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讲解
物理化学6.4-1 典型复合反应
特等(征于6-:正40对、)行逆反向应反的应平速衡率常系数数之Kc 比——将动力学参量与热力学
参量联系起来。
(2) 对行正、逆反应活化能与反应的热力学能[变]的关系
由
k1 k1
Kc
可得 lnk1 lnk1 lnKc
d lnk1 d lnk1 d lnKc
§6.4 复合反应
几种简单的复合反应
平行反应 对行反应 连串反应
复杂复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推导
稳态近似法 平衡态近似法 总包反应的活化能
一、几种简单的复合反应
复合反应:
通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元反应的组合。
其中基本类型的复合反应有三类: A
平行反应 一种或几种反应物参加几个反应
k1 Y k2 Z
对行反应 可逆反应
连串反应
部分或全部生成物是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
的反应系统
AB
Y
1.平行反应
有一种或几种相同反应物参加的、同时向不同方向 进行互相独立的反应。 (如苯酚的硝化、甲苯→二甲苯)
(1)平行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设由两个一级反应组合成的平行反应
k1
Y(主产物)
dcA dt 1
(2)平行竞争反应的产物
k1 Y A k2 Z
dcY dt
k1cA
dcZ dt
第十章复合反应动力学及反应速率理论
链反应机理三个基本步骤:
(1)链的开始(引发):通过一定方法产生或引入链锁传递 物。加热、光照、射线或辐射,加引发剂等。
(2)链的传递(发展):链锁传递物参加反应,生成产物并 在反应中再生出新的传递物,把反应自动传递下去。
根据反应产生的传递物数量不同可分为:
a 若一个传递物参加反应再生出一个新传递物的反应——直链
反应。
b 若一个传递物参加反应再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传递物的
反应——支链反应。
(3)链的终止(销毁):链锁传递物与器壁或尘粒等惰性分 子碰撞,把多余能量传给它们,而自己变为稳定分子,则链终 止。
24
二、直链反应
H2 Br2 2HBr
1906年波登斯坦等由实验测定其速率方程式为: 1
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与反应速率理论
第九章-简单反应(基元和非基元)动力学基础。 本章主要讨论复合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元反应组合而成的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典型的复合反应有三种基本类型:平行反应,对行反应,连串反 应。
本章基本内容: 典型复合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近似处理方法; 反应速率理论; 催化作用简介。
快
Br Br K5 Br2 链的终止
根据此机理 dC(HBr) dt
K2C(Br )C(H2 )
K3C(H C) (Br2 )
ch11.6复合反应反应机理
⑴
⑵ ⑶
[ NO] k2 [ NO2 ] / k3
⑷ ⑸
将(4)代入(3)式中, [ NO ] 3 最后得到:
v
k1[ N 2O5 ] (k1 2k2 )[NO2 ]
d [O2 ] k1k2 [ N 2O5 ] dt (k1 2k2 )
比较上式与经验速率方程可知
k k1k2 /(k1 2k2 )
4、非基元反应 Ea与基元反应Ea关系
AB C
k -1 k2 k1
k1 A1e
Ea,1 /( RT )
C A B k1 A1e
k1k2 由平衡态法得 k k 1
对于每一个基元反应,都有 对于总反应亦有
Ea,-1 /( RT )
解题步骤:
反应机理中至少存在一个能快速达到平衡的
对峙反应; 由“慢反应”建立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表达 式; 由“对行反应”解出活泼中间物(如C)的 浓度表达式;
求出复合反应速率系数和活化能。
例 (544页) 由H2+I2→2HI的反应机理推导其速率方程
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实验
机理假设
理论方程
(3)三分子反应:H2+I〃+I〃→2HI
(三分子碰撞生成产物)
v=kc cI〃2
H2
绝大多数的基元反应为双分子反应,三个质点在空间同时碰 撞的几率就很小,四个质点同时碰撞在一起的几率就更小,可以 说不可能发生四分子反应。 可按照基元反应的反应式直接写出它们的速率方程,这就是 质量作用定律。
物理化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259-186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
本章知识要点与公式
1. 碰撞理论
双分子碰撞频率 :
2
AB AB A B Z pd L c = 2
2AA AA A 2Z d L π= 临界能c E 与活化能a E 的关系:1
2
a c E E RT =+ 用简单碰撞理论计算双 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
2
AB a
E
k d RT π⎛⎫=- ⎪⎝⎭ 2
AA 2a E k d RT π⎛⎫=- ⎪⎝⎭ 概率子P
exp a E k PA RT ⎛⎫=- ⎪⎝⎭
2AB
A d π= A P A =n n n n 2. 过渡态理论
用统计热力学方法计算速率常数:,
0B B B exp E k T f k h f RT π≠⎛⎫
=
- ⎪⎝⎭
用热力学方法计算速率常数:()00
10B r m r m exp exp n
k T S H k c h R RT ≠≠-⎛⎫⎛⎫∆∆=- ⎪ ⎪⎝⎭⎝⎭
对于双分子理想气体反应:1n
00
0B r m r m exp exp k T S H P k h RT R RT -≠≠⎛⎫⎛⎫⎛⎫
∆∆=- ⎪ ⎪ ⎪
⎝⎭
⎝⎭⎝
⎭
3.原盐效应
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 B 0
lg
2k
z z k = A z 与B z 同号,产生正的原盐效应,I ↑ k ↑;A z 与B z 昇号,产生负的原盐效应,I k ↑↓。 4. 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引起分子的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在初级反应中, 一个反应分子吸收一个光子而被活化。
1 mol 光子能量(1 Einstein ) 101197
复合反应动力学及反应速率理论
dCA dt
K1CA
K1CB
--------(*)
(2) 反应达到平衡后, CA的净递减速率为0,即此时 CA 、 CB为恒定值CA,e CB,e ,
dCA dt
0
,
K1CA,e K C 1 B,e
K1 K1 CB,e CA,e KC
10
(3)若
t0
,
CA CA,0
,
CB
0
t t , CA,
A K1 B K2 C
t0
CA,0
0
0
经t时间 CA
CB
源自文库
Cc
(1)CA只与第一个反应有关:
dCA dt
K1CA
积分后ln CA,0 CA
K1t或CA
C e K1t A,0
13
(2)中间产物B由第一步生成,由第二步消耗。
dCB dt
K1CA K2CB
积分得CB
K1CA,0 K2 K1
(e K1t
eK2t )
t0 经t时间
(*)
(3)
dCc dt
K2CB
积分得Cc
C A,0 [1
K2
1
K1
( K 2e K1t
K1eK2t )]
A K1 B K2 C
CA,0
0
0
CA
复合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中
复合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中
复合反应常见的有物理性质的组合,如溶解、溶液的混合、气体的混合等。化学反应中的复合反应通常涉及两个或更多的反应物,产生一个或多个产物。复合反应可以分解为连续的反应步骤,或者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步骤。
在化学反应中,复合反应常见的类型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加成反应等。通过研究复合反应,有助于理解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可以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改进生产工艺,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
酸碱中和是复合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盐和水。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于调节溶液酸碱度的方法,也是生活中洗涤剂、消毒剂等产品中常见的反应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复合反应中的重要类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导致氧化和还原。例如,铁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铁,反应过程中铁被氧化,硫被还原:
Fe + S -> FeS
置换反应是另一种常见的复合反应类型。在置换反应中,一个元素取代另一个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位置。例如,金属铜和盐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氢气:
Cu + 2HCl -> CuCl2 + H2
加成反应是复合反应的另一个重要类型。在加成反应中,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例如,乙烯和氯气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
C2H4 + Cl2 -> C2H4Cl2
复合反应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以及设计合成新化合物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复合反应的研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工艺等。
复合反应的概念
复合反应的概念
所谓复合反应,是指在同一反应系统内同时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反应条件,并且在宏观上存在着同时进行的现象,但它们又各具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前者称为“复合”的原因。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混合后能产生亚硫酸,再与水反应产生亚硫酸氢根和水。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先产生氧气和水蒸气,再产生过氧化钠和水。若把这三个反应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复合反应,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反应则不是。此外,原子与分子间也存在复合反应,例如某些单质(如氯气)在光照下可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等。复合反应具有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参数,迄今尚无一种理论能给予完整的解释。从目前看来,大体上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中心分析法;另一种是等价理论。
复合反应( complex reaction):一个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后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个化学反应包含几种不同的反应类型,每一种反应类型对反应条件和最终生成物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他们却共享着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三个基本要素,也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才能构成化学反应。而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或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里所说的混合物是指除了生成物以外,其他物质都互溶的均匀体系。复合反应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 1、同一反应系统
内同时发生的几种反应叫做复合反应,即在一个反应系统内同时发生的几种反应,都是复合反应。复合反应遵守一定的规律,同一反应系统内的复合反应都具有相同的条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
物理化学12章_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6
势能面投影图
靠坐标原点(O点)一方,随着 原子核间距变小,势能急剧升高, 是一个陡峭的势能峰。
在D点方向,随着rAB和rBC的
增大,势能逐渐升高,这平缓上 升的能量高原的顶端是三个孤立 原子的势能,即D点。
反应物R经过马鞍点T到生成 物P,走的是一条能量最低通道。
物理化学12章_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6
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2.1 碰撞理论 *§12.2 过渡态理论
§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 * §12.4 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12.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 §12.6 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手段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16
势能面
图中R点是反应物BC分子的基态,随着A原子的靠
近,势能沿着RT线升高,到达T点形成活化络合物。
随着C原子的离去,势能
沿着TP线下降,到P点是生
成物AB分子的稳态。
D点是完全离解为A,B,C原
子时的势能;OEP一侧,是
原子间的相斥能,也很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物理化学第三版第十章_复合反应动力学及反应速率理论资料
§10.3 连串反应(consecutive reaction)
有很多化学反应是经过连续几步才完成的, 前一步生成物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下一步反 应的部分或全部反应物,依次连续进行,这种 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连串反应。
连续反应的数学处理极为复杂,在此只考虑 最简单的由两个单向一级反应组成的连续反应。
何谓链式反应?
用热、光、辐射等方法使反应引发,反应便能通过活性 组分相继发生一系列的连续反应,像链条一样使反应自动发 展下去,这类反应称之为链式反应,又称为链锁反应。
(1)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
处于稳定态的分子吸收了外界的能量,如加热、光照 或加引发剂,使它分解成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传递物。 活化能相当于所断键的键能。
5.温度低于730 K,无论压力如何变化,都不会 爆炸。
§10.6 反应速率理论
1.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collision theory)
理论要点: 1.气体分子A和B必须通过碰撞才可能发生反应; 2.只有碰撞动能大于或等于某临界能[或阈能]的
活化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求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分子间的碰撞数以及
CA2
2.碰撞理论与阿伦尼乌斯方程的比较
dcA dt
(rA
rB
)2
(
8 kBT
)1/
2
e
Ec RT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化学》教学PPT第12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以势能为纵坐标,反
势
应坐标为横坐标,画出的
能
A B C≠
图可以表示反应过程中系 统势能的变化
Eb
E0
AB+C
这是一条能量最低的途径。
A+BC
反应坐标
势能剖面图
沿势能面上R-T-P虚线切剖面图,把R-T-P曲线作横坐标, 这就是反应坐标。以势能作纵坐标,标出反应进程中每一点的 势能,就得到势能面的剖面图。
8RT [A][B]
式中 MA MB
MA MB
NA [A]L V
NB [B]L V
两个A分子的互碰频率
当系统中只有一种A分子,两个A分子互碰的相对速度为:
ur
(2 8RT )1/2
MA
每次碰撞需要两个A分子,为防止重复计算,在碰撞频
率中除以2,所以两个A分子互碰频率为:
ZAA
2 2
从反应物A+BC到生成物走的是能量最低通道,但必须
越过势能垒 Eb
Eb是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 最低势能之差,E0是两者零点
势 能
能之间的差值。
这个势能垒的存在说明了 实验活化能的实质。
A B C≠
Eb
E0
AB+C
A+BC
复合反应的名词解释
复合反应的名词解释
复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分子反应生
成新的分子或离子的过程。在复合反应中,反应物的原子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化合物。
复合反应通常涉及化学键的形成。在反应中,化学键可以被破坏和重新形成,
从而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复合反应的例子包括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有机合成反应等。
1. 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是最常见的复合反应之一。在燃烧反应中,一种或多种物质与氧气发
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大量热能。例如,木材燃烧时,木材中的碳和氢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复合反应。它发生在酸和碱溶液混合时,产生盐
和水。在这种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同时根据酸和碱的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盐。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3. 有机合成反应
有机合成反应是复合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有机合成反应涉及有机化合物
之间的复合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反应在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酯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反应,通过酸和醇的反应生成酯。
复合反应通常是可逆的,即可以逆向反应,分解成反应物。在某些情况下,复
合反应也可能发生在一步中,没有可逆反应的发生。
复合反应在生活中、工业中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通过研究和利用复合反应,我们可以合成新的物质,开发新的技术,并改善人们的生活。
总之,复合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涉及分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和键的形成。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有机合成反应是复合反应的几个例子。复合反应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我们理解和改善世界有着深远影响。
第11章反应动力学基础讲解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③空间时间(空时、空塔接触时间)(space time)
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
空间时间 V / qV
(11.1.1)
注意: • 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 • 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τ=30s 表示了什么? 每30s处理与反应器有效体积相等的流体
浓度cA 体积V
A的流出量
qnA qVcA
曝气池
二沉池
处理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连续操作的应用(污水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连续操作的主要特点
• 操作特点∶物料连续输入,产物连续输出,时刻伴 随着物料的流动。
• 基本特征∶连续反应过程是一个稳态过程,反应器 内各处的组成不随时间变化。(反应组分、浓度可 能随位置变化而变化。)
中国式泡茶
进水工序 反应工序 沉淀工序 排水工序 静置工序
充/排式操作的应用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
第一节 反应器与反应操作
(二)连续操作
连续地将原料输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也连续地流出反应器
A的流入量
qnA0 qV0cA0
污水
初沉池
反应量 -rAV
第12章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
cAi
cAi的切线 斜率=rA
第二节 间歇反应器的解析
【例题12.2.1】 污染物A在某间歇反应器中发生分解反应, 于不同时间测得反应器中A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试分别利
用积分法和微分法求出A的反应速率方程表达式。
t / min cA /(mg· -1) L 0 50.8 7.5 32.0 15 19.7 22.5 12.3 30 7.6
积分法:
判断实验数据与某积分形式的速率方程是否一致
微分法:
根据试验数据求出不同浓度时的反应速率(作图法或计
算法),之后根据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确定反应 速率方程。
第一节 反应速率的一般解析方法
(二)连续反应动力学实验及其数据的解析方法 1.管式反应器
“积分反应器(integral reactor)”:反应器出口处的转化率>5%; 反应器内反应组分的浓度变化显著
第三节 连续反应器的解析
解:根据槽式连续反应器的基本方程: -rAV=qV0cA0-qVcA
得到不同cA对应的-rA值如下表所示: cA /(mmol· -1) L
-rA /(mmol· -1· -1) L min
4
96
20
480
50
120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存在线性关系-rA=24cA。 所以该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24 min-1。
第10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习题解答
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
知识点归纳
1. 典型复合反应动力学
(1) 对峙反应
对于1-1级对峙反应:A
B k k +-
,设A 、B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b 。速率公式为:
d ()()d x
r r r k a x k b x t
+-+-=-=
=--+ 浓度特征:
e c e b x k K k a x +-+==-,()e e e k k t
x x x +--+-= 温度影响:
[]()
c c a+a-r m 22
d ln /d K K E E U T
RT RT
=∆=
=,吸热反应r m 0U ∆>,温度升高有利于产物生成;放热反应r m 0U ∆<,总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有极大值,存在最适宜反应温度的选择问题。
(2) 平行反应
对于1
2
B A
C k k ⎧−−→⎪⎨−−
→⎪⎩一级平行反应
速率公式:()()1212r r r k k a x =+=+- 浓度特征:()12e
k k t
a x a -+-=,
[][]12
B C k k =,其中[][]
B C x =+
12/k k 表示反应的选择性。
温度的影响:[]()[]()
ln /ln /E k k A A RT
=- 当1212,E E A A >>时,总反应ln 1/k
T 有转折点,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温度区间
当1212,E E A A ><时,总反应速率决定于最快的反应。
(3) 连串反应
对于1-1级连串反应:12A B C k k
−−
→−−→ 速率公式:
[][][]12d B A B d k k t
=-
浓度特征:[]1A e
物理化学下册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原盐效应
原盐效应
—原盐效应的影响因素 及定量关系
原盐效应
一、定义: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反应的速 率的影响称为原盐效应 二、关系式:
(12.66) 根据Debye-Huckel极限公
式 lg i Azi2 I
代入式(12.66),得
lg
k k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z
2 A
zB2
(zAzB)2]
I
2zAzB A I (12.67)
正原盐效应
=0 无原盐效应
负原盐效应
图 12.15 原盐效应
决定原盐效应 的的大小
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
反应动力学的解析方法
一、方法一:初始速率法
初始速率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解析方法,它是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中的初
始速率来确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选择合适的反应物浓度进行实验,记录初始反
应速率。
2.分别改变一个反应物的浓度,保持其他反应物的浓度不变,重复实
验并测定初始速率。
3.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方法(如线性回归)绘制浓度和速率之间的
关系图。
4.根据实验数据的趋势,确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二、方法二:图形法
图形法是一种利用反应曲线图来解析反应动力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以
下几种方法:
1.半衰期法:对于一阶反应,反应物浓度减半所需的时间被称为半衰期。通过测定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的半衰期,并绘制浓度与半衰期的关系图,可以确定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2.初速度法:根据反应物在刚开始反应时的变化速率大小来分析反应
级数和速率常数。
3.积分法:利用反应曲线下的面积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反
应级数和速率常数。
三、方法三:微分法
微分法是一种通过反应动力学微分方程来解析反应速率的方法。根据
化学反应的速率定律和反应机理,可以建立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微分
方程,然后解方程得出反应速率的解析解。
四、方法四:动力学模拟方法
动力学模拟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过程的方法,通过数值计
算得到反应速率的解析结果。这种方法可以处理复杂的反应机理和多种反
应路径的问题,可以模拟出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反应过程中的
各种动力学参数。
五、方法五: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是解析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框架之一,它基于分子碰撞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2c(M)
k2 k- c(A)c(B) = kc(A)c(B)
k k-
k k2
k
这种通过假设中间产物的生成为快速平衡,从而得出
中间产物的浓度,并进而确定其反应速率方程——平衡
假设,适用于k->>k2的情况。
例:H2+I2=2HI 反应机理:
(1) I2 M kk-11 2I M 快平衡
链传递
(4)2Cl M k4 Cl 2 M 链中止
d[HCl]
dt k2[Cl][H2 ] k3[H][Cl2 ]
d[采dCt用l]稳 态2k近1[C似l2处] 理k:3d[H[dHt][]Cl2k] 2[kH2[2H][2C][lC] l]k3
[H][Cl2 ] 2k4[Cl]2
链反应——反应一经引发,便通过活性组分(自由基 等)相继发生 一系列连串反应,使反应像链条一样自动 进行下去的这类反应。 一、链反应类型
(1)直链反应——链传递中,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 产生另一个新的自由基,自由基数目不变。
(2)支链反应——链传递中,一个自由基消失的同时, 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基,即自由基数目不断增 加。
dc(P) / dt dz / dt k2 y
x
a
exp(
k1t );y
k1a k2 k1
[exp(
k1t ) exp(
k2t )]
z
a1
k2 k2
k1
[exp(k1t
)]
k2
k1
k1
[exp(k2t
)]
x
a
exp(
k1t );y
二、平行反应(Parallel or Side Reaction) 相同反应物同时进行若干个不同的反应称为平行反应。
这种情况在有机反应中较多,通常将生成期望产物的
一个反应称为主反应,其余为副反应。
C2H5OH
k1
C2H4 + H2O R
k2 CH3CHO + H2
k1 k2
P1 (主产物) P2 (副产物)
(3)
dc(HCl)
dt =2 k2
k1 k4
c(H2)
c1/2(Cl2)
=
k
c(H2)
c1/2(Cl2)
(4)
k 2k2
k1 k4
dlnk
dT
dln k2 dT
1 dln k1 2 dT
1 dln k4 2 dT
Ea
RT 2
E2 RT 2
1 E1 2 RT 2
1 E4 2 RT 2
k2
)t]
分离变量积分得:
c(P1 )
k1a k1 k2
(1
exp[
(k1
k2 )t])
同理可得:
c(P2 )
k2a k1 k2
(1 exp[ (k1
k2 )t])
c(P1 ) k1 c(P2 ) k2
平行反应的特点
1.平行反应的总速率等于各 平行反应速率之和
ln
a
a
k k k
x
(k
k )t
ln
a
a
k k k
x
(k
k )t
达平衡时 r k (a xe ) r k xe
a
k k k
xe
即
ln
xe xe
x
(k
k )t
K θ
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
2.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
3.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k+/k-; 4.在c~t图上,达 到平衡后,反应物 和产物的浓度不再 随时间而改变。
例: 一定温度下,测得1:1对峙反应 A k+ B在不同时刻B物
质的浓度: t/s
0
k-
180 300 420 1440
k1a k2 k1
[exp(
k1t ) exp(
k2t )]
z
a1
k2 k2
k1
[e xp(k1t )]
k1 k2
k1
[e xp(k2t )]
设M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 t , Mnax
此时dc(M)/ dt=dy/dt = 0,可得:
tMMZX
1—1级对峙反应
例:
R k+ P
k-
t= 0 a
0
t a-x x
平衡 a -xe xe
α-D-葡萄糖
β-D-葡萄糖
r+ = k + (a -x) r-= k-x
dx r dt k (a x) k x
dx / dt ka k x k x
x
dx
t
dt
0 ka (k k )x 0
[R]
[P1]
[P2 ]
t=0
a
0
0
t=t
a–x
y
z
r
dc(R) dt
(k1
k2 )c(R)
分离变量 积分
a-反应物R的起始浓度
ln
c(R) a
(k1
k2
)t
c(R) a exp[ (k1 k2 )t]
产物P1的生成速率
r1
dc(P1 ) dt
k1c(R)
k1a
exp[(k1
t/s
180
300
420
1440
k / s1 6.29×10-4 6.53×10-4 6.32×10-4 6.34×10-4 k / s1 1.23×10-4 1.28×10-4 1.24×10-4 1.24×10-4
k 6.37 104 s1; k 1.25 104 s1
xe
k
axe k
测得不同反应时间t下的产物浓度x,以
ln xe t xe x
作图,得一直
线,斜率=
k k,再结合
k k
K θ 从而可求得k+,k-。
联立前述 二式得
k
xe ta
ln
xe xe
x
k
a xe ta
ln
xe xe x
讨论(1)对峙反应的特点
ln(k1 / k2 ) k1 k2
w
图: 连续一级反应的 c-t
小结
1..对典型的复合反应,如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串 反应,从反应机理得其速率方程,分离变量积分得其 动力学方程。根据其动力学方程可进行相关计算。
2.根据对峙反应的特点,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 可获得适宜的反应速率;平行反应的选择性取决于各平 行反应的速率系数之比,采用合适的催化剂或控制适当 的温度可提高主反应产物的产量;对连续反应,中间产 物的浓度有极大值,该极大值出现的时间决定于两个速 率系数。 习题P223~224:34,36,37,
三、连续(串)反应(Consecutive Reaction)
例: C2H5OH [O] CH 3CHO [O] CH 3COOH
R k1M k2 P
t=0 a
0
0
T
x
y
z
分离变量积分得:
dc(R) / dt dx / dt k1 x dc(M) / dt dy / dt k1 x k2 y
第十二章 复合反应的动力学
§12.1 典型复合反应 一、对峙反应 (Opposing Reaction)
在正、逆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称为对峙反应, 俗称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可以为相同级数,也可以 为具有不同级数的反应。
根据正、逆向反应的级数,对峙反应可分为1-1级、 2-2级、1-2级、2-1级等多种类型。
Ea
E2
1 2
E1
1 2
E4
(25.0
1 2
243.0
1 2
0)k J
mol1
146.5k J
mol1
三、平衡态假设:
A+B
k+ k-
M
k2 P
k+ ,k- 很大, k2相对很小
k+ c(A)c(B) k-c(M) c(M) kk+-c(A)c(B)
r = dc(P)
二、直链反应(straight chain reaction) 直链反应由以下三个主要步骤组成: (1)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处于稳定态的分子吸收 了外界的能量,如加热、光照或加引发剂,使它分解成 自由原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传递物。
(2)链传递(chain propagation):链引发所产生的活性 传递物与另一稳定分子作用,在形成产物的同时又生成新 的活性传递物,使反应如链条一样不断发展下去。
(2) Cl + H2 k2 HCl + H E2 = 25.0 KJmol-1
(3) H + Cl2 k3
HCl + Cl E3 = 12.6 KJmol-1
(4) 2Cl k4 Cl2
E4 = 0.0 KJmol-1
利用稳态近似法推导该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和速率常数表
达式。并计算表观活化能。
r = r1+r2=(k1+k2)(a-x)
2.速率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与同级的简单反应的速率方 程相似,只是速率系数为各个反应速率系数的和。
c(R)
ln a
(k1 k2 )t; c(R) a exp[(k1 k2 )t ]
3.当各产物的起始浓度为零时,在任一瞬 c(P1) k1 间,各产物浓度之比等于速率系数之比, c(P2 ) k2
解
dx dt
dx1 dt
dx2 dt
k1(a
x)2
k2 (a
x)2
x dx
t
0 (a x)2 0 (k1 k2 )dt,
11 a x a (k1 k2 )t
t 30min, x 0.15a 0.25a 0.40a, 代入上式解得
k1 k2 0.044mol 1 dm 3 min 1与k1 / k2 0.15a / 0.25a 0.6联立解得 k1 1.67102 mol 1 dm 3 min 1 , k2 2.78102 mol 1 dm 3 min 1 ,
(2) H2 2I k2 2HI
慢
用平衡假设导出其反应速率方程。
解:
k1[I2 ][M]
反应(1)达到平衡时:
k-1[I]2 [M]
[I]2
k1 k1
[I2 ]
r
k2[H2 ][I]2
k1k2 k1
[H2 ][I2 ]
k[H2 ][I2 ]
习题P220~221:26,27
§12.3 链反应 (来自百度文库hain reaction)
§12.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 对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常采利用近似处理方法。 一、速率控制步骤: 在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中,以最慢的一步 (速率控制步骤)的速率作为总反应的速率。
例1. A B C D E
慢快快
r k1[A][B]
二、稳态假设(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
若k1>k2,则产物以P1为主,反之亦然。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 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从而提高主反应产物的产量。
例
一定温度下,测得反应
k1
C6H5Cl + Cl2 ———— k2
O-C6H4Cl2 P-C6H4Cl2
反应起始,C6H5Cl和Cl2的浓度均为0.5mol·dm-3,30min时有15% 的C6H5Cl转化为O-C6H4Cl2,25%转化为P-C6H4Cl2 ,求k1,k2
对于连续反应: R M为活泼的中间产物
k1 M
k2 P
dc(M)
dt = k1c(R) – k2c(M)=0
这种将中间产物M作为稳态的近似称为稳态假设。
中间物M:游离原子、自由基、活泼中间物分子等。
例:在光照下,H2 + Cl2 = 2HCl的反应机理为:
(1) Cl2
k1 2Cl
E1 = 243.0 KJmol-1
解:复合反应中HCl的生成速率为:
dc(Cl·)/ddct(dH=t2Ckl1)c=(Ckl22c)(-Ckl2)cc((CHl2))c+(Hk23)c+(Hk3)cc((HCl)2c)(Cl2)(1- )2k4c2(Cl)=0 (2)
dc(H·)/dt = k2c(Cl)c(H2) - k3c(H)c(Cl2) = 0
∞
[B]/mol·dm-3 0 0.20 0.33 0.43 1.05 1.58
已知:A物质反应起始浓度为1.89mol·dm-3,求k+、k-的值。
解
k k
xe ln xe ta xe x a xe ln xe
ta xe
x
a = 1.89mol·dm- xe=1.58mol·dm-3, 3, 将实验数据代入可得:
(3)链终止(chain termination)两个活性传递物相碰 形成稳定分子或发生岐化,失去传递活性;或与器壁相 碰,形成稳定分子,放出的能量被器壁吸收,造成反应 停止。
例:
H2 Cl 2 hv 2HCl
(1)Cl 2 k1 2Cl
链引发
(2)Cl H2 k2 HCl H (3)H Cl 2 k3 HCl Cl