利用国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探索将森林资源的林地林木资产和景观资源资产分别评估、剥离使用,通过租赁、特许经营及森林景观资产作价出资等方式积极推进有偿使用.制定配套用地政策,允许林区内场部、宿舍、管护站、贮木场、加工场等林业辅助设施用地依法变更登记为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国有林业经营单位申请办理用地手续,以出租形式保障森林旅游设施建设.(九)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对重点功能区和保护生态地区实行跨地区生态补偿.省级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向汾河等主要河流源头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地的县(市、区)倾斜.省内探索建立主要河流中下游受益县(市、区)补偿上游水源地县(市、区)机制.加大对主要河流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力度.积极协调海河和黄河流域下游相关省份对我省进行资金补偿、产业转移、对口协作、园区共建等横向生态补偿.(十)建立林业建设成效年度评价机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开展营造林综合核查和资源管理检查,着力加强对营造林关键环节的成效调查监测,把年度造林任务完成率、新造林保存率、未成林地管护合格率、人工造林成林率、林地保有量增减率和森林覆盖率增长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步考核草食畜牧业发展,衡量市、县政府年度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价结果在全省通报,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效益.五、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机衔接、规模发展”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统领,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在全面改善“两山”生态环境的同时,统筹推进生态经济产业,最大限度地提升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一)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全面推行置换造林、购买式造林、碳汇造林等市场化运作机制,重点抓好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通道沿线荒山绿化区“四大区域”国土绿化,构筑国土绿化生态安全屏障.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以修复黄河沿岸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北部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为主,中部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南部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为主,着力强化水土保持功能,全面提高区域内的森林覆盖水平.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建设.重点抓好太行山北部纵深、晋冀交界、燕山—长城沿线的造林绿化,集中连片营造防风固沙林和水源涵养林,提升太行山区防沙治沙、涵养水源能力,服务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涉及我省汾河、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漳河、沁河、三川河、昕水河、涑水河九条主要河流源头地区.重点抓好河流及其重要支流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干流两侧的护岸林带建设,提升涵养水源的能力,保障我省水资源可持续供给,维护好“华北水塔”生态安全,助力雄安新区建设.通道沿线荒山绿化.重点实施高速公路、一二级国省道、旅游公路两侧目及范围宜林荒山绿化,整体提升通道沿线两侧的生态景观,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坚持将“造管并重”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整合各类管护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未成林的管护,启动实施以补植补造为主要内容的未成林造林地管护项目,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探索购买社会服务管护机制,有效巩固造林绿化的成果.(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坚持巩固成果与扩大规模统筹并进,积极开展陡坡耕地、陡坡梯田、15—25度重要水源地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如期将补助资金兑现到户,实现应退愿退尽退.国土资源、林业部门协同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地块的上图落界工作.依托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林,增加群众收入.(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作为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的有效举措,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积极开展中近熟林可持续经营,在全省森林经营方案中编制中近熟林专项规划,作为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依据.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大力推进中幼林抚育,提高森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容量.着力实施退化林分改造,重点对晋北及太行山中部集中分布的低质低效人工林进行修复,充分挖掘林地生产潜力,有效遏制人工防护林退化,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四)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严格落实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划定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范围,依法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全面加强保护,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启动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做好划界落地工作,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投入机制,夯实生存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根基.推进集体公益林托管工作.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支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林权权利人将承包的集体公益林托管给国有林场统一经营管理,着力解决现有集体公益林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全面加强集体公益林保护.加强公益林管护能力建设.着力加强林区水、电、路、管护站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公安、森林防火队伍等管护队伍建设,构建“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护体系,有效提升森林资源保护能力.(五)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建设工程.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将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综合保护能力,更好维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在汾河支流源头等重要生态区域新划建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建立林业、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联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控水平.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采取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措施,促进省内退化湿地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的重建和恢复.对点状分布的小面积自然湿地和具有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对主要河流两侧滩涂低洼地进行蓄水造湿,形成“珍珠串”状连续湿地,有效扩大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制度,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规范湿地用途管理,严惩破坏湿地的行为.(六)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紧紧围绕富民增收,积极回应群众期待,重点对低质低效干果经济林进行高接换优、综合管理,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实现达产达效.突出抓好红枣、核桃的提质增效,做强叫响“山西红枣”“山西核桃”优质品牌.选择示范辐射作用明显的区域,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体现规模效应.鼓励引导群众以经济林经营权价值评估量化入股的方式,与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推行“企业+合作社(村集体)+技术服务队+农户”的模式,加强产品研发,开展精深加工,发展电商交易平台,让农民分享到全产业链带来的增值收益.(七)经济林扩容增量工程.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统筹布局,按照市场导向、规模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在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中优先选择生态、经济效益兼备的树种,大力发展各类特色经济林,打造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沙棘、连翘经济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小灌木大产业”战略,坚持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办法,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路子,变无序采摘为有序管理,变无主林为有主林,打造一批灌木工业原料林基地.要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在吕梁山区的中南部发展双季槐、翅果油树、构树、杜仲,在吕梁山的西北部发展文冠果,在太行山区发展油用牡丹、仁用杏、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形成区域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地理标志产品.(八)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工程.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将森林资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分别评估,剥离使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社会投资,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满足人们对优美森林生态环境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需求.森林旅游要依托现有森林景观资源,围绕全省规划的黄河、长城、太行3大旅游板块,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开发芦芽山、历山、王莽岭、七里峪、蟒河、庞泉沟等一批特色森林旅游景区,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森林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森林旅游服务质量.森林康养要围绕全省打造“夏养山西”康养品牌的战略目标,编制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全省森林康养产业有序发展.依托省直九大林区良好生态环境和优美自然风景,着力打造9大森林康养集群和100处森林康养基地.生态休闲要依托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拓展森林生态休闲功能,强化社会公益属性,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亲近森林、享受自然、休闲康养的活动场所.支持右玉、左权、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九)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把发展现代草牧业作为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天然草地保护和人工草地建设.推动草产业发展.发展一批布局合理的牧草加工企业,大力推进草产品生产加工,大幅提高优质苜蓿生产能力和牧草转化利用率,增加草业经济份额,提升草地畜牧业发展后劲.推进草畜一体化建设.按照“草畜配套、以草定畜”总体要求,选择有条件的草食畜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和集约化养殖园区,配套建设以苜蓿、青贮玉米为主的人工草地,鼓励企业包干收储当地秸秆资源,建设一批草食畜与饲草料资源配套的示范工程.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坚持种。
分析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
分析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采矿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越来越突出,而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
露采矿山在开发过程中实施地表剥离、废石堆放、交通运输等都对原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及生态自然景观产生严重破坏,导致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环境变得极其脆弱,进一步加剧了脆弱性生态环境恶化和各种地质灾害频发。
生态脆弱性地区的开采活动改变的不仅是该采矿区域的生态环境,还引发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
受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些破坏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环境状态。
这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
因此,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无论是技术理论研究还是政策投入上都要有所突破,有针对性地治理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自然地理位置对矿山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加之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可避免会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露天采矿区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海拔较高,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森林稀少,植被覆盖率低;沙漠戈壁面积大,土壤贫瘠,大部分土地难以利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溴化、盐碱化加剧。
恶劣的自然条件使露天采矿业始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缺少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原始,人口素质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等一系列现状。
还处于掠夺式发展模式中,植被的乱采乱伐,过度放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加剧了自然条件的恶化。
2.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分析2.1 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露采矿山在开发过程中,实施露天表土剥离、废石堆放、交通运输等都将破坏原始地貌、毁坏植被、改变地表和地下水均衡,污染空气。
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保护与治理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生态环境脆弱区指的是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破坏的地区。
如何保护和治理这些生态环境脆弱区,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关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保护问题。
生态环境脆弱区多分布在高山、沙漠、草原等地,这些地区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特征。
为了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最重要的保护手段之一。
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设置专门的禁渔、禁狩猎区域,限制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的干扰。
同时,加强巡逻、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实施效果。
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利用的管理。
生态环境脆弱区多富集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合理管理这些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要进行环境评估,制定严格的环保要求,防止污染物排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治理工作也非常重要。
治理工作包括生态修复、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生态修复是治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
我们可以采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式,恢复植被,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同时,还可以通过湿地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些工作需要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治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土壤保护也是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壤容易出现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我们可以采取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措施。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也是保护土壤资源的有效途径。
最后,水资源管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脆弱区的水资源供应困难,而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尤为关键。
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对策有哪些
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对策有哪些生态脆弱区域是指那些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的地区。
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往往很难恢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社会问题。
因此,加强对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生态脆弱区域通常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比如,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生态功能相对单一。
而且,其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弱,对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外界干扰十分敏感。
同时,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一旦遭受破坏,可能会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针对这些生态脆弱区域,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保护对策呢?首先,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对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地面传感器网络等,获取全面、准确的生态数据。
同时,依据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
其次,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关键之举。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脆弱区域,要采取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
比如,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
在土地荒漠化地区,可以采取封禁保护、人工种草、沙障固沙等措施,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区域,可以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推广节水技术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水平。
再者,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也是重要的保护手段。
在生态脆弱区域,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和无序扩张。
根据区域的生态承载能力,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区域。
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研究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
尤其在一些脆弱区域,环境破坏更加严重,治理与恢复工作变得刻不容缓。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治理与生态恢复的课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困境在中国境内,西南地区的水土流失、北方草原的退化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海洋污染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典型代表。
这些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如人为开发、气候变化等,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土壤质量下降,水源减少等。
这些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破坏。
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治理的挑战治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这些区域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限制了治理的效果。
其次,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连,需要综合治理,协调各方面利益。
再次,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问题,治理策略需要差异化。
最后,由于治理需要时间和长期的投入,政府和各方力量的持续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三、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治理的路径针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治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形成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科学完备的监测系统,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掌握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才能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治理和恢复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研发出适合脆弱区域的治理技术和工程方案。
四是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方,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浅谈如何提高吕梁山西部生态脆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
农业幵发与装备2020年第9期工作研究浅谈如何提高吕梁山西部生态脆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曹建平(山西薛公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西吕梁(>33000 )摘要:结合吕梁山西部生态脆弱区造林立地条件,从树 种选择、整地方式、株行距配置、栽植时间、容器育苗 到后期管护及监管阐述了如何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的实 践总结和想法。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阳坡造林;成活率〇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人工造林力度的不断 加大,大多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半阴坡已接近成 林,而近年来的造林地块设计,大多是在立地条件较 差的阳坡、半阳坡,如何提高这些地块的造林成活率 及保存率一直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吕梁市离石 区,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侧,是典型的吕梁山生态脆 弱区。
该区气候温和,年均温度在7~10t,年降水 量400~500 mm。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区的山地 被切割成沟、坡、梁、峁等支离破碎的地形,这些地 方阴坡水分条件好,造林苗木比较容易成活,但阳坡 水分条件差,造林成活率很难保证,笔者记得2001 — 2003年曾经搞过播种造林,但可以说全部失败近年来虽然采用了容器袋或容器杯苗,但效果甚微,可以 说是年年造林不见林。
多年来,经过不断的造林经验 积累,我想就提高该地区的阳坡造林成活率提几点想 法,与各位同行一道商榷:•1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造林成败的先决条件,要做到适地适 树,首先应该本着优先考虑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
乡土 树种在当地世代生长,具有对当地环境最高的适应能 力,在各种自然灾害前具有很高的抗逆性,造林容易成 功。
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对本区集体退耕还林地 的观察,发现阳坡栽植刺槐的成活率较高,成林也块,但缺点是长远效益较差;而本地的乡土树种油松生长缓 慢但长远效益好。
如果将这两个树种科学搭配则可以做 到优势互补,首先刺槐的根瘤菌同氮作用及枯枝落叶可 以非常有效地改良土壤,为油松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其次刺槐生长较块能给油松幼树起到遮荫作用;第三还 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第四,针阔混交还能有效地预防 森林火灾的发生。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保护如何加强保护
什么是生态脆弱区保护如何加强保护在我们广袤的地球家园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区域,它们被称为生态脆弱区。
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敏感和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破坏,并且在遭受破坏后,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脆弱区呢?又该如何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呢?生态脆弱区,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自身稳定性较差的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地形复杂等,也可能是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
从地理分布上看,生态脆弱区遍布世界各地。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岩溶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地区等都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这些地方往往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的生态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加强对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呢?首先,生态脆弱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在这些区域繁衍生息,如果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将直接威胁到这些物种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其次,生态脆弱区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净化空气等,如果这些功能受损,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加强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保护好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加强对生态脆弱区的保护。
第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关键。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脆弱区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责任追究机制,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在生态脆弱区内的违法开发、破坏生态等行为。
第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至关重要。
在生态脆弱区,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郭翠萍
【期刊名称】《山西林业》
【年(卷),期】2024()2
【摘要】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是山西省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工程。
介绍了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现状,分析了吕梁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实施梁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对策。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郭翠萍
【作者单位】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6
【相关文献】
1.建瓯市生态修复工程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辽宁省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吕梁山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生态修复工程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治理措施研究及对策建议
5.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害。
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我们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呢?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教育。
只有当每个人都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这需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向大众传播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
比如,在学校里开设环保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珍惜自然资源;在社区组织环保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行动;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其次,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明确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那些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比如,对于那些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产整顿,并处以高额罚款;对于非法开采、砍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再者,推广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关键。
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鼓励采用生态农业的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工业生产中,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要养成节约资源、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关紧;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 生态 修 复措 施
1 . 大力 实施造 林工程
1 . 森 林 资 源 总 量 不 足
吕梁 市 国 土 总 面 积 2 1 1 4 0平 方 公 里 , 有 林 地 面 积
“ 十三五” 期间, 全 市规 划 绿化 宜林 荒 I L l 3 3 0万 亩、 新
一
5 1 . 5万 公顷 , 其中, 成林 面积 3 0 . 3万 公 顷, 灌木林 地面 积
仅 2 3 0 0 多 万 方 米 , 其中, 天然 林 蓄积 量 1 7 1 6 . 4万 立 方 旅 游 线 路 单 侧 可 视 范 围 山 体 绿 化 1 5 . 6万 亩 , 其 中 一 石 米, 亩 均 活 木 蓄 积 量 不 足 3立 方 米 , 林 分质 量不 高 。 L ¨1 3 . 3万 亩 、 土山 2 . 3万 亩 , 完 善提升 5 . 9万 。
●■ 【 内蒙 t i 林业 】
探 索 与 发展
吕梁 市 生 态 脆 弱 区修 复 方 法探 讨
文 /王俊 强
吕 梁 是 典 型 的 生 态 环 境 脆 弱 区 , 区 域 内水 资 源 缺 乏 , 增 收缓慢 , 资源 优 势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发 挥 : 林 业 投 入 的 长 效
低、 品质 欠 件 , l 加 工 能力 不足 , 品牌 效应 不 明显 , 林 农 求 的 林 业 产 业 。 各 县 ( 市、 区) 科 学 布局 、 实 旌 周 家 省 市
1 2 I 2 0 1 7年 第 1 1期
探 索与发展
【内 蒙 占 林 业 】 蕊 一 ●
重 点工程 , 因地 应 化 肥 、 免 费培 训技术 等服 务 , 努 力 提 高 经 济 林 集 约 化 化 为支 撑 , 以村 、 企、 校 绿化 为 支 点 , 以通 道 绿化 为 轴线 , 以两 侧 荒 山 绿 化 和 核 桃 经 济 林 建 设 为 主 体 的 城 乡绿 化 体
2 . 城 乡 绿 化 水 平 较 低
2 . 建 立 城 乡绿 化 体 系 全 市 坚持 统 一 规划 、 突 出重 点 的 治理 原 则 , 制定《 吕
全市 3 1 1 0个行 政村 中 , 仅有 1 0 2 0个 村 的主干 道路 进
行 了绿化 , 绿 化率 不 足 2 0 %: 森 林 覆 盖 率 与 全 国 绿 化 较 好 梁 生 态 发 展 纲 要 》, 确 定 了 符 合 市 域 实 际 的 绿 化 思 路 。 即 的地市 平均 森林覆 盖率 3 5 % 相 比 , 低 了 近 9个 百 分 点 ; 重 以“四 纵 六 横 ” 通道、 村庄 绿 化 、 厂 矿企 业 绿化 、 城 郊 森 林
一
4 . 林 牧 矛 盾 突 出 每年 牛羊 毁林 面积 近 1 0 % :造 林 资 金 投 入 严 重 不 足 , 程质 量差 、 标 准低 、 成林 周期 长、 成林 率低 。
粱 市大 力推 进 生态建 设 , 城 乡 面貌 明显 改 善 , 生 态 脆 弱 区 市 县 配 套 难 , 仅 靠 国家 、 省每 亩投 资 5 0 0 ~8 0 0元 , 导 致 1 吕 梁 市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点 主干 道路 两侧 、三 川 1 河 流 域 两 岸 以 及 城 市 周 围 的 整 体 公 园 建 设 、 环 城林 带建 设 和城 乡结 合 部绿 化 为重 点 。 建 设
绿 化骨 架初 步 形成 , 但 绿 化档 次 低 , 树种单一, 景 观 效 果 以 服 务 城 乡 为 目的 的 景 观 林 业 : 以生 态功 能 区为 重 点 , 以 差, 生 态 支撑 功 能 不 强 ; 城 郊 森林 公园 建 设 刚刚 起 步 , 难 关 帝 山 、 黑茶 山和 高庙 山、 尚顶 L 【 I 、 石楼 I I I 等 生 态 先 导 以发挥“ 城I f 『 绿肺” 功 能 。全 市 整 体 生 态 环 境 脆 弱 , 与城 『 订 为抓 手 , 依托 国家 重点 工程 , 采 取 自然 修 复 与 人 工 促 进 相 化 的快 速 发展 、 城 市 品位 的不 断提 升 不相 协 调 , 与 森 林 城 结 合 的 办 法 , 规 模化 实 施 荒 山绿 化 , 实现I 【 I 上 治本 , 建 砹 市的要求 有 很大差距 。 3 . T 果 经 济 林 产 发 展 滞 后
虽然, 令 市经 济林 总 量达 5 0 0余 万 亩 , 但 单 株 产 量 较
支 撑 吕 梁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和 保 障 吕粱 生 态 安 个 的 生
态 林业 : 以吕梁 L 【 I 东部 和 西部 黄 土 丘陵沟 壑 区 为重 点 , 以
核 桃 经 济 林 为抓 手 , 建 设 具 有 吕梁 特 色 、 满 足 农 民 增 收 需
轮 退耕 还 林 7 1万 亩 , 年 均 栽植 绿 化 8 O . 0 2万 亩 , 共 需
l 8万 公 顷 , 疏林 地面 积 3 . 2万 公 顷 , 未成 林造 林地 面 积 1 各类 苗木 4 5 2 1 5万株 , 年均 栽植 9 0 4 3万株 , 主 要树 种包 括 万 公顷 , “ 四旁 ” 树 4 7 9 0万 株 , 森 林覆 盖率 2 6 . 4 5 % 。 全 市 尚 油松 、 侧柏 、 刺槐 、 落 叶松 、 山桃 、 山杏等 。已完成 沿黄 旅游 有近 4 0 0万 亩 宜 林 荒 L I l 和 陡 坡 耕 地 需 绿 化 : 林 木 蓄 积 量 线 路 绿 化 l 1 5公 里 , 完 善 提 升 2 6公 里 。 完 成 4个 县 沿 黄
风沙、 早、 霜 冻灾 害频 繁 , 水 土流 失面 积 占全 市 国土 总 机制 不健 全 , 建 设资金 不足 。
面 积的 6 9 % 左 右 。为解决 全市 森林 资源 总量 不足 、 分 布 不 均、 质量不高、 结构 不 合理 、 功 能脆 弱 等 问题 , 近年来, 吕
治 理成 效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