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十资源与环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届高三地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地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9届高三地理二模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1~2题。

1. 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A. L1B. L2C. L3D. L42. 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A. 山地最高峰超过350米B. 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C. 在M峰可一览其余群峰D. N地是观日出最佳点右图为“2019年2月12日8时~13日6时全国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 12日8时~13日6时全境有雨雪天气的一组省区是()A. 京、晋、冀、鄂B. 皖、豫、滇、渝C. 黔、桂、闽、赣D. 津、沪、浙、湘4. 下列有关13~14日天气预测的叙述,较合理的是()A. 西北气温大幅回升,风力减小B. 华北风力加大,受沙尘暴影响C. 东北出现持续低温、晴好天气D. 长江下游雨过天晴,气温回升右图为“大西洋中某岛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5~6题。

5. 该岛()A. 山麓热带荒漠广布B. 山顶终年白雪皑皑C. 北坡垂直带谱更多D. 南坡降水多于北坡6. 该岛同纬度的大洋东侧,冬季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最接近下图中的()ABCD2019年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等8家单位联合提出将热泵系统作为北京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蓄能,进行能量季节迁移,冬天供暖蓄冷,夏天制冷蓄热,用最少的能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右图为“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 地源热泵()A. 所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B. 春秋两季的利用率最高C. 我国西部地区更易推广D. 在中纬度地区效益最大8. 北京市推广热泵系统的现实意义主要是()A. 降低投资成本B.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 简化管网系统D. 利于缓解地面沉降右图为“2010年前后我国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灵渠是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秦王朝大批粮草经此水路运往岭南,保证了南征秦军充足的物资供应。

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灵渠分南渠和北渠两部分,图为灵渠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修建灵渠的主要目的是()A.防洪B.灌溉C.供水D.航运2.北渠河道人为设置为弯曲河道的目的是()A.降低河流流速B.增加枯水期流量C.减轻洪涝灾害D.增加灌溉区面积3.分水坝设置为“人”字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增加洪水期北渠的输水量①减轻河水对坝体的冲击①减少南渠的泥沙淤积①南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年均降水量438mm,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

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因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树木被采伐殆尽。

受当地自然环境限制,塞罕坝造林异常艰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塞罕坝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属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表现的是()①平原向高原过渡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①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①外流区向内流区过渡①温带草原向温带荒漠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塞罕坝地区山火多发的季节最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塞罕坝林场作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主要功能是()A.涵养水源B.防风固沙C.调节气候D.美化环境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具有从典型的热带草原向撒哈拉沙漠过渡的地理特点,年降水量从北向南约为200至600毫米。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2019年⾼考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2019年⾼考地理⼆轮复习客观题练习(⼀) o o ⼟坑⽔阵晚F3::户列⽔库1红⼭农场天⼭天⼭86£6 1S£8615 E44 30 N⽔阵F4 ■:!.±.-f I C 4 Z 4. Mj-*? I'".'"■■■'■V^.:- y ■■⼏玛纳1F2 C ZL -T K . J'---r - ■■■ = ■ - - ?■■ -JM86* CT E\泉⽔ife⼘4 ^■-7⼤果沟空o 城镇 44* 10; N注意事项: i .当曲的河⽔主要来⾃于 3 ?下列属于当曲流域湿地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斯河⼭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1、在完成客观题练习的时候,⼀定避免以前的很多错误⽅式,⽐如:直选(选完就完)、不仔细研究材料等等。

空⽩的区域可以⾃主总结,然后转到笔记本上⾯去。

⼀定要把笔记⽤起来!!2、在现在完成选择题的时候,应该具有和主观题⼀样的意识,要学会写出推导思路,甚⾄能具有把主客观题互相转化的思维。

即:某个客观题如果是主观题,答案说法的详略是否能完善等所以要求:做客观题也要把⽅法和适当的推导过程写出来。

这是必须完成的。

坚持!加油!地区湿地⾯积发育最⼤的区域。

阅读图⽂材料,完成下⾯⼩题。

A.⼭地降⽔B.冰雪融⽔C.⼭地湖泊D.地下⽔C.断裂D.地垒D.河道弯曲玛纳斯河⼭麓冲积扇是天⼭北麓规模最⼤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

玛纳斯河⼭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

图⽰意玛纳作为长江的南源,当曲流域是⾼寒沼泽湿地的集中分布区,平均海拔在 4600⽶以上,是长源2?当曲流域多温泉,由此推测该流域多 A.冻⼟发育B.地势低平C. ⼟壤黏重A.背斜B.向斜⼭牀冲积扇及形盛额序□3 F4阴F3F2―忑河流A .地势由南向北倾斜B .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C .耕地分布南多北少D .扇体边缘有⼤量地下⽔溢出5.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 Fl ⾄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最可能是A ?风⼒搬运、沉积作⽤B .变质作⽤C .冰川搬运、沉积作⽤D .地壳运动6 ?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渠⽔流⽅向⼤多由 A .东北流向西南B .西南流向东北C .东南流向西北D .西北流向东南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积、纬度或⾼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2019高三地理二轮练习测试题(2)含详解

2019高三地理二轮练习测试题(2)含详解

2019高三地理二轮练习测试题(2)含详解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如图是某半岛图。

读图,回答1~3题:1、2017年3月24日,P地日出和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l2点30分和0点50分。

P地在理论上属于()A、东一区B、东二区C、西一区D、西二区2、该半岛森林火险等级最高的时期应该是()A、1、2月份B、4、5月份C、7、8月份D、11、12月份3、P地降水最多的季节()A、华北地区正值雨季B、天山雪线位置为全年最低C、塔里木河进入汛期D、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如图是30°N纬线上部分地区的降水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4、图示地区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高低B、大气环流C、距海远近D、洋流性质5、图示纬线段穿过的板块数目是()A、1个B、2个C、3个D、4个如图为世界某地区图。

读图,回答6~7题:6、M自然带在此处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45°,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洋流B、降水条件C、地形D、陆地的纬度分布7、关于该地区地理事物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处洋流自南向北流B、②处全年高温多雨C、④处为荒漠景观D、③处全年盛行西北风右下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

读图,回答8~10题:8、以下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A、①B、②C、③D、④9、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地面起伏D、天气状况10、6月22日①②两地同时日出。

专题12_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 含答案解析

专题12_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 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二环境保护【定位考点】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环境保护(2018·全国文综3)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全国文综2)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018·全国文综1)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2017·全国文综1)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017·全国文综2)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017·全国文综3)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表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

2.从命题形式看,①以某一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②以区域图、景观图及材料为载体考查某一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精研真题】高频考点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2018全国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

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贴。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九)资源与环境(含解析)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九)资源与环境(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九)资源与环境[知能强化练](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某两类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的两类地理事物分别为( )A.M—亚寒带针叶林,N—石油资源B.M—苔原,N—橡胶C.M—温带荒漠,N—地震、火山带D.M—冻土,N—地热资源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M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可能为冻土,N 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可能为地震、火山带和地热资源。

(2018·盐城三模)干热岩是埋深地下3~10 km的高温岩体,温度大于200 ℃,这种岩体绝大部分为侵入岩。

人们正在研发利用干热岩发电,其原理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题。

2.有关干热岩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蕴藏量大,适合大规模利用B.分布广,适合各地开发利用C.用于发电,清洁无污染D.电站建设投资小,运行成本低解析:选C 据题意分析可知,人们正在研发利用干热岩发电,清洁无污染。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2017年初,我国各项天然气推广政策相继出台,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上升,有新增进口液化天然气计划支持,天然气供应平稳,然而12月出现“气荒”。

如图为2017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占比图。

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我国2017年12月发生“气荒”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地区大面积取暖用气加重了“气荒”②工业用气增长是导致“气荒”的主要原因③每年的12月份是“气荒”的高发时期④天然气推广使用与“气荒”有密切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4.有关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②增加油气战略储备③大力压缩工业化工产能④提高煤炭消费比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3.D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发电增长是导致“气荒”的主要原因,每年的12月份是否都会出现“气荒”,无法判断。

第4题,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可以适度压缩工业化工产能,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油气战略储备等措施。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和解析:环境保护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和解析:环境保护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通用)闯关练题及解析:环境保护(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由工业污染导致的水污染程度示意图(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级水质最差)。

指出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

答案:变化情况:污染程度先加重后减轻。

原因:从甲到乙,河水中废物排放量不断积累,使污染程度加重;从乙到丙,有千岛湖湖水汇入,具有稀释作用,使污染程度减轻。

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解析该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即可回答;原因从污染物质的积累、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等方面回答;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等方面回答。

(二)(2018四川内江三诊)戈壁红驼(当地人对其俗称)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

近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

观察发现,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欢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

牧民们说,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

分析: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的原因。

答案;戈壁红驼游走性地啃食梭梭、骆驼刺等植物嫩枝,同时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生长。

红驼啃食梭梭植物嫩枝时,可能踩塌鼠窝,减轻鼠害,使梭梭和肉欢蓉生长更好。

梭梭、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得到恢复,红驼食物充足,又促进其数量增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平衡的原因。

根据材料可知,戈壁红驼主要啃食荒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食性广杂。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选修地理模拟卷(20210210162113)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选修地理模拟卷(20210210162113)

专题十选修地理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1. (2017 •全国H卷)[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2. (2017 •全国I卷)[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10分)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

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下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3. (2017 •西安二模)[地理一一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中南部,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 “华侨之乡” “名人之乡”等美誉。

全县稻鱼共生系统发达,种养历史达1200多年。

稻鱼共生系统即稻田养鱼,水稻和鱼类共生,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实现系统功能的完善。

“传统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如下图)被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体系请你列举青田县的农业遗产资源并设计农业遗产旅游项目。

4. (2017 •济南二模)[地理一一选修3:旅游地理](15分)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

黑河中游湿地(如下图)主要包括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境内分布 的湿地,总面积为 35146 km 2,属于我国西北干旱湿地区。

张掖位于武威和嘉峪关两个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热点之间,是“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环。

评价张掖市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

5. (2017 •全国H 卷)[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 荒漠”(下图)。

专题12_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 含答案解析

专题12_环境保护-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高频考点预测演练 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二环境保护【定位考点】考点读高考设问知考向环境保护(2018·全国文综3)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全国文综2)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2018·全国文综1)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2017·全国文综1)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017·全国文综2)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2017·全国文综3)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表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实践。

2.从命题形式看,①以某一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②以区域图、景观图及材料为载体考查某一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精研真题】高频考点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2018全国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线天”是鄱阳湖真实写照。

“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

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贴。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BDDD C A B B 答案C CA B C14 23 18 24 19 题号22 15 20 16 25 17 21ACDACBBBACCB答案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B(2分)27.(10分)(1)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专题11 环境与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专题11 环境与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专题11 环境与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华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小麦生长在旱季,是需要灌溉水最多的粮食作物,约占总灌溉用水的70%。

下图示意目前华北地区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耗水量变化统计。

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A.随着耗水量增加,小麦产量逐渐增加B.当耗水量约4700m3/hm2时,小麦产量开始下降C.小麦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D.当耗水量达到5400m3/hm2时,水分利用效率较低2.从长远看,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缩减耕地面积B.发展滴灌技术C.研发浅根系冬小麦品种D.增加水稻种植比重广东省沙浦镇遵循“分区养殖,异位处理”的原则,通过岸上搭建集装箱为养育箱体,进行鱼类高密度养殖,形成了养育箱体与池塘一体化循环的集装箱养鱼模式。

下图为沙浦镇某集装箱养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抽至集装箱的水主要来源于池塘()①表层②底层③东侧④西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箱体内仿生生态环流保持最优流速,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鱼质B.保持水质C.利于排污D.便于增氧5.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比,该模式()①资源利用率高②利于实时监测③受池塘水质影响大④能源消耗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 2023年11月,我国首座可折叠自主升降网箱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正式亮相。

“珠海琴”采取了水产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一部分网箱用来保种育种,其他部分则用于深海养殖。

如图为“珠海琴”半潜式平台效果图。

据此,回答“珠海琴”的开发和应用,利于()①维护和行使海洋权益②辐射南海养殖业,促进南海能源开发③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④提升保种育种的水平,提高产出效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3年6月,我国海上风电制氢实验在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该项目产品用于燃料电池汽车或其他工业部门,这种采用绿色电力电解水制氢的方式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部分为沙漠区.据此完成问题.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A.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 B.大气逆辐射弱C.地表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 D.地面辐射强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该地区()A.日出日落地方时刻相同 B.日出日落方位不同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 D.夏季白昼时间更长2. 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1.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南岭2.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 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D.矿产资源丰富3. 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问题.p4. 地点项目 1月 4月 7月 10月全年甲气温(℃) 13.2 11.3 6.3 8.1 10.2 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860 乙气温(℃) 4.8 9.2 16.1 12.2 11.1 降水(mm)164 84 95 140 1260 1.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2.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A.纬度和海拔更低 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C.沿岸暖流影响大 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3.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大气环流 C.洋流 D.海陆位置5. 陆面蒸发是指地面的实际蒸发.如图为陕西省陆面蒸发(单位:mm)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1.陕西省陆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在()A.平原地区 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C.高原地区 D.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M的值可能为()A.300 B.400 C.500 D.6003.北部陆面蒸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 B.地表干旱水量少C.距海远降水少 D.植被茂盛湿度大二、综合题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如图)被称为“西非水塔”,首都科纳克里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港口.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国的炼铝工业占世界的40%,而铝土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发展铝土矿开采和加工工业.1. 分析几内亚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 简述几内亚发展铝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3. 对投资开发几内亚铝土矿,有人主张将铝土矿运回国内加工生产,也有人建议在当地冶炼,然后运回国内,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出理由.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另q为400mm 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1. 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 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3. 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4. 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8. 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生产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体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9. 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10. 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第2题【答案】第3题【答案】第4题【答案】第5题【答案】第6题【答案】第7题【答案】第8题【答案】第9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考点过关练(十)资源与环境A级——基础提速练(2018·河北邢台模拟)为应对风电等新能源大幅增长对电网安全及消纳能力带来的挑战,云南电网公司加强风电新能源并网管理,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全力做好节能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风电新能源消纳。

近年来,云南电网枯水年消纳风电多。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云南风能资源的开发加剧了当地环境污染B.云南高海拔山区风能资源丰富C.云南的风向季节变化小D.云南风能资源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云南电网枯水年消纳风电多( )A.表明该电网以风电为主B.可能加剧电网供需矛盾C.可缓解水能发电丰枯矛盾D.说明水能开发达到饱和3.与水电和火电互补相比,水电和风电互补的优点是( )A.电网运行更平稳B.电站建设成本更低C.能源利用率更高D.环境效益更突出解析:1.B 2.C 3.D 第1题,风能资源为清洁能源,开发风能资源不会加剧环境污染;高海拔山区空气摩擦力小,且周围没有地形阻挡,风力大,所以风能资源丰富;一个地区的风能资源总量存在年际变化,但不一定呈逐年上升趋势。

第2题,近年来,云南电网枯水年消纳风电多,是因为枯水年水能发电量少,为保证电网安全,需消纳较多风电,故可缓解水能发电丰枯矛盾。

第3题,与水电和火电互补相比,水电和风电互补的环境效益更加突出,因为火电站发电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

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全长1 020 km,流域面积112 000万km2,多年平均流量875 m3/s。

流域范围为62°20′N到67°19′N,73°20′E 到81°26′E。

读图,回答4~5题。

4.该河流( )A.由北向南流B.由南向北流C.航运价值大D.以雨水补给为主5.该河流开发力度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市场需求有限B.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匮乏D.经济欠发达,技术力量薄弱解析:4.B 5.A 第4题,从河流水系发育形状及海湾的位置可以判断该河流由南向北流。

第5题,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漫长而寒冷,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流域人烟稀少,市场需求量较小。

(2018·贵州适应性考试)如图示意中亚通向中国的输气管线。

据此完成6~7题。

6.除天然气外,我国还可从中亚进口( )A.棉纤维、原油B.机械设备、丝织品C.货运车辆、钢材D.电器、电子产品7.中亚天然气资源的调入,对我国的影响是( )A.促进电子工业升级换代B.入境务工人员明显增加C.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性D.根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解析:6.A 7.C 第6题,中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在河流沿岸,因灌溉水源充足,农业较发达。

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棉花产量大。

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气源地。

第7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能源供应缺口加大,故通过多种渠道进口能源,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但该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中亚地区能源的调入可以减少我国对中东地区等能源产地的依赖,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2018年1月16日,在底特律举办的北美国际车展中,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都多,随着欧洲各国陆续公布了燃油车的停售时间,各大车企也纷纷宣布了传统燃油车的禁售期限。

完成8~9题。

8.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9.如果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减轻耕地压力B.缓解土地荒漠化C.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解析:8.B 9.D 第8题,新能源车没有尾气排放,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减轻大气污染,B对。

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A错。

只是能源类型的变化,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作用不大,C、D错。

第9题,乙醇是用粮食制造的,如果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D对。

会加重耕地压力,加重土地荒漠化,A、B错。

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减少,C错。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如图),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10~11题。

10.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大气污染11.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A.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B.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C.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D.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解析:10.B 11.C 第10题,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所以需要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11题,图示区域的东部地区是我国盐碱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盐碱化的发生主要由不合理灌溉引起,因此,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是有效防治盐碱化的措施之一。

B级——重难提分练(2018·惠州调研)下图示意2000~2013年我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 )A.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C.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D.鄂州市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2.导致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移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技术水平C.市场需求D.人口迁移3.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 )A.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B.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C.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D.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解析:1.B 2.A 3.C 第1题,据图可知,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位于中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A错。

结合经纬度,我国废水重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南方废水污染情况比北方严重,B 对。

不能判断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C错。

鄂州市只可能在2007年废水污染情况最严重,D错。

第2题,导致2000~2013年我国经济重心移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政策,A对。

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人口迁移不是经济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B、C、D错。

第3题,工业废水重心2007年后主要向北移动,原因可能是南方地区大力治理工业废水,废水排放量减少,C对。

北方地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南方地区水资源消耗量减少,不能表示废水排放减少,A、B错。

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增加,不是废水重心北移的原因,D错。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

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②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③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5.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4.A 5.C 第4题,关键是对“要素高成本时代”的理解,是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随经济发展发生了相关变化,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能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是发展成本增加的原因。

故选A。

第5题,控制工业的规模不合实际,①错误;创新体系的主体应该在企业,不是依靠政府,②错误。

故选C。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6~8题。

6.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7.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8.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解析:6.C 7.D 8.A 第6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力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第7题,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河流含沙量降低会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利于下游通航与防灾。

第8题,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制造业应向外转移。

(2018·玉林质检)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

据此完成9~11题。

9.在陕西榆林能进行沙漠种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昼夜温差大B.较丰富的地下水C.充足的光照D.对土壤的改造10.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水的下渗B.防高温灼伤农作物C.加大日温差D.固沙防蒸发11.下列关于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②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③促进农民增收④延长了产业链⑤大大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A.①③④ B.①③⑤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解析:9.B 10.D 11.C 第9题,陕西榆林位于干旱区,降水少,水源是主要制约因素,农作物种植在沙漠边缘,主要利用有较多地下水的区域进行。

第10题,板结的“土皮”能减弱风的侵蚀,阻碍水汽的蒸发。

第11题,沙漠中种植农作物不能体现产业链的延伸;北京的雾霾主要来自周边的交通及工业生产、生活排放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